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大全600字紅樓夢
《紅樓夢》它是我們中國古代的章回體長篇小說,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后感大全600字紅樓夢,如果大家喜歡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讀后感大全600字紅樓夢篇1
前十回有兩條線索,一條是以賈寶玉、林黛玉的愛情為中心,貫穿全書的全線。它以賈、林爭取愛情自由、婚姻自主和個性解放的思想同封建制度、封建禮教之間的矛盾為線索,以賈、林最后對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的徹底背叛和愛情的悲劇結(jié)局而告終。這條線索從第三、四兩回,林黛玉和薛寶釵接踵來到賈府,與寶玉的愛情糾葛開始形成,并在矛盾中向前開展。
每次讀到多愁善感的林妹妹時,她對自己的離別仇恨,傷心往事,花兒的枯萎,都有著比別人更多的感傷,也許正如書中所說,她前世是一棵絳珠仙草,來到世間還淚。他面對世間的丑陋,不公,也只能暗自落淚。林黛玉具有一種悲劇美。當人們說《紅樓夢》是一部悲劇時,指的就是在封建專制社會里萬千青春少女的千紅一哭,萬艷同悲的共同悲劇。黛玉之悲也是其中之一。真正的悲劇總是動人心魄的,因為悲劇是將美毀滅給人看。越是美的有價值的人生被毀滅,其悲劇就越壯美,越深刻,越動人。
《紅樓夢》在中國古代小說名著中聲名最著、流傳最廣,讀者最多,刊刻出版最為繁富,這部古典名著問世以來,評家蜂起,評說紛紜,理所當然形成一門顯學――紅學。人們還在不斷地出版《紅樓夢》、閱讀《紅樓夢》、研究《紅樓夢》,這就是這部古典文學名著的永恒魅力,這就是這部古典文學名著的不朽價值。南北國畫藝術(shù)大師,歷時兩年,精心創(chuàng)作350幅彩色國畫。畫家隨文配圖,或描摹情態(tài)、或表現(xiàn)場景,或濃墨泌灑,或工筆勾勒,藝術(shù)地再現(xiàn)了原著豐富的社會生活和生動的人物形象。
讀后感大全600字紅樓夢篇2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一開篇,作者就給予我們一個神秘的印象。前世的情緣,后世來還。大多數(shù)讀完這本書的人或許都懷有一份感嘆,感嘆結(jié)局的悲哀。黛玉無可奈何,抱憾而終;寶玉窮困潦倒,看破紅塵。
書中以林黛玉和賈寶玉坎坷的愛情故事為主線,用賈府的興衰作為背景,通過它,揭示了封建大家族的腐朽。透露出作者心中那份不滿與憤怒。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林黛玉。她從小體弱多病,造就了她倔強、孤僻、特立獨行的個性。但她的詩情畫意和聰明靈秀總是不斷的吸引著我。她每次與姐妹們作詩賞畫,總是那么的才氣逼人。她總幻想著與賈寶玉的愛情有朝一日獲得認可,所以當她的愛情幸福被扼殺時,她表現(xiàn)得那樣的勇敢、決絕。而最讓我憐惜的,是她的多愁善感、紅顏薄命。
一直以來我都認為,薛寶釵是一個既冷酷又自私的人,但讀完這本書,我不禁開始同情她。她很善于處理人際關(guān)系,和各方面的人保持著一種親切自然、合宜得體的關(guān)系。但她也是一個典型的服從者,這是悲哀的,一生都被別人的看法所支配。與林黛玉相比,就顯得更加悲哀,因為林黛玉追求了自己的幸福,并且得到了那份真誠的感情。而寶釵的一生“愚昧和不自知”到頭來,只能任由生活來將她深深埋沒。
我感嘆寶玉和黛玉之間的愛情悲劇,佩服那些敢于與封建斗爭的人們,同情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犧牲者”。
“假亦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都t樓夢》如此的讓人捉摸不透。
讀后感大全600字紅樓夢篇3
《紅樓夢》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首,是著名清代小說家曹雪芹所著。
《紅樓夢》一書,通過對“賈、史、王、薛”四大家族衰榮的描寫,展示了廣闊的生活視野,包羅萬象。人稱《紅樓夢》內(nèi)蘊著一個時代的歷史容量,是封建末世的百科全書。全書共一百二十回合,開篇就用了五個回目。借用“真”“假”觀念,拖言“夢幻世界”,使得整部小說按照以假亂真的結(jié)構(gòu)鋪陳發(fā)展,最后營造一個美好的“生活世界”。
這一書中,林黛玉的聰明清秀,薛寶釵的美麗優(yōu)雅等都被作者描繪得栩栩如生,這一切,都是作者憑借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豐厚藝術(shù)素養(yǎng)孕育出來的。小說以黛玉歸天,寶玉絕世出家為結(jié)局,也許那個隨僧人而走的人并不是賈寶玉,只是作者虛構(gòu)出來的一個形象。作者以寶玉和黛玉的愛情為線索貫穿全文的那些畫面已經(jīng)讓我們領(lǐng)略到了封建大家族的輝煌與敗落。
《紅樓夢》使我印象最深的是《黛玉進賈府》這篇文章,主要寫了林黛玉初進賈府的所見所聞,以林黛玉的視角為線索,對賈府的環(huán)境和主要人物進行了細致的描繪。作品中主要人物先后出場,行文順理成章,詳略得當,虛實并用,描寫重點突出,筆法細膩多樣,人物描寫和環(huán)境描寫相互交錯,配合自然。通過環(huán)境描寫,展示了賈府榮華富貴和顯赫的社會地位,展示了文章中人物美好的生活背景。
讀了《紅樓夢》之后,我不經(jīng)感嘆世事的無常和人生的無奈。
讀后感大全600字紅樓夢篇4
今年暑假,我終于在家讀完了《紅樓夢》,看完紅樓,覺得之前看過的小說都弱爆了。一部紅樓幾乎涵蓋了所有的小說,換句話說,紅樓里任何片段的提取就是一部經(jīng)典的小說,或描述濃濃的兒女情長,或教會你身邊的人情世故,或告訴你現(xiàn)實的世態(tài)炎涼,或靜靜講述每件事情的前因與后果。直到現(xiàn)在似乎才終于明白以前怎也不能理解的紅學研究的意義所在。難怪張愛玲曾說:“人生三恨為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三恨紅樓夢未完?!?/p>
沒讀紅樓之前,我從別人口中得知黛玉是個生性多疑、多愁善感且愛哭的人。但讀完之后,我卻能理解她的苦衷。她從小父母雙亡,又寄人籬下,她的世界有多么的孤獨,為了保護自己,她只能用刻薄和冷漠去對待他人,這也是她養(yǎng)成生性猜疑的情感的因素。她在絕望中死去,身邊只有一個服侍她的丫鬟在默默的為她哭泣。李清照因“物是人非”而“人比黃花瘦”,黛玉因離喪而作“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飛人倦易黃昏”要是我與黛玉同在大觀園,我恐怕只能做她遠遠的觀望者吧!
在我現(xiàn)在的年紀,最喜歡看那種并不勾心斗角的掐尖要強,希望活在大觀園,活在一個身邊是釵黛湘妙等諸人的地方,好像隨時都詩意、有趣、靈動。那時候盼望脂硯齋就是史湘云,盼望她們都真的存在過。這種情感其實可以持續(xù)一生,并且我想曹雪芹是愿意讓我們保有的。所以拿大觀園比伊甸園亦可以理解。
讀《紅樓夢》,就是聆聽一部封建社會里唯一描寫女性、頌歌女性的大合唱;讀《紅樓夢》,就是享受作者那心靈深處的凄涼悲婉、無奈和冷漠。
讀后感大全600字紅樓夢篇5
《紅樓夢》是一部中國經(jīng)典的文學巨著,是曹雪芹耗盡全部心血創(chuàng)作的曠世杰作,對后人影響巨大的作品。作品通過描寫賈府的由盛到衰,揭示了封建社會必將走向沒落的命運。小說中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也正是對封建社會血與淚的控訴。
作為一部文學巨著,《紅樓夢》的文學藝術(shù)鑒賞性是非常高的。比如《劉姥姥進大觀園》中,寫到眾人被劉姥姥逗笑的情節(jié)就十分精彩,讓讀者有如置身其中的感受。“……史湘云撐不住了,一口飯噴了出來;林黛玉笑岔了氣,伏著桌哎喲哎喲;寶玉早滾到祖母懷里,賈母笑得摟著寶玉叫心肝……”同是寫笑,每一個人的神態(tài)動作卻各不相同,描寫生動、形象、具體,從側(cè)面襯托出劉姥姥的風趣幽默,以及賈府上下喜歡她的原因。
《紅樓夢》里的人物眾多,出場的人物就有四百多個,許多人物的性格特點個性鮮明,栩栩如生。其中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劉姥姥等都是家喻戶曉的人物。就說賈寶玉吧,他表面上玩世不恭、頑劣、輕挑,內(nèi)心卻是善良純真。他雖然出生貴族家庭,但他卻厭惡自己所在的封建階級,認為人只有善惡美丑之分,從沒有貴賤之分,是封建社會的叛逆者?!芭耸撬龅墓侨猓腥耸悄嘧龅墓侨狻?,他的這句話充分體現(xiàn)了他同情女性,尊重女性,崇尚人權(quán)平等、男女平等的可貴觀念。特別是他與林黛玉純潔的愛情,更體現(xiàn)了他思想的成熟性。
再來看林黛玉,她性格純真率直、清高孤傲、多愁善感,骨子里透出的對封建道德的叛逆,深深地吸引著寶玉。她的“儂今葬花入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入亡兩不知”,寄托了黛玉凄涼的身世之感,但也從另一個角度讓我們看到中國古代社會閨閣中優(yōu)秀的文學才女的風范。
《紅樓夢》不僅是我們中國文學的璀璨明珠,更是世界文學的絢麗瑰寶。今后,它將一如既往地以無窮的魅力吸引更多的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