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禮讀書筆記800字5篇
推薦文章
一如從前般,還是歷經(jīng)了數(shù)月終于看完了這本在案頭堆放了很久的《穆斯林的葬禮》,說它是最有生命力的茅盾文學作品確不為過。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穆斯林的葬禮》讀書筆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筆記篇1
拿到這本厚厚的書時手上沉甸甸的,合上這本書時淡淡悲傷和壓抑久久蕩在心頭。霍達這位偉大的女作家用她淡淡的清新的筆觸向人們講述了從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初期開始,一直到改革開放的七十年代末大約六十年間的興衰一家三代人的愛恨情仇、榮辱興衰,玉與月向世人展現(xiàn)一幕幕哀傷的愛情悲劇,
質(zhì)樸無華的葬禮讓我認識了穆斯林,從未了解過的宗教與信仰也在這本書中緩緩展開在我的眼前,宗教的傳統(tǒng),政治的交鋒,愛恨的交織。在歷史的長河中華夏文化與伊斯蘭文化的交匯與分歧構(gòu)成了這個宏大又哀傷的故事。
故事的開端從一個虔誠的穆斯林老人帶著年幼的韓子奇引出,墓地里楚雁潮緩緩的琴聲與天上的新月相交輝映著讓這命運的舞臺緩緩落幕,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也在場終結(jié)了,而當我靜靜回首書中的一幕幕,‘玉王’韓子奇艱辛的創(chuàng)業(yè),對玉的執(zhí)著,對感情的無奈,直至死前含淚而終;有著不同觀念的姐妹,迂腐梁君璧為信仰毀掉了兒女的婚姻和愛情,帶著新觀念大膽追求自由和愛情的梁冰玉是新一代青年的象征,卻漂泊他鄉(xiāng);向往美好幸福生活的老姑媽終究守候著一家人直至病死;韓天星和陳淑彥這對被命運硬拼成的夫妻帶著悲傷活著;而那個十九歲的花季聰穎美麗的少女韓新月卻因先天性心臟病早早凋謝了生命之花,那一輪新月之下,楚雁潮緩緩的拉著提親……
起初讀完這本書,我心底對伊斯蘭教升起一股難言的厭惡感,說到底那是對這場悲劇的主人公的憐惜與那個時代封建守舊思想的鄙夷和無奈,后來了解到伊斯蘭教從未禁止過民族間的通婚,而造成一切悲劇,影響伊斯蘭聲譽的民族主義、神秘主義和宗派主義并非伊斯蘭思想,也就對故事有了一種釋然。穆斯林將伊斯蘭教視為一種自豪,讓讀者對它肅然起敬。
在文章的最后:‘梁冰玉輕輕地走過去,心里只想著自己的女兒。和那個人一樣。暮色悄悄的降臨,婆娑樹影漸漸和大地融合在一起,滿目雄渾的黛色,滿目溫馨的清香。西南天際,一彎新月出現(xiàn)了,淡淡的,朦朧的,若有如無?!粲谖倚牡椎氖菍ξ磥淼囊粋€憧憬,一個新的希望,期待著幸福與美好的明天,正如文中那個熱愛生活的早逝少女。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筆記篇2
一部葬禮,一曲悲歌,如泣如訴!
讀《穆斯林的葬禮》,感覺這是一場人間悲劇,一場跨越三代的悲劇
梁亦清一輩子兢兢業(yè)業(yè),苦苦守著奇珍齋的名號。有著兩個天生麗質(zhì)的閨女,梁君壁、梁冰玉,人名如玉。虔心向著麥加方向朝拜,最后卻未得到真主安拉的庇護,面對功虧一簣的寶船,口吐鮮血,含恨而去!
昔日的易卜拉欣,今天的韓子奇,不辱師命,保住了搖搖欲墜的奇珍齋,并發(fā)展到梁亦清生前所想不到的盛況。一場覽玉盛會,贏得玉王稱號,并抱得美人歸。誰知一代玉王,以后命運如此坎坷。為保住那比他生命還要重要的玉,忍受與妻兒十年分離之痛;在倫敦與梁冰玉的結(jié)合,又欠下一生無法償還的情債;婚姻不幸之恨,老年喪女之痛,對兩個女人心存內(nèi)疚之苦。最終落了個玉損人亡的結(jié)果。成也玉,敗也玉!
韓新月,天生麗質(zhì),聰慧過人。雖無衣食之憂,卻有著外人無法理解的痛楚:她感受不到母親的愛,她疑惑照片上的母親是那么溫柔可親,現(xiàn)實中的母親卻如此冷淡無情。雖如愿走進北大校園,徜徉于未名湖畔,還未好好享受汲取知識的快樂,卻被病魔纏身。在病中與老師楚雁潮的相戀,給了她繼續(xù)存活下去的勇氣,卻無法戰(zhàn)勝殘酷的命運。臨死之際,得知自己的身世之迷:自己的母親、照片中的母親竟是梁冰玉,是自己一直認為漂流海外的小姨!十七年的疑惑終于解開,也算是一種安慰??蛇z憾的是等到生身母親來找她時,她已在墳?zāi)怪邪蚕⒘藬?shù)十年。
梁君壁、梁冰玉、韓天星,他們的人生又怎么不是一出悲劇呢?如此多的痛楚不幸集中于這一家,卻讓人感受不到刻意做作之假,給人的只是一聲聲嘆息。一出穆斯林的葬禮,一出悲劇!相信這一不幸的穆斯林之家,定能在天園相會,那里再沒有痛苦,畢竟前生受過太多的苦,那里再沒有不幸,畢竟前生遭遇了太多不幸。天下非主,唯有安拉!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筆記篇3
冰心曾稱《穆斯林的葬禮》為“一本奇書”。作者霍達用她獨特的哀傷筆觸,向我們講述了二十世紀二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梁、韓兩家三代人的愛恨情仇,玉月交融的凄美故事。
懷著復(fù)雜的心情讀完最后一頁,我的腦海中浮現(xiàn)出納蘭性德的四句詩: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如果一切從頭開始,璧兒與玉兒未與易卜拉欣相遇,如果新月與楚雁潮不曾相識相知,命運的齒輪是否會有所改變?穆斯林的葬禮,究竟埋葬了什么?要解答這一切,必須從璧兒——梁君璧開始。
少女時期的璧兒是全書中最美好的人物,連后來近乎完美的新月都要遜她三分。她聰慧賢淑,雖未曾讀過書,卻將家中事務(wù)打理得井井有條普;她孝順父母,疼愛妹妹,買回的櫻桃一定要父母妹妹先嘗;她剛強不屈,在父親病逝后絲毫不屈服于仇人蒲綬昌……她溫柔而堅毅,幾乎完美的形象讓人愛惜不已。然而,她唯一致命的弱點——眼界窄小,沒有文化,成為了日后所有悲劇的源頭。她不理解愛情,只懂得“過日子”;她學不會寬容,逼垮了賴以生存的奇珍齋;她不明時局,導(dǎo)致了新月的意外出生,導(dǎo)致了下一代人更悲慘的命運!惹人愛的璧兒,咄咄逼人的韓太太,梁君璧的轉(zhuǎn)變讓所有人心寒,究竟是什么使她的形象天翻地覆?
是時代!
抗日戰(zhàn)爭前,百姓們的思想仍停留在一粥一飯,而八年抗戰(zhàn)開始后,無數(shù)有識之士開始了“安得廣廈千萬間”的思索,澎湃的思潮涌動,新一代青年誕生于世。一生嗜玉的韓子奇,成為了其中一員,而梁君璧,舊時代培養(yǎng)了她腐朽的思想,不可能再有任何改變,她永遠只是一個自私自利的小市民!而她的妹妹梁冰玉,同韓子奇思想一致,惺惺相惜,兩代人的悲劇由此而始,可笑可恨!
梁亦清、韓新月的葬禮,是題目“穆斯林的葬禮”的由來。然而,面對窗外綿綿細雨,我不禁沉思:葬禮只是單純的葬禮么? 顯然不是。
作者是生在新中國的新回族,她想要通過這個故事埋葬的,正是那些如同梁君璧一樣的、思想止步不前的傳統(tǒng)穆斯林們!為那些家族偏見、民族偏見,那些毒害中國人民的思想糟粕,舉行最后的葬禮!作者希望同是炎黃子孫的我們,能懷著平等的心態(tài)對待所有人,不要再出現(xiàn)書中的悲劇。
人生若只如初見,回到易卜拉欣打碎玉碗的那一刻,回到楚雁潮與新月初遇的那一刻,回到奧立佛身中彈片前的那一刻……時光無法倒流,凄美的故事終成永恒。
時代鑄就悲劇,悲劇成就《穆斯林的葬禮》。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筆記篇4
舉頭一輪明月高掛,低頭一室書香彌漫。讀完《穆斯林的葬禮》,看明月慢慢幻化成新月明媚的臉龐,不由得思索這一家人的情感起伏,回味三代人的玉之情緣……
《穆斯林的葬禮》以玉為引線,將三代人的情感、生活,將穆斯林的風俗、文化,將社會的變遷、發(fā)展,串聯(lián)在一起,不僅僅生動地刻畫了一個個個性鮮明而又飽滿的人物形象,敘述了一個大家庭三代人玉器行業(yè)的興衰,更是將梁氏一家人不同思想觀念、不同思維方式尤其是愛情觀的沖撞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使穆斯林思想文化在時代的變遷、傳統(tǒng)與現(xiàn)實的矛盾沖突得以凸顯。姐姐璧兒沒受過教育,一直保持著封建舊思想,再加上丈夫與妹妹的混亂關(guān)系,以致對丈夫思想、思維方式不理解,對妹妹惱怒,對丈夫與妹妹的愛情憤恨;而妹妹玉兒,上過大學,思想相對先進,敢于主動追求自己的愛情,但又不得不屈從于家族傳統(tǒng)和現(xiàn)實,幾年后回來一切都已成為泡影。
緣,妙不可言。書中有“奇珍齋”主人梁亦清與韓子奇因玉而結(jié)的師徒之緣;有師父之女璧兒和玉兒分別愛上韓子奇的情仇恩怨;有韓子奇與玉兒之女新月與楚雁潮的癡戀糾纏;也有孤獨的玉兒守著新月之墓、韓子奇與璧兒之子與妻兒的平凡。些許情緣之外,是韓子奇背景離鄉(xiāng)的為玉而為的奮斗史,更是新舊思想的破撞與融合史,都在詮釋著這奇妙的緣份。而全書終究歸于平凡淡然的生活,道出了緣份的真諦——月華終究升天,美玉畢竟非凡。只有生活現(xiàn)實才是緣之依托,無論幸福亦或悲慘。
在那個年代,愛情是否能存活,答案是不能的。新的愛情觀已經(jīng)出現(xiàn),舊的愛情觀依然存在,愛情何去何從?璧兒和韓子奇結(jié)婚成家,并非全都因為愛情,更多的是對家庭的責任,是韓子奇對梁亦清、是徒弟對師傅、更是將琢玉技藝傳承下去的責任,他們因愛而靠近,因責任而長久。感情和家庭因傳統(tǒng)的守家傳業(yè)思想而維持著。玉兒與韓子奇執(zhí)手相愛,最終因世俗觀念而分手;新月與楚雁潮互生愛慕,也因傳統(tǒng)思想而告終。愛情,誠如美玉一般圣潔而高貴,但,在璧兒與韓子奇身上,沒有存活;在玉兒與韓子奇身上,沒有存活;在新月與楚雁潮身上,也沒有存活。明月昭昭,美玉灼灼,愛情卻暗淡無光。
玉兒回到了故鄉(xiāng),面對女兒的墳?zāi)购湍骨按底唷读鹤!返某愠?,留下了眼淚。新月皎潔,可慰思女之情,愛之傷痛;玉技尚存,可鑒世事滄桑,緣之奇妙。一切,都已不在,只有記憶還在,現(xiàn)實和記憶的距離也越來越遙遠……
一輪明月,三生玉緣,愛在前方!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筆記篇5
我從小就是個書迷,幾乎看遍了我所有能看到的書,但一直沒有時間,也沒有毅力去看完一本完完整整的小說。那一天,妹妹帶來了一本厚厚的小說,說是專門為我借的。驚訝之余,我第一次細細打量了這樣一本拿在手里仿佛有著濃厚歲月滄桑的小說——《穆斯林的葬禮》。精致的封面,引人入勝的介紹一下子抓住了我的眼球,我靜下心來,開始翻閱。令我沒想到的是,這本書的文風那么符合我的胃口,就好像一個赤腳走在遍布荊棘的荒路上的人突然穿上了一雙舒服的鞋子,那種感覺是無法表達出來的,只能用心去體會。
書里的文字,就像一件件華美的羽衣,不僅語言優(yōu)美,韻味悠長,還經(jīng)得起細細的推敲。它給我一種遠離人間,像是在另一個世界的感覺。清新脫俗,華麗精致,既不庸俗,也不拖拉。這才是我一直想要閱讀的作品啊!
書里的主人公韓子奇癡迷于玉,促使了他與梁君璧的婚姻,但是那是逆境中的自然結(jié)合,沒有愛情。但是在海外流浪十年之久讓他與梁冰玉惺惺相惜,產(chǎn)生感情,最終生得一女,新月。而她,又是另一個蕩氣回腸的故事了。她始終逃脫不了命運的安排,和自己相愛的人陰陽相隔,只有一首《梁祝》永永遠遠的陪著楚雁潮,陪著他寂寞的心……
這是一個悲劇,卻充滿著力量。也許是我還小,對于這本書的真正含義我理解得并不透徹,但是我無法否認對它的喜愛,它所表達的情感遠遠超出了文字本身,它的身上有著濃濃的民族氣息,它的身上烙著鮮明的時代的印記,成為了一個民族,乃至一個時代的記憶。
我用了四天的休息時間將它看完,才發(fā)覺自己已深深陷入了霍達用文字編織的世界里。那個似真似幻,欲語淚先流的世界,成為了我心中永遠的神圣。直至現(xiàn)在,那婉轉(zhuǎn)千回的故事仍似歷歷在目,只要腦中一想起它,各種刻骨銘心的愛情悲劇便會蜂擁而至,要思考好久才能回味過來,心中早已不復(fù)平靜。
指尖磨砂著精致的封面,我的嘴角卻勾起了笑容,經(jīng)典便是經(jīng)典,只可永遠在心中珍藏。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筆記800字5篇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