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講壇視頻觀后感
百家講壇視頻觀后感4篇
《百家講壇》多以文化題材為主,并較多涉及中國歷史、中國文化。具有科普歷史知識及深入點評講解的作用。觀后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于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于一般議論文。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百家講壇視頻觀后感”,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百家講壇視頻觀后感篇1
于丹教授用通俗易懂的白話文把孔子的論語詮釋給世人,使我們能夠領悟到論語傳遞的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tài)度,真是一本難得的好書!她從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這七個方面分別闡述,用很多生動的耐人尋味的例子來詮釋了論語的真諦,那就是怎么樣才能過上心靈所需的那種快樂生活!
人生在世,面對生活、工作的種.種不公,除了檢討自己“三省吾身”之外,或行我們更多的是包容,于丹在談到孔子“仁者不惑”時講到,“你寬容一點,其實給自己留下來一片海闊天空,胸懷無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小了”。面對那些“利”字當頭的人,或許我們更應該坦蕩處之、平淡視之、淡漠待之,正所謂有容乃大,“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論語里面所教給我們的這種仁愛之心是從一開始就去本著平等和理性的態(tài)度尊重每一個人,稍微留一點分寸,有一點余地,這一點非常像禪宗里面所說的一個境界,禪宗說這個人間最好的境界是花未全開月未圓,是這樣七個字。也就是說花一旦全開馬上就要凋謝了,月一旦全圓,馬上就要缺損了,而未全開未全圓,就是你內心有所期待,朋友之道,親人之道,皆是如此。稍微留一點分寸,海闊天空。
總之,在當今以經(jīng)濟利益為主導的社會潮流中讀于丹的論語心得,真的能給人以心靈凈化,如一絲清泉沁人心脾,讓人陶醉,給人以啟迪。與友寬容,與同事寬容,與親人寬容,與生活中一切給予寬容,播種樂觀、豁達的處世態(tài)度,我想收獲的就是一種熠熠生輝、一種和諧的美。寬容是人生的哲學,但更是一種境界吧。
百家講壇視頻觀后感篇2
今天我看了百家講壇,主要講的是貞觀之治之李世民奪位。當時漢高祖時期,皇帝李淵治國有方,當時全國上下夜不閉戶,路不拾遺。
這時,李世民就起了奪位之心,他的第一步就是朝太子和齊王開刀,他設計計謀在玄武門把太子和齊王殺了。這就是所謂的玄武門政變。為什么當時皇帝不處罰李世民呢?是因為他的聲望太高了,殺了他天下就會暴亂。殺了齊王和太子后,李世民就派他的一員大將去找皇帝要兵權。當時,皇帝和幾個大臣在劃船,看見一名全副武裝的將士來到他的面前,就被嚇著了,明白了此人的來意,但皇帝還是故作鎮(zhèn)靜地問他:你來干什么?此人就說外面有人生亂,請你把兵權交給秦王,讓他來統(tǒng)一安排,全部聽從他的指揮,旁邊兩位大臣也幫李世民說好話,皇帝沒有辦法,也只有交了兵權。
從而也把自己的皇位拱手相讓了,因為當時兵權就等于一切,所以李世民就順理成章地當上了皇帝。李世民當上了皇帝,眾說紛紜,有的說是他篡位,有的又說是繼位。史書是史書,說法歸說法,我認為李世民的做法是錯的。因為他不應該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殺兄囚父。雖然他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卻失去了手足、父子親情。
百家講壇一直是我比較喜歡的欄目。從紀連海的《正說和珅》到易中天的《品三國》。這幾天我就關注著于丹教授的《論語》。《論語》是一本記錄孔子與他的弟子的言行的書??鬃诱f,一個人要有人格的尊嚴。他不提倡以怨抱怨。因為冤冤相報何時了?他也不提倡以德抱怨。他說那是一種浪費。是對人生的浪費。試想,人家很對不起你,可是你仍然忍辱負重,還在那里對他人寬容,忍讓,會讓那人感到你是可欺的。這樣會讓那個人瞧不起你的,你要用你的公正,磊落的人格,既不是德,也不是怨,要把有限的情感留在最有用的地方。因為人生有限,生也有涯。光明磊落才是你應該做的事情。于丹教授把孔子說的文言文給予大家解釋得惟妙惟肖。讓人容易懂得為人處世道理,她講述的人生哲理是我們需要知道的。所以我認真做著筆記。
紀連海講的《紀曉嵐之謎》最好看,通過《紀曉嵐之謎》我知道了紀曉嵐先當官,然后犯了錯誤,被發(fā)配到新疆。在去新疆的路上,他寫了好多好多文章,后被編成《閱微草堂筆記》。紀曉嵐在新疆待了兩年,因為要編《四庫全書》,又被調回到北京。《四庫全書》編了十年,編書特別辛苦,十年中還累死了好多人,幸好紀曉嵐沒死。這部書總共寫了七卷,保存到了中國的七個地方,有北京頤和園,北京故宮,臺北,沈陽等。后來,有幾個地方的書因為外國人的侵略被燒毀,還有幾個地方的書全部保存到現(xiàn)在。通過這個講壇,我的腦子里又增加了許多知識。我想我要好好學習,長大了也登上講壇,為大家講知識。
百家講壇視頻觀后感篇3
今天,我觀看了《百家講壇》的王立群讀史記的秦始皇系列。我覺得秦始皇之所以能統(tǒng)一天下的原因,是由許多人的智慧和汗水換來的,為秦國統(tǒng)一天下奠定了基礎。
從秦國的祖先秦穆公開始,就一直在發(fā)動對外戰(zhàn)爭以及與六國的交涉。先王在百里奚、蹇叔的輔佐下確定了秦國的發(fā)展方向。秦國在向西擴張勢力的同時也遇到了重重困難,蘇秦的“連橫”(蘇秦起初以“連橫”游說秦,但秦沒接受,后以“合縱散橫”對付秦)對付秦國的方法傳入秦國后,令秦國束手無策,最后,由張儀出謀劃策確立了“遠交近攻”的長遠戰(zhàn)略方針,在戰(zhàn)國末期,由秦始皇、丞相李斯、姚賈聯(lián)合確立了統(tǒng)一天下的大計,并且這個大計與韓非之死密切相關,制定出“軍事”“金錢”雙管齊下的總攻略。用武力占領城市,用金錢收買他國重臣。秦王用這一方法只用十年左右的時間就將六國統(tǒng)一了。
我覺得,秦始皇能成功地統(tǒng)一天下離不開一群精忠報國的文武大丞和謀士,王翦父子是戰(zhàn)國中赫赫有名的兩員大將,戰(zhàn)國四大名將之一。他們不但精通用兵之道,也會一些謀略。正是王剪父子辛勤汗水,戰(zhàn)國七雄中的五國都是被他們消滅,白起、張儀、百里奚、蹇叔、呂不韋、李斯等都是精忠報國的,為了祖國而不停奮斗精神的人。這讓我想起我們偉大的子弟兵—解放軍,正是他們保家衛(wèi)國,抗洪行動圓滿成功,抗震救災行動成功落下帷幕,正是他們在那廢墟中搶救出了成千上萬的生命。在抗震救災行動中人民解放軍不顧地勢的險惡,天氣的惡劣,盡自己最快的速度抵達了難區(qū)。到達了災區(qū),也要日夜不停地移開沉重的石頭,救出傷員,直到雙手磨出了血,腿腳筋疲力盡,仍堅持在第一線,為的是救出老百姓。
其實,《百家講壇》講的事實上是人性,讓我們從事件中去感悟人生的哲理,怎樣做一個更好,更完美,對社會有用的人。如果這個社會懂得如何報國,如何關愛社會、集體和他人,那么就不會有那么多的戰(zhàn)爭,而是和平與美好!
百家講壇視頻觀后感篇4
百家講壇觀后感我很喜歡看百家講壇,百家講壇里面給我們分析了書里的內容,人物的性格特點。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魯智深系列里拳打鎮(zhèn)關西那段。我最喜歡的是描寫魯智深打鎮(zhèn)關西的那段話。
那段話是這樣寫的:“撲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鮮血迸流,鼻子歪在半邊,卻便似開了個油醬鋪,咸的、酸的、辣的一發(fā)都滾出來;提起拳頭來就眼眶際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縫裂,烏珠迸出,也似開了個彩帛鋪,紅的、黑的、紫的都綻將出來;又只一拳,太陽穴上正著,卻似做了一個全堂水陸的道場,磬兒、鈸兒、鐃兒一齊響。魯達看時,只見鄭屠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氣,沒了入的氣,動撣不得。”這段話讓我記憶猶新。鮑中山教授講,它把魯智深打人的情節(jié)描寫得生動具體。魯智深一共打了三拳,第一拳里面“便似開了個油醬鋪,咸的、酸的、辣的一發(fā)都滾出來”,把那血肉模糊的畫面描寫了出來。
鼻子,是用來聞味道的,所以打到鼻子,才會咸的、酸的、辣的一發(fā)都滾出來;第二拳在眼睛那里,“也似開了個彩帛鋪,紅的、黑的、紫的都綻將出來”。眼睛是用來看東西的,打到了眼睛,色彩就全出來了。第三拳是打到太陽穴上?!皡s似做了一個全堂水陸的道場,磬兒、鈸兒、鐃兒一齊響”。打到了太陽穴上,又會怎樣呢?磬兒、鈸兒、鐃兒的聲音都出來了。為什么水滸傳里每寫到搏斗廝殺的地方,總寫得很血腥呢?鮑中山教授說,作者施耐庵生長的時代,戰(zhàn)火不斷,充滿了戰(zhàn)爭。所以他才會把廝殺的畫面寫得那么血腥。我們一定要熱愛和平,制止戰(zhàn)爭,世界才會更美好。
我很喜歡看百家講壇,百家講壇不僅讓我增長了知識,還讓我更喜歡看書,喜歡了解歷史。我以后一定要多看百家講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