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長征勝利85周年活動心得及感受
推薦文章
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5周年之際,我們要傳承好長征精神,走在前作表率,在民族復興的新長征路上繼續(xù)前進。紀念長征勝利85周年活動心得及感受有哪些你知道嗎?一起來看看紀念長征勝利85周年活動心得及感受,歡迎查閱!
紀念長征勝利85周年活動心得及感受1
在20__年6月11日,作為一名今年剛被黨組織討論吸收的預備黨員的我,有幸參加了單位組織的重走長征路活動。我懷著激動的心情早早的來到單位院內(nèi),生穿紅T恤,佩戴共產(chǎn)黨員標志,乘車到六盤山山頂,參觀六盤山紅軍長征紀念館,重走革命先烈走過的歷程,并進行了宣誓,我滿懷激情地參加了每一項活動,認真感受到了長征精神帶給我們的震撼,仔細品味著每一次心靈交流的感動,切身體會著團隊協(xié)作的力量。這次活動組織嚴密,內(nèi)容豐富,形式多樣,寓教于樂,效果良好,既對全體參加活動的集團干部進行了革命傳統(tǒng)教育,又增進了大家的團隊意識和進取精神。大家一致認為這是一次“紅色之旅”、“教育之旅”、“快樂之旅”和“團結之旅”。
長征是歷史上第一次、是宣言書、是宣傳隊、是播種機。長征是中國共產(chǎn)黨和毛澤東同志領導下的中國工農(nóng)紅軍戰(zhàn)勝艱難險阻、戰(zhàn)勝敵人的英雄壯舉,是無數(shù)紅軍烈士的鮮血鑄成的歷史,是一部史無前例、雄偉壯麗的史詩。今年是我們黨成立__周年,是長征__周年的日子,但是長征精神永不落伍,依然散發(fā)著激蕩人心的神奇魅力,它不僅激勵著中國幾代人,而且在全世界也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長征已成為中華民族意志與品格的注腳和前仆后繼追求光明與理想的象征,長征精神更是革命先輩為后人留下的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xiàn),是保證我們革命和建設事業(yè)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艱苦奮斗、勇往直前、團結協(xié)作的長征精神緊扣著時代脈搏一起律動,將永遠奏響出時代的最強音。
身為一個新時代的青年預備黨員,我對長征的了解和認識大都來自于影像和文字。這是當代人的缺憾,亦是一種歷史記憶的淡漠?!凹t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泵珴蓶|用如椽的大筆和包舉宇內(nèi)的詩情,為我們勾勒出當年的長征景象。然而詩歌畢竟是詩歌,多了分浪漫,多了些豪情,多了點希望。相信很多人都心存疑惑真正的長征到底是怎樣的?長征途中的人們的心靈感受如何?歷史是無法回溯的,記憶并不能復原歷史,但“重走長征路”為我?guī)砹讼M?,使我深深感受到了長征中的艱辛。
也許重走“長征路”,許多人都會不由自主地發(fā)出“沒意義”的感慨,但我認為重走長征路的意義不在于復制,而在于以當代的心靈和文化去體驗當年的長征精神。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以親身實踐得出了“長征不可復制”的結論,并得以用現(xiàn)代人的眼光重新感受歷史。它能讓我們接近真實地感受到歷史。如果知道自己有多辛苦,你就能知道紅軍有多少倍的辛苦,從而明白社會的進步來之不易,如果能感受到作為個體在動蕩年代把握自身命運的力量是多么微弱,你就能知道和平的珍貴和戰(zhàn)爭的殘酷。
不能領會長征的精神,永遠無法感到雪山的震撼之美,不能懷著感恩的心去體會,永遠無法從那些日益荒蕪的古戰(zhàn)場上品咂出大喜大悲。重走長征路,是我們當代中國人的心靈選擇,是我們黨優(yōu)良傳統(tǒng)的精神追溯,更是我們彰顯民族精神的一次契機。
紀念長征勝利85周年活動心得及感受2
85年前,中國工農(nóng)紅軍踏上了兩萬五千里的長征之路,在交織著苦難、犧牲與奮斗的征程中,創(chuàng)造了人類活動史上的一大奇跡,鍛造出了氣壯山河的長征精神。今天,我們?nèi)熒鷰е貏俚臎Q心,踏上了十五公里的模擬長征路,雖然路程僅僅是紅軍長征的八百分之一,卻也使我們揮灑了汗水,磨練了意志。
早上七點,經(jīng)過了簡短的啟動儀式,伴隨著一聲令下,我們的隊伍正式出發(fā),面對漫長且遙遠的未知路途,同學們毫不畏懼,毫不退縮,一路上軍旗飛舞,歌聲不斷,口號聲加油聲此起彼伏,氣勢磅礴,帶著紅軍的長征精神,我們一路堅持;帶著緬懷先烈,追憶戰(zhàn)爭歲月的赤誠之心,我們艱苦跋涉,這一天,我們閃耀著紅色的光輝。
經(jīng)過一段漫長的奔波,帶著一路的艱辛,帶著一路的豪情,十五公里的征程在我們的努力奮斗中走過,凱旋而歸的那一刻,我們的心中充滿了成功的喜悅,任汗水、疲勞化作勝利的驕傲,我們經(jīng)歷了一次成長,經(jīng)歷了一次磨練,學會了意志堅強,懂得了今天生活的來之不易……這是一種心靈的蛻變,它在今后的生活中將時刻激勵我,讓我有面對一切的勇氣。
心在何處,成功就在何處,我的心中有著一份感動,一份自豪,一份感謝。路再漫長,只要勇敢地走下去,踏過得每一寸土地都將成為永恒的驕傲。增強了體質(zhì)、培養(yǎng)了頑強的意志,弘揚了革命精神——這次遠足活動將在我的生命中寫下精彩的一筆。
紀念長征勝利85周年活動心得及感受3
這是一次承前啟后的大會師,85年前,紅軍三大主力齊聚會寧,開啟了中國革命由此走向勝利的轉折點。4月11日下午,來自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的重慶第七批機關干部,在甘肅會寧縣會師紀念館前接過了“重走革命路”的接力棒,并重溫了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會寧紅軍會師,中國安寧”
每一個前往會寧“尋根”的人,都能從紅軍烈士陵園的每一座墳塋、會師紀念館館藏的每一件物什中,體味到那段難忘、艱辛而光榮的歷史。
四渡赤水、飛奪瀘定橋、穿越大草地、翻越大雪山……倒下了再站起來,再前進!再前進!在經(jīng)過長征的出發(fā)點瑞金、轉折點遵義、落腳點延安之后,1936年10月10日,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到達會寧勝利會師,舉世聞名的紅軍長征勝利結束。
會寧會師舊址管委會辦公室主任師永勝介紹,紅軍在長征途中先后經(jīng)歷過7次會師,而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會寧地區(qū)的會師,是其中規(guī)模最大、影響最廣、意義最深遠的一次?!皶熀?,紅軍的力量得以空前團結和壯大,會寧會師也由此成為紅軍走向抗日前線的起點;通過會師,真正確立了毛澤東在黨和軍隊的領導地位?!?/p>
當時,黨中央為什么選擇會寧作為三個方面軍會師的地點呢?會寧會師紀念館副館長李俊豐介紹:主要是國民黨軍隊在這一線兵力薄弱,有利于紅軍大部隊集結休整。而且當?shù)丶t軍的群眾基礎非常好。
李俊豐說,將三個方面軍的會師地選在會寧的人是毛澤東。毛澤東早在一年前就已率紅一方面軍到達陜北。在紅二、紅四方面軍甘孜會合后的北上途中,1936年9月下旬,中共中央在陜北保安討論三大主力紅軍會合地點時,周恩來建議,會寧是隴東重鎮(zhèn)和交通樞紐,是古代中原通向西域的必經(jīng)之路。紅二、紅四方面軍北上,必須經(jīng)過會寧。在會寧會師既占領了樞紐地區(qū),又掌握了戰(zhàn)略主動權。毛澤東聽后興奮地吟道:“會寧,好地名,好地名啊。會寧紅軍會師,中國安寧。恩來,這個地名很有含義,仿佛遠古先人就是為我們今天紅軍三大主力部隊在此會師起的吶!”
紅軍長征勝利會師以后,會師大部隊先后在會寧戰(zhàn)斗休整一月之久。
一名黨員干部在參觀結束后感嘆:這是一次對心靈的洗滌之行,讓自己更加深刻地了解了艱苦卓絕的萬里長征,紅軍戰(zhàn)士和老一輩革命家留下的這些精神財富將永遠激勵自己前行。
紀念長征勝利85周年活動心得及感受4
1936年10月,中國工農(nóng)紅軍進行了舉世聞名的長征。紅軍從江西瑞金出發(fā),縱橫11個省,長驅(qū)二萬五千里,排除萬難,勝利到達陜北。
時光飛逝,如今長征的勝利已經(jīng)85周年了,在85周年前,那一支英勇的隊伍在革命史上寫上了光榮的一筆。它好似一副畫卷畫著氣壯山河的英雄畫面:在冰天雪地里,風似刀般割在英雄們的臉上,但他們卻宛如一條巨龍,蠕動著、蜿蜒著它龐大的身軀,穿越著那二萬五千里的路程。夜晚,伸手不見五指。草地上坑坑洼洼,沼澤連片,沒有道路,沒有人煙,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葬身泥潭。
長征中的艱險是我們在平和年代所不能想象的,英雄們頑強不屈,抵御自然災害,長途漫漫和糧食短缺問題。前輩們穿著草鞋在雪地、在沼澤中一步步艱難地走來,走向了光明和勝利。我們要把他們身上堅持不懈地優(yōu)良美德傳承下去。當我們碰到困難的時候,應該想想這些在長征中的英雄是怎樣克服困難,他們在那么艱難的時候都能挺過來了,我們這些小困難為什么就不能解決呢?
現(xiàn)在的學生認為中國的經(jīng)濟已經(jīng)很發(fā)達了,所以在吃飯的時候,覺得這個菜不符合口味就不吃了,扔掉了。這是多么不應該的阿!有句名言說過:“誰只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一粒糧食都是農(nóng)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蛟S這個還不夠,那我們應該會想到在紅軍長征的時候,那些英雄們在面對糧食短缺的時候,竟然還用草皮,樹皮來做糧食填飽肚子,而現(xiàn)在我們有足夠的糧食卻不好好珍惜。我們應該好好像那些紅軍叔叔們學習啊!
但在社會上也有像紅軍叔叔面對困難從不喊苦的人。就像造隧道的工人們,他們在一個溫度達到40度以上的空間里面工作,而且在炎熱的夏天,外面的溫度已經(jīng)夠高的了,可以想象他們里面的溫度會讓人受不了。甚至有時他們在切割金屬的時候與火接觸,更是火上澆油。當他們的頭上冒出如豆粒般的汗珠時,他們卻從不喊苦,他們?yōu)榱俗约旱氖聵I(yè)和那份準備為中國貢獻自己的力量的心,即使在如此艱難的環(huán)境下還堅持著自己的崗位,他們是偉大的,是無私的。
最近國家正在大力推進各項創(chuàng)新,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是人民群眾的事業(yè),也只有人民群眾的廣泛參與才能取得成功,所以就不折不扣地走群眾路線,真正做到“執(zhí)政為民”。尊重群眾的首創(chuàng)精神,將人民群眾中蘊藏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保護好、發(fā)揮好。國家領導人也繼承了長征奮斗的精神,為我國人民考慮周到,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是我們黨領導和團結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強大精神動力。保持和發(fā)揚艱苦奮斗的作風,才能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共產(chǎn)主義理想和社會主義信念,正是共產(chǎn)黨人崇高的追求和強大的精神支柱。
我們進行的是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是新的長征。走在新長征路上,我們應繼承和發(fā)揚當年紅軍長征的精神,把長征這份寶貴的精神財富變成推動我們前進的巨大力量。紅軍長征的路是艱苦的、漫長的;新長征的路會更艱苦、更漫長。因此,我們回憶長征、紀念長征,就是要更好地繼承和弘揚紅軍長征精神,把紅軍長征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一代一代傳下去,萬眾一心、艱苦奮斗,爭取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新長征”的勝利。
紀念長征勝利85周年活動心得及感受5
是什么樣的精神讓我們?nèi)绱司磁搴蛻褢?,在紅軍長征85周年之際,讓我們回憶當年紅軍那種寧可犧牲自我,去保全集體的精神。
時間的思緒不由得飄回到85年前,紅軍長征過草地,爬雪山,四渡赤水的英勇畫面,為了部隊的安全,34師師長陳樹湘率領部隊為紅軍殿后,掩護主力隊伍撤退后,他們只剩下四五百人,等到他們撤退的時候,湘江已經(jīng)被國民黨封鎖了,他們又餓著肚子,回湘西打游擊,撤退途中,陳師長腹部中了敵人的子彈,他命令其他戰(zhàn)士撤退,自己來掩護,不幸被敵人抓獲,敵人很高興,準備去邀功,陳師長把自己的腸子拉斷,最后壯烈犧牲,年僅29歲。
長征中還有許多的紅軍戰(zhàn)士為了隊伍的安全,不惜犧牲小我,完成大我。在我眼里,紅軍能完成"歷史記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每個戰(zhàn)士都是英雄,要是沒有長征就不能保存我們的黨,我們的人民軍隊和革命根據(jù)地,就不會有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的勝利,不會有新中國,更不會有現(xiàn)在改革開放的成就。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當念到這句格言時,我就不由自主的想到了紅軍長征,我會想到一個民族沒有振奮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自古以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就深深熔鑄于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tǒng)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之中。
今年是紀念長征85周年的時刻,讓我不禁想起___就長征作過的精辟總結"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隊",85年過去了,長征精神依然鼓舞著我們?nèi)A夏兒女。
正是在這種精神的鼓舞下,我國各族人民在黨的領導下,正在為把祖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而努力奮斗,這是新的偉大的長征,確定了現(xiàn)階段的基本路線和一系列方針,政策,制定了發(fā)展戰(zhàn)略和宏偉藍圖。
在中國,這樣一個大國,徹底改變歷遺留下來的貧困落后的面貌是異常艱巨的任務,在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道路上,不可避免的會遇到各種困難和風險,需要我們不斷的發(fā)揚長征精神,發(fā)揚黨的艱苦奮斗的傳統(tǒng),以革命先輩為榜樣,時刻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激勵和鼓舞全國人民奮發(fā)圖強,開拓前進,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新長征道路上,不斷奪取新的勝利。
紀念長征勝利85周年活動心得及感受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