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巴金《家》讀后感1000字
名著巴金《家》讀后感1000字
《家》以嫻熟的藝術(shù)手法,塑造了眾多富有典型的形象。每個形象都寫得血肉豐滿、個性鮮明、栩栩如生。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巴金《家》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巴金《家》讀后感篇1
家是什么?家是王維《雜詩》中“來日綺床前,寒梅著花未”的那朵寒梅;家是李白《靜夜思》中“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的那輪明月;家是馬致遠《秋思》中的“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的九曲回腸;家是崔顥《黃鶴樓》中“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縷愁思;家是李白《春夜洛陽城聞笛》“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fēng)滿洛城”。那撩人的夜曲;家是張繼《楓橋夜泊》中“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那夜半歌聲;家是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似箭歸心;家是李商隱《夜雨寄北》何當(dāng)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家,是靈魂棲息的港口,是心靈停泊的港灣。它在我們生活中是十分熟悉的,也是分親切溫暖和睦的。然而在巴金小說《家》中高覺新一家卻是每天都在明爭暗斗,是為了爭奪那點家產(chǎn),正面以笑臉對著家人,轉(zhuǎn)身卻是在暗地里說對方的閑話……這樣的家,還是家嗎?
在巴金的《家》中,大概可以分為兩大類:一種是逆來順受的孝順子弟,一種是思想前衛(wèi)反抗封建的子弟。就拿“覺新”來說,他就是那些逆來順受孝順子弟,他“父親”自作主張讓他和現(xiàn)在的“大嫂”結(jié)婚,他心中雖不愿意,因為他愛的是“梅”表妹,但他不敢為自己的愛情去爭取,只是惟命是從,結(jié)果最終還是和自己所愛的人分開了。思想前衛(wèi)反抗封建的莫過于“覺慧”,他積極參加學(xué)生會,參加游行,敢于表現(xiàn)對現(xiàn)實社會的嚴重不滿,敢于做出反抗。即使他爺爺不許他外出,他也并沒有就此放棄了學(xué)生會的工作,而是在家看書讀報,了解當(dāng)天的時事新聞,通過不同的方式來反抗封建社會的統(tǒng)治,宣泄自己心中的不滿。再看看今天,家家戶戶和和睦睦,極少存在家庭的明爭暗斗,都是民主制度,家和萬事興,有什么事情說出來和家人合伙商量解決,小孩子也有發(fā)言權(quán),有時還能提出一些家長不能相處的解決方法,并不是一味的不分對錯的唯命是從;和那封建社會的那種“我是長輩,我說了算”的封建專制家長,逆來順受的孝順子弟,鉤心斗角、互相傾軋、損人利己、口是心非的男男女女截然不同。
社會是不斷的在進步,像《家》里面的“覺民”、“覺慧”那樣,有著先進文明的思想,勇敢的反抗著以強凌弱,以大欺小的行為以及家長的封建思想意識,為自己所認識的真理去奮斗。我們要向他們學(xué)習(xí),并不是說我們也要反封建社會(現(xiàn)在我們不是在封建的社會里),而是勇敢的反對社會上錯誤的腐敗的思想意識,要敢于開拓創(chuàng)新,堅持遵紀守法,相信科學(xué),堅持科學(xué)真理,反對迷信。就拿文中的例子來說吧!文章中的“鳴鳳”是一個丫鬟,她喜歡了“三少爺”,但后來她被“老太爺”賣給“馮老板”做小老婆,她心中不愿,但她身份低下,無選擇的權(quán)力,最后跳湖自盡。再比比我們現(xiàn)在的社會,現(xiàn)在的社會人人平等,不分貴賤,沒有主仆之分,一視同仁,而且每一個人都受到最基本的尊重,不像封建社會那樣,身份低下的人,可以隨便給有錢人家的公子少爺老爺當(dāng)作禮品或物品用金錢買賣,完全沒有了人身自由。
《家》向我們充分的展現(xiàn)了封建社會家庭的面貌,封建的思想意識把人們一個個逼上了絕路:大少爺“高覺新”終日思念“梅”;“鳴鳳”因被迫婚自盡;“覺新”的表妹因大人思想保守,有病不能及時醫(yī)治,最終死了。當(dāng)今社會,新的思想意識層出不窮,現(xiàn)在的思想是開放的,并不局限于傳統(tǒng)的觀念,新的資訊通過各種渠道傳送到我們面前,開拓了我們的視野,給我們灌輸了最新的有益的思想意識;變封建為開放,變傳統(tǒng)為創(chuàng)新,變專制為民主,推動了社會的發(fā)展。在巴金的《家》中,在那封建社會中,不敢像我們那樣開放,不敢創(chuàng)新,沒有民主;但現(xiàn)在有了,還有了互聯(lián)網(wǎng),有了電視,有了計算機,有了……有了很多可以讓我們了解最新資訊的渠道,這一對比,證明了社會在發(fā)展,人類文明在進步,精神境界在不斷的提升著。我們可以向《家》里面的“覺民”、“覺慧”學(xué)習(xí),接受更多的資訊,敢想敢做;還要以《家》中的“覺新”為借鑒,不要一味的盲目的順從,否則到頭來還是苦了自己,要為自己的理想去奮斗。
《家》描寫高氏官僚地主大家族在“五四”后的日趨沒落。通過一個家族的分崩離析,深刻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全面崩潰的現(xiàn)實和趨向。而今天我們的家,家里面我們成為了中心,父母長輩為我們而日益忙碌操勞,我們經(jīng)常是坐享其成。更有的孩子連家務(wù)活都不懂得做,不懂得為父母分憂,甚至還常常抱怨父母“沒有給最好的條件”。但是事事父母征求和尊重我們的意見,寵愛并且溺愛我們,我們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即便在如此幸福的生活中,我們并沒有意識到應(yīng)該滿足,應(yīng)該回報他們??戳恕都摇芬院?,我們?yōu)橹此?,我們生活在如此幸福的今天,是否?yīng)感覺到慶幸,感到快樂,感到幸福,并不斷努力,用自己最完美的成就來回報父母長輩們?yōu)槲覀兊母冻瞿?不管怎樣,今天的我們比過去的他們要幸福,我們的生活中沒有硝煙、沒有戰(zhàn)爭、沒有奴役、沒有饑餓……盡管生活中還有這樣那樣的不如意,但是我們已經(jīng)比他們原來的生活狀態(tài)好了很多,很多,我們應(yīng)該好好珍惜這如此不易的幸福生活!
巴金《家》讀后感篇2
一向以來都不喜歡描寫封建時代關(guān)于大宅子故事的書,覺得讀來味同嚼蠟。但是卻有例外,家吸引了我。巴金寫作《家》是不滿30歲,讀完這部作品,心理起伏不是很大,大概是類似的題材看到的比較多,談?wù)剮c看法:這本書雖然如中國新文學(xué)史(關(guān)于巴金節(jié)錄)所寫的:若干章節(jié)讀來仍感到難以下咽,敘述的部分。許多對話,太急于表達思想,而失去口語的活氣和韻味;發(fā)表《家》時,巴金還對文學(xué)蒙昧無知:我寫小說從來沒有思考過創(chuàng)作方法、表現(xiàn)手法和技巧等等問題;文學(xué)是什么?我不知道,而且我始終就不曾想知道……
《家》一書寫的是中國社會劇烈和巨大的變革一代青年的歷程。覺新、覺民、覺慧三弟兄,代表三種不同的性格,他們出身在四世同堂,黑洞洞的大家族公館中。這里,我只想談?wù)勛钜鄣挠X慧。
我猜想,這個形象的出發(fā)點,是巴老在十版代序中“一個舊禮教的叛徒,一個幼稚然而大膽的叛徒。我要把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要他給我們帶進來一點新鮮空氣,在那個舊家庭里面我們是悶得透不過氣來了。”
誠然,覺慧正是這樣一個人物,他有著新思想,他看到了社會的弊端,舊歷新年夜,他救濟討飯小孩,并思考“你以為你這樣做,你就可以把社會的面目改變嗎?你以為你這樣做,你就可以使那個小孩一生免掉凍餓嗎?……你,你這個偽善的人道主義者”最后蒙住耳朵走進房里,頹然道:‘吃醉了,吃醉了?!?/p>
他反對舊禮教,與琴爭辯建立在他人痛苦上的玩龍燈,反對請巫師為高老太爺捉鬼而斥喝家人。
他也很幼稚,他在愛情上受到了挫折。
但他敢于反抗,并最終掙出了大家族的束縛,乘著沒有一刻停留的綠水走向新的生活。
無論是覺慧的心靈的蛻變歷程,還是在大家族陰影下有著令人惋惜結(jié)局的鳳鳴等人物對命運無聲的抗爭,透過巴老的筆,我們能看到兩個字:反抗?!笆堑?,我要反抗這個命運。”“讓在我心上燃燒的火噴出來”
家的另一個特點是滿溢著純潔濃厚的青春氣息。這種單純而自然的氣息,如巴老所說:“永生在青春的原野”。
即便文章有著一個沉重的主題,字里間仍表現(xiàn)了青年人所特有的活力、困惑和斗志。“我知道生活的激流是不會停止的,且看它把我載到什么地方去!”“我始終記住:青春是美麗的東西。而且它一直是我的鼓舞的泉源?!?/p>
書里的人物,埋在不同類型社會中培育,不同色澤思想的澆灌、照射下生長。而有著一層溫室護罩的我們,卻是脆弱的,有時甚至喪失了可怕的斗志。
巴金《家》讀后感篇3
鍥而不舍的終于看完巴金先生的名著《家》,下面來談?wù)勎业母惺馨?
對于結(jié)尾,我是始料不及的,感覺就像是吃到一塊很美味的蛋糕,很想再吃第二口的時候就突然沒有了,不見了!原以為還能看到覺慧獨自去了上海后能等來覺民和琴相聚,然而,巴金先生就這樣停筆了,或許故事還沒有結(jié)束,看著先生寫的后記,他說他不是一個冷靜的作者,我想我也不是一個冷靜的讀者!
《家》自然不是成功的作品。但是我請求今天的讀者寬容地對待這本二十七歲的年輕人寫的小說。我自己很喜歡它,因為它至少告訴我一件事情:青春是美麗的東西。 我始終記?。呵啻菏敲利惖臇|西。而且這一直是我的鼓舞的泉源。
"我簡直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我想笑,我又想哭,我有悲憤,我也有喜悅。但是我現(xiàn)在才知道一件事情: 青春畢竟是美麗的東西。 不錯,我會牢牢記?。?青春畢竟是美麗的東西。那么就讓它作為我的鼓舞的泉源吧。
先生二十七歲寫下激流三部曲中的《家》,我這個小小的讀者在二十七歲被他的精神所鼓舞著!
沒錯!!我是愛閱讀的! 書不是胭脂,卻使人心顏常駐。書不是棍棒,卻使人鏗鏘有力。書不是羽毛,卻能帶人飛翔。你在閱讀上花的每一秒都不會荒廢,某一天,它會以你意想不到的形式回報于你。讀書,為了遇見更好的世界!
巴金《家》讀后感篇4
不久前,我又拿出了《家》,細細回味了一遍。
巴金的長篇小說《激流三部曲》之一《家》,在走馬觀花中,我很快地把它讀完了,在讀這部名著時,我的心充滿了悲憤與憐憫,即使現(xiàn)在讀完了,我的心還是被其中的主人公占據(jù)了,我的心在燃燒,我的思潮在翻滾,我是在悲憤,是在惋惜,是在痛心啊!但我暗暗為自己慶幸,因為吃人的封建禮制已被前人埋葬,我應(yīng)當(dāng)感謝他們。在無數(shù)的可憐的生命做了陪葬品后,一些可愛的勇敢的人奮起而攻之,打碎了,幻滅了,一個嶄新的時代已經(jīng)到來,從前飽含女子血淚的舊路我們不會重蹈。這是最大的幸運啊!
作為大哥的覺新樣貌清秀,品學(xué)兼優(yōu),本有著大好的前程與美滿的夢,但在吃人的封建禮制面前他屈服了,接受了,忍受著別人難以明了的苦衷,博得長輩們表面上的暫時的友好對待,但他得到了什么?什么也沒有!他被迫與所愛的梅分離,娶了另一個少女,梅卻被嫁到趙家受氣,不滿一年即守寡回娘家,最后含恨而終。他也熱烈地愛著她的妻——一個善良貞靜的女子,但他卻不能保護她,讓她任人擺布,聽著她在為他生第二個孩子時的痛苦的呻吟聲卻不能進房看她,知道妻因難產(chǎn)而殞逝卻不能與之見最后一面,卻只能夠忍受。他甚至還做過封建禮教的劊子手,逼二弟覺民完婚,但最后,他有了一點覺悟了,他終于幫助三弟成功地逃出了這個可怕的“家”!
我討厭覺新這樣的人,他是那樣的懦弱,那樣的無能,他不去爭取他所愛的梅,也不能保護他所愛的妻,他還是一個男人嗎?他眼睜睜地看著這個他一直維系的家扼殺他最愛的兩個女人的生命,是他的懦弱害了她們啊!他的順從扼殺了他自己,也摧毀了她們。然而,他卻是最值得人同情的,前途失去了,美景幻滅了,一切都在黑暗中掙扎,沒有幸??裳?,更沒有希望所在!這是多么可悲的一個人物!這是怎樣一個吃人的世界!我詛咒這個黑暗的世界,但對于覺新,我就能夠憎恨他嗎?他是最大的犧牲者啊!我是在“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啊!
二哥覺民,擁有進步思想,但不堅定,他是處在守舊與進步之間,然而,就是這樣,他憑自己的力量,得到大哥和三弟的幫助,贏得了琴——一個進步的充滿自信的新女性,他可以說是《家》中最幸運的一個了!
三弟覺慧,不但擁有進步的思想,而且意堅定,他最初與俾女鳴鳳相愛,但無情的長輩把鳴鳳迫得投湖自盡,這成了覺慧心中一道永遠的痛!在這一點上,我比較討厭覺慧,因為他的自私,連鳴鳳向他訴說一切的機會都給扼殺了,他還曾想過放棄鳴鳳,讓這樣一個十七歲的純結(jié)少女嫁給六十多歲的老頭做姨太太,任人糟蹋,然而,鳴鳳為他犧牲了,她為他留下了一具清白的濕淋淋的尸體,和一個蒼白的吻。覺慧的反抗為他贏得了光明的前途,他終于擺脫了這個家,然而,他不是成功的,他為了事業(yè)失去了愛情,或許在那個時代,愛情的位置是何其次要的,但在今天,在我看來,沒有愛情的人生是不完滿的。
那個黑暗的年代永遠地過去了,但《家》在批判那個時代的同時正昭示著青春的可愛,對啊!青春是多么的可愛,我們正處于美好的青春歲月中,我們充滿了激情,我們的心里洋溢著愛!只要心中還有夢,就能忍住多少痛。只要心中還有愛,那就離快樂很近,離幸福不遠了。
巴金《家》讀后感篇5
兩天的時間把巴金的家橫掃完了。
一個具有時代性的作品。講述一個出生在舊社會大家庭的青年,在社會動蕩的年代,在封建禮教土崩瓦解的時代覺醒了??吹搅朔饨ㄉ鐣θ诵缘膲阂?,殺人的禮教。鮮活的,青年的生命,做了毫無價值的犧牲品。而一種麻木、忍耐、怯懦、退讓加上封建的衛(wèi)道,卻仍在絞殺更多鮮活的生命。青年終于忍無可忍,憤而出走了,成個這個家庭的叛徒。
距離那個時代遠了,不讀書,那都是些無法想見的故事。我現(xiàn)在只是隱約記得小時候,時常聽到要破除封建迷信的話。至于封建迷信,只以為是一些不好的東西,大概跟狐仙有關(guān)的,至于是否一定要破除,到從來沒想過。紅樓夢有不少人說是封建社會女性的悲劇,可我懷疑作者是否有這么高的思想素質(zhì)。他只是作為一個小說家,把他一生的富貴和辛酸寫在紙上。至于抨擊封建禮教,反抗封建思想,我想曹雪芹不會的,那些只是后人的評說。即便書中確有這樣的影子,那也不是因為這個目的;即便是有這個想法,也不會這么清晰明確和堅決??杉覅s是為了反抗而寫的一部書。
巴金本來就生在一個反抗的年代。幾千年的封建社會,犧牲的何止幾代人。歷史的車輪碾過,轍子里滿是漿血。禮教造成的悲劇又何止幾樁,萬千的人在其中受苦,卻又令人驚異地維護和宣揚著這種禮教。魯迅是一針見血的,“滿紙的仁義道德”只看見“吃人、吃人”,吃人的人也終將被人吃。但我還是驚訝,幾千年一直都是這樣,談不上反抗。曹雪芹不是真正的反抗。真正的反抗是在帝國轟然倒塌,思潮開始涌入麻木的中國,從一批不肯簡單地上吊作犧牲品的人開始。巴金生在一個反抗的年代,他寫的這部小說就是為了反抗。
這本書我不敢說他寫的很好。但題材是很好的,效果也是很好的,尤其是在那個時代背景下,會產(chǎn)生怎樣驚人的效果i想而知,會掀起一個潮流,激勵一代青年,點亮一代人的思想,所以說這個作品屬于那個時代。現(xiàn)在讀起來,是一種遙感了,畢竟在他們的努力下,時代變了。
名著巴金《家》讀后感1000字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