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秀小說《飄》的讀后感范文
優(yōu)秀小說《飄》的讀后感范文五篇
《飄》由美國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女士生平唯一的一本長篇小說,值得大家去閱讀它。那么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韮?yōu)秀小說《飄》的讀后感范文,希望大家喜歡!
優(yōu)秀小說《飄》的讀后感范文1
斯佳麗。奧哈拉,塔拉莊園的大小姐,她魅力非凡,嬌艷美麗。有眾多追求者的她卻偏偏愛上了即將與玫蘭妮訂婚的阿希禮。在遭遇表白被無情拒絕后,她一氣之下嫁給了玫蘭妮的哥哥查爾斯。隨后,南北戰(zhàn)爭爆發(fā)。阿希禮,查爾斯相繼應(yīng)征入伍,不料查爾斯病死軍營,阿希禮的妻子玫蘭妮邀獨居的她來到亞特蘭大與其一同生活,再次邂逅封鎖線商人瑞特。玩世不恭的瑞特對斯佳麗極盡挖苦諷刺,卻又能在斯佳麗需要幫助時即時出現(xiàn)在她身邊。
戰(zhàn)后,斯佳麗為保全拉塔莊園而嫁給了妹妹蘇艾倫的情人弗蘭克,為不再挨餓受凍,她強迫妹妹種地,開辦鋸木廠,興辦酒館,拼命賺錢。在弗蘭克死于意外后,鴻商富賈瑞特迎娶斯佳麗,極盡所能地愛她,滿足她,而斯佳麗心頭卻仍掛念著阿希禮。
直到玫蘭妮臨終之際,斯佳麗才恍然明白,玫蘭妮在生前給了她怎樣的愛護與支持,而自己所愛的阿希禮不過幻象之體,瑞特的深愛才是自己真正所需。斯佳麗飛奔回家,而瑞特心灰意冷準備離開。
全書在斯佳麗充滿期待的明天中結(jié)束,留給讀者無盡遐思。
他們,無論是溫柔善良,高尚兼有傳統(tǒng)美德的玫蘭妮,還是高貴優(yōu)雅并憂郁著的阿希禮,或是淳樸嚴厲的黒媽媽,還有玩世不恭,深沉執(zhí)著的瑞特……都屬于那個舊時代,風(fēng)云突變的亂世。而斯佳麗,一個活脫脫的戰(zhàn)神雅典娜。她高傲自私,虛榮任性,甚至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不擇手段。但這些,都掩飾不住她的聰慧美麗,堅強剛毅,精明能干,以及在失敗與絕望中永不言棄的勇氣與民族精神。她憑此挑戰(zhàn)著舊時代,走向一個嶄新的明天,一個充滿希望的新時代。
歷史的輪子殘酷地旋轉(zhuǎn)著,把一切美好碾成齏粉。戰(zhàn)火紛飛,南北戰(zhàn)爭爆發(fā),家園被毀,親人離散,寧靜的生活就此打破……“她嬌嫩的肩膀?qū)嵲谑遣粍儇摵?----一個生命垂危的產(chǎn)婦,一個哭聲越來越細弱的嬰兒,一個餓得半死的小男孩(她自己的兒子),一個嚇破了膽的黑丫頭,她們都指望從她身上得到些許鼓舞,得到保護,把她挺直的腰板視作勇氣和精力的象征,其實她根本沒有勇氣,精力也早已耗盡?!痹诮钇AΡM中,她回到了塔拉莊園,滿心歡喜,卻從仆人波克口中得知,百名黑奴只剩下三個,食物幾乎沒有,兩個妹妹正在康復(fù),父親神志恍惚,母親昨日已死……面對舊時代的變遷,那些與她息息相關(guān)的舊制度隨戰(zhàn)火而崩潰。命運的轉(zhuǎn)折,她失望了,她享用著最后的玉米威士忌,模糊的意識卻讓奧哈拉家族史再次清晰重現(xiàn):
“杰拉爾德是白手起家創(chuàng)建了塔拉莊園的;埃倫是克服了神秘的精神創(chuàng)痛才振作起來的;外公羅比亞爾是拿破侖帝位傾覆后的幸存者,在佐治亞的海邊沃土上重振了家業(yè);外婆的父親普柳多姆曾在海地茂密的叢林中建立過一個袖珍王國,卻把它丟了,后又在薩凡納贏得了人們的尊敬。斯佳麗家族中有些人曾參加過愛爾蘭義勇軍為自由愛爾蘭而戰(zhàn),結(jié)果竟被絞死了。奧哈拉家族中也有人為捍衛(wèi)屬于他們的權(quán)利而戰(zhàn)斗著,直到流盡最后一滴血,死在博恩河畔。”
這些人,厄運或許曾斷其頭,但卻從未奪其志。斯佳麗的靜脈中流淌著他們的血液,繼承著這種絕不屈服。斯佳麗明白塔拉莊園是她的命運,她的戰(zhàn)場于此,她必須戰(zhàn)斗并且獲勝。于是,她思考著明天,以永不言棄的姿態(tài),奮起反抗。泰戈爾說:“如果錯過太陽時你流淚了,那么你也將錯過星星了?!笔堑模c其自怨自艾,哀嘆已逝去的歌舞升平的舊時代。不如像斯佳麗一般,在舊時代消逝的陣痛中頑強站起來,接受命運風(fēng)暴的洗禮,接受成長的挫折,接受人生的坎坷。歷史的變遷,我們無法選擇,也許從哥倫布發(fā)現(xiàn)美洲新大陸,麥哲倫船隊全球航行,開始罪惡的黑奴貿(mào)易就注定這是一場血與火的征服與掠奪。新航路的開辟是拉美傳統(tǒng)社會的滅頂之災(zāi),卻也是世界近代化的開端,而正是因為這種殖民掠奪才使得斯佳麗曾經(jīng)的生活雍容華貴。美國的革命,從獨立戰(zhàn)爭到南北戰(zhàn)爭,它廢除南方的奴隸制度渴望建立一個平等自由民主的聯(lián)邦政府權(quán),卻因此打破南方貴族的寧靜生活,并使得后來斯佳麗顛沛流離……它象征著舊時代的消逝與新時代的開端。如果說,希臘神話中潘多拉打開魔盒,放出戰(zhàn)爭,痛苦,疾病,悲傷……而唯一留下的是希望。那么斯佳麗就是守著這份希望,以永不言棄的姿態(tài),帶著血液中與生俱來的民族精神穿過舊時代,奔向那個充滿希望美好的明天-----新時代。
杰拉爾德說,世上唯一值得為之戰(zhàn)斗的就是土地。
“因為它是世上唯一經(jīng)久不變的東西……。對任何一個身上由愛爾蘭血液的人來說,他們在其上居住,靠它生活的土地就像母親……這是唯一值得為之辛苦,為之戰(zhàn)斗,為之去死的東西?!彼辜邀愊肫鸶赣H曾經(jīng)說過的話,塔拉莊園是值得為之戰(zhàn)斗的。隨后她鼓起勇氣,以永不屈服的精神挑起家庭沉重的擔子,帶領(lǐng)親人戰(zhàn)勝饑餓,贏得家園。
當然,為了保全塔拉莊園,她嫁給了妹妹蘇埃倫的情人弗蘭克。同時,她也接到妹妹蘇埃倫的一封對她破口大罵的信?!暗撬@時正得知塔拉莊園安然無恙,至少暫時沒有危險,內(nèi)心異常高興,所以蘇埃倫的那些話并沒有引起她的多大不快。”斯佳麗保全了塔拉莊園并嫁給弗蘭克住在夫家,即使妹妹蘇埃倫對她破口大罵,她也毫不在意,以為塔拉莊園才是她的一切。塔拉莊園承載著她兒時生活富裕的美好記憶,也承載著她莊園主的身份。更重要的是塔拉莊園承載著她永不言棄的希望。塔拉莊園是杰拉爾德(斯佳麗的父親)白手起家創(chuàng)建的,它記載著祖祖輩輩為之奮斗的英勇傳奇,它承載著代代相傳的----永不言棄的希望,民族精神。
“現(xiàn)在讓她難以接受的是她永久的家是在亞特蘭大而不是在塔拉莊園。當她拼命地想弄到那筆錢付稅時,心里除了塔拉莊園及它不幸的命運之外,再不能容下其它的事。哪怕是在結(jié)婚的那一刻,她也沒有想到自己為保全家園而付出的竟是永遠離開家園的代價?,F(xiàn)在家園是保全了,但當她意識到這一點時卻患起了相思病,并且怎么也擺脫不掉。”她永遠的離開家園患起相思病來。是呀,塔拉莊園是她的一切,然而她為了保全它卻要棄它遠去,這是多么可笑的一件事。后來,甚至連白蘭地都無法壓抑住她心中因懷念塔拉莊園產(chǎn)生的痛楚,這種痛楚甚至比擔心失去鋸木廠而產(chǎn)生的痛楚還要深刻。這就是深厚的思鄉(xiāng)之情。土地,一直都是個敏感的話題。小的方面來說,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大的方面來說,它承載著我們的民族精神。斯佳麗失去塔拉莊園的痛楚都還歷歷在目,是塔拉莊園帶給了她勇氣與希望,使其永不言棄,在我們面對家園被侵占時,我想我們每一個人都會如同斯佳麗般奮起反抗。時代雖在變遷,但土地所傳承的卻是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現(xiàn)在她才意識到自己在夢中一直尋覓的那個避難所,那個一直被迷霧遮住的溫暖而安全的地方是哪兒。那個溫暖而又安全的地方并不是阿希禮---哦,絕不是阿希禮!阿希禮像一盞沼氣燈,他身上并沒有多少溫暖,他還像一片流沙,一點也不安全。那個溫暖而又安全的地方是瑞特。”直到玫蘭妮死后,斯佳麗才明白,她正真所愛正真所需是瑞特。而阿希禮,戰(zhàn)爭,死亡,沉郁,悲傷帶走了他曾作為莊園主的美好時光,使他膽小懦弱的性格充分顯露無遺。他早已不是那個高貴憂郁的阿希禮,他靠斯佳麗接濟,他劈砍柴木維持生活,時光帶走了他;具有傳統(tǒng)美德的玫蘭妮,在離開戰(zhàn)火彌漫,硝煙四起的亞特蘭大時,只剩半條命的她惦記的是查爾斯的遺物,終因為了想要一個孩子而去逝;還有黒媽媽,她仍希望斯佳麗還是那個貴族小姐,有細嫩的雙手而不是老繭;還有深沉執(zhí)著的瑞特,他不明真相,心灰意冷而離開……他們都屬于那個舊時代,做著莊園主的美夢,卻遺失了最初曾擁有的保衛(wèi)家園,永不言棄的勇氣,終隨舊時代的消逝一同離開了斯佳麗。只有斯佳麗留了下來,因為她至始至終都堅守著舊時代所傳承的永恒的民族精神:永不言棄。并帶著希望,保衛(wèi)土地,保衛(wèi)家園。隨著新時代的到來,她也最終由莊園主過渡到資產(chǎn)階級。
文末寫道“等明天回到塔拉莊園再考慮這一切吧。到那個時候我就能夠忍受了。我明天會想出辦法來重新得到他的。不管怎么說,明天是新的一天了?!?《飄》,舊時代的消逝。文末的“新的一天”也代表著新時代的來臨。正如文章開頭所寫道的“斯佳麗。奧哈拉算不上十分貌美,但卻有一種讓男人著迷的魅力,使人忘了她長相的不足?!边@種貌美是舊時代所賦予的,而這種讓男人著迷的魅力則是骨子里與生俱來的,永恒的,永不言棄的民族精神。
《飄》,它見證了一個時代的變遷。舊時代向新時代過渡的時期---“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年頭,這是愚蠢的年頭;這是信仰的時期,這是懷疑的時期;這是光明的季節(jié),這是黑暗的季節(jié);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我們面前什么都有,我們面前一無所有;我們都在直奔天堂,我們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查爾斯。狄更斯《雙城記》。
民族精神永不磨滅,唯有堅守永不言棄的民族精神。方能在舊時代消逝中存活,在民族精神的引領(lǐng)下走向新時代。
優(yōu)秀小說《飄》的讀后感范文2
面對被戰(zhàn)火毀掉的家園,她堅定不屈;面對親人的死亡,他努力振作;面對愛人的離去,她毫不氣餒……她就是郝思嘉,那個富有農(nóng)場主的女兒、社會圈子里倔強高傲的美女郝思嘉。
《飄》以南北戰(zhàn)爭的南方社會為背景,以郝思嘉的三次婚姻為主線,譜寫了一部壯美動人的愛情史詩。
1861年美國南北戰(zhàn)爭前夕,佐治亞州種植園主的女兒郝思嘉,聽說心上人衛(wèi)希禮即將與別人結(jié)婚,一氣之下嫁給了自己不愛的查理。后來查理參軍,不到兩個月就在軍營里病故了。1864年,北軍包圍亞特蘭大,郝思嘉在白瑞德船長的幫助下逃回老家??墒抢霞姨飯@荒蕪,遭人洗劫,親人相繼病逝。思嘉為了籌到農(nóng)莊的地產(chǎn)稅,不惜勾引妹妹的未婚夫甘扶瀾,“嫁”給了300美元。她后來差點被人__,甘扶瀾、衛(wèi)希禮等人前去報仇,結(jié)果差點丟了命,多虧白瑞德相救,但甘扶瀾還是被打死了。第三次婚姻,思嘉嫁給了有錢的白瑞德。兩人雖過著奢侈無憂的生活,可她仍然忘不了衛(wèi)希禮。直到女兒出生思嘉都依舊沒有忘記衛(wèi)希禮。女兒死后,愛她的媚蘭也因小產(chǎn)死去了。媚蘭死去的那一瞬間,思嘉恍然大悟,衛(wèi)希禮既不愛她,又懦弱無能,無法在社會中生存;而白瑞德才是真正愛她的人,對她百般寵愛,為她不顧自己的生死,甚至為了不讓她傷心,救了她的老情人……但此時,白瑞德已離她而去。郝思嘉決心要挽回瑞德,因為此時她依然年輕美麗,更重要的是,她懂得了愛。
起初我讀這本書時,我認為郝思嘉是個敢于追求的女子,后來看到她貪婪虛榮、為了錢不擇手段時,我對她的好感蕩然無存。當感情與金錢利益沖突時,她毅然選擇了金錢,為此甚至把終生幸福當兒戲。但讀到她用雙手挽回農(nóng)場,用斤斤計較賺來的錢換來自己與朋友們的生存時,我眼眶濕了?;蛟S她的“不擇手段”是不得已的“權(quán)宜之計”,都是為了生存。確實如此,在那個動蕩的年代,一個弱女子根本無法養(yǎng)活一個大家庭,也保不住祖輩留下來的基業(yè)。她為了自己和朋友在社會中生存,犧牲了自己的青春和幸福。不過正是因為她認為婚姻是一場交易,所以當真愛來臨時,她沒有珍惜,只顧追求那只會給她痛苦的衛(wèi)希禮,只顧得利用白瑞德的愛作為自保和賺錢的工具。當她想要珍惜時,愛已不復(fù)存在。郝思嘉用雙手和婚姻換來了生存和財富,卻丟失了人生中最寶貴的東西……
倔強的郝思嘉是美國戰(zhàn)后精神的象征。她愛土地,并像土地一樣承受苦難,飽含激情……這使我聯(lián)想到了“愛國”兩個字?!讹h》中其實蘊含了美國那種自強不息、默默反抗的愛國精神。郝思嘉的愛國精神是“陰柔”的,堅定不屈。而中國的愛國精神則是“陽剛”的,體現(xiàn)的是像黃繼光、董存瑞那樣的勇于為國犧牲。若是我們既擁有中國的愛國精神,又擁有美國的愛國精神,剛?cè)峤Y(jié)合;在國家和諧的時候,做好自己的本分,不做社會的包袱;在國家困苦的時候,自強自愛,支持國家;在國家動亂時,試著幫助國家分憂,共同打擊惡勢力;在國家戰(zhàn)亂時,全力打擊敵人,做好國家的精神后盾……那我們的國家一定會昌盛繁榮、日漸強大!若是人人都如此愛國,那還有什么可怕的呢?
來吧!讓我們好好學(xué)習(xí),長大報效祖國,成為一個同郝思嘉一類的愛國之人!
優(yōu)秀小說《飄》的讀后感范文3
我不得不承認,自己讀的書確實不多,尤其是名著、世界名著。在學(xué)校時,匆匆地讀《茶花女》、《紅與黑》等,也許是由于文學(xué)素養(yǎng)的淺薄,或是世界觀的差異,它們并沒有帶給我多大的震撼。暑假時,友人推薦我讀一下《飄》,當時還記得她很神秘,開玩笑地說了聲:“讀完了,你會改變你的擇偶觀呦!”
花了一個月的時間看完了它,很慚愧自己像老牛走路似的看書速度,卻也不敢恭維自己看得有多精。讀完后,心里有股淡淡的惆悵感覺,朦朧中,總覺得自己身上依稀有思嘉的身影。讀完《飄》,它確實給了我很大的震撼,更喚起我對過去的懊悔。同時,對書中的描述的人生、友情、愛情,我也感觸頗多。
關(guān)于人生的善與惡,我不敢妄加評論,因為,畢竟我走的人生路還不及三分之一。十六歲的我,想法也許是很幼稚的?!讹h》中女主人公思嘉·奧哈拉并不是傳統(tǒng)觀念的好女人,她有著迷人的外貌、聰慧的頭腦、堅強的內(nèi)心、果敢的行為。同時,她也驕傲、貪婪、虛榮、追求實際,甚至曾經(jīng)有過為了達到目的而不擇手段,她渴望愛情,不顧一切世俗觀念,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愛。但當感情和現(xiàn)實利益相沖突時,她毅然將經(jīng)濟需求放在首位。如果說我佩服思嘉,那我更衷情于瑞德,因為我也同樣的崇高自由,他的豪放不羈,他的現(xiàn)實,他的勇敢,都傳神地說明了他在亂世社會中成長的一個人才,是在亂世生存與發(fā)展的強者,強者應(yīng)適應(yīng)任何一個社會,這也成了一個亙古不變的道理。在經(jīng)濟社會中對精神的取舍,在面對新生事物時,是適應(yīng)還是回避?思索過后,相信我們會有更多的啟發(fā)!
談到友情,雖然在《飄》中,作者并沒有極力去描寫友情,但媚蘭對朋友的這份友情仍然是讓我羨慕不已。記得桑費有句話:“朋友有三種:愛你的朋友、恨你的朋友、忘記你的朋友。”我想媚蘭就是那種愛思嘉的朋友。她對思嘉感恩、感激,甚至為了她可以去死,她的真心在臨死前終于讓思嘉明白她是她唯一的真正朋友。在人的一生當中,誰能沒有朋友?有幾個真正的朋友便成了人一生最珍貴的東西。對待朋友,最好也是最真的辦法--那就是真心!
讀完了整本書,我也摘出了最喜愛的兩句話:
“美貌并不能使人高尚,衣著也不能使人尊貴?!?-警告貪慕虛榮的人。
“我向來不是那樣的人,不能耐心地拾起一些碎片,把他們黏合在一起,然后對自己說這個修補好了的東西跟新的一模一樣,一樣?xùn)|西破碎了就是破碎了一一我寧愿記住它最好時的模樣,而不想把它修補好,然后終生看著那些碎了的地方”。一遍匆匆的略讀,并不能體味多少真諦,也許,等我再讀幾遍時,會有更多的收獲吧。
優(yōu)秀小說《飄》的讀后感范文4
“所有隨風(fēng)而逝的都屬于昨天的,所有歷經(jīng)風(fēng)雨留下來的才是面向未來的。”
——題記
我起初對《飄》這本書是不大感興趣的,因而并未看過這本小說。那會兒我的好友正著迷于《亂世佳人》 這部電影,她看后便買了原作來品讀。中文版和英文版加起來刷了有小十遍,重點情節(jié)幾乎都儲存在腦海里,完全成了個《飄》迷。后來她得知我并未看過 《飄》,因此熱情的向我推薦。好友她,從書里生動的故事情節(jié)一直講到《亂世佳人》電影里一幕幕氣勢恢宏的戰(zhàn)爭場面以及細膩逼真的人物形象,而且對電影里出演的女主角費雯麗感到非常驚艷,直呼:費雯麗飾演的斯佳麗是從書中走出來的!
于是乎,在她的影響下我對《飄》來了興趣。七月盛夏,瓦藍藍的天,偶有陣陣涼風(fēng)吹散暑熱,指尖掠過象牙白的書頁,仿佛憶起了一個隨風(fēng)而逝的舊夢,仿佛把我?guī)У搅怂?,斯嘉麗她的紅土家園。
小說《飄》是美國著名女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創(chuàng)作的一部長篇小說,也是其唯一的作品。小說通篇滲透著女性主義思想,以美國南北戰(zhàn)爭為背景,斯佳麗這個女性主人公進行描述。生動描繪了內(nèi)戰(zhàn)前后美國南方地區(qū)的社會生活,成功地塑造了斯佳麗、白瑞德、梅蘭妮、艾希禮等經(jīng)典南方人形象。故事中斯嘉麗對她紅土家園塔拉的熱愛、渴望與失去的情愛,是如此的扣人心弦和光彩奪目。書中每一個鮮活段落,都點明老南方逐漸隨風(fēng)而逝的文明魅力?!讹h》這部作品,不失為那個時代的絕世佳作。
斯佳麗,是我最鐘愛的角色。她是一個性格十分復(fù)雜的南方女性,她天真活潑,敢愛敢恨,聰敏機智,慎重又有遠見。但她也有著高傲、叛逆、貪圖虛榮和為達到目的不惜一切的性格特征。
她同時也是一個倔強的人。面對家中一貧如洗的打擊,她堅定不屈,毫不妥協(xié);面對母親的離世,父親變成癡呆,姐妹們身患重病,她擦干眼淚,努力振作;面對農(nóng)場的近乎荒蕪就連解決溫飽都成難題,她毫不氣妥,重頭再來。斯佳麗她熱愛著塔拉這片紅土地,像它一樣承受著苦難,卻也飽含希望。
“所有隨風(fēng)而逝的都屬于昨天的,所有歷經(jīng)風(fēng)雨留下來的才是面向未來的?!?/p>
小說中也很好的體現(xiàn)出社會巨變所帶給個人的一種改變。斯佳麗經(jīng)歷了戰(zhàn)爭,經(jīng)歷了頻繁改嫁,經(jīng)歷自主創(chuàng)業(yè)與奮斗,漸漸地顯現(xiàn)出了她不輕易認輸、堅定信念、不屈不撓和追求自我價值的女性意識。把她的行為重新放到當時的美國,也免不了遭到輿論的迫害?,敻覃愄亍っ浊袪柦Y(jié)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和自身對女性主義思想的認識,非常成功的塑造出了斯佳麗這一女性主義者的光輝形象,是新世紀女性主義發(fā)展道路上的一個閃光點。但對于我國來說,女性參政問題、女性勞動報酬偏低的問題、女性下崗失業(yè)比例偏高的問題、流產(chǎn)和遺棄女嬰問題以及婚后居住在男方家所帶來的男女不平等問題在當下仍然存在。我國的女性壓迫問題如果能真正的解決了,才能真正實現(xiàn)我國女性的解放。即使在這一方面會有很長很困難的道路要走,但我始終相信,在21世紀的我們所熱愛著的中國,一定能實現(xiàn)男女平等。
我最愛戰(zhàn)爭時期,守護塔拉的斯佳麗。曾是千金小姐的她在戰(zhàn)后被軍隊洗劫的土地上默默挑揀干癟的胡蘿卜以果腹?!吧系圩髯C,我絕對不要再挨餓!”獨立堅韌而又美麗的斯佳麗站在黃昏塔拉的土地上哭過后對著上天發(fā)誓永不饑餓那一幕我永遠也忘不了。
這種積極進取永不妥協(xié)的生活態(tài)度何嘗不打動人給人以熱愛生活的力量?自強為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論語·憲問》中的“不怨天,不尤人”正是很好的例子。我們的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會遇到困難,但請記住,不管面臨什么困難,明天還是要繼續(xù)的。正如斯佳麗一樣,好像什么都無法打倒她,她永遠能找到一個支點,重新站起來。
“我明天回塔拉再去想吧。那時我就經(jīng)受得住一切了。明天,我會想出一個辦法把他弄回來。畢竟,明天又是另外的一天呢?!?/p>
是的,在這永恒的紅土地,你力量的源泉上,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如果人的一生中注定了要經(jīng)歷困難的考驗,那么讓我們用像斯佳麗一樣自強的心坦然接受,勇敢面對??倳冗^的。一切困難,終將都會隨風(fēng)而逝。
優(yōu)秀小說《飄》的讀后感范文5
《飄》是一部取材于美國南北戰(zhàn)爭和戰(zhàn)后重建的小說,書名直譯應(yīng)為“隨風(fēng)飄逝”,它出自書中女主人公思嘉之口,大意是說那場戰(zhàn)爭颶風(fēng)一般卷走了她的“整個世界”,她家的農(nóng)場也“隨風(fēng)飄逝”了,思嘉以這一短語抒發(fā)了南方農(nóng)場主的思想感情,作者用來作為書名,也表明了她對南北戰(zhàn)爭的觀點,這與本書內(nèi)容是完全一致的。
這部小說與一九三六年問世,并且立即風(fēng)靡世界,六個月內(nèi)共售出一百萬冊,日銷額最高達到五萬。一九四九年作者去世時,本書已在世界上四十個國家共銷售八百萬冊,到一九八八年增加到二千五百萬冊以上,平均每年近五十萬冊。小說于一九三七年獲普利策獎,根據(jù)小說拍攝的電影《亂世佳人》一九四0年首演,一九四六年獲奧斯卡獎,曾創(chuàng)造連續(xù)二十多年獲巨額利潤的記錄,至今猶在世界影壇上享有盛譽。由于這部作品長期廣泛流傳,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幾乎家喻戶曉。
這部小說為什么能在美國和世界各國贏得那么多讀者,而且歷久不衰?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實際上,這部作品中盡管也有世亂兵燹、悲歡離合的動人情景和愛惡交錯、情詞誤會的曲折因緣,但與那些以奇險取勝、以妖冶媚人的所謂通俗之作比較起來,毋寧說它的故事結(jié)構(gòu)是簡單的,情節(jié)是常見的,作家的藝術(shù)手法也是樸實的。再加上題材的嚴肅性和傾向的明確性,作品的格調(diào)便遠遠超出迎合市民趣味的境界了。
這部作品的成功之處,一是現(xiàn)實主義地反映了十九世紀中葉美國南方農(nóng)場主階段的生活和南北戰(zhàn)爭及重建時期的一個重要側(cè)面,二是創(chuàng)造了幾個鮮明而豐滿的人物形象,后者尤為突出。這是作者在藝術(shù)上作出的重要貢獻,它已為歷史所證明。
作者在人物描寫上著墨最多的是思嘉和瑞德兩人。思嘉那十年來的生活經(jīng)歷大體分為三個階段,而作為精神支柱的則是愛情、土地和金錢,即對于這三者的占有欲。其中對愛的占有欲更帶有掠奪性、獵奇性和盲目性,愈是難以實現(xiàn)愈追求不舍,因此長期專注在艾希禮身上,直到媚蘭死后即將獲得滿足時,才發(fā)覺他并不值得愛,才決定移情別戀,但為時已晚。她對土地和金錢的追求也是狂熱的和不擇手段的,但跟愛情的主觀直覺和夢幻色彩比較起來,則主要是現(xiàn)實變革的結(jié)果,是戰(zhàn)后家業(yè)衰敗、生活貧困和重建時期金錢至上主義的產(chǎn)物。盡管為了金錢可以委屈自己的肉體,損害自己的妹妹,不惜與弗蘭克結(jié)婚,但決不犧牲對艾希禮的愛情。因此愛情一旦幻滅,金錢便黯然失色了。這是思嘉最大的不幸,頗值得讀者同情,正如她那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精神有時令人佩服。思嘉有一定的叛逆思想,但這是與她的投機性分不開的,都來源于徹底的自私自利和無止境的占有欲。
瑞德·巴特勒在某種意義上也是農(nóng)奴主階級向資產(chǎn)階級轉(zhuǎn)變的人物,至少是南方名門望族的一個不肖子。他為人狡詐、冷酷、倔強、為達到個人目的不擇手段,與思嘉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他與思嘉一樣,只從個人利害出發(fā)看待戰(zhàn)爭,但遠比思嘉高明,看得出南方“只有棉花、奴隸和傲慢”,勝利非北方莫屬。他對思嘉的愛是真誠而熱烈的,這不僅是情欲的追求,也是理智的抉擇,因為他認識到了思嘉是他真正的同類,兩人婚配無異于壁合珠聯(lián)。但是他的現(xiàn)實主義與思嘉的幻想幾經(jīng)較量,終于失敗了,于是他將愛全部轉(zhuǎn)到女兒邦妮身上,并決心為了她的前途而在生活作風(fēng)乃至政治傾向上來一個轉(zhuǎn)變,爭取上流社會的同情。結(jié)果邦妮一死,他的理想便隨之破滅,生活樂趣也茫然無存。瑞德是性格最復(fù)雜、眼光最銳利的一個人物。他最了解思嘉的強處和弱點,既愛她又輕侮她,既戀戀不舍又不甘屈尊以求,反而采取冷嘲熱諷、若即若離的態(tài)度,以致在明爭暗斗中落得個兩敗俱傷的下場。不過,正是通過他對思嘉的無情解剖,作者才完成了塑造這個女主人公的艱巨任務(wù)。
瑞德走了,思嘉準備先回塔拉,“明天”再想出辦法把他弄回來。后來究竟怎樣呢?里普莉說,如果時間允許,她可以寫出一百種續(xù)集來。的確,本書的結(jié)尾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象天地,這正是作家藝術(shù)魅力的產(chǎn)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