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必讀書目推薦
新課標提倡讓學生在小學階段通過大量的閱讀,積累豐富的語文知識。讓心靈沐浴書香,做一個有有修養(yǎng)的人,不僅是時代的需要,也是為孩子的一生著想,為孩子的生命奠基!下面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男W生必讀書目推薦10本,以供大家參考!
小學生必讀書目推薦
1.《中國古代寓言故事》邶笪鐘編寫
2.《中外神話傳說》田新利選編
3.《圣經神話故事》陳靜選編
4.《三毛流浪記》張樂平著
5.《嚴文井童話選》嚴文井著
6.《稻草人》葉圣陶著
7.《寶葫蘆的秘密》張?zhí)煲碇?/p>
8.《小兵張嘎》徐光耀著
9.《三寄小讀者》冰心著
10.《木偶奇遇記》科洛迪著任溶溶譯
1.《中國古代寓言故事》邶笪鐘編寫
2.《中外神話傳說》田新利選編
3.《圣經神話故事》陳靜選編
4.《三毛流浪記》張樂平著
5.《嚴文井童話選》嚴文井著
6.《稻草人》葉圣陶著
7.《寶葫蘆的秘密》張?zhí)煲碇?/p>
8.《小兵張嘎》徐光耀著
9.《三寄小讀者》冰心著
10.《木偶奇遇記》科洛迪著任溶溶譯
學生早期閱讀的錯誤認識有哪些?
1、對早期閱讀的認識存在誤區(qū)
(1)對兒童閱讀發(fā)展階段的認識不足: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對早期閱讀重要性和起始年齡的認識存在著巨大的偏差,很多家長把閱讀和識字看成是不同階段的事情,認為在學前開展閱讀對兒童來說太早,閱讀是上學以后的事情。
(2)片面的定義早期閱讀:一說起早期閱讀,人們往往自然而然地把閱讀與識字聯(lián)系在一起,把早期閱讀當作提前開始的識字教育。相關調查顯示:83%的家長不能理解兒童閱讀活動的正確含義,對兒童早期閱讀活動缺乏科學的認識,簡單的將閱讀作為教會兒童識字的工具。社會上種種填鴨式的識字教學法(目前全國共有二十多種)機械地教會兒童認字,但是整體閱讀能力,閱讀興趣以及相伴隨的寫作能力卻受到了壓抑。
(3)過分功利性的目標設計:過早強調將兒童的讀書活動作為兒童獲取信息和知識的主要工具。忽略了興趣的提高和能力的培養(yǎng)才是早期閱讀的價值所在。讓低幼兒童大量閱讀知識性、文學性內容,對他們的成長起到拔苗助長的作用。
2、缺乏優(yōu)秀的閱讀材料
目前,少兒讀物已成為中國出版業(yè)的熱點,有些“亂花漸欲迷人眼”的味道,但就現在的讀本來看存在著很多問題:
(1)兒童讀物創(chuàng)作人員的素質有待提高。在美國,兒童讀物的創(chuàng)作要求創(chuàng)作者有很高的學歷,要求有兒童教育背景。而國內讀物的出版仍然集中在對一些傳統(tǒng)得不能再傳統(tǒng)的童話的包裝,書籍出版總體水平不高、適合兒童閱讀的書籍和種類有限。
(2)從目前少兒讀物的年齡段來看,中國出版業(yè)剛剛具有了年齡段的概念,但段級區(qū)分仍不清晰,各年齡段面向低幼的讀物極其缺乏。2003年1月中國少兒圖書排行榜上,6歲以上兒童文學類圖書仍占主流。
(3)目前,中國兒童讀物最為常見,市場銷量較好的仍然是一些文學性書籍,功能性讀物比例很校中國兒童讀物的數量巨大,但分享閱讀等功能性讀物卻幾乎為零。如果說目前的兒童讀物在滿足一般閱讀需求方面已存在一定程度的競爭,那么培養(yǎng)兒童閱讀能力的功能性讀物及以此為基礎的兒童發(fā)展服務還很缺乏。
(4)主題上過于單一,無趣,唐詩宋詞、古典童話,新老三字經仍然備受推崇,小貓小狗仍是常見的主角,揚善抑惡的道德說教仍是常見的主題,具有時代感和現代氣息的作品很少。
3、家庭早期閱讀方法失當
望子成龍,求成心切家長指導兒童讀書時,對各年齡段的閱讀能力發(fā)展特點認識不夠,開展方式的針對性差,缺乏有效的過程控制。對處于閱讀能力發(fā)展關鍵期的低幼兒童來說,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必須基于年齡特征,如兒童個體差異大、接受信息方式不同等,必須確保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過程是快樂的、輕松的、游戲化的,單純強調閱讀能力的發(fā)展而缺乏對方法的選擇會陷入給孩子增加學習負擔的困境,從而剝奪孩子的快樂童年。有些家長過早地讓孩子接觸一些與其年齡特征不適應,他們不感興趣的文字,如四歲就開始讀名著。
對于低幼兒童而言,這樣的“開卷”未必有益。愿意花錢,不愿意花時間中國家庭早期教育普遍存在著愿意多花錢(資金投入),但是時間投入(人力投入)少的特點,缺少共讀時間。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投資很多(已占家庭收入的40%),卻非常缺乏在時間上的投入,如跟孩子進行親子閱讀。據我們的調查,能夠經常和孩子一起讀書的家庭,即使是在北京這樣文化教育最發(fā)達的城市,比例也不足20%。
4、低年齡段閱讀教育存在諸多問題
在閱讀教育的目標設計上,很多教育機構為了迎合家長的功利性心理,也將識字量作為主要的教育目標來追求。在閱讀教學策略上大多依照字、詞、句、段、篇的傳統(tǒng)策略進行,重視測驗,忽視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過分注重對一篇文章的深入分析而缺乏對閱讀量的追求。
教育觀念的落后,如忽視兒童獨立價值的培養(yǎng),強制性教學普遍,缺乏開放的教學思維;教育資源有限:教師教學水平較低,班級規(guī)模太大——學生人數多、教師空間小,教學設施缺乏等等一些客觀因素也對閱讀教學的開展產生了不利影響。目前兒童語言教育領域新理論層出不窮,但是缺乏以對兒童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的科學認識為基礎的系統(tǒng)、可操作的方案,使得教學工作者無所適從。
5、閱讀環(huán)境與氛圍缺失
缺乏氛圍營造和場所建設。調查顯示,許多中國家庭環(huán)境的布置不利于早期閱讀的開展,有意識地為孩子準備書房、書櫥和書桌的家庭比例不到3%。幼兒園、小學的閱讀角區(qū)建設也很不完善。公共閱讀學習場所嚴重缺乏,社區(qū)系統(tǒng)沒能為兒童閱讀提供必要的支持。
讀書技巧八法
借摘讀。舊時代,革命書籍十分缺乏,徐特立在湖南時,聽說書報流通社有《聯(lián)共史》上下冊,就去借了來抄讀。他不全抄,而是節(jié)抄,并且做詳細分析。這樣,可以服、心、手三到,便于理解深刻。
翻選讀。吳昌碩博覽群書,曾對門生說:“書不能死讀,先翻翻序,看看結尾,不好不看,好的翻翻,極有價值的才值得花力氣精讀,要不你有多少心血能花在上面?”
插縫讀。學者顧頡剛陪夫人就診的時候,也要挾書閱讀,若有所得,歸來即記在筆記本上。35年間,他記的筆記竟達l60冊之多。
“啃”“悟”讀。作家張賢亮當年被打成“右派”下放農場十年,唯一能看的只有一本《資本論》他的讀法是“啃”和“悟”。他說:“古時文人三更燈火五更寒,啃的就是四書五經,依此作底,寫起文章來海闊天空,頭頭是道?!彼矚g美國作家??思{的作品,但他從不整篇細讀,只是跳著翻看,用文學的悟性體味作者的創(chuàng)作精髓。
選擇讀。朱光潛說:要知道讀書好比探險,也不能全靠別人指導,自己也須費些工夫去搜求。別人只能介紹,抉擇還要靠你自己。他認為:“你與其讀千卷的詩集,不如讀一部《國風》或《古詩十九首》,你與其讀千卷希臘哲學的書籍,不如讀一部柏拉圖的《理想國》”。
重復讀。德國哲學家狄慈根說:“重復是學習之母?!睂τ行╇y懂的書,他堅持一讀再讀,直到懂了記下為止。他說:我閱讀關于我所不懂的問題之書籍時,所用的方法,是先求得該問題的膚表的見解,先剜覽許多頁和好多章,然后才從頭重新讀起,以求獲得精密的知識。
交叉讀。理論家胡喬木共有136個三米高的大書架,約3萬多冊的私人藏書。他沒有什么業(yè)余嗜好,休息的一大方式就是同時看五本內容完全不同的書,如哲學、外國小說、政治、劇本、自然科學類的書,同時交叉著看,以調換腦子,而在調換腦子的'同時,又有所得。
“怪”法讀。臺灣作家李敖珍視書中的資料,更甚于書本身。他常把書中重要的資料影印下來,或者直接撕下,再作分門別類的“專集整理”,名曰“吸收日月精華”,等到書中的“精華”被他吸收光了,這本書對他來說也就沒有多大意義了,送、賣、扔,他都沒有多大意見。
小學生必讀書目推薦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