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最愛觀后感500字
電影《最愛》講述了兩個艾滋病患者如是依偎著度過了生命的最后一段時光,品嘗獨有的愛情滋味,殘酷也美好。盡管顧長衛(wèi)導演本人都說這是一部愛情電影,但如果僅從愛情的角度來看《最愛》,無異是一種浪費。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 電影最愛觀后感500字,歡迎閱讀!
電影最愛觀后感500字1
《最愛》里有生命絕境中的燦爛愛情,有目不轉睛撲向財富的時代風尚,有怎么折騰也不肯磨滅的人性善良,有什么天空都遮搶不住的人性陰霾。
《最愛》里還有郭富城和章子怡至為顛覆的表演,有濮存聽變身“牙擦蘇”的破相演出,有王寶強、李建華、蔣雯麗等人的趣味群戲,有大白豬不是演員勝似演員的不俗“演技”。除此而外,還有機智的臺詞和段子。有了這些相聲貫口般一氣說出來的妙處,這自然是一部好電影。
這樣一部有情懷的現(xiàn)實主義作品能在鹽堿地里生根發(fā)芽,這樣一個飽經憂患的團隊能走出茫茫夜色,實在是令人欣慰。
《最愛》對愛情描寫的坦蕩,是國產電影中極其少見的。從郭富城把手伸進章子怡的毛衣領口開始,這始于欲望的感情漸漸走向相依為命,兩人從握腳趾到互喚爹娘,從“娘給你喂奶吃”到最后章子怡化身人肉冰塊,其間的赤裸直接毫不扭捏,跟多數(shù)國產電影中裝腔作勢、浮華空洞的愛情戲碼相比,可謂令人驚訝。
談到艾滋病不覺與同性戀聯(lián)系起來,有人憎惡,有人包容。有這么一篇文章:“希臘神話中的多數(shù)男神都是同性戀 ,他們都是否是‘神渣、神妖、神變態(tài)’……?愛神丘比特是雙性戀,難道他向眾人射出的愛情之箭是‘神妖、神渣之箭’,或者是‘箭渣、箭妖’……?…… 您愛看奧運會嗎?很不幸:奧林匹克運運會史傳是古希臘神話中的頭號英雄赫拉克勒斯創(chuàng)始的,他就是個雙性戀,運動會上的體操、騎馬項目就是為了紀念他和美少年伊俄拉俄斯的愛情,古時候冠軍運動員加冕時唱詩班就唱起他和伊俄拉俄斯凱旋時的頌詩(相當于今天的奏國歌),那奧運會豈不成了“妖、渣、垃圾、變態(tài)......運動會”了?……您是漢族嗎?知道嗎:漢族就是因為劉邦在中原建立了漢王朝才漸漸有了這個族名的。而劉邦就是雙性戀,西漢的皇帝幾乎就是個雙性戀大集合,咱的漢民族難道是“妖、渣、垃圾、變態(tài)民族”?漢文化、漢字不知又算什么呢?”等等,訴諸了厭惡同性戀之人妄想與其脫離干系至不可能。
然而無論是誰,都有生活的權利,只要我還沒死,就要活著。
電影最愛觀后感500字2
昨天晚上天氣太熱就吃過飯回到辦公室把《最愛》給看了。電影是顧長衛(wèi)導演拍的,記得第一次看顧導的電影是《立春》,同樣是寓意很深刻的一部片子,一個小人物的大夢想。而最愛有是顧導時隔幾年拍出的有一部好電影,他的作品不想張藝謀和馮小剛那樣氣勢磅礴,只用一個小小的場景就可以刻畫出他所需要的那種寓意。個人認為在這上面,馮小剛導演是無可比擬的。一部好的電影是讓人看了會永遠記住,一部爛的純粹是商業(yè)化的片子,只是走馬觀花那樣。因為它本身就交給不了你多少觸動和感覺。
最愛,我覺得作為一個公益片也可以,它是以艾滋病為中心詞來多角度的展示世間的冷暖。趙得意的大哥算是那時候的萬元戶,為了掙錢搗鼓窮百姓們賣血,而熱病也是從這時候悄然而至的。村里一下子感染了好多人,作為報應或者本是報復,大哥的孩子被村民給毒死了。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另方面看到當時中國的一些發(fā)展弊端,相類似賣血的這種本應是正規(guī)醫(yī)院的事情,怎么會輪到小販來販血了。自從的了熱病之后,家里人或是親戚朋友見了他們想見了討債者一樣躲避著。趙得意的老婆拋棄了他,商琴琴的老公和家人拋棄了她,老婆和老公是我們成家之后最親的人,但是一旦涉及到利益或是生命的危險,他們都避而遠之,唯恐被感染。其實這樣的婚姻和愛情又有什么意義呢?趙德義住進村里的學校后,妻子就從未來看過他,他也是一個傳統(tǒng)的人,這個時候也需要愛人的鼓勵和照顧,但是卻沒有得到。商琴琴知道自己的了病之后,卻被丈夫給送到學校。如果不是他們覺得世界拋棄了他們,在那個比較傳統(tǒng)的時代,他們也不會走到一起。最初看的時候會覺得這是一種青春的熱度,但是隨著對電影所要表達的東西深入了解之后,我慢慢的開始同情他們。兩個知道最后生命的長度的人,兩個同時被世界拋棄的人,相互攙扶相互給予力量,多活一天是一天,我會感謝我是健康的。這是對生命的尊重。
“有了紅本本就能長相廝守,就能溫天暖地的在一起一輩子!”這是商琴琴的在拿到結婚證的時候說的。對于將死的人,得到大家的認同或是自認為的認同,我們的愛得到尊重,不在是男盜女娼,是愛,這是在生命最后的掙扎和努力,哪怕是付出趙德義的這輩子所有的家產他也愿意為琴琴。有時候,愛,不是要天才地久,曾經擁有過就足夠,哪怕明早我們就將要離去。
最愛,要表達的東西很多很多,好多東西我還是只意會到一點點,但是我記住了這個故事,趙得意和商琴琴。還有那個娘娘廟村里的人,許多的東西需要我慢慢的用時間來體會。
電影最愛觀后感500字3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匈牙利詩人裴多菲的這首詩,是我看完這部影片最先想到的。
人們大多談癌色變,除了癌癥讓人們心生恐慌之外,至今還有一大絕癥潛伏在我們身邊,使人稍不留意就會和它擦肩而過——這就是艾滋病。艾滋病雖然不會立即死去,但會慢慢折磨人,以及在患者“等死”的煎熬中摧殘他們的內心。而心理折磨是更難受的。這部影片讓我站在艾滋病患者及其病毒攜帶者的角度,看到了在病魔面前人心隔膜的真相。
在九十年代的一個小山村,村民們被騙去賣血,不少人染上了“熱病”,熱病治不好還會傳染人,老柱柱把患病的村民聚集在村里小學里,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
九十年代的村子沒有脫離蒙昧,老柱柱的大兒子見錢眼開,逼人賣血,倒賣棺木,拿村里人的生命賺錢,被染熱病的人里還有他的二兒子得意。當所有人都知道得熱病就得死,而且還會傳染,馬上就對這些病人們嗤之以鼻,瞬間與他們劃清了界限。尤其是得意的媳婦,自覺地遠離了這個男人。另一個年輕的女子琴琴,被他的丈夫大海所嫌棄,在那個幾乎是混吃等死的小學校里,這兩個年輕男女不甘于被熱病的擺布,不像他人的安受于命,在隨時都會搖搖欲墜的余生里,不顧其他人的眼光,彼此熱情相擁。
阻止的壓力還是有的,琴琴的男人大海堅決反對,還揭開他們搞破鞋的真相。大海反對這一對可憐的男女,但也堅決反對和琴琴離婚,而這反對中包含著更多利益的成分,他惦記著這女人一屋子的財產。
在正常人眼里,得意和琴琴都是即將要死的人,都是“不配”談愛情的,但是,畢竟他們也是人,不幸患上熱病不能醫(yī)治已經夠可憐了,而且還得不到親近人的關愛,反而遭受著不被當成人看的對待。不僅生命受到歧視,而且也不能自由地追求和享受愛情。
在小學校里,先是村長四輪先拿著記錄他秘密的紅色日記本沉默地死了,接著是老疙瘩看著媳婦含淚穿著紅色襖襖也滿意的走了,死亡的氣息迅速蔓延在人們周圍,剛搬到這里時的熱鬧氣氛早已不見,梁房嬸為了自己儲存糧食,卻也挺不到第二年。
在生死面前,他們惺惺相惜。反正兩個人都得了熱病,反正最終都是要死的,死也要死在一起,愛也要死在一起。只有你不嫌棄我。
最終,他們結婚了,沒有婚禮,沒有彩禮,沒有歡聲笑語,沒有祝福,琴琴還是笑著給大家發(fā)喜糖,一身紅衣,在黃色的土地下格外的艷麗。
注定結不出果實的愛情,注定非常短暫,但在目睹了人世貪生怕死,守金抱銀的弱點之后,依然釋放她的芬芳。
影片最后,悲劇還是避免不了,因為受不了熱病的發(fā)作,得意渾身熱的難受,琴琴為了給他降溫,自己泡在水里,一夜未眠,當時她還發(fā)著燒。
第二天,得意睜開了眼,活過來了,當他高興地轉過頭來準備告訴琴琴時,卻發(fā)現(xiàn)身邊的琴琴身體早已冰涼……
痛不欲生的得意,拿起斧頭,向腿揮去——(由原上草網提供 www.llysc.cN)
房子里流出血水,得意臉上卻掛著含淚的笑……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
電影最愛觀后感500字4
那天無意看到央視電影頻道評論電影《最愛》,評論人我也沒有記住是誰,反正是從演員的演技到故事情節(jié)都被貶的一無是處。于是這引起我的好奇心,就跑到網上一看,還真的有這個電影。
其實這個電影很好,首先題材是個好題材,講我們國家艾滋病村的故事,由于這個題材,決定這是一個現(xiàn)實題材,同時又是一個很沉重的題材。
故事說的是在中國某個農村,由于賣淫被傳染上艾滋病的一群人,被人歧視,基本上是沒有人管,國家補點錢,根本不管用,于是他們自動組織起來,集中住在一個小學校內,他們一起生活,不怕互相傳染。就這樣互相依偎著生活。也就是活著,活著等待死亡,當他們中間那些人一個個人悄無聲息地從他們中間走,沒有痛苦,沒有眼淚,沒有絕望,剩下的人,哪怕還有一天的日子也要認真地活著。對于這樣一個沉重的話題,影片用黑色的幽默來表現(xiàn),表現(xiàn)中國農民的特有的樂觀精神。面對死亡,沒有通常電影里的哭天抹淚,有的只是默默地注視,然后是看透生死的淡然。
再說演員,影評人說郭富城,僅僅衣服穿的像個農民沒有用,骨子里還不像,像個小混混。說章子怡更不像農村人。我不知道他們是怎么看電影的。我看這個電影,透過表面的看似搞笑,實則隱藏著大悲,除了感到說不出的壓抑和沉重外,我沒有感覺這兩個演員有什么不對的地方。這個電影,還告訴人們,盡管明明知道自己馬上要死,還是一樣勇敢地去追求愛情追求幸福,當男女主角終于拿到那張結婚證的時候,它不是向世人強烈地傳遞這樣的一個信念,在我們的心底還是這樣認可,我們愛的最終也是唯一歸宿就是婚姻。哪怕明天就是死去,它還是還是那么重要。
電影最愛觀后感500字5
由顧長衛(wèi)導演,章子怡、郭富城領銜主演的影片《最愛》,不得不說是今年看過的所有電影中最喜歡的一部,無論是從演員的演技,還是影片的取材、畫面上,都感覺很好。尤其是由一個過世的人,來講活人世界的事情,這種記敘方式,大概還是第一次見,一般人可都是喜歡用活人來講死人的,有新意!盛贊蔣雯麗,不惜打破一貫在觀眾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以刁悍、潑辣村婦面貌示人。李丹陽、蔡國慶雖然均是首次出演電影,演技當然不能說有多好,但至少也沒讓人覺得別扭。孫海英、濮存昕、王寶強可都算是實力派的演員了,鏡頭不多,卻演繹的淋漓精致。兩位主演就更加不用評了,一個是四大天王之一,一個是國際影星,當然都很棒!
影片講述了染病的得意和琴琴很快從相憐到相愛,在絕境中萌生的近乎看得到盡頭的愛情的故事。這既可以說是既凄美、又勵志的。在病痛的折磨中他們相互鼓勵、相互扶持,然而這樣一對相愛的人卻不得不面臨看得見的死亡、不得不承受來自家人、來自鄉(xiāng)鄰們那歧視的眼神。
在當今這個人人追求平等的社會里,艾滋病患者更是希望能夠得到社會的關心與幫助,然而他們卻常常被歧視,甚至連自己的.親人都不拿正眼相看,身體已然承受巨大痛苦,心理如何扛得住這些?影片中得意與琴琴好不容易生活在一起,好不容易結婚了,本來應該是很喜慶的事情,本來應該得到大家的祝福,可卻連他們送的喜糖,都沒人敢接,看似善良的老奶奶也拒他們于千里之外。可見在這個開放的年代里,人們仍舊還是很難容忍艾滋病患者,希望通過這部影片,我們可以更多的了解這一個群體,善待他們,起碼不再歧視他們。
個人覺得這部電影還是值得一看的,淚腺比較發(fā)達的人可能會哭。
電影最愛觀后感500字6
我曾經讀過郭敬明編的《少數(shù)派報告》(長江文藝出版社,2012),顧名思義,全書是記述“少數(shù)派”的。然何謂“少數(shù)派”?書中詮釋道——有自閉癥患者,有聾啞人,有LGBT(女同性戀者、男同性戀者、雙性戀者、跨性別者)人群,有精神分裂,亦有艾滋患者?!笆钦l何時開始,以論理、道德,或以自己為標準或是憑借,認定孰是孰非,如此,人們的歧視、唾棄、憎恨,以至于他們懊惱、瘋狂,然不知所措卻與世長辭;他們的生活沒有光明,他們生活在黑暗之中,唯一的是在深夜里街邊的路燈給予最后的光照?!边@是摘錄于我閱畢本書后所文的讀感,文章標題是書中柴靜文章的標題——《當你在為生存而掙扎的時候,咱們就是平等的》。
以此來概括《最愛》其實再好不過;然而相比之下,是敘述人的愛恨離愁,是敘述生的水生火熱,是討論人性、金錢、盲流或道德是非,卻失了本意。為何不攝作愛情片,為何不攝作驚悚片,而融于艾滋病群體,豈不為突出弱勢群體。談至弱勢群體,我更喜與“少數(shù)派”并論。所謂弱勢群體,大家更喜歡將作為經濟上的弱勢,比如被拖工資的農民工、收入少的人民教師等等等等,而我所說,并且認定這才是真正弱勢的.,是沒有收到關心、疼愛、包容,乃至歧視、唾棄、憎恨。何為?反抗之?卻認為自己的精神、心理對社會是個危害,卻認為沒必要,于是他們的“勢力”愈來愈少,談何反抗。事實上,少數(shù)派并非如此的“少數(shù)派”,他們不僅僅是這些所謂心理或生理有“缺陷”的人們,比如,有災民,有自由攝影師,有雜技演員,有流浪藝人。他們擁有他們的思想——那是偉大的——然而卻無法告之于世,因為這種思想會讓他們被孤立——可是他們依舊堅持。人心叵測,本來只是少數(shù)人的厭惡,可惜社會缺乏對如此人的保障,人云亦云,久而久之,社會開始厭惡這些人群。
電影最愛觀后感500字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