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百年孤獨的讀書心得600字
推薦文章
名著百年孤獨的讀書心得600字
《百年孤獨》是馬爾克斯贏得了諾貝爾文學(xué)獎的成名作,作品融入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百年孤獨》讀書心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百年孤獨》讀書心得篇1
斷斷續(xù)續(xù)的讀了很長時間才讀完這本書,讀了大半本的時候還在為阿瑪蘭妲的孤高和不可理喻感到憤慨,還在為雙胞胎兄弟的放蕩感到氣憤的時候,在書的結(jié)尾卻感到了無比的凄涼,從拉烏爾蘇去世之后,小說也快走到了盡頭,聯(lián)系著他們幾代人的紐帶沒有了,這也為最后的悲劇慢下了伏筆。
一個小鎮(zhèn)從祖先開始的開拓,到最后整個家族只有那個豬尾巴小孩兒,尤其是最后只剩他一個人的時候,不光是他孤獨的問題,而是他對整個家族的歷史完全不了解,也無從知道,就是那種悲涼。帶著這種悲涼整個小鎮(zhèn)從地球上消失了,而再也沒有人會了解這個小鎮(zhèn)的歷史,也無從考證。
這讓我想起了我的家鄉(xiāng),我家是隸屬于東北林區(qū),以為林區(qū)的總部在那,我們林區(qū)的職工也都在廠部附近居住,那時候廠部一派欣欣向榮,院里的涼亭,兩邊的噴水池,廠部氣派的大門,都是我們常去玩兒的地方,最主要的廠部的大部分設(shè)施都是由我爸爸帶著他的那幫工程隊完成的,還記得他在家里的時候做的涼亭上四角的龍頭和蹲在亭子上面的神獸,以及做院墻的時候用水泥打的花架。
過年的時候每天都會去好幾撥扭秧歌拜年的人,現(xiàn)在過年的時候已經(jīng)沒有這樣的景象了,出了過年大部分時間都去城里打工了,鎮(zhèn)里有點兒錢的都去城里買房子了,廠部也是野草橫生,將水泥地面和磚地埋在里草叢里,噴水池也早就沒有水了,在假山的旁邊斜斜的橫生出一株楊樹來,涼亭也是好多年沒有從新粉刷過,柱子上的漆大片大片的脫落,蹲在四角的身手和龍頭已經(jīng)露出了水泥的本色,絲毫沒有色彩。墻根底下的野草瘋長著。墻上的口號時隱時現(xiàn),一派荒涼的景象。
《百年孤獨》讀書心得篇2
大一時,閑來無事,發(fā)現(xiàn)舍友書柜上擺著一本《百年孤獨》,便借來讀讀。我陸陸續(xù)續(xù)地用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才讀完,讀完之后的第一個感覺就是解脫,我解脫了,布恩迪亞家族也解脫了。
《百年孤獨》講述的是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傳奇故事以及沿海小鎮(zhèn)馬孔多的百年興衰。說實話,這本書的確難懂,光是書中理不清的人物關(guān)系以及相似卻又不同的人物姓名就夠讓人頭疼的。但是,好書就是有讓你硬著 頭皮讀下去并且自虐式的想去讀第二遍的沖動。當你真正走進布恩迪亞家族中去的時候,你就會感受到那種想擺脫孤獨但卻死也離不開它的糾結(jié),矛盾和痛苦。
我認為大多數(shù)中國讀者被馬爾克斯的作品吸引的原因,不外乎是獨特魔幻的寫作手法和另有深意的主題內(nèi)容。先從寫作手法上來看,馬爾克斯已然被打上了魔幻現(xiàn)實主義作家的標簽,但是魔幻是表,現(xiàn)實才是里,這種表 里如一的結(jié)合使得《百年孤獨》從小說的一開始,吉普賽人帶著磁鐵觀像儀來到馬孔多的時候,這種現(xiàn)實與魔幻的結(jié)合就已經(jīng)讓讀者陷入了觸目驚心的現(xiàn)實和源于神話傳說的幻想中。從主題內(nèi)容上來說,由小及大,《百年孤 獨》被看做是拉丁美洲奮斗歷史的完結(jié)?!栋倌旯陋殹分薪墓陋毟?,其主要內(nèi)涵應(yīng)該是對整個苦難的拉丁美洲被排斥現(xiàn)代文明世界的進程之外的憤懣和抗議,是作家在對拉丁美洲近百年的歷史、以及這塊大陸上人民獨 特的生命力、生存狀態(tài)、想象力進行獨特的研究之后形成的倔強的自信。
很多人對于《百年孤獨》都只是望而卻步,很想去讀,卻無法深入到作者描繪的那個觸手可及但又不敢觸摸的世界。
《百年孤獨》讀書心得篇3
孤獨的力量是可怕的。書中描寫的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都在孤獨中死去,他們的經(jīng)歷大致是相同的,在馬孔多這一片土地上,沒有進步,沒有創(chuàng)新,每天重復(fù)上演同樣的劇情,生活在那里的居民注定是不快樂的。政客們的虛偽,統(tǒng)治者們的殘忍,民眾的盲從和愚昧,拉丁美洲的歷史是不斷重復(fù)著的怪圈,不是前進,而是徘徊。荷塞·阿卡迪奧·布恩迪亞與妻子烏蘇拉以非凡的膽識和開放的精神,開創(chuàng)了馬孔多的繁榮。因為馬孔多隱沒在寬廣的沼澤地中,與世隔絕。他決心要開辟一條道路,把馬孔多與外界的偉大發(fā)明連接起來,他曾向妻子抱怨說道:“世界上正在發(fā)生不可思議的事情,咱們旁邊,就在河對岸,已有許多各式各樣神奇的機器,可咱們?nèi)栽谶@兒像蠢驢一樣地過日子?!笨上У氖?,他卻被家人綁在一顆大樹上,幾十年后才在那棵樹上死去。荷塞死去了,連同馬孔多的文明。之后的幾代人,也重復(fù)上演著同樣的悲劇,導(dǎo)致馬孔多狹隘、落后、保守直至沒落,到最后整個馬孔多就被一陣來歷不明的風(fēng)刮走了,從地球上消失了。
讀這本書的時候心情是壓抑的,因為整本書幾乎沒有向上的積極氣息,有的只是孤獨和頹廢。才發(fā)現(xiàn)自己是這么地害怕孤獨,討厭孤獨。我們每天都生活再一個日新月異的世界里,科技發(fā)達,文明進步,我們馬不停蹄地向前奔跑。于是我們開始反思,是不是節(jié)奏太快了?是不是步伐太倉促了?是不是該停下來,尋覓一份安靜,讓心靈歇歇腳?可是只有停下來才會發(fā)現(xiàn),原來我們不停地往前趕才是我們想要的,我們只有不停地創(chuàng)新,不斷地進步,我們才會快樂。
當我讀到:當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看到被螞蟻吃得只剩下一小塊兒皮的兒子時,他終于破譯出了梅爾基亞德斯的手稿。手稿卷首題辭是:“家族中的第一個人將被綁在樹上,家族中的最后一個人正北螞蟻吃掉?!痹瓉?,這手稿記載的正是布恩迪亞家族的歷史。在他譯完最后一章的瞬間,一場突如其來的颶風(fēng)把整個馬孔多從地球上刮走了,從此這個村鎮(zhèn)就消失了。
有什么東西在我內(nèi)心深處輕輕地爆炸了,一朵一朵小小的淡白色的云朵炸開了,就像花朵不得不綻放一樣。我多么希望,所有人的孤獨都能消失,我們要的不是一個熱鬧的表象,而是一個真實的未來。
《百年孤獨》讀書心得篇4
《百年孤獨》的作者是加西亞·馬爾克斯,哥倫比亞人,這本書是唯一一部獲得諾貝爾文學(xué)獎的南美著作。
我要誠實的說,這本書讀起來對我的吸引性似乎不大,以至于讀到快一半的時候并沒有品讀出任何好的東西,如果我非要給自己一個慰藉,那就是在這幾天的沉寂氛圍中獲得了熏陶。似乎你不得不思索,讀書除了啟迪和思索外,有種無形的影響必然存在。
夜晚,突然間醒來,書中人物的心靈世界以一種無形的形式在我腦海來回回蕩。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的天馬行空的思想,最終死在栗樹下,烏爾蘇拉為了顯示晚年活力仍存隱瞞著自己的眼盲,奧利里亞諾?巴比倫拿著羊皮卷破譯家族命運密碼“家族的第一人被困在樹上,最后一個正被螞蟻吃掉”,奧利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制作小金魚,蕾梅黛絲升空,還有最后一個豬尾巴男嬰被螞蟻吃掉和荒涼的布恩迪亞家族徹底在世界上消失。那時通過對這些情形的感應(yīng),對孤獨有了這樣的一個理解,孤獨好似產(chǎn)生于人內(nèi)心深處無法與人訴說的詭秘和羞于與人訴說的秘密,而這兩種狀態(tài)卻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著你的行為,進而形成與外界難以交流或不屑交流的巨大隔閡。
布恩迪亞家族中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孤獨,他們倍受心靈的折磨,同時又獨自享受著那份孤獨。孤獨是什么,也許是內(nèi)心最深的秘密。孤獨是這個世界上永遠也根除不去的東西,它好似心靈的黑洞,甚至連自己都難以窺透。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孤獨,都有那么一個時刻你不想與任何人訴說你的煎熬,在折磨中忍受著孤獨,你又喜歡躲在無人的角落默默享受著這份孤獨。
人與人之間并不是一旦遇到悲涼的心境就需要有人出來安慰,因為你體會不到他的孤獨,你那善意的勸解反而更加刺痛他孤獨的感傷,使他倍感孤獨,適宜的離開也是一種默默的關(guān)懷。也許他需要一首悲傷的樂曲,也許他需要一段文字,他需要的無非就是將他的孤獨表達出來的藝術(shù),而這期間只有他自己明白。
孤獨希望與安靜和黑暗為伍,但人卻要面向陽光,否在會在無限的孤獨里被黑洞吞噬。
《百年孤獨》讀書心得篇5
從本書的背景去看,又看到了那個時代的孤獨。當時恰逢哥倫比亞內(nèi)戰(zhàn),數(shù)十萬人喪生,主人公布恩迪亞上校也是在這個時代造就的英雄。戰(zhàn)亂必將使人流離失所,孤獨隨之而生。
那個時代飽受戰(zhàn)爭之苦的人們在作者的 刻畫中以另一種形式,無形地抗議著這一切,然而最終無法擺脫的還是孤獨。在那個時代,盡管有人掙扎著去打破這份孤獨,但終因無法凝聚成一股力量而告終,走向失敗。誠然,孤獨是導(dǎo)致一切惡果的導(dǎo)火索。作者希望廣大拉美人民可以團結(jié)起來,戰(zhàn)勝這份孤獨,讓團結(jié)的力量促使拉美地區(qū)也投入現(xiàn)代文明的順流之中,順流而上,并非逆流而下。不被世界所孤立,傲立于文明發(fā)展的大潮之中,打破封閉,展開新生活。
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路,唯有孤獨永恒。作者所說的這句話并非絕對,放眼未來是正確的,而孤獨并非永恒。竭盡所能,擺脫孤獨,縱使一個人的力量再強大也難敵全軍萬馬。在整體的推動下促使個人的前進,是中國傳統(tǒng)思想的一部分,也正有了整體,個體才不至于太孤獨無助。這也正是中國不斷向前邁進的原因之一。
有人問作者馬爾克斯,在你這本書里,狂熱昏憒的總是男子(他們熱衷于發(fā)明、煉金、打仗而又荒淫無度),而理智清醒的總是婦女。這是否是你對兩性的看法?而馬爾克斯則回答,我認為,婦女們能支撐整個世界,以免它遭受破壞;而男人們只知一味地推倒歷史。到頭來,人們是會明白究竟哪種做法不夠明智的。
我想,不是因為革命起義的危險,馬孔多四年多連綿不絕的大雨,還是男男女女的畸形愛戀,而是害怕 自己無法忍受像奧雷里亞諾上校不斷反復(fù)熔鑄小金魚,阿瑪蘭妲織了又拆,拆了又織不停做壽衣,庇拉爾·特爾內(nèi)拉在與不同男人的糾纏中麻醉自己的那種孤獨。
名著百年孤獨的讀書心得600字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