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爾·鮑溫《不抱怨的世界》讀書筆記5篇
推薦文章
威爾·鮑溫《不抱怨的世界》讀書筆記5篇
《不抱怨的世界》,這不只是一本心靈讀本,更像是一本工具書。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不抱怨的世界》讀書筆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不抱怨的世界》讀書筆記篇1
抱怨在我們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是一種司空見慣的行為,通過認真閱讀威爾·鮑溫的《不抱怨的世界》,我感到受益匪淺,認識到“不抱怨”的內涵。書中鮑溫牧師說:“我們之所以會抱怨,我們就和我們做任何事情的理由一樣:我們察覺到抱怨會帶來好處。優(yōu)秀的人都不抱怨。”
一篇篇的翻閱《不抱怨的世界》,這是一本很棒的心靈勵志書??戳诉@本書后心靈受到很大的觸動,慢慢沉浸在書中世界時,才發(fā)現,它其實就是一面心靈的鏡子。里面并沒有什么大道理,只是很普通的方式,很普通的事例,來告訴我們一種生活的態(tài)度,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在鏡子里我們能看到自己的外表是否整潔,我們的臉上是什么表情,是憤怒還是喜悅……而這本書就是反照內心的鏡子,讓我們看到自己不能外露的內心世界,是樂觀向上的,還是消極低沉的?這些可能在表情上我們沒有表露,但在言語上或多或少有抱怨的產生。
當然,有人認為抱怨是一種宣泄,一種情緒的調節(jié)方式。沒有看這本書前我也是如此認為:我們把抱怨俗稱“發(fā)牢騷”,認為偶爾發(fā)發(fā)牢騷有助于自己內心平衡的調節(jié),有助于擺脫心靈的陰影,但當我看完這本書后,我才知道原來抱怨是一種流行病,你的抱怨會喚起他人的共鳴,讓抱怨成為一種傳遞的心靈疾病,不但不能找到解決的方法,還可能讓你因為抱怨的快感而升級抱怨的程度,最終又可能導致不可收拾的結果。
書中主人公的狗被車撞了后,就差點讓他自己成為了抱怨的奴隸,是理智讓主人公在抱怨的行為中停了下來,沒有讓事情更糟糕,而理智就是內心世界對自己行為的理性剖析與理解,而這一切都是“不抱怨”所能給予我們做到的。
在書中我看到了也有很多人和我一樣,突然發(fā)現自己是一個有如此多抱怨的人,心中多了些不安,可是書中的一句話讓我頓然醒悟:“誠實面對情緒,安于自己的不安,對發(fā)現自己的不足不必驚慌,既然已經產生了,就應該誠實勇敢的面對它;就應該去想辦法結束它,也才能最終安于自己的不安”。書中就是要求我們勇于剖析自己、找出不足、勇于改變自己。由少說到學會沉默,再到安于不會沉默,再到安于不說的狀態(tài),最后就能真正擁有“不抱怨的世界”。當我們沒有了抱怨,我們的心理就只剩下快樂,當人人都拋棄了抱怨,那這個世界就肯定更加和諧。
最后引用比爾·蓋茨的一句話“人生是不平等的,去接受它吧。請記住,永遠都不要抱怨?!?/p>
《不抱怨的世界》讀書筆記篇2
近來,董事長給我們推薦了美國心靈導師威爾·鮑溫的最新力作《不抱怨的世界》,本人有幸先閱為快。該書確實值得我們認真學習和領會,相信會讓各位受益匪淺,甚至使你的命運得以改善,享受到工作和人生的快樂!
人的一生,必然要工作,要發(fā)展自己,每個人都希望實現自己的美好愿望和理想,但他需要一輩子的奮斗才可能得以實現。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難免要遭遇很多挫折和失敗或不盡如人意的事情。每當這時,有些人便不能正確對待,產生不滿,引發(fā)很多牢騷和抱怨,往往是怨天、怨地、怨命運、怨同事、怨領導……
其實抱怨的最大受害者是自己。有的人自認為才華橫溢,卻得不到提升,他們懷疑環(huán)境不好,對工作總是抱怨不休,不認為主動完成工作是自己的責任,而將訴苦和抱怨視為理所當然;還有不少人自命清高、眼高手低,他們動輒感到自己的能力沒有得到展示、領導對自己不重視、單位對自己不公平,因而在思想上產生嚴重的抵觸情緒,聰明才智沒有用于思考如何盡善盡美做好工作,而是整日抱怨,把大好的光陰和精力,在怠慢的蹉跎中白白浪費掉了。一個人一旦被抱怨束縛,不盡心盡力,應付工作,在任何單位都是自毀前程。沒有人會因為喋喋不休的抱怨而獲得獎勵和提升,在10個失業(yè)者中至少有9個人抱怨原上級或同事的不是,絕少有人能夠認識到,自己之所以失業(yè)是失職的后果。
袁輝是一名汽車修理工,從開始就抱怨“太臟、太累”,討厭這份工作,因此便偷懶耍滑,應付師傅。轉眼幾年過去,當時與他一同進廠的兩個工友,各自憑著精湛的手藝,或被公司送進大學進修,或另謀高就。獨有袁輝,仍舊在抱怨中做他討厭的修理工。抱怨的結果當然不會得到更多的重視和提拔,不會得到更好的待遇。不抱怨是一種最起碼的道德。
如果你選擇了在某個單位工作,就應該做到在其位、盡其責、謀其政,全身心地投入到具體工作中去,堅持對你所承擔的事情竭盡全力、主動負責。這樣你會得到極大的鍛煉和成長,當你真正有了責任感,有了全面的工作能力,相信你一定會得到發(fā)展。
一個單位、一個企業(yè)、一個領導,他們都會重視人才,選拔人才。每個人無論職位高低,都應當把自己的聰明才智在工作中充分展現出來。當你通過勤奮努力取得了成績、做出了貢獻的時候,也就是你受到肯定和重用、體現個人價值、享受工作快樂的時候。
付出終有回報,無怨方能無悔。這也是我一生工作中的實踐體會吧!
《不抱怨的世界》讀書筆記篇3
剛過去的2019年,于我而言是極不平凡的一年,一路跌跌撞撞,也成長蛻變了些許,尤其是在認識自我這條人生必經之路邁出了重要的幾步。這一年的經歷讓我開始探索個體的心理情緒,也促使我明白心理情緒之于個人成長的重要性。因此,接觸到《不抱怨的世界》這本書時,如獲至寶,閱讀此書印證了自己的生活所感,跨越了自己視野的局限,體悟到了閱讀的意義——“以我觀書,以書觀我”。
如果真的有兩個世界:一個是人人抱怨嘲諷、負能量爆棚的世界,另一個是平和喜樂、活力四射的世界,你更愿意生活在哪一個世界呢?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前者,更想要生活在不抱怨的世界中。本書作者威爾鮑溫是一名美國牧師,他在2019年的時候發(fā)起了一場全球的“不抱怨”活動,每位參與者都會被要求戴上一個特制紫手環(huán),只要一察覺抱怨,便將手環(huán)換到另外一只手上。如此反復,直到紫手環(huán)在你的同一只手上戴滿21天,這個挑戰(zhàn)才算成功。這項活動風行全球,有上千萬人參與并從中受益,學習為自己創(chuàng)造美好的生活。
這個世界角角落落,大大小小的聲音,都充斥著抱怨。抱怨就像一場“比慘”競技活動,每個人都試圖證明自己過的才是最艱困的生活。什么是抱怨呢?抱怨就是在遇到生活中的變化或挑戰(zhàn)時,聚焦于問題本身,而非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將負面情緒“打包”傳遞給他人。有人也許會問,我難道不能對任何事情表示不滿嗎?遇到不公之事表達自己的憤慨、對一些壞消息作出正常的情緒反應等并不都是抱怨,在我看來,抱怨更多指的是一個人通過嘴巴、眼神、肢體等,借由語言或非言語來反復表達出自己的不滿。有個很貼切的比喻,面對同樣的半杯水,樂觀的人會說杯子里還有一半水,悲觀的人會說杯子有一半是空著的,而愛抱怨的人可能會告訴你,杯子中的水沒準有毒。反觀自己,越發(fā)覺得過往的自己就是這本書的反面教材,只要一有不順心的事情就怨天尤人,各種不爽,把原因歸咎到客觀因素上,到處、反復吐苦水,把身邊人也弄得身心俱疲,經常覺得整個世界都在跟自己作對。
一、抱怨的原因:關注責任借口
人為什么喜歡抱怨?本書詳細解釋了抱怨(GRIPE)的五個原因:
Getattention:尋求關注
Removeresponsibility:推卸責任
Inspireenvy:引人艷羨
Power:操縱力
Excusepoorperformance:為欠佳的表現找借口
人之所以會抱怨,有可能是出于一種或多種原因。我非常認同上面提及的原因,特別是尋求關注、推卸責任、為欠佳的表現找借口。
確實,我們之所以抱怨,往往是出于我們對別人關注的需要,因為我們想不出另一種積極的能吸引別人關注的辦法,仿佛一停止抱怨,就沒法與他人建立聯系了。我怨故我在。
當然,我們抱怨更多是推卸責任,為自己欠佳的表現找借口,好讓自己內心得以平衡。回想一下,你最近一次向周圍人抱怨,是不是想讓對方承認:你已經盡力了,是其他人或者環(huán)境的問題,你的問題是你自己一個人解決不了的。
二、抱怨的影響:囿限可能性
抱怨是不是如這本書所言對我們有很大的負面影響呢?對此,我深以為然:你對自己或別人的抱怨從來都無法帶來積極的改變,反而會限制了自己和他人享受美好的可能性。
“抱怨使我們關注問題本身,以至于我們不會去考慮解決問題、改善境遇的方法。”抱怨并不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反而具象化我們的挑戰(zhàn),為自己的不作為找一個心安理得的借口,當然根據吸引力法則,還會影響我們的人際關系。抱怨對我們最大的影響是在于我們對事情的態(tài)度和看法上面,一直很相信一句話:Youarewhatyouthink(你的想法決定了你的經歷),思想創(chuàng)造生活,你的想法與態(tài)度決定了你是什么樣的人,你就會看到什么樣的世界,你就會遇到什么樣的人。而抱怨則更多的會讓你的關注點關注于生活中那些你不喜歡的東西,而會忽略了好多生活中更美好的事情。當你抱怨時,你就是在擁抱你自己的怨氣。你支持、幫助、鞏固自己腦海中那個“你不配得償所愿”的念頭。你感到自己與美好豐裕的世界割裂開來,限制了自己享受富足的能力。此外,我們對他人的觀感,決定了他們在我們面前會呈現出什么樣貌,以及我們與他們之間的關系,諸如師生關系、夫妻關系、親子關系、朋友關系等,即你尋找,就必尋見。
面對糟糕的境遇,不抱怨或許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但它帶來擴展效應和建構效應,它開啟我們看到更多的可能性,使我們超越了問題本身,建立更宏觀的格局,激勵我們在心中創(chuàng)造出未來世界的美好愿景。
三、抱怨的解決:讓自己活成一束光
如何使自己和他人遠離抱怨呢?
如何讓自己不抱怨,書中嘗試給出了一些方法:
1.“如果你看不慣某種東西,那就改變它。如果你無法改變它,那就改變你自己的態(tài)度。不要抱怨?!敝斢洠何ㄒ荒転槟愕男腋:腿松撠煹娜?,就是你自己。讓生活變得美好的秘訣,其實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我們一直都有重塑生活、掌握命運、雕琢幸福的能力。
2.遠離無意義的閑聊,字斟句酌地對話,“開口說話前,先想想你說這句話是不是比沉默更有意義?!背聊o了我們機會,讓我們得以與內在的自我建立聯系。
3.處理好自己與自己之間的關系,讓自己活成一束光,做最好的自己。個人認為,這是解決抱怨的治本之策:接受不能改變之事,改變能夠改變之事,分辨上述兩者的區(qū)別。修煉心靈,提升能力,充盈自我。比如,開車的時候遇到20分鐘以上的堵車,你是氣急敗壞、唉聲嘆氣?還是內心平和,并按部就班地打開開車清單,聽書或打電話等?這個世界不是為我們而設計的,在生活中肯定會遇到不如意之事,我們可以選擇讓它們打敗我們,還是讓它幫助我們完善自我。
那自己不抱怨了,身邊人還是在不停地抱怨,怎么辦呢?首先有一個前提,我們能改變的只有自己,不要妄想去改變別人,因為被動的改變效果不佳,有時還會適得其反。最好的方法就是:讓自己活成一束光,照亮黑暗,吸收能量,溫暖周圍。當你活成一束光的時候,誰接近了你,誰就接近了光明,那也是對他者的負責和對他者的造福。甘地曾說過,“我們必須活出想要讓別人效仿的樣子?!?/p>
還可以嘗試如下方法:當別人試圖通過抱怨來尋求關注時,問對方,“你有什么好消息嗎”、“在理想情況下,你希望他怎樣呢”、“假設這件事能解決,你覺得可以從哪幾方面開始著手呢”?也可以建議他直接與能解決這件事情的人進行對話。當然,你也可以說出你的期望,當對方朝著你說的方向努力時,給予真誠的表揚。
但是,這個世界并非簡單的非黑即白,這些勵志書籍給人的感覺就是只要你照著它們去做就一定可以獲得巨大的改變,可是在復雜的現實和人性面前又談何容易呢?像這本書,其實還是有一些避重就輕,有些東西并未涉及或語焉不詳,比如光靠改變態(tài)度是不夠的,提升能力、增長見識等都是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而這本書并未涉及。但一本書如果能讓你獲得一些以前從未有過的啟發(fā)或感想,那就是好書。
《不抱怨的世界》讀書筆記篇4
正因為有"書香浙郵"這樣一個活動,讓我有幸拜讀了道格拉斯·勒爾頓的佳作《不抱怨的世界》,也因為它改變了我很多的想法和態(tài)度。這本書是作者獻給他妻子的,而他妻子正是一個有著積極生活態(tài)度的人。
從每一章的重點來看,道格拉斯·勒爾頓自始至終都在討論這樣一個道理,那就是只要我們積極地思考和行動,就能得到肯定的和理想的結果。他一點點的從思維、心理、信心、行動力等各種方面給讀者們灌輸積極的力量,積極的方式,積極的態(tài)度。他給我們列舉了很多成功人士的案例,那些成功的人們一開始也有很多的不如意,但更多的是通過積極的采取行動克服所面臨的困難從而得到成功。這其中也不乏一些殘疾人,他們更是將自身不利的因素變?yōu)榉e極的動力。他們都可以做到如此,那么更何況我們這些正常人。他在很多章節(jié)中也會給讀者們一些測試,讓我們自己從中認識到自身害怕的或者消極的東西,更是會給予我們擺脫消極態(tài)度的指南,讓我們朝著積極向上的人生邁進。
讀這本書時,剛巧局里組織了一次理財經理競聘。在面對這樣的機會,我想很多人會像曾經的我一樣,害怕去嘗試。但是《不抱怨的世界》有一種魔力,它說要敢于去爭取自己想要的。書中那種樂觀向上、積極的力量帶動了我。于是我鼓起勇氣參加了理財經理的競聘,并且認真地備好演講稿和演說PPT,為競聘做足準備。做一件事,不去做怎么知道自己不可以?因為我相信抓住機會才有成功的可能,如果讓機會跑了成功的機率只能為零。通過這次競聘,讓我的身心都得到了極大的鍛煉和成長。我想競聘成功與否都不是最重要的了,重要的是我突破了自身害怕的防線,去嘗試鍛煉自己的膽量。我找到了積極面對問題的方式。我想在此之后,我將會以一種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工作和生活中的事情,并且希望這種積極的力量能傳播給每一個人。
當我們沒有了抱怨,我們的心靈就只剩下快樂;當人人都拋棄了抱怨,那這個世界就肯定更加和諧。我不想太多,從自己做起、從今天開始,讓自己也可以有一個"不抱怨的世界"。最后,引用比爾蓋茨的一句話"人生是不平等的,去接受他吧。請記住,永遠都不要抱怨!"
《不抱怨的世界》讀書筆記篇5
要一個人“不抱怨”很難,在生活上遇到任何的不順遂,發(fā)發(fā)小牢騷、吐吐苦水,似乎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但是別忘了一個重要的理論“吸引力法則”,要知道,當一個人在說些負面和不快樂的事時,就會接收到負面和不快樂的事,例如:當女人常抱怨世界上沒有一個好男人的時候,就已經在心里種下了一個“不相信有好男人”的因,所以即使遇到了好男人,可能也打從心里懷疑,這樣即使遇到了mr.right,也可能會錯過吧;同理,如果多說一些感恩的事,則會為自己引來更多喜樂之事。這樣,你要選擇抱怨還是不抱怨?
這書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結尾的一句話:你自己就是一種祝福!
很多人每天抱怨東抱怨西,怪物價高、抱怨老板不加薪。不過,現在有一項“不抱怨運動”正在全球八十個國家推行。很簡單,在手上戴上手環(huán),每次抱怨或指正別人就要換手戴,得連續(xù)不抱怨21天才算成功。
有兩件事,我們大多數人都會同意:1.這個世界有太多的抱怨。2.我們過的不是我們想要的生活。然而,形成抱怨的原因是什么,我們?yōu)楹螘г?,我們以為抱怨能帶來什么好處,抱怨是如何破壞我們的生活,而我們又要怎樣讓自己和周遭的人停止抱怨,為什么我們過不上我們想要的生活?而這些問題是威爾?鮑溫(willbowen)的《不抱怨的世界》一書及他發(fā)起的“二十一天不抱怨運動”要回答的。
按照韋氏辭典的定義,抱怨(complaint)有兩重意思:表達哀傷、痛苦或不滿,提出正式的控訴或指責。根據抱怨對象的不同,抱怨還可分成對自己的抱怨和對他人、外界的抱怨。
鮑溫認為,我們之所以會抱怨,就和我們做任何事情的理由一樣:我們察覺到抱怨會帶來好處。許多抱怨涉及了從他人身上誘發(fā)涉及了從他人身上誘發(fā)特定的人際互動反應,例如同情或認可。比如說,人們可能會抱怨自己的身體健康,卻不是因為真的覺得生病,而是‘病人的角色’能讓他們取得附帶的好處,例如他人的同情,或是可以避開反感的事件。作者鮑溫現身說法,講述自己13歲參加中學舞會,因害怕邀請女生跳舞,轉而抱怨自己太胖,女生是不會接受他的邀請的,從而引發(fā)同學們的同情并避開了這件害怕的事。自此他犯上了“抱怨上癮癥”,以后的日子,無論是工作上,還是人際關系上的問題,他都歸因于他的體重。
我們抱怨他人的原因之一,是要讓自己在互相較之下,顯得更為優(yōu)秀。當我指出你的缺點時,就是在暗示我沒有這樣的缺點,所以我比你優(yōu)秀。抱怨的背后是自夸和吹牛,而沒有安全感、質疑自己的重要性、不確定自我價值的人,才會吹牛和抱怨。我們自覺不配得到想要的東西,缺乏自我肯定,便藉由抱怨把自己想要的東西推開。在我們的抱怨中,我們也對世界傳遞出自己是受害者的訊息,而這么做,也將會為自己引來更多的加害者。
讓我們把生命看作是一個連續(xù)不斷的選擇過程,在每一個選擇關頭都有前進與倒退的沖突。有時可能會走向防衛(wèi)、退縮,有時也會向成長邁出一步。而成長包含了走向未知,常常要放棄熟悉的生活方式,結果我們傾向于害怕成長。我們其實是在拒絕、反抗我們的偉大潛能,對這種逃避成長的傾向,馬斯洛命名為“約拿情結”。抱怨是“約拿情結”的體現,它源于自我價值感低落,它是安全的,它屬于低能量層次的對話,不會威脅到彼此;通過抱怨,人們逃避生命的拓展、成長與改進。
依據自身的“抱怨上癮癥”療愈經驗,鮑溫總結出走出不抱怨的四個階段,即無意識的無能,有意識的無能,有意識的有能及無意識的有能。他認為要成為不抱怨的人,就要歷經每一個階段,一步都不能省卻。你不可能跳過這些階段,直接達到永續(xù)的改變。
在“無意識的無能”階段,你對自己的抱怨(無能)毫無所覺(無意識)的。此階段抱怨就好比口臭,當它從別人的嘴里吐露時,我們會注意到;但從自己的口中發(fā)出時,我們卻充耳不聞。
在“有意識的無能”階段,你對自己的抱怨(無能)已能有所察覺(有意識)。你能察覺到周遭及自己的抱怨,你身邊都是一些愛發(fā)牢騷、怨聲載道的人,你和你的朋友在一起時討論的主題往往演變成一場抱怨比賽,討論的語調會變成:“這不算什么,我告訴你
在這個階段,征求一位“不抱怨的同伴”是非常有用的一件事。找一個也在挑戰(zhàn)不抱怨目標的人,彼此鼓勵,互相打氣。找一個能幫你以積極的態(tài)度重塑生活樣貌的人,幫助你去發(fā)掘眼前任何情境中的光明面和良善點。不要把眼前這一刻視為理所當然,這一刻是一去不回、永不再現的。
在“有意識的有能”階段,沉默將更經常出現。而沉默比抱怨更有建設性,喋喋不休只是在對你周遭的人們發(fā)送一個訊息:你覺得不自在,無法忍受讓沉默來掌控局面。沉默能讓你自省反思、慎選措辭,讓你說出你希望能傳送創(chuàng)造性能量的言論,而不是任由不安使你發(fā)出又臭又長的抱怨。覺得抱怨是理所當然的人,哪里也到不了,只會在同一個不快樂的出發(fā)點原地打轉。我們的焦點必須要放在我們希望發(fā)生地結果上,而不是我們不要的事情上。如約翰?肯尼迪所言“有些人只是看到當前的現狀,然后問為什么會這樣?我則是夢想著未曾出現的景象,然后問為什么不是那樣?”
在“無意識的有能”階段,你已經重塑了自己的思考模式。你已經可以“無意識”(毫無所覺)地達到“有能”(不抱怨)狀態(tài)。你會開始為了最微不足道的小事而感恩-----就連以前覺得理所當然的事也不例外。你的態(tài)度,也就是你內在思維的外在表現,決定了人們和你之間的關系。一個在辦公室里散播陽光和喜樂的人,具有黃金般貴重的身價。成為不抱怨的人,將獲得一份最重要的禮物,就是你對他人的影響力。你將活出讓他人效仿的樣子,你將成為領袖,站在最前線開疆拓路,讓其他人追隨。你是人性大洋中的一道漣漪,在世界上引發(fā)著回響。
威爾·鮑溫《不抱怨的世界》讀書筆記5篇相關文章:
★ 《不抱怨的世界》讀后感600字優(yōu)秀范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