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書筆記心得感想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書筆記心得感想五篇
讀著著作中每一條建議,你對自己的職業(yè)一定會有全新的認識,你會因此從容地走好未來的職業(yè)之路。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怼督o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書筆記心得感想,希望大家喜歡!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書筆記心得感想1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是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專為中小學教師而寫的。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它讓教師明白了一個道理,原來學生該這樣教。
其中第一條就是:“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赡茏髡呤且嬖V我們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每一個孩子都是與眾不同的,每一個孩子都會有自己的性格,孩子們是有差異的。在工作中我們都曾經(jīng)有過這樣的感嘆:“同一個老師教的,同一個教室里坐著,學習的成績卻是天地之差”。而作者為了讓我們更好地理解這種差異,更是用了兒童提水這樣一個形象的比喻來說明。因為我們都知道兒童的身高、體重、力氣等都不一樣,還有性別的不同,肯定是提水的結(jié)果就不同了。如果非要讓體弱瘦小的人和身強力壯的人提水一樣多不可,那可能就會適得其反,導致體弱瘦小的人會元氣大傷,到第二天就什么也干不了了。因為差異性的存在,學習出現(xiàn)不同的結(jié)果也就不難理解了。
面對著這樣的差異,我們在教學中就不能再“一視同仁”了。我們要善于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如果一個人對一件事情很感興趣,他們就會努力的想把這件事情做好。我們教師的任務就是想辦法將學習和他們的興趣聯(lián)系起來,去積發(fā)他們學習的潛能,調(diào)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我們還要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之處,及時的進行鼓勵。作為平凡的人,我們都有這樣那樣的優(yōu)點,也有這樣那樣的不足,就是所謂的“人無完人”。對于教育工作者來說,我們對每一個學生都應該有一個客觀公正的評價,尤其是對于學困生來說更是要善于發(fā)現(xiàn)他們的閃光之處,及時鼓勵,讓他們利用自己的長處來為集體服務,讓他們感覺到他們也是很重要的,并非一無是處,老師和集體還是非常重視自己的,雖然成績上不如人,但是在其它方面還是很優(yōu)秀的。當這些學生從內(nèi)心感受到被老師和集體信任時,他們的信心就會重建起來,學習的激情也會燃燒起來,相信不久以后,他們的成績會有很大的提升。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書筆記心得感想2
近幾日,又再次翻閱了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大作——《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他的每一條建議,都凝聚著他的聰明與智慧,都寄托著他的夢想與希望。文章中有談如何教書育人的,有談如何關心后進生的,有談如何提升自身素質(zhì)的。特別是《談談教師的教育素養(yǎng)》這篇文章對我的觸動特別大。
他在文章中說:教育素養(yǎng)的這一重要特征的第一個標志,就是教師在講課時能直接訴諸學生的理智和心靈。在擁有這一真正寶貴財富的教師那里,講述教材就好比是向交談的對方(學生)發(fā)表議論。教師不是宣講真理,而是在跟學生娓娓談心:他提出問題,邀請大家一起來對這些問題進行思考。在分析問題時候,大家會感覺到:在教師跟學生之間建立了一種密切的交往關系。你,作為教師,也會被學生思想的潮流所帶走,你會忘記你是思想方向的引領者,你會感到自己也變成了學生,你跟一群孩子一起為發(fā)現(xiàn)真理而歡欣鼓舞,你在心里回答著教師提出的問題。可見,教師在他所教的科學基礎學科方面,如果沒有深刻的科學知識,就談不上教育素養(yǎng)。那么怎樣才能使每一位教師不僅懂得一點教學的常識,而且深知本門學科的淵源呢?
讀書,讀書,再讀書——教師的教育素養(yǎng)的這個方面正是取決于此。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饑餓者的食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群書,要能在書本面前坐下來,深入地思考。
作為一名老師,如果沒有淵博的知識,沒有較深的教育理論素養(yǎng),如何勝任自己的工作呢?受其影響,我開始反思自己:業(yè)余時間大都浪費在了閑談與家務上了。與書籍的接觸越來越少,不管是專業(yè)的教育知識和自己的知識面,都逐漸狹隘,真是慚愧不已。社會在發(fā)展,知識在更新,作為教師的我怎能不與時俱進呢?從現(xiàn)在開始,逐漸改變生活步驟,多走進圖書館,去翻閱新上架的教育理論書籍以及綜合性的各方面書籍,真的很有必要。多讀一些國內(nèi)外的教育家有關教育教學理論與實踐經(jīng)驗方面的著作,以提升自己的教育素養(yǎng),并將好的經(jīng)驗應用于教學之中。同時注意積累、總結(jié)自己教學工作中的經(jīng)驗與教訓,并以筆記的形式記錄下來,讓自己的身后也留下一串歪斜而踏實的腳印。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書筆記心得感想3
讀《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書,不僅是在讀那一條條獨立成文的建議,更是在讀蘇霍姆林斯基完整的教育思想體系。書中眾多理論對我影響很大,也引起了我的許多思考。特別是“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一條,帶給我極大啟發(fā)。文中這樣說:“有些學生很長時間都沒有對任何事情表現(xiàn)出特別的興趣,如果學校里沒有一種各科教師都來爭取學生的思想和心靈的氣氛,那么許多學生的興趣就永遠得不到開發(fā),學校里這種對學習無動于衷沒有為自己找到感興趣的學生越多,那么,教師們就不可能有自己的學生,那很難把酷愛知識的火花從自己心里移植到學生心里。在學生對待知識的態(tài)度上,最令人苦惱和感到擔憂的,就是這種無動于衷的精神狀態(tài)。學生在某一門學科上學業(yè)落后,考不及格,這倒并不可怕,而可怕的是他冷淡的態(tài)度。”是啊,我們每一位老師工作中都會遇到這樣的學生,對于這樣的學生,每個老師都非常頭痛。書中提到,對待這樣的學生,教師要做到孔子說的“因材施教”。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對這樣的孩子進行細致地了解。我們的孩子來自不同家庭,具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智力水平、不同的身體狀況、不同的興趣愛好。
教師面對這樣的孩子,首先要對他們的性格脾氣、家庭背景、學習方式、思維特點等了解清楚,這樣在課堂上才能“使每一個孩子的力量和可能性發(fā)揮出來,使他享受到腦力勞動中的成功的樂趣”。可反思一下我們以往的教育、教學工作,是否真正全面考慮到這些因素了?仔細想來,在很多時候,我們大多是按照教師用書上的學習目標,對學生提出同一個學習要求、要求他們完成同樣的作業(yè),自然也會用同一個標準去衡量他們。對此一些基礎差、智力水平又一般的學生,他們很難體會到學習的樂趣,久而久之,他們對學習也就失去了興趣,同時,也會影響到他人格的形成。為此,因材施教多么重要。
再比如,有些孩子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表現(xiàn)為愛說話、愛做小動作、無精打采等,其實在抱怨孩子的同時我們應該想到,有些原因就在我們自己身上。讀了這本書,我們不妨仔細地反思一下自己,我們的課備得充分嗎?我們的課堂是不是激發(fā)了每一個孩子的探索知識的欲望?是不是讓每個孩子都動了起來?是不是讓每個孩子都有事可做?每天都這么想想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很多孩子不聽話的原因就在我們自己身上,所以,要精心備好每一堂課就是我們必須要做好的一件事,我們所設計的每一堂課應該讓每一個孩子都有事可做,讓每一個孩子的思維都活動起來,讓每一個孩子都參與到我們的教學活動中來,這樣的課堂是令人向往的、師生互動的、氣氛熱烈的、和諧積極的課堂,這樣的課堂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會有一種愉悅的心情。雖然要做到這些不容易,但是只要堅持努力,真正動腦筋來設計我們的課堂,我們的抱怨聲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少了很多。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書筆記心得感想4
這幾天拜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對于其中的一句話感觸頗深。他說:“教師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保護學生的心靈。晶瑩透亮的露珠是美麗可愛的,卻又是十分脆弱,一不小心露珠滾落,就會破碎不復存在。”我不禁想到那些后進生,他們就好像不小心丟失了翅膀的天使嗎,那些學生的心靈,不是更需要教師和家長的加倍呵護嗎?
在我們的周圍,往往有這樣的學生,上課不認真影響紀律;成績不及格影響平均分;品行不端正影響他人;行為不規(guī)范影響集體榮譽;一句話,他們是“后進生”。于是,為師者在埋怨“后進生”的同時,更是把與“后進生”作斗爭當作班級工作的重心,或冷嘲熱諷,或嚴盯死防,或冷落懲罰,或驅(qū)逐出“班”??傊蠹叶疾荒苋萑獭昂筮M生”的存在,原因很簡單,因為這些后進生會攪混“班級”!雖然可以理解,但是理解不等于贊同。沒有人會否認教育是一種崇高的事業(yè),她的崇高主要體現(xiàn)在對現(xiàn)實的超越、對世俗的批判上,一味追求現(xiàn)實得失的教育非但無法讓人體驗崇高,反倒讓人覺得為師者是多么功利,多么自私,多么目光短淺!靜下心來想一想,學校有強弱,師資水平有高低,辦學條件有差異,我們?yōu)槭裁淳筒荒苋萑獭昂筮M生”的存在呢?一個后進生對班級而言是五十分之一,而對他的家庭而言卻是百分之百,哪個后進生不是父母眼中的心肝寶貝呢?哪個孩子希望自己成為“后進生”呢?他們不是一直在努力嗎?只是,被不小心折斷了自己飛翔的翅膀,有誰知道他們的痛,他們的委屈?
其實,學生的可塑性很強。從生理、心理的角度看,他們渴望被喜歡、被注意、被關愛。有多年教育體驗的老師都知道,當一屆屆的學生離開校園進入社會后,頭腦活絡、吃苦耐勞、善于合作、勇于創(chuàng)新的往往是你眼中曾經(jīng)的“后進生”;闊路相遇,大老遠跑過來叫聲“老師好”的往往是你眼中曾經(jīng)的“后進生”;逢年過節(jié),跟你貼心地電話拜年或登門探望的還是這些你眼中曾經(jīng)的“后進生”!
一旦懂得了這個道理,我們在面對這些受傷的天使時,怎能不頓生憐愛之情呢?要關注他們,并給他們更多的愛,甚至更多的偏愛。作為教師要善于與學生一起學習,做學生們的大朋友。在課堂上,還是在生活中,都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盡可能地讓他們感到老師的關愛。這樣的次數(shù)多了,學生心里自然對教師積存著一份親近,自然感受到了教師的一份關愛。
當我們教師用愛的心態(tài)去對待學生的每一次過失,用愛的心態(tài)去等待學生的每一次進步,用愛的目光去關注學生們的每一個閃光點,用愛的心情去贊許學生的每一份成功時,我們就贏得了學生們的心,就獲得了教育的主動權(quán)。愛的情感可以溫暖一顆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頭。當學生們體驗到老師對自己的一片愛心和殷切期望時,他們就會變得如此可愛,他們的潛力是巨大的,無窮的!
愿教師那暖暖的愛會讓我們的后進生再生羽翼,教師那深深的愛會讓我們的后進生象天使一樣在我們的眼前飛起!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書筆記心得感想5
暑假期間,我認真拜讀了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一書?!捌芬槐竞脮缤c一位高尚的人在交談”。蘇霍姆林斯基的文章,猶如一泓清泉,不僅清澈明凈,映照自己,而且清爽甘洌,沁人心脾。書中給教師的每一條建議談到相關的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論分析,讓我感觸頗深,受益非淺。
后進生的轉(zhuǎn)化是一項艱巨的工程,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更是深刻地體會到這一點,往往花在后進生身上的時間最多,但可能效果也是最不顯著的,甚至毫無進展,于是我開始懷疑后進生是先天因素造成的,教育無濟于事。但讀了這本書后,我真正認識到“后進生是可以轉(zhuǎn)變的”這個道理,平時,我對這樣的學生往往采用補課的方式,采用多抄寫,多讀的方法。現(xiàn)在,從蘇霍姆林斯基這里得到啟發(fā),我們要注重訓練后進生的思維,發(fā)展智力,為他們今后的不斷學習提供動力。這本書洋溢出來的對學生的那種人性化的尊重與熱愛,讓我受益匪淺?!拔覀兊淖毅懯牵翰灰屓魏我粋€學生感到他在智力發(fā)展上是不行的,在學習上是注定要落伍的。”說的何其中肯,“每當我想到,在許多學校里,在教室的最后排,還坐著一些好像被遺棄的落伍生和留級生,他們心情郁悶,性格暴躁,或者對知識毫不動心的情況時,我就不能不感到一種由衷的痛心。我們不能讓這些學生懷著冷酷的心情,對知識毫無興趣地走出校門!如果一個正常的人沒有在任何一門學科上取得成績,如果他沒有一門自己喜愛的學科,那就說明這樣的學校是很差的?!苯虒W中,難免會遇到一些成績差、紀律差的同學,我們稱之為“后進生”。在做后進生的轉(zhuǎn)化工作時,作為老師應該摒棄冷眼和偏見,用真情去澆灌,用愛心去培育。
老師要及時發(fā)現(xiàn),準確把握每個后進生的優(yōu)點,使他的優(yōu)點得以升華、特長得到發(fā)展,使他感到“我也有比別人強的地方”,“我也有自己的優(yōu)勢”,從而正確地認識自己。老師還要善于給他創(chuàng)設充分發(fā)揮聰明才智的舞臺和空間,正確地加以引導,讓他獲得成功,只要有一次成功就有改變后進面貌的可能。所以賞識在轉(zhuǎn)化后進生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當學生遇到困難時,當學生遭到失敗時,當學生不敢嘗試新事物,缺乏信心時,當學生在做一件似乎不可能做好的事時,教師要給予鼓勵。給學生一個微笑,告訴他:“你能做好,老師相信你……”有了老師的鼓勵,學生會感到有一股強大的力量在支撐著他,從而對自己充滿信心。
讀過書后,我恍然大悟,原來,我在平時的工作中走進了轉(zhuǎn)化后進生的一座象牙塔,只從知識表層去改善,沒有從學生的內(nèi)心出發(fā),用一種平等甚至欣賞的目光去看待學生,而這也就似乎決定我不可能從根本上轉(zhuǎn)化后進生。我們應該用心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閃光點,鼓勵他,贊美他,給他多一點的關懷,給他多一點的自信,用愛去轉(zhuǎn)化每一位后進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