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菲女士的日記》讀書心得感觸
推薦文章
《莎菲女士的日記》讀書心得感觸六篇
《莎菲女士的日記》是莎菲女士的16歲自傳,也是一本真實的清教徒生活經歷史。那么下面就由小編給大家?guī)怼渡婆康娜沼洝纷x書心得感觸,希望大家喜歡!
《莎菲女士的日記》讀書心得感觸1
莎菲,一個執(zhí)著的理想主義者。本文作于1927年冬,是丁玲的成名作,也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優(yōu)秀的短篇小說之一。作品通過對主人翁莎菲女士的一段心靈歷程的真實描寫,深刻地反映了20世紀中期經過五四運動沖擊和洗禮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女性的失意和苦悶,理想和追求,從而為中國現代文學新女性畫廊增添了獨具特色的人物形象。
關于主人翁莎菲的形象:是心靈上負著時代苦悶的創(chuàng)傷的青年女性的叛逆的絕叫者,是五四以后解放的青年女子在性愛上的矛盾心理的代表者。
莎菲生活的背景是五四革命潮流沖擊但黑暗勢力仍然十分頑固的20年代中期。人生最痛苦的是夢醒了無路可走。一針見血地指出了20世紀中期廣大知識青年的時代病,也就是茅盾所說的“時代苦悶”的真正內涵。
丁玲幼年因父親去世而導致的家庭的敗落和寄人籬下的生活,使丁玲受盡了世人的冷眼,養(yǎng)成了她性格中特有的敏感和自尊,也使她格外向往和追求人間的溫暖,友誼和理解。母親的自強自立,五四運動反帝反封建的求民主爭自由的思想品格。后來,在上海平民女校的經歷,則使她的這種思想品格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和深化。這就決定了她必然與那黑暗齷齪的社會環(huán)境發(fā)生尖銳的矛盾?;孟朐礁?,失望越重,因而她那因理想與現實相沖突而產生的苦悶就顯得格外強烈。特別是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令人窒息的沉悶,更使她陷入了極度苦悶之中。莎菲的形象就是她根據自己多年的人生感受并融會了對其他一些人的生活態(tài)度的體驗創(chuàng)造出來的。
丁玲是有陽剛之氣而又不乏柔和之美的作家。她的作品文筆疏放而又細膩,語調雄勁而又婉轉,這在《莎菲女士的日記》中表現得尤為突出。與莎菲坦率真誠的性格相適應,作品的描寫顯得格外大膽而率真,特別是其中對于莎菲在愛情沖突中矛盾心理的描寫民,可謂一無顧忌,和盤托出,寫得汪洋恣肆,酣暢淋漓,猶如湍急的河水,滔滔不斷,奔騰向前,具有一肌沖擊人心的強烈氣勢。唯其描寫大膽和率真,對人物內心世界的提示也就顯得分外細膩、準確和真切。
作者將筆觸伸向莎菲內心深處最隱秘的角落,將她撲朔迷離、瞬息萬變的矛盾心理寫得淋漓盡致,纖細無遺。而特定的文體形式又將人物的敘述、議論、抒情有機地融會在一起,使作品既顯得氣勢酣暢又凄切幽怨,婉轉動人,從而實現了人物形象與讀者心靈的交流。
《莎菲女士的日記》讀書心得感觸2
一個人最大的成就,是能夠正確認識自己,一個人的一生要沒有遺憾的話,無疑是語盡心中話,記下情中情。在我看來,莎菲女士就是這樣的,她是成功的,她值得敬重。對她,我不會憐憫同情,因為她,不需要。從她內心的獨白,便明白她是早已看透了看中看,情中情,愛中愛的。
一個偉大的女士,在生命的最后,在病痛的折磨下,能動筆寫下她的所想所思,和我們分享她的痛苦,理解對生活、對愛、對人與人的感悟,是何等的勇氣。
我一直喜歡簡簡單單的生活,清清白白做人,向往著那個與我清清楚楚的他,能夠理解我,甚至于包容我的幼稚與無理。我亦明白,在這物欲橫流的時代,尋自個志同道合的朋友不易,找一個真真愛惜自己的人很難。但我不愿改變,我依然堅持追求純粹。
我欣賞莎菲女士的善良,她說她揮霍了她的生命,但所幸,她浪費的也僅僅只是自己的而已。她并沒有把她的痛苦,她的糾結強加在別人的頭上,只有真正善良的人才會如此!
我亦佩服她面對死亡的那份坦然與安靜。尋一方安靜之所,一處美麗風景,在無人認識的地方,浪費生命的余利“悄悄的活下來,悄悄的死去……”我看到的不是可憐,而是一份不想擾亂她人,靜靜離開的坦然。
《莎菲女士的日記》讀書心得感觸3
莎菲,一個需要拯救的靈魂。
《莎菲女士的日記》這篇日記體小說講述的是一個追求個性解放的女青年在外獨自闖當,生活上和情感上產生的一些糾紛。獨特的故事圍繞此展開。主人公莎菲女士是一個新時代女性,但她的內心又充滿了矛盾、郁悶和糾結。
“太陽照到紙窗上時,我在煨第三次的牛奶。昨天煨了四次。次數雖煨得多,卻不定是要吃,這只不過是一個人在刮風天為免除煩惱的養(yǎng)氣法子。這固然可以混去一小點時間,但有時卻又不能不令人更加生氣,所以上星期整整的有七天沒玩它,不過在沒想出別的法子時,又不能不借重它來象一個老年人耐心著消磨時間。”預示著莎菲和別人不同,莎菲,真是很奇怪。
莎菲是乘著個性解放的走出家門的知識女性,走上社會后,她發(fā)現并不能尋找到自己的理想,甚至找不到可以“對話”的人,好朋友只能在生活上關照卻不能理解她。異性的朋友又令她失望,葦弟這個大男孩只會每日將淚水撒在她的手背上,凌吉士漂亮的外表下掩蓋的是庸俗齷齪的靈魂。這一切在發(fā)生在一個封建傳統意識的人身上似乎沒有什么,但莎菲卻是一個不同于封建社會女性的現代女性,這就決定了她不可能適應舊的社會。
孟悅和戴錦華的《浮出歷史地表》對《莎菲女士的日記》作出過如下判斷:莎菲對凌吉士的欲望本身已是異化的。漂亮的身材,鮮紅嫩膩凹下去的嘴角、柔發(fā)、騎士般的風度舉止,傳奇中的理想情人。這一切能夠使莎菲迷戀的東西,都是按男性都市生活色相市場上的標準塑成的。也就是說,莎菲的欲望與其說是她一己的,不如說是男性中心的都市生活意識形態(tài)所制造并施予所有女人的。因此,莎菲的矛盾并不是思想中“愛情”和“欲望”的矛盾,而是兩種“自我”之間的矛盾。
莎菲的日記里有這樣一段話:“他單獨在我面前時,我覷著那臉龐,聆著那音樂般的聲音,心便在忍受那感情的鞭打!為什么不撲過去吻他的嘴唇,他的眉梢,他的……無論什么地方?真的,有時話都到口邊了:‘我的王!準許我親一下吧!’但又受理智,不,我就從沒有過理智,是受另一種自尊的情感所裁制而又咽住了。唉!無論他的思想怎樣壞,他使我如此癲狂的動情,是曾有過而無疑,那我為什么不承認我是愛上了他咧?并且,我敢斷定,假使他能把我緊緊的擁抱著,讓我吻遍他全身,然后他把我丟下海去,丟下火去,我都會快樂的閉著眼等待那可以永久保藏我那愛情的死的來到。唉!我竟愛他了,我要他給我一個好好的死就夠了……”這突出的表現了莎菲“愛情”和“欲望”的矛盾。
從莎菲想通過“死亡”來解脫她的困境,但糾纏著她的幽靈卻在現實中維持著她的生命、她的行為,甚至她的日記。如果說五四新文化思想中自由民主、個性解放的理性到了莎菲的時候已經成了資本主義實質吸納的一部分,那么,如何為以“個性解放”為代表的“新思想”招魂,或者,這從根本上是否可能,就成了一個必須思考的嚴肅問題。這個問題真的是那個時代才能回答。
“悄悄的活下來,悄悄的死去,啊!我可憐你,莎菲!”這是丁玲日記體小說的最后一句話,也是莎菲女士日記的最后一段話。這是莎菲的自述??蓱z的莎菲,需要的拯救,得來自那個世界!
《莎菲女士的日記》讀書心得感觸4
最近讀了《莎非女士的日記》莎菲女士的日記里記述了莎菲對凌吉工的愛的糾結與痛苦。明知凌吉士的卑劣靈魂卻還是因為愛而忍不住想念期待,莎菲糾結于理性的愛情觀一不能愛上渣男和不受控制的愛意一忍不住的想念與期待他的到來。想引起凌專土的注意但又怕自己表現出愛意后被凌吉士拋棄。畢竟他的外貌足夠俊俏,他的優(yōu)秀又那么吸引人。
理性的莎菲為了阻止、切斷自己對凌吉土的愛意選擇逃避到西山但又悲哀地發(fā)現自己選擇離開也不過是為了引起他的注意,又會擔心自己再也見不到心怡的他。
實際上,讀這本書時我覺得莎菲女士對吉凌仕的態(tài)度,追愛的過程中掙扎態(tài)度與現在的女性都很像。實際上作者描寫出了所有女生追愛時的心理不論古今,女生的心思也不過都是這樣。喜歡一個人但卻又會擔心她是否值得囑托自己的一生。特別是在遇到優(yōu)秀的人時更加會多慮。而之所以說莎菲像現代女性是因為在她那個年代敢于打破封建道德觀倒追男生實屬不易。
而她追愛心歷路程更是看的我揪心。愛上有家室的渣男和你搞曖昧卻不給你承諾。讓你在想要放棄時卻又突然出現讓好不容易平靜的心底又波瀾起伏。一句“我有承諾過喜歡你么”便將苦苦掙扎于愛情里的'莎菲打回現實。
我同情莎菲的遭遇,但又因為只是個旁觀者而忍不住從道德的制高點去責怪她,怪她作,怪她愛錯人。可是有時候感情好像真的不受自己控制呢。這么想來我好像只能希望天下所有女子都能愛而有所得,你愛之人亦對你有情。希望每個女生都擁有一份美滿的愛情,在愛情里不那么卑微。
《莎菲女士的日記》讀書心得感觸5
翻看莎菲女士的日記,我總有種窺視的感覺,好像是在偷窺一位女士的復雜心思。
十二月二十四至三月二十八日,一段不長的時間,卻讓我看到了一位女士的內心。
她美嗎?或許不是。她值得贊揚嗎?似乎作者也并沒有給我任何答復。但我能夠確定,莎菲女士是心靈上負著時代苦悶的創(chuàng)傷的青年女性的叛逆的絕叫者。
莎菲是個復雜的女性,起碼她令我捉摸不透。也許這就是女性的心思。她受不了孤獨,在受肺病打擾時,無聊讓她無法獨自在房間忍受一分一秒,所以她纏著葦弟,陪她消磨時光。盡管她心里樂意有人陪伴,但她總是口是心非的表達自己的情緒,可是話一說出她又懊惱。她的朋友我看到的并不多,毓芳應該是她親密的朋友,或許她并沒有完全將這種友誼看得深重,但當毓芳和云霖悉心照料莎菲時,她又感受到了朋友的深情。
而莎菲的愛情,朦朧又迷茫。她迷戀那個南洋人凌吉士,可當她聽到他渾噩的生活,看到他丑陋的內心時,她又矛盾了。她熱心地想擁吻他,而當他對她施吻時,她的內心又一陣惡心。她一次次的盼望他的到來,可她在他面前又冷淡起來。這種矛盾的心里更極力的表現了莎菲復雜的性格。所以我說捉摸不透。
莎菲是叛逆的的女性。是的,她有著一種叛逆女性的倔強,她是背叛封建禮教又懲罰市儈魂惡的叛逆女性。
莎菲女士一見到有著豐儀的南洋公子凌吉士便傾倒,便想投入他的懷抱,甚至還想到搬到離他近的地方去住,期許能與他有過多的交集。這時的莎菲女士似乎失去了理智,只是一味的去追求自己的愛情,勇敢的追尋自己所想要的。我們看到的莎菲是勇敢的,盡管被現實欺瞞,沒有看清真實面目,可是她身上有難能可貴的大膽。而當她發(fā)現凌吉士的靈魂充滿著銅臭,他所要的生活萎糜又讓人鄙夷,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市儈嘴臉,她便毅然決然地踢開了凌吉士。這也是莎菲最了不起的地方。不被感情蒙蔽,有自己的主張,對于那些不能接受的事物她可以對此厭惡反叛。所以她是叛逆的,而這種叛逆是骨子里與生具來,無比強大無法憾動。
總而言之,她的骨子里是獨特的氣息,不得不承認莎菲是一位滿懷個性主義,對舊禮教進行無情的批判的叛逆者。她熱愛著而又蔑視她的怯弱的、矛盾的、灰色的求愛者,然而在游戲式的戀愛過程中,在一度吻了那青年學生富于誘惑性的紅唇以后,她就一腳踢開了她的不值得戀愛的卑瑣的青年。
她或許對愛并沒有透徹的了解和認識,僅憑自己的感覺去追尋,可是在最后她能夠斬斷一段被自己看不起的感情。應該說她是女性的表率。不屈服于自己的感性,對于那些唾棄的卑微的低賤的感情能放棄,而不是委曲求全。我喜歡這樣的莎菲,離開這里,也許孤獨,可她仍然有自己的堅持,沒有因此改變自己。
我想,那踏往西山的莎菲女士一定有最美的背影。
《莎菲女士的日記》讀書心得感觸6
人的生命選擇和生命歷程只有一種,生活在矛盾中,注入過多的欲望,卻又糾結于現實,讓自己不斷地淪陷,這種情感的最終歸屬大多也只能是絕望。
丁玲把這篇小說以日記這種體裁形式展現給讀者,用大膽的筆觸刻畫一個女性的情感和心理,一個女性面對各種思潮的苦悶和絕望的情緒也都隨之得以傾泄出來。莎菲女士是一個在自己的欲望中不斷掙扎的人,她的生活與思想都異常矛盾,她渴望按照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去獲得和擁有,卻在現實的苦海中無法自拔,深陷其中以后又只能選擇默然南下,不留蹤跡地離去。
莎菲的骨子里有著對完美愛情的渴求,她刁蠻任性,卻也善良果敢。面對葦弟對自己敞露的愛意,她明白自己和葦弟之間始終有一條無法逾越的鴻溝,她無法接受葦弟對自己的愛意,甚至在她眼里,葦弟只不過是一個怯懦的男子,與她理念里的完美愛情并不相符。但很多話無從出口,她依然戲弄葦弟,有時候把葦弟弄哭,自己卻沒有絲毫的罪過感,反而獨自一人得意,或許站在愛情的角度上,葦弟倒也是一個悲劇的人兒。
凌吉士的出現,讓莎菲這個矛盾的女子動了心。她說,“那高個兒可真漂亮,這是我第一次感覺到男人的美,從來我還沒有留心到?!倍嗝粗卑椎谋磉_!莎菲就是個這么奇怪的女子,內心早已無聲地悸動,卻在自己所謂的理想中苦苦掙扎。這個來自新加坡的南洋華僑,紅嘴唇,高個子,帥帥的,以一種捉不到的風儀煽動她的心,這大概便是一見傾心。為了能夠更多地接近這個帥帥的南洋華僑,莎菲搬了家,盡管房屋很潮濕,居住的環(huán)境會令人感到陰森和恐懼,也會讓本來已經患上肺病的她感到壓抑,她卻覺得住得很滿足。可后面的日子,她感覺到本來外表完美的男人,內心卻有著一顆卑劣的靈魂,成了一個十分不堪的人物。凌吉士對莎菲表白,她覺得惡心,認為他不深刻,沒有內涵,可是想到他那十分完美的容顏,她又十分饑渴,渴望和這樣一個貌美男子撕心裂肺地愛一場。莎菲女士,和她以為她無可救藥愛上的這個南洋華僑,終究還是在她徒勞地掙扎中,沒有句點地終結了!
雖然只是每日這樣寥寥數語的記錄,卻真實地刻畫出一個內心波瀾的女子。莎菲對南洋華僑的熱情,對葦弟追求的不屑,終究清算起來,也該歸于她內心缺失的安全感。沒有決絕的姿態(tài),糾結于自己想象出來的矛盾中,對愛情有著特別強烈的渴望,卻又唾棄庸俗的情愛,郁郁地自感彷徨。
莎菲最后只能選擇逃離這個讓她感到矛盾與掙扎的地方,去到一個無人認識的她地方,浪費生命的剩余,狂笑地憐惜自己:“悄悄地活下來,悄悄地死去,可憐你,莎菲!”這是她逃離的心聲,無聲地述說著自己的悲劇......
讀書心得感觸相關文章:
★ 讀書心得怎么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