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2021》觀后感感悟10篇
推薦文章
《感動中國》陪你走過了20年,感人的故事歷久彌新,感動的力量經(jīng)久不息,請記住這些平凡卻閃亮的名字。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感動中國2021》觀后感個人感悟10篇,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感動中國2021》觀后感感悟1
作為中國短跑第一人蘇炳添,現(xiàn)年31歲的蘇炳添(2021年8月29日即將年滿32歲),雖然在很多人看來他已經(jīng)度過了自己的巔峰年齡,但是在之前結(jié)束的2021年中國田徑分區(qū)邀請賽上,蘇炳添卻跑出了出人意料的9秒98,以絕對優(yōu)勢拿到了第一名,領(lǐng)先第二名的謝震業(yè)足足有0.18秒,足以證明蘇炳添的實力有多強,逆風(fēng)的情況下蘇炳添都能跑出這樣出色的成績,那么換成順風(fēng),他的成績可能還會有進一步的提升!
蘇炳添做到了!亞洲“飛人”蘇炳添憑借著自己強悍的實力向全世界展現(xiàn)了中國速度,國人為之驕傲。
奧運會是一項家喻戶曉的大型的受人歡迎的活動,現(xiàn)代奧林匹克運動誕生100多年來,奧運會在延續(xù),奧運精神也流傳至今,就像奧運圣火的火焰熊熊燃燒,生生不息,而世人的身上也都散發(fā)著拼搏的芳香。這次,我的思想主題則只有十六個字:“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礫志拼搏,走向成功?!?/p>
1928年奧運會之前的四個月,貝蒂·羅賓遜才第一次參加比賽。她在自己的第一個室外比賽中便創(chuàng)造了100米的世界紀錄。100米跑正是在1928年成為奧運會歷史上首個女子徑賽項目的,羅賓遜以半米的優(yōu)勢贏得決賽,而那只是她第四次參加比賽。她還得到了一塊4×100米接力的銀牌。三年之后,羅賓遜在一次飛機失事事故中嚴重受傷。第一個發(fā)現(xiàn)她的人還以為她已經(jīng)死了,將她裝在汽車后備箱里直接送到了殯儀館。整整七個星期,羅賓遜處于昏迷狀態(tài);隨后的兩年,她不能正常走路……但是,她活了下來。羅賓遜仍想重返短跑賽場,但是她的膝蓋再也不能完全彎曲了,所以她無法再采取蹲踞式起跑的姿勢。但是,她還能跑接力!1936年,貝蒂·羅賓遜作為美國4×100米接力隊的一員贏得了她的第二塊奧運會金牌。
然而,并非每一位奧運運動員都能獲得獎牌。奧運史上,我們看到的不僅是金牌的閃光,更多的是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奧運精神:阿克瓦利,這位坦桑尼亞馬拉松選手,當他帶著傷痛最后一個跑過終點線時,整整花了3個半小時。在他們心中,祖國的榮譽高于一切。他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讓人們更深刻地理解了什么是奧運精神,什么是超越自我、追求卓越!
《感動中國2021》觀后感感悟2
回顧歷史長河,微風(fēng)陣陣,浪花朵朵,一時多少豪杰。東京奧運會男子100米決賽,“亞洲飛人”蘇炳添以9秒98獲得第六名,創(chuàng)造了歷史,成為我心中的英雄。
和許多調(diào)皮的男生一樣,蘇炳添小時候也很愛表現(xiàn)自己。他喜歡奔跑時風(fēng)馳電掣的感覺,便參加了田徑隊。2007年,18歲的蘇炳添進入了廣東省隊。剛進專業(yè)隊時,他的成績不錯,練了近一年,成績不升反降。他心中很不好受,為什么經(jīng)歷了長時間的訓(xùn)練,成績反而退步了?他甚至一度想過放棄。教練袁國強卻說:“你之前不是跟我練習(xí),所以這段時間成績肯定會有起伏,再過一段時間,你的成績才會慢慢體現(xiàn)出來。”蘇炳添聽了,又堅持了幾個月,經(jīng)歷了一場比賽,才真正確定自己要走下去。如果沒有這段經(jīng)歷,他便不會有后來的成績。
2014年,蘇炳添遇到了瓶頸,他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換起跑腿。以前是右腳在前面,當時換成了左腳在前面。就好像你一直用右手吃飯,突然換成左手的感覺。高強度的訓(xùn)練,不協(xié)調(diào)的起跑,是蘇炳添一段痛苦的經(jīng)歷。事實證明,他的方法使得成績有了很大提升。
有一段時間,他看著別人訓(xùn)練,自己也很想練,但他沒法兒練,十分痛苦。他還是挺過來了。
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男子100米決賽他獲得了冠軍。東京奧運會,他成為第一個進入奧運會男子100米決賽的黃種人,創(chuàng)造了奇跡。正是敢于擔(dān)當、敢于沖鋒的精神,令他成就了自己。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庇⑿鄣木駮肋h留存在人們心中。我將以蘇炳添為榜樣,在漫漫人生路中,任憑風(fēng)吹雨打,不怕困難、不退縮。為祖國沖鋒、為祖國爭光,成為新時代的拼搏者,成為新時代的開拓者。
《感動中國2021》觀后感感悟3
中華大地,萬物生輝;萬古精神,流淌于每個中國人民的血液之中,一脈相承,代代相傳······每一種精神,每一種人格,每一種信仰,他們都是一個鮮明的文化符號,烙印在我們心底,鐫刻在中華精神的史冊之上。
《感動中國》是我們精神文化傳承的橋梁,是一代一代人產(chǎn)生精神相通共鳴的紐帶。今年的《感動中國》令我大為感動,大為震撼。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共鳴感最強的莫過于我們的“巾幗英雄”我們的女前輩們。
一展英風(fēng)振世界。從上世紀80年代到今天,30多年以來,中國女排是個家喻戶曉的名詞,女排精神更是一種跨越時代,亙古流傳的拼搏精神。今年,中國女排再次以出色的成績,頑強拼搏的精神榮登《感動中國》的頒獎臺。在這個輝煌有力的中國女排名字下,可否深知?這是女排姑娘用一次次不為人知的血淚,一次次頑強不息的奮斗,一次次失敗與困難的磨礪鑄成的!她們也有低谷,但從未停止前進的步伐;她們也有失敗,但從未一蹶不振,而是奮勇向前;她們也有苦痛,但從未輕言放棄,她們是一個頑強不屈的團體,更是愛國的“巾幗英雄”。
兩袖清風(fēng)看中華?!跋袷且粋€浪跡天涯的游子,我終于找到了自己丟失的珍寶”,第一次再踏進中華土地,你感嘆道。伍淑清在今年香港叛亂中,看清現(xiàn)實,承受著被亂港分子打擊報復(fù)的壓力,毅然前往日內(nèi)瓦,向世界說出真實的香港。多年來,她一直致力于香港和內(nèi)地的交流合作,讓香港民眾更深刻的認識自己的祖國。她手攜清風(fēng),愛中華,她是海外的“巾幗赤子”;她敢于擔(dān)當,愛香港,她是剛烈的“巾幗女郎”。
三顧人民不忘本。黃文秀高校畢業(yè)后毅然選擇歸鄉(xiāng)扶貧,盡管家庭經(jīng)濟壓力巨大,她仍樂觀面對。在她歸鄉(xiāng)一年多以來,她以自己所能幫助88戶貧困戶順利脫貧,村集體經(jīng)濟項目收入翻倍。她用一個女子的柔弱之力書寫了生前最美的華章。她不求功名利祿,看淡榮華富貴,她的這種精神也正是當今時代的我們所需要的,我們所缺失的。她是“巾幗女孩”,是脫貧路上的“巾幗女將”。
今天無論是致力保護敦煌、堅守文化傳承的樊錦詩,還是澳門濠江中學(xué)傳遞民族薪火的杜嵐校長,她們都是中華精神文化的發(fā)揚者。昨天,無論是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捧起大唐錦繡江山的武昭儀,還是“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的秋瑾,她們都是中華精神文化的傳承者。
今天和昨天,巾幗女將們展現(xiàn)出了不讓須眉的擔(dān)當,巾幗女將們把中華精神文化一代代相傳,她們,挺起了國家脊梁,扛起了時代責(zé)任,肩負起了民族使命!明天,我們新一代的青年姑娘們,更要做好中華精神文化的繼承者,在我們身上也要體現(xiàn)“巾幗何須讓須眉”的女將精神!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dān)當”,這是黃文秀姐姐日記中的一句話。的確,我們每代人都有自己的責(zé)任與使命,未來長路漫漫,但請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前行!
看我中華女兒,巾幗亦不讓須眉!
《感動中國2021》觀后感感悟4
十位感動中國人物中,有老有少,有貴有賤,有貧有富,人雖不同,而他們的事跡卻都使人感動,令人動容。我想,他們之所以都有如此高的道德魅力,便是因為他們都有一種奉獻精神,一種先人后己的品質(zhì)。
中國氫彈之父于敏先生,只因祖國的需要便毫不猶豫的奉獻了自己,他的毫不猶豫是最令我感動的地方,試想,若是接下了這個工作,不僅要從零開始研究,在高度危險且極其簡陋的地方工作,更要隱姓埋名,遠離妻兒甚至連實情也不能告訴他們,多年不得一見,只能將牽掛與思念藏在心底,在簡陋的工作室中默默祝福他們。對于一個男人來說,困難的工作和生命的威脅或許并不算什么,而親情的隔離和疏遠才是最令人難以接受的。面對這諸多的困難與犧牲,他卻能不假思索的挑起重擔(dān),可見祖國利益在他心中的分量之重。奉獻對于他來說可不僅僅是嘴上的空話,他是用生命去落實,彈指一揮間,便是幾十載春秋。這才是真正的`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福禍避趨之。
更有最美鄉(xiāng)村教師朱敏才,孫立娜二老,他們都是飽學(xué)之士,是有身份、有地位德高望重之人,而他們卻自愿放棄在北京的優(yōu)越生活,到窮鄉(xiāng)僻壤之處做鄉(xiāng)村教師,要知道他們早已年過半百,身體衰弱。但他們做出的決定卻是許多年富力強之人所不能做出的。如果他們呆在北京,那朱敏才完全可以活到耄耋之年,孫麗娜也不至于患上眼疾,他們完全是在用生命支教。有的人,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有的人,他活著為了多數(shù)人更好的活。他們,就是這樣的人,他們會永遠被人民記住,被抬舉很高、很高。
除去這三位,其余人也都是奉獻自己,成就他人之人,是當代中國之楷模。
我想,他們的奉獻之所以能讓中國為之感動,或許便是因為我們這個社會充斥著太多的自私自利,太多的爾虞我詐,奉獻已成為一種稀少之物。我希望,有一天,這些奉獻精神不需要在電視上宣傳,而是這種現(xiàn)象出現(xiàn)在每一個角落,在每一個人心中,讓中國時時刻刻都被感動。
《感動中國2021》觀后感感悟5
今天,下午我們觀看了感動中國。
我們都知道人造衛(wèi)星,但是你們知道是誰設(shè)計的嗎?是孫家棟,你們知道他是干什么的嗎?孫家棟他是就是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的設(shè)計者,后來成為了總設(shè)計師。當嫦娥九號發(fā)射成功時,大家都互相握手擁抱時,孫家棟就卻在一個角落里偷偷抹眼淚。
王峰,凌晨一點鐘,一樓客廳著火了。他可以最先逃生,打他卻沒有。他把自己的家人救出,還把鄰居救出,樓上的人也救了出來,鄰居都得救了,而他卻被燒成了黑人。所有人都知道了,把這個故事打在報紙上。在100多天中治療,有人捐款,有人捐自己的皮膚。結(jié)果,在100多天的治療中,去世了。
支月英,她是山內(nèi)的一名小學(xué)的教師。她的女兒對她說:“你是給好老師,但你不是好媽媽?!彼€要做一名山內(nèi)的教師,一直干到自己干不到為止。
秦玥飛,他是大學(xué)生村官。他來得村里,開始建設(shè),建設(shè)許多村民用的,吃的東西。我感覺他很了不起。
我感到這些人都很了不起,我要向這些人學(xué)習(xí)。我們祖國能有這要的人,我很欣慰。總有一雙眼在注視著他們。
感動中國,就到這里就結(jié)束了。
《感動中國2021》觀后感感悟6
今天,老師組織我們?nèi)嗤瑢W(xué)看了《感動中頒獎典禮》。要知道,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有感動的時候。一開始我們看了一個兒子有一位得了老年癡呆癥的母親,兒子為了不讓母親走失,每天帶著母親去教書。校長為了讓他方便照顧母親,在學(xué)校給了他和他母親一間宿舍。他每天都要為他的母親穿衣、洗臉、刷牙、喂母親吃飯、給母親洗腳、幫助母親大小便。有時幫助母親大小便,因時間過于匆忙,一些糞便粘在了他的衣服上,他也沒發(fā)覺。直到上課的時候被同學(xué)們聞見,他才意識到。我心里想:“他的母親要是知道有一個這么孝順的兒子,肯定會非常高興,也會非常感動?!边@個兒子就是陳斌強。
我又看了一位老干部,即使到生命的最后幾秒,也堅特做完自己的工作,因為他知道他這次工作關(guān)系到老百姓的生活。即使我們不知道他工作的是什么,但一定是為了百姓好。醫(yī)護人員告訴他,只要動手術(shù),他可能就會多活一點時間,但他放棄了。因為萬一他手術(shù)沒有成功,他就完不成這工作。他真是偉大呀!他就是科學(xué)院院士林俊德。
我想,如果你看到這里,也會深深地被他們的事跡感動吧!所以能有這個獎,他們當之無愧!
《感動中國2021》觀后感感悟7
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有付出也有收獲,在世界上有許多人都會付出很多,都讓我們非常感動,星期五,班隊課上,老師給我們看了《感動中國頒獎典禮》,里面許多人物所做的事,都讓我們很感動。
第一個人是一位老人,他身患重病,但他卻為國家著想,生病他還堅持起來工作,病情惡化,要動手術(shù)時,他拒絕了動手術(shù),還想著他自己沒有完成的工作。到后來,他實在堅持不下去了,終于答應(yīng)去床上休息一下,到了晚上,他在老伴的呼喚中去世了。
還有一位是中學(xué)老師,他的父親過早去世,他的母親撫養(yǎng)他們兄弟姐妹三個成才,或許是因為壓力太大,他的母親過早地患上了老年癡呆癥,生活不能自理。為了照顧好母親,他每天用母親以前背他們兄弟姐妹成長的綁帶,把他自己和母親緊緊地系在一起,帶著母親一起去上班,幫助母親洗腳,剪指甲、喂飯、穿衣、大小便等等。
感動中國的人,也許有千千萬萬,他們的行為感動著我,我們要向他們多學(xué)習(xí),去幫助別人。
《感動中國2021》觀后感感悟8
上周五,我們觀看了《感動中國》頒獎典禮,有誓言保護敦煌的樊錦詩,有堅持不懈、勇于出擊的中國女排,還有守護未來孩子們的安全的糖丸爺爺顧方舟其中,黃文秀的事例最令我動容。
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黃文秀,用她的生命詮釋了初心與責(zé)任。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黃文秀從她來到廣西樂業(yè)縣百坭村那一刻,就發(fā)出了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錚錚誓言。她不等不靠,踐行著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的理念,用腳丈量了百坭村每一寸土地,用情感打動了百坭村每一位百姓。短短一年時間,村里就做成了許多過去想做而做不成的事情:修通了水泥路,建起了4個蓄水池,發(fā)展起砂糖橘、油茶樹、八角、水稻種植等特色產(chǎn)業(yè),有88戶418人順利實現(xiàn)脫貧。群眾脫貧致富了,但雷厲風(fēng)行的黃文秀卻在一次山洪中不幸去世她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30歲,她的為民情懷為黨員干部和廣大青年做出了榜樣。功名不過塵與土,唯有孜孜不倦,踐行初心,迎難而上,勇于擔(dān)當,方可無怨無悔,為世人所敬仰。
文在心,秀于行。扶貧工作如長征之路,漫長而修遠,黃文秀高學(xué)歷、高資質(zhì)卻甘于躬身扶貧一線,她用生命踐行了黨的誓言,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的目標,永不懈怠,一往無前,甚至奉獻出自己的生命,也無怨無悔。我們要學(xué)習(xí)黃文秀同志身上克己奉公、知重負重、堅韌不拔、甘于奉獻的精神。
我們是新時代的少先隊員,我們身上背負著少先隊員的使命與責(zé)任。我們需要好好學(xué)習(xí),學(xué)好知識,腳踏實地朝著一個目標一步一個腳印,苦干實干,做一個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不負青春韶華,繡出少先隊員的美麗畫卷!
故人已逝,風(fēng)范永存!
《感動中國2021》觀后感感悟9
淚水再也控制不住地決堤而出,電視頻幕上那兩個身影,給了我深深的震撼與感動。
這是一對父婿,在大火中他們?nèi)M三出,救出了六個孩子。但他們在火爐般燒著的房子里,皮膚幾乎全部嚴重灼傷。半百老人譚永飛闖過了鬼門關(guān),幸存下來,可是他的女婿王茂華,終是在人們的悲痛中離去了。
躺在重癥病房的王茂華,在一次次植皮、截肢中,在非常人所能承受的疼痛下,始終沒有喊一聲疼,我從而明白要頑強堅忍;那時生命脆弱的他,在鏡頭前斬釘截鐵告訴我們:他要活下去!他啟示了我生命的意義;在離去前,他撥通了妻子的電話,這個錚錚鐵漢終于流下了眼淚,哭著和妻子道了別。他是個老師,更是個愛孩子、負責(zé)任的好老師,他用他的生命為他的學(xué)生上了人生的最后一堂課。
沖進火場的他們將生死置之度外,我看到了他們坦蕩蕩的英雄豪氣。
這對父婿用行動表現(xiàn)了他們心中的大愛,坦白而言,我并不能夠像他們那樣,做到義無反顧,人們活著,是因為有親人,有牽掛。他們在看到別人生命受到威脅的時候,沖進火場那不是盲目,而是救人于危難;那不是沖動,而是一種勇氣;那不是愚昧,而是胸懷大愛。
從幼稚園到初二了,上過許許多多的課,唯有用生命演繹的這節(jié)課,讓我終身難忘!生命如此珍貴,但卻如此脆弱,像玻璃,碎了,又怎么能再完好如初呢?
逝者安息,愿王茂華在大火中永生,愿譚永飛早日康復(fù),也希望能喚醒人們大愛的心!
《感動中國2021》觀后感感悟10
生活處處都有感動,也許那感動與世長存,也許那感動只是一瞬間,或者那感動是平凡的小事。感動帶給人們一次次心靈的深觸。《感動中國》帶給我們一次感動的饕餮盛宴。而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感觸最深的是陶艷波母親。她那一抹感動深深觸及了每一個人的心靈……
陶艷波只是一個平平凡凡的母親,她本應(yīng)當和丈夫兒子幸福安康的度過下半生,然而,天有不測風(fēng)云,人有旦夕禍福。她的兒子被查出先天性的失聰,這給還沉浸在幸福中的陶艷波一次沉重的打擊。可是,她沒有放棄自我的兒子,她堅信,她的兒子必須能開創(chuàng)輝煌。于是,她每一天跟兒子一齊上學(xué),成了兒子一生的同桌。小學(xué),初中,高中,乃至大學(xué)……陶艷波辭掉了工作,就這么,好像回到了那個時代。陶艷波每一天做隨堂筆記,遇到聽不懂,不理解的題便追著教師,一向追到了辦公室,請求教師給她再次講解一遍。晚上,陶艷波便細心地翻開筆記,給兒子講題,有時甚至要講好幾次才能讓兒子聽懂。三十多歲的她,鬢發(fā)已經(jīng)泛白,皺紋悄然爬上了她的臉頰。因為過度的操勞,導(dǎo)致陶艷波的秀發(fā)變得脆弱,最終一塊塊的'脫落,使得陶艷波不得不戴上假發(fā)。身體也未老先衰。此刻,兒子在她的堅持之下,不負眾望,考上了一所好大學(xué)。
陶艷波,她只是一個母親,卻有如此強大的毅力,也是因為愛子心切。為了自我的兒子,她哪怕放棄一切,放棄了容顏,健康。就手把青春埋葬在那里,可是陶艷波認為是值得的。她不問前方是否如履薄冰,是否將她百般摧殘,她所顧慮的,所期望的,就是兒子將來的幸福與健康。他的四周寂靜下來,你的心完全沉沒。除了母愛你一無所有,但也要橫下心和命運爭奪。十六年陪讀,你是他的同桌,你作他的耳朵,讓他聽見這世界的輕盈,也聽見無聲的愛。
我們的母親也許沒有這么讓人感動,我們自我也許也不會那么命運多舛。可是請不要忘記,感動不需要轟轟烈烈,驚天動地,也許是生活中積累的一點點小事開始,那一抹感動,雖然清淡,但在紙上一點點積累起來,也是濃厚的。
《感動中國2021》觀后感感悟10篇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