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門宴讀后感五年級
我們讀了書之后可以寫一下讀后感,這樣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吸收書本的知識,讓我們一起好好學(xué)習(xí)怎么述寫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鴻門宴讀后感五年級,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
鴻門宴讀后感五年級1
回首幾千年,楚漢爭雄。戰(zhàn)火紛飛,九州狼煙。這是屬于智者的時代;這是屬于勇者的時代;這是屬于大丈夫的時代。
有些不負(fù)職責(zé)的說,相對于古代小農(nóng)經(jīng)濟(jì)式的穩(wěn)定和平,我更喜歡動蕩時期的亂世紛爭。那時,各路君臣,各路軍馬逐鹿中原。馬嘶風(fēng)吼,氣貫長虹。大動蕩大發(fā)展大繁榮,而從中涌現(xiàn)出的許多風(fēng)流人物,真應(yīng)了那句“亂世出英雄”。
楚漢爭雄的結(jié)果就似乎是歐·亨利小說結(jié)尾-------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想當(dāng)年劉邦軍霸上,兵僅十萬,而項羽卻擁兵四十萬。且不說項羽是帶兵好手,僅僅憑這4:1的軍力,也為勝利奠基了。但垓下之戰(zhàn),項羽烏江敗北,自盡而亡。人和地利項羽卻敗了,事出何因?
第一,民心。話說“得民心者得天下”,而項羽在這方面做得甚是不好??纯此摹肮鈽s事跡”:火燒阿房宮、坑殺秦兵二十余萬,所到之處血流成河。百姓畏他懼他,獨獨不信他不擁他。武力征服絕不是一個可行的辦法。秦始皇盡管靠武力奪了天下,卻坐不住這天下。這和項羽不就是相同的道理?而劉邦卻不然,入關(guān)后先與百姓約法三章,此舉一朝便把劉邦地位提高不少,則百姓擁護(hù)。話說“君舟民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第二,虛心納諫。說起項羽,必提亞父。要我說亞父在項羽陣營只能說是“屈才”。鴻門宴中說道:“范增數(shù)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yīng)?!笨蓺?,可氣!倘若項羽聽亞父一言,天下之勢必然有個大逆轉(zhuǎn)。之后劉邦借故逃跑,“亞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劍而撞之而破之,曰:‘哎!豎子不與為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之后的天下局勢不就是如此!由此可見亞父范增還是很有長遠(yuǎn)戰(zhàn)略眼光的??上в袀€一意孤行的主子項羽。劉邦這邊呢?早年得高人真?zhèn)鞯淖臃空娣Q得上是謀士中的翹楚。而更重要的,有幾次三番問“為之奈何”的主子劉邦,也可看出劉邦是個善于聽取下屬意見的好領(lǐng)導(dǎo)。話說:“士為知己者死?!眲顝男÷诽优埽瑥埩剂粼邙欓T善后,若項羽一個不悅,就有性命之憂啊!可見子房忠心侍主,把生死拋諸腦后,想必這些也是劉邦的信任托付所致。
第三,自身素質(zhì)。要說經(jīng)緯之地,項羽不比劉邦差。項羽有先天的好家室,好背景,整一個官二代加富二代,可恰恰也許就是這些,讓項羽太安逸以至于太兒女情長,英雄氣短。自古凡政客無不絕情冷酷,有手段有陰謀。項羽就是太正直,太“大丈夫”,所以“霸王”是他最適合的位置,而不是“帝王”。凡成大事者,皆有所拋。而項羽卻舍不得,不舍得。反之劉邦,一介布衣,其實就是混跡市井的無賴,不招父親待見,在市井摸爬滾打,別管肚子里是好水壞水,腦子里是金點子餿主意,計謀變通是足夠了。對項伯的“吾得兄事之”;對項羽的“將軍戰(zhàn)河北,臣戰(zhàn)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guān)破秦,得復(fù)見將軍如此”。真給項羽做足了面子?!耙娙苏f人話,見鬼說鬼話。”但不得不說,這就是謀略,這就是劉邦為什么是勝者。
成王敗寇,成也好,敗也罷。歷史留給我們的也只剩無限唏噓和感慨了。感嘆于戰(zhàn)場上的刀光劍影,也感嘆于政場上的險象環(huán)生。使我驚嘆于古人的高超計謀,一遍遍為之折服。
如果要說出個最喜歡,還當(dāng)屬霸王項羽?!拔鞒酝酢薄盀躜K相隨”“美人相伴”“萬千軍馬”,這一個個詞句儼然是對項羽的敘說,儼然是對一個“英雄”主角的完美演繹,血氣方剛卻也俠骨柔情。站在一個現(xiàn)代人的角度看,項羽雖武斷盲目了些,但人都是有缺點的。反之,劉邦便低了幾個檔次,人們大都不喜歡心機(jī)耍盡之人,且凡事必問“為之奈何”,作為一個領(lǐng)導(dǎo)者,一個leader,都聽別人的,完后再總結(jié)一句“善!”只能說這人孤陋寡聞,才能淺薄。后又自我逃跑不顧同伴生死,不仗義,不義氣。從理智和政治的角度講,這辦法或許再好可是;但從感性和道義方面,劉邦確是有些貪生怯死,小人之行了。再說項羽這廝行為,在西方國家叫“個人英雄主義”,在東方的中國便叫“逞匹夫之勇”了?!皞€人英雄主義”就像金庸筆下的郭靖、楊過,既能當(dāng)武林中的大俠,江湖地位顯赫,還能拯救國家于水火;就像歐美電影中的主人公,一個個都是“救世主”,地球末日能夠救、外星人入侵能夠救。“美國大兵”“鐵血硬漢”,看到興奮處不能自我的雙手握拳,這似乎是滿足了人們心中某種膨脹的東西——對世界上沒有的“全能英雄”的敬仰與膜拜。而經(jīng)過歷史的消磨洗滌,關(guān)于項羽“英雄”的一面,便愈發(fā)的閃閃發(fā)光,這也就產(chǎn)生了絕大多數(shù)
人對項羽的態(tài)度——“惜英雄”,以至于后人對筆下的項羽總是幾分敬佩,幾分惋惜,幾分批判。我亦是個俗人,亦喜歡俠骨柔情的“英雄”,似乎霸王的最終隕落也是一種缺憾的美麗。
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已然遠(yuǎn)去,但其中的計謀、意氣、殘酷一向為歷代人所嘆、所贊。讀完《鴻門宴》,胸中滿滿的充足之感。也不禁自問,渺小如我們,該當(dāng)如何?不如自由而歡樂的過活著,使“生活”不僅僅限于“生存”二字,還能賦予它更多豐富、絢麗的色彩,也是不枉此生。
鴻門宴讀后感五年級2
“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也?!边@是漢高祖對張良的肯定。
在那個楚漢爭霸歲月里,張良功不可沒,沒有他,劉邦安能得天下?他深謀遠(yuǎn)慮,計策神效且周全,深得劉邦信任。
然而,就在劉邦得天下之后,張良卻又可善終,在那個“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天下定,謀臣亡。”的時代里真的很難做到。就例如,韓信,他為打下漢室江山可謂勞苦功高,但也被劉邦給殺了,蕭何也是功臣,當(dāng)初他一家?guī)资谌艘积R跟著劉邦起義,可這時,他卻成了介下囚。
唯有張良不自矜自伐,不自恃功高,劉邦給他封邑三萬戶,他惋拒,只要了一個小小的地方“緇”,當(dāng)了個留侯。他深知人心險惡,所以他用盡一切辦法使自我全身而退,他去學(xué)道,游四海,為的就是怕遭人迫害,最終他在張家界那個人間仙境壽終正寢。
我不禁感嘆,自古英雄在建功立業(yè)之后,大多者都不能全身而退,甚至搭上自我的生命,岳飛不就是個典例嗎?張良一樣得以青史留名,留芳萬世!
鴻門宴讀后感五年級3
今日,學(xué)完了《鴻門宴》這篇課文之后,有一些感觸。我用紙和筆把這些感觸寫下來。
《鴻門宴》的開關(guān)是曹無傷告密,項羽立即整理軍隊,為擊破劉邦,而劉邦因為項伯前來,過一日向項羽賠罪,項羽留劉邦下來,與他喝酒,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鴻門宴》。
我認(rèn)為劉邦之所以能夠代替項羽成為天子,與劉邦及項羽的性格特點有著千絲萬縷的關(guān)系。
項羽的性格特點是剛愎自用,自大輕亂,在直率了,而劉邦這之所以能夠從“鴻門宴”中死里逃生還得多謝項羽有這樣的性格,而正是因為項羽的性格讓他失了天下,在烏江自刎,而劉邦是真的心系百姓,此外,項羽又坑殺了二十萬秦兵,就算他日后可一統(tǒng)天下,老百姓也必須會抵抗他。
劉邦能屈能伸,知人善用,善于應(yīng)變,而項羽太過于剛烈,所以說項羽是失敗是注定的,并且從性格方面來說,劉邦的確比項羽更適合統(tǒng)一天下!讀《鴻門宴》有感,鴻門宴讀后感
項羽又不善于用人,腦子太過于簡單,并且即使項羽在“鴻門宴”那一日殺了劉邦,按他的性格,他日,他也必須會敗在他人之手,項羽的失敗跟他的性格是分不開的,而他在烏江自刎也是因為他的性格太過于剛烈所造成的。
鴻門宴讀后感五年級4
在寒假的第二周,我從《中華上下五千年》這本書中讀到了一個令我刻骨銘心的故事,叫做《鴻門宴》。
《鴻門宴》主要講了在公元前206年,劉邦、項羽各領(lǐng)一支起義軍隊伍分頭向秦國的首都——咸陽城進(jìn)發(fā)。劉邦率領(lǐng)著十萬大軍奮勇殺敵,很快就打到了咸陽城外,十萬大軍把城堵得個水泄不通,秦王想逃也逃不掉,只好乖乖的打開城門,出來投降,劉邦進(jìn)了宮。在張良的刺耳忠言下,劉邦沒有像秦王一樣昏庸無能,而是正直的與市民約法三章——殺人者償命,傷人者判刑,偷竊者處罰。而項羽雖然走了遠(yuǎn)路,可他帶著的四十萬大軍一路上節(jié)節(jié)勝利,漸漸地逼近了咸陽城,又來到函谷關(guān)前,劉邦的大軍守在門口,不讓項羽進(jìn)攻,可項羽是個帶兵打仗的將軍,不到一天就攻下了函谷關(guān)。晚上項羽的謀士對他說:“劉邦是個有義氣的人,除了他,才能除后患啊!”于是,第二天,項羽就請劉邦吃宴。劉邦把昨晚張良教他說的甜言蜜語說了一次,項羽聽了想放了劉邦而項莊就開始舞劍,想用此機(jī)會殺了劉邦。項羽有些生氣了,讓他們坐下。而此時張良就以劉邦的酒量不好,而借機(jī)讓劉邦逃掉了。項羽放掉了劉邦,反而讓自已的四十萬大軍就此全軍覆滅。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要學(xué)會去把握時機(jī),如果沒有把握好機(jī)會,迎接你的不是成功,而是失敗。
記得有一次吧,學(xué)校開展了讀書活動,寫讀后感,我本有這樣的實力,可是我為了偷懶,放棄了這一次的平臺,結(jié)果評分一結(jié)束,班上許多同學(xué)得了獎。而我惟有遺憾!
讀了《鴻門宴》之后,我必須要學(xué)會把握時機(jī),在學(xué)習(xí)生活中努力發(fā)揮自我的所長所能,爭取把最優(yōu)秀的自我展示出來。加油!
鴻門宴讀后感五年級5
《鴻門宴》所敘述的是項羽,劉邦在共同滅亡秦國之后,范增見劉邦有雄視天下之心,所以舉辦了一個暗藏殺機(jī)的宴會,準(zhǔn)備除掉劉邦。而劉邦最終在張良,項伯,樊噲等人的幫忙下逃離楚營的故事。
項羽,昔日的楚霸王,多么的威風(fēng),多么的不可一世!但因為與劉邦爭天下,兵敗垓下,最終落個烏江自刎的下場。歸根結(jié)底,都是他桀驁不馴,猶豫不絕的性格讓他在鴻門之上錯過了一次刺殺劉邦的絕好機(jī)會。就這樣,一個唾手可得的江山被拱手送人。多么的可悲!多么的殘忍!項羽壓根兒就沒想到他所見的種種,皆是劉邦之計。所以,“古之成大事者,不可拘泥于小節(jié)”。
項羽之所以失江山,劉邦之所以得江山,正是因為個人人格。項羽的桀驁不馴讓他孤注一擲,讓他呈匹夫之勇,讓他兵敗垓下;而劉邦也正是因為他的性格,讓他招賢納士,讓他統(tǒng)帥三軍,讓他“該出手時就出手”。當(dāng)然結(jié)局也必然有不一樣,一個既失江山,又失美人,另一個則建立千秋功業(yè)。
就個人觀點而論,項羽——我欣賞,但也有一個嘆惋——英雄短命;劉邦——我尊重,但他也僅有一個評價——書寫歷史。
由此可見,好的個性=好的人生,讓我們書寫屬于自我的篇章。
鴻門宴讀后感五年級6
大家應(yīng)當(dāng)聽說過“鴻門宴”吧。自從我看了電影《鴻門宴》,我就迷上了這個故事,我從司馬遷的《史記》這本書里找到鴻門宴這段歷史文章,然后一遍一遍地讀。
“鴻門宴”講的是:楚懷王讓劉邦和項羽分兩路去打秦國,誰先入咸陽誰就稱王。()當(dāng)時劉邦率十萬人馬,項羽率四十萬人馬,可是沒想到劉邦先到了關(guān)中,約法三章,想在此稱王,但這個消息被左司馬曹無傷傳到了項羽那兒,項羽想殺劉邦所以擺了鴻門宴??傻搅锁欓T宴上項羽又舍不得殺劉邦了,范增好幾次給項羽使眼色,可是項羽好像沒看見,之后范增把項莊請來讓他舞劍殺劉邦,項莊在宴上舞劍,項伯(項羽季父也)和張良是朋友,也上去和項莊一齊舞劍,不讓項莊殺劉邦。最終,劉邦在上廁所的時候跑了,回去把曹無傷殺了。
讀了“鴻門宴”這段文章,我感受到:人不要太自滿了,機(jī)會總是給有準(zhǔn)備的人。項羽在鴻門宴上能夠殺劉邦,可是他放棄了。劉邦在上廁所時逃跑,雖然不貼合情理,可是在打仗要逃的時候就不要在乎這點小事,只要有機(jī)會就必須不要放過。這讓我想起有一次,我們班選科學(xué)小組的組長,我們組有劉禹堯,何軾,張越熹和我,一開始我們都讓張越熹當(dāng)組長,但張越熹不當(dāng),然后我說:“如果你們都不當(dāng),我就當(dāng),愛當(dāng)不當(dāng),不當(dāng)我當(dāng)?!敝笪揖统蔀榱丝茖W(xué)小組的組長。
鴻門宴讀后感五年級7
今人讀《鴻門宴》,往往抑項揚劉,說項羽有勇無謀,女人心腸,不該放走劉邦,以致之后敗走垓下,皇帝沒做上,連命也丟了,真是大傻一個!其鄙夷不屑之情,溢于言表。而對劉邦則贊美有加,說他有頭腦,會辦事,能屈能伸,皇帝本該他做。英雄被視為傻瓜,小人倒成了崇拜的對象,美丑錯位,善惡顛倒,實令人匪夷所思,不勝感慨。
項羽本是一個英雄,這是古之定論。但項羽又不是一般的英雄。且不說巨鹿之戰(zhàn)破釜沉舟的勇敢,垓下之圍以一當(dāng)百的豪氣,自刎烏江笑迎死神的從容,單說他在鴻門宴上的表現(xiàn),就令人心曳神搖,感佩萬分。項羽聞聽劉邦欲王關(guān)中,勃然大怒,著即發(fā)兵擊之,這是他的率直而非霸道。二人雖有懷王之約,但劉邦僥幸入關(guān)破秦,未建大功而欲私自稱王,毫無愧疚之心,實非正人君子所為。劉邦前來道歉,項羽不僅僅予以原諒,并且當(dāng)即說出了告密者,這是他的磊落而非鹵莽。過能改之,善莫大焉,焉能斤斤計較之?僅有以誠相見,才能盡棄前嫌,和好如初。大敵當(dāng)前,豈容內(nèi)訌?樊噲私闖軍帳,惡言相向,項羽不僅僅不計較,反而酒肉款待,這是他的大度而非愚鈍。樊噲為救其主,敢做敢當(dāng),可見其忠;生吃彘肩,可見其勇。忠勇皆備,堪稱好漢。項羽壯之,可謂好漢惜好漢。劉邦不辭而別,實屬無禮,項羽不僅僅不在意,還網(wǎng)開一面,助其逃脫,這是他的仁義而非不智。劉邦畢竟是義軍主將,勞苦而功高,如若殺之,實屬不仁不義,與秦始皇的暴虐又有什么兩樣?勇敢,豪放,從容,率直,磊落,大度,仁義,這就是歷史上項羽,一個集世間偉大人格于一身的人杰。這些偉大人格如日月經(jīng)天,光華四射,令人眩目,使人心儀。這是他為人的大人格,作為一個英雄的大人格。也正因如此,他才成了一個出類拔萃的英雄,一個具有帝王氣質(zhì)、君子風(fēng)范的英雄。
項羽的人性美還在于它的本真和純樸。項羽是一個大人格的英雄,但仍然是一凡夫俗子,具有人之常情。兵敗垓下,退守烏江,走投無路之際,一句“無顏見江東父老”,讓我們窺見了他心底最真實的一面,那里有他的自責(zé),有他的反省,更有他對江東父老的深深歉疚。他寧死不肯回江東,源于他的自尊,也是他心地善良的詮釋。他愛江山更愛美人,并且愛的轟轟烈烈,蕩氣回腸。他是一個硬漢子,但也有軟弱無助孤寂難奈的時候,也需要女人纖纖細(xì)手的撫慰,也需要感情的滋潤。一幕“霸王別姬”,把一個男人愛的情懷愛的無奈展露無遺,讓人心碎。他一把火燒了阿房宮,大火三月而不滅,雖然有些過分,但我們能夠理解。秦的暴政,已經(jīng)天怒人怨,徹底埋葬這個罪惡的政權(quán),是人心所向。熊熊燃燒的大火,無寧是他心中的怒火,他在宣泄對暴秦的憤怒。分封諸侯,他不做王侯,不做皇帝,做了個徒有虛名的“西楚霸王”。別人都忙著搶地盤,而他卻衣錦還鄉(xiāng),陶醉在鄉(xiāng)親們贊美的旋渦里。他在乎的不是實惠,而是名聲,如同小孩做游戲,要的就是名分。他敢愛敢恨,心地透亮,活的本真而灑脫。這是項羽的小人格,一個平凡人所具有的善良純樸的本性。項羽,一個洋溢著人性美的英雄形象!
項羽本來應(yīng)當(dāng)創(chuàng)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偉業(yè),澤被后世,名垂青史。但他生不逢時!他的優(yōu)秀品質(zhì),沒有幫忙他成就大業(yè),反而成了他的致命弱點,被他的對手利用,以致功敗垂成,遺恨千古。鴻門宴上,除掉劉邦還不容易?一個手勢,一個眼神而已,但項羽愣是沒這樣做,他相信了劉邦的花言巧語。在卑鄙奸詐的小人面前,高尚者鮮有不失敗的。這并不值得奇怪,因為這是一場不對稱的戰(zhàn)斗,如同一個職業(yè)拳擊手應(yīng)對一個不守規(guī)則的市井無賴,二者的道德水準(zhǔn)差距太大,根本無法對決。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歷代的皇帝老兒,無不心狠手辣,奸詐多端,劉邦原本不就是一個鄉(xiāng)里無賴么?我們往往把項羽的杯具看成其性格的杯具,這是對英雄的蔑視和侮辱。項羽的失敗不是他個人的過錯,而是源于社會的黑暗無序、百姓的愚昧無知、道德的粗糙低劣。他的大人格過于完美了,以致不能被那個時代所理解。他的誕生,實是時代的錯誤!我們不能以成敗論英雄。成者為王敗者為寇,是統(tǒng)治者的欺世盜名,是庸俗小人的勢利偏見。項羽雖然失敗了,但他仍然是一個英雄,一個光彩奪目的英雄。劉邦雖然勝利了,但他仍然是一個小人,一個十足的小人!
黃鐘被毀,瓦釜雷鳴。好人受欺,小人得志。這是人性的異化,審美的錯位。
今日,劉邦一類的奸詐虛偽之徒仍然大行其道,被頂禮膜拜,項羽這樣沒有城府心地善良的英雄,仍然被揶揄,被歧視。歷史的腳步已踏入了二十一世紀(jì)的門檻,但人類的思想還停留在公元前的蒙昧?xí)r期!這無疑是社會的悲哀,這說明社會的無序,道德的低下,較兩千年前,并未得到根本的改觀。道德禮貌的重建,任重道遠(yuǎn)!
鴻門宴讀后感五年級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