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的趣事作文
推薦文章
春節(jié)的趣事作文5篇
無論身處何地,“春節(jié)”總能讓分散的家人團聚,中國農(nóng)歷年的歲首稱為春節(jié)。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也象征團圓、興旺,對未來寄托新的希望的佳節(jié)。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春節(jié)的趣事作文”,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春節(jié)的趣事作文篇1
【我的春節(jié)這樣過】
放寒假啦,我期待已久的春節(jié)來臨了!我和爸爸媽媽早就約好春節(jié)要去廈門游玩。我們是自駕游去,聽說廈門很美麗,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城市呢?出發(fā)的路上我充滿了期待和好奇。一路上沒有堵車,經(jīng)過十個小時的奔波我們順利的到達了目的地——美麗的廈門。
我們先去了廈門大學,廈門大學漂亮極了依山傍海,根本不像一所學校,反而像一個度假圣地,吸引著全國各地的人來參觀。接著我們?nèi)チ撕锷脚谂_,那里是抗擊倭寇的地方,有群炮陣,還有雄偉的世界古炮王,讓人嘆為觀止。我們還非常幸運的觀看了真實的海上開炮演練的全過程,令我瞠目結(jié)舌。
第三天,我們又經(jīng)過長途跋涉來到了非常有名的福建土樓群參觀,這里有保存最完整上千年的土樓,它們和城市的高樓大廈完全不同,有圓形的有方形的,全部是用泥土鑄造而成,每一棟土樓里都有幾百戶人家共同居住。最有趣的是我們晚上就住在這非常有特色的土樓賓館。
在回家的路上我們又去了非常著名的太姥山,這是我印象中最好玩最刺激也最喜歡的一個景點。太姥山依山傍海云霧繚繞,素有“海上仙都”的美譽。太姥山以花崗巖為特色,融山,海,川,島和人文景觀為一體,總面積有86平方公里。其中最為驚險刺激的就是一線天了。一線天都是由非常狹窄高大的巖石組成的,最窄的地方只有20幾厘米寬,游人必須要側(cè)著身體收腹才能過去的。胖的人不建議去哦,否則會卡在石縫里出不去的。大家都排著隊一個一個往前移動。終于輪到我了,我緊張的心砰砰直跳,我屏住呼吸,手緊緊的貼在石壁上,一步一個腳印的往前挪動。石縫里又黑又暗什么都看不見,我只是能憑著雙腳去探查前面的道路是否平坦,好幾次都差點踩空摔跤了。就這樣抹黑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走了十幾分鐘終于見到了光明。走出一線天之后我們來到到了更為驚險的地方——懸崖吊橋。這個橋一邊是石壁一邊是深不見底的峽谷,我看一眼就嚇得兩腿發(fā)軟了,我?guī)缀跏窃诎职值臄v扶下才經(jīng)過了這個危險的吊橋。接下來進入了另個更加有趣的山洞。
葫蘆洞里陰暗潮濕,長滿了青苔,一不小心就會打滑摔跤。它和一線天最大的區(qū)別就是它是由一個個又矮又圓的山洞組成,像一個大大的葫蘆一樣。我們要低著頭彎著腰半蹲著才能通過。我們就這樣穿過了許多個小山洞,好幾次都撞到了頭,碰的我眼冒金星,等爬出這些山洞的時候我們已經(jīng)大汗淋漓。雖然很累但是我很喜歡這樣刺激去探索感覺。
不知不覺我們已經(jīng)在外面游玩了好幾天了,每一個地方都給我留下來深刻美好的記憶,這個假期非常充實有趣,我希望下次假期還能去更多好玩的地方。
春節(jié)的趣事作文篇2
【瑣憶過年】
多年異鄉(xiāng)漂泊,最憶是家鄉(xiāng)“年”。
我的家鄉(xiāng)大豐位于江蘇省鹽城市,是一座蘇北小城。這里有本場人和啟海人,一般來講,講江淮方言的,是本場人;講吳語的,是啟海人。啟海人大多是100年前民族企業(yè)家張謇創(chuàng)辦淮南草堰場大豐鹽墾股份有限公司時,從南通啟東、海門一帶移民到大豐沿海灘涂的。
作為本場人,孩提時代的我最期待村里有婚喪嫁娶,這是飽餐一頓的大好機會。本場人有“六大碗”的說法,飽含著主人家對來客們的尊重。過年自然也少不了“六大碗”,而且是天天有“六大碗”。到了臘月,家家戶戶都會腌魚、曬臘肉、做肉圓。而最讓小孩子喜歡的,還是劃糕(年糕)。大人們會在秋天將稻草存下,曬干堆在屋后。制作劃糕時,這些稻草就會發(fā)揮作用。大人們會提前將稻草堆在屋內(nèi),以防制作劃糕那幾天下雨。我和其他小朋友就可以在草上翻滾打鬧,這算是我們當時比較有趣的游戲之一了。到了制作劃糕的那一天,滿屋子的蒸汽,熱氣騰騰的年糕,還有香噴噴的包子,讓我們這些頑皮的孩子根本都想不起來去草上翻滾,都守在了灶邊等著開鍋。
本場人的除夕是很有儀式感的。首先,當天中午要祭拜祖先,然后晚上6點多早早吃完晚飯,守在電視機旁等待央視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接著在夜里11點多,在飯桌擺上凍魚和大蒜拌卜頁等菜,一家人圍坐著,道一道對來年的祝福和期許,這在當?shù)亟凶觥笆貧q酒”。當主持人道出第一聲“新年好”的時候,原本沉寂的鄉(xiāng)村瞬間響起爆竹聲,天空被煙火點亮。這時,父母會給孩子們紅包,叮囑來年要好好學習,同時將孩子們大年初一要穿的新衣襪準備好。
除夕夜那天,大家一般都睡得很晚,但是絲毫不影響大年初一早早起床。我穿上新衣新襪和新鞋,洗把臉,趕緊拿上一串小鞭炮到門口燃放。噼里啪啦的聲音告訴我,屬于咱家的新一年開始了。大年初一這天,按照本場人的慣例,一般是不出門拜年的。至親會聚在一起,男人們嗑著瓜子,女人們在廚房忙碌,孩子們則拿出新年各自收獲的玩具開始“比拼”。大年初二,是我記憶中最開心的時刻,因為屬于本場人的拜年正式開始了。大人們的摩托車后面普遍有一個行李架,綁上拜年的物品,一家人踏上拜年之旅。那個時候,交通還沒有這么便利,有些遠在外地的親人可能就只有過年期間可以見到。趁此機會,我還可以在他們家留宿,父母也不會苛責,可以放肆地玩耍,每頓都有“六大碗”,還可以領紅包。
大學畢業(yè)后,我到廣州參軍。10年從軍期間,我曾兩次回家過年。父母說,家中人少就再也沒有制作劃糕了,親戚之間平時走動多,也不拘泥于過年拜年這樣的形式。此時,過年成了“家里蹲”,著實讓我有些失望。不過,準備新衣新襪新鞋的傳統(tǒng),還保留了下來。
在軍營里過年,是非常熱鬧的。除夕夜,領導們會將站崗的重責扛起來。單身的干部們,會先在中隊長家吃一頓年夜飯,然后到其他相熟的已婚干部家里蹭飯。大年初一早上,早早起床,挨家挨戶拜年“索要”紅包。過年期間,部隊里的活動豐富多彩,有游園會、包餃子、唱歌、打籃球等。這期間,干部們也會獲得更多外出的機會。不過,這期間的大省城廣州,由于很多人返回自己的家鄉(xiāng)過年,街頭顯得相對冷清。
轉(zhuǎn)業(yè)后,我在珠海這邊,與家人們吃完團圓飯后,會去找伙伴們一起跨年。作為本場人的我,還是十分懷念和父母一起鉆在被窩里看央視春晚的除夕夜。我的兒子,也不像我小時候那樣期待新年換新衣服了,只是嚷著要去小鎮(zhèn)的橋頭點燃煙花。
走南闖北的這些年,我總會跟友人聊起各地的年味。有人說這年味越來越淡了,也有人說北方熱氣騰騰更有年味,還有人說南方五彩繽紛的花市別有風味。所到即所愛,每一個地方都有讓人喜愛的年味。日益強盛的中國,吃“六大碗”不一定等過年,制作劃糕也不一定要在臘月,換新衣新襪不一定要等大年初一,綜藝節(jié)目也不只有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當然也有沒變的,不論相距千里,不管天寒地凍,除夕夜家人喝杯“守歲酒”,大年初一道一聲“新年好”,這不就是年味嗎?
我的同鄉(xiāng)曾說:“我往往看重家庭與來源地文化對我們的作用,但我也深深地感到,是這種有差異的事物打破了自己最親近事物帶給自己的硬殼,孕育了自己的包容心與跨越心,甚至塑造出一個更強大的自我,遇到讓自己感興趣與為之動情的事業(yè)目標和人生理想?!蔽液軕c幸,生活在交通如此便利的時代,能夠輕而易舉地品味各地的年俗。我更為我的孩子感到幸福,歷經(jīng)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后的中國,必將會賦予他們更多的包容心和跨越心,讓他們變得更加強大。
春節(jié)的趣事作文篇3
當美麗的煙花慢慢劃過天際,當“噼噼啪啪”的鞭炮聲漸漸消失,當表姐背著書包踏上遠去的列車……我一下子回到了現(xiàn)實里。是的,年過完了,節(jié)也過完了,該準備準備迎接新學期了,可春節(jié)里那幾天精彩的生活仍像電影一樣在我眼前閃現(xiàn),我就坐下來盤點盤點春節(jié)的那些事……
先說說看的:從大年三十的“春晚”開始,我的眼睛就好像不夠用了,一首首嘹亮的歌,一曲曲優(yōu)美的舞,一段段讓人捧腹的相聲小品,讓我目不暇接,笑聲不斷。初三我們又來到北京。北京的地壇廟會真熱鬧,遠遠望去,紅燈高掛,彩旗飄揚,人山人海。有投籃球的、有扎飛鏢的、有相聲、有舞蹈,還有民俗表演。到了北京“不去長城非好漢”,那天的天氣很好,我站在長城的烽火臺上,遠看長城,它真的就像一條蜿蜒盤旋的長龍,踏著腳下的方磚,摸著墻上的條石,我仿佛看到了古代勞動人民辛苦修長城的情景,真不愧為世界奇跡。我們還游覽了故宮和頤和園,親眼見證了古代帝王的高貴、富麗和威嚴。最讓我難忘的是參觀北大校園,那碧波蕩漾的未名湖像一顆明珠鑲嵌在古老的校園,那懸掛著風鈴的博雅塔靜靜矗立在未名湖畔,相依相伴。古香古色的燕園建筑,百年講堂,無一不訴說著北大的滄桑歷史,這里是中國最古老最高等的學府,我在心里為自己加油,十年以后,我也要在這里讀書。
再聊聊吃的:過年,好吃的東西多了去了。光奶奶包的餃子就有羊肉的豬肉的香菇的三種餡;又炸了雞塊、帶魚、丸子、藕條;還做了流油臘腸、透明皮凍、香嫩回鍋肉,讓我大飽了口福。北京廟會上的好吃的還要多呢!蒙古大串——看著就能感覺到蒙古人的豪爽,筷子一樣的串條串著兩厘米見方的肉塊,孜然的香味直撲鼻孔,可是我沒敢吃,不知道熟透了沒有。北京的冰糖葫蘆是節(jié)日里最亮麗的風景線,隨處可見紅艷艷的山楂果蘸著熬好的扯絲的冰糖,咬一口甜甜的、酸酸的,又開胃又消食。到了北京,全聚德的烤鴨是不能不嘗的,那兒的鴨子豐盈飽滿、顏色鮮艷、色呈棗紅、皮脆肉嫩、鮮美酥香、肥而不膩,有“京師美饌、莫妙于鴨”的美譽。老北京的炸醬面也是京味一絕,我們在前門找了一家“老北京炸醬面”館,來嘗嘗正宗的炸醬面,服務員端上來一瞧,只見寬沿粗瓷大碗里整齊的碼著面條,上面有青豆嘴兒、香椿芽兒、韭菜段兒、芹菜末兒、萵筍片兒、狗牙蒜瓣兒、豆芽菜、小黃瓜、小蘿卜、辣椒麻油芥末油,還有一點兒黃醬,攪拌均勻了,吃一口,那滋味甭提了,就一個字“美”!
“吃喝玩樂!”——過年永遠的主題,但在今年的春節(jié),我們過的是一個節(jié)儉年,因為我們要“厲行節(jié)約、反對浪費”,做到文明消費、理性消費、合理消費,弘揚中華傳統(tǒng)美德——勤儉節(jié)約!
春節(jié)的趣事作文篇4
一提起春節(jié),一幅幅溫馨的畫面便浮現(xiàn)在眼前……
“嘭——嘭——”響亮的炮聲和孩童們的歡笑聲交織在一起,炮聲響徹云霄,笑聲不絕于縷,成了除夕夜一抹別樣的風景???,孩童們有的捂著耳朵,怯怯地站在遠處觀看;有的則擼起袖子,小心翼翼地點火;有的掄起手臂,甩著煙花;有的左躲右閃,伶俐地穿梭在煙花爆竹中……一陣鞭炮聲過,藍白色的煙氣裊裊騰空,繼而漸漸消失在藏藍色的幕布中。
我摸出竹炮,瞬間點燃,朝哥哥的方向扔去,剛好落在哥哥的腳邊,猝不及防的一下,哥哥嚇得后退兩步,我則躲在黑暗的角落一陣匿笑。哥哥也不甘示弱,拿出一顆“雷王”點燃引線,朝我扔了過來,我則一溜煙兒閃沒影了,空留哥哥一陣呼喊。瘋玩之后,口袋里的竹炮早已空空,心中卻異常滿足。
“吃飯啦!”母親從廚房窗戶里探出頭來,喊了一嗓子。我們像機器人接到指令一樣,一起往家沖。三步并作兩步上了樓,打開房門的一剎那,菜香彌散開來,直探鼻孔,沖擊著味蕾。我顧不得許多,迫不及待地洗手凈面坐在餐桌上。
餐桌旁,爺爺奶奶、叔叔嬸嬸、姑姑姑父早已經(jīng)坐好,我們這群瘋小子瘋丫頭的到來讓餐廳更加熱鬧了,大家挪著凳子,互相讓了讓,圍桌湊在一起,氣氛更加溫馨。餐桌上的菜肴琳瑯滿目,色香味俱全,都是全家人各自大顯身手,齊心協(xié)力的結(jié)果。我們一邊品評大家的拿手菜,一邊家長里短的隨意聊著天,屋子里彌漫著歡喜的空氣。
年夜飯吃罷,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習俗就是磕頭。兄弟姐妹們?nèi)齼蓛傻卦陂L輩面前跪下磕頭,并送上幾句精心準備的祝福語。長輩們則笑逐顏開的示意我們起來,并給每人發(fā)一個大紅包。我們歡天喜地的接過紅包,賊溜溜地竄到一旁打開紅包,難以掩飾內(nèi)心的快樂。數(shù)著手中的紅票,內(nèi)心則盤算著何時去買那些心儀已久的物什。
一兜竹炮,一頓年夜飯,一份紅包,成為春節(jié)的代名詞。年年歲歲節(jié)相似,相同的是我們一大家子其樂融融的氛圍,不同的是祖輩父輩日漸老去的身影和我們難以磨滅的成長印痕……
春節(jié)的趣事作文篇5
據(jù)說貼春聯(lián)的習俗,大約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時期,這是有史為證的。此外根據(jù)《玉燭寶典》,《燕京歲時記》等著作記載,春聯(lián)的原始形式就是人們所說的“桃符”。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相傳有一個鬼域的世界,當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蓋三千里的大桃樹,樹梢上有一只金雞。每當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游蕩的鬼魂必趕回鬼域。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北,門邊站著兩個神人,名叫神荼、郁壘。如果鬼魂在夜間干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壘就會立即發(fā)現(xiàn)并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荼、郁壘。于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后來,人們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壘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zhèn)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后來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們便開始在桃木板上寫對聯(lián),一則不失桃木鎮(zhèn)邪的意義,二則表達自己美好心愿,三則裝飾門戶,以求美觀。又在象征喜氣吉祥的紅紙上寫對聯(lián),新春之際貼在門窗兩邊,用以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的美好心愿。
為了祈求一家的福壽康寧,一些地方的人們還保留著貼門神的習慣。據(jù)說,大門上貼上兩位門神,一切妖魔鬼怪都會望而生畏。在民間,門神是正氣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認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稟性和不凡的本領。他們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們的天性和責任,人們所仰慕的捉鬼天師鐘馗,即是此種奇形怪相。所以民間的門神永遠都怒目圓睜,相貌猙獰,手里拿著各種傳統(tǒng)的武器,隨時準備同敢于上門來的鬼魅戰(zhàn)斗。由于我國民居的大門,通常都是兩扇對開,所以門神總是成雙成對。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壘二將以外,人們又把秦叔寶和尉遲恭兩位唐代武將當作門神。相傳,唐太宗生病,聽見門外鬼魅呼號,徹夜不得安寧。于是他讓這兩位將軍手持武器立于門旁鎮(zhèn)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沒有鬼魅搔擾了。其后,唐太宗讓人把這兩位將軍的形象畫下來貼在門上,這一習俗開始在民間廣為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