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氏物語》讀書心得收獲與體會
推薦文章
《源氏物語》讀書心得收獲與體會五篇
《源氏物語》是日本平安時期女作家紫式部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說,它對于日本文學產(chǎn)生過重大的影響,同時,它是世界文學史上最早的長篇寫實小說,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怼对词衔镎Z》讀書心得收獲與體會,希望大家喜歡!
《源氏物語》讀書心得收獲與體會1
《源氏物語》成書于十一世紀,是世界上最早的長篇寫實小說,是日本文學中一部偉大的古典名著,一向?qū)θ毡疚膶W的發(fā)展產(chǎn)生巨大影響,即使在今日,它仍是日本作家創(chuàng)作的靈感之源,被認為是三千萬日本家庭不朽的國民文學,是世界公認的亞洲文學十大夢想藏書之一,是世界文學史上的里程碑,也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向珍貴的奇葩。
《源氏物語》的作者紫式部,姓藤原。她出身于充滿書香氣的中等貴族家庭,是一位極富才情的女子,自幼學習漢詩,并熟讀中國古代典籍。她不僅僅對漢詩有很深的造詣,并且還十分了解佛經(jīng)和音樂,這就是為什么我讀《源氏物語》時,很容易感到是在讀一部中國古典名著的原因之一。紫式部曾為日本皇宮皇后的女官,對宮廷生活有直接的體驗,對日本貴族階層的淫逸生活及男女之間的種種情愛之事有全面的了解。她橫溢的才華,加上細膩敏感的內(nèi)心,鑄就了一部經(jīng)典之作,所以《源氏物語》讀來仿佛是一部古典靜雅而又美麗哀婉的“言情小說”。
《源氏物語》以日本平安王朝盛世時期為背景,人物以上層貴族為主,也有下層貴族,宮妃侍女及平民百姓。經(jīng)過主人公源氏生活經(jīng)歷和感情故事,描述了當時貴族階層社會的腐敗政治和淫逸生活。上層貴族之間互相傾軋和權(quán)力斗爭是貫穿全書的一條主線,而源氏的感情婚姻,則揭穿了一夫多妻制下婦女的悲慘命運,鋪陳了種種復雜紛繁的男女糾葛事件。該書的女性是美麗動人、充滿靈性的,精通琴棋書畫,卻被男人玩弄于手掌之中,這是杯具的,是當時社會力量在壓迫著她們,她們只能靠受寵于貴族男子而茍延殘喘地生存,失寵于貴族男子而香銷殆盡,沒有生活的最基本的權(quán)利與本事。在貴族階層社會里,男婚女嫁往往是同政治利益聯(lián)系在一齊的,是政治斗爭的手段,婦女成了政治交易的工具和貴族男人手中的玩物?!对词衔镎Z》對當時社會的真實寫照,也不例外。記得有位學者評論,《金瓶梅》是中國封建社會的世態(tài)圖,女人是男人生理發(fā)泄的工具;《源氏物語》則是日本貴族的寫真集,女人是男人政治交易的商品。
讀完此書,使人驚訝的是,無論此書的寫作背景,還是人物性格的描述,都仿佛像我們中國的《紅樓夢》,99.,而它卻比我國第一批長篇小說《三國演義》、《水滸傳》早三百多年,比《紅樓夢》的問世早九百多年。該書頗似我國唐代的傳奇如《柳毅傳奇》、宋代的話本,但行文典雅,很具散文的韻味,書中很多引用漢詩,及我國古籍中的史實和典故,并巧妙地鋪陳在迷人的故事情節(jié)中,使該書具有濃烈的中國古典的氣氛,所以讀起來并沒有異國文化的火花碰撞和難以磨合的棱角,反而讀起來有一種像是讀我國小說油然而生的強烈的親切感。突然,我想起了一年前讀過韓國作家崔仁浩寫的一部《商道》,它博大精深,雖然是一部韓國小說,卻也引經(jīng)據(jù)典了很多中國典故,將詩禮經(jīng)史,佛教典故與經(jīng)商理念,人生哲學融會貫通,打成一脈,也頗具濃厚的中國文化韻味。可見,中國的文化對世界各國影響極深,范圍之廣,為此,我欣喜不已。《源氏物語》與《紅樓夢》相似,所涉及人物都是皇族,雖然所展示的場景是日本的貴族階層,可是對感情生活的著墨點染卻與《紅樓夢》有異曲同工之妙,所以我很是認同有些學者認為《源氏物語》是日本的“《紅樓夢》”。
可是,相比之下,《紅樓夢》是偉大的,了不起的。它在世界文學寶庫里,帶來一個嶄新的空前未有的東西,就是把女人當人,對女性尊重。封建社會不把人當做人,更不把女人當人,《源氏物語》亦是如此,它始終沒能擺脫封建的枷鎖的桎梏,女人的命運仍是悲慘的,處于供侮辱被蹂躪的位置。在二戰(zhàn)期間,日軍侵略中國的國土,在神圣的土地上建立幾百處慰安婦所供日軍解除寂寞與貪婪禽獸般的性欲。日本女性仍處于封建婚姻制度、封建道德禮教、封建婢妾制度、赤裸裸封建暴力凌辱女性的杯具陰霾之下,沒有被哪部文學巨著賦予她們真正的支持與力量。這樣一比,《紅樓夢》是中國女性的頌歌,在曹雪芹先生的筆下,林黛玉、薛寶釵、史湘云、賈探春、晴雯、鴛鴦、紫鵑、平兒……幾十個青年女性,不僅僅是美麗,不僅僅是聰明,并且首先是有思想有意志的、“行止見識”不凡的、有獨立人格的女性。盡管我國文學寫出了不知多少美麗的女性的形象,可是,其中最高的也可是敢于為自我的感情和幸福斗爭的可愛形象,如崔鶯鶯和杜麗娘;其次是被侮辱被損害的可同情的形象,如劉蘭芝和杜十娘;再次是可憐憫可悲的形象,如“宮怨”詩、“思婦”詩主角;最低的則是供玩弄供蹂躪的對象,就是那些宮體詩艷體詩的主角……最終比較,《紅樓夢》雖是女性的杯具,但更是女性的頌歌,而《源氏物語》只是女性的杯具,并沒有賦予女性杯具的力量。我更喜愛、忠實于我國的《紅樓夢》!
《源氏物語》開辟了日本物語文學的新道路,使日本古典現(xiàn)實主義文學到達一個新的巔峰。我們應(yīng)當走在時代前沿,踏在文化浪尖,吸收外國的精華,武裝自我的頭腦,拓寬自我的視野。夕陽又再次落下,我的讀后感也最終劃上句號了,深深呼吸早春的空氣,柳芽兒也開始冒尖泛出嫩嫩的淡黃,風箏又開始在蔚藍的天空演繹天然的舞姿,我又將會迎來新的一天。
《源氏物語》讀書心得收獲與體會2
說起來,源氏是十分舒適的枕邊書.但也只能是枕邊書.夜深人靜時候閑閑看上一章.若是大白日里一章章通讀下來,只怕好多人都會被那些瑣碎重復的描述悶死的.
我這些天在想物語里那些母女兩代承恩的故事.夕顏和玉鬘,六條和秋好.都是十分有意思的比較.夕顏出場時已是一女之母,但卻讓人覺得是書中女子中最為天真爛漫的一個.而她的女兒玉鬘,確是書中少有的意志堅定的女子,更是罕有的對源氏的美貌無動于衷.六條和秋好也是趣味的比較,六條感情最為熾烈,秋好皇后卻是人如其名--像秋水一樣幽冷.她好象從來未成一愛一過任何人,大概是年少的時候看了太多的母親和源氏之間的糾纏.
玉鬟被髭黑大將奪走一節(jié),很能夠玩味。玉鬟出嫁前,真的是傾倒一時,幾乎和書中所以最高貴美麗的貴公子有深交。源氏,夕霧,冷泉天皇,兵部卿親王,柏木都曾為她著迷不已。而最終她卻幾乎是莫名的嫁了個和風雅最不相干的髭黑大將。不得不讓人覺得作者的安排是有諷刺味道的。
少年時候看,最喜歡那些細節(jié):折得小小的信紙上系上長長的花枝,真是很美的風俗呢。并且我記得好像還講究信紙的顏色_要和花枝相match,比如淺紫的信配深紫的花什么的。櫻花、棣棠、藤花、梅花、撫子、紅葉、松枝等與季節(jié)相應(yīng)的花草,聽聽名字就覺得很美呢。
《源氏物語》讀書心得收獲與體會3
第一次看《源氏物語》是在20年前,讀中學的時候。這是一本讓我始終為之牽掛的書,是在圖書館借的。
當年正值夢幻般的青春年華,無奈也是要考試,讀書的緊要關(guān)頭,課業(yè)繁忙,連假日也要回校上補習班,想起來真是覺得那段原本要天真浪漫的日子落得個了無生趣的記憶。此刻還真后悔為什么沒有好好的玩,做些出格的事,只是乖乖的頂著升學的壓力,考試,做作業(yè)。學校,家,學校。書本,床,書本。實際上我也不是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精英,成績比不上高大英俊的哥哥,念完的書到今日也沒能用上。畢業(yè)證書也并未給我?guī)砗霉ぷ?,如果我有小孩,必須就不能讓他理解這樣僵化的學校教育。
記得當年學校里同學們還是會偷偷的看一些武俠小說,港臺的王子公主般的感情小說。我也不例外看完所有能找到的流行書籍。沒有網(wǎng)絡(luò)的世界,電視也是被家長管制的,當年的出格事情就是躲在被窩里看閑書。然而,我覺得自我畢竟不是那種熱血的青年,沒有被大俠的英雄行為,或者是癡男怨女們驚天動地感情感動多久,就厭煩了那千篇一律的故事。
《源氏物語》是一本11世紀的日本小說。我本人可能是因為日本人當年有侵略我們國家,也是當時歷史課本的相關(guān)資料的描繪,對日本是十分反感的,可是這本書卻給了我一個不一樣的印象。我也不明白為什么就借了這么一本書來看。它不是美國的小說那種扣人心弦,層出不窮的故事情節(jié)讓你沸騰起來,也不是港臺小說的煽情,讓你流淚,引誘你一向想明白故事的結(jié)尾,追到了最終,就會把它拋開,再也不會想起來。《源氏物語》給我的感覺就象是涓涓的溪流在森林中安靜的淌過,讓我安心,舒服,無比的暢快。這是一本能夠隨便掀開一頁,從任何一部分開始讀的書,讀上一兩頁后把它放在一邊然后做其他事情,到想起來的時候再之后念。我覺得它可能是出自一個女人的手,筆觸細膩,清新,滑利,又如低沉沙啞的聲音在耳邊吟唱,又象是欣賞一幅山水畫,讓我每一個毛孔都舒展開來,心境平靜得象是練了瑜珈,或者是在寺廟中閉目盤腿的和尚般不起波瀾。
故事的主人公是個真正的王子,美麗,聰明,身上有奇香。母親的地位雖然低卻是皇上最寵愛的妃子,也無法保護她,結(jié)果她在王子3歲的時候就去世了。為了保護她唯一的王子,皇帝即使十分想讓他做太子,可是沒有外戚的幫忙,只能給他帶來災(zāi)難。所以,他被貶為臣,身份高貴的臣,賜名‘源氏’。我覺得這十分有意思,世俗的人是拼了命的爬最高的權(quán)利地位,令自我身處險境也在所不惜,偏這皇帝為了保全自我的兒子寧愿他一輩子也沒有機會當皇帝。十分有智慧。
源氏在年幼的時候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長大后是能左右國家政策的重臣。為了穩(wěn)固地位,他跟左丞相的女兒結(jié)婚,有一個兒子。可是他并不喜歡這個妻子。故事其實是他一生中遇到的女人,還有他們之間的故事。故事涉及的女人有100多人,沒有名字。她們的名字已地名,物品的名字,顏色等等代替。我想書可能本來就是中文寫的,畢竟11世紀的時候日本是中文大行其道的時候,日本本身的文字可能還未成型??墒鞘趾米x,是完全的白話。書中情人間的書信都是美妙的詩歌,讓人喜歡比如‘長年遁世隱海角,此心終難舍紅塵’也是我此刻的心境。我在書中看不到感情的描述,也沒有思念。女子們的命運就象是日歷,翻過去了,就不會再回頭。很多女人僅僅是源公子獵艷時的戰(zhàn)利品,盡管只要以往有過交情,即使是一晚,公子也會照顧她們一生,可是畢竟就要孤獨終老了。他唯一愛的僅有‘紫兒’,他們相遇的時候,紫兒僅有10歲,死了母親,是親王的女兒。源氏見他可愛,象他母親,也象王后,他的繼母(他的心上人)就帶回家撫養(yǎng),天天同吃同睡,但并不侵犯她,直到她14歲??墒枪映怂酝膺€是不時去找別的女人,紫兒氣可是,要出家,可是不被準許,之后28歲就去世了。公子在他死后就出了家。以后的故事是他的兒子。
之后,我讀了很多的書,還是覺得最喜歡的是這本??赡芩⒉患庇谝u判些什么,表達些什么,什么也沒有。不能夠說是感情故事,因為沒有感情,不能夠說是歷史故事,它寫的僅是些男女的交往,也不能夠說是傳記,沒有列主人公的職位,大事年紀……它什么也不是。可是當我再一次在書店看到這書的時候,我就買了下來。它是日本第一本小說,在日本十分有名。我對它的偏愛超出任何的文學作品。喜歡放在那里,時不時的翻一下,遐想那書中地位高貴,身有奇香,讓所有人都為之入迷的源氏光究竟應(yīng)當是長什么樣貌?如果我能與他相遇,即使是一天之后被無情拋棄,也是心甘情愿。
很偶然的機會,我看到日本拍的這小說的電視劇。看到了日本人心目中源氏物語,驚嘆片子拍得是如此的美,就象是仙境一樣。可是片中的男主角盡管是英俊,可是和我心目中能夠用美麗,聰穎,謹慎,多情來形容,令后宮所有的絕色美女失色的源氏光比起來,他還是令人失望的。究竟怎樣的俊俏,意氣風發(fā),風華絕代,可是同時又是失意,謹慎。擁有一切,同時又一無所有。美麗動人,可是讓人覺得象仙子般超凡脫俗,心如湖水般平靜。多情而不好色,無論做什么都能讓人認同,不管什么錯,都可讓人原諒。讓人覺得不配獨自擁有的源氏究竟應(yīng)當是怎樣的呢?這樣的美男子,絕不上好先生,好情人,可是,如果能看到他,我覺得今生無悔了。
《源氏物語》讀書心得收獲與體會4
閱讀《源氏物語》是在高中時候,從圖書館借的1980年人民文學出版社豐子愷先生的譯本。當時閱讀時只是抱著一種既然看了就把它看完的情緒,因為確實是太長了,人物關(guān)系又極其的復雜,看的時候著實有點混亂,加上是學業(yè)功課十分緊的高中后階段,并沒有十分仔細地看,可是也算是看完了厚厚的上中下三本。2009年時候恰逢《源氏物語》成書千年紀念,日本出了一個比較正式的動漫作品《源氏物語千年紀》,也是看了一些,導演出崎統(tǒng)從一個全新的手法和方式去闡釋原書,給我留下了比較深刻的印象。中世紀禮貌課上再度提到《源氏物語》,忽憶起當時種種,才覺得《源氏物語》確實反映了許多東西,實在是很值得一看的一本書。想起和同學一齊討論書中各個女子的性格遭遇,批判光源氏的多情,偶爾也說說當時日本人搞笑的思想行為,源氏物語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思考。接下來,從幾方面談?wù)勎业母邢搿?/p>
一、《源氏物語》中的女性悲劇
說起來,高中時候閱讀《源氏物語》,很大的一個感觸是覺得書中的女性甚是可憐。不論是早逝的源氏的母親桐壺更衣,命如朝露的夕顏,與源氏不和最終難產(chǎn)而死的葵姬,投水自殺被人所救的浮舟,還是深受源氏寵愛的紫姬,她們無一不是悲哀的。
《源氏物語》一書中最讓人深刻的女性形象,大抵就是紫姬了。甚至因為人們對紫姬的喜愛稱頌,作者被改稱為紫式部,由此可見一般。在渡邊淳一《光源氏鐘愛的女人們》一書中形容紫姬的前半生是沐浴著異性之愛綻放的美麗花朵,后半生雖深受寵愛卻未成正妻。覺得這種說法甚是恰當。用流行些的話就是,紫姬完全是養(yǎng)成系的。從小被源氏偷偷帶回家中撫養(yǎng),潛移默化中完全按著心里完美女性的標準撫養(yǎng),此過程不可謂不盡心盡力,溫柔體貼。紫姬的一生,完全是由源氏主導,在源氏的培養(yǎng)下,成為足以和源氏相配、高尚優(yōu)雅、善解人意的紫夫人。紫姬給人的印象就是一個集美貌、聰敏、溫柔于一身的完美女性。但雖然如此,紫姬的一生卻稱不上是幸福的,至少我這樣認為。首先,紫姬的相貌與源氏愛戀的藤壺女御十分相似,一開始,或多或少源氏是將紫姬作為了藤壺的替代品。一個替代品,何等地凄涼,或許紫姬十分單純,十分大度,都能夠不計較這些??墒窃词献允贾两K的好色行為,對其他女性的不斷追逐,紫姬埋怨得不多,不意味著紫姬不會難過。而自源氏與紫姬確認夫妻關(guān)系以來,紫姬等待的時日夠多了,須磨流放,好容易歸來卻被告知有另一個女人,甚至那個女人為他生了一個孩子,之后又有源氏對于其他女性的不斷追逐,他與
紫姬一齊的時日究竟有多少呢,有多少個夜紫姬是獨自凄涼度過呢再之后,源氏半推半就地娶了三公主,紫姬真是心灰意冷了。換做是誰,誰都心灰意冷,紫姬竟能默默忍耐如此之久,能夠說完全是源氏的所作所為對她的心靈折磨導致了她最終的香消玉殞。紫姬因源氏而美麗綻放,卻也因源氏而香魂渺渺。源氏因紫姬離世,之后如何如何悲傷又有何用呢記得曾在某屆新概念作文大賽的優(yōu)秀作品集中,看到對源氏物語故事的改編,用極其優(yōu)雅悲哀的語調(diào)敘述了三公主嫁給源氏,紫姬彈著弦琴,傷感離世的情節(jié)。看后不禁感慨萬千。
紫姬作為全書中稱得上是源氏最愛的一個女子,當然源氏并不是這樣說的,他說他愛紫姬勝過他人,并非只愛紫姬一人,說穿了,紫姬的命運卻也是不幸的。她有其優(yōu)越于幸于其他女子之處,可是她還是不堪精神重負,祈求出家未果,最終病逝。紫姬之死能夠說是全書中的最悲慟之處。深受寵愛結(jié)局也只能如此,而那些源氏僅有一兩分愛意,偶爾才想起的女子們,那又該是何等的悲哀。
這不是某些女子的悲哀,而是一個時代女子的悲哀。時代和傳統(tǒng)習俗,男尊女卑的地位等各種因素導致了她們的杯具。我們注意到書中夫妻并不是住在一齊的,而是男方在夜里到女方家中就寢,這個女方可能是妻子也可能只是情人,次晨再離開。這種制度被稱作是訪妻婚。這種制度沒有一種約束力可言,根本無法保證男女之間的關(guān)系的恒定。又是男尊女卑的時代,因而女子易被棄置,男子易朝三暮四。例如,源氏最早的情人中有六條妃子,之后喜愛夕顏便把六條妃子棄在一旁,不予理會了,源氏由于一時好奇追求末摘花,兩人發(fā)生關(guān)系,發(fā)現(xiàn)末摘花相貌丑陋后又幾乎等于將她拋棄。而又有所謂貴族階層中的政治聯(lián)姻,不顧及當事人的意愿,于是導致了婚姻杯具,葵姬和三公主就是赫然的例子。女性的杯具在《源氏物語》一書中顯得格外的突出,恍如春天絢爛的櫻花,越是完美的事物卻越易凋零。
二、《源氏物語》中的中國文化
讀《源氏物語》絕對忽視不了的就是書中有許多詩歌。我在閱讀時,下頭注釋有許多都是對詩歌的注釋,一開始還十分驚異,他們居然還用白居易的詩歌啊,看下去看多了就不以為怪了。
首先日本文化很大的程度上確實受了中國文化的影響。日本在公元五六世紀就引入了漢字,用純體漢字或異體漢字來表達日本語,之后逐漸將漢字日化,構(gòu)成其特有的民族文字。但在《源氏物語》一書中,就我看來,在貴族之中還是以寫漢字為榮的。他們將寫漢語認為是一種有文化的體現(xiàn)。書中源氏經(jīng)常與各個女子酬詩相和,詩都要寫在適宜的美麗的信箋上,相當?shù)娘L雅,有時候源氏還要對各個女子的文字做出評價。由此可見當時對這種文化的推崇。書中還有一段源氏與小紫姬習字的描述。源氏寫很多字給小紫姬作字帖,讓小紫姬寫一張來看看,紫姬覺得寫不好但經(jīng)源氏一哄就去寫了,也寫了一首詩。書中對字的描述是:“寫得確實很幼稚,但筆致飽滿,顯然前途有望。很像已故的外祖母的筆記。源氏公子看了,覺得讓她臨寫現(xiàn)世風格的字帖,必須容易提高?!雹僭词显谂囵B(yǎng)紫姬的過程中對紫姬的作詩習字十分重視,可見不論男子女子,寫得好字好詩被認為是一種完美的品質(zhì),這大概就是當時的風雅了。
另外剛剛也有提及白居易的詩,《源氏物語》中隊白居易詩歌的引用相當?shù)亩?。這與紫式部本人不無關(guān)系。紫式部入宮做女官奉命講解漢籍古書,其中就有《白氏文集》。因而紫式部對《白氏文集》可謂是融會貫通,在創(chuàng)作《源氏物語》時自然能夠很好地運用到其中。另外,早在唐朝,白居易的詩集就被傳入日本,其后,日本朝野和文壇推崇白居易,鑒賞研究白居易文學,借鑒仿效白居易樣式,《白氏文集》在平安時代對日本文學的影響可見一斑?!对词衔镎Z》中的超多運用也就不足為奇了。而書中的人物似乎也給人白居易詩歌之感,如源氏之母桐壺更衣受宮中其他妃嬪迫害,又被世人指摘說是禍國殃民之人,最終哀怨而死,而桐壺帝則為此消沉落寞,頗似《長恨歌》中的情節(jié),甚至也用了《長恨歌》的詩句來渲染杯具命運。據(jù)統(tǒng)計,《源氏物語》引用中國文學典籍共185處,涉及著作20余種,其中白居易的詩47篇,106處。這樣的數(shù)字實在是不小了。
三、《源氏物語》中的佛教體現(xiàn)
日本的佛教在我看來著實有點奇怪了。在閱讀的過程中,你會發(fā)現(xiàn)書中的僧尼實在是很多了,不待見有這么多僧尼的,又不是寫什么個性關(guān)于宗教的小說。書中許多人物遭遇現(xiàn)世的悲哀時,到達必須程度就會求助于佛道,借出家來得到解脫。仿佛出家并不是什么大事似的,比起我們現(xiàn)代的出家相比就顯得沒有那么慎重了。個性是藤壺女御選取了出家,紫姬祈求源氏表示想要出家,源氏本身也產(chǎn)生過出家的念頭,可見在那個年代,貴族之中信奉佛教乃至產(chǎn)生出家之心并不奇怪。
佛教的思想除了以上這一點,還有更多的體現(xiàn)。書中描述景觀和人物心理時時常體現(xiàn)出一種“無?!钡奶刭|(zhì)。不僅僅從必須程度上渲染了一種凄涼的氛圍,同時也是佛教思想的體現(xiàn)。無常觀本是佛教的一個重要思想資料。舉源氏為例,源氏素來以為自我命途多舛,一生充滿不幸,個性是在紫姬病逝之后,這種人生無常感更加強烈。他心中默念:“我源氏自念相貌非凡,所為一切,皆超常人。然從童稚起,便屢遭罕見痛苦,所以常寄望于佛法指引,度我出家為僧。只因躊躇難決,最終遷延度日,才道此前所未有的苦痛。此后,世間再無甚留戀。從此潛修佛法,定無何障礙。誰知心中悲痛紛亂,深恐難入佛道?!彼枫凡话?,便祈禱于佛:“但愿佛祖降福,萬勿使我悲。勵過度!”還在給秋好皇后的信函中寫道“君眼俯瞰九重天,我心厭嘆世無常?!雹谧霞щx世給源氏帶來了極大的無常感,源氏于是乎隱隱期望求助于出家得以解脫。
除去無常感,書中還充斥著種種悲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盛,人生八苦,書中皆有所體現(xiàn)。而日本文化中那種纖弱敏感的特質(zhì),又讓書中人物始終縈繞著淡淡的悲哀。并且書中人物還期望透過禮佛來為自我積福,期望遠離塵世,向往極樂世界??梢姶_實是很受佛教思想的影響,也反映了當時時代的特征。
此外,《源氏物語》一書是十分相信鬼神之說的,并且給了怨鬼很大的情節(jié),即六條妃子的生魂害死夕顏、葵姬,死后怨魂糾纏三公主和紫姬。這些情節(jié)就現(xiàn)代科學觀而言就有點不切實際了??墒?,它反映了當時人們對于魂靈的相信。在動畫中六條妃子的形象被描繪得十分陰沉,也能夠反映日本人對這些鬼神的篤信。
四、結(jié)語
閱讀《源氏物語》,除了閱讀它的故事情節(jié),也對日本當時的文化風氣有必須的了解。想起當時和朋友講到書中各種有意思的資料,例如日本世家女性當時以齒黑為美,特意把牙齒涂黑,當時女性頭發(fā)及腳踝,洗發(fā)還得擇吉日,每次洗發(fā)之間隔得時間個性的長,如此種種,個性不理解。能夠說《源氏物語》是平安時代文化的縮影,想要了解日本古代的文化,讀源氏物語是很好的途徑。
《源氏物語》讀書心得收獲與體會5
《源氏物語》是世界文學史上最早的一部長篇寫實小說,作品流露出明顯的現(xiàn)實主義傾向,被認為代表了日本古典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最高峰,給后世作家的創(chuàng)作帶給了藝術(shù)典范。
《源氏物語》是日本中古長篇寫實小說,由女作家紫式部創(chuàng)作于11世紀初。全書54回,近百萬字??煞譃閮纱蟛糠郑呵?4回寫源氏極享榮華,伴隨著感情糾葛的一生。這是作品的中心資料。后10回寫源氏之子薰(實為三公主和柏木大將的私生子)與宇治山莊女子之間錯綜的感情故事。小說歷經(jīng)4代天皇、跨越70多個年頭,登場人物數(shù)以百計,僅主要人物就有幾十人之多。展示了平安王朝的宮廷豪華奢侈、腐朽淫亂的生活,反映了貴族階級人與人之間爭權(quán)奪勢、互相傾軋的人際關(guān)系,暴露了貴族社會門第為重、男尊女卑的不平等的社會現(xiàn)象。
《源氏物語》藝術(shù)上最大的成功之處是塑造了源氏及眾多女性形象,并透過這些形象反映了物哀、幽情等審美意向。
源氏生為皇子卻不得不降為庶民,空有濟世之才卻無心仕途,酷愛紫姬卻不斷拈花惹草,一世風流卻落得剃度為僧的結(jié)局。他的一生伴隨著許多的矛盾和煩惱,其中最折磨他的是與藤壺亂倫的罪孽感和背叛紫姬的深深自責。他的靈魂與肉欲始終在斗爭中苦苦掙扎,結(jié)果又總是欲望壓倒理智,從而陷入更深的心靈沖突之中。源氏最終棄家出走,面壁向佛,正是這種心靈沖突導致的結(jié)果。作者大寫特寫源氏生活中無法擺脫的矛盾造成的苦悶及精神上接連不斷的碰撞造成的無奈,意在說明人生的苦痛和悲哀,顯露了作者以哀動人、以悲感人的美學觀。
“物哀”的審美意向除以源氏掙扎的一生反映出來外,還透過作品中所有與源氏命運連在一齊的女性的不幸得到進一步的強化。在紫式部筆下,這些女子個個容貌姣好,聰明伶俐,性情可人,然而個個都是有命無運之人。《源氏物語》中的女性命運僅有3種選取,要么走入墳?zāi)挂涣税倭?,要么落發(fā)為尼斬斷塵緣,要么獨守空閨雖生猶死。這些女性的多災(zāi)多難的命運和源氏一生經(jīng)歷一樣,反映了紫式部感物而哀的審美特征。物哀的審美意向主要來自“人生無?!薄ⅰ八拇蠼钥铡钡确饘W觀,在她看來人生可是是欲海橫流,欲海也便是苦海,擺脫欲海的最佳途徑,就是皈依佛門?!对词衔镎Z》所創(chuàng)立的物哀等美學傳統(tǒng),一向被后世作家繼承和發(fā)展,成為日本文學民族化的一大因素。
日本傳統(tǒng)美學的特色就是物哀與幽情,幽情就是指在人的種種感情中,僅有苦悶、憂愁、悲哀——也就是一切不如意的事,才是使人感受最深的。從八世紀的《萬葉集》,到十一世紀的《源氏物語》,都充分體現(xiàn)了這種風格的追求。個性是《源氏物語》,對后世日本文化的發(fā)展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正如川端康成在諾貝爾文學獎授獎儀式上的演說《美麗的日本,我》中講到的:“這些作品構(gòu)成了日本的美學傳統(tǒng),影響乃至支配之后八百年間的日本文學。尤其是《源氏物語》,從古至今,是日本小說的頂峰,即便到了現(xiàn)代,還沒有一部作品及得上它?!对词衔镎Z》問世幾百年來,日本小說無不在憧憬,悉心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