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悲慘世界800字讀后感
推薦文章
小說主人公冉·阿讓犯下了真正使他終身悔恨的錯事,而這種悔恨卻又導致一種更深刻的覺悟,成為他精神發(fā)展的起點,促使他的精神人格上升到了崇高的境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關于悲慘世界800字讀后感范文,歡迎查看和收藏,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于悲慘世界800字讀后感1
在書中,出獄后的冉阿讓背負著囚犯的身份,飽受著他人的歧視。社會的不公與排斥,一點點的磨滅了他重新做人的期望,改過向善的信心。是慈悲為懷的主教伸出慷慨的,無私的援助之手收容了走投無路的冉阿讓。他不僅僅不計較冉阿讓偷他的銀器具,反而將那一對銀制燭臺送給了他并叮囑道:“答應我必須要把這些錢用到好的地方。把這些銀器賣掉,用這些錢讓自我過得好一些?!?/p>
我開始深深的感悟到,原先,在當時那個無情的資本主義社會竟然也有這樣的世外圣人存在,正是主教的寬大和仁慈深深感化了冉阿讓,是他重新燃起了冉阿讓心中那快熄滅的期望之火,使他徹底悔悟,開始新的生活。所以說,冉阿讓的命運并不是永遠都是那么的悲慘,悲慘的是那時候的整個世界觀,就是因為有了主教這樣的人,整個世界才有了救世主,整個世界才有可能在水生火熱之中艱苦摸索前進。
在主教的感化下,冉阿讓開始變得樂于助人,見義勇為得到人民的愛戴,搖身一變成了受人尊敬的市長。這一切得轉變使我既倍感欣慰。從囚犯到市長,簡直是天壤之別,這無疑是人性的巨大轉變。
應對著窮困潦倒,世態(tài)炎涼,將會產生兩種人:第一種是卑微低劣的人。他們丑陋、自私、貪婪的本性再也無法隱藏。就如書中的德納第,他為了錢財不惜一切,一會聲稱是演員,一會兒又變成了畫家,但他再高明也無論如何掩蓋不住他丑陋本性的事實。
其實,在當今社會也不乏有一些為了眼前利益而不擇手段的卑鄙小人。如一些憑借職權貪污受賄者;在重大賽事中為得到好成績而服用興奮劑者;還有小到考試作弊的人……
作者想告訴我們的是:做一個真正的自我,任何刻意的偽裝都將被識破,虛偽在事實面前僅有被革滅。另一種是無論在什么情景下都能永保光明、善良、寬容的擁有高尚情操的人。洗新革面后的冉阿讓變得寬大、善良。正是那個慈悲為懷的心感化了冷酷、固執(zhí),曾一味追捕他的警長沙威。
關于悲慘世界800字讀后感2
最近這個星期,我讀完了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的《悲慘世界》。
這本書主要講了刑滿釋放犯冉阿讓在受到迪涅主教的感化后化名馬德蘭開始從善,成為市長,經過有救下淪落為娼的芳蒂娜;自首;落海逃出;將芳蒂娜的女兒珂賽特贖回并隱居修道院;離開修道院;因珂賽特與馬里尤斯相戀而痛苦;從革命者手中放走雅韋爾;救出馬里尤斯;坦白苦役犯身份;離開珂賽特這些事件的悲慘人生后躺在珂賽特懷里去世了。
冉阿讓原本不是惡人,只是因為饑餓偷了面包,就判了五年苦役,加上越獄的加刑,讓他變成了仇視社會的人。我認為這是法律不公正造成的,這樣的刑罰不但沒有讓他“改過自新”,反而起到了反效果。而迪涅主教的人格卻撼動了他,主教的感化卻讓他重新審視了自我,讓他變成了善人。這讓我感受到了有時靈魂的救贖比肉體的刑罰更有用,法律的不公正有時會貽害許多本性不壞的人。
可是,怎樣才能分辨出一個人的本性是好是壞呢?冉阿讓剛出獄時,看起來不就是個徹頭徹尾的惡棍嗎?所以,改變法律的行為是不可能做到的,我們也只能做到盡自我的力量感化他人,阻止他人墮落,盡可能平等看待所有人這些事了吧。就像迪涅的米里埃主教,他只是盡力教化著自我教區(qū)的人們,盡自我的本事去關心窮人而已。
冉阿讓在從善后,再也沒有做過違背自我道德的事,對于法律的不公,他沒有抱怨,對于兩次能夠讓他平安,幸福生活下去的機會,他全部舍棄,因為他寧可“回到地獄里做天使”,也不愿“留在天堂里做魔鬼”;他寧可“斷送幸福”,也不肯“喪失道德”。這一點十分令我敬佩,在我們這些人當中,又有誰能做到這一點呢?他將雅韋爾對他的迫害拋在腦后,放了他,這一點連雅韋爾都難以置信。命運的不公,他默默承受。越往下看,越覺得這個人物的形象變得越發(fā)高大挺拔。越看,越感到憤憤不平??墒浅四切┓缸锓肿?,并沒有誰是令我憎恨的,因為著不光是他們的錯誤。就像雨果的自序所說的那樣,是因為世界上的愚昧和貧困。
除了書中的主人公,許多配角也被刻畫得栩栩如生。像是書中的流浪兒加弗洛什,被父母拋棄和生活困難對于他而言根本沒有什么影響,他天天都活得快歡樂樂,滿腦子都是奇妙的點子,有時會唱唱歌謠,有時和一個罪犯朋友去干一些“壞事”,但沒有什么壞心眼,他自我是流浪兒,卻對其他孤兒很好。當我看到ABC友社的革命者以及加弗洛什全部壯烈犧牲時,為此心境低落了許久。
其實我的感想還有很多,這本書帶給我的收獲真的十分大。
關于悲慘世界800字讀后感3
悲慘世界是由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所寫的。維克多雨果作為浪漫主義運動的領袖,還是19世紀法國重要的詩人、戲劇家、小說家和社會活動家。他生活的19世紀是法國社會最為動蕩的時代。他的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慘世界、笑面人等。這本書的主要講1802年,因偷取一塊面包而被判處十九年苦役的冉阿讓結束了法國南部土倫苦役場的苦難生活。出獄后的冉阿讓背負著囚犯的身份,飽受著他人的歧視。社會的不公與排斥,一點點的磨滅了他重新做人的希望,改過向善的信心。是慈悲為懷的主教伸出慷慨的,無私的援助之手收容了走投無路的冉阿讓。他不僅不計較冉阿讓偷他的銀器具,反而將那一對銀制燭臺送給了他并叮囑道:“答應我一定要把這些錢用到好的地方。把這些銀器賣掉,用這些錢讓自己過得好一些?!?/p>
我開始深深的感悟到,原來,在當時那個無情的.資本主義社會竟然也有這樣的世外圣人存在,正是主教的寬大和仁慈深深感化了冉阿讓,是他重新燃起了冉阿讓心中那快熄滅的希望之火,使他徹底悔悟,開始新的生活。所以說,冉阿讓的命運并不是永遠都是那么的悲慘,悲慘的是那時候的整個世界觀,就是因為有了主教這樣的人,整個世界才有了救世主,整個世界才有可能在水生火熱之中艱苦摸索前進。在主教的感化下,冉阿讓開始變得樂于助人,見義勇為得到人民的愛戴,搖身一變成了受人尊敬的市長。這一切得轉變使我既倍感欣慰。從囚犯到市長,簡直是天壤之別,這無疑是人性的巨大轉變。面對著窮困潦倒,世態(tài)炎涼,將會產生兩種人:第一種是卑微低劣的人。他們丑陋、自私、貪婪的本性再也無法隱藏。就如書中的德納第,他為了錢財不惜一切,一會聲稱是演員,一會兒又變成了畫家,但他再高明也無論如何掩蓋不住他丑陋本性的事實。另一種是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能永保光明、善良、寬容的擁有高尚情操的人。洗新革面后的冉阿讓變得寬大、善良。正是那個慈悲為懷的心感化了冷酷、固執(zhí),曾一味追捕他的警長沙威。
作者想告訴我們的是:做一個真正的自己,任何刻意的偽裝都將被識破,虛偽在事實面前只有被革滅。我再一次被人性的巨大力量所震撼。愿我們身邊多一些主教般光明的使者,愿他們像純潔的天使般永遠守護著人們心中那份慈悲為懷的心,更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加入到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的隊伍中來。社會需要這樣的人,世界需要這樣的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創(chuàng)造我們的生活,創(chuàng)造出一個善良、和睦、光明的世界。
關于悲慘世界800字讀后感4
《悲慘世界》是法國作家雨果在1862年發(fā)表的一篇長篇小說。讀了這本書,我真是回味無窮。這本書的主人公——冉·阿讓是一個非常善良的工人,他經常接濟有困難的老百姓們和貧困的姐姐。有一次,冉·阿讓流落在外面,顛沛流離,無家可歸。他為了不讓自己的兒子餓死,就去偷了一塊面包。真沒想到,就因為這么一個小小的舉動,冉·阿讓被判有期徒刑5年!他逃出監(jiān)獄4次,結果都被抓了回來,而且又判了14年的星期。僅僅一塊面包,竟然能讓一個人坐牢19年!于是,他在監(jiān)獄里苦苦等了這么多年,思考著做人的道理。當他正式出獄后,決定重新做人。他改了個名字,忍辱負重,竟然當上了市長,成為了大富翁!然而,他為了守護一個人,在法院上公布了自己的真實名字。從此,他的人生又從山峰墜落到谷底。這時,大家都開始不理解他。這么一個無私奉獻的人,卻在孤獨中死去了,真是太悲慘了!
看到這里,我不禁留下了眼淚。以前的社會真是太殘酷了!冉·阿讓連一個和他沒有任何關系的人都看作自己的女兒,卻會落得如此下場!做一天的好人容易,但是做一輩子的好人真是難啊!在我看來,人犯錯后就不應該推卸責任,而是要積極改正,冉·阿讓就是這么一個人。在我們以前學過的課文《負荊請罪》中寫到:“秦王不敢侵犯我國,就是因為趙國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要是我倆鬧翻了,后果將不堪設想?!?/p>
廉頗知道后,就去向藺相如負荊請罪。后來他們成為了伙伴。難道這種知錯就改的精神,不值得我們學習嗎?在以前,我犯了錯誤卻不敢承認,總想著逃避。有一次,我飛快地騎著自行車,完全沒有看到前面停著一輛汽車。當我發(fā)現時,已經只離汽車不到三米了。驚慌失措的我一是還沒反應過來,根本沒想到剎車,就直接把腳踩在地上??墒菫闀r已晚,自行車還是重重地撞在了汽車上。看到這一幕,我被嚇壞了。我害怕車主看到我后責罵我,于是我趕緊把自行車停好,回家去了。后來一想,我覺得逃避責任沒有什么好結果,反倒和小偷沒什么兩樣,我至今都覺得后悔。所以,從那以后,我犯錯誤后再也沒有推卸過責任。知錯就改是人人都應該具備的品德。
《悲慘世界》這本書教會了我許多許多。作為一名少先隊員,就應該知錯就改。如果和同學發(fā)生了爭執(zhí),就要先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只有這樣,人與人的關系才會更加融洽!
關于悲慘世界800字讀后感5
悲慘世界這部歷史名著,圍繞著故事的主人公—冉阿讓,經過他的不平凡的身世經歷和可歌可泣的道德精神,展現了十八、十九世紀的資本主義時代社會下層的苦難—冉阿讓為了使姐姐和她的孩子免于餓死而偷了一塊面包,被判處十九年徒刑。
冉阿讓出獄后,帶著對社會的報復情緒,偷了幫忙他的卞福汝主教大人的兩個銀燭臺和搶了一個窮小孩的一枚錢幣。而卞福汝主教應對再次犯錯的冉阿讓,沒有把他投進監(jiān)獄,而是寬恕了他,并再次幫忙他,冉阿讓產生了深深的內疚,這種內疚使他醒悟,并升華成更深的覺悟,成為他精神發(fā)展的起點。
冉阿讓是善良的,無論處于什么樣的境況。第一次救人是在苦役場,冒著被加重刑罰的危險,砸爛腳鐐去救被大石頭壓住的同伴;第二次是當了市長后,仍然不顧市長的身份,只身去救一個被馬車壓住的普通人。還有許許多多幫忙人的事情,都是在不一樣的境況下去做出的看似普通的壯舉。
他又是偉大的,在資本主義現實的壓迫下,不得不改名換姓,從事生產經營,擁有巨額財富,進而成為一個地方長官,當上了市長,但當他知曉一個和他長相十分相似的人被當成冉阿讓而要被懲罰的時候,不顧個人應對的危險,挺身而出,用于承認了自我的身份,使一個無辜的人免于受到舊制度的迫害。
冉阿讓憑著自我過人的體力、毅力和智慧,與命運抗爭,幫忙處境悲慘的芳汀及她的女兒珂賽特。用自我的實際行動,感化資產階級社會機器代表的沙威。
盡管有冉阿讓為代表的勞苦大眾與黑暗的資本主義社會相斗爭與奮斗,可是仍然改變不了勞苦大眾被壓迫、被損害、被侮辱,生活困苦的悲慘命運。
關于悲慘世界800字讀后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