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識》讀書筆記
《見識》,是我在2019年第三周讀的書,作者是吳軍博士,本書一共有九章,從人生觀到工作事業(yè),到金錢投資最后到表達,每一個方面,都能感受到作者的大智慧,我在18年的年終總結中說,一個人的成長,是認知的成長,而這本書,讓我的認知再一次的得到了提升。
一
命與運
人對一個巴掌的反應,其實決定了其一生的命運(PXVII)
雖然我們通常會抱怨社會階層固化,但是往下的通道永遠是非常寬的,只要稍微不努力或者多抱怨幾句,就能往下走幾層(P13)
聰明人會欣賞聰明人,而且只有聰明人才會欣賞聰明人(P17)
既然有白天就有黑夜,那么我們不能夠因為喜歡白天就厭惡黑夜。因此,我們不應該由于自己對一件事情的喜愛,就不寬容別人做相反的事情(P33)
一個人的成功,往往取決于運氣。而一個人擁有什么樣的運氣,往往取決于他有怎樣的命,人命天定。
看似很迷信,最開始我也很疑惑,后來看吳博士的解釋就明白了。
人命是天定的,你的出身不是你所決定的,所以每個人要成為更好的人肯定走的路也不相同,我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而你的性格就是在你成長的環(huán)境中慢慢培養(yǎng)出來的。
落后地區(qū)成長起來的孩子,性格往往十分的質樸本分,但會有著非常多固有的讓人不可理喻的想法,比如我驚訝的發(fā)現(xiàn)我一個跟我同齡的朋友竟然有著“重男輕女”的錯誤思想。
而發(fā)達地區(qū)成長起來的孩子,往往有著非常強大的包容心和自信心,但可能也會有一定的自我和天生優(yōu)越感。
只有認命,看清了命運,才能想到如何去調整性格,從而改變自己的運。
我在回想我人生中遇到的讓我敬佩的人,都是一些非常成功的人,而我敬佩他們的不是他們的成功,而是他們的胸襟和遠見。
我在2013年在成都文殊院皈依,慚愧的是,雖然我領了皈依證,也能看懂非常多的佛經(jīng),但是我沒有做過燒香拜佛的事情,讓我震撼的是,皈依那天,住持大師所講的一句話。
他說,皈依后該干嘛干嘛,不要去念經(jīng),到寺廟也沒必要拜佛,尤其是不要給錢,佛才不會要你的錢。該吃吃該喝喝,也不要想著有事情了跑到寺廟中求菩薩保佑什么的,臨時抱佛腳沒用,只要你心中有佛,多做好事,佛祖自然會保佑你,但是如果你去做壞事,哪怕你天天念經(jīng),佛祖也不會保佑你。
這是何等的胸襟才能說出來的話。
說句很不該說的話,其實我并沒有什么虔誠的宗教信仰,我當初也只是在學習研究各類佛經(jīng)覺得有趣,但那位住持的話,讓我一直記得,做個好人,便會一生好運。
二
人生的減法
很多時候減少和舍棄會讓我們過得更好,由于這種做法有時違背人的天性,因此很多人做不到,當然,這樣也就給了那些能做到的人更多的機會(P44)
世界上不能缺少黛玉這樣以生命做詩的人,否則一個社會就是庸俗的社會(P55)
人有兩個上帝賦予的特殊天賦是機器所無法取代的:一個是藝術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另一個是夢想和浪漫的情懷(P57)
世界上撿芝麻的人多,撿西瓜的人少,你如果致力于撿西瓜,就要耐得住寂寞(P61)
跳出思維定式有時需要大膽的反常規(guī)思考,甚至舍棄很多利益(P65)
人幸福的來源有三個維度:愛情和婚姻、對未來的期望、生活的態(tài)度(P76)
有一顆強大的心臟,自己總是能夠不斷堅持地跑下去,即使跌倒,也能不斷爬起來,如果還能一邊跑,一邊欣賞路旁的風景,那就更好了(P93)
人在運氣不好的時候,最需要的不是盲目的努力,而是慢下來思考,有耐心的做事情(P97)
缺乏見識、缺乏愛、缺乏規(guī)矩,是比缺錢更可怕的事情(P104)
上面選擇的一些精彩的文字,橫跨了書的第二、第三章。
人生需要做減法,其實就是所謂的認命,我突然發(fā)現(xiàn),這和我寫的18年的總結有相似之處——怎樣都是好的。
知道了這一點,會讓我的人生變得清楚很多,我做選擇的時候也就輕松了很多。
有的時候,人會煩惱,會覺得不幸福,往往就是選擇過多。
17年很多人邀請我做演講,但我基本上都拒絕了,因為我覺得以我現(xiàn)在的學識,不足以去教別人什么,而如果只是把我自己懂的事情說一遍,實際上會浪費我大量的時間。
學會拒絕,就是一種減法。而能做怎么樣的減法,就取決于見識。
人之所以不會做減法,就是因為總覺得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是天大的事情。
很喜歡涂磊老師說的一句話,他說,整日忙于應酬的男人,都是事業(yè)不成功的男人。利用應酬陪別人來發(fā)展事業(yè),是因為自己沒有真本事,享受別人陪自己應酬的虛榮終成不了大事。而愛家的男人,始終沒有忘卻自己最基本的責任,要么就踏踏實實的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要么就在擁有輝煌事業(yè)的同時依然掛念著家人,那些為了在外應酬卻總是應付家人的男人,終會舍本逐末,而不忘家庭的男人,總有一天能獲得成功。
如果說,過去我做過的這么多事情,最感謝的是什么,我想,自感謝的是那一年的旅游。
我認為,旅游是比讀書,更為重要的事情,但二者,都是為了提升見識。
當有了足夠多足夠高遠的見識的時候,便明白了自己想要成為的人,于是便可以把通向終點的所有不相關的事情,全部減掉。
三
大智慧
拉里·佩奇的經(jīng)營管理智慧:把產(chǎn)品做成牙刷、從本質中尋找商業(yè)模式、薪盡火傳(P135)
巴菲特人生的智慧:不要做自己不懂的事情、永遠不要做空股票、永遠不要用杠桿投資(P141)
司馬遷的智慧: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誨之,其次整齊之,最下者與之爭(P153)
銷售大師王曉峰的智慧:銷售的本質是把錢收回來、持續(xù)的生意是讓顧客把買的東西用光、商品和服務要讓消費者有面子(P161)
這一章說的智慧其實并不相關,但是每一點,都讓人非常深思。
對我而言,影響我最大的是,不要做自己不懂的事情,我想,如果有一天我有幸成為一位大型公司的高管或者某個成功公司的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這一點,我一定要記住。
書中有舉一個例子,說可口可樂和寶潔,每年最大的開支就是廣告費用,但是這兩家公司一直沒有成立自己的廣告公司。
幾年以前,我曾想要讓自己變?yōu)槿牛裁炊枷雽W,而現(xiàn)在,我會花大量的時間去專研跟交互、體驗相關的內容,因為每個人的精力有限,我要做的,是先讓自己成為某個領域最優(yōu)秀的人,然后去找到相應領域的其他最優(yōu)秀的人。
團隊合作,永遠好過單打獨斗。
明白不要做自己不懂的事情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會讓我懂得敬畏。
這個詞最近反復出現(xiàn),因為最近我時刻在提醒自己,看待問題要全面深刻。
現(xiàn)在的我,還做不到這一點,說實話要做到這一點,太難了,但是這會是我2019年重點想要努力提升的一個點。
不驕不躁,不卑不亢。
四
職場
當我們處于工作永遠做不完的狀態(tài)時,依然需要有時間欣賞身邊的風景(P174)
谷歌的目標管理法(P194)
分清楚工作和職業(yè),工作室大家謀生的手段,職業(yè)是我們一輩子要從事的事業(yè)(P216)
凡事做到50分靠常識,從50分到90分靠技術,從90分到100分靠藝術(P245)
本書關于職場講了兩個章節(jié),其實里面所有的話都寫的非常的對,從員工到管理者的角度都有談到。
小公司做事,大公司做人。
交互設計師或者說體驗設計師,其實是蠻特殊的一個崗位,對人的綜合能力要求很高——因為一半技術,一半溝通。
如果是一個純技術人員,那很簡單,技術人員的思維就是誰厲害我就服誰。
如果是一個溝通為主的崗位的,比如銷售、人事等,那也很簡單。
可是一半一半的,太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有的時候會導致我們無法堅持自己的觀點,可是分明你是專業(yè)的交互設計師,這個方案能做到最好的用戶體驗。
其實這真的是一個很難的事情。
但在本書,我找到了答案。
首先,做到問心無愧。其次,做個正直的人。第三,勇于溝通。第四,聽從內心。
所謂的問心無愧,就是把本職工作做到最好,這一點很容易理解。
做個正直的人,我想說的是,這里包含兩點:不做偽工作者,不抱團。我遇到過很多偽工作者,最大的體現(xiàn)就是為了加班而加班。我其實一點都不排斥加班,相反的我覺得加班的人還挺幸福的——有事做,有激情。但我很討厭為了加班而加班,我本來事情都做完了,看大家都沒走,那我再待一會吧,然后無所事事的坐在那。
這簡直是既浪費生命又浪費公司的電。
而事情做完的標志其實就是OKR的進度就挺好的。
勇于溝通則是懂得職場中捍衛(wèi)自己的權益,同時當出現(xiàn)問題的時候,首先要想到的就是通過溝通來解決。
最后一點,便是最重要的,聽從內心。足夠優(yōu)秀的人,無論是什么情況,比如現(xiàn)在都在說的互聯(lián)網(wǎng)裁員風波什么的,都應該是不會愁工作的。
不同的兩份工作,可能拿著相同的薪資,但可能會讓你的幸福感天差地別。做不喜歡的事情,即便做到極致,也只能做到90分,而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做到極致便是100分。
五
金錢觀
商業(yè)的本質是讓人多花錢而不是省錢(P249)
錢是上帝存在你那里的,不是給你的,回頭你要還給他(P271)
錢只有花出去才是你的(P272)
錢和任何東西,都是為了讓你生活得更好,而不是給你帶來麻煩(P272)
錢是靠掙出來的,不是靠省出來的,而掙錢的效率取決于一個人的氣度(P272)
錢是花不光的,但是可以迅速投資/投機光(P272)
上面的幾點,是吳軍博士的金錢觀,我深表認可。
但上面的幾句話有一定的誤導性,光看字面意思感覺是要你不要存錢,亂花錢。
但實際上,這就是富人與窮人思維上的差異。
而就我自己而言,我的金錢觀很簡單——花最少的錢買最好的東西,購買任何東西時考慮成本與收益的關系,不虧待生活的前提下,盡可能多的存錢。
首先是花最少的錢買最好的東西,其實做到這一點很難,我現(xiàn)在也在努力在做。
這意味著兩點,第一點就是只買最重要的東西;第二點就是你的品味得足夠高——主要是最好,不是最貴,雖然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貴就是好。
其次,購買任何東西時考慮成本與收益的關系。
這一點讓我受益很深。
其實我買任何東西的時候都會計算一下這個東西能給我?guī)淼膬r值,所以我在兩件事情上很大方——學習和旅游。
因為這兩件事情,能讓我成長,并且是一生的影響。
再貴的東西,如果把長度放到一生,都不會太貴。
但我在吃的上面很小氣,我始終無法理解一頓飯吃掉幾千塊的人是怎么想的,我想即便以后有錢了我也不會這么去吃。
當然我不會因為舍不得吃貴的跑去吃不健康或者不衛(wèi)生的路邊攤。
因為吃飯是每天都必須要做的事情,我吃飯的目的是為了飽,而這個飽又只會持續(xù)幾個小時。
最后就是,在不虧待生活的前提下存錢。
首先我認為存錢是很重要的事情,其次我不會為了存錢而存錢。
我存錢的目的一是為了買更貴的東西,二是為了抵抗風險。
一線城市的生活成本很高,一個正常家庭一個月的開支我不太方便透露,但有一點確定的,你的開支取決于跟你關系最好的五個人的平均,這五個人的平均也決定了你的大致收入——這是一定的,月薪5000和月薪50萬的人是很難玩到一起去的。
如果現(xiàn)在我需要存錢,然后不買書了,每天吃最便宜的,也不旅游了,然后所有的聚會都不參加了,所有的愛好都不要了,可能短期來看你存錢了,長期來看,你會越來越窮。
書中其實還有兩個非常重要的點,一個是合理的投資,還有一個是好好說話。分別講如何樹立正確的投資觀以及如何更好的演講以及傳達自己的意見。
整本書其實都是吳軍博士的自己觀點的總結,在閱讀本書的時候我也一直在感嘆,思想的高度決定了一個人人生的高度。
這本書肯定不是一本雞湯書,因為書中沒有任何一個地方說你要成功就應該怎樣怎樣,吳軍博士只是在說自己的觀點,可能里面的每個觀點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看法,但我想,如果讀一本書,有那么一個地方能讓我陷入思考,并變得更好,便已經(jīng)足夠了。
其實我閱讀的時候很少逼著自己去記任何書中的任何知識,我總覺得背下來沒用,當我讀了太多的書的時候,可能大部分書本的內容都忘光了,但沒關系,有些東西已經(jīng)融入了我的思想,成為了我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