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亨利短篇小說的讀后感800字
推薦文章
歐亨利短篇小說的讀后感800字
歐亨利短篇小說構(gòu)思精巧,風格獨特,以表現(xiàn)美國中下層人民的生活。我們又從小說中讀到什么呢?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歐亨利短篇小說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歐亨利短篇小說讀后感1
《歐·亨利短篇小說選》是美國短篇小說大師歐·亨利作品的選集。書中,社會上那些巧取豪奪,坑蒙拐騙,利欲熏心,爾虞我詐的“上流人物”,“得意之徒”們的丑惡行徑,被揭露無遺。通過他們的種種表現(xiàn),形象逼真,不拘一格地向讀者展現(xiàn)了“文明社會”的黑暗與滑稽本質(zhì),弱肉強食與天良喪盡的現(xiàn)實,并喻示在金錢萬能,唯利是圖的生存環(huán)境中,人性的異化和畸變。
然而在眾多對丑惡人性的描寫之中,也不乏許多使人肅然起敬的“小人物”,讓人對荒誕,滑稽的故事漠然一笑之后,感慨萬千。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兩位感恩節(jié)的紳士》這篇文章,它讓我真正領(lǐng)略到了人性的魅力。
故事講了兩位美國紳士——其中一人根本不能稱之為紳士,他只能說是一個常年受饑餓折磨的窮人。在他們之間有個奇怪的約定——每年感恩節(jié),窮人便會坐在聯(lián)邦廣場噴水池對面人行道旁邊東入口右面的第三條長凳上,等待著老紳士的到來。老紳士來了之后,會帶這位饑腸轆轆的窮人飽餐一頓。這就是他們之間神圣的約定。對老紳士而言,一頓飯錢簡直微不足道,但是,他卻從其中找到了助人的樂趣。而窮人的目的也并不完全是在于那頓豐盛的飯菜,更重要的是能使一位老人如自己所愿。
這個傳統(tǒng)延續(xù)了九年之久,第十年的感恩節(jié),窮人照慣例走在去約會地點的路上。可出乎意料的事發(fā)生了。半路上,窮人被一幢住宅的管家請進了門,并可以享受一頓豐盛的大餐。原來住宅的主人——兩位老太太,也有一個奇怪的傳統(tǒng)——在正午把第一個饑餓的路人請進門,讓他大吃大喝,飽餐一頓。饑餓的窮人抵擋不住事物的誘惑,暢開肚子,吃了起來。當他心滿意足地走出住宅時,才想起了和老紳士的約定。但他還是如約與老紳士碰了面。老紳士將他帶到了一處餐廳,窮人為了不掃老紳士的興,只能裝作饑餓難奈地狼吞虎咽起來。盡管窮人那時只剩下挪動身子和呼吸的確力氣了。窮人吃完后,老紳士付了帳,兩人便道了別。
歐亨利短篇小說讀后感2
“這個故事的結(jié)局簡直離譜的出奇!”我說道。不由會心一笑,但卻是帶著澀澀的淚水的苦笑……
在一盞夜燈下,今夜終于拜讀完了《歐·亨利短篇小說精選》,心中蕩漾起層層漣漪,好像平靜的湖面上丟進了塊小石子,輾轉(zhuǎn)反側(cè),有太多的感想。
或許晚上人的思想總是特別的活躍。
歐·亨利是美國著名的短篇小說家,與法國的莫泊桑、俄羅斯的契訶夫并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大師”。
歐·亨利的小說充滿了幽默風趣和詼諧機智。他的語言生動簡練,留有想象的余地,耐人尋味。同時他小說的結(jié)尾顯示了他驚人的獨創(chuàng)性。他先在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過程中透露一些情況作為鋪墊,埋下伏筆,但對最重要的事卻一直秘而不宣,結(jié)尾時峰回路轉(zhuǎn),豁然開朗,出現(xiàn)了意料不及﹑畫龍點睛的結(jié)局。
《麥琪的禮物》這篇眾所周知的短篇小說,文中說的是一對平窮的夫婦同時賣掉自己最寶貴的東西,為對方買了所相配的東西??墒獠恢嵌Y物都不再完美,貴重的表鏈沒了金表就喪失了作用,華麗的發(fā)梳沒了頭發(fā)就不知道該用來做什么,那兩個住在一間公寓里的笨孩子,極不聰明的為了對方犧牲他們一家最寶貴的東西,但在所有饋贈禮物的人當中,那兩個人是最聰明的。在一切接受禮物的人當中,像他們這樣的人也是最聰明的。無論在什么方面,他們都是最聰明的。他們就是麥琪。讀到最后有一點感動,又有點心酸,兩位相愛的人為對方不惜一切,而貧窮讓他們生活的如此艱辛。可他們卻又如此快樂。
歐·亨利歌頌著小人物在貧困生存中的美好善良﹑相濡以沫的淳樸品格,盡管不無蒼涼的苦笑;他揭露著那些“社會寵兒”的驕奢淫逸﹑爾虞我詐的卑劣本質(zhì),雖然表面上輕松乃至調(diào)侃;他怒斥著社會的丑惡黑暗,卻以“鬼臉”戲謔;他贊美著草原上的健美﹑剽悍的生命體現(xiàn),又暗中不無“逝者如斯”的喟嘆……他的作品無一不讓人在凄涼一笑后,反省深思。
《警察與贊美詩》寫一個流浪漢衣食無著,想去監(jiān)獄里挨過這個寒冷的冬天,有意犯法,警察卻不去抓他但當他在教堂外聽到贊美詩,深為感動,想懺悔過去,改過自新時,警察卻把他當作無業(yè)游民抓進了監(jiān)獄。主人公的反常心理,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出乎意料的結(jié)局,令人捧腹之余又辛酸不已。
《警察與贊美詩》的妙處在于它的“合情合理的違背常理”。故事中主人公的很多遭遇卻都不重復,語言生動形象,但在可笑的情節(jié)下卻潛藏著一條真理:在資本主義社會里就是那樣的黑白不分,是非顛倒,荒唐可笑。
歐·亨利的小說可謂是“在平凡中見神奇”,用它那無窮的魅力深深的吸引著每個讀者的眼球。
歐亨利短篇小說讀后感3
打開第一頁,你便會被歐·亨利,這樣一位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之一的細膩的文字所吸引,又會被他那辛辣諷刺的描寫所折服。
歐·亨利將社會上那些巧取豪奪,坑蒙拐騙,利欲熏心,爾虞我詐的“上流人物”,“得意之徒”們的丑惡行徑揭露無遺。通過他們的種種表現(xiàn),形象逼真,不拘一格地向讀者展現(xiàn)了“文明社會”的黑暗與滑稽本質(zhì),弱肉強食與天良喪盡的現(xiàn)實,并喻示在金錢萬能,唯利是圖的生存環(huán)境中,人性的異化和畸變。
然而在眾多對丑惡人性的描寫之中,也不乏許多使人肅然起敬的“小人物”,讓人對荒誕,滑稽的故事漠然一笑之后,感慨萬千。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兩位感恩節(jié)的紳士》這篇文章,它讓我真正領(lǐng)略到了人性的魅力。
故事講了兩位美國紳士——其中一人根本不能稱之為紳士,他只能說是一個常年受饑餓折磨的窮人。在他們之間有個奇怪的約定——每年感恩節(jié),窮人便會坐在聯(lián)邦廣場噴水池對面人行道旁邊東入口右面的第三條長凳上,等待著老紳士的到來。老紳士來了之后,會帶這位饑腸轆轆的窮人飽餐一頓。這就是他們之間神圣的約定。對老紳士而言,一頓飯錢簡直微不足道,但是,他卻從其中找到了助人的樂趣。而窮人的目的也并不完全是在于那頓豐盛的飯菜,更重要的是能使一位老人如自己所愿。
這個傳統(tǒng)延續(xù)了九年之久,第十年的感恩節(jié),窮人照慣例走在去約會地點的路上。可出乎意料的事發(fā)生了。半路上,窮人被一幢住宅的管家請進了門,并可以享受一頓豐盛的大餐。原來住宅的主人——兩位老太太,也有一個奇怪的傳統(tǒng)——在正午把第一個饑餓的路人請進門,讓他大吃大喝,飽餐一頓。但正因為窮人正在飽餐之時,他忘了和老紳士的約定。但窮人仍然去負約了,還裝出很餓的樣子狼吞虎咽起來。盡管窮人那時只剩下挪動身子和呼吸的力氣。窮人吃飯后,老紳士付了賬,兩人便到了別。
故事的結(jié)局是——兩人在回家的路上都暈了過去,被送進了醫(yī)院。窮人是因為吃得太撐,幾乎撐破了胃,而老紳士,一位在前些日子還家財萬貫的富翁則是因為三天三夜沒有吃東西,身體脫虛,而在路上倒了下來。
讀這篇文章就好像是在嚼一只橄欖,甜味中帶了一絲酸澀,讓人在漠然一笑之后,思索良久。
歐亨利短篇小說讀后感4
在歐·亨利的作品中,我們可以讀到最真實的生活,體會到最深刻的人性。歐·亨利為美國的短篇小說開創(chuàng)出一個新時代。歐·亨利善于描寫美國社會尤其是紐約百姓的生活。他的作品構(gòu)思新穎,語言詼諧,結(jié)局會使人“感到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歐·亨利擅長結(jié)尾,美國文學界稱之為“歐·亨利式的結(jié)尾”。他善于戲劇性地設(shè)計情節(jié),埋下伏筆,勾勒矛盾,最后在結(jié)尾處突然讓人物的心理情境發(fā)生出人意料的變化,或使主人公命運逆轉(zhuǎn),使我們讀者感到一下子豁然開朗起來,既在我們的意料之外,其實又在情理之中,從而造成獨特的藝術(shù)魅力。用“含淚的微笑”形容歐亨利的風格是非常恰當?shù)摹?/p>
歐·亨利幾乎把小說的靈魂全都凝聚在結(jié)尾部分,讓讀者一開始就作者的描述中,似乎平淡無奇,但是不知不覺地進入情節(jié),就像進入迷宮一般,直到最后,忽如電光一閃,給我們讀者最后一個驚喜。歐·亨利對此運用得更為經(jīng)常,更為得心應手。在最后關(guān)頭揭開了故事中所有設(shè)置的懸念,被稱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結(jié)局。
描寫小人物是歐·亨利的短篇小說最引人矚目的內(nèi)容,其中包含了深厚的人道主義精神。歐·亨利長期生活在社會底層,熟悉下層人民的苦難生活,同時也有過切身感受。因此,他同情窮人。在他的筆下,窮人有著純潔美好的心靈,仁慈善良的品格,真摯深沉的愛情。但是他們卻命運多坎,弱小可憐,食不果腹,身無居所,往往被社會無情地吞噬。這種不公平的現(xiàn)象得到很好揭露,其中隱含了作者的憤憤不平。歐亨利因為他本身是一個窮苦的人,因此他的文章主人公大多是一些貧窮的勞動人民,充滿了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其中多為描寫一些小人物,描寫美國西部牧場,描寫那些死要面子,成天做白日夢的小職員,以及一些城市的騙子,和對拜金主義者的嘲諷。
盡管歐亨利對于社會現(xiàn)狀總有不滿,可他也沒有放棄希望,因此,悲慘的故事和人物總會有一個相對比較好的結(jié)局,也讓我們深深的體會到微笑里的辛酸,諷刺里的悲哀和無可奈何。像《帶家具出租的房間》這樣的悲劇在歐·亨利的筆下是很少發(fā)生的。然而,意外的結(jié)局不能不經(jīng)常依賴于某種偶然性,而太多的偶然性又不能不與現(xiàn)實產(chǎn)生距,所以“意外結(jié)局”一面使歐·亨利的小說顯示得趣味盎然,同時也使它們?nèi)狈ι疃取?/p>
《最后一篇長春藤野》,主人公是瓊西、蘇、貝爾曼。文中作者著力挖掘和贊美小人物的偉大人格和高尚品德,展示他們向往人性世界的美好愿望。最后一片葉子”的故事,讓我們著實為瓊西的命運緊張了一番,為蘇的友誼感嘆了一回,為貝爾曼的博愛震撼了一次。
歐亨利短篇小說讀后感5
我們知道法國最杰出的短篇小說家要數(shù)莫泊桑,俄國當推契柯夫,而美國獨樹一幟的則是歐·亨利。
第一次知道歐?亨利,是在語文課上。老師給我們總結(jié)文章結(jié)尾方式,有什么順其自然法,點題法云云,我已經(jīng)記不大清了,其中就有一個“歐·亨利式結(jié)尾”,這個我當時最感興趣,所以記得最清楚。
后來,老師給我了份報紙,在那份報紙上,我第一次完整地閱讀了一篇歐·亨利的短篇小說,那篇小說《二十年后》引起了我極大的興趣,使我對歐·亨利的作品有了初步的了解。
這次寒假,我有了充裕的時間,真正的接觸了歐·亨利的作品。
翻開小說集的第一篇,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歐·亨利獨特的作品風格,吸引著我一口氣把這本書讀完。
我不得不贊嘆歐·亨利的寫作技藝,這也是為什么他的作品有如此之大的魅力的原因,他的文章結(jié)構(gòu)嚴謹,而且讀到小說的最后時讓人大吃一驚,豁然開朗,完全出乎你的意料,每一篇小說都是如此。其中我記憶最深刻的一篇是《圣羅薩里奧的兩位朋友》,這里內(nèi)容我就不再復述,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自己去看。當我在讀這篇小說時,產(chǎn)生了很多疑問和不明白的地方“他為什么要這么做?”“他為什么要這么說?”“這是為什么?”,有時會感到不知所云,但到了小說的結(jié)尾作者以一封書信的方式揭曉謎底時,所有的疑問都被解開了,而且故事情節(jié)顯得很通順,很合理。
歐·亨利的作品還很大的程度上受到了自身經(jīng)歷的影響,把自身經(jīng)歷融合進小說,是小說本身更富有感染力,例如他很有名的一篇《警察與贊美詩》中講了一個人想盡辦法想去做牢都沒有成功,但當他后來翻然悔悟,洗心革面,打算從新做人時,警察卻將它帶走了。實際上歐·亨利自己就坐過牢,他就是在監(jiān)獄中開始了他的寫作生涯。在其他很多小說中,也能看出歐?亨利的影子,好幾篇小說都提了“第一國民銀行”,而歐?亨利早年恰好在第一國民銀行當過出納員。
我認為,歐·亨利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還折射出了當時的社會背景和人們的生活狀況。雖然歐?但他的作品永遠有著不朽的價值。
歐亨利短篇小說的讀后感800字相關(guān)文章:
★ 歐亨利:歐亨利短篇小說【讀后感|讀書筆記|讀書心得|簡介】
★ 歐亨利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