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慘世界讀書筆記
推薦文章
悲慘世界讀書筆記五篇
在雨果筆下,時間就像一把可以任意打開或折攏的扇子,帶給讀者前所未有的體驗,人們很難找到一本比《悲慘世界》情節(jié)編織得更好,把道德效果和戲劇效果結(jié)合得更好的書。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guān)于悲慘世界九年級讀書筆記5篇,供大家參考。
悲慘世界讀書筆記1
《悲慘世界》里的主人公冉?阿讓從小失去父母,20歲的時候迫不得已到面包店里搶面包吃,被抓進監(jiān)獄,判了19年牢。他出獄之后,他又偷了教堂里的銀器,被警察抓到教堂里,教堂里的主教大人卻說:”那兩只銀器是我送給他的?!八麑讨鞔笕苏f:”我答應(yīng)成為一名正直的人?!叭?阿讓從此為民服務(wù),并履行了對芳汀的承諾,救出了戰(zhàn)火中的馬里于斯,而且還挽救了警探沙威,他生活卑微、誠實、簡樸,直到去世?!彼瓜蚝竺?,兩支蠟燭的燭光照著他,他那白色的臉望上天。他死了?!?/p>
這是對于《悲慘世界》的主人公冉阿讓去世的描寫。
沉醉其間,好似成為了珂賽特,有淚滑過。好的作品,就是可以打動讀者的心扉,打開心靈的大門,沉浸在作品里隨著主人公哭哭笑笑。
《悲慘世界》是有著”法蘭西的莎士比亞“美譽的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于1862年所發(fā)表的一部長篇小說,它是十九世紀最著名的小說之一。小說涵蓋了拿破侖戰(zhàn)爭和之后的十幾年的時間。故事的主線圍繞主人公獲釋罪犯冉·阿讓試圖贖罪的歷程,融進了法國的歷史、建筑、政治、道德哲學(xué)、法律、正義、宗教信仰?!侗瘧K世界》因為內(nèi)容豐富和內(nèi)涵深刻,使讀者們都體會到作品有一種深遠的分量感,讓眾多讀者感動。
這,就是世界名著——《悲慘世界》。我讀完這本雨果的傳世之作,有兩方面的感受。
第一方面是大師的文采、筆法。雨果在敘述的時候,人物對白簡潔明了,每一句話都直達重點,深入核心。比如,”冉阿讓也感到舊時的歡樂又回到了心頭,他常望著珂賽特說:‘呵,多美好的創(chuàng)傷!呵,多美好的痛苦!’“這句話看似平常,但是實際上,這句話是寫出了冉阿讓心里的快樂。這就是大師的方法。這里的每一句話,都值得我們細細咀嚼品味。
還有對周圍環(huán)境的塑造,對方位的描寫。文章的開頭寫到冉阿讓四處流落,每到一個地方都被趕了出來,這里的場景不停地在變換,但是他依然描寫到位。寥寥數(shù)句,勾勒出花園,平房,別墅等各種地方,令人不得不贊嘆。這是我們值得學(xué)習(xí)的地方。
悲慘世界讀書筆記2
《悲慘世界》,這部被認為是法國最著名的文學(xué)作品之一的著作讀完之后,我整個人沉浸于那個時代,那個故事之中,但從那個時代抽身回來發(fā)現(xiàn),雨果筆下的人性,不論是過去還是現(xiàn)在,亦或者是未來,人性終究難測。
讀完《悲慘世界》,我以為雨果要想要告訴世界的是,希望人們在讀懂了世界,看透了凡塵后,依舊能守住本心,依舊能繼續(xù)選擇堅持做個好人。這樣才能不辜負世界,更不辜負我們自己。
《悲慘世界》的故事靈感是來自于真實事件,也是小說的第一主角冉阿讓的原型,在《悲慘世界》中,冉阿讓本是個誠實本分的普通工人,長期幫助陷入窮苦的姐姐撫養(yǎng)孩子,但是在一年冬天,他沒有找到工作,為了不讓孩子餓死,他偷了一塊面包,是的,就是現(xiàn)在我們很多人有時候覺得難吃會吐掉,買了擱久了忘記吃掉就會丟掉的面包,這個苦命人被判了五年的刑罰,但由于他的反抗,被加到了十九年,直到他四十六歲才被釋放,這個苦命人的一生,全都毀掉了。
這樣的故事,只會發(fā)生在小說中?只會發(fā)生在遙遠的從前?只會發(fā)生在歷史中?不,這樣的故事依舊在發(fā)生,陷入困境的人沒有人幫一把,他們會很難走出來。美國有記者采訪過一個流浪漢,這個流浪漢一再強調(diào)要珍惜家人,因為在你陷入困難的時候,只有家人或許會幫你一把,而他沒有家人,他只能流浪,乞討,搜索垃圾箱,睡覺的時候藏好自己的物品,因為即便是流浪漢,在睡著了之后,身上的東西也有可能被偷走,而沒有家,也就沒有保護,難以想象,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度中,依舊還有這樣的人存在,但事實就是如此。
在雨果的小說里,冉阿讓也找不到工作,過著流浪,沒有希望的生活時,他遇到了自己人生的貴人,仁慈的米里哀主教,在即便是冉阿讓偷走了他的銀器后,還能選擇原諒他,直接把銀器送給冉阿讓當禮物,讓冉阿讓受到了感化,看到了人間的美好,決心重新做人,世界或許不完美,我個人或許不完美,但我依舊可以擁有一顆追求完美,追求美好的心靈。在有人給他一絲幫助后,冉阿讓也抓住了機會,全力以赴的努力工作,改變了自己的生活狀態(tài),甚至被當?shù)厝诉x為了市長。
冉阿讓的改變來自主教的善良,我們對于世界的一點點微小的善意,可能改變的便是別人的一生,當然,反過來說,也是一樣的。面對世界,請相信,積善之家,必有余慶!我們釋放的一絲善意,或許就能幫助到需要的人。
悲慘世界》中,還有一點,個人以為也很值得我們思考,那就是,主角冉阿讓和司法官之間惡毒恩仇,明明是這人把自己從人生巔峰拉了下來,但是主角還是選擇了幫助,一定確認清楚,只是幫助,而不是原諒,是對于陷入苦難之人的幫扶,而這個幫助,在人格上,讓冉阿讓完全戰(zhàn)勝了那個法官。而幫助別人也是幫助自己的定義,永遠有效,自己的內(nèi)心,將更加的純凈,更加的強大。記得《奇葩說》里面,有一個辯題,也是關(guān)于是否原諒的話題,有些事情,我們可以不原諒,但是可以算了,生活再難,我們依舊可以是個好人。
《悲慘世界》里面的故事太多了,這部寫盡人間的巨著,細細讀來,讓我仿佛穿越了時空,進入到了那個時代,那個社會,看盡世態(tài)炎涼,但放下書本,周圍嘈雜的世界中,又和那個世界有何區(qū)別呢?《悲慘世界》里,除了主角冉阿讓的故事外,還有許許多多的人物和故事,在他們的身上,我們都可以看到人性的光與暗,看到生活中的影子,而這些人的選擇,這些人的舉動,或許也會帶給我們啟迪。
悲慘世界讀書筆記3
在書中,出獄后的冉阿讓背負著囚犯的身份,飽受著他人的歧視。社會的不公與排斥,一點點的磨滅了他重新做人的希望,改過向善的信心。是慈悲為懷的主教伸出慷慨的,無私的援助之手收容了走投無路的冉阿讓。他不僅不計較冉阿讓偷他的銀器具,反而將那一對銀制燭臺送給了他并叮囑道:“答應(yīng)我一定要把這些錢用到好的地方。把這些銀器賣掉,用這些錢讓自己過得好一些。”
我開始深深的感悟到,原來,在當時那個無情的資本主義社會竟然也有這樣的世外圣人存在,正是主教的寬大和仁慈深深感化了冉阿讓,是他重新燃起了冉阿讓心中那快熄滅的希望之火,使他徹底悔悟,開始新的生活。所以說,冉阿讓的命運并不是永遠都是那么的悲慘,悲慘的是那時候的整個世界觀,就是因為有了主教這樣的人,整個世界才有了救世主,整個世界才有可能在水生火熱之中艱苦摸索前進。
在主教的感化下,冉阿讓開始變得樂于助人,見義勇為得到人民的愛戴,搖身一變成了受人尊敬的市長。這一切得轉(zhuǎn)變使我既倍感欣慰。從囚犯到市長,簡直是天壤之別,這無疑是人性的巨大轉(zhuǎn)變。
面對著窮困潦倒,世態(tài)炎涼,將會產(chǎn)生兩種人:第一種是卑微低劣的人。他們丑陋、自私、貪婪的本性再也無法隱藏。就如書中的德納第,他為了錢財不惜一切,一會聲稱是演員,一會兒又變成了畫家,但他再高明也無論如何掩蓋不住他丑陋本性的事實。
其實,在當今社會也不乏有一些為了眼前利益而不擇手段的卑鄙小人。如一些憑借職權(quán)貪污受賄者;在重大賽事中為得到好成績而服用興奮劑者;還有小到考試作弊的人……
作者想告訴我們的是:做一個真正的自己,任何刻意的偽裝都將被識破,虛偽在事實面前只有被革滅。另一種是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能永保光明、善良、寬容的擁有高尚情操的人。洗新革面后的冉阿讓變得寬大、善良。正是那個慈悲為懷的心感化了冷酷、固執(zhí),曾一味追捕他的警長沙威。
悲慘世界讀書筆記4
“人間所有的勇氣,所有的美德,所有的英雄品質(zhì),所有神圣的精神,他都具備。”這是在小說的末尾,青年人馬里尤斯知道冉阿讓的身份后對他發(fā)出的評價。的確,冉阿讓就是這樣“為自己想得少,為他人想得多”的一個人。
文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冉阿讓背著在戰(zhàn)斗身負重傷的青年人馬里尤斯在下水道中行走。在途中他遇到了認為他殺人越貨的拐子德納第與奉命捉拿他的警探沙威二人。但他始終保持鎮(zhèn)定,并在心中一直秉承把救人放在首位的原則,最后成功送馬里尤斯到其爺爺家。而沙威被其高尚的行為感動,羞愧難當而跳河自殺。
常理來看,冉阿讓完全可以不去救馬里尤斯,因為馬里尤斯可是那個勾引自己“女兒”的不良青年,更何況此人是自愿參加學(xué)生起義,他最后的死活與冉阿讓可謂是“風馬牛不相及”??墒侨桨⒆屢闳粵Q定扛起小伙子,用他有力的胳膊扛著馬里尤斯在下水道中緩緩前行。此刻他忘了自己曾是苦刑犯,他只是一個老人,為了救助一個青年,甚至是一個自己曾經(jīng)討厭的青年,竟然不顧自身的安危,義無反顧地、全心全意地幫他。而且他在幫助的時候,多次遭到旁人的誤解,可是他用坦蕩的胸懷包容了一切誤解,永不放棄地堅持走到了最后。多么無私,多么寬容,多么偉大!
在那政治混亂,民不聊生的年代里,冉阿讓在這個社會里曾經(jīng)因饑餓偷面包而犯下了時代性錯誤,但是他并沒有因此墮落,而是在主教的洗禮下改過自新并積極的服務(wù)社會。這充分的說明了一個道理——人的本性是善良的,而最高等的改造就是一個人良知的喚醒。所以犯了錯并不可怕,關(guān)鍵在于你有沒有決心改。另外,冉阿讓的高尚品質(zhì)源于他碰到了高尚的人來指點迷津,并且能夠堅持用自己的良知去不斷地服務(wù)他人與寬恕他人。
做一天的好人容易,做一輩子的好人難。冉阿讓不失信于人而去養(yǎng)活一個與自己毫無血緣關(guān)系的女孩珂賽特并且視其為親生女兒,冒著生命危險救活青年馬里尤斯,一次次地原諒一直追殺自己的警察沙威……他的“堅持”為他人著想的精神最為難能可貴。
雖然說我們無法與冉阿讓這個高尚的靈魂對比,不過,我們何嘗不可以以他為榜樣呢?雖然在和平年代里我們還是不太可能做出那么轟轟烈烈的大事,不過我相信只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都來學(xué)習(xí)冉阿讓這種無私奉獻、回報社會并默默分擔他人憂傷的精神,那也一定會成為一個平凡而“偉大”的人。
悲慘世界讀書筆記5
小說《悲慘世界》的誕生引起了人們對三大社會問題的思考“貧窮使男子潦倒,饑餓使婦女墮落,黑暗使兒童羸弱?!毙≌f人物芳汀展現(xiàn)的就是饑餓如果使婦女墮落。
芳汀,曾經(jīng)是歡樂的化身。她閃光的牙齒顯然從天主那里獲得一種使命,就是笑。她濃密的金黃色的頭發(fā),老是飄起來,很容易松開,需要不斷束住,仿佛天生是為了讓伽拉忒婭逃到垂楊之下。她曾經(jīng)快樂、美麗得像仙子一般。她同時也是貞潔的化身,透過年齡、季節(jié)和輕浮的愛情散發(fā)出來的狂熱,從她身上逸出的是節(jié)制和謙遜的難以抑制的表情。然而,罪惡的愛情騙子玩弄了她的純潔,他用盡一切花言巧語來騙取芳汀的信任,讓芳汀錯誤地把他當作依靠、當作可信賴的情人。然而這個情人卻只給她留下了一個得不到承認的他們的孩子就一走了之了。從此芳汀就開始走上了那條通往地獄深淵的道路,離她的純真貞潔越行越遠。
自從有了孩子,芳汀就有了作為一個母親的天性,那就是不顧一切地守護孩子。即使情人拋棄了他們的孩子,但是芳汀還是勇敢地獨自承受了撫養(yǎng)這孩子的責任,她甘愿放棄一切自己曾經(jīng)珍愛的美麗的衣裳和配飾而換上了難看粗糙的女工服,為的就是給她的孩子一身漂亮的衣裳還有一個存有希望的未來。她以為她的寶貝在寄宿的家庭里一定活得很快活,就像她看到的寄宿的人家的那兩個小女孩一樣,她哪知那人家會欺騙她,就像當初她不知道她的情人會欺騙她一樣。
為了她的孩子,她努力工作賺錢。為了她的孩子,她又丟掉了工作,然后她甘愿賣掉了自己那令人欣羨的潔白牙齒和美麗的長發(fā)去支付她孩子的贍養(yǎng)費,那時候她還是那么的年輕,年輕的女孩子有哪一個不是追求美麗珍愛所以自己的美麗的東西的,更何況那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
。但是,芳汀不但是一個年輕的女子,她同時還是一個年輕的母親,她的母愛大大地超過了她對自身美麗的追求和珍惜,為了她的寶貝,即使要她變成丑陋不堪的巫婆她也愿意。可是即使她放棄了美麗,她也沒法還錢她的債,她欠社會的債,一個她永遠還不清的債,她不得連她最后的尊嚴也放下了,那就是她的貞潔。曾經(jīng),即使她再窮,即使要拔掉她的牙齒,即使要剃光她的頭發(fā)她也不會想到要出賣貞潔,然而一想到自己的寶貝要忍受饑餓之苦,她放棄了,她懷著巨大的悲痛放下了她最后的尊嚴。
芳汀,即使她再深信愛情,她也慘遭欺騙了。即使她再相信努力工作能夠飽腹,她也敵不過流言。然而玩弄她的最大的騙子,不是那個愛情騙徒,也不是那個散播流言的丑惡的婦人,是這些人生活的社會。是這個社會孕育出這些丑惡的人。她,還是那么年輕的她,就那樣被貧困折磨,被代表統(tǒng)治階層的人狠狠地教訓(xùn),臨走時她心愛的寶貝也在另一個地方被壓榨、虐待。她本應(yīng)得到幸福的,像她那樣的善良的美麗的天使,然而是她折了翼落到了這黑暗的悲慘世界,她注定了要悲慘地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