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讀后感范文500字
推薦文章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讀后感范文500字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魯迅于1926年寫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憶性散文,此文被收入《朝花夕拾》。全文描述了色調(diào)不同,情韻各異的兩大景片: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如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后感范文,歡迎閱讀借鑒。
關(guān)于《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讀后感(1)
今天我要在這里和大家分享一篇文章《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文章選自魯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在那個年代,封建主義、官僚主義、蒙昧思想等嚴(yán)重侵蝕著中國勞動人民,魯迅先生一家遭到反動政府的迫害,過起了顛沛流離的生活。魯迅先生通過這本書里的一個個故事,批判了當(dāng)時社會現(xiàn)實的黑暗、打破束縛在人們思想上的封建枷鎖,對種種知識分子的丑惡嘴臉,毫不留情地進行抨擊。
在這篇文章中,魯迅先生從他在百草園的生活寫起,告訴我們那曾經(jīng)是他的樂園,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欄桿、紫紅的桑椹、鳴蟬、黃蜂、叫天子......一年四季,百草園中的每一樣景物都十分有趣,充滿了無限吸引力。
慢慢的,他長大了,不得不告別自己的樂園,去三味書屋中讀書。私塾先生的嚴(yán)厲,同學(xué)們的調(diào)皮,讀書的乏味生活與他在百草園中的反差很大。通過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一系列回憶和描寫,揭示了魯迅先生當(dāng)時兒童廣闊生活的趣味與束縛兒童天性的封建書塾教育的尖銳矛盾。但是,魯迅先生還是對他的老師--壽鏡吾,心懷感激和敬佩的。雖然,他的老師十分嚴(yán)厲,對他們的要求非常嚴(yán)格,但是,俗話說“嚴(yán)師出高徒”,老師這么做也是為了能讓他的學(xué)生將來能夠?qū)W有所成。
再看看我們身邊的這些老師,他們都是那么的偉大無私,他們犧牲了自己寶貴的休息時間,來給我們上課、批改作業(yè)......“隨風(fēng)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每一位老師都像春雨一樣,默默的付出,滋潤著我們。
每一位老師都是我們成長的引路人,在這里我由衷地對老師們說:“老師你們辛苦了!”(周暄燁)
關(guān)于《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讀后感(2)
這個假期,我翻開了魯迅的《朝花夕拾吶喊》,頗有收獲。這其中我最喜歡的文章,便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魯迅,浙江紹興人,祖上曾是達官貴人,但到了他這一代便家道中落。魯迅童年時接受私塾教育,青年時東渡日本學(xué)習(xí)醫(yī)學(xué),后因觀看“日俄戰(zhàn)爭教育片”,深受刺激,棄醫(yī)從文終成一代文豪。
而這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便是他童年最真實的寫照。
雖說百草園“園如其名”,只是一個長滿野草的園子,但在童年魯迅眼里,卻是一個充滿童趣的樂園。
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百草園就是一個生機勃勃的花園;拔何首烏,摘覆盆子、聽故事、拍雪人、捕鳥雀……百草園又是一個樂趣滿滿的游樂場。在這里,童年魯迅感受到了無窮的樂趣,無比的自在。
然而不久后,魯迅便到了該上學(xué)的年齡。父母將他送進了書塾,在少年魯迅的眼里,這似乎是對他的一種懲罰。
在書塾里,雖然有先生嚴(yán)厲的管教,但是依然掩蓋不了孩子們淘氣的天性。當(dāng)先生不在教室時,魯迅和伙伴們便跑到園子里折梅花、尋蟬蛻、捉了蒼蠅喂螞蟻;當(dāng)先生讀書得讀入迷時,魯迅和伙伴們又在下面用紙糊的盔甲來做戲,或是把宣紙蒙在小說上描繡像。雖說不像在百草園里那樣歡脫,但少年魯迅在三味書屋依舊快樂地成長著。
這篇文章充滿了魯迅對童年的懷念。但其實,魯迅的童年并不完全是幸福的。由于家道中落,父親病重,魯迅不得不奔走于當(dāng)鋪和藥鋪之間。正是因為他既體會了操勞家事的辛酸,又感受了無邪童年的美好,所以魯迅先生才了解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魯迅先生最終成長成為文化的斗士,立志要以文字喚醒國人,讓中國強大,讓少年兒童們都擁有一個幸??鞓返耐?。
關(guān)于《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讀后感(3)
隨著那一聲“俯首甘為孺子牛”誓言的指引,伴著課文中“秩秩斯干,幽幽南山”清脆的背書聲,仿佛有著一股別樣的力量,牽引著我,帶我來到這大文豪魯迅先生的故居中。
站在那堵門前,這位大文豪的形象,陡然的出現(xiàn)在了我的腦海中,瘦小單薄的身板,卻可以背負起那黑暗社會帶來的壓力,矮小的身形,卻能讓幾經(jīng)衰落的中國又重新走上和平之路,是什么力量,令他干出這樣驚天動地的業(yè)績呢?我懷著那重重的疑惑,跨進了它。
這是一片菜園,雖小卻一點也不失青翠綠色與蓬勃生機,幾百年的歲月過去,無形的留下了,那刀刻般歲月的痕跡,菜地的正中央種植著一棵大樹,根莖粗大、枝葉茂盛,默默地立于此地也已幾經(jīng)幾百年了吧。它默默地注視著這百年來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為年幼的魯迅,帶來那一片的綠蔭,看著他一天天的長大,為他帶來那一份份的喜悅。難怪魯迅在文章中寫到:這是我童年之中的一方樂土。
望著那一片的綠色和那有些發(fā)紅的泥地,我仿佛感受到了魯迅那時的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快樂,童年的魯迅是快樂的.。在那時的他眼中,一切還都是那樣的美好快樂,遠離喧囂,沒有那社會帶來的壓迫。童年為魯迅留下了許許多多值得用一生去懷念的地方,正是這樣的留下,讓魯迅對后來社會的黑暗而不滿,他懷念自己在此地留下美好的時光,正是這塊地給予了魯迅反思與勇氣??聪蚰闳ツ瞧说兀路鹂吹搅唆斞柑幱谀X海深處的記憶,趴在土地上,掘何首烏、摘覆盆子、捉蟋蟀……
但這只是我所尋答案的一半,而那另一半,也是那最有價值的另一半,卻還在那三味書屋之中,我抬起腳,繼續(xù)向里走去,不多時便來到三味書屋。
就是那一幅畫卷,幾張古木書桌便構(gòu)成了所謂的三味書屋,書屋不大,卻四處充滿了書墨香,古檀色的書桌盡現(xiàn)古樸典雅的氣息,仔細地看向那擺于最中間的書桌,終于模模糊糊的找到了那個令魯迅羞恥的字眼:早。雖書桌再已不是那時的書桌,但是,那一筆一劃、歪歪扭扭的字體,還是令人鮮明地感受到了這位大文豪的決心,眼前仿佛展現(xiàn)出了這樣的一幅畫面:一群小童坐在書書桌旁,畫卷前仿佛站著一位手持戒尺的先生,正搖頭晃腦的教孩子們背詩書。
這時的魯迅的確是過著一種枯燥無趣的生活,但是,在這搖頭晃腦的過程之中,遠大的思想與主張也隨之進入到了魯迅的腦海之中。黑暗的社會中,即使擁有勇氣與明辨是非的心態(tài),但假如沒有力挫群儒、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能力,變也無法在那時的社會之中立足,魯迅的真諦與他一生取得成功的智慧莫過于此吧?
離開三味書屋,帶走一個令人滿意的答案與真諦。
關(guān)于《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讀后感(4)
看了魯迅爺爺寫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文章,我也很想去看看魯迅爺爺小時候的樂園——百草園和他上課的學(xué)校——三味書屋。一個星期天的早晨,我和爸爸一起去魯迅故里游玩,親身經(jīng)歷了一次“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春寒料峭,天下著綿綿的細雨,我和爸爸打著傘,首先來到了百草園。一進門,最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大片綠綠的菜畦,還有一堵長滿野草的矮墻。我走到一口井邊,咦,這就是光滑的石井欄嗎?我用手摸了摸,嗬,還真有點光滑呢!園中點綴著幾棵高高的大樹,由于樹上還沒長出葉子,我就辨別不出它們是什么樹,只有皂莢樹上還掛滿了一顆顆的果實,我還能認出來。爸爸幫我找到了那棵古老的桑樹,可惜沒有紫紅的桑椹。魯迅爺爺筆下的:“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這樣一個他兒時的樂園,可現(xiàn)在在我的眼中顯得有些貧乏無味,令人失望。
從百草園出來,我們來到了三味書屋,這是一座既古老又破舊的房子,白色的墻,烏黑的門,石板鋪成的地。我們又找到了魯迅讀書的“教室”,“教室”中間的上方掛著一塊“三味書屋”的木牌子,牌子的下面是一幅畫,畫著一只梅花鹿伏在一棵松樹下。“教室”里只有八個座位,魯迅的座位在左邊的一個角落里,桌子的右下角還刻著一個“早”字呢!見證了魯迅堅持早起不遲到的決心。
魯迅兒時的樂園只不過是個普通的菜園,他讀書的“學(xué)校”只是一座破舊、簡陋的房子。然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卻走出了一個偉大的文學(xué)家。我們現(xiàn)在有現(xiàn)代化的公園和學(xué)校,有一流的教學(xué)環(huán)境和教學(xué)設(shè)施,那么,從這里又會走出怎樣的偉人呢……
關(guān)于《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讀后感(5)
在這秋高氣爽的日子里品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品味著魯迅先生的童真,享受著魯迅先生帶給我們那份天真爛漫的感情。
在《朝花夕拾》中,令我回味無窮的就屬《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在三味書屋后面有一個百草園,這個百草園在大人的心目中可能只是一個雜草園,但在魯迅先生心里確是他的樂園。他聽長媽媽說過長的草里是不去的,因為相傳這園里有一條很大的赤練蛇,還聽長媽媽給他講過的故事,這使魯迅先生體會到做人之險,夏夜乘涼,往往有些擔(dān)心,不敢去看墻上,而且極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樣的飛蜈蚣。這一切的一切都讓我們感到魯迅先生的童年是多么的充滿樂趣。
我們都知道這是魯迅先生從記憶中摘抄的,并且魯迅先生寫的時候已經(jīng)年事過百了,可魯迅先生寫的還是那么充滿童趣、天真好像就在眼前一樣?;蛟S我也向往這種生活吧!在不經(jīng)意間也把我給感染了。
我的童年也是充滿樂趣的,和朋友一起郊游、一起去看孤兒院的小朋友、一起去捉蝴蝶這都是我們的回憶,我們雖然留不住童年但卻可以把他留在回憶中。
魯迅的文章與朱自清、范愛農(nóng)的都不一樣,他們?nèi)烁骶吒鞯奶厣?。魯迅先生的文章正如王羲之的書法一樣別具一格。
朝花夕拾的意思可不止有早晨的花朵夕陽西下時采集這樣的意思,還有人的一生很短暫且生命很寶貴,要求人們要在有限的生命里多做對人民有益的事。比如年輕時時所做的點點滴滴到年老的時候回憶總結(jié)不缺遺憾這樣的內(nèi)涵。
我們的童年夢已經(jīng)碎了,所以只有靠回憶來把童年藕斷絲連起來。因為夢是千變?nèi)f化的,只有不斷追求才能夢想成真。
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