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后感勇士800字
《勇士》這部電影主要說了紅軍因為人數(shù)過多,所以只有一部分人渡過了大渡河,他們不得不繞道去了瀘定橋,但是這一路上也非常驚險,敵軍不斷向他們進攻,而他們也不斷反攻。那么你知道《勇士》的觀后感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有關于觀后感勇士800字,希望你喜歡。
#470742觀后感勇士800字1
今年10月,是紅軍長征勝利八十周年。那場輾轉二萬五千里的大遷移,創(chuàng)造了人類軍事史上的偉大奇跡;而中央紅軍在1935年5月發(fā)起,由紅四團具體執(zhí)行的強渡大渡河與飛奪瀘定橋兩場戰(zhàn)事,是整個長征過程中極其關鍵的戰(zhàn)役。取得勝利之后,紅軍就粉碎了蔣介石將他們變成石達開第二的陰謀,并為長征的最后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甚至有“十三根鐵鏈劈開通往共和國之路”的美譽。
時光荏苒,感動常在。10月14日,再現(xiàn)當年紅四團兩大戰(zhàn)役的戰(zhàn)爭動作電影《勇士》,開始在國內各大影院熱映。本片由著名導演寧海強執(zhí)導、趙冬苓、趙寧宇編劇,香港著名幕后精英羅禮賢擔任動作指導,李東學、于小偉、聶遠、宋佳倫等位明星領銜主演。
這段歷史被寫入了小學課本,絕大多數(shù)中國人都耳熟能詳,但經過主創(chuàng)團隊的精心構思,幾場動作大戲,設計得險象環(huán)生,驚心動魄。
開篇的竹林遭遇戰(zhàn),相比壓軸大戲來說,只是正餐前的開胃小菜,但在羅禮賢的巧妙設計之下,展現(xiàn)得極為靈動。當紅軍勇士從竹林頂端呼嘯而下,向敵人射出一排排子彈之時,觀眾的熱情一下子被引燃了。這讓人很難不聯(lián)想起《臥虎藏龍》和《十面埋伏》,能把主旋律電影拍得如此酷炫,又有誰會說不好看呢?
安順場強渡大渡河,十七勇士踏上一艘小船,他們的腳下,是奔騰肆虐的河水,一個浪頭過來,小船就有被打翻的危險;他們的對面,是的敵人,用迫擊炮和輕重機槍構建起了強大火力網;他們的身后,則是負責掩護的戰(zhàn)友,試圖壓制住敵人的攻擊。勇士們要直面猛烈的炮火,隨時做好中彈犧牲的心理準備,又要與激流做斗爭,防止船體被傾覆。這個難度,真不是一般地大。
飛奪瀘定橋是全片的壓軸大戲,但高潮之前的“前戲”同樣精彩。在接到任務之后,紅四團將士拖著疲憊的身軀,頂著漫天的大雨,踏著陡峻的山路,冒著敵人的不時侵擾,用兩腿一天奔襲二百四十里,這是世界軍事史上空前絕后的奇跡。在此過程中,不斷有戰(zhàn)士中流彈倒地,因精疲力竭而倒下,因體力透支而犧牲,但是,沒有一個人因此恐懼,沒有一個人變成逃兵。
奪橋的經過,我們當然都不陌生,但影片所做的藝術化處理,無疑把這個過程渲染得更加慘烈和悲壯,更讓我們印象深刻。橋上的木板已經被抽去,十三根冰冷的鐵索高懸于河面,令人不寒而栗。二十二名舉著土制盾牌的勇士,匍匐在搖搖欲墜的鐵索之上,頂著敵人的炮火,以他們的血肉之軀,一點一點地向前挪動。國共兩軍隔河交火,槍炮齊發(fā),漫天的火光映紅了天空,爆炸聲震耳欲聾,子彈啪啪啪地打在盾牌上,看得人相當緊張,紅軍戰(zhàn)士的不斷犧牲,更讓我們?yōu)橹耐础6ǜ衽c慢鏡的恰當運用,更是將這種氣氛烘托到了極致。因此,當最終勝利到來之時,銀幕上的戰(zhàn)士們一定會盡情歡呼,影院里也會響起長時間熱烈的掌聲。
雖然是根據(jù)歷史事實改編,但影片主創(chuàng)顯然無意于拍攝一部準紀錄片,而是在四場主要動作戲之外,穿插了不少文戲,讓我們很清楚地看到,這些戰(zhàn)場上錚錚鐵骨的勇士,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卻相當平和甚至是靦腆,他們會一起識字,一道聊天,一塊開玩笑,紅軍沒有森嚴的等級,沒有高低貴賤之別,相處得就如同兄弟一般親密。錚錚鐵骨之下,他們還有著拳拳丹心。
都說如今的影視圈是一個小鮮肉橫行的刷臉時代,一些顏值出眾的帥哥美女,恨不能在臉上蓋個“我是##”的大印,吸引粉絲前來買單。而《勇士》中的一干明星,為了真實還歷史現(xiàn)場,卻讓化妝師把自己的臉龐變得極為黝黑,令觀眾看不清本來面目。因為是在川西實地拍攝,他們還要與高原反應做斗爭,還要頂著酷熱趴在鐵索上拍戲,其辛苦程度,沒有親歷的人,真是難以想象。
在這一百分鐘之內,我們只記得黃團長,楊政委和廖大強等等,而顧不得去想他們是由誰扮演的。特別是果郡王李東學本尊,全程扮演小腿受傷的團長,并沒有上陣搏殺,卻是這支隊伍的靈魂。正是他的冷靜指揮,才確保了戰(zhàn)事的勝利。于小偉飾演的連長廖大強,作為奪橋的突擊隊長,承擔了大部分動作戲,矯健身手不輸《湄公河行動》中的張涵予。聶遠飾演的政委沉穩(wěn)大氣,機智沉著,與團長配合默契;宋佳倫飾演的神槍手看似魯莽卻粗中有細,更是帶給了觀眾最震憾的一幕。另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林妙可扮演的小姑娘,給這部殺戮氣息深重的男人戲,帶來了一抹別樣的光彩。她站在鐵索后面大聲吶喊的場景,一定為會自己收獲更多粉絲。
總有一些往事,讓我們永遠難忘;總有一些感動,長久縈繞在我們心頭;總有一些勇士,讓我們一想起來就肅然起敬,倍感親切。沒有八十年前紅軍戰(zhàn)士的流血奮戰(zhàn),就沒有今天千家萬戶的幸福生活。不管時光如何流轉,歲月怎么變遷,紅軍的精神永不過時,而《勇士》這樣的優(yōu)秀作品,也會在中國影史上留下精彩篇章。
#470743觀后感勇士800字2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飛奪瀘定橋”、“巧渡金沙江”對于我一直都是寫在語文課本上的故事。作為教育系列活動的一部分,信息學院黨總支組織大家觀看了再現(xiàn)這一歷史壯舉的史詩大片。紅軍萬里長征的艱難險阻,軍令大于天的革命信念,飛渡瀘定橋,13根光禿禿的鐵索和下面水流湍急的大渡河,一部英雄兒女的革命贊歌讓紅軍長征的歷史從未如此震撼過!
1935年5月下旬,紅軍來到大渡河畔。27日清晨,中革軍委令黃、楊率紅4團從安順場出發(fā),沿大渡河西岸向瀘定橋奔襲,全程320里,3天趕到。部隊一天一夜走完240里,29日凌晨6點,準時到達指定地點。跑完了這240里路,等待他們的又是什么?是光禿禿的13根鐵索和一場以死相搏的惡戰(zhàn)!終于體會到“飛奪”的意境。面對僅剩下13根鐵索的瀘定橋,由22名戰(zhàn)士組成的敢死隊,冒著守軍的炮火,一邊鋪橋板,一面向前逼進。黃開湘站在橋頭坐陣指揮,楊成武帶著第2梯隊緊跟在敢死隊后面。經過激戰(zhàn),終于奪取了瀘定橋。這一驚天動地的革命壯舉,是中國共產黨和紅軍譜寫的壯麗史詩,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中的巍峨豐碑。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睔v史是不斷向前的,要達到理想的彼岸,就要沿著我們確定的道路不斷前進。通過觀看以史實為基礎的飛奪瀘定橋驚心動魄的長征故事,感悟了偉大的長征精神,從長征精神中汲取了前進的力量,努力拼搏,奮勇向前。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俗話說,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我們應把這種敬意落實到行動上。只有落實到行動上,才能對得起革命先輩的付出,才能讓長征精神得到傳承和弘揚。自覺用長征精神砥礪意志。人生的道路不會一帆風順,充滿波折和坎坷,當遇到困難和波折時如何克服,尤其需要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行。用長征精神來砥礪意志,會讓自己的意志更堅,心理承受能力更強,對于克服困難,經受挫折考驗都裨益良多。所以,當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難時,要善于用長征來照一照,用長征精神來振奮我們的精神,鼓舞我們自己的士氣。千方百計走好新的長征路。
長征永遠在路上。當前,我們國家所進行改革開放事業(yè)其實就是在走新的長征路。同樣,新的長征路也不會一帆風順,而是各種困難交織。正如我們通常所講到的,改革進入深水區(qū)和攻堅期后,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這些難啃的“硬骨頭”其實就是新長征路上要戰(zhàn)勝的困難,要跨過去的坎。把對長征的敬意落實到行動上,就是要在長征精神的感召下,不畏艱難、披堅執(zhí)銳、勇往直前,在的新長征路上不斷創(chuàng)造新業(yè)績,取得新勝利。
一言蔽之,對長征表達敬意,不僅要心動,更要行動。只有真心行動起來,長征精神才能幻化成現(xiàn)實中的強大力量。
#334262觀后感勇士800字3
10月21日下午,福林氣體公司黨總支組織機關部分黨員、員工代表觀看影片《勇士》。我觀看了影片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靜,想了很多很多。
影片《勇士》是以紅軍長征途中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的英雄史實為原型,生動刻畫出紅軍戰(zhàn)士的勇士之魂、勇士之情,以戰(zhàn)爭類型片的手法展現(xiàn)勇士們在敵人的圍追堵截中大智大勇,挑戰(zhàn)生死關口的非凡經歷,并以這樣的史詩巨片向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獻禮。
240里路,是用艱辛和智慧走完的。所有勇士一路上被敵人圍追堵截,但他們心中始終堅持著一種信念:“跑完二百四,拿下瀘定橋!”這種信念就是勇士精神。攀爬鐵索橋的艱險是這部影片中最具看點的,也是最令我感動的橋段之一,很多觀眾在觀看影片的時候,都掉下了眼淚:生死關頭勇士們的剛烈與機智一步一步的擊退了敵人的攻擊力,那個不幸被炮彈擊中的勇士在掉進大渡河的瞬間,時間都凝固了……活生生的死的代價換來的今日美好的生活,足以令人感動淚流。這個勇士用犧牲告訴人們,勝利是需要犧牲的。
最后,戰(zhàn)斗勝利了。這是全體幸存的和已犧牲的戰(zhàn)士們共同奮戰(zhàn)的成果。不得不說這是一部完成度很高的影片,還原了當年長征的諸多場景和事件。草鞋、鐵索、森林穿梭,所有的元素都是課本中文字的真實還原。影片中奪橋團的黃團長,作為一個隊伍的領導者,能顧全大局,果斷指揮整個隊伍的進退,制定明確的作戰(zhàn)目標,應有的頑強、果敢、足智多謀和糾結等各種情緒傳神演繹,極大烘托出紅軍勇士的張力。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泵珴蓶|的這首《七律·長征》,她不僅是長征路上千難險阻的高度概述,更是飽含著中國共產黨的萬般豪情壯志的真實寫照。
今天,13億中國人民正在進行“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目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長征,我們要繼續(xù)發(fā)揚紅軍艱苦奮斗、不怕犧牲、一往無前、敢于拼搏的長征精神,以“萬水千山只等閑”的豪邁氣概,團結一致、奮發(fā)圖強,早日迎來“三軍過后盡開顏”的美好未來。
#635831觀后感勇士800字4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一個偉大的奇跡,曾經聞名于世的漢尼拔翻越阿爾卑斯事情,與長征相比,只不過是一次休閑的假日旅游。那么,長征艱苦到什么程度,制造了怎樣的奇跡呢?
當時,國民黨蔣介石堅持“懲外必先安內”的原則,對懷有狼子野心的日軍不聞不問,卻與一心救國救民的共產黨針鋒相對,重金買來150架美國作戰(zhàn)飛機和大批德國重型火炮,連德國國防前總司令,也被高薪請來擔任軍事顧問,企圖一舉消滅紅軍。
大渡河之戰(zhàn),是紅軍取得最偉大勝利之一。清朝時期,石達開曾經因為大渡河天險,在河邊全軍覆沒。蔣介石大喜過望,集齊了大量兵力,并親臨訓話,希望紅軍變成石達開第二。共產黨計算,如果靠渡船過河,至少需要一個多月,而尾隨的追兵只要不到三天時間,就可以趕到。前有天險,后有追兵,情況萬分危急。紅軍的決策者,想到上游的滬定鐵索橋,當即決定讓紅二師去奪此橋。當他們趕到時,敵人已拆去橋面的大部分木板,只剩下十三根鐵鏈,在空中搖晃。22名勇士在全師的輕、重機槍的掩護下,冒著敵人的槍林彈雨,攀著懸空的鐵鏈爬向對面。后續(xù)官兵鋪上一塊塊木板,恢復橋面。紅軍戰(zhàn)士爬到橋頭時,國民黨點起熊熊大火,企圖阻擋紅軍,可戰(zhàn)士爬到橋頭就撲進火海,終于攻戰(zhàn)了東橋頭堡,讓紅軍絕境縫生。
說到最艱苦的時候,就要數(shù)爬雪山過草地了。爬雪山的時候,雖然沒有敵人來進攻,卻要承受饑餓和冰凍,還 要遭受冰雹、缺氧和暴風雪的襲擊。過草地更是艱苦,有時一連幾天沒水喝,也沒有東西吃;有時要預防吃了毒草和喝到毒水;不斷有人陷入沼澤地里;有時候還 會被敵機轟炸。經過這些地方,紅軍剩下的的人數(shù),不足原來的三分之一,但是仍然沒有阻止千萬雙堅定的腳步……
現(xiàn)在雖然是和平年代,但我們也要學習前輩們敢吃苦,不怕困難的精神,好好學習,長大后成為國家的棟梁。
#635832觀后感勇士800字5
在《七侓長征》中有一句詩寫道”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這句詩寫了紅軍在長征的過程中所遇到的艱難險阻,為了進一步了解紅軍戰(zhàn)士們所遇到的困難,我看了一部名為《勇士》的電影。
《勇士》這部電影主要說了紅軍因為人數(shù)過多,所以只有一部分人渡過了大渡河,他們不得不繞道去了瀘定橋,但是這一路上也非常驚險,敵軍不斷向他們進攻,而他們也不斷反攻。但是,這也不能夠阻擋他們前進的腳步,紅軍戰(zhàn)士們在兩天時間內走了三百二十里。可是敵軍卻把橋上的木板全部拆掉了,戰(zhàn)士們不得不用門板上前鋪路,進過不懈的努力,他們終于奪回了瀘定橋。看完這部電影,我百感交集,紅軍精神也在我心中揮之不去:成長、信念、鋼槍、堅持、理想、勇敢、未來……
記得有一次,我學自行車的時候,一開始我信心滿滿,以為自己一定能夠成功,可誰料想我一而再再而三的摔倒,漸漸地,我失去了自信心,盡管媽媽一再勸我再試一次,可我依舊不聽,甩頭就走。最終我沒有學會騎自行車。
在生活中,我們一定要擁有紅軍堅持不懈的精神,只有這樣,才能擁有一個燦爛輝煌的明天!
勇士個人感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