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家》讀書心得體會1000字
《家》是巴金的代表作,和《春》《秋》合稱為激流三部曲?!凹ち鳌边@兩個字頗能表達五四運動前后中國社會劇烈和巨大的變革,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潰。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巴金《家》讀書心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巴金《家》讀書心得1
記得以前看到過這樣一句話:“什么是生活:生活就是不可抗力,它就是合約里唯一一條也是永遠都會存在的那一條無人可以更改的霸王條款?!蔽乙恢辈幌嘈胚@句話,甚至是不同意的。我始終堅信著:生活是可以靠人來改變的,人是可以做生活的主人的,因為“人定勝天?!?/p>
《家》這本小說以五四運動浪潮波及到的滯塞內(nèi)地四川成都為背景,真實的描述了高公關(guān)這個“詩禮傳家”,“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的沒落分化過程,揭露了封建專制的腐朽本質(zhì),控訴了封建家族制度,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的罪惡,頌贊了年青一代的反抗精神。作者寫作這篇小說,一是表達了對封建制度的憎恨,“宣告一個不合理的制度的死刑,來向一個垂死的制度叫出我的控訴”;二是為青年一代呼吁,“要為過去那無數(shù)的無名犧牲者‘喊冤’,要從惡魔的爪牙下救出那些失掉了青春的青年?!?/p>
由于對舊制度的深惡痛絕,對廣大青年的誠摯熱愛,作者通過《家》向舊社會舊制度進行猛烈抨擊,生動形象地揭示出封建宗法制度必然滅亡的命運;并通過對青年一代勇敢抗爭的描寫,展現(xiàn)了在嚴密殘酷的黑暗王國里放射出的一線光明,使《家》充滿了信心,希望和力量。作者說過:“無論在什么地方總看見那一股生活的激流在動蕩,在創(chuàng)造它自己生活的道路。”《家》也正是表達了這種不屈于命運安排,渴望征服生活,創(chuàng)造生活的精神和意志。
生活中,處處充滿了挑戰(zhàn),處處有激流,也許有人說:“我們應(yīng)該隨遇而安?!边@不乏也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平靜安穩(wěn)。但我想問:“我們?yōu)槭裁匆猩?”“我們生活來做什么?”難道就是隨波逐流,隨遇而安嗎?羅曼羅蘭說過:“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為的是來征服它。”我認為他說的不錯。
生活的激流永遠動蕩著,并不曾有一個時間停止過,而且它也不能夠停止,沒有什么東西可以阻止它。在它的途中,它也曾發(fā)射出種種的水花,這里面有愛,有恨,有歡樂,也有痛苦。生活中,我們應(yīng)時刻懷有一顆戰(zhàn)斗之心,去面對生活中的挑戰(zhàn),即使不知道前方等待著我們的是什么,但自信,充滿戰(zhàn)斗力是我們應(yīng)時刻保持的態(tài)度,并且在戰(zhàn)斗的過程中吸取一些教訓(xùn),總結(jié)一些經(jīng)驗,為下一站的到來做準備。即使面對挫折,也應(yīng)該越挫越勇,甚至要感謝失敗,是它們,讓我們成熟與成長。
山中的激流不會因為一瞬間的阻礙而停止動蕩,它們會竭盡全力創(chuàng)造出自己的道路,通過亂山碎石中間。那面對生活的激流,我們又該如何呢?難道是將自己與世隔絕,任激流在周圍澎湃嗎?任生活所左右嗎?有人說過,路本沒有,因為走的人多了,便成了一條路。路是人走出來的,那生活不也是嗎?面對生活,我們應(yīng)將自己放在主動的位置,去征服生活,在時光的磨礪中學(xué)會生存,在生活的激流中學(xué)會成長
巴金《家》讀書心得2
有人說:"《家》是一個近代版的紅樓夢。"我想他只看了一半的《家》,家不僅僅是描寫了一個封建家族的崩潰,作者更主要的描寫是在于新舊兩個時期的沖突與矛盾,有一個很著名的場景,原文如下:"他(覺慧)把祖父的瘦長的身子注意地看了好幾眼。忽然一個奇怪的思想來到他的腦子里。他覺得躺在他面前的并不是他的祖父,這只是整整一代人的代表。他知道他們,這祖孫兩代,是永遠不能夠了解的。但是他奇怪在這個瘦長的身體里面究竟藏著什么東西,會使他們在一處談話不像祖父和孫兒,而像兩個敵人。"
從這一幕里就是最鮮明的時代的沖突,祖父象征著舊時代的封建禮教,頑固,保守,而覺慧代表著新時代的"叛逆者",在本應(yīng)該溫馨的家庭中卻好似敵人一樣敵對,造成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就是黑暗無恥的舊社會,壓迫了無數(shù)的人民,造成了無數(shù)場悲劇。而這個封建家族在新舊兩個時代的對抗中,誰都沒有勝利,而是兩敗俱傷,最終家破人亡。
作者巴金自己也寫到,他寫這本書是為了控訴,為了控訴那個還依舊殘余著一些的舊社會,殘余的封建制度。如果說巴金是為了控訴的話,那么我從這本書中深切的感受到了一種對自由的呼喚,對人性尊嚴的渴望,對幸福的渴望。
西方的文藝復(fù)興也是如此,人權(quán)與神權(quán)的沖突,就如家中新時代與舊時代的沖突,但是正如文藝復(fù)興最終人權(quán)顛覆神權(quán)一樣,新時代最終顛覆了舊時代,人們擁有了自由,擁有了尊嚴,得到了幸福。
在巴金那樸實而深刻的文字中,構(gòu)建了一個龐大的封建家族在時代的浪潮下分崩離析的悲劇。也令我們充分的感受到了新時代的美好,更加珍惜自由,更加維護尊嚴,更加珍惜幸福,珍惜我們所擁有的一切,并且,我們要敢于反抗,反抗一切罪惡,反抗一切壓迫,為自由而戰(zhàn)!為幸福而歌!
巴金《家》讀書心得3
家,是身心的歸宿。一看到“家”,便不禁和親情聯(lián)系到了一塊,溫馨而真切?!凹摇边@字總讓人遐想,一種對互親之情的期盼。然而巴金所描述的家卻是羈絆,是對激情的禁錮。
這也難怪,當時處于“五四”運動后動蕩社會的背景下一個四世同堂的官僚地主大家庭搞公管,有著封建專制思想的阻礙和新文化思想的抗爭,是黑暗腐朽的封建禮教制度和黎明時科學(xué)民主大旗的較量因而這個家是動蕩的,必然會制造很多悲劇。
高老太爺是最可恨的,獨斷專橫兇殘暴虐,完全十分封建道德的化身。他囚禁覺慧,打兒子斥媳婦,丫頭隨意送人,面對即將滅亡的封建制度,他無能為力,臨終前的饒恕和教誨,卻也是其豐富性格的表現(xiàn)。
與此鮮明的對比,是那個“幼稚而大膽的叛徒”,他勇敢的抗爭果讓人欽佩:反抗封建專制,蔑視長輩權(quán)威;打破封建等級觀念,大膽愛上婢女鳴鳳;支持覺民逃婚,抗拒不合理的婚姻;敢于頂撞三叔陳姨太,揭穿其“捉鬼”的丑劇;他沖出家庭,大聲呼喊:我是要做一個叛徒。鮮明貫徹了反抗,叛逆,追求的“五四”精神,固然有“五四”青年的歷史局限和弱點,但其間覺得放封建態(tài)度促使他離家出走,爭取自由的斗爭。覺慧是真正的五四新人,是鐵錚錚的勇漢。
然而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二重性格”覺新。他一方面是高公館的大少爺,一方面又是社會上有個性的思想解放青年。他的“作揖主義”和無抵抗主義委曲求全,向封建勢力妥協(xié),付出了慘痛的代價,這也有力地控訴了封建宗法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zhì)。而決心的思想中,儒家思想孝為第一準則,釋道作為補充,以忍為主,因而他心理上也取得了平衡。但社會中卻許多這樣懦弱的青年,復(fù)雜矛盾不利于社會進步。
而至于覺民,琴等其他青年一代叛逆者和馮樂山,高老太爺?shù)壤弦淮饨ㄐl(wèi)道者的斗爭沖突,以及梅芳瑞玨鳴鳳等青年女子的不幸遭遇和悲慘命運,強烈解釋了這個金箍家庭的矛盾。作者以此宣泄積郁的悲憤,探索青春的價值意義。
這個封建爪牙下的家庭,宗法立交陰影下的人們,卻抽打出了一個反抗陳舊道德的新思想文明。那不過是黎明前的黑暗了,事實上已經(jīng)有很多人探索了。像覺慧,靜悄悄地登上了駛向上海的航船。
我本以為巴金所敘述的家應(yīng)是一家人團結(jié)奮進的局面,或是和樂融融的場景,但這樣也著實有些平淡。我相信在所有人心目中,家應(yīng)是最美的地方。或許時代背景不同,20世紀20年代的中國社會一片黑暗,人們思想靈魂麻痹。閉關(guān)自守,中就趕不上時代文明的腳步。
而放眼今日,家在新時代時期賦予了更多的內(nèi)涵。當今是一個和平穩(wěn)定繁榮發(fā)展的社會,家也變得更舒適漂亮,沒有封建與文明的抗爭,理應(yīng)是真正的身心歸宿。
盡管如此,但隨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人們有更高的追求,家反而變得冷清孤獨來了。父母雖不像高老太爺獨橫,卻也在兩代間產(chǎn)生了難以逾越的代溝,因而家庭很多時候變得凄清。現(xiàn)在很多人都是獨自居住,逐步放棄了安土重遷的思想。這也是家庭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何況,現(xiàn)代的家庭悲劇也并不少,他們也可直接反映社會方面的問題。而且現(xiàn)在的家庭好像都很自私,也有些虛偽,這也不奇怪,畢竟也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中。
在此想想自己的家吧!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受改革開放春風的影響一下子富了起來,生活更完善,這本應(yīng)快樂。但我卻感覺家沒有以前那么快樂溫馨了。物質(zhì)方面進步了精神方面卻退步了。我懷念小時候在父母懷里的情景,心里很溫暖。而隨年齡的增長,我和父母逐漸形成了一層隔膜,我更多不愿與他們交流,家庭幸福感也隨之下降。
這雖是正常的,卻不是好現(xiàn)象。家,需要一起守候。我們都應(yīng)對自己的家庭盡自己的責任。
人們常常將國與家聯(lián)系到一塊,有句話說得好:國是千萬家,家是最小國。國就是個大家庭
巴金《家》讀書心得4
這是一個封建大家庭的故事,也是那個時代社會的縮影。在那“家”中,專制的老太爺,整天只知道閑聊打牌的太太們,以及一些被生活所迫的青年們都扮演著各自的角色,使這個日漸腐朽的家繼續(xù)運轉(zhuǎn)。其中最痛苦的,無疑是那些青年們,因為他們心中仍留有的熱情,使他們在這冷如冰窖的“家”中深受煎熬。
覺新,覺民,覺慧三兄弟代表了那個時代中的三種不同的態(tài)度。這三個人都在理論上接受了新思潮,新概念??墒怯X新“長房長孫”的身份使得他不得不去應(yīng)付封建大家庭中的各種禮數(shù)和承擔起一個家庭的責任。在重重壓力下,他只能用“作揖主義”和“無抵抗主義”來武裝自己,希望可以在弟弟們的新思想和家庭的封建專制中找到一個平衡點??墒亲詈髤s受到封建大家長們的指責和弟弟們的不諒解。不得不說,覺新為了這個家犧牲了很多,他甚至放棄了他所愛的女子,去娶了另一位女子為妻。他愛他的妻子,卻迫于家長們的壓力在妻子臨產(chǎn)時將她送離(盡管他并不愿那樣做)。這樣做的結(jié)果就是在他妻子最需要他的時候他離開了她,連她的最后一面也沒看到??梢哉f,覺新這個角色值得同情,但也應(yīng)該批判。在封建舊勢力前委曲求全,非但沒有什么幫助,反而給自己帶來無比的痛苦。
相比之下,覺民就要幸福的多。他沒有身為“長房長孫”的壓力,他有他的追求,他要守護他的愛情。他雖然對新運動沒有表現(xiàn)出太多的熱情,但他的內(nèi)心深處卻種下了新思潮的.種子。在他的愛情將要走上和他哥哥相同的毀滅之路時,他選擇了私奔,這對這個專制統(tǒng)治著的大家庭無疑是種挑戰(zhàn)。然而,他勝利了,他戰(zhàn)勝了那個封建統(tǒng)治著的家,他走上了和他哥哥不同的路!他的反抗,給他帶來了幸福的曙光。
和覺民比起來,覺慧多了份沖勁也多了份稚氣。他對新運動充滿熱情,一心一意地投入其中,雖然有時會有一些天真的想法但在經(jīng)過一些事件的洗練后,他漸漸認清了那個“家”的本質(zhì)。于是他開始成長,他漸漸的能獨當一面,盡管前途未知,仍然勇往直前,全身心的投入到新運動中去。他猶如離開牢籠的鳥兒,去闖蕩,去開拓他的一片天!他離開了保護他“家”卻為他的未來帶來了無限的可能。
這三個人不同的態(tài)度,得到了三種不同的結(jié)局,代表了三種不同的命運。覺新的痛苦,覺民和覺慧的幸福和希望,只能說是各人選擇而得的結(jié)果。雖然這么說對覺新有些不公平,因為如果沒有覺新的犧牲,覺民和覺慧也不可能那么自由,但是幸福是要自己追求的。有一顆勇于追求幸福的心是比什么都重要的。讓我們懷著對未來期盼,勇敢的走向未來的精彩!
巴金《家》讀書心得5
今天為大家分享巴金的《家》,對于巴金,我們?nèi)绻麤]讀過他的作品,可能也不太了解。我們在讀書的時候也很少接觸到巴金,差不多是一筆帶過。知道他的作品,激流三部曲——《家》《春》《秋》而已。我在讀《家》之前對巴金也沒有什么了解,在讀了巴金的作品后才開始有點了解巴金。
巴金的作品有點戰(zhàn)斗性,讓人讀的時候有點亢奮。但是文字又很優(yōu)美,很婉約,給人以很柔的感覺。巴金在書中情節(jié)轉(zhuǎn)換方面做的不錯,人物情感描繪方面非常的細致,善于用很多表達情感的詞匯。
“他看見她這樣難過,一種追悔、同情和愛憐交織著的感情猛然來襲他的心。”
這是覺新和梅表姐的遇見讓覺新生出這樣的感情來,追悔他是有的,他后悔自己當初沒有去和梅表姐在一起。同情和愛憐也是有的,梅表姐現(xiàn)在悲慘的現(xiàn)狀讓她非常憐惜。
巴金描寫人物感情方面所用的詞語不多,但都會引起讀者的認同感,抓住讀者的心,并且一步步引導(dǎo)讀者進入這樣的故事中。
這本書講的是五四運動后成都高家公館大家族的故事。主人公是三兄弟:覺新、覺民和覺慧。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剛開始是很討厭覺新,因為他奉行“作揖主義”,很懦弱,不敢去反駁老太爺所說的話,一直這樣唯唯諾諾。書中有點篇幅是講他的過去的。他是大哥,又是長房的長孫,從小受到大家的贊美。在他中學(xué)時期是過得比較快樂的,他夢想著自己的美好前程,也喜歡著表妹。但是隨著母親的去世,畢業(yè)后,他的夢碎了。他被家里安排婚事,終止了學(xué)業(yè)開始工作。他很絕望,很痛苦,但是父親的去世讓他更受打擊。他要挑起家里的重擔,無形的壓力讓他對生活失去了斗志和希望。只有他的孩子能夠去給他點安慰。他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孩子的身上,希望孩子能夠幫他完成他想要完成的。
在這個封建家庭里面,覺新是順服的,他就是舊社會的一份子,但是在有著新思想的兩個弟弟面前,他又像是一個新青年。但是他不可能成為一個新青年,家庭的環(huán)境、責任讓他無法去改變自己。其實讀到后面的時候,我真的有點同情他,他為這個家庭犧牲了很多,放棄了自己所愛的人,放棄了自己的理想,只為了去維護這個家庭。最后他又得到了什么呢,妻子被封建制度所害,梅表姐也死得凄慘,只留下兩個孩子??吹胶竺?,我對覺新更多的是同情而不是討厭。
覺民和覺慧都是接受進步思想的新青年,他們厭惡這個封建大家庭。但是覺民沒有覺慧那么激進,稍微好一點。覺民更多的是和琴在一起,當然他們彼此互生情愫,不顧家族的反對,最后在一起。覺慧著實是一個激進的青年,不能說他是個敢愛的人,因為有時候他都忽略了鳴鳳,但他絕對是個敢恨的人,對家族的規(guī)矩,對封建制度的痛恨在書中表現(xiàn)得非常清楚。他與家族中的人格格不入,他不止一次的說到不會去走大哥走過的路,他和別的朋友一起辦報,討論時事,傳播進步的思想。他和鳴鳳是相愛的,鳴鳳知道她只是丫鬟,不能和被稱為三少爺?shù)挠X慧走在一起的,所以她只希望自己能夠陪伴在他身邊。殊不知鳴鳳的命運早就注定,她被許給一家人做小老婆,這讓她怎么去面對,最后她帶著對覺慧的愛投河自盡。這著實悲慘,當然覺慧是有責任的,但從大的方面來看,是這個社會,封建的制度害死了鳴鳳。
《家》是激流三部曲中的一部,但是也是巴金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在其中看到各樣人的人生,有些人成為了封建制度的犧牲品,有些人則走出了舊社會的桎梏,迎接新的時代,不禁讓人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