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慘世界讀后感2000字范文
推薦文章
悲慘世界讀后感2000字
翻開這本書,與作者——雨果一起走進人生的《悲慘世界》……這是一部悲壯的史詩……接下來小編整理了悲慘世界讀后感2000字,歡迎大家閱讀。
悲慘世界讀后感2000字
本書以主角讓·瓦爾讓,以及眾多形象鮮明的配角為索引,以19世紀初期動蕩不安,革命浪潮一浪接一浪的法國為背景,以虛實結合的一系列故事,并加以雨果先生的分析和評價,表達了雨果先生對民權、人道主義、人的神性追求。雨果先生的文字組織能力,故事的敘述能力,體現(xiàn)在全書之中。本書的學術高度很多取決于本書中對當時的社會現(xiàn)象和一系列的社會事件的分析評價,但限于本人對于當時的時代背景和法國文化的理解少的可憐,本文將不對這部分發(fā)表評論。
讓·瓦爾讓從一個苦刑犯,經歷重重的人格升華,最終成為了榮耀的圣人。書中對于讓·瓦爾讓的內心描寫,復雜而立體的思想斗爭描述,他克服困難時的心理感受讓我感同深受。對他心理歷程層層深入的剖析,讓他最后所做的犧牲壯舉顯得合情合理。此書驅人向善!
絕望的人兒,哪怕是火星般的亮光,就能給他帶來光明。一個善舉能如一盞明燈照亮一個人的一生;種下一顆善良的種子,最終能成長成參天大樹。全書開篇就塑造了近乎圣人的福來主教,他以一視同仁的愛關注著社會上的貧苦大眾,他一上任就把前任主教豪華的大房子讓給了醫(yī)院,自己一家住進了破舊的小屋,把自己大部分的年金以及各種收入都用在了慈善事業(yè),只留下極少以保障自己的基本生活需要。主角讓·瓦爾讓是個勤勞的人,但在極度的貧苦和饑餓的折磨下,在他最好的年華,因為打破櫥窗玻璃偷盜了一個面包,為此他滿手鮮血,并坐了二十多年的苦牢。
牢獄制造囚犯,他本性善良,入獄前他很笨,入獄后他很兇,二十年的牢獄讓他存在各種極端的發(fā)展方向。在他出獄后,行人刻意遠離他,小孩追著他扔石頭,旅館在他愿意給錢的情況下連馬房都不讓他睡,各種人對他的歧視要把他從懸崖邊上漸漸推入報復社會的仇恨漩渦之時,他準備自暴自棄,任由黑暗吞噬他的靈魂,但福來主教的善舉拯救了他的心靈,并從此照亮了他一輩子前行的道路。主教大人主動邀請睡在路邊挨凍的讓·瓦爾讓進入自己的房子留宿,盛情的招待他共進晚餐,盡其所能將他像普通人一樣對待,不去觸動他過去的傷疤。讓·瓦爾讓被主教的善舉觸動,但是卻阻止不了他報復社會的計劃,當晚他偷盜了主教家里的僅有的部分銀器,并逃走,期間他甚至還動過殺死主教的念頭。當他人贓俱獲被警察抓住,抵在主教眼前,指認偷盜事實時,他心如死寂的等待宣判,主教一句確認的話,就能判他一輩子的牢獄。但主教的善舉拯救了他,他不但沒有指認他偷盜,反而說銀器是他送給讓·瓦爾讓的,并額外的贈送了一對銀燭臺給讓·瓦爾讓。一句耳語影響了讓·瓦爾讓一輩子“我的兄弟,您不再是惡的一方,而是善的一方了。我救贖了您的靈魂;我已經將您的靈魂由黑暗的想法和多了的精神中贖出來,交還給上帝了。”
抉擇往往不能在一瞬之間做出,尤其是關于下半輩子的決定。這是在大腦的戰(zhàn)爭,猶豫的人表面寂靜,腦海槍炮轟鳴。這是心靈的判決,控方和辯方都是同一人,是此起彼伏的輪番變化。最終,它陷入膠著,似乎陷入無限持久的困局,但在抉擇時刻,人心靈上的神性竟能瞬間做出讓本人都顫抖不已的犧牲。讓·瓦爾讓倚靠自己的智慧,掙了大錢,幫助整個城市致富,他樂善好施,當上了市長。
一切是那么的美好,他成為了上等人,唯一可以威脅到他美好生活的就是他的過往苦刑犯的身份被揭露。天賜良機,一個小偷,被指認是讓·瓦爾讓,他過往的獄友、獄卒都指認小偷是他。小偷并不是一個無辜的人,讓·瓦爾讓甚至不用說謊,他只需要沉默就能永遠擺脫污黑的過往,但小偷卻會因為他的身份被加重刑罰。他猶豫了,痛苦的在思緒里掙扎,徹夜無眠,無法做出決定。帶著猶豫和腦子里的強烈震蕩,懷著僅僅一看的目的,他前往了庭審的城市,一路上克服了時間短、馬車破損、馬匹勞累的各種困難。在法庭上,他看到了法官、獄警、律師、陪審團和惶惑的被告,更讓他仿佛看到了自己。在小偷即將被宣判有罪的一刻,他的心靈,讓他做出了奉獻的決定,他供認自己苦刑犯的身份,并勸服法庭眾人相信。以自己下輩子的生活為代價,還小偷一個公平的審批。
失去什么是最痛苦的呢?答案是失去唯一的幸福之源!讓·瓦爾讓從小就失去的父親,年紀輕輕就進入了苦牢,他一輩子沒有結婚,沒有家庭生活。他收養(yǎng)了珂賽特,與珂賽特相依為命,她成為了他生命中唯一的快樂源泉。優(yōu)秀的年輕人馬呂于斯贏得了珂賽特的愛情,他要將珂賽特從讓·瓦爾讓的身邊帶走。讓·瓦爾讓又一次面臨的命運的折磨,物質上的折磨是有限的,然而精神上的折磨是無限的,在你以為已經是極限的時候,它可以無限的上升,一次又一次的挑戰(zhàn)個人靈魂上的高度極限。讓·瓦爾讓做了許多偉大的壯舉,他已經犧牲了許多,難道他不能有擁有一絲的幸福嗎?他在腦海中質問、抗議、掙扎,他怨恨馬呂于斯,渴望留住珂賽特。
然而在馬呂于斯在街壘戰(zhàn)中受傷,奄奄一息,命懸一線時,讓·瓦爾讓冒著生命危險,克服身體上和精神上的疲勞極限,救出了他。再一次的,經歷了極大的痛苦,他崇高的心靈贏得了內心沖突的勝利。他將自己絕大部分的財產給了珂賽特,拒絕了珂賽特一起生活的邀請,并將自己苦刑犯的身份告訴了馬呂于斯,在馬呂于斯介意他身份的情況下,他忍受著自己內心痛苦的尖叫,主動的遠離了珂賽特的生活。遠離珂賽特讓他的生活宛如一灘死水,他的生命力被抽離,迅速的老去,但即使是在他油盡燈枯,即將逝去的時候,他仍然只想著珂賽特的幸福。
我非常喜歡本書對于逃犯心靈無法得到安寧的描寫,無論是一個在有人還是無人的情況下,逃犯都無法得到安全感。“空無一人的沉寂讓他困于幻想的恐懼,熙攘的人群又讓他陷入現(xiàn)實的恐懼,啊!可憐的人啊!”。嚴遵法律條文的警探沙威,進步的革命青年馬呂于斯,自私自利的泰納艾迪,都塑造的個性鮮明,發(fā)人深思。
悲慘世界讀后感2000字
讀罷法國文豪雨果的長篇小說《悲慘世界》,心中千思萬緒……
文中的主人公——出獄后的冉阿讓,背負著囚犯的身份,飽受著他人的歧視。社會的不公與排斥,一點點地磨滅了他重新做人的希望,改過向善的信心。最終,有一位慈悲為懷的主教向冉阿讓伸出了慷慨的,無私的援助之手,收容了走投無路的冉阿讓,用自己的善心,用自己內心的溫暖,引導著冉阿讓走出泥沼,一點一點的感化了那顆冰冷自私的心。
原來,在當時那個無情的資本主義社會竟然也有這樣的世外圣人存在,正是主教的寬大和仁慈深深感化了冉阿讓,是他重新燃起了冉阿讓心中那快熄滅的希望之火,使他徹底悔悟,開始新的生活。所以說,冉阿讓的命運并不是永遠都是那么的悲慘,悲慘的是那時候的整個世界觀,但就是因為有了主教這樣的人,整個世界才有了救世主,整個世界才有可能在水生火熱之中艱苦摸索前進。
主教用生命換來的感化下,冉阿讓開始變得樂于助人,見義勇為,善良可親,漸漸得到人民的愛戴,搖身一變成了受人尊敬的市長。從囚犯到市長,簡直是天壤之別,這無疑是人性的巨大轉變。
面對著窮困潦倒,世態(tài)炎涼,將會產生兩種人:一種是卑微低劣的人,他們丑陋、自私、貪婪。就如文中的德納第,為了錢財不惜一切的奸詐商人,一會兒聲稱是演員,一會兒又變成了畫家,但他再高明也無法掩蓋住他丑陋本性的事實。
又如文中的那個可憐的女人芳汀,為了自己的女兒而變成了一根蠟燭,慢慢耗盡生命與青春,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仍為女兒想繼續(xù)燃點的母親,純樸得相信了太多那些當時世界上的黑暗陰暗的人,直至死前都沒有見到自己日夜思念的至愛女兒的神圣靈魂。
其實作者雨果想告訴我們的是:要做一個真正的自己,因為任何刻意的偽裝最終都會被識破,虛偽在事實面前只有被革滅。做一個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能永保光明、善良、寬容的擁有高尚情操的人。洗新革面后的冉阿讓變得寬大、善良。正是那個慈悲為懷的心感化了冷酷、固執(zhí),曾一味追捕他的警長沙威。
寫到這里,我不禁再一次被人性的巨大力量所震撼。愿我們身邊多一些主教般光明的使者,愿他們像純潔的天使般永遠守護著人們心中那份慈悲為懷的心,更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加入到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的光明隊伍中來。社會需要這樣的人,世界需要這樣的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創(chuàng)造我們的生活,創(chuàng)造出一個善良、和睦、光明的世界,不再是一個沒有人情溫暖,丑惡,黑暗的“悲慘世界”!
悲慘世界讀后感2000字
天氣灰蒙,涼風習習。抓緊大衣的衣扣,凝望天空,些許白發(fā)在額間飛舞。老人寧靜的端坐在公園的長椅上,年輕時的大起大落讓他擁有的常人無法媲比的淡然心境。閉上雙眼,體會著空氣的余溫,任時光從指間劃過,回味著和曾今和愛女柯賽特在一起的美好回憶。然而,當他離開柯賽特獨自住在空蕩的第三層小房間時,這位老人忍受著孤獨與寂寞,在長期的抑郁中病重,在生命的彌留之際還不忘將當初的發(fā)家之技留下來。在最后柯賽特和馬呂斯幡然悔悟時,老人已病重多時,回天無力,最后含笑而終。這位老人正是《悲慘世界》的主人公冉阿讓,這位命運坎坷的老人,在年少時因不公的審判在獄中多年。在出獄后所幸遇到了仁慈的米里埃主教,在心靈獲得救贖后就一直行善,將主教的仁慈之心融入世人心中。他一直踐行普愛行健精神。
合上這本名著,一股淡淡的憂傷透過書皮滲入肌膚,蔓延在血液里,視線漸漸模糊?;秀敝g,我仿佛看見老人慈祥的笑容,龜裂的皮膚上流動著閃耀的圣芒。拭干淚水,拖著腮,默默的嘆了口氣。人們總說,好人有好報,但冉阿讓的經歷著實令人痛心。隨著全文的終畢,老人形象在腦中漸行漸遠,伸出右手向前抓去,似要攥住老人離去的背影。然而這一切只是徒勞,手指沒有觸及除了空氣以外的實質物體,幻晃的光影腦海轉瞬即逝。
作者雨果借冉阿讓的經歷來警醒當時蒙昧的法國人,將人性的真善美的演繹的淋漓盡致,同時也將于此對比的虛偽丑陋和人心的黑暗一面暴露無遺。他呼吁人們用和平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代替性格的偏激。雨果借米里埃主教之口說出的,正義呼喚的不僅僅是報復,而且還有適當情況的理解和寬容。同樣,要以一顆真誠的心去對待所有人,要相信他人,這樣你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如果你心懷叵測,那你永遠都得不到別人的信任,只會受到猜疑、冷落。要勇于奉獻,要以幫助人為樂趣,要熱情待人,正因此冉阿讓才從一個底層市民作上了市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他對芳町與珂賽特母女的關愛。為了實現(xiàn)芳町臨死前能見一面自己親生女兒的愿望,他不惜再一次越獄。雖然最后芳町還是沒能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就死去了,可他卻始終堅持不渝地完成他對芳町——一個毫不相干的死人的諾言……試問茫茫人海又有幾人能做到這一點。
而今,社會中種種慘絕人寰的暴力的事件,角落中充斥的各種不安的因素,人人自危。遇到惡行無人上前制止,老人摔倒無人敢扶,落水兒童無人施救。悲慘世界,真正悲慘的是人心?,F(xiàn)在流行的嫁人就嫁“高帥富”之風,已形成了整個社會的主風向。人們忽視了人格的塑造,片面的追求金錢享受。
這個世界需要的不僅是科技飛躍,更重要的是人心光明的救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