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草木讀后感200字10篇
推薦文章
汪曾祺一生經(jīng)歷了無數(shù)苦難和挫折,受過各種不公正待遇,盡管如此,他始終保持平靜曠達的心態(tài),并且創(chuàng)造了積極樂觀詩意的文學人生。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人間草木讀后感200字范文,歡迎查看和收藏,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間草木讀后感200字1
看汪曾祺的《人間草木》,惹起我無盡鄉(xiāng)思。
汪曾祺,一位著名的作家,而作為語文老師的我對他是一無所知,真是很慚愧!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蘇高郵人,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畢業(yè)于西南聯(lián)大,歷任中學教師、北京市文聯(lián)干部、《北京文藝》編輯。在短篇小說創(chuàng)作上頗有成就。著有小說集《邂逅集》,小說《受戒》、《大淖記事》,散文集《蒲橋集》,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后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后一個士大夫?!?/p>
終于買到了他寫的《人間草木》這本書,可買來之后這本書就真的被收藏了,因為自己總有很多理由說自己沒有時間來讀,真是“書非借不能讀也!”上周終于拿出時間拜讀這本書,一讀便不舍得放下!里面沒有空泛的好為人師的大道理,也沒有宏大的人生題材,流淌在字里行間的都是文人的雅趣和愛好,彌漫著文人的情調(diào)。讀他寫的植物我感受到的是閑情逸致,讀他寫的人物我享受的則是詩情畫意……
讓我感觸特別深刻的是汪曾祺先生筆下描寫的那些植物,仔細讀來真是一種享受,如流水般凈化著浮躁的內(nèi)心,聯(lián)想現(xiàn)在的生活、工作,我們是不是過于匆忙,忽略了生活樂趣了呢?熱愛自然,熱愛植物草木,這是一種人生可遇而不可求的精神寄托,古往今來,從來如此。工作的時候積極努力,休息的時候,就需要有如本書一樣的發(fā)現(xiàn)的眼睛和心情,如此,就會在生活的道路上,既有向前的飛奔,又有欣賞途中風景的收獲。
這就是我讀過本書的最大收獲。讀汪先生的這本書,覺得心里暖暖的,靜靜的……
人間草木讀后感200字2
那天夜里,下著小雨。隨手合了書本放在桌前,伴隨著思慕人間草木的雨的情懷,我在窗邊大夢一場。
一位少女,清逸出塵,入我夢來。“緬桂花是雨季的花。”她說。雨簾密密的叩擊著房瓦,水霧把她的發(fā)髻都沾濕了,窗欞邊滾下幾粒水珠,我倚著欄桿去聽雨聲,思緒飄遠。
初春的雨,沒有洋洋灑灑,也沒有潤澤大地的意思,就突然降臨了。石階下,藤架旁,滿園新鮮,雨聲作響。不由得想起書中昆明的雨,明亮,豐滿,易使人傾心,也極易萌生向往之情。
雨聲聽得倦了,再把書合上時,雨季的花兒,雨季的菌子,雨季的婀娜多姿,也就全數(shù)煎進了茶湯里,細細的啜飲了,甜到心坎兒里去。
細看書名,就胡思亂想著參悟,就解讀些世事。懵懵懂懂的雨季中懵懵懂懂的靈魂,蹣跚前行仿佛孩童。古人云,人非草木,孰能無情?那草木真的無情如此嗎?
不是的。不是的,她說。草木本來就是至情至性之物,至少在此間如此。那隋唐盛世的瓊花,為了不讓昏君觀賞而自行敗落:嚴冬中的牡丹,違抗女皇而被迫遷入洛陽。相比之下可是世上有情之人的楷模。
“你講的那都是傳說,草木既不能動,又不能語,怎個至情至性法?”我笑道。無甚道理。她有些惱了,聲音就蓋過了雨聲,像細碎的木香花。
你看那竹林,自顧自密密的長起來,可曾阿諛奉承?那臘梅,大雪中朵朵的綻將開來,她是彎腰了,還是低下頭?我又不同你頑,草木的精氣神可遠遠超過你們的所謂正人君子,自成你那“世間”,也說不定。
自成世間的草木?雖然荒謬,到也真實。我心不在焉的叩著欄桿,看著雨幕漸漸停了。滿園春色也都醒過來,綠起來,蔥蔥蘢蘢,草木人間。
人間草木,寫著草木人間,人間本是嘈雜的喧鬧著,草木的干凈又平添一筆清香。這是游離于世外的香味兒,也許我們?nèi)钡木褪沁@點兒清凈罷。
梔子花頭的純白呵,有款款清香自花架間飄蕩下來。一縷陽光從玻璃窗間劃過,我睜開眼睛。終歸是又回到了人間罷,夢里人間草木,那般超然,大概也只有汪老先生可以成全并傾注于作品中。
枕邊是一朵開得正盛的緬桂花。
人間草木讀后感200字3
《人間草木》這本書,我認為是文言文和白話文結合,每一章都寫出那種人間瑣事。一般我寫長作文都不會去寫生活中的小事,但汪曾祺不一樣,感覺每一件家常小事、朋友性格、每一朵花開花落、成熟、腐爛都值得他去寫,每一篇散文都像是在和知心朋友說話。
我最喜歡的一篇是《北京的秋花》這篇,還分為4小篇,我認為最后一小篇《黃滬。爬山虎》應是葉不是花,菊花里我最喜歡最后一段,我也認為菊花一盆盆看是很好的,這樣就能發(fā)現(xiàn)每一盆菊花的特點去欣賞它獨特的美,扎起來卻只能感到一眨眼的震驚,覺得無趣。在《秋葵雞冠鳳仙秋海棠》這篇文章里,我最喜歡第3段,更讓我感到鳳仙花的實用,秋海棠也讓作者睹物思人,果園的收獲里,寫葡萄的時候,那種熟練的感覺,讓我覺得汪曾祺種葡萄很久了,也很用心。
老媽買的那本書,前有汪曾祺的畫,飛灑的墨汁,瀟灑的畫,配上文中應景的`段落,簡直文中有畫畫中有文,在這些畫里,我最喜歡第四張畫,這張畫的枝條一直垂到畫紙最下方,正好應了“抽條甚長”這句話,汪曾祺的文和畫都可以用“簡練”一詞來形容,文章的簡練是猶如文言文的白話文,畫的簡練是因為他的畫簡練到最少11筆就可畫成。
人間草木這本是里的葡萄月令是汪曾祺被判為“右派”時寫的,但卻無一點不開心,就像是沒被冤判一樣,所以更造就了一種獨特的風格,那種漫不經(jīng)心、娓娓道來的感覺。
人間草木讀后感200字4
坦率地講,我看書,多半是帶著點附庸風雅的強迫性,一天強迫自己看幾章幾頁,一點點地向前推進,看得吃力,毫無樂趣。
這兩天,在朋友的推薦下,看汪曾祺老先生的《人間草木》。說來羞愧,在此之前,我居然對汪老是一無所知的。更沒有看過他的文章。得虧朋友推薦,讓我今生有緣讀到他的文字,真是有點相見恨晚的感覺。
汪老寫的都是一些稀松平常的事,那些人那些事那些物那些景都是我們熟悉的,離我們不遠,或者我們就置身其中,讓我們感到親切,也能勾起我們心里那些美好的回憶。
汪老《花園》里寫的那些童年趣事里,就有我童年的影子。我童年里的花園比汪老的花園更大(請允許我傻笑一下)。村子周圍的自然曠野,雖然被全村人共有,但我總能在這座大花園里,找到屬我自己的小花園。我的小花園是移動多變的,今天在這里,明天在那里?;蛘咭惶炖?,上午在這里,下午在那里。反正是隨我高興,我想畫地在哪里就在哪里。
我也像汪老那樣嚼過草根,品過它淡淡的甜味;壓過青草,看青草被壓扁過后又緩慢伸直;抓過蟋蟀,但不是養(yǎng)在篾籠里,而是裝在瓶中。我在玩螳螂時,母親也警告過我,說是螳螂碰過的地方,會長修子(尋常疣)的,我就拿著小樹枝撥弄著螳螂玩,不敢用手碰觸。因為是鄉(xiāng)下的野丫頭,沒汪老那么斯文,我爬過樹,掏過鳥窩,把一窩小鳥帶回家養(yǎng)。至于后來怎么樣,已是忘了。拿網(wǎng)捕蟬的事,我也做過。我拿家里的網(wǎng)絲兜、細鐵絲和竹桿,做一個捕蟬的網(wǎng),聽到蟬聲就仰頭在樹桿上找。我記憶里是沒有捕到過一只蟬的。但用這自做的網(wǎng),倒是有捕到過蝴蝶,拿回家后,學哥哥姐姐的樣,夾在書中做標本,過后再也不管了。夏天,我喜歡靜靜躺在小河流水的地方,感受著流水輕撫而過的溫柔。秋天,便是偷吃最好的季節(jié),餓了,花生、紅薯和板栗都是被偷的對象。
當然,我也干過一兩件有益無害的正經(jīng)事。我喜歡花花草草,就撿來斷磚石頭,在我們家門前的院子里圍起一個花壇,讓父親幫我填上土后,我種了菊花、月季、桅子花和一堆從田野里挖來的不知名的花。花壇里四季有綠葉,有花開。父親說種上花的院子到底不一樣,看著,飯也要多吃一碗。有一年,看母親種絲瓜,我就跟她討來一些絲瓜籽種在屋后的空地上,等瓜苗長起時,我也學著母親的樣,撿了些豬糞埋在苗旁,時不時去澆些水。沒想到,我種的絲瓜比母親種的好,結的絲瓜家里吃也吃不完,母親叫隔壁左右的鄰居來摘時,總不忘說一句:"是我幺女種的。"這事讓我高興了好一陣。
汪老的童年留在他心中的花園。我的童年留在我心中的花園。因為要得簡單,容易滿足,我們的童年都是快樂無憂有趣的。
汪老先生的《葡萄月令》,寫了葡萄從入窖到出窖的整個生命歷程。
我生于農(nóng)村,長于農(nóng)村,看著父母翻田弄地,播種收割十幾年,卻從來沒有想過把他們的辛勤勞動寫于筆下。因為心里覺得那是不足為提的。如果非要讓我去寫,大概一定會濃墨重彩地添加進一些歌功頌德,強行賦予我自以為是的意義,讓文章空洞無趣。
汪老寫葡萄,像極了一位熟悉農(nóng)事的葡萄老農(nóng),用平淡樸實的話語,把侍弄葡萄的農(nóng)事一月一月地向我們細細道來,把所有的意義都賦予在侍弄葡萄的過程里。讓讀者自己去想會,去感受,去頓悟,去吸收自己需要的營養(yǎng)。
生命的意義莫過如此:在過程中去感知,去體會。
汪老在《人間草木》篇里,講了三個小故事:山丹丹,枸杞子和槐花。坦誠地講,我是不懂汪老所賦予的深意的。我只講個人喜歡。我喜歡山丹丹的草木本有心和隨遇而安的皮實;喜歡摘枸杞子二老淡泊名利的童心未泯;喜歡槐樹花里那位婦人的簡單純樸。我在未嫁時,也跟槐花里那位婦人的想法差不多,如果有個人伸出手來跟我說:"跟我走吧!"我便跟他走。后來,我們家的大頭先生出現(xiàn)了。我就跟他走了。
因為要得少而簡單。所以幸??鞓?。摘枸杞子的二老是。養(yǎng)蜂人的女人是。我想我也是。就象現(xiàn)在這樣,曬曬太陽,看看書。
汪老在他的《我的創(chuàng)作生涯》里寫道:"我曾經(jīng)說過,我希望我的作品能有益于世道人心,我希望使人的感情得到滋潤,讓人覺得生活是美好的,人,是美的,有詩意的。你很辛苦,很累了,那么坐下來歇一會,喝一杯不涼不燙的清茶——讀一點我的作品。我對生活,基本上是一個樂觀主義者,我認為人類是有前途的,中國是會好起來的。我愿意把這些樸素的信念傳達給人。"
汪老他做到了!
人間草木讀后感200字5
《人間草木》是一本散文集。
文章分七輯,每一輯內(nèi)容都不同。作者汪曾祺先生是個真性情的人,單單從目錄就能看得出來。每篇文章的題目都很直白,樸素、平凡但是帶著點詩意?!叭碎g草木”這個題目只是其中一篇散文的題目,但是作為整本散文集的名字,卻很恰當。每篇散文的語言都很樸實,簡單,內(nèi)容也不是什么出奇的事情,普通得真的就像隨處可見的草草木木。不知是題目烘托了文章,還是文章烘托了題目?
汪曾祺先生也是什么都能寫,而且寫的有趣。卸去了華麗辭藻的文章讀起來讓人頗為心安和舒服。從回憶家鄉(xiāng)的一花一草一木,到各種各樣的小吃,再到在聯(lián)大的生活、相識的老友、親人……幾乎都是司空見慣的事,在汪曾祺先生筆下卻別有魅力。其中有篇《葡萄月令》,五頁的文章,把葡萄從一月到十二月詳詳細細地描寫了下來,但讀著一點也不使人厭煩。這便是魅力,或者說是魔力。
零零碎碎的小事太平凡了。散文是拿這些小事入文,能抓住人心的就是好文章。即使是他人的經(jīng)歷,《人間草木》這本散文集讀起來仍舊是溫暖的。有人對散文不感興趣,認為它無聊,沒有跌宕的情節(jié),像一杯白水。其實生活就是白水,只是喝的人心境不同罷了。
汪曾祺先生的生活,一定是擔得起這八個字的——溫和從容,歲月靜好。
人間草木讀后感200字6
筆尖流轉,勾勒著華夏的符號。娓娓而來,人間的一草一木傳出芳香。
我們舉頭望天,看得到鋪天蓋地的霧霾沉寂了世界,卻看不到飛鳥的奮力翱翔,閃爍它生命的光輝;我們穿過樹下,看得到滿地的枯黃阻礙行走,卻看不到樹葉燃燒著自己的身軀延續(xù)了樹的枯榮;我們俯身低頭,看得到讓自己頭破發(fā)麻的螞蟻在腳下穿梭,卻看不到它們正舉著重其千倍的食物一次又一次地進行著原始勞動,只為挨過下一個嚴冬……
曾幾何時,有那么多絕美的畫面從眼前悄然劃過,我們卻不曾得知;曾幾何時,有那么多生命的贊歌在耳畔流轉,我們卻不為所動……
讀《人間草木》,我才知道自己,曾經(jīng)錯過了那么多。
人間草木,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縮影,無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之中!汪曾祺筆下的芋頭、豆芽、鐵蒺藜、紫薇、秋花、冬樹……無一不是隱秘在不為人所注意的小角落里。正是這樣細小的生命,分織交繪我們這樣美麗的世界。作為經(jīng)歷過風風雨雨的作家,擁有一雙發(fā)現(xiàn)這些細小美好的'眼睛,正是體現(xiàn)了汪曾祺細膩的心。
世間風物,平中顯奇,談中有味,既有濃郁的人文關懷,又彌漫著最獨特的氣質(zhì)。短短一篇《螃蟹》,揭露了“兇惡和滑稽往往相似”的真理;一片《刀螂》,呼吁孩子們從電玩中解脫出來,回歸自然的懷抱……我們自陽光從天際中露出便投入另一片光芒下——屏幕的光。手機屏幕的光,電視屏幕的光,電腦屏幕的光已將孩子們的視野與心團團圍住,封鎖。這樣的孩子們又如何知道遛鳥的學問,逗蟲的樂趣呢?在互聯(lián)網(wǎng)世界不斷壯大的同時,現(xiàn)實世界正在以殘忍的速度不斷縮小。
行者無疆。四周山色臨窗透,一夜溪聲入夢清。一葉飄落而知秋,一葉勃發(fā)而又春。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卻又云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由此可見,出門遠行,價比千金。國子監(jiān)、胡同、泰山、天山……這些孕育著一方文化的地方,其魅力并非文字可承載。汪曾祺就像一個拿著大口袋的尋寶人,來到一個大寶窟,只能帶走其中一二藏在自己的字里行間。宅在屋子里的作家如同沒有陽光雨水滋潤的種子,即便深埋于沃土之下,也無法生根發(fā)芽,更別提枝繁葉茂了。藝術永遠是源于生活,不懂得熱愛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之美的人,也無法寫出動人的文字。
北平是汪曾祺先生人生的過客,但是他對這里的了解比我這個常住人士要多得多。關鍵就是他懂生活,懂發(fā)現(xiàn)。街邊小草,枝頭小鳥,也是錦繡山河中的一滴墨。關注這些一草一木,我們在能更好的詩意地棲息在這個世界中。
人間草木讀后感200字7
接觸到汪曾祺寫的小說還是在學“端午的鴨蛋”的時候,他樸素而形象,生動而有趣的語言吸引到了我。特別是描寫吃鴨蛋的時候,寫到筷子一戳,紅油就流出來時,我的口水也跟著流出來了。于是我開始更多的關注他。
不出所料,《人間草木》這本書依舊是他那令人舒適的風格。他寫的都是生活中的常事,卻比我們多了一雙更會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像“故鄉(xiāng)的元宵”這篇文章,他會發(fā)現(xiàn)故鄉(xiāng)元宵時唱的歌前面都有個“格炸炸”,會發(fā)現(xiàn)燒香的老媽媽鞋底的牛屎,會發(fā)現(xiàn)外地沒有的習俗“看圍屏”,他的發(fā)現(xiàn),都是些很與眾不同的東西,別人在欣賞煙火,他在觀察煙火的聲音。這里可以體現(xiàn)出他的敏銳。
我最喜歡聽他解說家鄉(xiāng)的那些吃的。他喜歡先表示要解說的東西有多么多么著名,又有多么多么美味,哪些人愛吃,哪些地方有賣的。讓我們了解到這些東西的名氣以后,再一一道來。先是它的色澤,胭脂紅的等等,再是它的吃法,烤著吃焯著吃等等。他簡直就是個美食家,面面俱到樣樣俱全,豆汁兒,豆腐,手把肉,貼秋膘,栗子······ 樸素的語言更能讓人親切感受到美食。我想只有享受并熱愛生活的人,才能知道這么多。
再來就是他所描寫的季節(jié)。夏天,他直言不諱地表示很舒服,他甚至根據(jù)梔子花香味太濃,讓人難受的特點,再根據(jù)文人對梔子花的評價,把梔子花擬人化,于是我們看到梔子花怒罵文人:“我______就這么香!你管得著嗎?”他用了俗語,讀到這里,我感覺自己跟這篇文章更親近了。冬天,在他們家鄉(xiāng)里是非常愉快的日子??梢赃M入暖烘烘,幸福的被窩,可以睡懶覺,打牌,玩雪,做“年燒餅”。我在想,這些體驗,幾乎都是因冬天的冷而導致的,如果冬天不冷,想必會更快樂舒適一些??稍诋?shù)厝诵睦?,冬天被賦予了特殊的韻味。
汪曾祺的文章是接地氣的,我從他的文章里讀到了他自己,他是一個平和,友善,寬容,樂觀,真誠的人,更是一個熱愛家鄉(xiāng),生命與生活的人。我最后想起了他的一句話:
“生活,是很好玩的。生活,是充滿希望的?!?/p>
人間草木讀后感200字8
“人不管走到哪一步,總得找點樂子,想一點辦法,老是愁眉苦臉的,干嗎呢!”
“世間許多事,想想很有意思?!?/p>
我透過文字,去感受作者汪曾祺老師經(jīng)歷的眼中最樸素、最遙遠、最恬淡的美好。它非陶淵明心中良田美池、雞犬相聞的桃花源;它非張岱心中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的湖心亭雪景。它是北京人遛與壓鳥的喧嚷與清歡;它是落葉螃蟹螞蚱、山丹丹枸杞槐花的淳樸與幽雅。他有一雙炙熱的眼睛,在生活最平淡無奇之處,洞見了生活最真實無暇的美好。領著我們,觸摸人間草木蟲魚鳥獸的心跳!
“隨遇而安,更輕松一些?!?/p>
最愛《昆明的雨》。汪曾祺老師并非體驗昆明雨的恬靜幽雅,也并非經(jīng)歷青苔石板街的空谷回音。在他心里,昆明的雨竟是那么人間煙火氣。昆明的雨竟是如草木枝葉一般濃綠旺盛的;昆明雨季的楊梅竟是如燒得熾紅的火炭一般的;昆明的雨,竟也是孕育了昆明美味的菌子的。
“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p>
已看盡了外面繁華喧囂的世界,卻還是愿意與草木共享那一片的青綠?;蛟S,更是淳樸、簡單的事情或者地方,比如北京《胡同文化》。北京城的胡同那么真實的就展現(xiàn)在了我的眼前,拉洋車的“東去!”“西去!”;胡同房子的舊房檁、斷磚墻;街坊里道來殺一盤的棋友;各晃著鳥籠,到天壇城根、玉淵潭去會鳥壓鳥的鳥友;食物也不失撲鼻之香,窩頭,大腌蘿卜,小醬蘿卜,滴了香油的臭豆腐,還有蝦米皮熬白菜。北京人一輩子吃的大白菜趕得上北海白塔!
“每個日子,都是詩意的成長?!?/p>
《冬天》也是頗有情趣的,“雪天,到后園去折臘梅花、天竺果?!倍炖铮€有什么比這更溫暖人心的人間煙火呢?
草木,何不可以理解成為人間最平淡無奇的小事呢?
這凡塵,究竟有什么可以留戀?不過人間草木香。
人間草木讀后感200字9
詩人張九齡說:“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蓖粼飨壬峙率菍@句話體會最深的人。
每當讀汪曾祺先生的《人間草木》你會產(chǎn)生這樣一種感覺:一位老者與你同坐在一個灑滿冬日陽光的小花園里,時而指著那棵臘梅和你說起他從前的趣事,時而打趣地告訴你說,“煤塊里竟然也能長出芋頭”。
汪曾祺先生對于這些“人間草木”只是一種單純的喜愛,一種寄托了自己的情思卻不愿將之據(jù)為己有的喜愛。也許對于汪曾祺先生來說,一棵草木就是一件往事、一段深情。
他知道“桂花美陰,葉堅厚,入冬不凋”;他說,“比起北京雨后春筍一樣聳立起來的高樓,北京的花木的生長就顯得更慢。因此,對花木要倍加愛惜”;他記得“北京見過的最好的菊花是在老舍先生家里”,每次到老舍先生家里飲酒賞菊,都會“既醉既飽,至今不忘”;他還記得家里靠墻處秋葉形的小花壇,那里有兩三棵秋海棠,花色蒼白,樣子可憐。所以每看到秋海棠,就總要想起他的母親;當他在寂寞的羈旅之中,幾片綠葉曾讓他有一種說不出的喜歡,使他感到欣慰,讓他“獲得過一點生活的勇氣”。所以,歐陽修在《秋聲賦》里所說的“草木無情”,汪曾祺先生大概是不會同意的罷。
在汪曾祺先生如話家常的語言中,我們會慢慢讀完這本書,甚至在你讀完時也不知不覺。因為汪曾祺先生的文字向來是淡的,淡到如空氣一般在你身邊讓你渾然不知,可是也淡到讓你不能輕易失去。
草木有本心,不求美人折,未免多了一份孤傲。然而對于汪曾祺先生來說,草木是否有本心似乎已經(jīng)變得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能與這些人間草木常相作伴,追憶往事,傾訴衷腸。
想來汪曾祺先生對這些人間草木也是愛極了,也難怪他會說:“我應該當一個工藝美術師的,寫什么小說!”
人間草木讀后感200字10
我一向對散文是敬而遠之的,這種痛還是來自于高中時期,不管自己如何拼詞造句,作文分數(shù)始終保持在中下水平,成績很穩(wěn)定。那個時候十分羨慕小笨同學,看似隨意寫出的幾句話,就可以拿到作文高分,十分不解。最近有些疲累,這天下班后,我打開了躺在kindle中有一段時間的這本散文集,打算讓我這個快禿了的腦袋切換一種模式,放慢一下,放松一下。
我在每開啟一本新書的時候,總會有種默默的小興奮,直到最近流行起來了盲盒,我才確認了自己的這種情緒。開啟一本新書,就像是打開一個盲盒,對此充滿了期待,同時又有些擔心其內(nèi)容自己是否喜歡,在打開這本《人間草木》時,這種情緒更勝以往。
我的擔心多余了,在一開篇,我就被文中的詞句所吸引了,越往后讀,越發(fā)感嘆汪先生對細節(jié)描述的拿捏,對感情流動的捕捉著實是信手拈來,恰到好處。汪先生對食物的描寫實在是細致入微,看其字,聞其香,品其味,尤其是在下班路上的我,越看越餓。
汪先生的字里行間中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是的,我們生活在的這個世界其實充滿了玩味。夕陽下,沙灘上,一人一狗;車窗外,大街上,一老一少;又或者是,新雨后,屋檐下,一草一木,每一張定格畫面的背后,都是生動的故事,都是百味的人生??旃?jié)奏生活狀態(tài)下的我們,無心留意身邊的美好。“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慢下來,適時地讓自己慢一些,感受一下世間的美好。
汪先生說北京人是愛喝花茶的,在我這里是可以被印證的。記憶里,爺爺那長滿茶銹的茶缸,即使倒入一杯清水,也會伴有茉莉茶香;奶奶栽種的茶葉花,每次花開,我都會蹲在花盆前,鼻子湊上去,一口深呼吸,白色小花透著淡淡花香,沁人心脾。我也是愛喝茶的,但是沒有那么講究,紅茶、綠茶、白茶、普洱什么都喝,最愛是花茶。
今天對著茶杯發(fā)呆了好久,思緒千回百轉,似乎想?yún)⑼感┦裁?,卻又把握不住瞬間而過的靈動,于是我寫下了這篇關于茶的聯(lián)語,以結束今天的思緒萬千。
浮浮沉沉,世上福禍相倚;
釅釅清清,齒間甘苦留香。
人間草木讀后感200字10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