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及收獲
讀完一本《愛心與教育》以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何不寫一篇讀書心得記錄下呢?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膼坌呐c教育讀書心得及收獲5篇,以供大家參考!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及收獲篇1
假期間讀了李鎮(zhèn)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書本以手記的形式,敘述了李鎮(zhèn)西老師教書育人的感人故事。
書中提到,當一個好老師的基本條件,那便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不論是陶行知的“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還是蘇霍姆林斯基的“我把心靈獻給孩子”,都說明了教育要充滿愛,充滿感情。
李鎮(zhèn)西老師在書中寫道:愛學生,就必須善于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那我要反思自己,我愛學生,我是否能把她們當作我的朋友?我有沒有真真切切地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
我想,愛學生也需要換位思考。對學生的愛不能僅僅是我的主觀感受,更應(yīng)該是學生對我的肯定及感情依戀。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是否接受到我真摯的情感了呢。正如書中所說的,對學生的愛應(yīng)該是無微不至的,而又不由自主的。如果將對學生充滿真摯的愛滲透在一點一滴中,那無疑會使學生親近并接受我們的教育。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及收獲篇2
寒假期間讀了李鎮(zhèn)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立刻被他的深邃和激情所打動。我想,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震撼著我的心靈深處。這不是論文的長篇大論,不是講席上的高聲布道,而是充滿著淚水與歡笑的文字。這樣的文字是生活之樹上最大的果,實踐的枝頭最美的花!
帶著自己的思考去讀,時時反思自身,反思自己與李鎮(zhèn)西師之間的差距,我們才能走出淺薄,走出自滿,走近學生,走進教育。我還進一步感悟到:教師應(yīng)該善于把握那稍縱即逝的教育良機,追求“潤物細無聲”的教育境界。每個孩子由于受各種因素的影響,他們的學習現(xiàn)狀和接受能力肯定是不一樣的,如同一棵棵小樹苗,需要我們小心地呵護和扶持,方能茁壯成長。
在我眼里,一個教師“制造”一個感人的場面并不難,師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個教師,能夠長期地像李鎮(zhèn)西老師對待萬同這樣地對待一個學生,難!這份長達五十頁的轉(zhuǎn)化一個學生的教育手記,是我迄今為止見到過的最翔實最感人的后進生轉(zhuǎn)化手記。在閱讀過程中,我不斷地被感動,不斷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來對待萬同這樣的學生,來對待他身上的這些讓人難以預料的反復?這么一問,羞愧無比!在萬同的身上,我看到了轉(zhuǎn)化一個差生到底有多難,更看到了一個教師的愛心、耐心、信心。萬同的每一點變化,無論是朝哪個方向,都牽動著老師的心,而萬同身上所體現(xiàn)出的反復,足以考驗最有耐心的教師。
在教育實踐中,教師心中只有裝滿愛學生、愛事業(yè)的情感,才能閃現(xiàn)智慧的光芒,受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早上第一節(jié)是五一班的數(shù)學課,講的是《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課堂上,同學們都爭先舉手上臺演板。這時,王斌大聲喊到:“老師,叫我。”我說:“你看你不舉手就大聲說話,而且聲音還那么大,你還是在練習本上做吧!”于是我叫了其他同學上臺做了。我心想:王斌,剛上課時你還和別的同學偷說話不認真聽講,才點名批評過又大聲喊叫,怎么會叫你上臺做題。這時,同學們都在練習本上做題,只有王斌在亂動。我便走過去說:“王斌,把本子拿過來讓老師檢查一下。”他把本子遞過來,果真寫的字歪歪扭扭,沒帶單位名稱,也沒有答。我讓他補上,他極不情愿地寫上了。我心想:真是沒救了。原來王斌是上學期從武術(shù)學校轉(zhuǎn)來的,紀律、學習一直都不好,而且還經(jīng)常欺負班里的同學,老師們一提他直搖頭。隨著下課的鈴響,同學們的課堂作業(yè)都差不多寫完了,我說:“可以自由下課了?!蔽覄偪绯鼋淌?,王斌飛似的跑到我面前說:“老師,這次我的課堂作業(yè)如果沒錯,你給我得個優(yōu)吧!”我還沒來的及考慮回答,他便沒了蹤影。
下午我改作業(yè)時,打開王斌的本子,做了幾次作業(yè),沒得過一次優(yōu)。今天的作業(yè)又是拉拉抹抹,歪歪扭扭,怎么會得優(yōu)呢?以前規(guī)定過:作業(yè)寫的又干凈又正確,才能得優(yōu)。我又細細檢查了一遍,真是全對了,雖然看起來很臟,但每個字顯然是認真寫了,比原來的作業(yè)有所進步。給王斌的作業(yè)打個什么成績呢?我想:為了調(diào)動他的學習積極性,鼓勵他今后能好好學習,給他打一個“優(yōu)”又何妨?于是我在他的作業(yè)本上鄭重寫了一個“優(yōu)”字。
第二天,上課我一進教室。一眼看見王斌端端正正地坐在座位上,臉上帶著笑容。這一節(jié),他紀律很好,發(fā)言也很積極。這件事,讓我感觸很多。我們應(yīng)該給所謂的后進生創(chuàng)造一次機會,多替他們著想,了解他們的內(nèi)心需要,滿足他們的需求。例如:一次演板、作業(yè)得一個“優(yōu)”等等,給他們一次機會,相信他們會努力做得更好。
《愛心與教育》讓我明白了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們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風格各有千秋,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有愛才有教育”。我們在日常的教育活動中,不要吝嗇自己動人的微笑,由衷的贊嘆,熱情的鼓勵,真誠的幫助和無私的愛心,它們是哺育萬物的陽光雨露,它們是滋補孩子們心靈的靈丹妙藥。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及收獲篇3
近日讀了李鎮(zhèn)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不得不為李老師的人格魅力所折服。李老師和學生間的一個個故事都體現(xiàn)了他為人師表的盡心,超越了一般老師對學生的愛。他對學生的愛是真正的愛而不是掛在嘴上的愛。他從不忘記學生的生日,在學生生日時給學生送上一份生日禮物;在課間經(jīng)常和學生一起活動;利用周末時間請學生去家里做客,假期中帶領(lǐng)學生一起游山玩水走;對班級中的優(yōu)生、中等生、差生堅持按號輪流家訪等等,李老師在教育崗位上處處閃耀著愛的火花。
李老師在書中這樣寫道:“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什么?”“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愛學生就必須善于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做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去了解他們最關(guān)心和最感興趣的是什么,他們有哪些快樂和痛苦。教師對學生的愛不應(yīng)該是居高臨下的,而是發(fā)自肺腑的愛。當學生失意的時候,給他一些鼓勵,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給他一點幫助;學生悲傷的時候,給他一點安慰;學生高興的時候,走到他們中間一起分享快樂……當我們把愛心自然而然地獻給學生時,學生會不僅把我們當做老師,更會吧我們當做他們的朋友甚至親人。愛學生就讓我們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吧。
這本書給我一種領(lǐng)悟!對于孩子,要教導他們,有時很困難,有時也很容易,只要真正愛他們,他們會愛你得更深、更真切。當愛存在與師生之間的時候,就無堅不摧。作為一個教師,當然需要淵博的知識,也需要扎實的基本功本領(lǐng),但更需要愛。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及收獲篇4
《愛心與教育》這本書,剛一看,就被深深的吸引住了。才看了手記一,就被一幕幕真實的,感人的故事所震撼。書中,李老師說看到蘇霍姆林斯基的那段真誠的話,他感動的眼睛都濕潤了。同樣,在我看到這本書的時候,也是如此。
整本書,可以感受到是李鎮(zhèn)西老師用心來寫的,它并不是純理論的說教,不難理解,也不枯燥乏味,幾乎全是實例的敘述和真情的流露,娓娓道來,又讓讀者有所領(lǐng)悟和思考。充斥在這本書每一個角落的愛心,讓我感動,也佩服李老師對學生的關(guān)懷備至。從不忘記學生的生日,還送上大大小小的生日禮物,對生病的學生更是關(guān)愛有加,在風雨交加的日子里,背著學生步行上醫(yī)院。同時,他與學生之間沒有代溝,親密無間的朋友關(guān)系也著實讓我羨慕。
素質(zhì)教育,首先是充滿情感的教育,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而我們的教育,面對的是一群活生生的人,他們有自己的個性、特點、喜好。作為一名幼兒園老師,對待幼兒更要有一顆愛孩子的心,要關(guān)注他們成長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分享他們成長過程中的每一點滴,為他們的每一個微小的進步而由衷的喜悅。
看著這本書,會讓我聯(lián)想到許多許多。書中的學生唱著《少年少年,祖國的春天》讓我不由想起了年少的我。對于這首歌,我也是印象十分深刻。它是我學生時代最后一個兒童節(jié)的合唱表演曲目,當我們走上表演臺后許久,都沒有聽到音樂響起,我們就這樣站著,尷尬而著急。最終,我們的表演就這樣因為伴奏帶的問題而夭折了。當時的我們,又難過又無奈。現(xiàn)在想起,仍是有些許的遺憾的。
或許只是一件微小的事,但是對于孩子來說,可能很重要。老師的一個微笑,一聲問候,一個擁抱,都會異常珍貴。
李鎮(zhèn)西老師認為,教育不應(yīng)違背兒童的天性,如果教師本人也保持或培養(yǎng)一點兒童的天性,那么,可以使師生之間的心靈融為一體。在幼兒園里,當與小朋友們一起生活、游戲時,一張張純真爛漫的笑臉也會感染大家。當我們充滿著童心和愛心對待每一個孩子,了解他們的精神世界,和他們一起快樂、憂傷,走進他們的心靈世界,融入到他們的隊伍中去,更有利于了解、關(guān)心他們。我想,他們也會回饋更多,從而達到心與心的交流。
書中有一個故事講到學生給他過生日。這樣類似的事,在我的學生時代,和我的同學們也做過。在平時上課的時候,班長通常會喊:“起立,敬禮!”。而我們的語文老師,每一次敬禮,都是90°,比我們還認真而嚴謹。在教師節(jié)的這一天,語文課上,和往常一樣,只是我們的敬禮更認真了,并且還加了一句話“×老師,教師節(jié)快樂!”。雖然對她來說,從教多年,這樣的祝福不會少,但是我們?nèi)钥梢詮乃难劬锟吹礁袆?。如今,我也成為了一名老師,她把她的愛心傳遞給她的學生,她的學生也將把這份愛心傳遞給下一代。
“以心靈贏得心靈,以人格塑造人格?!边@是李老師的教育名言。手記一愛心與童心,用老師與學生、朋友間真誠的情感交流深深的打動了讀者,更讓我們對教育工作有了一個嶄新的認識,受益匪淺。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及收獲篇5
想必大家已讀過這本書,但對于我而言這是第一次閱讀他的書籍。說起讀教育專著,說實在的對于我從教15個年頭,還真是頭一次這么認真仔細的閱讀完一篇以手記形式的教育著作。這是一本記載老師用愛心教育學生,取得巨大教育成功的故事。李鎮(zhèn)西老師的教育事跡震撼了每一個讀者的心靈。尤其像我這樣有著十多年的教育生涯的教師,他的教育行為及教育觀都深深刺痛我心靈深處。讓我反觀十多年來,在教育教學歷程里,是否有像他那樣衷愛著孩子的一顆心。在他眼里一位好老師的基本條件就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更應(yīng)該是樂于像蘇霍姆林斯基那樣“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
然而,我邊讀變思索著,并反觀自己與李鎮(zhèn)西老師之間的差距,讓我從李老師諸多和學生感情故事中吸取精華,走出自滿,走進學生,走進教育!
讀過李鎮(zhèn)西老師手記一“愛心與童心”隨想后,其實,我們就必須像李鎮(zhèn)西老師所說的,“愛學生,就要善于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在之前的教育教學中我也這樣嘗試過,確實效果是很好,但是與學生做朋友這個“度”要把握好,這是我在與學生一向所堅持的地方。就這個“度”而言,我在剛參加教育教學工作的時候,就有老教師對我說過,“小學生對新來的老師很是陌生,你可在他們面前先樹立威信,和他們交流時要把握好這個尺度”。這樣一來不是走進學生,而是疏遠學生,就談不上去感受學生的喜怒哀樂。在還有,學生平時愿意親近我或主動與我交流的學生我都能像朋友一樣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但作為一名體育老師而言,面對的只是一周3—4節(jié)體育課,跟他們交流的時間其實并不多,在我們眼里與學生眼里,我不并不是他們的班主任老師,因此沒能像班主任老師做到像學生父母那樣關(guān)懷與關(guān)愛??赐昀铈?zhèn)西老師與學生這種心與心的交流之后,我想那些都是我們的誤區(qū)。一直以來,我認為“嚴”才是真正的愛,因為有句俗話說得好:“嚴是愛,松是害?!彼?,在我的課堂中,我決不允許學生有絲毫的怠慢,哪怕是學生隊伍不整齊,我都認為這是不好的表現(xiàn),總拿小學生和軍人那種颯爽英姿隊列相提并論。看了李鎮(zhèn)西老師的“童心是師愛的源泉”,才喚醒了我心中尚未完全泯滅的童心。我才真正認識到那是因為我缺少一份童心。一直以來,我一貫以成人的標準來衡量學生,以成人的眼光來看待學生,希望他們變成我想象中的學生 “小大人”,個個成為懂事、聽話、尊敬老師、孝敬父母、多學習少玩的完美類型。
然而在我心里的期盼是這樣,可事實上學生不能全都成為完美類型,我也知道這樣的想法絕對是錯誤的。怎樣才能像李鎮(zhèn)西老師那樣與學生走近呢?作為像我們這些不是教語文、數(shù)學、英語的雜科老師來說,這也是困惑了那么多年,一直沒能找到合適的方式方法來解決教學問題。其實我也想過多種辦法來改變我與學生相處的方式方法,但因為總以我不是他們的班主任為由沒有能很好的執(zhí)行我給他們訂的約定。我并不知道學生他們是怎么看待我的,前提是我與他們交流的甚少,其中一些細微的事情我觀察不到,可能我所做的還不夠,其首先就是要改掉我心中根生地固這種想法(想象中的“小大人”),有些事情不是只有班主任老師才能做得來,正如李鎮(zhèn)西老師做的那樣,以朋友的身份、導師的身份等,去關(guān)懷與關(guān)愛學生,用一顆童心去與他們交流。我想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不難了,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不只是班主任的專利,如果我們科任老師也同樣做到的話,學生會是很幸福很快樂的,我的課堂是很活躍的,想必自然我的教學也會得到學生的認可。
就這一點,我會在今后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去實踐,我會去收獲與學生共同成長的碩果,并分享在學習生活中的喜怒哀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