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給我結果讀后感范文5篇
推薦文章
2020請給我結果讀后感范文
書中有句話說的好:思路決定出路。我以此領題,來理一理我的思路。《請》書旗幟鮮明地提出一個口號:企業(yè)靠員工提供的結果生存。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請給我結果讀后感,歡迎閱讀參考!
請給我結果讀后感(1)
“為什么無數(shù)的人都擁有卓越的智慧,卻只有少數(shù)人獲得成功”這是序言中的第一句話。很引人深省的一句話。我自認是一個經(jīng)常反思,審視自己的人,可很多的結果都不盡如人意。直到在這本書里看到這句話:
認真第一,聰明第二;結果提前,自我退后;鎖定目標,專注重復;決心第一,成敗第二;速度第一,完美第二;結果第一,理由第二。這是《請給我結果》里的48字執(zhí)行真經(jīng)。
在看到這本書之前,我就在想,會帶給我什么樣的結果呢?通過幾天的學習,這本書帶給我很大的啟發(fā),“從執(zhí)行到結果,完成任務不等于結果,執(zhí)行是要做結果,而不是完成任務;行動不一定會成功,但是不行動就一定不會成功。”這本書通過寓言、身邊的故事,生動的企業(yè)案例,層層剖析,最后告訴我們一個看似簡單,但卻又意義深遠的道理:不要只完成任務,重要的是最終的結果!·
第一、任務只是一個執(zhí)行的假象,因為大多數(shù)的人在實際工作中,當你認為自己是在執(zhí)行的時候,其實只是在完成任務,而不是真正的去執(zhí)行,因為你沒有結果,因此任務不等于結果。在看這本書之前,我總是認為完成任務就等于結果,總認為任務完成了結果也就會出來了,故每次都是為了完成某個任務而去做努力,不管最終有沒有結果,反正自己是努力過了,很多的時候自己都沒有一種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心態(tài)。因此,自己辛苦的付出并不一定會換來回報,因為只是一味的去付出,而從未對一次次的失敗做過總結、反思,去想一想為什么會失敗,下次又應該怎么去做,自己沒有對自己負責。世界上所有的優(yōu)秀人才,都會有一個共同點,那便是------對自己負責!所以,我們要做一個負責任的人,要對自己負責!
第二、“心態(tài)創(chuàng)造行動,行動創(chuàng)造結果!”如果我們想要一個滿意的“結果”,那么我們首先要樹立一種能夠激發(fā)行動的心態(tài)。當你的上司要某一結果時,在執(zhí)行前,不是考慮能不能成功,而是下定決心即使失敗也要去做,關鍵是建立必勝的信念和決心,堅決貫徹執(zhí)行決策,盡自己最大的力量取得所要的結果。所以,對于結果,我們不是想要,而是一定要。例如,三星集團總裁李健熙的一句名言“除了妻兒,一切都要變”。他的這句話,改變了整個三星,如今的三星已經(jīng)躋身全球IT行業(yè)前列,連一向驕傲的索尼都為之汗顏。我們可以看出李健熙的變革決心之大,這就是結果心態(tài)的一個最好的說明:優(yōu)秀的成功者對結果不是想要,而是“一定要”!無論付出多大的代價,都不達目的不罷休。
第三、結果來自于行動,行動不一定會成功,但是不行動就一定不會成功。在現(xiàn)在的生活及工作中,有多少人就是因為行動不一定成功,所以就不行動,只有行動起來,我們才能成功,成功是不會主動找你的。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老和尚,他的身邊有著一幫虔誠的弟子。有一天,他叫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了一擔柴回來,弟子們匆匆行向南山,在離山不遠的河邊,人人都目瞪口呆,只見洪水從山上奔瀉而下,無論如何也休想渡河去打柴了,無功而返,都有些垂頭喪氣,惟獨一個小和尚與師傅坦然相對,問其故,小和尚從懷中掏出一個蘋果,遞給師傅,說:過不了河,打不了柴,見河邊有棵蘋果樹,就順手把樹上唯一的一個蘋果摘來了,后來這個小和尚成了師傅的衣缽傳人。這個故事其實看起來也是很普通,但是它卻憾動著我的心,它也告訴了我們一個最基本的道理:執(zhí)行就是要結果,哪怕是一個差的結果,但是都比沒有結果好。
看完這本書有很多感觸,但關鍵是能夠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能夠更好的指導工作與生活。人生的路還有很長,希望我們走過一段路之后就要問下自己:我取得了哪些有價值的結果?
請給我結果讀后感(2)
讀了這本書,我學到了很多東西。雖然書中有些觀點我不太贊同,但仍覺得獲益匪淺。
該書的一大觀點是完成任務≠結果。以前我從未想過這方面的事情,覺得只要完成任務就行了。未來不可測,也許會有意外發(fā)生,只要盡心就好,所謂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記得姚明曾說過這樣一段話,大意是:中國球迷看重每場比賽的結果,他們只對入筐的球說好。但其實過程才是最重要的,我享受這個過程!姚明想的是在比賽中只要你努力了,結果又何必看的太重。這倒跟我曾經(jīng)的觀點比較近。
但是,本書的作者卻說:“勞動是不值錢的,只有勞動的結果才值錢。功勞是價值,苦勞卻不是。”雖然剛看到這樣的話時,心里確實覺得這完全就是商人的價值觀,但靜心一想,這話確實很有道理。在中國不就有句古話叫做:“成者為王,敗者為寇”,也有“歷史是勝利者編寫的”等名句。項羽雖威猛,卻不會有人說他開得了一代盛世,韓信曾受辱,卻被后世人稱為一代名將。如果一個人整天忙忙碌碌,卻對這個團隊毫無貢獻,那你能去贊賞他,重用他嗎?最多只是道義上的感激他。而事實上,這種人絕不可用,若沒有執(zhí)行力,恐怕他甚至會成為團隊的累贅。
不過,現(xiàn)實中確實有很多把完成任務當成終極目標的人。當然,有時我也是這樣。我會按部就班的把一些事安排下去,就像老師們所說的傳話筒,而沒認真去想我應該怎樣傳達這些信息才會對知道的人更有用。結果是當老師問起時,我會找出千百個理由證明這件事是如何的難以執(zhí)行下去。不僅是我,好多人不也有同樣的想法。他們覺得做了自己該做的,但具體結果如何,就不是他們所關心的了。這類人也許比一開始就明明白白表示“我不管”的人更可怕。若他們不管,則可以找別人,但若接手卻給不出結果,那可就麻煩了。
本書作者提出一個觀點:執(zhí)行永遠都只有一個主題,執(zhí)行是要做結果,而不是完成任務。當我們找出千萬個理由證明做不出結果與我們無關時,我們其實就是在逃避責任。因為,對我們想要的結果,不是我們做不到,恰恰是我們沒有用心的執(zhí)著的去完成。
我喜歡書上的一個觀點:馬上行動,不要給自己太多借口。一個恒等式:0.0001≥0。行動不一定有結果,但不行動一定不會有結果。若你在行動前畏手畏腳,怕這怕那,那就只能是0,永遠不可能成為1.其實成功也很簡單,馬上行動,大膽行動,你就成功了一半。行動前不要找借口,事后也不要找借口。無論你做的怎樣,結果就是結果,他不回因為你給出的理由而改變。其實,任何理由都是借口。
可是,在日常工作中,太多的人為自己找借口。曾經(jīng)有一個同事,如果他負責的那塊出了問題,他的第一句話總是:“那不是我的原因,那是因為······”個人非常討厭他的處事風格??墒聦嵣?,我不也經(jīng)常犯這種毛病嗎。雖然承認了是自己做的不夠好,可還是會找一兩個外部因素來分擔自己的責任。
在本書中。還有一個觀點我非常贊同,那就是:使我們痛苦的,必使我們強大。經(jīng)歷困難很痛苦,經(jīng)受失敗很痛苦,承擔責任很痛苦。但這種痛苦恰恰是使我們成長的養(yǎng)料。人的本性中,都有一個傾向,逃避困難,逃避責任。但你要想進步,就必須能夠克服挫折,能夠勇于承擔責任。丘吉爾曾說過,當你戰(zhàn)勝了苦難,那它就是你的一筆財富。蛻變的過程是痛苦的,但蛻變之后,我們必將變得更為強大。
書中提到怎樣做一個中層領導者:當領導者,意味著從自己處理事情,變成領導和發(fā)展團隊成員處理事情的能力。每個人的時間有限,精力有限,若你幫下屬處理事情,做下屬該做的,那你的價值相應的就變小了。即使做好了,也只能證明你是一個好保姆,而不是好領導。
記得剛當上團支書時,我也是事必躬親,恐怕別人做不好,結果是自己累得要死,其他班委卻很輕松。輔導員說要學會放權,要相信他們能自己做好。于是,開始試著不再插手一些事情,開始把事交給相應的班委,開始讓同學自主承辦班級活動,而我,只做顧問與督導。沒想到,班級竟然發(fā)展的出乎意料的好,因為是同學自己策劃活動,班級的積極性,凝聚力大大提高。從現(xiàn)實的實踐中,我真實體會到了領導者要有領導的覺悟,而不是干事的能力。
當然,書中也有一些觀點我不太贊同。比如說成功來自對結果的執(zhí)著追求,應該還有對過程的欣賞和對經(jīng)驗的學習吧。比如說速度第一,不是找最好的辦法,而是找最快的辦法。這要看情況而定,在處理重大事情時,我們有必要三思而后行。比如說不要想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完,手邊的事不一定是最重要的事。但手邊的事都做不好,何談那些重要的事。
總的來說,這本書讓我了解了很多我一直不太重視的東西,對我影響很大,感謝這本書。
請給我結果讀后感(3)
用了三天時間,讀完這本書。第一個感覺就是,確實是好書。通俗易懂又深刻。在讀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在生命動力課堂中學到的,在教練口中聽到的,很多很多的知識和道理在書中都有寫到,在課堂上都有涉及,融會貫通。感覺好象是一種心態(tài),生活的心態(tài),管理的心態(tài),做事業(yè)的心態(tài)。也可以說這本書是濃縮,濃縮就是精華。值得回味百遍。
思路決定出路,結果改變?nèi)松?。是的,這句話將的太好了。一只在海里失去方向的船,結果肯定是被暴風雨吞噬,一個沒有結果的人生,終將郁郁而終。想想以前的自己和周圍的人,遇到一個問題,都是在給自己找借口,找退路,放水,走后門。慢慢的養(yǎng)成了一種習慣。但是問題還是問題,還在那里,心里是舒服了,欺騙自己了。但是對自己有什么好處呢?問題還在那里,不解決,它還是個問題,還是沒有結果。沒有結果,就不用談進步。自己沒進步,進步的是忽悠自己的技術,自己忽悠自己不夠,有時候還請別人幫忙忽悠。說來說去,大多數(shù)人都活在一個忽悠的世界里。成功的人,是那些對自己負責任的人。如果一個人連自己都不負責任,那對別人或對問題負責任是天方夜談。那是大忽悠。使我們痛苦的,必使我們強大。就如生命動力課程,這個過程讓我感到不舒服,越來越不舒服有時候甚至想逃跑。這就是一個成長的過程。當面對并解決這些不舒服后,那感覺就不是舒服了,是爽!一種超脫自我的自信,其實我是能辦到的,其實我是有能力的,其實我可以這樣活,而不是聽天由命。慢慢的,我似乎已經(jīng)養(yǎng)成一種習慣,一種愿意向任何難度挑戰(zhàn)的習慣。喜歡挑戰(zhàn)會上癮的,當你拿到結果屬于自己的那份感覺也是會上癮的。所以會愿意要更多的結果。而不是面對問題時繼續(xù)忽悠自己或跟自己說我不行,我做不到。自己都跟自己說不行,又有誰會認為你會行呢?所以,“想”是沒有結果的,“行動”是通向成果的唯一途徑,“投入”,“耐心”,“永不言敗”是達到成果最有效的素質。做到這些,離成果就不遠了。
這本書中,我最喜歡覺得最實用的是:
執(zhí)行方針:結果提前,自我退后;鎖定目標,專注重復。
執(zhí)行關鍵:決心第一,成敗第二;速度第一,完美第二,結果第一,理由第二。
請給我結果讀后感(4)
請給我結果》,一本很耐人尋味的書,讓人深受啟發(fā),讓我從一個新的角度來審視問題的本身。在大多數(shù)人的腦海里,"結果未必重要","只要努力就行","結果如何,與我無關","我只對事情(任務)負責,不對結果負責"等等,但是,這一切,在這本書里被徹底顛覆。
完成任務≠結果,這是這本書非常鮮明的一個觀點。有多少這樣的員工,他們覺得自己只要每天把任務完成就可以了,而他們并沒有認識到,自己是企業(yè)的一員,一架飛機,有任何一個地方螺絲松掉,這架飛機就將失事。企業(yè)要他們工作,并不僅僅是要他們完成任務,而是要創(chuàng)造價值。
完成任務的本身只是一個過程,而我們要的是結果。我們必須要把完成任務和得到結果區(qū)分開來。不能有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得過且過的想法。要知道上級把任務交給你,他不是要看你如何去做的,他要的只是你完成的結果。如果你得不到結果,你也就沒有任何理由和借口為你的無能來辯解。只要結果,不要借口。認準結果,努力前進,就一定能得到它。心態(tài)創(chuàng)造行動,行動創(chuàng)造結果。結果心態(tài)是一種積極主動的心態(tài)。結果心態(tài)要我們,不要把眼光停留在結果上,不要把心態(tài)局限在公司給你的回報上,這樣不能夠幫你改變現(xiàn)狀。要把眼光放在創(chuàng)造結果上,要把心態(tài)放在如何為公司創(chuàng)造更多價值上。有了這種心態(tài)命運就從此掌握在自己手中。結果心態(tài)不是想要,而是一定要。因為在面對結果時,我們需要一個"一定要實現(xiàn)"的決心。為了結果我們要堅持信念,勇敢面對,永不放棄。每個人必須認識到,這份回報是由自己的付出換來的,如果付出少,回報也會少,所以,一定要給企業(yè)一個滿意的結果,創(chuàng)造良好的價值,這樣,我們才可擁有相應的回報。現(xiàn)在我有了一種深深的緊迫感,如今要做的,就是要努力創(chuàng)造價值,給企業(yè)創(chuàng)造價值,給企業(yè)一個好結果,從而可以提升自己的價值,展現(xiàn)自己的價值,最后,給自己也是一個好結果。
每個人都應該行動起來,為了自己想要的那個結果,也就是企業(yè)價值的提高而做出自己的努力,不做剝削企業(yè)的員工,而要做創(chuàng)造結果的員工,用結果心態(tài)指導行動,用行動創(chuàng)造結果,不怕失敗,鎖定責任。
"態(tài)度決定一切"在工作中我們要有一個認認真真的態(tài)度。世界上的事情只有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地做,才可能換來成功。
請給我結果讀后感(5)
不要任務,要結果
這點其實給我有點顛覆性的改變,古語總是說“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我也比較奉行這個說法,所以在管理下屬或者在自己身上都會有這樣的想法體現(xiàn)出來。但從這本書中,徹底改變了我的想法,之后在處理很多問題上我會以結果為導向去判斷或處理事情。以我們網(wǎng)站為例,越來越多的是以結果為導向的收費模式,可見結果是多么重要。
心態(tài)決定行動
做事的心態(tài)非常重要,結果心態(tài)也很重要。但我記得陳總監(jiān)和我們交流的管理者的心態(tài)也非常重要,一個管理者,自己不代表團隊,團隊卻代表自己,這個概念給我的影響比結果心態(tài)更深。是的,帶領一個團隊,你個人的優(yōu)秀與否不代表一個團隊的優(yōu)秀,只有你帶領的這個團隊非常優(yōu)秀了,才是你的優(yōu)秀。
速度第一,完美第二
關于這一點,大家有很多的爭議,陳總監(jiān)說得好,這個要放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去理解,我們技術部目前的狀態(tài),就是速度第一,完美第二。我們有很多關于技術改進的設想,有很多關于改版的方案,但苦于速度跟不上,當我們的想法還是想法
的時候,競爭對手已經(jīng)將我們的想法實現(xiàn),并呈現(xiàn)在我們的面前,這個時候,速度是第一,誰先贏得客戶就贏得了結果。吸引了客戶再逐步去完美,這是我對速度第一,完美第二的理解。
其實這本書是綜合了很多的書本的一個縮略本,他從西點軍校中吸引了“沒有任何借口”,從余世維中吸收了“執(zhí)行力”,其實他是整合,給我們一個更加容易懂的結果。
這本書我個人覺得給我的收獲還是蠻大的,使我自身有了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