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地壇的讀書筆記
推薦文章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常??梢詫⑺鼈儗懗梢黄x書筆記,這么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應(yīng)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奈遗c地壇的讀書筆記5篇,以供大家參考!
我與地壇的讀書筆記篇1
夏日午后,坐在教室那硬生生的凳子上打開放在桌子上的語文書?!段遗c地壇》這篇文章映入我的眼簾。我安靜的讀了一遍,這枯燥的文字讓我感覺有些乏味??稍偌毤氉x了幾遍,似乎能慢慢領(lǐng)會到作者想傳達的東西了。
簡略來說就是作者對生命的思考和對母親的懷念。
作者史鐵生在一個充滿活力的年紀卻遭遇了悲慘的事情,他雙腿殘疾終生只能在輪椅上度日,這對他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從那以后,史鐵生的性格開始越來越暴躁,動不動就發(fā)脾氣。我對史鐵生的記憶應(yīng)該是從初中時學(xué)的《秋天的懷念》開始的。里面說道,雖然史鐵生喜怒無常,時不時會將眼前的玻璃砸碎,母親就偷偷的躲起來瞧著里面的動靜,待到?jīng)]有聲響,母親便紅著眼睛進去。母親不顧自己的病痛,執(zhí)意帶著兒子去看菊花。可造化弄人,上天把母親送走了。直到史鐵生看見昂首挺胸的菊花時,似乎認識到了生命所需要的是堅強和樂觀。即使面對太多太多的苦難,也要堅強的熬過去。
《我與地壇》中地壇到底對史鐵生是什么樣的存在呢。我認為,是他對生命逃脫和慰藉的地方,他是想躲避那些苦難,他想療養(yǎng)自己的心靈。
“我不在地壇,地壇在我”真正的地壇不在安定門外大街,而是在史鐵生的心里。我們每個人都擁有一個地壇,那里讓我們身軀不再疲憊,讓我們的心靈慢慢的平靜下來,不再狂躁。"地壇"是我們的信仰是我們精神的載體。我們一直需要它,它也會一直在我們心里。
去年九月份,爺爺因為意外事故永遠離開了我們。每當想起這一幕發(fā)生時,我的內(nèi)心都久久不能平靜,我只要一想到爺爺在出門前還給我塞了零食,囑咐我的話,我就覺得這一切好不真實。死亡其實離我們好近好近......
人在面對苦難時是脆弱的是不堪的,我也會像作者一樣。常常想著,人到底為什么而活著?;钪矔?,那活著的意義到底是什么。余華在《活著》這本書中說到過,“活著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本身以外的任何事情而活著?!彼兰热皇且粋€必然的事,早晚都會來的,那你何必要急于求成呢?這是把死放在最后的終點,它在終點等著我們,叫我們不要著急,慢慢來,它會一直在那里等著我們的。
人生就是一種不可捉摸的命運造就的,命運的造就也就決定了角色的分配和承擔(dān)的方式,在苦難中默默的忍受命運的重壓正如作者史鐵生的母親他自己的不幸在母親那里是加倍的,而母親卻用堿忍的意志和毫不張揚的為所愛的人承受一切苦難,為所愛的人獻出了一切,堅定的生活下去。母親對待苦難的態(tài)度,母親對兒子的愛,讓作者明白了面對苦難應(yīng)該怎樣活下去。
史鐵生的母親是個好母親。她為了兒子承受了太多太多,她關(guān)愛兒子,理解兒子。這讓史鐵生在母親生前對她做過的事情感到深深的愧疚。
每個人都要好好的活下去,任何事情都不能是放棄自己的理由。我們是為自己而活著,苦難會過去,光明會到來。
我與地壇的讀書筆記篇2
對《我與地壇》的最初印象,就是來源于課文里的節(jié)選篇目《秋天的懷念》,可那篇的“主角”并非作者自己,而是作者的母親,在作者的回憶中,母親在作者剛癱瘓時,并沒有一味的愛,而是理解他,寬恕他。盡管在作者發(fā)脾氣,摔壞東西時,母親還是沒有責(zé)怪,而是讓他“好好兒活”。作者在雙腿剛癱瘓時,每天都要去地壇,母親雖然擔(dān)心他做傻事,胡思亂想,但絲毫沒有過問,只是在心中默默地祈禱??墒沁@份愛,作者卻在母親逝世以后才懂。
人都說母愛如水,溫柔細膩,讀了此篇,便更感覺母愛也是可以如山的,作者母親的愛無聲而深沉,仿佛一條無盡而堅定的延伸向遠方的路,為什么說像路呢?在令人絕望的命運面前,一個人又該如何看清眼前的路?事實上是,他的迷茫和絕望,早已掩蓋了眼前的路,但是母親的堅強,為他撥開了眼前的迷霧,給他指示一條通向遠方的路,這條路指向哪兒?我唯一能確定的,便是這是一條生路,至于怎樣生,這是只有走下去才能找到的答案,我猜當時的史鐵生也并不知道到底該往哪兒走,會遇到什么,只有走下去,所有的困難與苦難,不都是這么過來的嗎?
我想,《我與地壇》講述的,便是這么一個生的故事。與其說是講述,不如說是自言自語,自問自答,自我斗爭,自我追尋。生與死只一念之差,所以作者史鐵生時常還會想到死,在生與死之間作精神的斗爭,當然是生贏得了勝利,不然也不會有這樣一個令人敬佩的史鐵生。
所以《我與地壇》此書很適合失意的時候閱讀,因為它首先是由一個失意的人所寫,我也從中“偷”到了一點面對命運時堅強的方法,比如說“好運設(shè)計”,以作者的闡述“背了運的時候只是想走運有多么好,要是能走運有多好。到底會有多好呢?想想吧,干嘛不想一想呢?我就常常這樣去想,我常常浪費很多時間去做這樣的蠢事”,然而我卻不認為這是一件“蠢事”,對我這樣的一個“蠢人”來說,這是一個足夠有趣的人在與命運斗爭時所玩的一點小小游戲,一個小小的騙局,至少它對調(diào)整你挫敗沮喪的心情起了一定的效用,為什么我們的喜悅,我們的哀愁,全都要依靠他人,依靠外物,依靠命運賜予的事件來賦予呢?我們?yōu)槭裁淳筒荒茏约涸O(shè)計自己的情緒,自己給自己加點料?當命運使你失望,甚至絕望時,重要的都已不再重要了,這時又何必要執(zhí)著于命運的那些真假,何必不放下那些所謂的“自尊”,做一回“蠢人”,自我安慰,自我排解,設(shè)計好運?想想生活中的坐禪吧,也許有些差別,但本質(zhì)上相差無幾,冥想,創(chuàng)造一個屬于自己的無擾之地,世外桃源,達到內(nèi)心的寧靜與滿足。
我與地壇的讀書筆記篇3
在我一段終日郁郁寡歡的時期,偶然翻開了《我與地壇》。
地壇,是一座廢棄的古園。春日的地壇有漂浮著的鴿子的哨音,夏天是冗長的蟬歌,秋天有古殿檐頭的風(fēng)鈴響,冬日則是啄木鳥隨意而空曠的啄木聲。史鐵生先生,在這園子的四季里,度過了一春又一秋,一夏又一冬。他與地壇的故事,始于他搖著輪椅進入了這園子,發(fā)現(xiàn)它為一個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準備好了——他在地壇里感受生命的體感,思索命運、靈魂及生活的終極意義。
正如每個人所知道的,人的一生,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死亡就像是一個我們一出生就通報要來訪的客人,現(xiàn)正日夜兼程,一步步靠近我們。在史鐵生先生眼里,人一出生“這就不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而只是上帝交給他的一個事實” 。而“上帝在交給我們這件事實的時候,已經(jīng)順便保證了它的結(jié)果” 。所以“死是一個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必然會降臨的節(jié)日” ??墒?,當死亡在敲響我們的門的時候,我們?nèi)匀桓械酵蝗?,怪它是最唐突的不速之客。情緒低落的日子,我常常會想“世事大夢一場,人生幾度秋涼” ?;蛟S在這個風(fēng)華正茂的年紀考慮到有關(guān)生死的東西看起來荒唐可笑,可生命即是如此了,當一個人的情緒真正達到了低谷,他此時看見的不是眼前的東西,而是一些有關(guān)死亡、有關(guān)痛苦的事情。在自我的思想中反復(fù)掙扎時,想要去探尋某些理由,某些意義的所在,可周遭的一切,這個世界,僅剩下一片空白。
這樣的一個身體健全的我,在初讀《我與地壇》時,那些想法在與文字的交融中變換了面貌。史鐵生先生說,因為那園子,他常感恩于自己的命運。雖說在二十的大好年齡失去了用雙腿行走的權(quán)利,可他在一次又一次的思想抵抗中,慢慢地透徹了活的興致和價值感?;蛟S是因為母愛,或許是因為愛情,又或許是因為地壇。這些已無需深究了,一個絕望的生命走出了死谷,直面了悲劇,那些所謂的意義也大可不必深究了,一個清清楚楚的事實擺在你的面前——活著,即是幸運、美好的。一如地壇寂靜的光輝平鋪的一刻,地上的每一個坎坷都被映照得燦爛。
關(guān)于直面悲劇,周國平先生說過:“對于一個視人生感受為最寶貴財富的人來說,歡樂和痛苦都是收入,他的賬本沒有支出。在他眼里,現(xiàn)實生活的禍福得失已經(jīng)降為次要的東西,命運的打擊因心靈的收獲而得到了補償。”史鐵生對于自身的殘缺,以獨有的解釋來直面了不幸命運,進行自我開解——這世上,差別永遠是要有的,一個世界如果所有的人都一樣健康、漂亮、聰慧、高尚,怕是人間的劇目就全要收場。而那些充任苦難的角色,則需聽憑偶然,坦然接受。
這些文字,它富有生命力,深深地烙入了我的心里,讓一個迷茫而無措的靈魂得到溫存與慰藉,就像地壇為史鐵生先生所帶來的。而此刻的我,對于生命也有了另外的一種理解,我想,不是每個人心里都會有這樣的一座地壇,可總需為自己建立這樣一座地壇——園子荒蕪但并不衰敗,僅為著那兒是可以逃避一個世界的另一個世界。這便是地壇。
地壇,從史先生的筆下,走進我的眼里。是的,如果有機會,我一定要到地壇去看看。
我與地壇的讀書筆記篇4
今天讀了史鐵生的《我與地壇》,史鐵生雙腿截癱,并且患有尿毒癥。面對病魔,他頑強的生活,通過寫作他向人發(fā)出生的信息。他在地壇里思考,思考人生,思考死亡,思考寫作。他希望自己頑強的活下去,字里行間給人以希望,那是對生命的吶喊。那是不屈不撓的韌性。
在這篇散文里,史鐵生思念他的母親,總是回憶自己小的時候因為自己癱瘓,母親對他的無微不至的照顧,他思念他的母親,思念那位比他自己還要擔(dān)心他的母親。他記得他的母親到地壇里尋找他,他記得母親每次看他出門緊張的神情。可是他的母親不在了,他多么想讓他的母親看到他得獎,看到他的兒子能夠?qū)懽饕责B(yǎng)生。
我和他比較,我是幸運的,我不僅僅身體好,而且我還有那么那么愛我的母親,我的人生還很長,也很幸福。自從我得精神分裂癥,母親就一直一直擔(dān)心我,哪怕我有一點情緒波動,她都會很緊張。看見我一天天不正常,她天天以淚洗面,她每天為我祈禱。她常常說巴不得自己得病。我的母親那樣愛我,她能做到的都做了。
精神分裂癥不可怕,史鐵生的尿毒癥才可怕。但是即使怎樣,人都應(yīng)該堅強的活下去。戰(zhàn)勝精神分裂癥,成為我和媽媽最關(guān)心的事情。我自從得病已經(jīng)十幾年了,我多么希望自己能像正常人一樣,而我其實就是正常人,區(qū)別是我自己對自己的看法。我恨我自己的懦弱與幼稚,他這么堅強我卻這么脆弱。
史鐵生在這篇散文里,寫了很多普通的人到地壇玩,他們有各自的特點,每一個普通人有不同的命運,或者這樣,或者那樣,隨著歲月的流逝,我們能做到的就是好好活著,不是去怕死,而是好好活著。
每一個人經(jīng)歷生死的時候都會對人生重新思考,疾病使我們明白活著的意義,史鐵生說職業(yè)是疾病,業(yè)余是寫作。他對人生的思考化出了這么感人的文字。
一個對人生多么充滿感悟才能寫成這樣的文字,一個對命運多少抗爭才能這樣明白人生,這就是史鐵生,一個無比堅強的人。
《我與地壇》感動了多少平凡的人,我們還在抱怨命運的時候,看看他依然堅強不屈的活下去。他得尿毒癥每周三次透析,他沒有害怕,沒有放棄,而是通過寫作讓無數(shù)人看到曙光,我還有什么資格在這里自怨自艾。
在2010的時候,史鐵生因為突發(fā)腦溢血死亡,他無數(shù)次想到死,他說那是早晚的事,如今終于等到了。死亡不可怕,每個人都會經(jīng)歷,所以不用去著急。史鐵生永遠離開了我們,也許他太想去見自己的母親,也許他的痛苦是時候了。他在天堂里那里沒有疾病,沒有痛苦,只有幸福。
每個人都要活下去,死亡也許遲遲不會臨到我們,因為那不是著急的事情。我們能做的是不怕死而好好活著。我要好好的愛我的母親,很多人沒有機會了,我再也不想讓她繼續(xù)擔(dān)心我,我們要一起努力好好活著!
我與地壇的讀書筆記篇5
讀完那本《我與地壇》時,我想起文中一段描寫史鐵生失去雙腿之后,艱難生活下去的時候,我深有感受。
一個失去雙腿不能走動,只能手推輪椅,日日夜夜藏在地壇,觀察地壇,能繼續(xù)堅持生活下去,并且在媽媽鼓勵下,讓他重燃希望,寫下了這本書,令人震撼的人。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他還能堅持到底,體現(xiàn)在書中的那一個個的勵志故事。我想,我們在這么優(yōu)越的條件下讀書學(xué)習(xí)還有什么理由不努力。這使我想到了許多身殘志堅的人,如張海迪、霍金;還有那些抗疫英雄、抗洪英雄,以及那些偉人們,同樣是令人敬佩的。他們做出了普通人無法做出的事,選擇了與坎坷的命運斗爭,選擇了與命運對抗,選擇了常人不會選擇的艱難困苦。最后走上了新的道路,走向了成功和燦爛的人生。我們不能做到他們那般的堅強,但我們可以向他們學(xué)習(xí),他們不懼怕病魔,我們便不畏懼辛苦,我們沒有他們那般的覺悟,但我們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比如我的暑假作文要求寫6篇,我寫了三篇后就擱筆不寫了,媽媽在檢查我作業(yè)時,發(fā)現(xiàn)我的作文沒有完成,便問我:“你還有三篇作文怎么不寫了?”我支支唔唔回答說:“我寫不出來了,沒有內(nèi)容可以寫的啊!”媽媽說:“那你也不能不寫啊?這是暑假作業(yè)要求做的,你可以多閱讀幾本書寫讀后感,或者寫隨筆,人物、動物、植物,甚至日記等等都可以寫的,只要你用心觀察,多讀多記就能寫了么!你看看人家史鐵生為什么寫出那么好的文章,他的環(huán)境、身體條件都比你差,是因為他不怕艱難,堅持努力,才會成功?!眿寢屵€說:“我想信你,你只要努力,留下的三篇不但可以完成,而且能寫的很好。”
在媽媽的鼓勵下,我鼓起心中的勇氣,改掉自己的懶惰,堅持每天看書閱讀,開動腦筋,開拓思路,尋找靈感,在我的努力下很快就完成了任務(wù)。
我與地壇的讀書筆記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