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曲》的讀書筆記個人領(lǐng)悟
推薦文章
《神曲》的讀書筆記個人領(lǐng)悟五篇
《神曲》是一部達到很高的藝術(shù)境界的作品,但丁把這三部詩歌的內(nèi)容描寫的好似中國民間相傳的十八層地獄一樣。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怼渡袂返淖x書筆記個人領(lǐng)悟,希望大家喜歡!
《神曲》的讀書筆記個人領(lǐng)悟1
這自然是一部名著,可惜,應(yīng)該是翻譯的問題,讀來并不覺得特別好。它本是一部長篇詩歌,翻譯過來之后卻成了記敘文,一個人講了一段神話故事而已。不過更值得欣賞的,是書中的眾多插圖,畫得真美!地獄中,除了詩人與他的老師,靈魂們都是赤裸裸的。畫家?guī)坠P將他們勾畫出來,那身體、那表情,都給人一種如臨其境的親切感。天堂之上,到處光彩奪目,每個天使都是美的化身。
既然不能把這本書當詩歌來欣賞,而當成小說實在沒有多少情節(jié),因此我只好把它當作哲學來讀。特別是"地獄篇",總讓人想起《地藏王菩薩本愿經(jīng)》。同樣是講地獄里的人生活得多么悲慘,不過中西方理解的角度略有不同。
相比較而言,"地獄篇"、"煉獄篇"和"天堂篇"中講到的人物,我更喜歡"地獄篇"中的靈魂。因為煉獄中的靈魂所求太明顯,而天堂中的靈魂已失去人性,只有困在地獄中的靈魂,與世上的人有更多相似之處。
在"天堂篇"中,詩人見了每一位天使都要仰視,甚至頻頻下跪,將人性在神性面前壓得非常渺小。說真的,我很不喜歡這種感覺,因為我畢竟還生活在人間。其實地獄中的感受更適合于人類,而作者在地獄中表現(xiàn)出來的優(yōu)越感也讓人看了不舒服。
我理解的天堂和地獄,其實都是人類的內(nèi)心世界。內(nèi)心快樂,就是身在天堂,內(nèi)心痛苦,無異困居地獄??戳诉@本書,我認為作者也是以這種心態(tài)來寫的,他所說的天堂與地獄與我理解的相差不遠。
首先第一章"幽暗森林",第一句作者這樣寫道:"我在人生旅途走過差不多一半時,有一天,無意間步入一座幽暗的森林中,而且迷失了方向。"迷惘之中,舉步維艱之時,遇到象征淫欲、強權(quán)和貪婪的豹、獅、狼。此時來解救他的,是他心目中最崇拜的一位詩人,而這位詩人受他已經(jīng)失去的戀人所托,前來引導他游歷地獄與天堂。
這個象征意義已經(jīng)很明顯了,人生旅途中,即將被欲望吞噬的靈魂,需要愛與詩來救助。這與我現(xiàn)在的心情何其相似?對愛情美好的記憶,對詩歌無盡的追求,是指引作者走上正確人生之路的兩盞明燈。我覺得作者并不是在虔 誠地信奉上帝,他在書中寫自己被上帝選擇與感召,只不過是想表現(xiàn)詩人的自負。而未來的方向,想信他不會完全付托給上帝來主宰。
地獄分成九圈,每圈中還分許多環(huán),分別放置不同罪行的靈魂。每種罪行根據(jù)程度不同,所受的懲罰也不一樣,越往下層懲罰越重。第一圈是無罪的靈魂,他們的錯誤只在于生在基督出世之前而沒能受洗。這看起來很不公平,不過宗教難免有排外心理,雖然后面天堂篇中講到,圣潔的異教徒也能進入天堂,那大概只是想讓大家心理平衡一下而已。
第二圈是色欲圈,一對對陷入情欲中的男女在狂風中無助地翻滾飄蕩著,根本沒法停下來。"他們被狂風卷裹著上下翻飛,忽左忽右,有些靈魂不可避免地撞到山壁上,絕望的慘叫聲與凄厲的哭聲響徹山谷,讓人不忍聞聽。"作者在這里思索愛的問題,他說:"我真不知道愛情到底有什么魔力能使這么多的人甘愿為之下地獄。"這個問題,生活在世上的人類不是也經(jīng)常如此自問嗎?相戀的人心中的波瀾,與地獄中的狂風一樣,讓兩顆相愛的靈魂在痛苦中煎熬,卻無怨無悔。
自殺者在地獄的第七圈第二環(huán),他們的靈魂被囚在樹中,碰一下葉子與枝條都會感覺到疼痛。他們當初既然決定丟棄了自己的身體,就永遠沒有權(quán)利再收回來。這種寫法,是想勸世人不要輕生,放棄了,再想收回難上加難,不如活著,等待死亡自己來臨。
最后一圈中,有的靈魂肉體還活著,因為犯了重罪,他的肉體被魔鬼控制,靈魂卻早已來到地獄中受罪。正像世間那些做過壞事的人,內(nèi)心受到痛苦的折磨,早在死去之前就飽受了地獄之苦。
煉獄中的靈魂與地獄中不同,他們所犯的是可以原諒的罪過。為了能上天堂,他們心甘情愿地接受懲罰,承受重負,經(jīng)歷饑餓,沐浴烈火。然后喝下忘川之水,忘記所有罪惡的記憶,飛升天堂。正象世人為修煉而自愿受戒,過一種苦行僧的生活,目的只是為了升入理想的境界。
天堂也分為九層,依次為:月球天、水星天、金星天、太陽天、火星天、木星天、土星天、恒星天、水晶天。每一層的靈魂也有所不同,相同的是,他們都很快樂。不同的,是一層比一層更虔誠,更愿意侍奉上帝。作者最終見到了上帝,可是上帝究竟長得什么樣,他卻無法說得清楚,只感受到一種博大精深的愛。因為上帝無處不在,不應(yīng)該有一個具體的形象,而他又是照著自己的形象造了人,說明上帝應(yīng)該跟人長得一樣??墒侨绻霈F(xiàn)一位與人一模一樣的上帝,那可就顯得太不神秘了。
地獄、煉獄與天堂,都是人生,而地獄更接近人類的現(xiàn)實生活。被欲望糾纏里著的人類,內(nèi)心時常生活在地獄中。地獄里的靈魂敢愛敢恨,比起煉獄中的苦行生活,并不見得更苦。唯一的區(qū)別是,地獄里缺少希望,而煉獄中的人隨時可以升入天堂。這樣一來,反倒顯得地獄中的靈魂沒有那么多功利心,更加可愛了。天堂上的靈魂已經(jīng)不是人,他們是天使,只是美好的象征而已。人世中不一定沒有這種心態(tài),但無欲無求,或盲目追求,沒有任何個人欲望的人生還有什么意義?所以,我寧愿選擇生活在地獄中,把天堂當成夢想,把煉獄留給將來。
合上書,看到封底印著藝術(shù)體"知己"二字,下面有一句話:"一派書香做知己".人類能在書中學到的東西太多了!人與人之間也有知己,但時常難以把握。而書籍永遠忠誠地為我們奉獻著一切,它們才是我們一生中最可靠的知己。
《神曲》的讀書筆記個人領(lǐng)悟2
1985年,我去上饒出差,正趕上新華書店銷售上海譯文出版社發(fā)行但丁的《神曲》,我用去了一個月的獎金6元錢,買了三本一套的朱維基譯本。回到招待所匆匆瀏覽了一遍,似懂非懂。以后一直就讓它躺在我的書櫥里,休息到現(xiàn)在。
前幾日為找資料,這套《神曲》又映入眼簾,隨手取出翻翻,優(yōu)美的詩句再次吸引了我,決定從頭至尾再看一遍。
《神曲》中描述中的美好的景象如同一個絢麗繽紛的夢,永遠讓人留戀,永遠完美無缺。
神游天國的但丁,把令人無限向往的美妙所在,用凡人可以理解的詩句描繪下來,仿佛在人類平淡生活的上空升起一道美麗的彩虹,這奇跡在意想不到的時刻突然出現(xiàn),而后又迅速消逝,讓人徒增一絲悵惘,心中卻涌起難言的喜悅和歡欣。
在這個星球上共存的幾十億人之間,形形色色的沖突和誤解始終伴隨著人類的繁衍和生息,無論是但丁生活的十三、十四世紀,還是其后數(shù)百年的今天。地獄、煉獄、天國之門依然大開,分別接納著不同的靈魂。與其說靈魂的最終去處來自最后審判,不如說是人用自己在世的行為作出了決擇——這就是《神曲》全篇所一以貫之的苦心孤詣。
所謂人的神性,就是人施與愛的能力,人向他者和這個世界施與的愛愈多,他的靈魂就愈高貴,一個灑向人間都是愛的人是有大智慧者,他們才洞悉了人自身存在的真正價值和目的,惟有像但丁這樣寬厚、博大的心胸,才能理解從地獄、煉獄到天堂的旅程有著怎樣一些事物,然而,謙遜的詩人仍然審視自己的靈魂,而且是那樣嚴厲,那樣不給自己留一點余地。縱然沒有貝雅特麗齊的責問,但丁的懺悔也一直伴隨著他絕無僅有的這次旅行。
天國是靈魂的家園,它或許是現(xiàn)實生活的鏡像和參照,兩者之間只是美好與丑陋、永恒與短暫,高貴與卑賤這樣的區(qū)別。它也只為信仰者存在。對于沒有宗教資源國家的人們而言,他們不相信地獄、煉獄和天國的存在,因而其靈魂的歸宿由最高信仰下滑為中間信仰,甚至是基本信仰。儒家的全部學說,就是關(guān)于中間信仰的一個龐大系統(tǒng),它以對俗世及其秩序與習俗適應(yīng)的要求杜絕了所有形而上的意義,而另一方面,它卻沒有絲毫《神曲》所宣揚的人本主義色彩。
《神曲》的讀書筆記個人領(lǐng)悟3
《神曲》共分《地獄》、《煉獄》和《天堂》3個部分,分別講述了但丁在古羅馬詩人維吉爾的帶領(lǐng)下游地獄和煉獄,在煉獄的凈界山頂?shù)牡厣蠘穲@遇到但丁的情人貝阿特麗切,并和她一起升上九重天,見到上帝的一個故事。
僅僅讀了《地獄》一篇34首就已經(jīng)足夠震撼我的心。
通過閱讀,首先我了解到:一個人必須具備的品質(zhì)是理性和慈愛,而信仰便是它們的源頭。詩中但丁用了中世紀特有的幻游文學的形式,想象由象征理性的維吉爾和象征慈愛的女神貝阿特麗切指引著完成從人間到地獄,到煉獄,到天堂,再回到人間的一次心靈之旅,其目的便是歌頌上帝創(chuàng)造的美德,譴責當時或過去人們的罪行,映照現(xiàn)實,啟迪人心,讓世人經(jīng)歷考驗,擺脫迷霧,臻于善和真,使當時的意大利社會走出苦難,撥亂反正。 他在詩中強調(diào)人賦有“自由意志”,這是“上帝最偉大的主張”,上帝給予人類“最偉大的贈品”。他鼓勵世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應(yīng)該堅定不移地遵循理性:
你隨我來
讓人們?nèi)プh論吧
要像豎塔一般
任憑狂風呼嘯
塔頂都永遠巋然不動
你們生來不是為了走獸一樣生活
而是為著追求美德和知識
以前不知道文藝復興是為了做什么,原本以為《神曲》只是將《圣經(jīng)》中被扭曲的圣言重新整理展現(xiàn)給世人,因此原本認為它是一本宗教書籍。其實不然,詩中從沒提到過上帝或耶穌,即使有也用“那一位”等詞簡單帶過;反而,詩中文字具有很多人文主義色彩,極為崇尚美德。詩人將地獄分為九層,第一層林勃,是生前無罪但是未受洗禮的亡魂之所在;而之后八層則分別代表神學中人類的八大罪過,即食欲、貪財和揮霍、憤怒、異教徒、施暴(對象分為他人、自己和上帝)、欺詐(又分為阿諛、買賣圣職、占卜、偽善、盜竊、陰謀獻計、挑撥離間、偽造)和罪過最重的背叛。詩人在想象中走遍了地獄,并向世人揭露了許多已故的人甚至是尚在人世的人們的罪行,并一一譴責。
其次我可以了解到的是文化的力量。意大利雖然是歐洲歷史上最重要的國家之一,但畢竟它只是世界上很小的一部分。但就是這么小一部分,僅在中世紀和新時代交界期就出現(xiàn)了但丁、薄伽丘、薩凱蒂、彼德拉克、達·芬奇、阿爾貝蒂、馬基雅維利、阿里奧斯托、塔索等等才華橫溢的文化巨匠,若再加上之前之后的維吉爾、哥爾多尼、曼佐尼、維爾加、皮蘭德蔞、鄧南遮等等,可見文化的磅礴力量,僅在意大利就撒下了如此多偉大的種子,因而我覺得我們其實永遠很渺小,永遠無法參透文化的真諦,甚至根本沒法讀遍那些著作;縱然如此,我們依然要坐上自己的文化小舟,穿越文化的永恒長河,駛向無法到達的彼岸。 《神曲》也是十分具有藝術(shù)色彩的著作,但丁天才般的想象力、哲學修養(yǎng)和精深的神學理念完全展現(xiàn)在了書中。雖然書中內(nèi)容充滿想象,顯得很難想通或看懂,但我還是在注釋的幫助下讀完了《地獄》一書。而僅看看世上有多少文化名人在為《神曲》做注釋就知道它的藝術(shù)價值,其中最著名的有但丁的兒子彼特羅、薩佩紐、波斯科-雷吉奧和佛羅倫薩無名氏。
再次我深切的體會到文藝復興時期宣揚的人文主義的含義。但丁是一個虔誠的信教徒,
他在詩中贊美了上帝、基督、女神、圣彼得、圣約翰、宙斯、阿波羅等等的偉大外,對于一些犯有罪過的教皇、主教和修士都進行了譴責。其中最著名的便是第七環(huán)第三個惡囊中,教皇尼可洛三世等待時任教皇博尼法丘八世來接替他因買賣圣職而在地獄受罪,并預言下一任教皇克萊蒙特五世又會來接替博尼法丘八世。而但丁對于意大利城邦制度下的佛羅倫薩、盧卡、比薩、羅馬涅、錫耶那、熱那亞等城市出現(xiàn)的一系列惡習均進行了譴責或詛咒。
此外,但丁本人屬當時意大利兩大黨派之一的貴爾弗派,而貴爾弗派又分為黑黨和白黨,但丁屬白黨。對于一些曾經(jīng)犯過罪的貴派成員或是白黨成員,但丁毫不客氣地加以唾罵;對于一些屬于另一大黨吉伯林派或是黑黨分子,雖然他們是但丁的政敵,可只要生前做過有利于人民、有利于社會的事,但丁依然會表達他的尊敬。其中最明顯的例子是佛羅倫薩吉伯林派黨魁法里納塔,雖然他曾經(jīng)兩次因得勢而驅(qū)逐貴爾弗派黨員,但是他公開反對教皇干涉神圣羅馬帝國內(nèi)政,這也便是但丁一向反對的教權(quán)入侵政權(quán),于是在地獄對話中,但丁一直稱其為“您”,可見對他的尊敬。
而整個《地獄》里最精彩的要數(shù)烏哥利諾伯爵啃咬魯吉埃里大主教,并向但丁敘述他和一家人遭受了怎樣的苦難,最后被魯吉埃里活活餓死的經(jīng)歷,但丁的描寫形象生動,充滿想象力,又不失真實性。我個人最佩服的便是但丁對最后一環(huán)的描寫,但丁將最后一環(huán)分為四塊,命名為該隱環(huán)(代表背叛親屬)、安特諾爾環(huán)(代表背叛國家或政黨)、托勒密環(huán)(代表背叛賓客)和猶大環(huán)(代表背叛恩人),最后對地獄之王盧齊菲羅的描寫更是淋漓盡致,用一頭三臉象征“無能”、“愚昧”、“仇恨”,正好與上帝的三位一體象征著“威力”、“智慧”、“慈愛”形成鮮明對比,歌頌上帝的偉大,并表示對盧齊菲羅作為天使背叛上帝的罪行的唾罵。
但丁為了寫《神曲》,可以說他必定經(jīng)過無數(shù)遍的閱讀和整理,因為《神曲》中有很多材料選自《圣經(jīng)》、維吉爾的《埃涅阿斯記》、奧維德的《變形記》、斯塔齊努斯的《特拜戰(zhàn)記》、薩林貝內(nèi)的《編年史》以及許多意大利歷史和希臘神話甚至是巴比倫地區(qū)的史料,而且但丁之前的作品《新生》、《帝制論》、《論俗語》、《書信集》、《筵席》似乎都是為了給《神曲》埋下伏筆。我認為像但丁這樣不世出的天才仿佛真的是上帝創(chuàng)造的天使,活著的意義就是為了造福人間。
在我的映象中只有像馬克思那樣的偉人才能與之相提并論,因為他們都是劃時代的人物,僅憑個人而不需戰(zhàn)爭就可推進時代和社會進步的人,他正是與上帝同在的人。
《神曲》的讀書筆記個人領(lǐng)悟4
《神曲》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詩人但丁的名作,分三部《地獄》、《煉獄》、《天堂》。他把這三部詩歌的內(nèi)容描寫的好似中國民間相傳的十八層地獄一樣。但丁將自己作為主人公,極具幻想地編寫了《神曲》的故事情節(jié)。
讀過《神曲》之后,我的第一感覺就是悲哀,人類的悲哀、社會的悲哀、活著的悲哀。我開始矛盾,如果有地獄就會有天堂,既然要人在死掉之后去陰間為活著所做的錯事受罰,為什么天使神仙們不在他活著的時候給予明示呢?錯,應(yīng)該是女媧的錯,她在造人的時候就不應(yīng)該讓人類有思維,不應(yīng)該讓人類有“痛覺”跟七情六欲。錯的應(yīng)該是宙斯,他應(yīng)該在人類知道善、惡、美、丑的時候就將人類滅絕,這樣也省得他在后來的日子里生氣。
我不明白為什么但丁要以《神曲》來為此書命名,名字和內(nèi)容的差別太大了。但丁將自己描寫成迷路在昏暗森林中,想前往天堂的人。他要經(jīng)歷《地獄》的每一層,而《地獄》的每一層都像一個刑場,正在“受刑”的人的靈魂在為活在世間時犯的錯受刑。精神上的、肉體上的……人活在世上怎么能沒做錯過事呢!如果神靈們的職責就是對死去的人施刑,那神靈也是有罪的,為什么對人類不能寬恕些呢?
然后是《煉獄》,這里的靈魂們也有錯,只是程度較輕或是已經(jīng)悔悟,然后在這里懺悔、洗過。當洗過罪刑之后,上升到天堂。在天堂里有上帝,有天使和善良的人的靈魂。
詩中說,天堂有九層,也就是西文神話中的九重天吧!我很想知道上帝在干什么!在看人類在地球上與病魔斗爭嗎?還是在戲日:人類之間的戰(zhàn)爭是場電動游戲?
但丁出身貴族家庭,我想這種悲觀的想法是當時的社會和歷史的發(fā)展造成的吧!那是一個變革的時代,經(jīng)濟基礎(chǔ)和上層建筑將人們區(qū)分出等級和階級,而資本的積累過程又將人們劃分等級的過程變得更加赤裸、更加惡毒。
也許但丁當初想借用《神曲》中被用作贖罪的地獄來告誡人們應(yīng)多行善事吧!可惜的是他沒有改變當時的人的心,也沒有感動上帝。人類的剝削在繼續(xù),社會的墮落在繼續(xù)。因果報應(yīng)依然改變不了人本性中的欲望與貪婪……
《神曲》的讀書筆記個人領(lǐng)悟5
"我的欲望和意志,由于上帝的指引,與神道達成了和諧,就像車輪運轉(zhuǎn)一致一樣。上帝,動太陽而移群星!"讀完最后一段,我合上了《神曲》。
《神曲》的作者是阿利蓋利·但丁,1265年出生于意大利佛羅倫薩城,是意大利偉大的詩人,也是現(xiàn)代意大利語的奠基者,還是歐洲文藝復興時代的開拓者之一。恩格斯這樣評價他:他是中世紀的最后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
《神曲》是一首充滿社會意義的詩歌,記敘了一次"神游",主人公就是但丁自己。但丁在描寫時將一路的見聞以及和靈魂鬼怪的對話,與哲理名言結(jié)合在一起,十分巧妙。
《神曲》分為《地獄》、《凈界》、《天堂》三部分,《地獄》主要描寫人間的罪惡;《凈界》則描寫了罪惡靈魂的懺悔;《天堂》除了描寫幸福、有信仰的靈魂,還包括了神學的討論。
地獄、凈界、天堂,但丁把它們組合在一起,表達了作者反教會、反封建的情緒,同時包含了一些神學、哲學的知識。但《神曲》的根本目的是給人們指出一條從黑暗走向光明的路。有人還把《神曲》譽為"中世紀的史詩"。
《神曲》還好比一座人物畫廊,但丁將本人苦苦索求的品格和豐富的精神世界,刻畫得細致入微,同時還塑造了個性鮮明的其他人的形象,如和藹、慈詳?shù)木S其略、溫柔、端莊的貝婭德?!渡袂分蟹N種神奇的景象不只是寫實藝術(shù)的體現(xiàn),也襯托了氛圍,這種巧妙的寫作手法值得大家學習。
《神曲》具有偉大的歷史價值,因為詩中對意大利中世紀政治、哲學、科學、神學等作了總結(jié)。但丁對"神游"過程中遇到的各種事件的細致描寫,反映出意大利從中世紀向近代過渡的現(xiàn)象?!渡袂吩谒枷搿⑺囆g(shù)性上遠遠超越了當時的文化水平,是部反映社會生活狀況、傳授知識的百科全書式的鴻篇史詩巨著,它讓我知道了中世紀意大利的狀況,也讓我明白了做人要有正義感,要追求更好的,同時讓我學習了很多寫作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