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魯迅作文散文
推薦文章
我眼中的魯迅作文散文五篇
眾所周知魯迅是中國歷史上一代偉人。他為了國家棄醫(yī),別人的謾罵,他絲毫不在意??蛇@僅僅是一個方面。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砦已壑械聂斞缸魑纳⑽?,希望大家喜歡!
我眼中的魯迅作文散文1
“唯有民魂是寶貴的,唯有他發(fā)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p>
——題記
每每聽到這句話,不禁想到了中國的民族魂—魯迅先生。若想熟識這位文化革命的主將,唯有閱讀他的作品。正直寒假,有幸拜讀他的作品,感觸頗多,我心中那個民族魂的身影慢慢明晰起來。
我印象中的魯迅穿著一件樸素的中式長衫,頭發(fā)筆挺,冷冷的目光犀利,洞察一切污穢,濃密的胡子下有一張吞云吐霧的嘴,煙氣在寂靜的房間里陪他反抗封建和腐敗。
魯迅是那個時代的受害者,赴日留學(xué)讓他走出當(dāng)局者的困惑,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看清了中國人精神的麻木;家境時起時落,父親早逝,讓他承受了過多苦痛;祥林嫂,阿長,閏土的悲劇人生,讓他對封建思想恨之入骨;政府的通緝,革命的遏制,讓他四處藏匿,無家可歸。這一切讓他的思想與現(xiàn)實社會格格不入,陷入精神的孤獨。大概也是因為這樣,魯迅才會說出“當(dāng)我沉默的時候,我覺得充實;我將開口,同時感到空虛。”這樣的話來吧。
但他又說過“不在沉默中爆發(fā),就在沉默中滅亡?!彼ㄊ沁x擇了爆發(fā),才會改變中國。
魯迅是那個時代的英雄。長輩們的去世讓他的家庭一貧如洗,赴日留學(xué)又受到同學(xué)的輕視,但他一如既往勤奮學(xué)習(xí)?;貒蠓e極參加革命事業(yè),四處碰壁卻愈加堅持,他用筆使腐敗瓦解,用筆使民族覺醒。我欽佩這位英雄,欽佩他“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钡闹鞠?“心事浩茫連廣宇,于無聲處聽驚雷”的沉著理智;“謙以待人,虛以接物”的高尚品質(zhì)?;蛟S真是因為魯迅先生的“橫眉冷對”太突兀了,以至于掩蓋了他溫和、慈愛的一面。在生活中魯迅雖然跟朱安沒有感情,但也算盡了職責(zé),這點朱安本人并不怪他。魯迅對周海嬰的愛也顯而易見,即使兒子的調(diào)皮、叛逆…經(jīng)常困擾他。
但中國現(xiàn)階段卻出現(xiàn)魯迅文章退出課本的現(xiàn)象,頗為費解。
現(xiàn)在從教材中刪除魯迅,可能是所謂的“緊跟時代步伐”的教育改革。我們的時代精神要倡導(dǎo)和諧,要以和為美。但是如果我們過于的宣揚溫潤與平和,過于地倡導(dǎo)與世無爭的中庸,并且在下一代的教育中剔除英雄主義的豪邁,剔除批判現(xiàn)實的激情,剔除“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盛世危言,我們的民族將如何應(yīng)付突如其來的戰(zhàn)爭,災(zāi)難,和其它不可知的挑戰(zhàn)?
我眼中的魯迅作文散文2
提及魯迅,眼前就會閃過黑色的眉毛,黑色的胡子,黑色的長袍和他黑色的幽默。他仿佛是面鏡子,反射出人間所有的骯臟污穢。魯迅這樣一個生來就如天神般明凈高大又隔著永恒的歷史而無法觸摸到的人,難免會讓我產(chǎn)生不知是他變成了民族魂,還是民族魂變成了他的暈眩。到底誰是誰?
人常說思想家生命的標志就是他的那些著作,而思想家生活中那些激動人心的事件就是他的思想。"當(dāng)最末次開爐的那一日,是怎樣駭人的景象呵!嘩啦啦地騰上一道白氣的時候,地面也覺得動搖。那白氣到天半便變成白云,罩住了這處所,漸漸現(xiàn)出緋紅顏色,映得一切都如桃花。我家的漆黑的爐子里,躺著通紅的兩把劍。你父親用井水慢慢地滴下去,那劍嘶嘶地吼著,慢慢轉(zhuǎn)成青色了。這樣地七天七夜,就看不見了劍,仔細看時,卻還在爐底里,純青的,透明的,正像兩條冰。"
在我看來,這根本就是魯迅最精煉最概括的自傳和剖析。一塊鐵,經(jīng)過幾千度高溫高壓的煅燒,具備了灼人的熱力和爆發(fā)的力量,再要讓"通紅"的本體經(jīng)過冷水的澆淋,才能轉(zhuǎn)變成"純青,透明"的冰一般的利劍。也就是說魯迅是在火與冰這兩個不斷交替的極端的錘煉下,成長起來的。
在那樣的時代背景下,要產(chǎn)生一個火一樣的人并不難,但要產(chǎn)生一個能夠容納兩種最不能相容的感情并且控制得恰到好處的人,則是算稀有的了?;鹕娇偸歉采w在厚厚的積雪下,看似表面平靜,內(nèi)部卻正在激烈地翻滾、奔突。"熔巖一旦噴發(fā),將燒盡一切野草,以及喬木,于是并且無可朽腐"。等到壓力一旦減小至平衡的狀態(tài),就又會恢復(fù)常日的平靜。熔巖的力量如此巨大,但魯迅每一次的"噴發(fā)"卻都是抑郁已久——短則數(shù)星期,長則幾年,總是到了無以克制、不得不發(fā)的關(guān)口——等到超負荷的臨界線時,就要么"出離憤怒",要么"時時襲擊"、"沒有停止",難道摧毀腐朽不讓他覺得鼓舞嗎?
"我將深味這非人間的濃黑的悲涼,以我的最大哀痛顯示于非人間,使他快意于我的痛苦"。有時仿佛覺得已經(jīng)是"痛定之后"了,卻又因為"學(xué)者文人的陰險論調(diào)"決心顯示"最大哀痛",又不想讓其"快意",直至無處可逃,才噴出火山的巖漿和全身的冷氣,冷與熱交錯對流,必然掀起心靈巨大的海嘯,使整個中國都為之顫動。
叔本華說,一個人要有他本身的思想,才有真理和生命。魯迅獨到尖銳的思想就是迷茫中的中國的真理和生命,如果沒有了他,__世紀的中國思想必然會黯淡無光,民族的魂魄也許仍然在飄蕩。
我眼中的魯迅作文散文3
提到魯迅,大家可能就會想到他是我國著名的文學(xué)家、思想家……,亦或是想到他那些經(jīng)典的作品:《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吶喊》、《彷徨》,仿佛魯迅那些光輝偉大的形象已經(jīng)在我們心里根深蒂固,留給我們的是種遙不可及的感覺,可隨著不斷地接觸魯迅的作品和生平,漸漸地另一個不同于以往印象中、接近于真實中的魯迅形象浮現(xiàn)在我眼中。
我眼中的魯迅是一個熱情的愛國者。魯迅少年時看到中國國民的體質(zhì)虛弱,于是毅然到日本留學(xué)求醫(yī),想要使國民的體質(zhì)強健起來,可等到畢業(yè)歸國,本想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沒想到發(fā)現(xiàn)國民缺乏的并不是體質(zhì)而是精神;于是他放棄自己所學(xué)的事業(yè),開始進行文學(xué)創(chuàng)作,用以改變國民的精神,想改變國民的那些麻木、無情。后來他領(lǐng)導(dǎo)的新文化運動,就是要使國民的精神徹底得到解放,不被封建勢力鎖住了頭腦。在我眼中,為了使國民、國家變得強大,不惜多次改變自己努力的事業(yè),全心全意地為自己的國家付出,對國家的弊端,努力地去改變和消除,為國家付出一切,這才是一個真正的愛國者;曾有人問魯迅:“你說中國有這么多缺點,你下輩子還會生在中國嗎?”而他的回答依然是那樣的肯定。
在我眼里,魯迅是一個關(guān)心低層大眾的文學(xué)家。在魯迅的作品中,記錄低層社會中小人物的,占了大多數(shù),孔乙已、祥林嫂……,這些小人物的事跡,在我們心里留下了的深刻印象,在這些小人物的最終悲慘命運中,魯迅先生表達出了對低層大眾的同情,也反映了當(dāng)時中國社會的黑暗,讓我們在感嘆小人物命運悲慘的同時,又都體會出一些價值和道理,魯迅先生寫這些小人物,故事的真實性暫且不談,或許這事根本沒發(fā)生過,但相似的事實一定在中國的某一片土地上發(fā)生過,這些小人物就是中國低層大眾的縮影和集合,眾多人的事跡構(gòu)造成了一個鮮活人物的悲慘命運,也表達出對黑暗社會的無限憎恨。
在我眼中,魯迅還是個好父親。在其子周海嬰的回憶中,有時他賴著不去學(xué)校,魯迅先是假意拿報紙要打,后了解情況,于是再向老師請假。在魯迅先生病重時,海嬰每晚向他說:“明朝會!”,魯迅先生仍掙扎著大聲回應(yīng),足見其對兒子的愛。
魯迅,一個愛國者、一個熱心的文學(xué)家、也是一個好父親,把他的一生奉獻給了祖國,奉獻給了他的理想、事業(yè)。他的作品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他創(chuàng)造的價值是永恒的,永遠是中國人心中的“民族魂”。
我眼中的魯迅作文散文4
以前,魯迅先生的形象對我來說是很模糊的,只知道他寫了很多文章,其中一些還在語文書里。我還從語文書里看到,他是偉大的文學(xué)家、思想家、革命家。當(dāng)時我對他的了解僅僅限于這幾個字。
過去,我總覺得魯迅是神圣的、不可侵犯的、只能敬而遠之的,但現(xiàn)在我發(fā)現(xiàn)他親切、他平易近人,比起這些,我對他印象最深的還是撕。
有一次語文課上,講的是梁實秋的文章,老師提了一句他跟魯迅撕過,我回去了解了一下,發(fā)現(xiàn)是這樣的:
上個世紀,中國人分成兩派,一些人認為文學(xué)是有階級的,另一些人認為文學(xué)是沒有階級的。魯迅支持前者,梁實秋支持后者。魯迅認為文學(xué)可以作為工具,梁實秋卻不這么認為。先不說這兩個觀點的對與錯,都各有道理,他倆確實是站在了對立面,梁實秋代表的不是草根,而魯迅卻是。
于是,他們兩個就在報紙上吵了起來,兩人發(fā)表文章對罵。直到現(xiàn)在,在百度上搜魯迅、梁實秋,搜到的也是梁實秋談魯迅:他沒有文學(xué)家應(yīng)有的胸襟,魯迅為什么要罵梁實秋是‘喪家狗’等等,甚至還有一本書叫,《魯迅梁實秋論戰(zhàn)實錄》,可見他倆撕的激烈程度。
再后來,我看了《我的朋友魯迅》這本書,其中有一段寫到他和一個日本人爭論。這個日本人叫德富蘇峰,有一件珍品《大唐三藏法師取經(jīng)記》,認為這本書是宋代的,但魯迅卻認覺得是元代的,于是他倆就在報紙上撕了起來。
我看了魯迅跟他撕的那篇文章,發(fā)現(xiàn)里面寫了一大堆鑒寶的知識,比如缺筆與朝代的關(guān)系之類的。原來魯迅不僅會寫文章,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他跟別人撕,是有文化的撕,是有理有據(jù)的撕。
我想了想,他大部分時候撕,都是為了社會底層的老百姓而撕的,他敢站出來為他們說話,這一點令人敬佩。也許,每個時代都有這個時代的叛逆者,正是這些叛逆者,在推著時代前進。
我眼中的魯迅作文散文5
說到魯迅,你會想到什么?橫眉冷對千夫指,對吧?沒錯,魯迅是一個與舊勢力作斗爭的人,他有堅韌、冷靜;但是,魯迅也有俯首甘為孺子牛的一面。
魯迅的'兒子周海嬰,雖然是在尷尬的情景下出生,但即便如此,先生也在這個孩子身上傾注了十二分的愛。
魯迅先生的好友內(nèi)山完造多年后回憶道:隨著海嬰一天天長大,我時不時就會看見先生手上拿著顏色漂亮的賽璐珞玩具回家,而且手上的玩具還不停地變化著。那想象一下這畫面吧。一個身著牙黃羽衫,不茍言笑的,宛若黑白相片的中年人,手中拿著一個顏色鮮艷的玩具。其實,我們的父親又有幾個沒有拿著氣球,陪我們?nèi)ビ螛穲@的呢?
內(nèi)山先生還回憶說,曾經(jīng)先生跟他說,海嬰不想去幼兒園,原來是因為褲子里頭縫了個日本旗上的太陽,換了褲子后才高高興興去幼兒園了。我們小時候不去幼兒園,情況不外乎幾種:想睡懶覺想玩。然而海嬰?yún)s是因為褲子里面縫了日本國旗。這樣小的孩子,就能有這么可貴的意識,可見先生教育的好。
而周海嬰也在《魯迅與我七十年》一書中,寫了有關(guān)魯迅先生的各種回憶。其中有一張照片,上面是年幼的周海嬰,乍一看是一張普通的照片,但看到下面一句話之后,又有了另一種感受:在后面舉著我的,是父親的手。一句短短的話,讓我又返回去,一遍又一遍地看那張黑白照片。在海嬰身后,似乎什么也沒有,但是,這張照片有一種父親在身邊的安心感?,F(xiàn)在也有許多人拍親子照:父親把兒子舉了起來,頭卻被擋住了。我相信,那位父親身上,一定是慈愛的笑。
最后,用魯迅先生的一首詩來作結(jié)吧: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知否興風(fēng)狂嘯者,回眸時看小於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