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血劍金庸小說讀書筆記范例
碧血劍金庸小說讀書筆記范例五篇
《碧血劍》是一本由金庸著作,我們都應該對其中的人物抱有興趣,這部小說大家尤其喜歡一個人,也尤其討厭一個人。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碧血劍金庸小說讀書筆記范例五篇,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碧血劍金庸小說讀書筆記范例1
這是金庸前期寫的武俠小說,故事情節(jié)比較普通,歷史觀也有明顯傾向,不是很融會貫通。其實,所有事物都是如此,剛開始時艱澀難懂,不好操作,后來漸漸進入狀態(tài),越來越暢通,越來越順利。
小說主要以袁崇煥之子袁承志及其師門華山派義助闖王李自成奪取大明江山,結果卻被皇太極、多爾袞奪走了江山。國仇、家仇、師仇交織在一起,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
江湖上,金蛇郎君夏雪宜與兩個女人溫儀與何紅藥兩個女人的情感糾纏在一起。為了夏雪宜,何紅藥連五毒教教主也不做了,夏雪宜卻負了何紅藥,喜歡上了與他有血海深仇的溫家獨女溫儀。生下了溫青青,也即是夏青青,溫青青受溫家人的欺騙教育,說他爹夏雪宜騙了他娘溫儀,而溫儀又早早地過逝,沒有把事情的真相告訴溫青青,讓溫青青誤會了他爹。最后溫青青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改回父姓叫夏青青。
袁承志。袁崇煥之子,名字寓意續(xù)承父親的遺志。少年師從華山派穆人清,是其關門弟子。與木桑道人下棋,每贏一次,木桑道人就傳授袁承志一項技能,直到后來木桑道人的本領都讓袁承志學完了。這說明木桑道人只是喜歡下棋,而不是棋藝高手。有點葉公好龍的意思,但不全是。這是袁承志學會的第一筆武功。后來,在下山途中,無意中學得了金蛇郎君夏雪宜遺留下的金蛇秘笈,加上華山派武功,袁承志已經成為了少年武林高手。
袁承志行俠仗義,充滿正義感,被推舉為七省盟主,助闖王奪取天下助一臂之力。這有個簡單的道理,那就是要行俠仗義,一定要是武林高手,也就是要有能力。不然,想做好事卻沒有能力,心有余而力不足,那就顯得不那么自然了,雙方都會受累。首先要做的是,提升自己的實力。
大家都知道,李自成是沒有成功的。小說中,袁承志因為厭惡闖進王義軍的卑劣行徑,卻無能為力,只好消極避世,到海外開辟一片新天地。
袁承志的感情路上遇到兩個女人,一個是夏青青,另一個是阿九,也稱九難,或是長平公主,是崇禎的女兒。這兩個女人都喜歡袁承志,阿九是袁承志殺父仇人的女兒,大家知道的崇禎殺了袁崇煥,所以,最后他選擇了出身草莽的夏青青,而不是金枝玉葉阿九,他把對阿九的愛深深埋藏了在心里。其實,作者用這種安排來告訴我們,婚姻也是講究門當戶對的。好比郭靖選擇了黃蓉,而不是蒙古公主華箏。
夏青青。夏青青的父母是夏雪宜與溫儀,可是夏、溫兩家的仇恨極深,溫家殺了夏雪宜的父母家人,夏雪宜也殺了溫家一些人,兩家可以說是世仇。作者卻讓有著世仇的兩人成為夫妻,并生下了女兒。這是化解仇恨的一種辦法。在后來的小說中,也是類似情形。不知讀者有沒有印象,在《天龍八部》里,慕容博和蕭遠山也有極深的仇恨,就是南慕容的爹和北喬峰的爹。但是,最后都被掃地僧感化,成為掃地僧的弟子,兩人也冰釋前嫌。
話說回來,夏青青從小就生活在外祖父家,也即溫家。她美貌自不必說,因為夏雪宜是美男人,何紅藥愿意為之放棄五毒教教主之位就是最好的證明。溫儀也是一個大美女。帥哥美女生的女兒當然也是美女。有人說過,看一個男從的品味,就是看他娶的太太。這句話說得真有道理。夏青青喜歡爭風吃醋,有小聰明,也愛耍小滑頭,這讓她多了不少女人味,也是男人喜歡的原因之一。她娘溫儀臨終前,把她托付給了袁承志,兩人不是青梅竹馬,而是日久生情。夏青青這個女人不簡單,把袁承志看得死死的,不讓袁承志與別的女子說笑。這也就是夏青青這種有女人味的美女才有能力把控得住,也不會讓人生厭。夏青青使小性子把焦宛兒逼得嫁給師兄,把阿九逼得出家為尼,把情敵一個個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實在是高。
夏雪宜。夏雪宜是書中未出場的男主角。亦正亦邪,行事乖張,做事工于心計,名聲不太好聽。溫家殺了他全家,幸免于難的他就處心積慮要報仇。為此,騙取了五毒教教主何紅藥的芳心,得到了五毒教的鎮(zhèn)教三寶,以金蛇劍和金蛇錐稱霸武林,得到金蛇郎君的稱號。練成了絕世武功,就拋棄了何紅藥,然后找溫家人報仇。有一次,夏雪宜擄走了溫儀,卻照料她,愛上了她。更奇的是,溫儀也愛上了家族的仇敵夏雪宜。這叫斯得哥爾摩綜合癥,簡單講,人是可以被馴養(yǎng)的。
與溫儀相戀后,夏雪宜想和溫家合好,溫家卻貪慕卻寶藏而將其迷倒,并廢其手足和武功。在被溫家謀害后,自殺于華山之頂留下金蛇秘笈,后被袁承志無意中得到,也算是袁承志未謀面的師父。
阿九。崇禎之女,即長平公主。為了做間諜,成為程青竹的弟子。袁承志曾經救過她一次,她就芳心暗許。當時的袁承志不知道阿九是皇家女,也不知道她對自己有好感。后來知道了,沒有殺崇禎報父仇,也沒有接受阿九濃濃的愛意,更多是歉意或心動一時。阿九經歷了國破家亡,情感不順,于是心灰意冷,皈依佛門,青燈黃卷。后來拜木桑道長為師,拜在鐵劍門下,成為一位武林高手。在小說《鹿鼎記》中還成為阿珂和韋小寶的師父。
何紅藥。何紅藥也是被情所傷的一位女子。年輕時美麗善良,本來是五毒教的教主。卻偶遇了一心想報仇的夏雪宜,對他一往情深。她幫助夏雪宜偷了五毒教三大至寶,金蛇劍、金蛇錐和藏寶圖,還以身相許。夏雪宜完事后拍拍屁股走人,何紅藥的事卻東窗事發(fā),遭受教規(guī)嚴懲,還因此毀容。就這件事來說,女人愛上帥哥并不是好事。有心的讀者知道,小白臉是不可靠的,好男人的臉上多多少少有點風霜??赐赀@篇文章,趕緊看下你對象的臉。后來,何紅藥知道了夏雪宜與溫儀的事情,恨得咬牙切齒。不過,這時夏雪宜和溫儀都已過逝。后來,何紅藥找到了夏雪宜的骸骨,卻發(fā)現(xiàn)了溫儀的金釵,怒火中傷的何紅藥點燃了夏雪宜的骸骨,卻死于骸骨中所下的劇毒。也是個悲劇人物,為了一個不愛的男人,終身不幸福。
何鐵手。何紅藥的侄女。甚是美貌,心狠手辣,左手手掌在小時候被父親割去中,腕上裝了一只鐵鉤,使用時靈活不再肉掌之下。武功見識都不錯,眼光卻很普通,居然愛上了女扮男裝的夏青青。由于違反教規(guī),被何紅藥趕下教主之位,后改邪歸正,拜袁承志作師父,加入華山派,袁承志為她更名為何惕守。其實,不管是何鐵手還是何惕守,都不好聽,名字冷冰冰的,少了一份女人該有的溫存。
碧血劍金庸小說讀書筆記范例2
讀完了《碧血劍》,總的來說,覺得還是不錯的。
當然,這是我讀了第一遍之后的感受。
最后1回沒有讀完,覺得沒有什么意思,就不讀了??戳讼戮W上介紹的結局。
我對這本書的評價和傳統(tǒng)的評價大相徑庭。這本書好是好在里面明寫的主人公還是很有意思的。
大家都說袁崇煥和夏雪宜是這本書的主角。還說首次建立了亦正亦邪的夏雪宜的形象。可是我覺得夏雪宜就是個反面角色啊,至少讀完本書我是對他沒有任何好感。
要說袁崇煥和夏雪宜是這本書的主角吧,我也可以說他們不是這本書的主角呀。說他們是這本書的主角主要是因為他們出場的次數(shù)比較多,整本書的故事又都是由他們所起,可是,我完全也可以把他們看成是故事的背景啊。很多背景也都是以倒敘,這樣的手法在書中慢慢揭開的吧。那《射雕英雄傳》這本書我還說真正的主人公是黃藥師和忘了那人叫啥了,反正華山論劍中拿到《九陰真經》的那個人了呢。反正,總的來說,我還是把主角更多的著眼于故事中提到的現(xiàn)實存在的人,而不是死去的那兩個人。雖然夏雪宜為故事埋下了很多鋪墊,袁崇煥又是整本書的起因,但是,我還是不認同他們是本書的主角。
另外一個點,別人都說這本書建立了夏雪宜這樣一個又可恨又可愛的人物性格,使得武俠小說中的主人公不再都是正義的,善良的??墒?,依我看,當然,我剛看完本書,對夏雪宜的情節(jié)總覺得還沒有梳理清楚,等會將要再查一下夏雪宜的生平經歷的。但就我接收到的信息來看,我是看不到他為人又什么可愛的。如果有一個愛的人就可愛了的話,我真的不知道這是什么破評判標準。沒有愛過人的人就不可愛了嗎?一個人不管他平生做了什么好事惡事,只要他真心愛過一個人就可愛了嗎???我真的覺得很奇怪。我一點都不覺得夏雪宜可愛。他做事那么陰暗狡詐。還有那個五毒派,這種出手陰暗毒辣的人物,出手就要人性命,蠻不講理,莫名其妙,不知書達理的人,我真的一點都不喜歡。以至于何鐵手,什么的人物雖然長得美麗,我任然很是不喜歡。倒是袁承志,在這本書中被推崇的他的理智,我倒是很欣賞。雖然可能說仁義道德,始終是武俠小說主人公,被(作者引導而)推崇的這樣一種品質。但,你要說性格詭譎,行事怪異,不按常理出牌,或是如老頑童這般像小孩一樣不講道理都沒有關系,只要你遵守了“義”這個道理,我總認為這是正派人物應該具有的品質。而像你這篇小說中寫道的金蛇郎君夏雪宜,他性格實是怪癖得很,但是我總是看不出他有什么義在他身上,所以自然不認為他是什么英雄好漢。
如果說藝術作品中塑造的主人公是要人去愛他的話,那么即使是負面人物,總有那么幾個閃光點讓人覺得為之一動,以至于他做過的一些壞事都能夠理解若干。如果是這樣,那么我是半點不對夏雪宜有好感。他自稱玩弄過無數(shù)的女人,只真正放在心上的只有溫儀一人。這有什么之好?又有他制作那么多巧妙、惡毒的機關,不過說明心思縝密罷了,如果為人品行不端,我也看不出這有什么好。另外,原來他所有的那么多武功啊,暗器啊,乃至兵器,原來都是從五毒派那么偷來的!如果說前面兩點都不足以讓我欣賞他,唯一讓人欣賞他的理由就只有高明的武功了,沒想到還是偷來的!!呵呵!原來也不是什么真才實學,偷別人的東西有什么了不起?即使在江湖上名聲那么大,別人都知道他武功高強,可是不行俠仗義又有什么用??另一種可能,就是藝術作品中的主人公也并不是要人去憐惜他,去理解他,去愛他的話,那也就說的過去了。以一個負面人物為主人公,反正我是不愛,不同情,也不憐惜他。
這是亮點常人評價這本書好的地方,我都不以為然。然而常人評價這本書查的地方,倒是我覺得這本書好的地方。百度百科說“失敗之處:一是金庸說此書的主角是明末的忠臣袁崇煥,但袁崇煥未出場,雖補《袁崇煥評傳》一篇,終歸與武俠脫節(jié),這是不成功之一。其二,本書主角袁承志,寫得與陳家洛一樣叫人失望。這位袁公子東奔西走串戲,不倫不類。又莫名其妙愛上一個撒嬌胡鬧的溫青青,實在丟男人的臉?!蔽衣犃松跏遣环?。且說這本書在武俠中寫的如何?我覺得在武俠和人物情節(jié),就一起講了吧,在我眼里就是一樣的。一本書的武俠好不好你總不能去評價每個打斗的場面究竟如何,當然,要評價這個,那是細功夫,自然不是我的興趣,看到打斗場面,我往往只想跳過看個結局就好,只想看這本書的總的情節(jié)脈絡,而對一場架到底是怎么打的有多少興趣。這本書在人物設定和故事情節(jié)中可比《射雕英雄傳》要好的多了?!渡涞瘛纺潜緯覐娦锌吹降谌?一共有四本)實在看不下去了。太暴戾了,一言不合就出手,真是覺得很無語啊,跟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也甚是脫節(jié),只在理解不了為什么他們成天價里就是大家。更理解不了為什么,明知打不過人家,還暗想,敗在這小毛孩手下,以后傳出去名聲怎么辦啊。于是抄起家伙打的更拼命了,也更緊張,反而容易疏漏了。——諾,我真的不懂,最后的結局往往是輸?shù)母鼞K,或者受傷更重……他們這種明明打不過還非要上的精神……我真的是不懂啊……而且,加之我有有了讀了兩本書的經驗,知道不管遇到什么危險和困難,郭靖總能化險為夷,打敗別人,唉,反正他的武功是最高的就對了。還知道,反正什么密謀的事情,都能正好被他們聽到,不管在哪里密謀,即使是墓地,他們也能因為別的一件什么事碰巧到了那里,偷聽到別人的密謀。(墓地是《碧血劍》的梗,說的這個不足卻是每本武俠書都有的)他們已經不知道多少次以兩三個或很少的人被很多人圍攻而脫險的了。總之,這種戰(zhàn)無不勝的主角光環(huán),讓我覺得甚是沒意思,而故事情節(jié)嘛,基本上打完這一架,沒隔幾段話,就能打上下一架,總之,大的情節(jié)也不能說沒有,可是跟武打的場面和過程比起來,實在感覺故事里的人物,剛打完這一架,就接著打下一架的感覺。而我前面也說了,我并不喜歡看武打的場面,真的只想知道每次武打誰贏誰輸,造成了什么后果就好了,可是,我又不能不看武打的場面,這是我看得第一本武俠小說,總得看仔細了,可不能哪里疏漏了,說不定就是這本書,或武俠小說的精髓所在呢。所以,武打場面嘛,自然不敢松懈。
所以啊,看了這兩本書,雖然《碧血劍》里也不缺這樣的主角光環(huán)和動不動就在打架,還有就是總能以少勝多。還是不得不說,《碧血劍》里單打獨斗的情況總還是多些,不像《射雕英雄傳》里那么夸張。
這是其一,故事設定中的其二就是主角的武功是怎么來的?!侗萄獎Α防镞€算自然的,至少這種先學會了一身上乘功夫,20歲了再下山來要比郭靖那種邊打邊學,小小年紀,還從來只被那種天下數(shù)一數(shù)二,一輩子不教幾個人武功的人,結果比年紀大的還厲害幾倍的要可信吧。我就看著天下功夫最好的幾個人,別人都碰不到,就郭靖黃蓉碰得到,就郭靖黃蓉能讓他們教給他們功夫,還不是三腳貓功夫哦,不是只交三天那種,一教就教三個月,還都是看家功夫的那種,別人都得不到傳授,就他們討人喜歡,得到了傳授。我真的是受不了了,這把我們凡人往哪放,是,你先天敦厚,先天聰穎,品行好,行了吧,我們這種天不賜予這種技能的人自然學不到。這樣相比,自然是,有一個很厲害的師傅,在山上醫(yī)學學到了20歲再下山能夠打贏很多人自然,可信的多了吧。
這是故事情節(jié)說完了,再說人物構造。我最是不喜歡《射雕》里面郭靖和黃蓉不管怎么樣從來沒有吵過架,從來沒有鬧翻過臉的時候。一開始的相見恨晚我也就罷了,可是之后無論黃蓉怎么蠻不講理,無理取鬧郭靖都沒有不開心過(知道到我看到的地方)這就讓人很不爽了,一個故事凡是讓人不爽那就是因為太假了。我看著這兩個從不生間隙的人,世間又有這樣的夫妻嗎?而且郭靖和黃蓉性格、背景等那么不配,所以他們的不生間隙更是讓人覺得很沒有道理。而《碧血劍》中,袁承志和青青倒是時好時壞,非常真實。青青不講理時,袁也面露不滿,也正色指責她,(講真,這樣讓我感覺袁是個很理性的人)我覺得才比較真實。還有一個論點說,青青只是個撒嬌胡鬧的小姑娘,袁公子愛這樣的小姑娘很丟男人的臉。(??)我真是大跌眼鏡了對這樣的評判。確實,青青非常的胡攪蠻纏,蠻不講理,可是她跟何鐵手誰更胡攪蠻纏??為什么因為她胡攪蠻纏就不能喜歡她啦??一定要父親是個黃藥師那樣的赫赫有名的人物的女兒才值得愛??愛這個東西本來就是說不出道理來的,感覺對了,那就是對了。別的條件一律不管。而且,袁一路上和青青打打罵罵的,也是很投機啊!再就是,雖然到了后期,袁受到很多女子的青睞,就比如青青身份地位等等就比不上阿九,可是,書中也寫到了,袁感到青青對自己的一番情義,怎么能辜負?是啊!愛情,難道是一個人走到不同人生階段,看到不同風景(更高級的風景),就要換愛人了嗎?!不啊,有了愛人之后的生活,(不是指馬上)眼界的改變是必然會發(fā)生的,也可能會遇到更好的人,可是愛,不就是因為一路一起走來的風景嗎,不就是因為那些記憶和一起經歷的事情嗎??!是啊,愛應該是因為以往的經歷而互相珍惜,希望能一直陪伴下去,如果到了人生不同的境界就愛不同的人,那才是見一個愛一個呢。而且,有了青青,見到公主這樣的美色,有這樣的把持力不是很好,不是應該的事嗎?哼,反倒受你們詬病。所以,我覺得袁和青青的愛真的是很好,也是很真實的,絕沒有什么不妥。
不過這本書也有一些遺憾,比如青青雖然是金蛇郎君的女兒,卻似乎與他一點關系都沒有,至少在技能,或者能力別的任何方面。很多情節(jié)都是瞎拼硬湊,比如他們正好到墓地的那一段,這種情節(jié)數(shù)不勝數(shù),但因為每本武俠書都有這一問題,所以不特地陳述。還比如何鐵手知道青青是女子就那么快的轉變心態(tài)了?總覺得不近人情。這個故事和史實結合,還是很有意思的。(我表示我并不懂歷史(意思是所以才會覺得結合的很好,但無論如何,都不必搬弄知識,鉆牛角尖說和史實有多么多么不符,順便,這勾起了我去了解這一段真正的史實的興趣了,不過只怕沒有時間))
碧血劍金庸小說讀書筆記范例3
小時候看電視劇總是混混沌沌的覺得有一把劍叫碧血劍,它是更勝于金蛇劍的存在,而且貌似還真有部香港電影講的是這把劍,還經常跟我爸爭辯說:不然書名為啥叫碧血劍而不叫金蛇劍咧!?
現(xiàn)在重讀原著才發(fā)現(xiàn),書中確實沒有碧血劍,但也確實存在碧血劍。到底有沒有,且聽我慢慢道來:
首先,這本書是金庸寫的一本很奇特的書,它并不像射雕的單主角,也不像天龍八部那樣多主角的輪舞,而是在隱藏主角。書中的袁承志存在感很弱,可以說是金庸書中主角光環(huán)最弱的,而在其背后則是兩個貫穿始終的隱藏人物:金蛇郎君夏雪宜和薊遼督師袁崇煥。二人不僅影響了袁承志的一生,也影響了全書的走向。
現(xiàn)在我們回過頭來看,為什么書名叫碧血劍?
我認為,金庸讓夏雪宜和袁崇煥同時作為隱藏主角是有其深意的,二人都有路見不平的俠客精神且都寧死不屈,同時金庸又總是在隱隱約約的對比二人,夏雪宜為人亦正亦邪,錙銖必報,有很強的“自己人”觀念,而書中袁崇煥則不同,剛正不阿,寬容大度,有很強的“是非”觀念。而書中實際存在的金蛇劍,則是指代夏雪宜,書名中隱含的碧血丹青碧血劍,則指代的是袁崇煥。
所以確實有一把劍叫碧血劍,是更勝于金蛇劍的存在。只不過,它并不在書里,而在我們的心中。
俠之小者,為友為鄰,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碧血劍金庸小說讀書筆記范例4
這部雖然比書劍好看得多,結局的蒼涼感卻大為不如。“今日的一縷英魂,昨日的萬里長城”,但總感覺是小袁帶著一眾人(其中又不乏各種逗比)去夏令營——較之紅花會起事不成、避走回疆,就輸了一番可嘆。
金庸以陳家洛為其處女作的男主,大概被讀者罵了個狗血淋頭。第二部里于是不敢造次,讓小袁無論見識過何種絕色,都只愛識于微時的青青。另外一方面,他性格上比總舵主坦蕩得多,加上初版人設里是氣度高華的帥哥,這下算是四平八穩(wěn)了。金書中的完人不是郭靖而是袁承志。但是他……真的是太蘇了,除了最后被闖王搞得心塞奔赴海外仙(huang)山(dao),他一出道即難逢敵手,又一身豪俠氣派、四處排難解紛,缺乏江湖閱歷似乎都不算是個事兒。阿九堂堂金枝玉葉,跟上部的喀絲麗一個毛病——沒怎么見過世面似的,就對少年男子一見傾心了。喀絲麗天真無邪不問世事,這倒也罷了;阿九不是整天跟著程青竹在江湖上混嗎……
時年三十二的金庸又不知怎的腦洞大開,開創(chuàng)出金蛇郎君這一派邪魅狂狷男子,實在是大快人心(書劍里就沒這種人)。后來者如楊過、楊逍,身上都有他的影子。但如他這般以森森白骨之姿登場,又是后無來者。他與溫儀的故事不過寥寥數(shù)頁,讀來如此驚心動魄。好一個癡情堅貞的溫儀,帶著哭腔硬要說完故事時,神智已近失常。再后來她被自家人暗算,彌留之際聽到“尋訪女子溫儀”的遺言,死而無憾。這兩人雖然聚少離多,但終不相負,愧殺我輩凡人。夏雪宜雖非端士,又是渣男,但魅力值滿點、殺傷力爆表。對比之下,不要說小袁,就連楊過都顯得迂腐無趣。
小袁這個人的眼界其實不俗。聽溫儀說故事時,不在意夏溫二人無媒茍合,只感慨她一往情深。他視金蛇郎君為恩師,打心底里佩服敬重,似乎不太拘泥正邪之見。他師父和木桑都是張三豐一樣境界的人,只是二師兄一家太過糟心。
迄今為止這兩隊人馬,一隊遠走回疆,一隊去向海外。老頭可不是最崇拜范蠡么?
2. 妹子們
好到讓我完全不想看射雕,你們懂的。
即使是以小心眼著稱的女主,字里行間都看出她脾氣雖壞,心腸卻好。她既不愛記仇,對人也沒什么壞心眼,倒不失一個“真”字。最后那次莫名其妙的出走,也是面對阿九不免自慚形穢內心氣苦,至少也沒故意為難或者找阿九對撕。即便這樣,她始終不忘母親遺命,使計引溫氏四老送上華山,幾乎不輸霍青桐引關東三魔去見天山雙鷹的智謀與膽魄。更難得的是,她對溫氏四老這幾個老癟三尚有親情,溫方達被何紅藥毒死,青青堅持要刨坑埋葬,還賠上幾滴眼淚。我真心覺得……青青是個好姑娘!
溫儀出淤泥而不染,自不用說。少年時讀這段故事,只愛夏雪宜的乖戾與狂放,卻看不見溫儀的剛烈堅貞、一往情深。大約在少年時,我還以為這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溫儀當然不是尋常富家小姐,尋常人會像無塵愛上的官家小姐,她若不是有心害他,多半也會因為自身的軟弱背叛他。小夏眼光甚好,雖然“生平不知玩過多少女人”,但最愛的這個的確也最配得起他。
何鐵手最最好!何教主艷若桃李毒如蛇蝎文成武德一統(tǒng)江湖!我說了,金庸筆下女子不論族裔,心里都住著個漢族小媳婦,連霍青桐都要憋著口氣讓陳家洛去打聽“我是不是個不自重的女子”,連我女神都要啊啊啊我再也不是個清白的姑娘了不能和過兒在一起了,簡直煩死了!只有何教主真正落拓放誕風情萬種,有智謀有決斷干凈利落絕不拖泥帶水。何教主的原型一定是白光一流。又反而是這樣的人,真情流露起來更是可敬可愛。多年后她被韋小寶說到心事,臉上不禁發(fā)燒,令人浮想聯(lián)翩。新修版毀了我yy她百合的樂趣,我非常伐開心!
我一直覺得出類拔萃的男女要么像金蛇郎君這樣鬧騰,要么索性注孤生。世人常說楊過害人,給小姑娘放煙火累人家一世。但其實郭襄這般人品性情,如乃母乃姊一樣嫁人生子,如傖夫俗子一般白頭到老,想來就令人喪氣。如今的這個結局才是最不壞的。金書亦有通俗小說的一大俗套,就是所謂對一個女人的評價最終在于她歸了怎樣的男人。郭二至少跳出了這個怪圈,何鐵手亦是,管她是不是百合。
其他還有些焦宛兒安小慧什么的都蠻好。歸二娘孫仲君神煩,簡直跟郭芙一個德行。
碧血劍金庸小說讀書筆記范例5
不知為何,這一部小說在金庸的作品里算是相當?shù)偷牧?,我覺得挺好的。這一步小說線索非常清晰,如果說有敗筆的話,我覺得最大的敗筆是溫青青這個人的塑造,比較擰,我覺得不太討好讀者。
小說的開頭從浡泥國的兩位來中土趕考的書生寫起,這一側面反映了外面國家對大明王朝的向往,然而很遺憾,他們沒趕上好時候,險些賠上命;小說的最后,這兩個人和上次跟著一同回去的鏢師再次來到中土,因為他們聽到中土太平了,他們想親睹一下太平盛世,很遺憾,李自成的盛世名不符其實,自始至終中土反而不如他們的小國家的人民生活幸福,在最后,袁承志偕同眾友離開了中土,說是去南亞的那個小海島上落腳生活去了,他們開辟了一個新天地,頗有世外桃源的味道,這是一種逃避,不過也是無可奈何的逃避,清兵入關,他們不愿降服,只得離開。樹欲靜而風不止。
我們可以把這部小說理解為是對袁崇煥將軍的致敬,大家都知道,金庸先生非常崇敬袁崇煥,一個愛國將領,最后被皇帝錯殺,更重要的是受到了百姓的錯怪,何其委屈。袁崇煥死后,其子袁承志發(fā)揮余熱,繼續(xù)驅除韃虜,以一代大俠的身份,這就注定了他的反抗很有局限性,因為這是打江山,不是稱霸武林,一人之勇用處甚小,除非建立一支強大的軍隊才有資格跟清兵對抗,袁承志沒有軍隊卻不能歸咎到他的眼界低上,因為他們所有人,都以為闖王李自成就是那個為天下蒼生奮力拼搏的將領,袁承志以為自己的使命只是以一代俠士的身份協(xié)助李自成打天下,但是他們所有人都沒有意識到,李自成的境界,原來是這樣低,所以失敗,所以我們看到,故事的結局是國家哀鴻遍野,黃鐘毀棄,最多,只是袁承志一行人,去了南亞小島,維持他們的烏托邦去了。
看這部小說的過程中我不自覺的聯(lián)想到《書劍恩仇錄》,其實挺像的,都是反清,然后都有一幫為此奮斗的俠士,但是我更喜歡書劍,因為那里面的所有人最后是生活在一起的,互相扶持,以圖下一次對抗,他們也是一種桃花源,境界卻比《碧血劍》的高,因為前者始終是與現(xiàn)實接壤的桃花源,是不會放棄信念的桃花源,后者呢,不是所有人都在一起了,很多俠士沒有同去,比如,華山派眾多門人,還有,阿九,所以我覺得,看似結局是個桃花源勝地,但是是有局限性的,是一種離別。
莫名其妙地非常喜歡何鐵手,覺得她的笑里藏刀和嗲很有吸引力,她的處事方式也很討人喜歡;討厭的是溫青青,自始至終都在吃醋,有點過頭了,我很難不討厭她。袁承志的成名比起郭靖一流又是不同,郭靖是在故事的發(fā)展過程中不斷進步的,而袁承志剛從華山下來,就罕逢敵手了,后期的進益也是比較小的程度,還是以華山派功夫為基礎,輔佐以金蛇郎君的變幻功夫,這種模式也決定了本書不會很長,所以兩本書就能處理完了。阿九是這里面比較讓人心疼的人物,高樓搖搖欲墜,她作為帝王的女兒是無能為力的,她在民間生活很久,能看到皇帝看不到的東西,但是病入膏肓,皇帝又比較固執(zhí),她是沒什么決定意義的,她比較天真,以為袁承志是喜歡自己的,得知真相后,可以說是崩潰的,于是剃度為尼,很無奈的選擇。夏雪宜,怎么說,絕對是風流倜儻的美男子,雖然出身比較讓人同情,但是他玩弄女性的作為我還是比較不能接受的,喜歡上溫儀是不由自主的,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到最后,終于知道人生最可貴的,是跟心愛的人生活在一起,然而晚了。袁承志的師侄們看他年紀小剛開始都是很看不上他,這一點非常明顯地體現(xiàn)在小說中,只是在見識了他的不同尋常之后,才服氣,可見國人一直以來都是把年齡作為衡量造化的重要變量的。大師哥黃真很有意思,二師兄歸辛樹不善管教,同歸二娘兩個人對兒子和徒弟太過寵溺,師父穆人清是個很好的人,比較喜歡,木桑道人也比較有意思,他代表了一類人,某一方面很出色但是自己并沒有認可,反而自己的短板自以為很了不起······
金庸的很多作品都有一種桃花源意識,到底,人是為了美好生活而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