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阿房宮賦的讀書筆記
詩詞阿房宮賦的讀書筆記五篇
無論諷喻特色,還是寫作技巧,《阿房宮賦》都不愧是一篇內容與形式完美統(tǒng)一的古典文學作品。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碓娫~阿房宮賦的讀書筆記,希望大家喜歡!
詩詞阿房宮賦的讀書筆記1
讀了《阿房宮賦》這篇文章,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為阿房宮綿延幾百里,氣勢雄偉而感嘆,為六國粉黛齊聚一宮而驚奇,為那么美麗壯觀的宮殿最終化為焦土而哀惋。但對我觸動最大的還是文章末尾的一句話:“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笔前。鶉涍^春秋爭霸,自身均很有實力,不用說六國合縱,只要各自穩(wěn)住陣腳,秦國就難以東向。秦國蕩平群雄,諸侯莫敢與之爭鋒。但是,秦也被打敗了。他們都是被自己打敗的啊!
被自己打敗的又何止是六國?何止是秦?
項羽,楚漢相爭時著名英雄,氣蓋世,力拔山。當年垓下被圍時,他仗一匹烏騅馬,一桿烏龍槍,面對漢王劉邦的十里埋伏,百萬雄師,而毫無懼色!但是,他失敗了!對于失敗,他自己說:“此天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自然是非戰(zhàn)之罪,只不過我以為,句中的“天”要換成“項羽自己”,他沽名釣譽,劉邦的幾句恭維話就叫他打消了消滅異己的動機;“富貴不歸故鄉(xiāng),如衣錦夜行,誰知之者?”他自稱霸王,將劉邦趕入漢中就萬事大吉,沒有憂患意識,急于表現自己,容易滿足,是他滅亡的重要原因。
三國時的周瑜,赤壁之戰(zhàn)時,談笑間使曹操“檣櫓灰飛煙滅”,可是,他竟被諸葛亮活活氣死!他戰(zhàn)勝不了來自內心的敵人——過分的自尊。他臨死時說什么“既生亮,何生瑜?”他容不下比自己強的人啊!
中興之主唐玄宗,開元天寶讓人津津樂道。但他戰(zhàn)勝不了自己,要美人不要江山,最后落得棄宮逃跑,連自己心愛的女人也保不住的下場。
現代社會那些貪官,又有誰是能戰(zhàn)勝自己的呢?他們不知道“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道理嗎?成克杰、陳希同、胡長清。他們一個個落馬,不同樣是被自己打敗的嗎?
我們青年學生,明知道不能貪玩,要認真學習,但就是不能戰(zhàn)勝自己,最后導致學習成績飛速下滑。
能戰(zhàn)勝自己的人,才是最后的勝利者。劉邦原來是一個“貪于財貨,好美姬”的地痞無賴,但當他發(fā)現要成就大事,必須戰(zhàn)勝自己,克服自己時,他會毫不猶豫地做出決斷。他攻下關中后,“籍吏民,封府庫,還軍霸上”,“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他成功了。唐太宗經常想到“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倚重直言敢諫的魏征,戰(zhàn)勝了自己,獲得了貞觀之治的美譽。朱元章聽從謀士的建議,“廣積糧,緩稱王”克服自己急于求成的心理他也成功了。這樣的例子在當今就更多了:孔繁生、鄭培民、陳景潤、袁農平,以及奧運健兒,他們無不是先戰(zhàn)勝自己,才戰(zhàn)勝別人,才戰(zhàn)勝困難的。
杜牧說:“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不是嗎?項羽如果多想想養(yǎng)虎貽患的后果,周瑜如果能容得下別人比自己強,那些貪官如果能克制自己的私欲……那么,結果怎么樣呢?
因此,我們有必要時時檢討自己,在前進的路途中,除了要戰(zhàn)勝外在的敵人,還要注重自身修養(yǎng),打鐵還要本身健啊。只有注意自身修養(yǎng),在成功的時候不得意忘形,在失敗的時候不垂頭喪氣,總結經驗,記取教訓,改正錯誤,才能不被自己打敗,才能取得最后成功!
詩詞阿房宮賦的讀書筆記2
《阿房宮賦》描寫了阿房宮的華麗壯美,刻意夸張,刻畫出驕奢淫逸,盡情鋪敘。阿房宮綿延幾百里,氣勢雄偉,六國粉黛齊聚一宮,那么美麗壯觀的宮殿最終化為焦土。最后揭出主題,告誡唐王朝的統(tǒng)治者不要重蹈覆轍。
杜牧的《阿房宮賦》在唐代一出現已立即引起哄動,相爭誦讀,士林驚嘆。此文結構嚴謹,筆法概括凝練。文章不光是描述阿房宮富麗、帝王奢豪的彩艷浮華畫面,還帶出發(fā)人深省的題旨。全文用詞選字精煉,聲韻鏗鏘,氣勢雄邁,是一篇極精采的文章。
百姓是水,君王是舟,水亦能載舟,也能覆舟。一個統(tǒng)治者不愛護百姓。也只好讓后人來哀痛他了。
被自己打敗的又何止是六國?何止是秦?
能戰(zhàn)勝自己的人,才是最后的勝利者。劉邦原來是一個“貪于財貨,好美姬”的地痞無賴,但當他發(fā)現要成就大事,必須戰(zhàn)勝自己,克服自己時,他毫不猶豫地做出決斷。他攻下關中后,“籍吏民,封府庫,還軍霸上”,“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他成功了。
唐太宗經常想到“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倚重直言敢諫的魏征,戰(zhàn)勝了自己,獲得了貞觀之治的美譽。
朱元章聽從謀士的建議,“廣積糧,緩稱王”克服自己急于求成的心理他也成功了。
這樣的例子在當今就更多了。先戰(zhàn)勝自己,才能戰(zhàn)勝別人,才能戰(zhàn)勝困難。
詩詞阿房宮賦的讀書筆記3
杜枚在《上知已文章啟》中這樣寫道:“寶歷大起宮室,廣聲色,故作《阿房宮賦》?!憋@然,這是他自己道出為何要寫《阿房宮賦》的根本原因,真可謂用心良苦。重溫這篇辭賦,我掩卷深思,感觸頗多!
《阿房宮賦》表面上寫的是秦始皇修阿房宮,實際上是在諷刺唐敬宗的大修宮室。它通過阿房宮興廢的描寫,深刻地揭露了秦統(tǒng)治者荒淫奢糜、苛斂百姓的罪行,為后代統(tǒng)治者指出了秦王朝自取滅亡的歷史教訓,借古喻今,針砭時弊。這對我們今天同樣很有現實意義。
古話說得好,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失人心,當然與腐敗有關。人心向背與腐敗是相輔相成的,是密不可分的。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開始是代表了歷史發(fā)展的要求的,但他好大喜功,橫征暴斂,弄得民怨沸騰,傳到第二世,秦就滅亡了。這里說的正是腐敗——人心向背——秦亡的問題。
因秦的“奢”,引發(fā)腐敗;因秦的“奢”,造成人心背向;因秦的“奢”,最終導致滅亡。這是一個深刻的教訓??v觀我國幾千年史,因奢而亡的例子實在太多。當今世界,一些長期執(zhí)政的政黨先后下臺,一些國家的政權更迭,盡管各自原因很復雜,但說到底,腐敗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
對于這樣的歷史教訓,我們黨始終是引為鏡鑒的。從黨的性質來說,我們黨從誕生之日就公開申明,中國共產黨除了人民利益,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在取得政權以后,不管時代發(fā)生怎樣的變化,形勢和任務有多么不同,我們黨都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反對腐敗,與人民群眾保持血肉聯(lián)系。
但是,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由于黨長期執(zhí)政,地位變了,權力大了,有些人逐漸脫離群眾。特別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黨的肌體受到社會上的腐朽思想和消極因素的侵蝕,一些干部抵御不住各種誘惑,不是用手中權力為人民工作,而是用來謀求私利,津津自得于所謂既得利益,想方設法維護和擴大既得利益。這些腐敗行為與黨的宗旨根本對立,這是我們要堅決反對與批判的。如我省原省委書記劉方仁,原交通廳長盧萬里等,他們就是社會的腐敗分子,同時我們也看到了他們現在的下場。
想想現實,國家重申提出,“反腐敗是一場嚴重的政治斗爭?!卑迅瘮√岬搅艘粋€更高的高度。這主要是針對近幾年黨內出現越反越腐的現象而提出的,真可謂重視與及時。因為它關系到黨的生死存亡。
“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與人民群眾保持最密切的聯(lián)系,”是我們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也是我們的政治優(yōu)勢。我們一定要牢記,把我們的工作和言行都要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致,真正做個“三個代表”。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真正做到反腐的榜樣。作為一名基層的普通黨員,我深知自己身上的責任越來越重。
杜牧說:“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是啊,我們千萬不能走秦朝的路子,要不,這是中國共產黨的悲哀,更是全中國人的悲哀!
詩詞阿房宮賦的讀書筆記4
任何時代的統(tǒng)治者都應該警惕到,世界多變化,今天的榮華,如果沒有小心呵護,可能就會變成明天的廢墟。
我對廢墟一向有著獨特的情緒,小亞細亞特洛伊古城和意大利的龐貝古城,以及亞洲的吳哥窟和越南順化的古皇城,都令人有一種獨特的蒼涼之感。廢墟是歷史重量的見證。
而在中國,我見過的廢墟不多,但也有新疆的高昌古城,北京的圓明園等地,這些地方或者成了一抔黃土,或者只?;哪?。遙想它曾有過的繁華,風華落盡,每個廢墟都是一哀歌。對廢墟的感觸,古今中外寫得很好的,當是唐代詩人杜牧在《阿房宮賦》里所發(fā)的議論。杜牧那個時代,阿房宮早已成了焦土廢墟,他只是想象阿房宮的奢華迷離,該賦雖然只有短短500多字,但卻金句連綿,字字珠璣,最后以高廣的歷史哲學感想作結: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
杜牧由阿房宮這個廢墟曾有過的奢華,談到政治以人為本的本質,正因為秦代缺少了這種人性,只追求繁華,當這種繁華沒有人心作為支柱,它當然不能持久。因此,對于這個廢墟,人們在哀傷的同時,是要以廢墟為鑒。由杜牧的《阿房宮賦》我就想到17世紀的英國詩人德萊頓(John Dryden)這樣的詩句:
那個人,上帝已替他設計好了廢墟。
他會一步步走向命運,最先是他的心開始敗壞摧毀。
另外則是18世紀英國詩人格雷(Thomas Gray)也寫道:
廢墟已抓住了你,暴虐的君王!
你旗幟的散漫混亂已經在前面等待。
因此廢墟既是一種事實,但也是一種警告式的意象。任何時代的統(tǒng)治者都應該警惕到,世界多變化,今天的榮華,如果沒有小心呵護,可能就會變成明天的廢墟。而要呵護繁榮,一定要有一切為民的基本態(tài)度,始可能固運昌隆,上下同心,而最忌諱的則是好大喜功,窮極奢靡,通常這都是泰極否來的主因。
而在人類史上,古代由于王權浩蕩,幾乎重要的時代都會出現"建筑物主義"價值。統(tǒng)治者為了證明他的能力,都喜歡在他的任上大興土木,動員民工,致力于文獻或建筑物的工程。所謂"文獻式建筑"主要是指神權時代和以君為神的皇權時代,動員大量工匠所建的浩大神廟、陵寢、宮殿和園囿,在上古和中古時代,每個古老的文明都盛行這種勞民傷財的建筑。這種建筑的公共性不大,它不像馳道、港口、運河及城墻,這種文獻式建筑就像歷史中的一篇華麗文章。華麗的代價是國窮民弱,注定了廢墟的下場。
因此看著人類的許多廢墟,它除了令人發(fā)思古的幽情外,更令人對古人的專制奢侈引以為鑒。這些廢墟是一個個令人傷感的活見證。它好像是在默默地叮囑世人,不要像它一樣,走到廢墟的蒼涼之路。
正是因為如此,前幾年有人主張重建圓明園時,我也寫過文章,不以為然。圓明園既然已燒毀了,我們就應記得它持廢墟的狀態(tài),使它成為民族恥辱的永恒紀念物。在恥辱上面重建繁華或者遮蓋掉恥辱的傷痛,它只會膨脹出我們的自大,有自大就會有新廢墟產生。
因此,當我聽說西安打算斥資人民幣380億在古代阿房宮附近再重建一座新阿房宮時,我覺得那真的是一個超級餿主意。今天的中國百務待舉,有太多的正事等著去辦,卻要去廢墟之上去重建奢華。出這個主意的人一定沒有讀過《阿房宮賦》。杜牧當年就已寫過,為政者要恤民務實,不可虛耗資源,追求奢華!
詩詞阿房宮賦的讀書筆記5
杜牧是晚唐杰出詩人和散文家,其文學主張是"凡為文,以意為主、氣為輔,以辭采章句為之兵衛(wèi)",比較正確地認識了作品內容與形式的關系。唐朝是個詩歌盛世,最為著名的詩人是"大李杜",即李白和杜甫;很著名的詩人是"小李杜",即李商隱和杜牧。由此可見杜牧詩名及其在唐詩中的地位。杜牧擅長于七言絕句,詩作畫面優(yōu)美、語言清麗,情韻綿長、風格悠揚,藝術上別具特色。春花秋月、春雨秋葉,是詩人們十分喜歡的意象,杜牧就留下了兩首千古絕唱。一首是描寫春天,帶著淡淡的憂傷:"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另一首是描寫秋天,勾畫了一幅動人的山林秋色圖:"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杜牧的散文也很有名,代表作是《阿房宮賦》。這是一篇借古諷今的賦體散文,通過描寫阿房宮的興建及其毀滅,生動形象地總結了秦王朝驕奢亡國的歷史經驗,向晚唐統(tǒng)治者發(fā)出警告,既體現了作者出眾的政治才華,又表達了作者憂國憂民、匡世濟俗的情懷。
無論諷喻特色,還是寫作技巧,《阿房宮賦》都不愧是一篇內容與形式完美統(tǒng)一的古典文學作品。后人評價"古來之賦,此為第一",有人給予"詩人之賦"的美譽。漢朝辭賦大家揚雄認為:"詩人之賦麗以則,辭人之賦麗以淫。"意思是,詩人寫的賦不僅文詞優(yōu)美,而且意義嚴正;而辭人寫的賦,不過是徒具外表的華麗而已。顯然,《阿房宮賦》思想藝術俱佳,全文五百一十三字,分為四個自然段。前兩段是描寫阿房宮的富麗堂皇,后兩段是議論秦王朝的滅亡教訓,兩者是一個有機整體,夸張而不淫靡,議論而不干枯。第一段濃墨重筆描寫阿房宮的氣勢,尤其開篇四句,寫阿房宮之由來,"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真是氣勢雄健、含義無窮,音節(jié)緊湊、撼動人心。其中前兩句,只有六個字就寫出六國相繼滅亡,秦始皇一統(tǒng)天下的歷史;后兩句是寫興建營造阿房宮的浩大聲勢,一"兀"一"出"對比鮮明,用意極深,暗示砍光了秦隴一帶的樹木和四川的樹木,才建造了阿房宮。這是多么浩大的工程!第二段是著力描寫阿房宮宮女的美麗和珍寶的繁多,指明這些宮女和珍寶是從六國來的,揭露秦王朝的荒淫靡費。寫宮女,既夸張地寫她們的美麗和化妝的講究,又寫出這些宮女的悲慘命運,其中"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即有的宮女在秦始皇在位的三十六年中從來沒有見到過他,更談不上寵幸了。寫珍寶,既言其貴重和六國收藏之不易,又言秦王朝揮金如土,不知珍重和愛惜。第三段用"嗟乎"一詞轉折,由前兩段夸張描寫轉為后兩段正面議論,揭示文章的主旨。在議論中,作者對秦王朝的殘暴奢靡,滿懷悲憤之意;對勞動人民的深重苦難,充滿同情之心。第四段是總結六國和秦王朝的歷史教訓,指出六國和秦王朝之所以滅亡,是因為他們驕奢淫逸、民不堪命,才被起而"族"之,目的是警告晚唐統(tǒng)治者。
品讀《阿房宮賦》,不能不佩服文章的語言美和藝術美,不能不佩服杜牧高超的寫作技巧和文字駕馭能力。首先表現為繁簡適當,恰到好處。文章繁處,不惜筆墨描寫阿房宮的雄偉壯觀,極盡鋪張揚厲之能事,讀來非但不覺冗長,反而覺得筆酣墨飽,痛快淋漓;簡處,則是惜墨如金,只用六個字概括秦滅六國的歷史,讀來不僅沒有淡乎寡味、瘦硬枯燥的感覺,反而能獲得言約意豐、盡得風流的意象。其次表現為比喻新奇,夸張大膽。比喻和夸張,歷來是文人墨客描繪形象、勾人心魄的重要修辭手法。文章以擬人的手法比喻阿房宮亭臺樓閣的形狀,即"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斗角".其中腰、牙、心、角都是動物身體的組成部分,用來描寫亭臺樓閣,生動逼真、情趣盎然。文章的夸張更是大膽而奇崛,如寫阿房宮占地之廣,則說"覆壓三百余里";繪阿房宮之高,則云"隔離天日".再次表現為駢散交織,韻白兼行?!栋⒎繉m賦》既狀物敘事、抒情言志,又重視音韻節(jié)奏、辭章優(yōu)美。總體分析,鋪敘、描繪以駢偶句為主,議論、抒情以散文句居多,用韻不拘駢散,而是隨意造詞、因詞就韻。具體而言,第一、二段錯落有致地運用駢偶句和散文句;第三段則是散文句中間插駢偶句;第四段都是散文句。全文語言風格看似駢散雜用,實則和諧協(xié)調,令人感到新鮮和耐讀。最后表現為用語凝練,珠圓玉潤?!栋⒎繉m賦》多用疊字、雙聲和疊韻來描摹事物,疊字如"溶溶"、"盤盤",雙聲如"檐牙"、"蜂房",疊韻如"獨夫"、"戍卒",不僅讀來朗朗上口、悠揚動聽,而是能以聲傳情、聲情并茂。同時,注意聲調平仄的搭配,如"各抱地勢"是四個仄聲連用,繼之為"鉤心斗角",則轉為"平平仄仄";又如"歌臺暖響"是"平平仄仄",繼之為"春光融融",則轉為四個平聲。這種四連平、四連仄的用法是極其大膽的,從效果上看,音調變得抑揚頓挫,節(jié)奏更加流暢明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