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剛電影《只有蕓知道》最新觀后感影評精選
推薦文章
馮小剛電影《只有蕓知道》最新觀后感影評精選
《只有蕓知道》改編自馮小剛摯友的真實愛情經(jīng)歷,講述了漂泊半生的男人隋東風,中年猝失妻子羅蕓,隨后他決定替亡妻完成遺愿的動人故事。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只有蕓知道》的觀后感,供大家參考。
2019《只有蕓知道》觀后感
周末看的點映,上座率還不錯,但有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影廳里大半的觀眾都是上了年紀的觀眾,更有兩對老人相互攙扶的走進了影廳,當下的電影主力觀眾不都是年輕人么?怎么這片會如此引起中老年人的關注呢?帶著疑問隨即“采訪”了一下身邊的一對老人,“老人家一起看過《芳華》,這次馮小剛又帶來了新片,一定要看的。”如果是《芳華》的余力和馮小剛導演的號召力。
可以說,繼《芳華》之后,馮小剛導演的《只有蕓知道》再次戳中了觀眾內(nèi)心深處最脆弱的神經(jīng),雖然是改編自好友的真實故事,但依然潤物無聲般的讓觀眾淚流滿面。“有你的日子,就是我要過的日子”,這是一個相濡以沫的愛情故事,而沒有你的日子,我該怎么過呢?只能孤單的帶著你的心愿去看世界找尋我們曾經(jīng)的親密時光。隋東風和羅蕓的愛情故事,讓觀眾懂得一生一世來之不易,人生漫長但又短暫,婚姻在人生中可謂重中之重,擁有時懂得呵護,失去時值得想念,這才是最難得的愛情。
《只有蕓知道》雖然是一段真實的愛情佳話,但它有照進了我們每個人的生活現(xiàn)實,異國打拼,靠著運氣賭來了奮斗的資本,辛勞經(jīng)營憧憬著未來的美好生活,經(jīng)歷兵團生死相依,半生沒有驚天動地的起伏,這不就是我們每個平凡婚姻生活的日常么?然而羅蕓從小到大的陰影一直“瞞”到電影最后,她知道很可能不能與愛人攜手白頭,她想著去看看世界,改變一下循規(guī)蹈矩的平淡生活。每一個中年人的生活中都需要一場大火,隋東風和羅蕓苦心經(jīng)營的餐廳一場大火讓他們改變了固有的生活節(jié)奏,但他們的愛情故事依然能直抵觀眾心靈,讓所有的觀眾對照自己的生活從而產(chǎn)生共鳴。
真實的故事更有力量,相信馮小剛導演在拍這部電影之前就深知這一點,當下的電影要么就是偉光正的大人物、大英雄,要么就是場面宏大的大制作、大壯舉,很少有人關注身邊真實的現(xiàn)實生活,馮小剛導演用最細膩的手法拍出了最動人的情感,讓中老年人看到的自己的生活,讓年輕人看到了父母的相濡以沫。人生漫長但又短暫,婚姻在人生中可謂重中之重,擁有時懂得呵護,失去時值得想念,這才是最難得的愛情。人到中年才更懂愛之真味頻頻聯(lián)想到我的父母和他們生活中的那些點滴,能相濡以沫走過一生真的不易,能有這份幸運的都要珍惜。
中年人的生活往往都是循規(guī)蹈矩,每天晚上都想改變一下生活軌跡,但當朝陽升起依然繼續(xù)著以前的路。每一個中年人的生活都需要一場大火,讓他們徹底改變現(xiàn)狀,重拾曾經(jīng)的美好,鼓足勇氣打破常規(guī)。有你的日子,就是我要過的日子;耗盡我一生的運氣也想再看你笑一回。雖然這部電影是一個極具私人的故事,但它依然具有普遍性,每一段愛情故事的結局可能不同,但愛的緣起都是一樣的。致敬相濡以沫的愛情,讓我們珍惜身邊人。
2019《只有蕓知道》觀看心得
進入12月份以來,上映了很多優(yōu)秀的國產(chǎn)電影,比如《兩只老虎》《一生有你2019》《平原上的夏洛克》《南方車站的聚會》《吹哨人》《誤殺》《被光抓走的人》等,但票房都沒有達到預期。戒指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部電影的票房超過2.5億。
于是,觀眾把期待放在了12月20日上映的電影《只有蕓知道》和《葉問4》上面?!度~問4》是一部系列電影,主打甄子丹的“甄功夫”,票房不會差,畢竟前三部的票房都不錯。而《只有蕓知道》則是一部全新創(chuàng)作的電影,有望成為“年度票房黑馬”。
《只有蕓知道》是由馮小剛執(zhí)導,黃軒、楊采鈺、徐帆、莉迪亞·佩克漢主演的愛情片。該片改編自馮小剛摯友的真實愛情經(jīng)歷,講述了漂泊半生的男人隋東風(黃軒飾),中年猝失妻子羅蕓(楊采鈺 飾),隨后他決定替亡妻完成遺愿的動人故事。
眾所周知,馮小剛非常擅長拍喜劇,從1997上映的《甲方乙方》開始,馮小剛便成了“賀歲之王”,多部電影在賀歲檔上映,幾乎都是同檔期的票房冠軍,甚至是全年的票房冠軍,比如《不見不散》《沒完沒了》《大腕》《手機》《天下無賊》《非誠勿擾》等。
《只有蕓知道》是馮小剛之前從未挑戰(zhàn)過的類型,馮小剛拍了20年的爆笑賀歲片,如今憑借《只有蕓知道》來了一個“返璞歸真”。以前看馮小剛的電影感嘆“太好笑了”,如今看《只有蕓知道》感嘆“太好哭了”。雖然故事憂傷,但本質美好,看了會讓人憧憬愛情,相信婚姻。
馮小剛之所以這么有底氣拍攝《只有蕓知道》,就因為這是根據(jù)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而且這個人也是一個電影工作者,和馮小剛合作了很多電影。非著名娛評人吳清功指出:所以馮小剛很了解這個故事,知道應該怎樣拍,才會打動越來越挑剔的觀眾——越真實,越動人。
隋東風和羅蕓在片中是怎么認識的呢?說出來會很俗套——異性合租!他們都是新西蘭的留學生,為了省錢,合租在當?shù)匾粋€華人家里,房東由馮小剛的妻子徐帆飾演。隋東風和羅蕓的甜蜜愛情和幸?;橐觯褪菑?ldquo;異性合租”開始的。如果這不是真實的故事,編劇肯定不敢這么寫,怕挨罵。
《只有蕓知道》雖然還沒有正式上映,但是看了點映的觀眾,都對影片有著很好的評價,甚至還有很多40多歲、50多歲的中年觀眾愛看?!吨挥惺|知道》是一部一定要情侶一起看的電影,一起感嘆相愛時的真誠美好,一起預演未來人生的告別。
2019《只有蕓知道》觀看有感
中國有句老話叫做“悶聲發(fā)大財”,大概用在這部《只有蕓知道》上再合適不過了。
作為一部愛情電影,該片并沒有進行大張旗鼓的營銷,但全國幾乎人人皆知電影幾乎要公映了。提前兩周小范圍電影,場均人次達到98人,上座率高達74%,提前一周開啟大范圍點映,我看的那場幾乎全滿,就是這樣任性。觀眾都是慕名而來,因為這是在賀歲檔,這部電影導演的名字叫做馮小剛。
個認為,馮小剛是一位一直走在中國電影時代前列的導演,不僅僅因為其拍攝過大量膾炙人口的大眾級佳作,更因為馮小剛作為一名商業(yè)片導演,對華語電影類型片的探索,不要忘了,他是內(nèi)地電影賀歲檔的開創(chuàng)者。
只不過《只有蕓知道》,是一部我們熟悉而又陌生的馮小剛電影。
1997年,當時的馮小剛一鳴驚人,推出了《甲方乙方》,當時拿下了3600萬元的票房(當年全年電影票房僅有數(shù)億元),《甲方乙方》可謂一炮沖天,次年的《不見不散》,更一口氣拿下了超過4000萬的票房,可以說,兩部電影的票房神話,成功開啟了國內(nèi)賀歲檔的概念。
隨后,1999年的《沒完沒了》、2001年的《大腕》、2003年的《手機》和2004年的《天下無賊》,每一部作品都是賀歲檔里最引人關注的焦點??梢?,賀歲檔的形成,馮小剛功不可沒,而“馮小剛”這個名字和“賀歲檔”一直聯(lián)系在一起,直到今日。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2019年是他第15次征戰(zhàn)賀歲檔。所以《只有蕓知道》作為一部馮小剛電影,再次出現(xiàn)在賀歲檔,這是我們非常熟悉的節(jié)奏。
但《只有蕓知道》相對于我們熟悉的“馮氏風格”,又是陌生的。這一點在2004年的《天下無賊》就有端倪,這部電影算是馮小剛電影的分水嶺,拍慣了賀歲喜劇的馮小剛,用這樣一部喜劇外衣包裹的現(xiàn)實題材,震撼了當時所有人。
隨后的賀歲檔,從描述五代十國時期宮廷紛爭的《夜宴》,到在《集結號》中用慘烈的戰(zhàn)爭回應建國后退伍軍人境遇和不公的待遇,再到《唐山大地震》中用災難描寫情感,還有《一九四二》中塵封的歷史。這些都是馮小剛在新世紀功成名就之后,在自己用嫻熟的敘事能力征服觀眾之后,開啟了對中國電影類型片的探索。
不要忘了《我不是潘金蓮》,一套橫跨10多年的中國民間與官場紀要,凸顯出中國千百年來的傳統(tǒng)思想下一個難以言表的現(xiàn)實,人情世故、方圓百態(tài)。還有拿下15億票房的《芳華》,青春的熱血涂灑在特殊年代,用來映襯每個人都會經(jīng)歷過得人生,無關于年代;而以不同形象的個體嵌入歷史的方式,才最能體會到對逝去時光的珍重與嘆息。
這是馮小剛,這位從拍攝《甲方乙方》《不見不散》等非常符合中國觀眾口味的影視作品開始,一路走來的導演,最懂得觀眾口味,如今正在拍攝的是,不但適合大眾觀看,更能在代表電影品質和藝術水準的作品。用句俗話來形容,這叫商業(yè)與藝術的合璧。
說回到這部《只有蕓知道》記得之前看過一則報道,馮小剛談這部電影的拍攝初衷:“用這部電影來紀念我的好朋友張述和他夫人相濡以沫的愛情,想在這個歲尾年初的時候給觀眾溫暖,讓人想起這一年的閃光時刻和幸福瞬間,再把這份溫暖傳遞給身邊的親人、愛人。”
沒錯,《只有蕓知道》是一部愛情片。
以往馮小剛導演在《天下無賊》之后開始了對華語類型片的探索,包括《芳華》《我不是潘金蓮》等作品,都是在一個相對小眾的題材下,在馮小剛導演嫻熟的敘事能力和對角色的把控中,將這些作品拍得非常好看,且別有一番韻味,這是導演對不同類型片的駕馭手段。
但輪到大眾級別的愛情片,你以為就簡單了?錯,越是這樣被大眾反復咀嚼都嚼爛的題材,越能考驗導演的敘事功能。好比一道名菜——開水白菜,把極繁和極簡歸至化境,成為國宴上的一道精品。這部《只有蕓知道》也是如此,越是簡單,越能考驗導演功底。
兩個人的愛情故事,從相識到相知再到相濡以沫,直到這個世界上被留下一個人。單線程的故事線索,導演馮小剛選擇了“倒著拍”。很大膽的打破了時間線索,從女主角羅蕓的遺愿開始,隋東風一直把妻子的心愿記著,帶著“她”走遍了自己生活過的地方,從老房子,到樹下,再到林太太的庭院,最終帶著羅蕓去看到了鯨魚。
通過對男女主角不同時間段的故事描寫,馮小剛拍透了中國人的愛情觀。中國人的愛情不是奔放外放的,而是含蓄內(nèi)斂的,不會一天說一萬遍我愛你,沒有九千九百九十九朵玫瑰,而是是忠誠的相伴相守。
這里不能忽視馮小剛導演的身份:他是第五代導演。雖然“第五代”只是對電影學院同期畢業(yè)的張藝謀、陳凱歌等導演的特定稱呼,諸如馮小剛、姜文這樣不是在北京電影學院畢業(yè)的導演,似乎不怎樣用“第五代”來形容他們。
但作為同一時代的導演,無論是馮小剛還是姜文,他們的風格與作品的主題卻是與“第五代”導演相符的,甚至更加明顯。因為他們都一個共同點,就是善于描寫“不同時代下人物的心態(tài)特征”。
所以對于兩位主角不同時期不同年齡狀態(tài)的詮釋,馮小剛拿捏的最為精準,尺度把握的也非常得當。看似平淡的敘事,因為時間節(jié)點的巧妙結合,讓整個故事更加充滿浪漫主義的色彩,再加上音樂與攝影的運用,恰如其分,和劇情形成最完美的統(tǒng)一,令人心曠神怡。
看到最后,我們才發(fā)現(xiàn),原來我們希望的愛情,不是那種轟轟烈烈,而是這樣潤物細無聲的相濡以沫。甚至是可以在我走后,你依舊過得幸福。所以,那見證愛情了的一棵大樹前的長凳,銘記著愛情最真實的表達,有你的地方就是家。
也許在我們的愛情世界中,我們可以是隋東風,也可以是羅蕓,更可能是看著他們在一起的林太太。雖然是虛構的故事,但就因為真實,所以才能引起共鳴。
這道“開水白菜”,就是一個在不同類型片中歷練多年的導演最好的積淀,用這樣的方式來映襯每個人都會經(jīng)歷過得人生,以不同形象的個體嵌入時代的方式,才最能體會到對逝去情懷的珍重與嘆息,是洗盡鉛華之后的感嘆。
這就是馮小剛的《只有蕓知道》,一位名導演在自己最熟悉的賀歲檔,給不同年齡段觀眾的一份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