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影片《尼克·胡哲》觀后感精選范文5篇
推薦文章
勵志影片《尼克·胡哲》觀后感精選范文5篇
尼克胡哲的人生對平常人來說確實是一次很大的遭遇,只是他勇于接受現(xiàn)實。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摹赌峥恕ず堋酚^后感,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尼克·胡哲》觀后感1
上次課堂老師放了有關《尼克·胡哲》的視頻,深受感觸,于是回來又搜了點關于他的資料。
尼克·胡哲是以為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物。他天生沒有四肢,但勇于面對身體殘障,創(chuàng)造了生命的奇跡。他擁有兩個大學學位,是企業(yè)總監(jiān),更于2005年獲得“杰出澳洲青年獎”。為人樂觀幽默、堅毅不屈,熱愛鼓勵身邊的人,年僅30歲,他已踏遍世界各地,接觸逾百萬人,激勵和啟發(fā)他們的人生。
像這樣一個在中國人販子肯定不會要孤兒院都不一定會收的人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離不開父母在他少年時期的引導鼓勵和教育。
尼克·胡哲以殘疾人勵志演講家著稱,不過他騎馬、打鼓、游泳、足球樣樣皆能,在他看來是沒有難成的事。如果尼克?胡哲生在中國也許他也會成為一個知名的人物,但不太可能會擁有這么多讓人難以想象的能力,他可能會成為一個唱歌特別好或者某樂器演奏得特別好的殘疾藝術家,奔走于各電視臺晚會之間,而在中國最大的可能是他只能成為一個不普通的普通人。
這里要談到中國和外國的家庭教育之間的差別。
中國的家庭教育就像在溫室中種豆芽,家長往往會覺得這個社會就像一個大染缸,什么樣的奇葩都有,孩子在小時候接觸這些事物會不安全,怕孩子受到傷害,另外,中國太注重學業(yè)了,家長總是以學業(yè)為重,望子成龍,所以生活在象牙塔中的中國孩子總是處在一種病態(tài)之中,他們要很好的智商卻總用來解決書本上的問題,而對于出現(xiàn)在身邊的一些小問題往往卻不能獨立解決。而國外家庭普遍采用放羊式教育,這里的放是放養(yǎng)而不是放棄,父母總會在合理的范圍內(nèi)放任孩子去做他們想做的事,讓他們自己解決各種問題,在這期間,人的各種能力是最容易培養(yǎng)出來的。這也就是為什么中國缺乏創(chuàng)造力的原因,中國為什么目前在自然科學方面還看不到諾貝爾希望的原因。
因此,個人認為,中國的家庭教育教育理應改革,改變其模式,應向西方學習,所謂師夷長技以制夷,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尼克·胡哲》觀后感2
今天,我們看了尼克胡哲的勵志視頻。當我第一次看到他的時候我很驚訝,我驚訝于這個沒有四肢的人為什么臉上會有這么開心的笑容。同時我在想如果我沒有四肢我會怎么樣,我應該什么都不會。
這個被上帝拋棄的人他生下來時就沒有四肢,他只有左腿部位一個畸形的小腳,尼克自己卻笑稱為“小雞腿”然而這個"小雞腿"在以后生活中給了他巨大的幫助。他可以用他的"小雞腿"做任何事,踢球、打電話……他也告訴我們當我們摔倒在地,不要傷心要靠自己的努力重新振作起來。
一個被上帝拋棄的人都如此的勇敢、振作,我們這些健全的人有什么理由不勇敢、不振作呢?
人的一生中會經(jīng)歷無數(shù)的坎坷和挫折,但是生活還是要繼續(xù)的。正如尼克所說“過去的已經(jīng)過去,我們改變不了,未來的還未到來,我們也無法把握?!敝灰杏啦谎詶壍呐Γ孥E就會發(fā)生。
《尼克·胡哲》觀后感3
“人生最可悲的并非失去四肢,而是沒有生存期望及目標!()人們經(jīng)常埋怨,什么也做不來,但如果我們只記掛著想擁有或欠缺的東西,而不去珍惜所擁有的,那根本改變不了問題!真正改變命運的,并不是我們的機遇,而是我們的態(tài)度?!薄?胡哲
上周班會,我們班看了一段勵志視頻《我和世界不一樣——力克胡哲》我感觸很深。尼克?胡哲生于澳大利亞,天生沒有四肢,這種罕見的現(xiàn)象醫(yī)學上取名“海豹肢癥”,但更不可思議的是﹕騎馬、打鼓、游泳、足球,尼克樣樣皆能,在他看來是沒有辦不成的事。他擁有兩個大學學位,是企業(yè)總監(jiān),更于2005年獲得“杰出澳洲青年獎”。為人樂觀幽默、堅毅不屈,熱愛鼓勵身邊的人,年僅30歲的他已踏遍世界各地,接觸逾百萬人,激勵和啟發(fā)他們的人生。他用他的實際行動告訴我們——活著不是只為了等待死亡,生存要有目的生活要有目標,人生要敢于拼搏,做生活的強者
。他在逆境中活出了屬于自我的精彩人生!
也許有些人認為自我不夠好,這是最大的謊話,認為自我沒有價值,這是最大的欺騙,看著缺少四肢卻生活得豐富多彩的力克胡哲,我們還有什么借口可找,還有什么值得抱怨,值得遺憾的?
同學們:我們有健全的身體和優(yōu)越的生活學習環(huán)境,但是許多人卻不懂得去珍惜,還去感嘆生活不夠優(yōu)越,與他人相比,覺得上天對自我不公平。是老天的不公平么?還是自我不夠努力的去追求。力克?胡哲學一樣東西,要比平常人付出十倍,百倍,甚至千倍的努力,他并沒有報怨,他也報怨不得,因為力克明白;完美的生活是靠自我努力打拼出來的!只有努力,才會有開花,結(jié)果。
人生豪邁,不會從頭再來。人生短暫,但要活得精彩。只要我們敢于拼搏,必須不會失敗!
《尼克·胡哲》觀后感4
課上老師給我們看了部視頻,介紹了一位澳大利亞的傳奇人物——尼克胡哲。在1982年12月4日的那個清晨,尼克的父母原本懷著滿心歡喜迎接他們的頭生兒子,卻萬萬沒想到會是個沒有四肢的“怪物”。
這是一場艱辛的戰(zhàn)役,供應尼克所需的一切,是一場持續(xù)的掙扎,可以尋求幫助的對象和渠道并不多,這對夫婦只能獨自克服各種問題,在嘗試和糾錯中不斷摸索,找尋或設計合適的輪椅設備,籌集資金支付一切,甚至與社會的律例抗爭。由于尼克身體上的殘障,澳大利亞當時的法律規(guī)定不允許他進入正規(guī)學校,但他的母親力爭修改法律,經(jīng)歷萬般艱難,令尼克成為第一個進入正規(guī)學校就讀的殘障生。
在一次環(huán)游世界傳遞愛的演講中有臺下學生問尼克,什么是支撐他最大的力量。尼克毫不猶豫地說,“家庭”。“如果你有一個家庭,不停在撒下愛的種子,你怎么可能愿意離開你的家人,把痛苦留給那些愛你的人?”尼克感嘆。在尼克眼中,父母最讓他感動之處在于,他們始終是他最好的聽眾,聽他訴說一切煩惱和快樂,從不厭煩。 從他6歲起,爸爸教他如何用腳趾往電腦里輸入文字,教他游泳,并鼓勵他學習踢足球、玩滑板。媽媽告訴他,在任何環(huán)境下都要微笑,告訴他,“別人再盯著你看,你可以主動去和別人搭話,以友好的姿態(tài)來面對這個世界,那樣世界也會對你友好”?!拔覑畚业母改?,比愛我自己更多。我不愿意把痛苦留給他們。”尼克說,這份對愛的回饋和感恩,讓他不輕言放棄。
正是這樣的家庭教育造就了樂觀的尼克胡哲,但是假如尼克胡哲出生在中國,那又會是怎樣的情形呢?也許當他在生下來的時候就被他的家長剝奪了生存的權利,或者被拋棄在社會的某個角落靜靜地等待死亡,又或許他“幸運”地存活下來但是他接下來的生活也不會很如意。
當想到這個問題時,我腦海里浮現(xiàn)出躺在街上乞討的殘疾人們用著他們殘破的身軀向路過的行人博得憐憫。當胡克尼哲在世界各地用他激情洋溢的演講打動著著所有聽眾時,同樣是身體上有著巨大缺陷的人,為什么他們的現(xiàn)狀差別是如此的巨大。尼克的父母從未放棄過他,無論是在身理上還是心理上,他們始終是尼克最大的精神支柱,他們給了尼克最好的教育,不單單給他提供學習的環(huán)境還教育尼克正確面對人生的方式,讓尼克重拾對生命的熱情。而當中國的父母遇到有著巨大身理缺陷的孩子時,絕大部分家長會拋棄這個孩子,即使當時一時憐憫接受這個孩子,但是在之后的養(yǎng)育中他們會把這個孩子當做他們的累贅,對這個孩子的態(tài)度很差,更不用提對孩子的教育了。他們不僅僅不會去給孩子創(chuàng)造學習的機會,也不給孩子進行生命教育和抗挫教育。反而可能在生活中不斷地用言語或者其他方式來刺激孩子增加孩子的自卑感。
最后,當很多人將目光投射到尼克胡哲的眾多優(yōu)點時,我們不能忽視他受到的家庭教育,正是這樣的教育使得他一步步走向成功。
《尼克·胡哲》觀后感5
以前有一個小男孩瞪大眼睛打量了尼克很久,最后最后吐出一句:"你總算還有一個頭。"--這是尼克胡哲在他演講時必講的一個小插曲。只要看一眼尼克,你就會立刻明白為什么小男孩會這么說,進而感嘆為什么上帝要制造這樣的性命。
尼克打出生時就沒有四肢,只有軀干和頭,就像一尊殘破的雕像。這幅模樣甚至連他的父母都無法理解。可想而知,這樣的軀體給尼克造成了多大的困難。他所能利用的身體部位,只有一個長著兩根腳趾的小腳,被他妹妹戲稱為"小雞腿",正因尼克家的寵物狗以前誤以為那個是雞腿,想要吃掉它。
尼克不能走路,不能拿東西,并且總要忍受被圍觀的恥辱。這一度使他十分消沉,以至于想要在浴缸里淹死自我。還好,他在最后一刻,腦海中浮現(xiàn)出父母在他墳前哭泣的樣貌,于是他放下了。這是他最正確的選取。活下來,使他有機會看到,原來他的人生有著無盡的期望。
尼克秉持著一個基督徒的信仰,告誡自我永遠不好放下。他雖然沒有健全的四肢,但是有一幅好口才,和一個聰明的大腦。他總是用無比簡單的語調(diào)來調(diào)侃自我的經(jīng)歷,他永遠不在意別人訝異的眼光,并且發(fā)奮對自我充滿自信,而事實上,他確實做到了絕大多數(shù)普通人無法做到的事:他成了一名全球知名的勵志演說家。
在尼克19歲的時候,他打電話給學校,推銷自我的演講。在被拒絕52次之后,他獲得了一個5分鐘的演講機會和50美元的薪水。從此,他的演講生涯開啟了序幕。他嗓音富有磁性,思路清晰,語言幽默,最關鍵的,他有與眾不一樣的人生經(jīng)歷能夠與別人分享,給所有人堅持下去的力量。在多年磨練當中,他具備了異常堅韌的心智和豐富的閱歷。這些精神上的素養(yǎng)完全彌補了肉體上的缺陷,幫忙尼克超越了健全的大多數(shù)人,取得非凡的成就。
如今,他已經(jīng)在全球34個國家發(fā)表過超過1500場演講,每年要接到超過3萬個來自世界各地的邀請。所有看過他的視頻,或聽過他演講的人,都無不發(fā)自內(nèi)心地誠服于這個曾被預言"永遠得不到愛"的人。他已經(jīng)成為世人心目中與命運頑強斗爭的象征,或者說,一尊活的雕塑。
對于中國,尼克投入了個性的精力。在過去三年中,他每年都來到中國演講。今年5月14日--17日的西安、武漢之行是他第四次來中國,演講對象是在校大學生。尼克1982年出生,本身就是80后,跟大學生有不少共鳴。巡講主辦方之一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也期望透過尼克感人的講述,給80后、90后的年輕一代以啟迪。
在演講中,尼克講到:"我從小就在鏡子旁邊貼著一張非洲難民兒童的照片,此刻我奮斗的目標之一仍然是幫忙這些貧困的人。""就我這副身板,戴上帽子在街頭也會立刻被別人認出來,因此我已經(jīng)很出名了,我不是為了沽名釣譽。我不在乎別人懷疑我,只要我做的事能改變哪怕一個性命,這一切奔波都值得了。"
"有人問我,我覺得自我是這世界上最愉悅的人嗎?我要說是的。我對人生的三個真諦--價值、目標、宗旨都很清楚,我知道我要往哪里去,因此我很愉悅。無論怎樣,滿足于你所擁有的,比如我,就很珍惜我的“小雞腿”,不好放下,愛別人,每一天向前走一小步,你必須能夠完成人生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