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撒哈拉的故事讀后感
推薦文章
閱讀撒哈拉的故事讀后感范文
如同三毛所說的,它是誠實的,它不虛榮,它不用你精致,不用你化妝,不用你給予,只要你心安。這便是故鄉(xiāng)了。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guān)于撒哈拉的故事讀后感,供大家參考。
關(guān)于閱讀撒哈拉的故事讀后感1
一直對三毛懷有一份獨特的情感,大抵是心下羨慕有人可以活得如此灑脫不羈,愛她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一直尋求自然與單純,從臺北到德國,從撒哈拉到美利堅,她的一生似乎都是一個傳奇。
對于三毛所有作品都是鐘愛的,如果一定要選擇,那還是會選擇撒哈拉里的三毛。如一朵艷紅在沙漠里綻放,沙漠的熱度和躁礪讓她顯得那么飽滿、奔突,她滿頭的黑發(fā)和遮擋于后的眼神,有著生命最亮眼的光芒。這段故事記敘著她與荷西的幸福,記錄著瑣碎的煩惱、憂愁、快樂。同時也帶給我從未體驗過的沙漠風情。三毛說她第一次見著撒哈拉,像見到久違的故鄉(xiāng)。那時她已在異國多年,也心存了各種風情。但還有比沙漠更適合安頓下三毛的云游四方的心的居所嗎?沙本是世間最無依無著之物,安定流浪聽憑風停風起。而沙漠收容他們——還有三毛,一并攬入它的懷抱。
我想曾經(jīng)甚至是現(xiàn)在,有很多人因為《撒哈拉的故事》,而愛上沙漠,開始對流浪產(chǎn)生憧憬。從她的小說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一個遙遠而又新奇的世界,我們可以想象她在沙漠里一步一步行走的模樣,可是在現(xiàn)實中我們不曾想象過一個現(xiàn)代人在荒涼的沙漠里會是什么樣的生活。一定不是像她所寫的那樣浪漫,一定有許多艱辛和阻礙,而她居然憑著一時的沖動就拎著少少的行李就去了撒哈拉,所以從中我們還可以讀到三毛對于沙漠的渴望是內(nèi)心洋溢而出的一種對生活超逸不俗的態(tài)度,她的浪漫奇想總是可以為枯燥艱辛的沙漠生活制造無限情趣,就連痛苦也好似扎著蝴蝶結(jié)的。在三毛的筆下,她還原了一個女人的本性-----天真,熱情,心中充滿了愛與感恩。一個女人,和自己心愛的人遠離故土,來到一個貧瘠,甚至是落后的地方,卻從未對生活失望,我們都不知道是什么信念支持著這么一個瘦小的身軀。我想正因為不知道和許多的無法解釋,所以我們會心生羨慕。
人們常說,文字如人,三毛的文字,向來都是質(zhì)樸,感人。閱讀她的書,仿佛你是在跟她交談,而不是在讀她的書,就像別后的友人在向你訴說著她遠行的故事,不加任何修飾??吹臅r候舒服,放下時卻是如此的感動。
三毛曾說:“如果選擇了自己結(jié)束生命這條路,你們也要想得明白,因為在我,那將是一個幸福的歸宿?!蔽蚁胪^于追求完美,追求理想化的人,容易選擇決絕的方式去達到超脫和升華的境界??墒遣还茉趺凑f,她一直都在追求她生命中定義的完美與幸福,三毛的心里一直深埋一份堅定不移的信念在支撐著她,正如她自己所說:生命的過程,無論是陽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嘗嘗是什么滋味。
關(guān)于閱讀撒哈拉的故事讀后感2
尋找的游戲是從初中開始的。那時喜歡上了畫畫,更具體地說,是現(xiàn)在的唯美風格漫畫。在模仿一幅畫之前,我會先仔細觀察三天。人物的表情呈現(xiàn)的情緒是什么?具體又以怎么樣的眼神、嘴型、眉形體現(xiàn)?肢體的動作又是傳達什么內(nèi)容......然后,我會觀察身邊的人的類似的表情。上課的時候,盯著老師的一笑一顰,琢磨同學的眼角眉梢,老師還時不時投來贊許的眼光,真不想拆穿,老師的臉部表情表演比講課精彩多了。作畫時,從提筆到結(jié)束,這3到4個小時期間,可以廢寢忘食,用我爸的話來說,是走火入魔。因為畫畫,三天兩頭煮焦飯(那時是煮柴火飯),忘了把雞趕回棚里,又冷又餓的雞在棚外面哆嗦一晚上,還有......結(jié)果都免不了我爸的一頓暴打。我畫畫頂峰時期是進了畫畫培訓班后,接著也拿到了市美術(shù)學院的免費生名額,這也喚醒了我爸要“降魔”的意志,他沒收了我所有的畫畫文具,也呵責老師的“教唆”,成功地阻止了我的美術(shù)生涯。用他的話說,在我走火入魔更高段位前,他把魔滅了,拯救了我,不然我今天估計得在街邊給人畫畫,死了幾百年后才出名,可能死了也不會出名。
游戲還在持續(xù)。高中時,偶然聽說哥哥的女朋友是做外貿(mào)的,想象著她喝著美式咖啡,敲著電腦,像機關(guān)槍似的超溜地吐出英語,怎一個酷字了得。就在這時,我喜歡上了外貿(mào),即使我連它是鼠是象都不知道。從那時起,決定好好學英語,對于當時英語成績?nèi)嗟箶?shù)第三的我來說,做這個決定相當不易,嚴格評估地話,我學好英語的難度系數(shù)應該大于王健林先掙一個億。我找高三的師姐借了《5年高考3年模擬》,苦學4個多月,室友的話題已經(jīng)從cosplay換到名牌鞋收集,再從少女時代換到淘寶網(wǎng)購,我還苦苦掙扎在這些扭來扭去的英文里。打算放棄的時候,因為一件事又重新給我希望。那是在模擬試題講解中,老師講錯了一個語法點,我反復猶豫后指出了他的錯誤,老師不同意,還嚴厲批評我不認真復習。倔強如牛,我也不服氣。老師和我打賭,如果我錯了,要抄課本全部單詞10遍,如果他錯了,他卸下一個奔馳車輪胎送給我。我猶豫了,不是我不想抄單詞,而是在想,少了一個車胎后,車子還能走嗎?可是我要輪胎也沒用啊?最后,經(jīng)查驗,確實是老師錯了;最后,老師沒有送我輪胎,而是換成要送我回家;最后,也沒有送我回家......最后,就沒有最后了。就這樣,我莫名其妙地喜歡上了英語。
游戲從來沒有結(jié)束。我還在尋找那個東西,跳過街舞,打過籃球、乒乓球,彈過吉他,最后都發(fā)現(xiàn),我沒有喜歡到非做不可的程度,就放棄了,沒有任何遺憾。當然,我很享受這些體驗,明明半斤八兩的水平,我卻偷到作為舞者、運動選手、音樂家的滿足感,怎能不竊喜?
我們都可以過成自己喜歡的樣子,去享受、喜歡生活。被嘲笑太年輕、不懂事,沒關(guān)系,那是年輕人的權(quán)利;被催婚?連怦然心動都不懂,著什么急;被生活壓力壓得喘不過氣,也會有熬過去的時候......
關(guān)于閱讀撒哈拉的故事讀后感3
翻開嶄新的《撒哈拉的故事》,體會著三毛在撒哈拉沙漠的生活,感受撒哈拉威人的獨特風俗,聆聽沙漠中的聲音,總覺得別有一番風味。在三毛的筆下流淌,仿佛置身于撒哈拉沙漠,這個無法想象的大沙漠,即使是世界之最,也不免令我毛骨悚然,不敢想象當我在這個鬼地方生活的時候會是怎樣一個狼狽的情景,也許,沙漠中白天的高溫,夜晚的寒冷,就足以把我這個習慣于生活在一年四季氣候宜人的人被方丈高的沙子淹沒。
然而,總有人會做出一些勇敢的行為,這個人不是非一般的堅強勇敢,她的毅力超乎想象,她極力追求于自己想要的生活,書中也有講到“我不是婦女解放運動的支持者,但是我極不情愿在婚后失去獨立的人格和內(nèi)心的自由自在化,所以我一再強調(diào),婚后我還是‘我行我素’,要不然不結(jié)婚”,讀到這里的時候,我被三毛那種超乎想象的主見震撼了,試問有多少個人能夠像她那樣擁有只屬于自己的專屬人格,那種人格魅力,我想是直接促使荷西愛上她的原因。
娃娃新娘這一篇,可真是把我給驚呆了!一個十歲的小女孩,居然已經(jīng)到了要結(jié)婚的年紀,這一篇較為詳細地介紹了撒哈拉威結(jié)婚的經(jīng)過,這個過程簡直難以相信,結(jié)婚不掙扎,事后居然要被人取笑,這居然還是個風俗,這叫一個生長發(fā)育還不成熟的小女孩如何承擔這一切,她幼小的心靈就由掙扎這一刻起被劃下了深深的一道痕跡。印象最深的一段話是“等到阿布弟拿著一塊染著血跡的白布走出房間時,他的朋友們就開始呼叫起來,聲音里形容不出的曖昧。在他們的觀念里,結(jié)婚初夜只是公然用暴力去奪取一個小女孩的貞操而已?!睕]錯,三毛說的一點也沒錯,所謂的結(jié)婚儀式,就是摧殘女人的身心,不過,對于撒哈拉威人來說,女人的地位十分卑賤,即使如此,也不可以這樣子來對待一個小女孩,姑卡只是一個十歲的小女孩啊!對于這種我永遠也無法理解的習俗,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算了,反正我也不能改變什么,我也不能過于憤怒,畢竟生活在這種大沙漠里,這種奇葩的習俗的養(yǎng)成也不是不可能的。也許是因為在東莞這個大城市生活久了,東莞的一些習俗我都已經(jīng)習以為常了,根本沒有多想什么,不過,我們自認為合理的習俗在撒哈拉威人看來也是不可理解的,因為他們也習慣了撒哈拉威人的習俗。因此,任何的人對任何的事物都有一個習慣的過程,當我們習慣了,任何事情都會變得很簡單,不再是一種罕見的奇葩風俗,觀點是相對的,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想事情,也許就不會變得如此憤怒,如此的難以理解了。站在撒哈拉威人的角度去想這個奇葩的風俗,一切都會變得簡單起來,這個習俗對于他們來說不是奇葩,而是十分的正常。只是角度不同,觀點自然也就不同了。
沙漠觀浴記這一篇,可真讓我大開眼界了!在沙漠中出現(xiàn)“泉”這個東西的確是有點莫名其妙,最起碼的是在我讀這一篇的時候,沙漠缺水是人盡皆知的,但我卻沒有想到住在沙漠中的人洗澡的問題,原來他們是三四年才洗一次澡,我驚呆了,對于天天洗澡的我們來說,這無疑是天方夜譚吧,想都不敢想那種一天不洗澡的日子!三毛之前住過臺灣,她究竟是怎么忍受這種周圍的人都散發(fā)出一種濃濃的怪味的,真的是無法想象啊!不過,在沙漠中生活久了,這也許也會成為一種習慣吧!毫無疑問,作者三毛在見到泉的時候,第一次見到地上冒出水來的時候,反應也是十分正常的——就是感動極了。房間里的女人的行為有點難以置信,她們都用一片小石頭沾著水,在刮自己的身體,每刮一下,身上就出現(xiàn)一條黑黑的漿汁的污垢,她們不用肥皂,也不太用水,要刮得全身的臟都松了,才用水沖。房間的墻邊也出現(xiàn)了一層厚厚如鼻涕一樣的滑滑的東西。也許是三毛的描述太生動了,以至于我在閱讀的時候也想象著那個臟兮兮的場景,就正如三毛所說的那樣,胃里一陣翻騰,好似要嘔吐了似的。何況是身臨其境的三毛呢!三毛再也忍不下去便轉(zhuǎn)身出去,老板娘對她說不僅外面要洗,里面也要洗,看到這句,我瞬間被雷到了——居然要洗腸子!雖然我不想描述那個“洗腸子”的場景,不過這也是撒哈拉沙漠獨特的一種風俗,出乎我們意料的一種獨特風俗,不過,我認為撒哈拉沙漠的習俗都出乎了我的意料!三毛看到老板娘做了個掏腸子的手勢,她既嚇又興奮,從這可以看出,三毛可真是個好奇心極強的人哪!荷西既勇敢又機智,他找不到下懸崖的路,就用大麻繩沿著懸崖爬下去,在荒山之夜這一篇中也可以看出荷西那種探險精神和對三毛濃濃的愛意,當初三毛決定去撒哈拉沙漠去住,荷西二話不說就跟去了,終于他們也塑造了一段好姻緣。在海灣邊的女人將水桶內(nèi)的海水倒入一個很大的罐子里,這個罐子的下面有一條皮帶管可以通水,她半躺在沙灘上,另外一個女人將皮帶管塞進她身體里,水經(jīng)過管子流到她腸子里去。當然,這肯定是非常痛苦的,所以灌腸的過程中少不了呻吟和尖叫。這樣居然還要洗七天。
終于看到一點我覺得有點搞笑的事了。在白手成家這一篇的末尾,三毛通過自己的精心努力,將原本破爛不堪的房子布置成公認的撒哈拉沙漠最美的房子,她和荷西的善良也間接地促成一個受西班牙政府所托的記者去參觀他們的家。然而,好事也不是經(jīng)常到來。又有一天房東居然進了三毛的家坐下了,這種想象是罕見的,這個不速之客居然還敢十分嘚瑟地說三毛荷西他們租下的是全撒哈拉最好的一棟房子,毫無疑問,他想漲房租了。當然,三毛是不會那么容易妥協(xié)的,她用了既直接又不費力的方法輕松擺平了這個不速之客。我覺得最后一段話十分有意思“我,走到輪胎做的圓椅墊里,慢慢地坐下去,好似一個君王”。結(jié)合上文的描述,我又被三毛平凡樸實的語言中隱藏著的華麗生動給帶過去了,我再一次地聯(lián)想到這個畫面,想到那個達不到目的遭轟的壞房東,想到三毛那種得意驕傲的心情,我笑了。
在《撒哈拉的故事》整本書中,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這幾件事。在這本書中,有喜、怒、哀、樂,有難過、溫馨、幸福、艱辛、感動……一個生活在大都市里的女人,究竟是怎樣適應并且逐步愛上撒哈拉沙漠的生活的,三毛把這片大漠的狂野溫柔和活力四射的婚姻生活,淋漓盡致展現(xiàn)在大家面前。在她平凡樸實生動的語言中,往往能夠?qū)⒆x者帶到書中的環(huán)境中,達到“人書合一”的境界,在她的神筆之下,一本受廣大讀者歡迎的《撒哈拉的故事》就浮出水面了。閱讀這本書,不僅可以收獲知識,還會有所感悟。我們了解到了撒哈拉威人的獨特習俗,也看到了沙漠中的真善美。我們感悟到人情冷暖,感悟到幫助別人所得到的回報往往會比付出的要多,感悟到要真正去做一件事情,不僅需要堅定的決心,更重要的是實踐,光站著不做是沒用的,只有像三毛那樣勇于去追求,勇于去實踐,勇于去適應,才能真正達到自己的目的,當我們下定決心去做一件事時,無論條件多么的不允許,只要我們是真正想要去做的,就總會有方法可以協(xié)助我們?nèi)ネ瓿蛇@件事情,只要我們堅持去做,相信自己,就總有一天會成功的。
關(guān)于閱讀撒哈拉的故事讀后感4
這些天讀了三毛的《撒哈拉的沙漠》,感觸好多。
之前,我看這本書總是囫圇吞棗,看到精彩的片段才會停下來好好多看一眼。然而,一個從前毫不知情的作家,在我看來其實并不需要多認真的去讀,卻……很快,我竟被三毛輕松樸實的語言所吸引,所牽引,常常是不由自主的想往下看。
其實這本書并沒有很刻意、很特別地突出哪個道理,但是我卻能夠在三毛生活中發(fā)生的瑣事,她身邊的人,說的語言,都能知道其中包含的感情和韻意。如還沒有成年并不想被婚姻束縛卻必須要離家嫁給陌生人的姑卡;如一心為愛追尋就算傷的遍體鱗傷也在所不辭的沙侖;如就算對方是殺害親人的仇人卻依然舍己救人的沙巴軍曹;如一生為他人工作卻無怨無悔、勤勤懇懇的啞奴……
我想,讓他/她們變成如此不堪是因為自己,讓他/她們歷經(jīng)約束的痛苦是因為命運。
每一個人的家庭背景不同,身份不同,出生不同,出身不同,生活也自然就不同。無法改變的,這是命運。
而不去爭取,不去奮斗,不去努力,苦苦尋求出路,卻坐以待斃,那受苦,受旁人冷落,受壓迫,是自然的。這是自己。
這本書就是這樣,想表達的不明顯,卻在樸實的語句中體會到三毛內(nèi)心深處最真實的情感。在她的經(jīng)歷中,我學會了勇敢,也體會到了堅強與樂觀。
這就是這本書的力量。
關(guān)于閱讀撒哈拉的故事讀后感5
最近剛讀完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有點意外。本以為那是個充滿異國風情的、新鮮有趣的故事,開讀之前我老是在想:撒哈拉里會發(fā)生什么樣的故事呢?冒險駱駝綠洲會是什么呢?結(jié)果卻是一個個在撒哈拉生活的小故事, 有點平凡的、溫馨的小故事。有些意外,但也僅是意外。
《撒哈拉的故事》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里面的哪一個故事,而是開篇序言里的那一封信,一個母親寫給遠在異國的女兒的信。
養(yǎng)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每個兒女的身上都會有一條看不見的線緊緊纏繞著,線的那一頭,是日夜憂念著孩兒的父母。為人父母,沒有哪一個是不為兒女著想的?女兒孤身遠去荒蕪的撒哈拉生活,那里沒有親友,陌生的人、陌生的語言、陌生的風俗,思及如此有哪位父母能夠安心,能不憂慮掛念?在那封信中,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引用名句,沒有深奧的哲理,沒有夸張的感嘆,有點只是一個母親為游子深深的思念與擔憂,
在那短短的幾百字的信中,我們不難知道三毛的母親并沒有很高的文化知識,她只是一個普通的家庭婦女,只會用普通的言語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在剛得知女兒要去撒哈拉時她擔心、不安、害怕,害怕女兒吃苦,害怕女兒寂寞,更擔心她難以適應沙漠的日常沙漠。但她最終讓她去了,因為她了解女兒,明白她的志趣,為了女兒的志趣和新生活的嘗試,她和丈夫忍住了眼淚,答應了下來。盡管如此,在女兒離開家門去了撒哈拉生活的時候,他們?nèi)匀蝗滩蛔〉貞n慮、心酸。在那時,母親常常往郵局跑,給女兒寄食物、衣物,以及一些小玩意兒。當他們聽說女兒要結(jié)婚時,他們頓時感到欣喜和安心,喜于女兒不是一個人,在那遙遠的地方還有一個人能陪著她、照顧她。
明明是最平凡的語句,卻表現(xiàn)出了那么深刻的感情。那信里有點啰嗦,那么的真實,好像母親就在耳旁細細叮嚀??粗?,我確實想起了我的母親,那個啰嗦的,已經(jīng)日漸蒼老的婦女,每次我去上學,她總是說:“搭車小心點,認真上課啊,到學校了給媽打電話,放學馬上回家啊,別到處亂逛?!甭牭竭@些,我總是覺得很無奈,都聽了三年多了,但還是會一一應下來。有時候我們總是不懂事地頂撞父母,總以為自己是正確的,總是叛逆地不聽父母的話,叫我做這我偏不做,讓父母操盡了心。序言的信里有這么一句話:“夜已很深,春天的夜晚仍有寒意,請為父母多披上一件外衣,珍重復珍重?!薄罢垶楦改付嗯弦患庖隆边@讓我既心酸又慚愧。有人說:“兒女生來是來向父母討債的。”但我想說:“兒女生來并不是要向父母討債的。”
聽媽媽的話,別讓她受傷;想快快長大,才能保護她;美麗的白發(fā),幸福中發(fā)芽;天使的魔法,溫暖中慈祥。
在剛找《撒哈拉的故事》這本書時,找出幾篇它的讀后感,其中有一篇里說,三毛她啊,是沙漠里的一朵奇葩,一朵亮麗的奇葩。我在心里默默地點了一個贊。
首先我要說的是,我很佩服三毛的勇氣,那種樂于在沙漠里生活而且一去好幾年的勇氣。在《撒哈拉的故事》里三毛就提到,她希望去撒哈拉,去冒險,去領(lǐng)略不同的風土人情。我很驚訝,畢竟很少有人會有這樣的豪情壯志。三毛熱愛冒險和旅游,當初她就是在希臘愛琴海和撒哈拉之間猶豫了,但很顯然,她更偏愛于撒哈拉。我有點不懂,她為什么如此熱衷于那個地方?比起干旱的撒哈拉美麗的愛琴海不是更讓人心動嗎?但看完《撒哈拉的故事》,我想我有點懂了。
撒哈拉是一個很貧窮的地方,這是無可置疑的。在三毛他們居住的地方?jīng)]有醫(yī)院、郵局、行政處等,要到小鎮(zhèn)上才有,所以三毛要結(jié)婚那會兒常常往小鎮(zhèn)上跑。
在《結(jié)婚記》中,我還是第一次知道原來結(jié)個婚還會這么麻煩。出生證、單身證、居留證、法院公告證……各種文件還要周轉(zhuǎn)好幾個地方,最后交由當?shù)胤ㄔ簩徍恕⒐?,再送去馬德里他們過去戶籍所在地法院公告……如此,最后還有一個省略號!我很難也不想猜測那省略號還包含些什么了。盡管這樣,西荷還是很堅決地說:“我要結(jié)婚?!比?,當然是隨著他的啦。
我挺羨慕三毛的,因為她有一對善解人意的、關(guān)愛她的父母,有一個很愛她的愛人,她是個幸福的女人。與那些大男子主義不同,西荷并沒有要求三毛婚后一定要呆在家里當個家庭主婦,他尊重三毛的志趣,喜愛三毛的性格,三毛也曾說過結(jié)婚后她還是希望能到處游走,當個“任行俠”,西荷也覺得這是當然的,他所喜愛的是三毛這個人,她的性格、她的一切,而不是需要一個保姆、一個傭人。也許這就是找一個外國愛人的好處吧。
撒哈拉很窮、很落后,撒哈拉的婦女們幾乎沒有受過科學的教育,有些已經(jīng)是當媽媽了的卻不知孩子真正是怎么來的,甚至連簡單的單數(shù)算數(shù)都不會,于是,三毛就成了她們的萬能教師了。在三毛的課堂里,“學生們”很自由,要來就來要走就走,畢竟她們不是真正的學生,老師也不是專業(yè)的老師。三毛的課講得很零散,基本上想到什么就講什么,更多的時候是拿些來給她們看。哦,對了,三毛還是她們的“巫醫(yī)”呢。我覺得沙哈拉威們真是太固執(zhí)和愚昧了,女性即使生病了也都不會選擇去小鎮(zhèn)里看醫(yī)生,因為那醫(yī)生是男的,就連生產(chǎn)這種危險的事情都不要找醫(yī)生,其他婦女如果不是母女關(guān)系也不會幫他人生產(chǎn),因為她們覺得這是不吉利的。三毛的到來改變了她們很多,她們學會了一些簡單的知識,有了一個去醫(yī)院生產(chǎn)的先例,而三毛也在其中找到了樂趣與價值。
在沙哈拉威的眼中三毛是很奇特的,她和西荷是當?shù)匚ǘ嫌谂`做朋友的人。即使在這開放的二十一世紀,在一些貧窮落后的地區(qū)還是有著奴隸制的現(xiàn)象的,比如撒哈拉。我很不理解,也很反感那種不把人當人看的行為。盡管人的地位是有高低之差的,但是多年的教育告訴我們:每個人的人格和法律地位是平等的,我們應該尊重他人,因為尊重他人就是尊重我們自己。但很遺憾,我們不能將自己的思想灌注到那些等級觀念已根深蒂固的人身上,三毛他們也同樣這么無奈著。三毛他們喜歡與啞奴相處,但最終還是不能改變啞奴被送走的命運,他們?yōu)榇烁械娇杀譄o奈。
在三毛的眼中沙哈拉威們也是很奇特的。性別觀念、無知、早婚、早育,哦,還有那奇異的幾年才一次的清洗。三毛就曾因為好奇而去觀看了撒哈拉婦女的洗澡,還拉著西荷一起去觀察她們?nèi)绾蜗磧?nèi)臟,因此差點被認為是變態(tài)。面對朋友的懷疑是,三毛很淡定地賊贓嫁禍,如果我當時在場,我的表情一定和西荷一樣驚訝而又無語。我眼前似乎真的出現(xiàn)了三毛那一臉認真地說著“那一定是那些日本游客”時有趣的表情,呵呵,真可愛。
之前說過了,我對《撒哈拉的故事》有點意外,但也只是意外。我喜歡這本書,它的故事并不驚奇卻生動有趣,有些很平凡但很溫馨,我喜歡她。以上便是我讀完《撒哈拉的故事》后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