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人生邊上》讀書心得感悟與體會
推薦文章
《寫在人生邊上》讀書心得感悟與體會五篇
該作者以淡泊從容的旁觀者的姿態(tài)對世間的種種現(xiàn)象發(fā)表看法,旁征博引,睿智幽默,舉重若輕,詼諧有趣,給我以眾多的人生啟迪。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怼秾懺谌松吷稀纷x書心得感悟與體會,希望大家喜歡!
《寫在人生邊上》讀書心得感悟與體會1
一向想讀錢鐘書的《寫在人生邊上》,起因是讀了他的《圍城》,被他詼諧幽默的語言,深邃的思想所吸引;遂想多讀他的作品,首選就是這本《寫在人生邊上》了。事實證明,沒有選錯;里面很多觀點讓我豁然。此刻寫著書評只是些許自我的見解,至于大師原意我就不多揣摩了,當然也不是我能夠輕易揣摩出來的。
書里主要的文章有《魔鬼夜訪錢鐘書先生》、《窗》、《論歡樂》、《說笑》、《吃飯》、《談伊索寓言》、《談教訓》、《一個偏見》、《釋文盲》、《論文人》等十篇。
《魔鬼夜訪錢鐘書先生》中,作者天馬行空般將神話、中外名著糅合一齊,用一個想象出的魔鬼的口吻說出自我心中所想。而豐富的資料也體現(xiàn)出作者的博聞?!洞啊芬晃?,也是多引用。討論門與窗的關系更是妙,用趣味的例子舉出門窗的區(qū)別,讓人讀來不禁失笑。門進來的是客人,光明正大的進來;而窗進來的,卻是不顧及你的感受,并且會暫時成為屋子的主人。現(xiàn)實生活也是如此,你表面上的工作不必須是你所喜歡的,可是你下班后卻孜孜不倦投入其中的工作卻會是你的所愛?!冻燥垺芬晃母钦f出很多日常常見道理。如:“吃飯還有許多社交的功用,譬如聯(lián)絡感情、談生意經(jīng)等等,那就是“請吃飯”了。社交的吃飯種類雖然復雜,性質極為簡單。把飯給自我有飯吃的人吃,那是請飯;自我有飯可吃而去吃人家的'飯,那是賞面子。交際的微妙不外乎此。反過來說,把飯給予沒飯吃的人吃,那是施食;自我無飯可吃而去吃人家的飯,賞面子就一變而為丟臉。這便是慈善救濟,算不上交際了?!卑殉燥埡徒浑H這種國內常見的現(xiàn)象說得如此透徹。吃飯本是一件簡單的事,可是和交際混在一齊,就變得復雜了,種種微不可言的關系??墒亲髡哂靡粋€簡單例子就把這事說得清晰透徹。
一本《伊索寓言》,我們讀大多會說出和教科書上給的道理,可是作者卻從另一個角度說出了自我的見解,就如凡事都是兩面的,想多一步,或許好事就變成壞事了。如:“牛跟蛙的故事:母蛙鼓足了氣,問小蛙道:“牛有我這樣大么?”小蛙答說:“請你不要漲了,當心肚子爆裂!”這母蛙真是笨坯!她不該跟牛比偉大的,她應當跟牛比嬌小。所以我們每一種缺陷都有補償,吝嗇說是經(jīng)濟,愚蠢說是誠實,卑鄙說是靈活,無才便說是德。所以世界上沒有自認為一無可愛的女人,沒有自認為百不如人的男子。這樣,彼此各得其所,當然不會相安無事?!边@是一個揚長避短的做法,但大多數(shù)卻總是忽略自我的長處,用自我的短處去和人比,結果只會是自我吃苦頭。當然還有很多有新穎的想法,篇幅所限就不多說。
我們總是說那些抨擊別人的人,說他們自我沒做好卻去抨擊別人,說他們這樣不好,可是錢先生卻給了我們另一個說法,應當讓這些人去抨擊其他人?!八圆慌浣逃柸说娜俗钜私逃柸?愈是假道學愈該攻擊假道學。假道學的特征能夠說是不要臉而偏愛面子。依照莎士比亞戲里王子漢姆雷德(Hamlet)罵他未婚妻的話,女子化妝打扮,也是愛面子而不要臉。假道學也就是美容的藝術?!本腿缱顓柡Φ臄橙藨亲盍私庾晕业娜?,這樣攻擊起來,招招致命。里面也有關于道德的說法,聽起來讓人茅塞頓開。“沒有道德的人犯罪,自我明白是罪;真有道德的人害了人,他還覺得是道德應有的代價。”就如同懂法律的人犯起法來,總會覺得自我是在做正義的事一樣。
書中還有很多經(jīng)典的例子,它們生動趣味,而又將深刻的道理說得淺顯易懂。這就是一本好書所該有的。
《寫在人生邊上》讀書心得感悟與體會2
花了大半天的功夫,讀完楊絳先生的大作《走在人生邊上——自問自答》,感觸良多。此書是楊先生在96歲高齡寫完的,可見她是多么的勤奮。此書雖然不算太厚,才四萬多字,可是凝結著一代學人在人生暮年對真理、對生與死、對命運、對人生價值的追問和思考。
眾所周知,楊先生是大學者錢鐘書的夫人,她也是著名的翻譯家、作家。前些年,楊先生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洗澡》和回憶錄《我們仨》為廣大讀者所熟悉,去年商務印書館推出了這本《走在人生的邊上》后,立刻在讀者中引起閱讀旋風,我就此書印象最深的方面談談感受。
多年前,錢鐘書先生寫過一本《寫在人生邊上》,堪稱經(jīng)典。若干年后,楊先生寫《走在人生的邊上》,也是一本思想性、可讀性極強的書。兩本書像雙子座,在中國讀書界風光無限。錢鐘書楊絳夫婦在專業(yè)追求、興趣愛好等方面都有共同性,可謂志同道合。他們從牽手結婚到人生晚年,一路風風雨雨走過,實為不易。此書的副標題是“自問自答”,很謙虛,絲毫沒有高人一等的架勢,這也從另外一個方面看出楊先生在晚年孜孜不倦的求索身影。此書中,注釋部分將近占去全書一半的篇幅,這在當代出版的圖書中是不多見的。一般書(古籍除外)注釋部分都是書的附屬部分,而此書每篇注釋都一段塵封的往事,是對正文部分人生思考的鮮活例證。每篇注釋可單獨成篇。比如:阿菊闖禍、勞神父、三叔叔的戀愛等篇幅,本身可當作都好散文拿來讀。
一般而言,睿智的老人都喜好對神鬼、人性、靈魂、天命、禮貌等問題進行深思,楊先生也不例外。對于這些問題,楊先生都有自我的見解。在書的前言部分,楊先生的開篇就直指“死”字,她寫道:我已經(jīng)走到了人生的邊緣,再往前去,就是“走了”,“去了”,“不在了”,“沒有了”。中外一例,都用這種種詞兒軟化那個不受歡迎而無可避免的“死”字。楊先生在九十多歲的高齡,能灑脫地應對將來不可避免的“死”,是一種超我的人生境界。
自從我們社會的思想意識全部被唯物論一統(tǒng)江湖后,關于神鬼問題討論就很少見到了。用科學的方法來分析、研究我們的難題,已經(jīng)成為大家普遍的思維模式。人到了必須的年齡,不思考這些問題好像不太可能,何況像楊先生這樣的知識分子。她在“神和鬼的問題”一文中,談到了“唯心”和迷信并不能劃上等號。比如人們都講信念,信念是一個心中抽象的概念,人們看得著嗎?毫無疑問,信念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可是我們還是需要信念,不能沒有信念。還有,我們經(jīng)常說大自然有規(guī)律,一代代的科學家都發(fā)現(xiàn)了許多規(guī)律。但之后證實一些規(guī)律是錯誤的,務必推翻。這樣看來,規(guī)律可能是不全面的,能夠突破,能夠補充。在文中,楊先生還回憶自我小時候找算命先生算命的事。她已經(jīng)走在人生的邊上,70多年前,算命先生準確測算家中之遭遇的事情,她還記憶猶新。算命先生可能不明白什么現(xiàn)代科學真理,就是根據(jù)《易經(jīng)》《周易》能推算命運的起伏。這是為什么?這個問題到此刻她還想不通。
書中,楊先生談到了“修身之道”。人的身體需要鍛煉,人的品德需要修煉。她說:人的軀體是肉做的,不能捶打,不能火燒??墒侨说撵`性良心,愈煉愈強。孔子強調修身,并且也指出了修身之道。靈性良心鍛煉肉體,得有適宜的方法,肉體需要的“飲食男女”,不得滿足,人就會病死;強烈的感情不得發(fā)泄,人就會發(fā)瘋。靈性良心在管制自我的時候,的寬容,許可身心和諧??酥谱晕遥斍∪缙浞?。所謂“齊之以禮,和之以樂”,就是用禮樂來調節(jié)、克制、并疏導。這番話很有道理,要想成為堂堂君子,務必經(jīng)過磨練,同時要有很大的自制力。沒有這兩點,人的德行不可能提高到一個高的層次。
《走在人生的邊上》是楊絳先生晚年的人生諸多問題的集中思考,書中的很多問題,都是人們務必思考和應對的問題,不可回避。像這樣的智慧之書,也不是我一兩天就能夠全能讀懂,以后要常常翻閱,不斷尋找人生的秘密。
《寫在人生邊上》讀書心得感悟與體會3
錢鐘書寫的文章,給人的感覺總是很風趣、很幽默,可是又很富有哲理。
就說這個書名吧,初看上去還真有些讓人摸不著頭腦,這題目到底是啥意思呀?再看看錢鐘書先生寫的序,假使人生是一部大書,那末,下頭的幾篇散文只能算是寫在人生邊上的。這本書真大!一時不易有完,就是寫過的邊上也還留下好多空白。于是,恍然大悟。是呀,人生這本大書我們又能讀懂多少呢?能在它邊上寫上些什么的,也算是不錯了。
我們學生們是還不夠資格在人生的邊上作批注的至少我還沒有這資格,所以只能在錢鐘書先生這本《寫在人生邊上》的大作中選上這么一小段,叫做《論歡樂》的議論的邊上,寫上一小段隨感,也算是隨手在書邊的空白上注幾個字吧。
畢竟是個孩子,我從不覺得人生太長或是太短,所以,依照錢鐘書先生的觀點來看,我目前所經(jīng)歷的生活既不是異常歡樂,也不是很痛苦,只能算是平平淡淡吧。
可是,平平淡淡的人生能夠是一種事實,但決不能夠是一種觀點。并且平平淡淡的過一生其實也是不歡樂的,因為平平淡淡就是沉悶,就是長時間,就是痛苦??墒牵松m不歡樂,但仍能樂觀確實是這樣的,雖然錢鐘書先生的一串論證,已證明人生不可能是永遠歡樂,甚至說永遠歡樂它不但渺茫得不能實現(xiàn),并且荒謬得不能成立。但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角度來看,這些是屬于物質范疇的,而意識是物質能動的反應,當然,不一樣的人,它的意識所反映出的物質世界是不一樣的,所以有人是樂觀看人生,有人是悲觀過一世,而我們理應樂觀地對待人生。
錢鐘書先生將人生是不歡樂的與我們應當樂觀的看待人生這對矛盾稱之為這是人生對于人生觀開的玩笑,我還沒有這么高的覺悟去理解這句話,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這對矛盾是辯證統(tǒng)一的。既然人生注定是不歡樂的,那么我們何不苦中作樂呢?至少精神上的歡樂能夠抵消一些物質上的痛苦,況且歡樂是由精神決定的。這樣一來,我們至少會感覺到什么是歡樂。
人生的痛苦正是由于它是漫長的,但也正是因為它是漫長的,我們有足夠的時間去尋找歡樂,去感受歡樂即使歡樂是轉瞬即逝的,矛盾的雙方是辯證統(tǒng)一的。樂觀的過一生,人便會變得闊達,一切也會變得相對完美;悲觀的看世界,本就痛苦的人生會變得愈加冗長,一切令人所厭惡的東西會被無限的放大。
所以,雖然人生注定是不歡樂的,我們仍能樂觀地過一生。
這絕不是普通的家書,它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yǎng)讀物,也是一部充滿著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
人的自愛其子,也是一種自然規(guī)律。人的生命總是有局限的,而人的事業(yè)卻永遠無盡頭。經(jīng)過親生的兒女,延續(xù)自我的生命,也延續(xù)與發(fā)展一個人為社會,為祖國,為人類所能盡的力量。所以,培育兒女也正是對社會,對祖國,對人類世界應當?shù)谋M的一項神圣的義務與職責。我們看傅雷怎樣培育他的孩子,從家書中顯而易見。他在給兒子傅聰?shù)男爬铮@樣說:長篇累牘地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年輕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yǎng)料。同時也能夠傳布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可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不論在做人方面還是其他各方面。貫穿全部家書的情誼,是要兒子明白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tài)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傅聰在異國漂流的生活中,從父親的這些書信中汲取了多么豐富的精神養(yǎng)料。時時給他指導,鼓勵與鞭策。使他有勇氣與力量,去戰(zhàn)勝各式各樣的魔障。踏上自我正當?shù)某砷L道路。傅聰這種熱愛祖國,信賴祖國的精神,與傅雷在數(shù)萬里之外對他殷切的教育,是不能分開的。
再看看這些書信的背景,傅雷是在怎樣的政治處境中寫出來的。有多少人在那場黑暗的災禍中受到傷害,傅雷缺在其中顯出了他不變的本色。
優(yōu)秀的父親,出色的兒子,不平凡的家書。
《寫在人生邊上》讀書心得感悟與體會4
初識錢鐘書,自然是《圍城》,行文真是“彈眼落睛”,八寶樓臺,句句驚艷。又一年秋初,偶得錢老先生散文集《寫在人生邊上》,全書文風睿智幽默,語言詼諧趣味,在字里行間回歸到一種樸素、自然、寧靜,舉重若輕間不乏深度。依稀間,仿佛望見一位智者,登臨如風凜冽的山頂,從容俯瞰著這個庸庸碌碌的世界。捧讀此書,心中無限感慨。
看過錢先生的生平,其父為其取表字“默存”,意在挫其銳氣,避其鋒芒。一如此書,幽默之中暗含諷刺,不僅僅作為一種形式與技巧,更內化為一種錢氏精神,如食芥末,清新過后伴隨的辛辣更讓人暢快與回味,體現(xiàn)出創(chuàng)作主體的超凡心境和博大胸懷,具有一種所向披靡的力量。
春華秋實敲開思想的大門
《寫在人生邊上》是錢鐘書的第一本散文集,作于上世紀四十年代,共收入《論文人》等十篇文章,全書可是三萬余字,卻字字珠璣,行文一氣呵成,閃爍智慧光芒。我曾是一個看書很快的人,或是年輕,總是追隨故事的精彩、文字的華美與否,在快讀中忽略了作品背后的潛在深意和作者的獨特人格。錢鐘書的文章,須靜下心來認真閱讀、細細品嘗,才能讀的通透、看的深遠,這又何嘗不是閱讀的終極享受——在反復咀嚼中領悟作品的思想,體會作品的價值,欣賞作者那獨一無二的精妙之處,滌蕩心靈,彌散芬芳。我讀到了謙虛、嚴謹、幽默,亦看到了豁達、靈動、博學,《寫在人生邊上》的魅力,來自于錢老先生天才般的語言駕馭功底和宇宙般浩瀚無垠的學識基礎,引領我進入一個廣闊無垠的人生天地,給予我繽紛多彩的深刻啟迪。他侃侃而談,淡泊從容,奇思妙想與真知灼見俯拾皆是。如果說一本好書能閱見寫者的生命軌跡與生活底色,讓人驚嘆,那《寫在人生邊上》正像一把開啟思想大門的鑰匙,傾瀉意識的洪流,一字一言仿佛水中投石,擊中心靈深處,泛出層層漣漪,久久回蕩不絕。
歲月沉淀心安即是歸處
你想當“痛苦的蘇格拉底”,還是“歡樂的豬”?這實在是個矛盾的命題。十分喜歡這篇《論歡樂》,作者從不一樣角度、不一樣層面反復闡說了對歡樂的種種理解,文無華彩之處,卻偏得人心,他在文中寫到,“人生雖不歡樂,但仍能樂觀”,在我看來這個“歡樂”更側重于物質的享受,“樂觀”則代表了精神意義上的大徹大悟,也是作者認為真正的歡樂。向前的道路布滿荊棘,但也不能阻擋我的腳步,哪怕行走的雙腿流血,也比不上抵達終點的問心無愧,我欣賞這曼妙的風景,而下一站,又將啟程……歲月極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進入央行,我走過夏日、秋月,看過春花、冬雪,心懷感激、收獲歡樂。進入中支這個溫馨而又催人奮進的家,在深切感召下逐步掌握工作技能,在蓄勢拼搏中敢于發(fā)現(xiàn)自身不足,在攜手共進里學會應對成長煩惱,當年歲漸長、經(jīng)歷漸多,才懂得這才是世間幸福的深意,也是《論歡樂》所教給我的。心安即是歸處,奮斗的艱辛無人能超脫,重要是堅守自我的一抹淡然、一席大度、一份心安。
致意未來人生邊上看人生
文字是亙古不變的東西,它不會因為時代的變遷而過氣,《寫在人生邊上》歷經(jīng)匆匆數(shù)十載,內涵絲毫未減,依舊耐人尋味。身為作者,錢鐘書曾謙虛地表示,此書可是是如同中國舊書上的眉批,補的是人生這部大書的空白。而實際上,當悠然漫步在人生邊上的錢鐘書,瀟灑地步出了書頁邊緣之際,他的名字則永遠留在了人生這部大書的書底留白處。錢老先生對待生活的這份樂觀與豁達常人難以企及,使我備受感染,也讓我懂得,洞悉生活的細微之處,才能領悟到做人的道理,體驗出人生百態(tài)。致意未來,坦然理解與應對人生的起起伏伏,用心雕琢人生這本大書。送給未來的自我,漸漸學會欣賞,去欣賞前行的亢奮,也欣賞駐足的淡然,欣賞身邊的城市,欣賞真正的自我。人生邊上看人生,看得更真切,更清晰。
《寫在人生邊上》讀書心得感悟與體會5
拜大語課所賜,有幸讀到了《一個偏見》這篇雜文,深深為錢鐘書先生豐富淵博的學識與幽默含蓄的談吐所折服,于是去網(wǎng)上下載了《寫在人生邊上》的txt文檔。剛一讀,立刻“眼不釋卷”,花了三個多小時,總算是粗讀了一遍,有些小的看法不吐不快,就算是后輩對錢老先生的一種致敬吧。
“文如其人”,這句話用在錢先生身上實在適宜可是了,看過錢先生的生平,其父為其取表字“默存”,意在挫其銳氣,避其鋒芒??墒清X先生的文采就如同寶劍的鋒芒一般,一旦出鞘,便是明晃晃讓人膽寒。
讀錢先生的作品很費腦神經(jīng),不下苦功夫不行,奇怪的是,有時候你很認真去閱讀,卻發(fā)現(xiàn)作者不知所云,不是人家的功夫不到家,而是自我的天資太差,正如他的夫人楊絳先生所說的,錢先生的作品有些很晦澀,讀者很少,有些通俗一些,可是仍然不是暢銷作品。乍一聽,覺得似乎有些在故弄玄虛,實際上就是自我的水平不到家,看書如同牛聽琴一般無用。
私以為,錢先生更多是為了抒發(fā)才氣而進行創(chuàng)作,至于讀者是否能夠全盤理解,就要看自我的腦子是不是能夠跟上他天馬行空的思維方式,以及他取之即用而又不留畫工的學識了。
知識是死的,是僵化的,可是到了錢先生筆下,就成了活靈活現(xiàn)的橋段,每一個引用都讓人覺得身臨其境,然后贊嘆巧妙。可是這種對于細節(jié)的過度關注和描述,往往成為后人詬病錢先生的一個理由,認為他“掉書袋”,并且小題大做??墒沁@正是錢氏風格,即“于細微處見真章”,而這種風格,不是將知識變成積木般熟練的把玩,而是將它們化成了血與靈魂,融在了人生里;若不是大家,怎有如此的智慧呢
這集子里每一篇短文,都蘊含了錢先生獨特的觀點,并且巧妙地運用了生動的比喻,以幽默的手法,讓讀者透過思考來理解他的思想?!秾懺谌松吷稀罚@個名字,確實也取得巧妙。作者將人生比喻為一本書,將一部分人比喻作書評家或批評家,而另一些人則為消遣者。這樣的比喻,已然是出人意料,而十分貼切。
將歡樂與黑暗應對立起來的《論歡樂》與《魔鬼夜訪錢鐘書先生》,實際上描述了他的一種思想,即歡樂是相對而短暫的,而那些失望苦悶虛偽才是貫穿人生的真正主題,而這種頹廢美,正是錢先生在他所有作品都暗暗透漏的思想。
《伊索寓言》為著名的兒童讀物,但作者卻認為,寓言將孩子教得更簡單,灌輸完美社會的假象,可事實上成人的世界中,卻并非如此黑白分明,進而批評社會中的虛偽行為。
《談教訓》中寫道“我常奇怪,天下何以有這許多人,自告奮勇來做人類的義務導師,天天發(fā)表文章,教訓人類。”反映了先生對于假道學的一貫鄙視,也證明了他性格中確實看不起為人師者,就如同當年在清華之狂語“清華園中,無人配做我錢某人的教師。”
私以為錢先生是個敏感而仔細觀察的人,他的生活中充斥著智慧的火花,他卻很少從大處著手,反而愿意在生活的細微之處,領悟到做人的道理,體驗出人生百態(tài)。有誰能說人生不是一本大書呢!
《寫在人生邊上》讀書心得感悟與體會相關文章:
★ 錢鐘書:寫在人生邊上【讀后感|讀書筆記|讀書心得|簡介】
★ 讀書心得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