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殺影片初中生觀后感5篇
《誤殺》改編自2013年的印度電影《較量 Drishyam》,在此之前,印度還翻拍了一部片名為《誤殺瞞天記》的版本。從片名就能看出印度版意在描寫如何隱瞞殺人過程,而國產(chǎn)版重在刻畫誤殺的來龍去脈,是在強調(diào)“誤”的核心。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guān)于誤殺影片初中生觀后感5篇,供大家參考。
誤殺影片初中生觀后感范文(1)
正是因為《誤殺》將背景放在泰國,所以原版中的精髓就可以完全拿過來,不用去做一些本末倒置的工作。
故事和原版幾乎同出一轍,男孩的父親是議員、母親是警察局長,為非作歹、無所顧忌;
男孩下藥傷害女孩并拍攝視頻以作威脅,上門挑釁、在失控中被正當防衛(wèi)的母女二人誤殺;
肖央飾演的李維杰,為了維護女兒,捍衛(wèi)家人,李維杰埋尸掩蓋一切證據(jù),在時間與空間的交錯縫隙中,與警方在身心層面,展開了殊死一搏的較量。
一聽起來,就異常帶感!而電影也做到了,將血淋淋的事實完完整整的擺在你眼前,不進行一刀影響電影節(jié)奏的閹割。這同樣給了其他翻拍電影啟發(fā)。
故事更加合理性
受眾不同,故事也因此有了輕微改編“當你看完一千部以上的電影,你會發(fā)現(xiàn)世界上沒有什么離奇的事?!薄爱斈闫七^一千個以上的案子,你會發(fā)現(xiàn)根本沒有完美的作案現(xiàn)場?!薄墩`殺》一開始的兩句話就確立了對立關(guān)系。加上電影中不斷穿插的拳擊鏡頭,營造了一種必須有一方勝利的局面,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原版中,女兒被檢察官的兒子拍下了換衣服的視頻,以此受到了要挾,慌忙之下,母女過失殺人。父親回來后,為了保護家人,才展開了一系列的脫罪計劃。由于故事發(fā)生在印度,女性一直處于社會的最底端,一個視頻的嚴重性往往不堪設想。但如果觀眾變成我們,故事主人翁也成為華人時,一經(jīng)上映,肯定會有各種杠精上線?!氨慌膫€視頻就殺人?不能理解!”“一開始電影的動機就不對啊!”所以國產(chǎn)《誤殺》在改編時,將女兒被偷拍換衣服視頻的橋段,換成了被強暴,以此激發(fā)了事情的嚴重性,同時也讓故事中人物的行為動機,在我們眼中更加有說服力。另外一個改編,我也認為非常巧妙!原版中,確確實實是女兒過失殺人,女兒是兇手,最后一家人順順利利逃脫了法律制裁。但是國產(chǎn)電影中,女兒的過失殺人成為假象,父親的刻意布置讓自己成為真正的殺人兇手,最后自首,保護了家人。這一段的改編,不僅讓故事更具反轉(zhuǎn)性,敘事節(jié)奏更加緊密,同樣也成為遵循了“人性本善”的儒家思想。我一直相信,中國人是崇尚“人性本善”和“真善美”的。比如《老大哥》的人物背景發(fā)生在歐美國家,我們見怪不怪,看得不亦樂乎;但如果引進中國,人性中的丑陋一旦通過華人的面孔被展現(xiàn)出來,我們會有本能的不舒服。(已經(jīng)有多個撲街綜藝案例)
這是因為儒家思想在我們這片土地上的影響。我記得很清楚,《爸爸去哪兒》第一季的“美”,因為第二季的“撕逼”讓其積攢的口碑迅速崩塌,第三季繼續(xù)變“美”才讓人們重新接受這個溫暖的節(jié)目。
電影作品,也一樣。大家試想,如果最后父親真正保護了女兒,看似“為愛犯險”,實則是真正的兇手沒辦法受到制裁。那樣的社會,會安全嗎?
毛孔都在演戲的實力派
看陳沖、譚卓、肖央對戲簡直太爽了!好久沒有在大銀幕見到陳沖。這一次陳沖塑造了最強的“反派”形象,也像大家證明了寶刀未老、姜還是老的辣的真理。
從意氣風發(fā)的神探,到囂張跋扈的警官,再到柔軟脆弱的母親,陳沖的演繹穩(wěn)如泰山,每一個毛孔都在散發(fā)著角色的魅力。
尤其在拷問一家人的嫌疑時,我的手都被劉沖的氣場嚇得緊緊攥著……
另外譚卓飾演的母親,也實在讓人心疼。
除了電視劇《延禧攻略》中飾演“高貴妃”曾放飛自我外。
譚卓的電影作品從《Hello!樹先生》、《西小河的夏天》、《暴裂無聲》、《我不是藥神》再到《誤殺》,一直出演“悲情母親”。
多希望譚卓能在電影作品中飾演一個幸福的母親。
最值得夸贊的就是肖央!和以往肖央主演的喜劇電影完全不一樣了,這次有了突破和創(chuàng)新,非常值得肯定。肖央可以說是把小人物演繹的出神入化,不僅顛覆了自己,也顛覆了之前大家對他的認知!
那句:“我沒有什么本事,能做的,只有擋在你們前面” ,只讓我看到了一個作為父親的堅毅。
其實去觀影之前,我特意又看了一遍印度原版,于是就越發(fā)感覺這部翻拍的《誤殺》既精致又完整?!墩`殺》并不單單是部懸疑片而已,里邊其實也摻雜了各種元素。有父母對子女的教育,警察與“罪犯”的博弈,對社會問題的反諷,以及導演對人性的剖析。元素固然豐富,但始終沒有離開那個永恒不變的大主題——“愛”??梢哉f這是一個小人物為了保護家人保護女兒所做出的“驚天動地事”,讓社會明白即使再平凡的人,因為愛因為人性也能迸發(fā)出洪荒之力。
誤殺影片初中生觀后感范文(2)
由肖央、譚卓、陳沖、姜皓文等主演的劇情犯罪片《誤殺》,目前正在點映中,12月13日正式上映??催@部電影前,我沒有做任何功課,只知道主演里面有肖央、譚卓和陳沖,算是沖著演員和題材類型去看的。直到電影結(jié)束后,我才從電影片尾的字幕中知道,原來《誤殺》改編自印度電影《誤殺瞞天記》。
當下有一點點小失望,因為如果這是原創(chuàng)劇本的話,我對它的評價將會更高。不過,這并不影響我對這部電影的喜歡和觀看體驗。所以,如果你沒有看過原版本的話,我推薦你走進電影院看一下《誤殺》。
01 惹不起也躲不起
面對自己得罪不起的人,你會怎么做呢?躲得遠遠的,大概是很多人會選擇的辦法。所以,在《誤殺》里面,店主頌恩會勸告李維杰不要因為打抱不平招惹到那個欺行霸市的小警察??墒?,誰又能保證,如果我們不去招惹別人,別人就一定不會來欺負自己嗎?
李維杰想不到,這樣的事偏偏讓自己還在讀書的大女兒平平遇上了,她被女警長拉韞的兒子素察強暴了。平平惹不起素察,自己的家境和對方根本不在一個量級上。所以,即便被傷害了,平平也沒有立刻告訴父母,也許她真的有想過自己一個人默默承受痛苦,等待時間去消解一切。
于是,她想到了躲。然而,素察卻讓她無處可躲,善良的平平?jīng)]有想到對方根本沒打算放過自己,甚至留下了視頻來作為要挾。
坦白講,素察的結(jié)局挺慘,但我真的同情不起來,因為是他的惡行把一個平凡的四口之家拖入了一場無妄之災。電影中,平平的母親阿玉說過這樣一句話:“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是禽獸”。我把它作為了這篇文章的標題,不僅是因為這句話直接點明了整個故事的起因,更是因為這句話在現(xiàn)實中得到了諸多印證,禽獸和惡魔從來不分年齡大小。
02窮人沒得選
既然躲不起,那就只好面對了。這是平平和母親兩個人共同的選擇,辦法有兩個,一個是選擇報警,一個是把視頻搶過來。
前文我們已經(jīng)提到過,平平的家境和素察的家境不在一個量級,對方的父親是議員,母親是警長。更何況,素察已有惡行在先,戳瞎了一個男孩子的眼睛,最后也不過是賠錢了事。所以,在報警上面,李維杰一家沒有勝算,反而有可能讓女兒的遭遇公之于眾 ,或者被對方反咬一口。
于是,在丈夫出差在外,沒有人可以求助的情況下,阿玉選擇了和女兒一起見素察。其實,即便從素察手里搶過來了視頻也是沒用的,對方早就有了備份。
平平想要遠離素察,最后卻沒得選;阿玉想要捍衛(wèi)女兒的尊嚴,結(jié)果也沒得選;等到李維杰知道一切的時候,他已經(jīng)更沒得選了。
03 被溺愛的人生
這部電影留給觀眾一個問題,為什么有的孩子是孩子,而有的孩子卻成了禽獸、成了惡魔呢?要回答這個問題,得先講一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偷和他的母親》。大意是說有個小孩和母親相依為命,有一天,小孩慌慌張張地從學校跑回了家,告訴媽媽自己偷了同學的鉛筆,媽媽心疼孩子沒有責備。后來又有一天,小孩又從別人的晾衣架上偷了一件衣服,媽媽還是覺得沒什么大不了。最后,孩子長大后成了江洋大盜,判了重刑。兒子要求母親上前說幾句悄悄話,沒想到一口咬掉了母親的耳朵,母親開始罵兒子不孝。兒子卻說:“如果當初我偷鉛筆的時候,你能夠及時糾正我的錯誤,我也不會落到今天的地步?!?/p>
這個故事想必應該有很多人聽過,其實講得就是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父母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反觀《誤殺》里面的素察,他固然可惡,但如果父母能夠在他第一次欺負別人的時候給予嚴厲的教育,也許這一切都不會發(fā)生。
作為母親,陳沖飾演的拉韞在教育方面有兩個致命缺陷。第一,對孩子百依百順。16歲的素察想要開車,母親立馬贈送豪車。第二,當面袒護。在父親斥責素察到處闖禍的時候,母親不僅沒有給予孩子正確的教育,反而袒護孩子“錢都已經(jīng)給對方了”。母親的這種做法會讓孩子覺得,“媽媽沒有批評我,這樣做沒什么錯”,“既然沒有錯,那我下次還這樣做”,“錯了也沒事,媽媽會幫我解決”。
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素察就是在母親的溺愛中長大的。所以,當他對平平步步緊逼的時候,他不知道后果會多嚴重,在他有限的認知里,即使后果再嚴重,“媽媽可以用錢幫我解決一切”。
此外,父親對素察粗暴式的教育同樣值得我們深思。一個溺愛的母親,一個粗暴的父親,孩子只會在依賴中不斷反抗,路就這樣越走越偏,傷害別人,也傷害自己。
最后,對孩子的教育從來不是一個簡單的事。如果你不好好教育他,社會會教育他。只是,我們都不希望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
誤殺影片初中生觀后感范文(3)
很久很久沒有這樣一部讓人華語電影,可以讓我在100多分鐘里沉浸在影片所呈現(xiàn)的破案、復仇的燒腦劇情里了。
一個溫馨和睦的家庭被個權(quán)貴混蛋小子攪亂了生活,家人為了保護自己,反殺了他,卻迎來了更猛烈的調(diào)查報復,然而在電影的最后幾分鐘中,劇情再次翻轉(zhuǎn),被埋在泥土里的羊扭轉(zhuǎn)了“真相”。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肖央真的是影片中最大的驚喜!
本來對他的印象還是停留在上一部《唐探2》、《情圣》里,本次出演了李維杰這個角色,將一個心思沉穩(wěn)的父親,和一個矯捷敏銳的幫逃者演繹的出神入化。
陳沖可以說是再一次貢獻出了教科書般的演技,每一次的怒吼都讓人對她的角色恨入三分。譚卓則是一如既往的細膩動人。全員演技在線,作為一部國產(chǎn)商業(yè)電影實屬難得。
說回電影故事,影片的情節(jié)遠比電影平臺上的故事簡介來的更錯綜復雜、燒腦刺激,細細觀察不難發(fā)現(xiàn),這不是一部單純的娛樂商業(yè)片,而是一部相當嚴肅的電影,它探討的不僅僅是表面的這裝反殺案件,更是正與反的對立,以及女性世界的崛起。
影片中,李維杰的大女兒收到了警察局長兒子的強暴,卻遭遇了來自警察局長一家更殘酷的調(diào)查,明明受害的是女性,可背負痛苦的還是女性及其家人。
在日常的新聞中,我們也時常能看到那些關(guān)于女性受害的新聞,在網(wǎng)上評論的只言片語中,總是輕而易舉的能夠看到有人說“誰讓她穿的這么少,活該!”等言論,令人心寒。
在中國這樣的父權(quán)文化下,權(quán)利是具有絕對的強制性的,這種強制中就帶有暴力,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里,女性便是暴力最大的承擔者?!墩`殺》卻用了一種幾乎是浪漫性的語境,安排了一場高智商逃脫,在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中國第一部不物化女性的電影,這是一部為女性發(fā)聲的影片。
整體來說,這部電影屬于中上之作。
實力戲骨同臺飆戲,人物性格塑造到位、情緒也表現(xiàn)的很飽滿,讓人能夠完全沉浸在情節(jié)中。作為一部年底的賀歲大片,實在是再完美不過了。
誤殺影片初中生觀后感范文(4)
翻拍是很需要勇氣的,畢竟珠玉在前,整不好就變成了炒冷飯、無創(chuàng)作、拾人牙慧;被翻拍的基本都是經(jīng)典,好像沒人愿意去翻拍一部眾所周知的大爛片,如果有,那更需要勇氣,傻——也是一種勇氣。一般情況下同一個國家翻拍作品超過原作的還是很少的,大多數(shù)情況下結(jié)果都不理想,華語片耳熟能詳?shù)摹洱堥T客?!贰顿慌幕辍贰队⑿郾旧范急环倪^,但誰還記得翻拍的版本。不同語種、不同文化、不同國家的創(chuàng)作者翻拍改編往往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就拿這部中國版《誤殺》來說,在保留了大體故事情節(jié)設定之下,加入了更多的中國元素、中國背景、中國式親情、中國式關(guān)系處理,這樣做的效果就是更有代入感、更容易理解、更能感同身受。
比如紅白喜事要隨份子、比如拿考試成績來要求買禮物、見客戶談生意要啤酒等這樣的小細節(jié)處理作為中國人更能理解和貼地氣。
片中對男主也做了大量的交代和鋪陳:因為學歷不高身份不尊被大女兒嫌棄,溝通上也有了隔膜障礙;在白天拒絕了大女兒的自費夏令營申請晚上就把裝滿錢的信封偷偷放進大女兒的房間,這樣的情節(jié)不正是中國眾多小人物和父親的形象嗎?就在你我身邊,轉(zhuǎn)頭看看絕對很多。
片中還有兩處對男主人物性格的刻畫,源于兩次挺身而出:一處是在告知受害的老者帶兒子去做傷情鑒定、另一處是在新結(jié)識的客戶被警察尚坤毆打的時候上去踹了警察一腳,這兩處的情節(jié)分為明線和暗線:明線為了交代男主與警察尚坤的矛盾沖突,暗線交代了這個小鎮(zhèn)上的司法混亂、正義缺失;同時也為后續(xù)做好了鋪墊;為最后階段男主的殺手锏能成功施展交代了前因(男主踹了警察幫了承包商客戶、客戶在男主出事的時候也回報男主幫忙打電話給素察父親都彭的競選對手從而制造輿論壓力)。
這些細節(jié)的處理也是為了加深男主的為人和行事風格:喜歡看電影并且深受電影的影響內(nèi)心深處有想當主角英雄的情結(jié)、沒有高學歷但是有點小手藝可以養(yǎng)家糊口維持生計的市井小人物、網(wǎng)絡鋪建和維修需要心思細密、因為要與客戶打好關(guān)系所以善于與街坊鄰居打成一片。以上這些因素匯集在一起就是一個鮮活的人,一切都很合理。
小人物通常都是懦弱的,是被欺壓的那一類,在片中有多次展現(xiàn),影片一開場警察尚坤就在欺壓良善敲詐勒索,男主在第一次挺身而出后假裝在吧臺吃蠶豆,被警察尚坤叫罵的時候,男主因為害怕下巴是抖動的、男主的媳婦阿玉在看到警察進院子的時候的空洞無助的雙眼和短暫麻木的手、第二次一家人在警察局的時候,阿玉的背部一直都是抖動的,你可以說是劇本寫得好,也可以夸獎演員表演的好,但這一切都在交代影片中這種沒有公正的強權(quán)政治的現(xiàn)實背景。
男主和媳婦住的院子旁邊是墓地;市長候選人和他的警察局長夫人住著別墅,開著豪車,出入有跟班、上下車有人開車門;男主的大女兒因為夏令營的費用使得全家人吃飯的氣氛很緊張;警察局長的媽媽很隨便的就給兒子一套改裝過的轎車。這些情節(jié)一點也不夸張。想一想你我身邊,轉(zhuǎn)頭看看是不是很多。
影片故事的情節(jié)不做過多介紹和描述,不著筆墨在這些大家可以去電影院看得到的地方。
影片中有幾處非常值得琢磨和引人深思的地方:
#影片中我記得沒錯的話:白色的羊出現(xiàn)四次,第一次是男主在河邊沉車的時候,被羊發(fā)現(xiàn)了(暗示沒有天衣無縫的犯罪、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羊見證了男主的犯錯過程);第二次出現(xiàn)在男主挺身而出后被警察尚坤拿槍指著的時候(尚坤打死了羊,而警察局長只說了一句你過分了,這只羊代替男主承受了警察尚坤的怒氣);第三處出現(xiàn)在挖墳掘墓打開棺材的時候(這只羊徹底的成為了一只替罪羊);第四次出現(xiàn)在影片要結(jié)尾的時候,羊以另一種形態(tài)復活并且出現(xiàn)在寺廟內(nèi)(昭示了真想重現(xiàn)、男主內(nèi)心的覺醒)。
#影片中我沒記錯的話:男主去了三次寺廟,第一次去布施是虔誠的,得到的結(jié)果是圓滿的;第二次是在做出一系列準備之后,想去求個平安吃個定心丸,僧人拒絕了,這個結(jié)果讓男主之后一直在煎熬中;第三次是結(jié)束之后,面對自己內(nèi)心的內(nèi)疚譴責,選擇在這里來結(jié)束這個事件。
#結(jié)尾處:在天臺上,看著被暴亂毀壞過的小鎮(zhèn)街區(qū),阿玉拿著試卷過來,鏡頭拉近可以看到100分其實是70分涂改的,這是一張涂改的試卷,暗示小女兒或者妻子阿玉在經(jīng)歷過這次事件之后的人格和思想也受到了改變,并且是掩蓋的那種,他們的人生和生活都已經(jīng)發(fā)生改變,這和男主最開始想掩蓋誤殺真相的初心相呼應,可卻不是男主希望看到的,男主在那一刻應該是下定了決心,一是不想內(nèi)心受到煎熬,更為了家人不走上歧途,注意他說去買鋼琴時轉(zhuǎn)身對阿玉說的那句話。
#誤殺:這是本片的片名,這個名字很不起眼,我看過之后的第一感覺就是,這是一部被片名耽誤的好電影,后來仔細想想,片名其實大有深意,大女兒情急之下打倒了素察,媽媽阿玉嘗試著檢查沒有檢查到呼吸以為女兒那一下?lián)舸虼蛩懒怂?看過整部影片之后知道這是吞舌造成的窒息);媽媽阿玉將素察埋進了棺材徹底的誤殺了他;警察尚坤隨手的一槍就誤殺一只羊;演變引申來看,誤殺無處不在,不一定是鋤頭,也不一定非得用槍支,可能是說過的話、也可能是寫下的文字,陳思成在映后也特別的強調(diào)了他和主創(chuàng)對誤殺的理解,阮玲玉當年在科技傳播并不發(fā)達的時候留下遺言:人言可畏。更不要說在資訊信息傳播如此之快的今天,有多少人或事因為以訛傳訛、因為眾口鑠金、因為眾口難辨而沒有辯白的機會、受到不公、更有甚者了此一生。如果能想到這一層,那這個名字就不負主創(chuàng)們想表達的心血。同時我們在來對比中國版和印度版的片名對比:誤殺--誤殺瞞天記,中國版想表達的是誤殺的過程,印度版想表達的是結(jié)果,瞞天?瞞的是誰?
#臺詞:好的電影都會留下經(jīng)典的臺詞并且經(jīng)久不衰;我上中學那會兒記得最熟的就是:曾經(jīng)有一份真摯的感情擺在我的面前.......阿sir,我不當大哥好久了.......我不是證明我比別人強,我只是告訴人家我失去的東西我要親手拿回來......世上有一種病,你永遠也治不了,那就是窮病....... 上帝會把我們身邊最好的東西拿走,以提醒我們得到的太多.....等等等等,太多太多,看過這部電影后,你印象中一定會留下這么兩句經(jīng)典臺詞: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是禽獸...... 當你看過一千部以上的電影,你會發(fā)現(xiàn)這個世界根本沒有什么離奇的事情。 好的臺詞就是好電影的必備因素之一,從這一點上看,誤殺做到了。
#影像:專業(yè)術(shù)語我說不明白,影片前十多分鐘和結(jié)尾的十多分鐘是明亮的,除此之外的時間基本上全部是昏暗的。多處昏暗的場景和布光將陳沖的角色塑造得特別出彩,記得有幾場戲,印象特別深刻,影片一開始黑暗中的審問,在小鎮(zhèn)警察局陳沖被百葉窗折射的光照在臉上的時候、拖拽著小女兒親自去審問的時候、在墓地雨中的時候,當然,陳沖老師本身的演技才是根本,一個能力出眾的警察局長身份、又要忍受失去孩子的痛苦、加上面對男主精心設計的偽證據(jù)鏈條無從下手的無力感、還要面對來自忙著參與競選幫不上什么忙的丈夫,這么復雜的情緒,陳沖演繹到了極致,頂禮膜拜;昏暗的基調(diào)也用在了男主一家人的身上,小女兒看見深夜黑暗中的母親要掩埋尸體、男主回到家中看見黑暗中相擁的母女二人、一家四口回到家后坐在客廳的沙發(fā)上、男主第二次去寺廟的場景等等都是昏暗的,這一切其實都在暗示著兩家人都活在黑暗微光中,都在努力尋找那一絲希望。
#母愛:或者叫親情之愛守護之愛也成。這是這個片子矛盾激化的點。阿玉為了保護女兒,從一個平平常常的家庭主婦以身犯險,在警察找上門來的時候雙眼空洞失神、滿是無助彷徨,感覺她的精氣神就像她手中的沙一樣在溜走;警察局長這位母親角色以強大的氣場登場,有著強大權(quán)利的身份,有著候選市長的丈夫,可面對叛逆行惡的兒子卻溺愛縱容他的過錯。因為孩子,她們慢慢的以不同的姿態(tài)走在了同一條道路上。
#背景:中國版改編的最經(jīng)典的地方就在于把故事背景放在了泰國,規(guī)避了很多不可言說的因素,泰國作為中國的鄰國深受影響,所以,以后在有什么時代背景不方便呈現(xiàn)的故事就讓他發(fā)生在泰國或者其他鄰國吧。整部影片從表面上看是兩個家庭的矛盾,從身份上看是平民和警察的對峙,實際上是社會基層小人物和當權(quán)利益者之間的爭斗,是法制失衡之下長期受到壓迫的小人物的絕地反抗。影片后半段平民的發(fā)聲助威和暴動,也對應了這一點。
#蒙太奇:影片中有多場蒙太奇的表現(xiàn)手法。男主在看泰拳比賽--妻女二人正在與素察搏斗,兩邊的畫面來回切換讓觀者的心一直提到嗓子眼;在審問的過程中,警局內(nèi)審問的畫面和男主事先訓練家人應對審問的畫面來回切換,看的緊張刺激揪心不已。
#致敬:從沒見過那部電影致敬的如此直白和赤裸。
#演員:主要演員肖央、陳沖、譚卓。陳沖老師自不必說,我說我是看著她的戲長大的一點不過分,數(shù)次影后加冕,奧斯卡終身評委就是最好的佐證,近些年作品數(shù)量不多,但這部電影中的表現(xiàn)絕對對得起演技炸裂對得起影后的身份;譚卓老師是我們吉林長春的姑娘,近幾年的磨礪,讓她參與的每一部作品都有光彩,對老鄉(xiāng)的任何夸獎我絲毫不覺得過分;對肖央老師的關(guān)注不多,印象不深,時不時聽別人提起的時候還停留在筷子兄弟的歌曲和偶爾電影中的客串上面,這其中表現(xiàn)最好的可能就是唐探2結(jié)尾處吧,看過本片之后,這是一個好演員,在節(jié)奏臺詞的分寸上拿捏的很好,兼具自帶喜感的長相,給他時間和機會,未來可期。
#自首:實話的說,我看完第一遍的時候,對結(jié)尾也有過這樣的猜測,難道是為了過審。后來仔細的想過并不是這樣的,分析如下:
1、之前我說過,這一版中國版本的改編加入了很多中國的元素,中國的元素不僅體現(xiàn)在哪些生活化的小細節(jié)上面,誠信、博愛、寬容這些也都是中國人骨子里的東西,不會隨著移民沒有受過高等教育就會失去和改變。
2、男主在移走尸體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素察在棺材里面一開始是沒死的,怒目圓睜的雙眼對男主是莫大的刺激和壓力,讓他一直活在忐忑和內(nèi)疚過程中;
3、男主在第二次到寺廟求平安的時候得到的答復和在河邊沉車的時候被羊發(fā)現(xiàn),讓他明白世上沒有天衣無縫的完美犯罪(影片開頭陳沖扮演的警察局長也說過類似的話);
4、雨中墓地,打開棺材發(fā)現(xiàn)里面是羊的尸體的時候,大家都是不可相信,警察尚坤和警察局長夫婦不相信兒子連尸體也沒有了;男主妻子阿玉同樣也不可置信(男主轉(zhuǎn)移尸體沒有告訴她),但是如果仔細看就會發(fā)現(xiàn),男主也是滿眼的震驚在看棺材的方向,鏡頭也隨之給到棺材的全景,棺材板上面有手抓的血跡。男主在轉(zhuǎn)移尸體的時候應該是夜里,當時并沒有發(fā)現(xiàn)棺材蓋上面的血跡,如果有發(fā)現(xiàn),以當時男主之前做好一切偽證據(jù)鏈的心思細密程度,肯定會毀掉血跡的。如今,在眾目睽睽之下,血跡彰顯,只要現(xiàn)場有一兩個明白人或者有心人拿去化驗,真想馬上就會大白,這不是決定他要去自首的最后一根稻草,但絕對是最重的那根。男主接下來在雨中抬頭望天,知道結(jié)果終將不可避免。
5、最后在看到小女兒那份涂改的試卷時候,才由長久以來內(nèi)心的不安、忐忑、內(nèi)疚變成思過、悔改,男主轉(zhuǎn)身說是要去買口琴的時候?qū)ζ拮诱f:我是個沒本事的男人,唯一能做的就是擋在你們面前。這個時候已經(jīng)堅定了要去自首的決心。
誤殺影片初中生觀后感范文(5)
照葫蘆畫瓢的翻拍,水土不服的《誤殺》并沒有延續(xù)印度電影《誤殺瞞天記》的精彩。相比于前作縝密的劇情下,極具諷刺意味的現(xiàn)實主義之筆,這部“聰明”的把電影背景放到他國的改編之作,則完全失去了原作的魅力,生拼硬湊的劇情,不過只是一場可笑的東施效顰。
無疑《誤殺瞞天記》是一部頗為出色的犯罪懸疑片,除了印度電影篇幅過長的通病外,幾乎很難再找到其他問題,而《誤殺》的唯一可取之處便是電影適度縮減了原片篇幅,使整個劇情在節(jié)奏上相比前作變得更為緊湊,但電影《誤殺瞞天記》本身是一部貼合印度社會現(xiàn)存問題的電影,如果翻拍把原作“一位父親誤殺不速之客,與警察斗智斗勇”的劇情一字不漏的復制粘貼到國內(nèi),那么《誤殺》不可能通過審,所以面對這樣一個劇本,如果想將其嫁接到國產(chǎn)犯罪懸疑電影中,是需要適度合理改編的,然而《誤殺》的做法則讓人大跌眼鏡。
《誤殺》最為荒誕的所在,便是改編之后使《誤殺瞞天記》失去了賴以生存的現(xiàn)實土壤。一個根據(jù)印度電影改編,中國人主演發(fā)生在泰國的家庭罪案,本來就尤為突兀。在呈現(xiàn)上時而中文,時而泰文,時而又英文的混亂,其實沒有為電影帶來丁點的國際格局,只是使電影失去了真實的奠基,胡編亂造的背景架空,對于一部原本隱射社會現(xiàn)實問題,以家庭親情為紐帶的的懸疑電影來說,荒謬至極。
當一個原本貼合印度國情有著親情溫度的縝密罪案,被嫁接到了一塊完全沒有地氣可言的虛無之地,其實已經(jīng)使這部電影所呈現(xiàn)的一切失去了原作的精髓,然而縱然是這樣,《誤殺》的導演編劇仍舊覺得電影最后的結(jié)局可能不夠保險,于是便又強加了一個“拔高”人性的自首結(jié)局,然而這一結(jié)局非但無從讓人看到自詡的人性救贖,更始電影前篇所做的一切失去了意義,為電影畫上了一個狗尾續(xù)貂的句號。
從韓國到日本,再到印度,近幾年的改編電影,原作往往并不差,甚至有著很好的劇本,但為什么被嫁接到國產(chǎn)電影后,卻變得爛俗無為,這其中最大的問題,便是對拿來主義的奉行。就拿《誤殺》來說,六位中國編劇合力改編的價值體現(xiàn),只是讓電影通過了審核,在這部電影中我看不到任何能被稱為閃光點的改編,所有的改動之處都是僵硬的,這些改動既沒有任何自主想法,也沒有任何貼合本土化的語境,如此生搬硬套的“改”又怎么可能誕生新的佳作?
《誤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行徑,令人所見的其實不是一位新人導演鋒芒畢露的銳氣,而是珠玉在前的境況下,翻拍者自身想法是何等的空洞貧瘠,如此創(chuàng)作態(tài)度才是《誤殺》最為致命的缺陷。
誤殺影片初中生觀后感5篇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