湯姆索亞歷險記前五章讀書筆記
湯姆索亞歷險記前五章讀書筆記4篇
《湯姆·索亞歷險記》標志著馬克·吐溫的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有了進一步的發(fā)展。讀后感是指讀了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段話,幾句名言,一段音樂,然后將得到的感受和啟示寫成的文章叫做讀后感。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湯姆索亞歷險記前五章讀書筆記”,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湯姆索亞歷險記前五章讀書筆記篇1
本書描寫了十九世紀密西西比河畔一個小鎮(zhèn)人民的生活,可以說是當時美國社會生活的一個縮影。小主人公湯姆索亞和他的小伙伴幼稚而又認真的言行,可以給我們很深的啟示。他們討厭牧師騙人的鬼話,不喜歡學??菰锏慕逃c循規(guī)蹈矩的大人,和孩子唱對臺戲,他們聰明活潑、正直勇敢、尤其是在一些重大事件發(fā)生的時候,在正義與邪惡一較量中,在危機降臨的時刻,他們能義無反顧地挺身而出。
湯姆是個聰明愛動的孩子,在他身上集中體現(xiàn)了智慧、計謀、正義、勇敢乃至領導等諸多才能。他是一個多重角色的集合,足智多謀,富于同情心,對現(xiàn)實環(huán)境持反感態(tài)度,一心要沖出桎梏,去當綠林好漢,過行俠仗義的生活。
小說塑造的湯姆·索亞是個有理想有抱負同時也有煩惱的形象,他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姨媽眼里,他是個頑童,調(diào)皮搗蛋,可是她卻一次又一次地被他的“足智多謀”給軟化了。
《湯姆—索亞歷險記》是一部真切地反映了兒童充滿童趣的生活的小說。馬克·吐溫寫作時取材于自己兒時在故鄉(xiāng)——漢尼拔小鎮(zhèn)上的所見所聞、親身經(jīng)歷的人和事。所以令人感覺十分真實有趣,孩子們或許能在書中的人物身上找到與自己相似的地方,而大人們也能在書中拾到些自己童年時的味道。所以,這本書是老少皆宜的。
書中充滿著童真,童趣,可能與作者的經(jīng)歷有關。作者從小缺少父母的關愛,正因為這樣才會把小時候的所見所聞寫得如此淋漓盡致。馬克·吐溫以一個孩子的經(jīng)歷,細致地描寫,處處透著童趣。成年人看著,也能重新體驗一下童年的生活。
湯姆索亞歷險記前五章讀書筆記篇2
同學們,你們讀過《湯姆·索亞歷險記》這本書嗎?這個假期我經(jīng)老師推薦,讀了這本書。
這本書中的主人公是一名叫湯姆。索亞的小男孩。他活潑,開朗。討厭牧師騙人的鬼話,和循規(guī)蹈矩的人們唱對臺戲,和貝奇在山洞探險。他的甲蟲打敗過一只獅毛狗。和他的難兄難弟到孤島上當海盜。把姨媽對呀的處罰變成快樂……同時他也充滿了正義感,他被人認為是一個十分討厭的孩子,但是他在法庭上指出殺害魯濱遜醫(yī)生的不是老酒鬼莫夫。波特,而是鎮(zhèn)子上的惡棍印江。喬埃干的。既幫老莫夫。波特擺脫了他莫須有的罪名又證實了自己并不是一個壞孩子,讓人們對他又有了新的看法。
我認為湯姆。索亞這個孩子并不壞,只是他沒有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點。他把腦子都用在出壞主意上了,如果他潛心改正這個壞毛病的話,他一定是一定是一名又乖又聽話的好孩子,我們千萬不要像湯姆一樣專門用自己的小聰明來耍別人,來向別人索要東西,要學習湯姆勇于和大壞蛋做斗爭的精神。
怎么樣,《湯姆·索亞歷險記》很精彩吧!有空也讀一讀吧!
湯姆索亞歷險記前五章讀書筆記篇3
最近,我讀了《湯姆·索亞歷險記》這本書,湯姆·索亞是美國圣彼得斯堡小鎮(zhèn)上的一個機靈鬼。她父母早亡,只有他姨媽養(yǎng)他。
湯姆·索亞是一個樂觀勇敢、且敢于跟壞人做斗爭的人。有一次,他和哈克在墓地里目睹了一場斗殺:喬埃殺死了一個醫(yī)生,又把殺人的行徑嫁禍給彼得。最后,湯姆·索亞在法庭上把喬埃給拆穿了,救了彼得一命。
他還是一個有責任心,遇到困難不驚慌失措,而是冷靜地想辦法,永不放棄。有一次,湯姆·索亞和貝琪在魔克托爾山洞里面迷路了,走了三天三夜也找不到出口。他們已經(jīng)筋疲力盡了,貝琪放棄了生存的希望,但是湯姆·索亞卻沒有放棄,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找到了出口,救了自己和貝琪。
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做人要勇敢、有正義感、有責任心,遇到困難要冷靜。
日常生活中我在培養(yǎng)責任心這一方面做的不夠好。有一次,我在教室掃地,可是掃得并不干凈,這兒一塊垃圾,那兒一塊垃圾,就走了。最后,被老師批了一頓。但是,我們班的很多同學都是有責任心的人。比如劉宇軒,劉宇軒負責在班上擦黑板的,他天天都會擦,而且擦得很干凈。
但是光是有責任心是不行的,遇到困難還要冷靜。比如:有一次,我被飲水機的開水燙傷了手,我很緊張,感覺手疼痛無比。楊老師看見了,就叫我把手放在冷水里沖,目的就是將手降溫,還說:“沒事的,你的手很快就會好的。”經(jīng)過了處理之后我的手損傷不大,很快就好了起來。所以大家不但要有責任心,遇到困難更要冷靜地想辦法。
湯姆索亞歷險記前五章讀書筆記篇4
在書中,湯姆索亞這個“搗蛋鬼”確實是讓波莉姨媽又氣又愛,但是在讀者讀起來,只覺得這個孩子的小聰明很可愛,不自覺的會為他挨打抱起不公,為他給希特的“懲罰”喝彩,被他與貝姬的童真的愛情逗笑,為他的勇敢打動。
書中不乏很多有意思的小細節(jié)和一些非常細膩的行為和心理描繪,就比如湯姆索亞剛見貝姬的時候,他的耍寶,他的出丑,以及他一系列的心理活動,再比如他被貝姬姨媽打后的負氣離家,以及他對于貝姬姨媽對待他的方式的不滿,但是在最后還是忍不住回家看望姨媽,并親吻了她。這些都讓讀者清楚地看到孩子們的單純與善良,在被小主人公的豐富的童年生活逗笑的同時,也讓人不自覺地回想起自己的童年時代。
那個時候也曾經(jīng)喜歡過住在隔壁的小伙兒,也曾為了贏得對方的注意絞盡腦汁過;那時候也曾埋怨爸爸媽媽的“教訓”,也曾負氣離家希望他們能因為找不到自己而著急。馬克·吐溫在這本書的序言里寫道:這本書里所描繪的冒險故事大多都實有其事,其中的一兩件是我的親身經(jīng)歷,其余的是我兒時伙伴們的故事。是的,也許就是這份真實帶給了讀者發(fā)自心底感動,也讓這本書經(jīng)久不衰。
其實不單單是美國的少年,全世界的童年都是共通的,調(diào)皮搗蛋,不受拘束,接連不斷地闖禍,但是這不也正是已經(jīng)長大的我們所向往回歸的時代么,那一份難以追回的童真與可愛,自由并且沒有憂愁的少年時代。
因為這本書實在是經(jīng)典中的經(jīng)典,寫作背景寫作意圖都被人深度挖掘過了,多絮無益。讓我在這篇讀書筆記中反而能更加專注于書本身的內(nèi)容,讓我能好好欣賞我看到的故事,我看到的人物。通過讀這本書,我想會對我自己的寫作在人物刻畫上有很好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