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關于讀后感300字
《史記》關于讀后感300字
《史記》于五十余萬字中記錄了自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至漢武元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所記錄的朝代更迭、人物命運許多亦輕輕帶過。 下面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了“《史記》讀后感300字”,歡迎閱讀與借鑒!
《史記》讀后感300字1
時光如水,轉眼間過了四個星期。在這四個星期里,我讀了《史記》,讀完后,我深感古人智慧的高超。
《史記》里記錄了上至軒轅下至漢朝的每一個皇帝、能人,也記錄了很多故事,寫出了古人的智慧與別有不同的眼光。比如:《藺相如廉頗傳》中的藺相如,藺相如完璧歸趙后,秦王一直不服,于是約了趙王在兩國邊界的澠池設宴。秦王多次想侮辱趙王,由于藺相如的機智回答讓秦王一直不能占上風?;貒院筅w王封他為上卿,廉頗不服,想在見到藺相如時侮辱他。藺相如知道后就刻意回避廉頗。別人問藺相如為什么避廉頗,后面終于明白了。廉頗知道后就去藺相如家背著荊條請罪。看到這里,我想:藺相如有如此大的局觀,他為的是國家而不是自己個人恩怨。他的心是多么廣,而我們卻是為了私人恩怨而打架。這就是古人與我們的不同。這僅僅是《史記》浩如煙海故事中的冰山一角,古人還有很多品質值得我們學習。如:重耳流亡、越王勾踐臥薪嘗膽......這些都是古人值得我們學習的品質,我們本應該去學習古人的品質,改正自己的壞習慣,成為一個能言善辯的人。但是我們現(xiàn)代人卻經(jīng)常因為一點損面子事情而吵鬧,反不如古人。所以,我們更應該學習古人的優(yōu)點,修自己身,讓自己變作一個友善的人。
這就是書的力量,只要我們讀書,就可以改變我們的性格。所以,從現(xiàn)在開始,我們開始讀書吧。
《史記》讀后感300字2
《史記》是中國史學上第一本記傳體通史,而且是司馬遷走遍大江南北,經(jīng)受了各種打擊,嘔心瀝血在公元前91年完成的曠世巨作。這本書中,最吸引我的是撰些時代中各領域英雄豪杰和記載國內(nèi)外少數(shù)民族的“列傳”,是它讓我感受到了歷代英雄人物的氣概與豪邁。
比如說列傳中的“刺客列傳”里的聶政、荊軻等人。以前,我認為刺客不過就是那些品行不正,只知道搞偷襲的人,但史記上的敘述,讓我明白,有些刺客是不僅仗義疏財、劫富濟貧,而且對君子赤膽忠心,像有些為了自己的國家去行刺君王,是冒著生命危險的,隨時都有可能被處死,真可謂是有去無歸。雖然如此,但他們依然一心為君,就像荊軻臨走時在易水河邊“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悲壯,更有那后來身中八劍卻仍一心想著太子丹,這就是他們的赤膽忠心的最好表現(xiàn)。
在《史記》里,我認識智勇雙全的藺相如,立木取信的商鞅,巧言退兵的陳軫,少年有為的孟嘗君,錯失良才的魏惠王,貪利失地的楚懷王……
《史記》讀后感300字3
讀《史記》,使我認識了四面楚歌中,烏江自刎的項羽;生靈涂炭中,起兵反秦的陳勝吳廣;緊急危難中,智勇雙全的藺相如;流亡在外,卻終登皇位的重耳……歷史風云,世間百態(tài),一次次震撼著我的心靈,其中勾踐臥薪嘗膽的故事最為引人深思。
公元前494年,吳國進攻越國,越國軍隊幾乎全軍覆沒,無奈勾踐只得屈辱求和,按照吳王的要求。勾踐得在吳國服苦役。三年里,他忍辱負重,一心復國?;貒螅制D苦奮斗,勵精圖治,與百姓同甘共苦,最終,“苦心人,天不負,三千越甲吞掉吳!”
勾踐臥薪嘗膽,雪恥滅吳的佳話至今為人們代代相傳,它也為我們這些“少年不識愁滋味”的后人多了許思考:生活在當今的競爭大潮中,應居安思危,勵精圖治,居存思亡,艱苦奮斗;如果不具有憂患意識,不把目光放長遠,畏懼困難而貪圖安逸,得過且過,那么,他就會被這個社會淘汰,結果只會像吳王一樣死路一條!
困難與挑戰(zhàn)雖往往給人以挫折,卻能催人奮進,給人以力量,而安逸與保守雖可以暫時保身,但卻可以使人墮落而遭淘汰,所以,遇到挫折,就做一只同暴風雨抗擊的海燕吧!只有這樣,才能見到雨后的晴天!
《史記》讀后感300字4
在《史記》里,我認識智勇雙全的藺相如,立木取信的商鞅,巧言退兵的陳軫,少年有為的孟嘗君,錯失良才的魏惠王,貪利失地的楚懷王……其中最吸引我的是不從濁流的屈原。
屈原是楚國著名的大詩人,他知識非常淵博,口才也很好,無論是對外交際,還是管理內(nèi)政,他都能處理得有條不紊,楚懷王很賞識他??墒牵牟湃A受到了上官大夫的嫉妒,只要一有機會他就在楚懷王面前造謠生事,楚懷王聽得多了,也就信以為真,漸漸地疏遠了屈原。德才兼?zhèn)溆智甯吖掳恋那?,懷著悲憤的心情,寫下了長詩《離騷》,多年來屈原報國的愿望未能實現(xiàn),最終跳進汨羅江自盡了。
讀了《史記》后我才明白,原來在古代所謂的“品行不正”也大多都僅僅是“行”不正而“品”正,他們一心只為王,他們?nèi)绻麤]有那“品”不正的王,一定是英雄,這讓我深刻的了解到了一個決策者的重要性。包括屈原等人在內(nèi),都是因為墮落的現(xiàn)象,導致有些人只想著個人利益,才會讓那些真正為國家著想的忠臣落到悲慘的下場,也許在古代,皇權才是最重要的吧……
《史記》讀后感300字5
《史記》是我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司馬遷用一生心血創(chuàng)作的我國古代第一部通史。書中記載了黃帝以來的傳說,商周的史跡,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動蕩。這是一部偉大的史學巨著,是中國文化寶庫中的珍寶。
我比較喜歡項羽,他推翻了秦朝,燒了阿房宮。但是因為項羽的一些缺點,讓他兵敗,烏江自刎的悲慘下場。我認為項羽應該聽取良言忠告,在鴻門宴的時候,項羽有個謀士叫范增,范增看出劉邦是與項羽爭奪天下的人,就讓項莊在宴上舞劍刺殺劉邦。只可惜項羽沒有聽從,讓劉邦逃了。還有項羽的部下韓信也是很有才能的,但是項羽一直沒有重用韓信,最后韓信投靠劉邦,率漢軍沖出漢中,把楚軍打的落花流水,最終項羽兵敗自殺。
《史記》他不僅豐富了我的見聞,還增加了我的知識。我也知道了如何做人最好,要善于聽取良言忠告,要克服缺點,這才能成大事。
《史記》讀后感300字6
《史記》既是一部史學著作,又是一部偉大的文學著作。
《史記》中對古代優(yōu)秀人物的頌揚,集中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高尚情操。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是榮幸的,這是一個有著優(yōu)秀傳統(tǒng)的神秘國度,這是一個物華天寶的泱泱大國,這是一個人杰地靈的文明古國。先賢給我們留下了浩如煙海的古文典籍,作為后世子孫的我們在茫茫書海中尋覓古賢人的蹤跡,感慨曾經(jīng)的驚心動魄,思量曾經(jīng)的紛紛擾擾,而作為華夏兒女的我在品讀《史記》之后,也真切地感受到3500多年歷史中充塞的豪邁、悲壯與辛酸。在“少年不識愁滋味”的同時更體會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劉邦違背鴻溝和約終究成為其一生難以拭去的污點,他終究是個不顧手足之情的劊子手。于他,項羽不過就是冗長而虛渺的過渡之夢。夢醒之時,天下盡在咫尺。于我,他終只是個鳥盡弓藏、為權勢而活的梟雄。
看《史記》就仿佛在和一個歷史學家面對面的談話。深深的被他那準確到位的語言所打動。在不知不覺中也增長了必要的歷史知識,豐富了頭腦。
《史記》讀后感300字7
《史記》是我國最早的紀傳體通史。
這部書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多字。此書也開創(chuàng)了紀傳體史書的形式,對后來歷朝歷代的正史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書中一個個耐人尋味的故事編織成了世世代代流傳的史記。
司馬遷筆下的人物個個栩栩如生,有著鮮明的個性,生動的語言,優(yōu)美的文字,讓我讀起來仿佛置身有一個個優(yōu)美的意境中。隨著情節(jié)的起伏,我的心情也在為之而改變。喜著主人公的喜,憂著主人公的憂,感受著主人公的感受。輕松幽默的語言,緊張刺激的情節(jié),仿佛把我?guī)У搅四莻€遙遠的時代。
在《史記》這部書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秦始皇嬴政一統(tǒng)天下的情節(jié)。在一次次成功和失敗過后,終于橫掃六國舊勢力。于是七年(前230年)滅韓,二十二年(前225)滅魏,二十四(前223)滅楚,二十五(前222)滅燕、趙,二十六年(前221)滅齊,建立了中國歷史第一個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國家。
通過《史記》讓我更加深刻的了解中華民族淵源歷史,還學會了做人的道理,了解歷史人物的豐功偉績,懂得了一些歷史典故,知道了一些歷史事件發(fā)生的背景、過程以及對當時社會帶來的深刻歷史影響。
《史記》關于讀后感300字相關文章:
3.史記讀后感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