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濱遜漂流記一等獎讀后感例文
良好的閱讀習(xí)慣要從小抓起,只要長久的保持才能給真正的養(yǎng)成,名著《魯濱遜漂流記》,朋友們都有看過嗎?有何感慨?以下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022魯濱遜漂流記一等獎讀后感例文,希望您能喜歡!
魯濱遜漂流記一等獎讀后感【篇1】
我最喜歡的經(jīng)典作品是《魯濱遜漂流記》。
《魯濱遜漂流記》是英國著名作家丹尼爾?笛福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故事的主人公魯濱遜是一個敢于向自然挑戰(zhàn)的人,三次駕船出海,在一次風(fēng)暴中被海浪推上了一個荒島。他始終保持著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甚至還捉了一個奴隸“星期五”為他干活。他頑強的在荒島上度過了漫長二十七年,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他幫助一位船長奪回了被海盜搶走船只,因此回到了他的故鄉(xiāng)。魯濱遜最令我欽佩的,便是他那為了自己的理想而奮斗的積極的心態(tài)。
什么是積極的心態(tài)呢?我認為,在現(xiàn)代世界,積極心態(tài)就是面對工作生活學(xué)習(xí)中的問題、困難、挫折、挑戰(zhàn)和責(zé)任,從正面去想,從積極的一面去想,從可能成功的一面去想,積極采取行動,努力去做;也就是可能性思維、積極思維、肯定性思維。主要的“成分”是執(zhí)著、挑戰(zhàn)、熱情、奉獻、激情、樂觀、愛心、自豪、渴望、信賴。我來幫大家分析一下魯濱遜。他執(zhí)著: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執(zhí)著;挑戰(zhàn):他敢于向大自然挑戰(zhàn),三次冒險出海;他熱情:飽含“活下去”的熱情;他奉獻:為了未來他奉獻一切;他激情:心中的激情火焰高萬丈;樂觀:始終都有的樂觀的心態(tài);他有愛心:他有包容“星期五”的善良愛心;他自豪:在完成“工程任務(wù)”的自豪;他渴望:在荒島時對回故鄉(xiāng)前所未有的渴望;他信賴:他對船長和“星期五”的深切信賴。有了這些,魯濱遜還有什么理由不積他極向上呢?況且,他用自己的力量做出了一個屬于自己的、偉大的“世外桃源”,他怎么會不積極向上呢?
拿破侖?希爾說的好:“一個人的心態(tài)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人生的成敗”。保持一種陽光、積極的心態(tài),尤其對開發(fā)潛力大有好處。人的潛在能力是無限的,一般人只是發(fā)掘了一部分潛能而已。比如說一個文盲,或者是一個體力勞動者,如果他能保持一種積極的心態(tài),他就會開始學(xué)習(xí)一些文化知識,開始讀一些書。如果他曾經(jīng)讀過一些書并能保持積極心態(tài)的話,他就能學(xué)到一些科學(xué)知識,他也可能是一個技術(shù)工人,如果他一直保持這種積極心態(tài),那么他就會讀更多的書,也就可能是一個高級技工或管理者,比如工程師、醫(yī)生、經(jīng)理或市長,到最后,如果他讀的書足夠多,那么他可能是一個對國家舉足輕重的科學(xué)家;相反,即使他是一個對國家舉足輕重的科學(xué)家,如果他的心態(tài)是一種消極的甚至是頹廢無為的,那么他就不可能為國家做出貢獻,對社會做出貢獻。長此以往的話,就會成為一個對社會無用的人,社會也將拋棄這種人,到最后,他的生活根本就比不上那個一直保持積極心態(tài)的文盲。
感謝《魯濱遜漂流記》,它像一盞啟明燈,照亮了我的人生路!讓我在今后的人生路上永遠保持執(zhí)著、挑戰(zhàn)、熱情、奉獻、激情、樂觀、愛心、自豪、渴望、信賴心理要素!
魯濱遜漂流記一等獎讀后感【篇2】
英國小說家笛福的《魯濱遜漂流記》描述了主人公漂流海島,戰(zhàn)勝困難,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傳奇故事。小說寫得真實自然,富有傳奇色彩。主人公在孤島上種莊稼,搭木屋,吃了千辛萬苦,生存下來。但想回人間的心切,使他著迷般地只想到如何走出這個鬼地方,結(jié)果還是失敗了,最后于1868年回到闊別28年的英國。
翻開書的第一頁:“謹以此書奉獻給那些時時處處依賴父母,依賴學(xué)校的青少年朋友們。”當我從扉頁上讀到這句話的時候,便對這本書產(chǎn)生了一種莫名的反感。任性,嬌氣,依賴性強而動手能力差,這的確是我們絕大多數(shù)人的缺點。但我們不甘心承認這些,我們不也希望做得更好嗎?可為什么,周圍的人總要給我們戴上這頂“帽子”呢?
當我鄭重地翻過最后一頁,讀完了這個情節(jié)曲折,跌宕起伏的故事之時,我想我真的被震憾了,那是一種心靈上的震動。一個個問號不由地縈繞在我的心頭,如果我是魯賓遜……
如果我是他,當船在暴風(fēng)雨中失事的時候,我會像他那樣不向命運低頭繼續(xù)遠航嗎?不,如果可以選擇的話,我不會去接受那充滿困難和挫折的生活,因為我沒有那份自信。
如果我是他,當獨自一人置身于荒島之上,叫天天不應(yīng),叫地地不靈時,我會像他那樣不自暴自棄,重燃生的希望嗎?不,面對突如其來的災(zāi)難,我不可能像他那樣因時順變,積極自救,因為我沒有那種能力。
如果我是他,當看到野人用自己的同類開宴會時,我會像他那樣勇敢地站起來,在僅有一個助手的情況下同他們搏斗嗎?不,我寧可躲得遠遠的,祈禱他們永遠不要發(fā)現(xiàn)我,因為我沒有那種膽量。
我不得不承認自己的軟弱與無能。從呱呱墜地到背上書包,父母,學(xué)校為我們鋪設(shè)了成長的道路。我心安理得地在這條平坦的大道上走過了一年又一年,沒有挫折,沒有風(fēng)浪,而我還整天抱怨這個,抱怨那個。其實我根本沒有咀嚼過生活中的苦澀,我是幸福的。然而幸福中的我根本沒有意識到能吃飽穿暖,背上書包去上學(xué),每天接受家人們的關(guān)愛,社會的關(guān)注是一種莫大的快樂。
魯濱遜漂流記一等獎讀后感【篇3】
二十八年,一個令人驚訝的數(shù)字,一個不可思議的數(shù)字!而他,魯濱孫,就在海上漂泊了二十八年!
一六五九年九月三十日,一個人在一次航行中上遇到了可怕的風(fēng)浪,翻了船,除他之外無一人生還。他流落到了孤島上。憑著他驚人的毅力與勇氣,二十八年后,他依靠自己的智慧逃出了孤島,這個人就是倒霉而又幸運的魯濱遜·克羅索。
在荒蕪人煙的孤島生活了28年啊!可見魯濱遜是何等的勇敢。初到孤島的他是絕望的,他說:“我整天悲痛著我這凄涼的環(huán)境,沒有食物,沒有房屋,沒有衣服,沒有武器,沒有出路,沒有被救的希望,眼前只有死,不是被野獸所吞,就是被野人所嚼……”但是,慢慢地,他獨特的個性體現(xiàn)了出來,對生活充滿希望,不再整天沉浸在自己設(shè)計的悲觀中,開始一心一意的安排自己的生活,他建了小房子;做了桌子、小匣子;捕了小羊、小狗;種了小麥、稻子……就這樣,他用自己的雙手,創(chuàng)造了自己的小王國。
魯濱遜還是堅毅的人。他曾經(jīng)這樣說道:“我的脾氣是要決心做一件事情,不成功決不放手的”,“我要盡全力而為,只要我還能劃水,我就不肯被淹死,只要我還能站立,我就不肯倒下……”他沒有助手,工具不全,缺乏經(jīng)驗,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花很大的勞力,費好長的時間。連做一塊木版都要四十二天。他作的許多事情都是白費力氣,沒有成功,但他從來不灰心失望,總是總結(jié)了失敗的經(jīng)驗又重新開始。辛勤的勞動換來了令人欣慰的回報,他最后變得有船用,有面包吃,有陶器用,有種植園,有牧場,有兩處較“豪華”的住所……這些沒有一件不是費了很多力氣、克服了許多困難才得來得的。
讀完之后,我不禁反省自己:如果我流落到孤島,能活幾天?一天?兩天?我又能干些什么?會劈柴?會打獵做飯?我連洗自己衣服還笨手笨腳的呢!再說了,沒有一個人講話,多孤單呀!我準會憋死的!可見魯濱遜是多么樂觀向上!我覺得人應(yīng)該學(xué)習(xí)他這種不怕困難、樂觀向上的精神,無論何時何地都堅強地活下去,哪怕只有一線希望也要爭取,決不能放棄!我們要像魯濱遜那樣有志氣、有毅力、愛勞動,憑自己的雙手創(chuàng)造財富,取得最后的勝利!
魯濱遜漂流記一等獎讀后感【篇4】
這個寒假我去書店買了本名著——《魯濱遜漂流記》,不用四天,我就把整本看完了,其實就是囫圇吞棗地看。這個故事是寫主人公魯濱遜在前往南美洲的一次航海中不幸遇上海難,被沖到一個荒島上,在島上生活了二十六年后重返英國。
魯濱遜的樂觀和勇氣是可嘉的,為了生存做出了常人難以想像的事情。我想魯濱遜之所以能逃出荒島,一定和他的樂觀向上、銳意進取、百折不撓和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的生活態(tài)度有關(guān),改變困境就得有這種信念支柱。
魯濱遜樂觀向上的精神是最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的。在二十一世紀物質(zhì)文明高度發(fā)達的今天,人們常會因為一點小問題或者小挫折而悲觀絕望,更有甚者用自殺來逃避問題,和魯濱遜比起來,他們是多么的渺小、多么的可笑。
當我看完整本書的時候,心靈震動了一下,一個問號縈繞著我,如果我是魯濱遜,我又會怎樣呢?
很多人看了這本書以后,都會感慨著說:“魯濱遜真勇敢,我要做和魯濱遜一樣的人!”但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呢?我承認,我做不到和魯濱遜一樣的人,但我可以做到他的一小部分。這一小部分足以使我在荒島上活一段時間,哪怕只有一天,這總比在島上跳海尋死強。
我相信,很多人面對我剛才的那個問題,都會回答:“如果我是他,當船在暴風(fēng)雨中失事的時候,我不會去接受那充滿困難和挫折的生活,因為我沒有那份自信。”
面對魯濱遜,我不得不承認自己的軟弱與無能,父母、學(xué)校為我們鋪設(shè)了成長的道路.我心安理得地在這條平坦的大道上走過了一年又一年,沒有挫折,沒有風(fēng)浪,而我還整天抱怨這個、抱怨那個。其實我根本沒有咀嚼過生活中的苦澀,我是幸福的。然而幸福中的我根本沒有意識到能吃飽穿暖,背上書包去上學(xué),每天接受家人們的關(guān)愛,社會的關(guān)注是一種莫大的快樂。
這本名著不但告訴了我們?nèi)绾螌W(xué)會生存,學(xué)會堅強,學(xué)會面對困難不畏懼,還告訴我們要懂得珍惜眼前的一切。
我的人生也會隨著這本書而起航,在人生的航海中,勇敢前進,永不放棄,永不拋棄,堅持到最后一刻!
魯濱遜漂流記一等獎讀后感【篇5】
當魯濱遜選擇了充滿風(fēng)險的航海,而不是波瀾不驚的生活就注定了他那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我一直喜歡在讀書時把自己想象成主人公,但卻做出與主人公相反的選擇,再思考這樣做的結(jié)局是什么。讀完《魯濱遜漂流記》后我不得不嘲笑自己,因為還沒上荒島之前我就已經(jīng)死了不下十次了!在自嘲的同時,我也不禁佩服魯濱遜的勇敢與機智,以我的思維看待魯濱遜的抉擇,那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那么如何做出像魯濱遜那樣正確的抉擇呢?魯濱遜初上荒島就鎮(zhèn)靜下來,還抓緊時機從沉船上獲得了最基本的生存物資,給自己鼓氣相信自己能開拓荒地,豐衣足食??梢?,正確的抉擇少不了——鎮(zhèn)靜、自信、不輕言放棄。
回過頭來發(fā)現(xiàn):一切成功人士作出抉擇時亦是如此!_國著名總統(tǒng)__一生共參加競選__次只僅僅成功_次,但_次就夠了,只要選擇了不放棄,無論失敗多少次,都選擇再試一次,不就多了一次成功機會了嗎?不要多,只需_次,鞋匠的兒子就能成為美國總統(tǒng),成為令全世界都為之嘆服的偉人。
然而生活中的我們會做出怎樣的抉擇?我想:一向順風(fēng)順水的我們定會在一次次失敗與挫折面前,陷入無盡痛苦的深淵,而終將在悲傷中被自己擊垮!為何我們會如此脆弱,甚至連一次勇于面對的選擇都無法做出,連一次打擊也無法承受呢?這是因為我們在生活中從來不用做任何決定,70%的選擇都安排好的,只要照著去做就能取得成果。久而久之,人的腦子就已經(jīng)不再也不需要轉(zhuǎn)動。所謂的“選擇恐懼癥”就是無腦人士為他們的愚蠢和無能而找的冠冕堂皇的理由,也正是因為如此,多少人喪失了判斷力,誤入了歧途。
正確的抉擇能讓人登上巔峰,錯誤的抉擇能使人一下子跌進滅頂?shù)纳顪Y。只有做到雖然心碎,但依然不放棄;雖然痛苦,但依然鎮(zhèn)靜;雖然奔潰,但依然自信。只要堅信對付屢戰(zhàn)屢敗的最好辦法就是選擇屢敗屢戰(zhàn),永不言棄,只有這樣才能做出將自己推向輝煌而不是深淵的抉擇與決定!
魯濱遜漂流記一等獎讀后感【篇6】
很早就從同學(xué)那里借了這本書,走馬觀花地看了一遍,只有一個感覺——有趣。__節(jié),在老師的推薦下,我買了這本書,細細品味了一番。
語文書上說,這是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又看了一遍,卻發(fā)現(xiàn)并不是這樣。
書中的主人公魯濱遜是一個具有大無畏冒險進取精神的人。他在多次受難的情況下仍然選擇冒險。雖然最后流落荒島,但他還是沒有自暴自棄,而是自力更生,在荒島上安逸地生活了28年?;蛟S有的男生會認為:男孩子必讀的書,跟女孩子有什么關(guān)系?事實上并不是這樣?,F(xiàn)代社會,女性都很自主,避免不了事故的發(fā)生。正是這種自主,我們更需要去學(xué)習(xí)魯濱遜身上這種自力更生,敢于冒險。
更重要的是,我們還要學(xué)習(xí)他身上勇敢頑強的品質(zhì)。在他淪落為海盜奴役的時候他勇敢地逃出魔爪。在他第一次出海遇險后,還勇敢的去冒險。在他終于逃出荒島時,仍然同侄子去遠航,他會為了一個仆人去勇敢的與野人搏斗,憑一己之力就出了三個俘虜:星期五、星期五的爸爸和一個西班牙人。他不僅救下了他們,還勇敢的去冒險,為了自己的自由與一個船長聯(lián)手,只有七人的“軍隊”與幾十上百人拼命,奪回大船。這里,這個故事值得一提。那是魯賓遜在荒島上的最后一年。一天,一隊人馬帶著三個俘虜上了荒島。原來,那三個俘虜分別是船長,大副和一名游客。船上的工作人員起了叛變,把大船占為己有,逼船長當了俘虜。魯濱遜看到了希望,不惜一切代價勸告那些被迫參加叛亂的人,組成了一只小小的軍隊,并且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與敵人作斗爭,奪回大船,逃離荒島。魯濱遜還為他們著想,因為叛亂在英國會被判死刑,所以,魯濱遜教會了他們生存技巧,除了那幾個亡命之徒外都留他們一條生路,沒帶他們回英國。
最后,我還要說一點。那就是魯濱遜懂得感恩,在他出逃獲救后,他把佐立還有許多東西送給船長。在他獲得糧食后,他時刻感恩上帝。在他回到種植園后,他把老船長欠他的債務(wù)全部作廢。這種感恩正是現(xiàn)代人所缺少的。
魯濱遜漂流記一等獎讀后感【篇7】
《魯濱遜漂流記》主要講述魯濱遜漂流到一個荒島,建立自己的家園,蓄養(yǎng)打獵時捉來的獵物,還對抗野人,收養(yǎng)一個名為“星期五”的野人,教他如何吃飯,說英語等,最后一支船隊航行到荒島,把荒島交給船上的犯人,幾年后,荒島興興向榮,到處一片繁榮的景象。
讀了這篇文章,我不禁對魯濱遜佩服得五體投地。魯濱遜只是出生在一個普通家庭,并非世代航海家庭,但他卻從事了航海的工作,真可謂是初生牛犢不怕虎,敢于冒險,與大海風(fēng)浪搏斗。當他來到荒無人煙的島上時竟然知道尋找可靠的洞穴;尋找失事船上的物品;把存活下來的獵物許揚起來;用大片的樹林掩蓋自己,低于野人等等,魯濱遜竟能考慮得如此周到。他白手起家,創(chuàng)造了一個能夠防止外來侵略、不愁吃穿的家園,真可謂是生存能力和保護自我意識極其精明。再加上他在荒島上孤零零的,每天擔(dān)驚受怕,還得想方設(shè)法謀求生計,這幾年的艱苦生活,魯賓遜依然靠自己的毅力艱難地過下去。正所謂“寶劍方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魯濱遜也完成了一項大事業(yè)。正是靠著這三點重要的人生品質(zhì),魯賓遜才得以度過難關(guān)。我們在生活中是不是也需要這些精神,是不是也應(yīng)該鍛煉自我呢?
麥哲倫帶著船隊第一次環(huán)球航行,對于地圖又創(chuàng)造了一個大奇跡;“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當年紅軍到處嘗百草、找食物而得以生存,__靠自己頑強的精神奮斗著,發(fā)表了《__》的著作。我們也許應(yīng)該捫心自問:冒險、生存、堅強,我是否已掌握了呢?因為生活永遠離不開它們。
記得小時候媽媽曾讀過一篇童話:從前有一只小花貓極其懶惰,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有一次,媽媽外出,出門前,媽媽在小花貓的脖子上掛了一塊大餅。幾天后,小花貓的大餅變成了半月形,嘴巴夠不著大餅了。小花貓哭起來,老鼠一聽,樂壞了,吃完了小花貓的大餅,還欺負小花貓的鼻子,從此,小花貓再也不敢偷懶了,如果小花貓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練習(xí)本領(lǐng),會被老鼠欺負嗎?在生活中,也有類似的事情:一個男孩每天早上都能吃到媽媽剝好的雞蛋,有一次媽媽忘記了剝雞蛋,男孩呆呆地望著雞蛋,不知該如何是好。我們可以設(shè)想,男孩嬌生慣養(yǎng),以后進入社會,該怎么生活呢?遇到困難,又該怎么辦呢?因此從現(xiàn)在開始,我們應(yīng)該盡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wù),不做無用人。
軍訓(xùn)的時候,每次艱苦殘酷的訓(xùn)練使我總想退出這次活動,但每一次我都打消了這個念頭。因為我想:魯濱遜能夠做到,我為什么不能做到呢?最后,我終于挺過去了。
讓我們從現(xiàn)在開始把握每一次鍛煉自我的機會,掌握:冒險、生存、堅強,實現(xiàn)我們共同的愿望: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魯濱遜漂流記一等獎讀后感例文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