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人物傳記閱讀推薦
讀書,讓人視野開闊,頭腦冷靜,正像深水表面,總是波瀾不驚,做到每臨大事有靜氣,處理問題從容不迫,舉重若輕。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近代人物傳記閱讀推薦,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近代人物傳記閱讀推薦
1、《巴赫傳》
作者詳細考查了有關檔案資料,于本書中修正了很多迄今為止的關于巴赫的錯誤定論,反映迄今鮮為人知的有關巴赫在音樂史,教育實踐、史實、心理以及音樂方面細節(jié)的作品,向讀者展示了一個嶄新的巴赫形象。
2、《柴可夫斯基傳》
這應該是一部大的抗爭交響曲,在它的里面憤怒的激情戰(zhàn)勝了怨訴。
這是一部渴望交響曲,它的男性決心遠勝過抑郁。
因為我還沒有終結,還有很多事情需要我去完成和安排,這次的終樂章不再是平淡的音響,而是真正的凱旋。
本書的語言生動流暢,幾乎看不到翻譯的痕跡,更難得是,字里行間也帶有淡淡的憂傷,恰如柴可夫斯基的音樂一樣。
3、《巴爾扎克傳》
本書是關于大文豪巴爾扎克一生的傳記,作者通過巴爾扎爾生活中的點滴,向讀者展示了一個栩栩如生的、極具創(chuàng)造天賦且從不知疲倦的巴爾扎克。
4、《尼克松:孤獨的白宮主人》
就是在夢想成為偉大的總統(tǒng)的時候,尼克松也不能相信任何人。他最親密的助手們窺探著他,同時他也偵查他們;與此同時,內(nèi)閣成員、將軍們則在暗中監(jiān)視著他們的一切。
本書記錄了尼克松總統(tǒng)在執(zhí)政期間關鍵時刻的所作所為,是了解和研究尼克松總統(tǒng)不可多得的參考資料。
5、《巴布爾回憶錄》
巴布爾是印度莫臥爾王朝創(chuàng)始人,帖木兒直系六世孫,生于中亞費爾干納。1494年繼費爾干納王位,1529年,在巴特那打敗比哈爾的阿富汗首領。最終建立莫臥兒帝國。
近代名人名言
1、曾經(jīng)美好的不要讓他逝去了才去挽回,那樣只會空留回憶和遺憾。--韓雪
2、生活這杯濃酒,不經(jīng)三番五次的提煉呵,就不會這樣可口!--郭小川
3、外人不讀書,則塵俗生其間,照鏡則面目可憎,對人則語言無味。--黃庭堅
4、各出所學,各盡所知,使國家富強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詹天佑
5、永遠要把對手想得非常強大,哪怕非常弱小,你也要把他想得非常強大。--馬云
6、入于污泥而不染不受資產(chǎn)階級糖衣炮彈的侵蝕,是最難能可貴的革命品質。--周恩來
7、在勞力上勞心,是一切發(fā)明之母。事事在勞力上勞心,變可得事物之真理。--陶行知
8、自覺心是進步之母,自賤心是墮落之源,故自覺心不可無,自賤心不可有。--鄒韜奮
9、為什么要魯迅離我們遠點?難道是要我們的青年不做民族的脊梁而去當漢_么?--柯巖
10、讀書好似爬山,爬得越高,望得越遠;讀書好似耕耘,汗水流得多,收獲更豐滿。--臧克家
近代人物故事
1.袁隆平“雜交水稻”之父
大米,是中國人的主要食品??砷L期以來,水稻產(chǎn)量不高,人口又那么多,農(nóng)民們成年累月種田栽稻,還是滿足不了“吃”的需要。糧食產(chǎn)量低,是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的一個大障礙。農(nóng)業(yè)科技工作者袁隆平?jīng)Q心為國攻關,解決這個難題。
袁隆平是湖南一個鎮(zhèn)上的農(nóng)校教員。雖然工作條件差,可他一心撲在科研工作上。每天除了教學外,就是在試驗田里培育高產(chǎn)品種。在試驗中,他發(fā)現(xiàn)天然雜交 水稻穗大粒飽,產(chǎn)量高,但是第二年再種,就退化了,失去了優(yōu)勢。他就想進行一種試驗,培育能保持高產(chǎn)的雜交水稻的種子。為了這個理想,袁隆平不知花費了多少精力,有時候在試驗田里觀察,連家也顧不上回。經(jīng)過10年的艱苦努力,終于培育成功了。
這種雜交水稻畝產(chǎn)達到1000多斤,在全國推廣后,我國稻谷在幾 年中增產(chǎn)了1000多億公斤,真是一個飛躍!袁隆平獲得了國家第一個特等發(fā)明獎。美國等國也引進了他的成果。他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為改變我國糧食生 產(chǎn)的落后狀態(tài)打了一個翻身仗。
2.吳玉章懸掛中國國旗
我國的老革命家吳玉章,從小就有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年輕的時候,他到日本留學,在一所學校里讀書。1904年元旦那天,學校把世界各國的國旗都掛出來慶賀,可是沒掛中國國旗。吳玉章氣憤極了,帶著中國學生找到校方負責人,提出抗議說:“為什么不掛中國國旗?學校如果不道歉,不糾正錯誤,我們就罷課,絕食?!?/p>
校方不滿意地說:“平日我們對你那么好,你家經(jīng)濟困難,我們不催你繳學費,還發(fā)給你零花錢,你為什么帶頭反對學校?”吳玉章嚴肅地說:“學校對我 好,我很感謝。但是掛旗這件事是關系國家榮辱的大事。我不能不誓死力爭啊!”校方只好承認了錯誤。
10年以后,吳玉章已經(jīng)成為一個革命家了。有一次出國,他坐在日本的輪船上,正好又趕上1914年元旦。船上掛起萬國旗慶賀,可仍然沒掛中國國旗。
吳玉章記起10年前的那件事,痛心地想:祖國貧弱,政府無能,被外國人瞧不起,掛國旗也想不到中國!可我是中國人,能眼看祖國的尊嚴受到傷害卻視而不見嗎? 于是,他毫不猶豫地帶領船上的中國同胞向船長提出抗議。船長見中國人這樣愛國,又這樣心齊,慌忙賠禮道了歉。
3.孫中山
12歲的孫中山,跟著媽媽,第一次乘船漂洋過海,到了檀香山生活。在檀香山當時住著有當?shù)氐耐林撕鸵凭觼淼陌兹恕⒑谌?,語言和對話也是五花八門,有華語、英語,還有聽不懂的當?shù)厝怂v地方語,孫中山從沒有拘束感,他求知好學,努力的學習語言和別人交往,在和別人的接觸交談中接受新事物、新知識。
孫先生從小就很懂事,像所有窮孩子一樣,自懂事起就開始分擔家務勞動,他為了能幫家管好店里的事務,勤苦好學,居然學會了珠算和記帳的辦法,也寫得一手好字。
當他的哥哥孫眉見他小小年紀就學會記帳就鼓勵他做生意時,但他卻纏住孫眉說要去讀書而不想做生意,哥哥奇怪地詢問原因,孫中山堅定地說“我要讀書,救國救民!”從此以后,孫中山就向目標前進,奮發(fā)圖強,成為了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
近代人物傳記閱讀推薦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