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国产专区在线观看|日韩免费看视频三区中文字幕|中文无码精品久久久|自偷自拍亚洲首页av

  • <ul id="y0emu"></ul>
  • 肖邦傳一曲難忘電影觀后感范文

    | 志全

    最新肖邦傳一曲難忘電影觀后感范文

    《一曲難忘》是一部由查爾斯·維多執(zhí)導,保羅·穆尼 / 梅爾·奧勃朗 / 柯納·王爾德主演的一部傳記 / 劇情 / 音樂類型的電影,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肖邦傳一曲難忘電影觀后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肖邦傳一曲難忘電影觀后感1

    我很想問他:“家里的那些玫瑰花還在熱情地盛開嗎?那些樹還在月光下唱得那么美嗎?”

    上小學時,班里流行周杰倫的《夜曲》,其中有一句歌詞至今記憶猶新,“為你彈奏蕭邦的夜曲,紀念我逝去的愛情”,關于蕭邦的人兒因此留下了悲愴憂郁的印象。直至看到《一曲難忘》迸發(fā)的飽滿感情,才稱得上接近蕭邦的世界。天才的美譽固然惹人艷羨,可天才的心靈之曲讓人唏噓不已,抗爭中的艱難取舍,抉擇中的悲壯力量,誰又能真正懂得?

    一、人生一大幸事:成就英才之名

    對天才產(chǎn)生深遠影響的莫過于蕭邦的恩師,埃爾斯納教授是他慧眼識珠的良師益友,是他不卑不亢的人生向?qū)А?/p>

    埃爾斯納教授在樂評人的譏諷中能屈能伸,悉心栽培蕭邦,甚至為蕭邦的巴黎之行攢錢。他苦心積慮地把蕭邦往揚名世界的路上引導,不惜與他的距離愈來愈遠。不名一文的蕭邦在巴黎碰釘子,他屈尊與人逢迎阿諛,竭力“推銷”蕭邦。十幾年如一日地堅持自己的追求,甘心當他的仆人、隨從與經(jīng)紀人,絲毫沒有老師的架子。他單純真摯,愛徒如子,既有師徒間的嚴厲苛求,又不乏愛護有加、縱容溺愛的溫情,可以說他成就了蕭邦的事業(yè),升華了蕭邦的人生。

    埃爾斯納調(diào)侃詼諧,可歌可泣的是他雖為德國人卻擁有同波蘭人一樣的愛國熱忱,他嬉笑怒罵,他也說音樂和愛國是一樣的,都是世界相通的,因此他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讓蕭邦參加愛國集會,也才有了蕭邦拒絕為俄國屠夫演奏的佳話。蕭邦的很多作品于濃郁的浪漫主義中飽含鮮明的民族特色,對祖國命運的關注是他音樂的一個重要主題,不能不歸于埃爾斯納教授的影響。

    他心地善良,慈悲為懷,一心為別人著想。他不愿承認蕭邦與他的疏離,不遺余力地為肖邦辯解撒。即使在他為了使肖邦盡快出名花光積蓄,即使在他被房東太太譏諷轟出旅館時,仍然沒有放棄對肖邦回到身邊恢復自我的希望,仍然倔強地留在巴黎。他承受內(nèi)心的煎熬,勸蕭邦舉辦巡演,他只是顧慮蕭邦的聲名。他放下心結(jié)去求刻意使亂的桑夫人,在蕭邦人命危淺時他編織善意的謊言,他只是不忍高徒失望。蕭邦何其幸運,遇到了埃爾斯納教授。

    結(jié)識喬治·桑之前,埃爾斯納總是以幽默風趣的形象出現(xiàn),后來的境況卻不免凄涼。他祝愿蕭邦與喬治?桑度假快樂,卻難以掩飾自己的不舍;他違背自己的遺愿一次次地跑到喬治?桑那里,忍辱負重地要求與蕭邦見面。他見自己的學生需要引薦和預約,他發(fā)現(xiàn)自己的得意門生似乎不愿見他而黯然離去。于是不再言聽計從的蕭邦放下了象征力量的《波蘭舞曲》,改寫華麗優(yōu)雅的舒緩夜曲。

    盡管他向康絲坦蒂謊稱蕭邦答應巡演籌款的承諾,但這同時也是他最初的信念,他不相信自己的愛徒是一個徒有才華、貪圖安逸的人。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的一番勸說讓身處溫柔鄉(xiāng)的蕭邦幡然醒悟。埃爾斯納毫無保留地把一輩子都給了蕭邦,讓蕭邦成為了一個有血有肉有靈魂有骨氣的波蘭人。

    《波蘭舞曲》的演繹激蕩著蕭邦骨子里的愛國熱情,在波蘭精神的洗禮中,蕭邦重新找回了自己命運的方向。

    二、人生一大憾事:背棄繆斯之路

    喬治·桑在蕭邦的感情生活與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中占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她給了他無微不至的關懷,舒適清幽的生活環(huán)境和源源不斷的靈感。

    喬治·桑是一位精力充沛、思維活躍具有男子陽剛氣概的名作家,桑夫人在蕭邦尚且不名一文時,為了改寫社會名流的非議,聯(lián)合李斯特用掉包計推出了蕭邦。蕭邦無法擺脫喬治桑為他設計的生活,他生活在桑夫人控制的陰影下,一言一行都受到喬治桑的影響,她的專橫更襯托了蕭邦性情的柔弱。喬治桑高瞻遠矚地指出蕭邦應該進行作品創(chuàng)作,發(fā)揮他的才華,遠離商業(yè)性喧嘩的演出、遠離消耗天才精力的浮華。

    蕭邦敏感的天性,對于命運和藝術(shù)創(chuàng)造力的憂慮不安猶如雙重的枷鎖,壓抑在蕭邦的心頭。蕭邦需要一種強烈的有活力的愛情來喚醒他心底的熱情,而喬治·桑在他無力的手指中重新注入藝術(shù)的生命力。愛情的滋潤使他的創(chuàng)作充滿了活力,可桑夫人在某種程度上也毀了蕭邦,巴黎的社交活動吞噬了蕭邦的健康。

    喬治?桑對羸弱的蕭邦充滿了占有欲、支配欲。她使盡嫵媚和威嚴說服蕭邦留在自己身邊,甚至剝奪他舉辦音樂會的愿望。她出于對蕭邦健康狀況的考慮,可以不顧世人的非議。她出于對天才音樂創(chuàng)作的期望,全方位的限制和束縛蕭邦。陰郁的蕭邦只能把心事說予鋼琴,在桑夫人的專橫中無所適從。可世事難料,桑夫人為蕭邦心心念念安排的人生和事業(yè)卻敗給了蕭邦永遠擺脫不了的身份——波蘭人。

    當那抷象征故國情結(jié)的土攥到手中時,當桑夫人凌厲的干涉已經(jīng)違背了蕭邦固有的道德感時,當創(chuàng)作事業(yè)與民族正義感沖突時,當獨立個體憂慮煩悶的思緒無從排解時,當獨善其身與穿燕尾服必須做出選擇時,喬治·桑夫人令人生畏的堅決葬送了他們琴瑟和鳴的桃源生活,也結(jié)束了蕭邦最光輝的創(chuàng)作高峰期。

    三、索性讓音樂去說話吧

    提到蕭邦,必先稱其愛國,好像他的最大意義是他的“愛國”屬性,畢竟無論身處哪個國度哪個年代,愛國總是讓人熱淚盈眶的。就像恩師解釋的那樣,巡演凝結(jié)的波蘭精神是不滅的。恩師站在公知的時代潮流里,奉告蕭邦應該怎么做妥當?!盎丶野桑氐阶鎳膽驯А?。蕭邦的音樂被人們熱愛的原因也許是,心在低處,強烈的愛國情操使他的音樂凝結(jié)了一種熾熱的愛國之情。

    愛國是他繞不開的標簽,但后人評判的第一價值還是音樂,讓其功業(yè)不朽的閃光點依然是他的音樂才華。只可惜蕭邦不能選擇與憐惜他才華的紅顏知己安心創(chuàng)作,就如桑夫人堅持的那樣,愛國募捐的巡演摧毀了天才的生命。桑夫人站在藝術(shù)的歷史高度上,勸勉蕭邦“創(chuàng)作才是更高一層的藝術(shù)追求”,不可辜負自己的才華。蕭邦之所以有那么多作品傳世的原因也許是,他遇到了成全他潛能的繆斯,有桑夫人對其創(chuàng)作事業(yè)的全力支持,才得以盛放自己絢爛的音樂人生。

    眼神深邃,強作剛毅的蕭邦最后堅定地選擇了巡演募捐,選擇了“舍小家,顧大家”地奔走呼號,選擇了以富有自己民族特色的音樂來鼓舞波蘭人民,選擇了承擔才華賦給自己的爭取祖國解放的職責。如果說從前的音樂是一段精致的敘述描繪,那巡演上近乎瘋狂的奏鳴則是一段粗獷的激勵號召。我們聽到的是吶喊,是音樂家的抗爭,是對敵人侵略的深刻痛恨,是對祖國同胞的熱切召喚,是一顆赤子之心的深情訴說,是對自由獨立的美好憧憬。蕭邦的天賦是創(chuàng)作音樂,卻沒有自由創(chuàng)作的追求。

    四處舉辦音樂會籌集款項,源源不斷地支援祖國受苦受難的同胞,而這是他透支身軀的能量換來的對祖國赤誠的表達,是他挑戰(zhàn)生命的極限完成一個天才的職責。他無愧于自己的才華與生命,他所奉獻的不只是天才的才華,更是為大愛所做的犧牲,是一片純潔至誠的冰心。所幸,有失必有得,蕭邦完成了悲劇的超越,不知不覺走向了偉大的命運終點。在他身心俱疲地透支了體能,也贏得了鋼琴斗士的美名。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稱肖邦“音樂中的普希金”。

    蕭邦的一生都被他性格中天生的哀傷和猶豫不決所困擾。當抒情詩人蕭邦說出“我想見她時”,毅然決然的愛國情操里有多少身不由己的成分已無從論證。我們亦無從揣度蕭邦血灑鍵盤時,無從割舍的是對桑夫人的思念,還是無悔愛國詩人的一腔熱血。

    蕭邦的《g小調(diào)夜曲》原想注上“悲劇《哈姆萊特》觀后感”字樣,后來還是取消了,他說:“讓人們?nèi)ゲ掳?。?讓音樂本身去說話,不把主觀臆想強加給聽眾——這就是蕭邦的信念。波蘭給了他生命,音樂給了他自我的靈魂。音樂承載著他的孤寂,音樂也詮釋了他的波蘭精神。音樂是自由的,也是真正屬于蕭邦的東西。

    那么,那些品評那些嘆惋也就交給音樂吧。權(quán)讓那清澈見底的音樂,穿越歷史的煙塵,安靜訴說欲說還休的情懷。

    肖邦傳一曲難忘電影觀后感2

    一個人總會有被人記住的特質(zhì),不管時間過去多久,歷史掩埋多深,那些必然的閃發(fā)著天然光芒的人或事,始終會被社會留住和傳頌!

    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天生的音樂天才,波蘭精神的最好詮釋者。被世人記住,或許只因為他那些美妙的鋼琴曲,以及浪漫的“鋼琴詩人”稱謂。音樂給了他生命,而波蘭給了他靈魂,過早的離開波蘭卻再也沒又踏上故土,也許是他生命中最大的遺憾。他的音樂透著波蘭的精神,寄托著這個遠離故土的孤兒所有的情感,音樂成就了世界的肖邦,卻抹不去他內(nèi)心的那一絲落魄的孤寂。從華沙到巴黎,從巴黎再到西方諸國,從沙龍到大型音樂舞臺,他留下了太多驚艷的音樂。個性、獨創(chuàng)、精致是他音樂獨有的標志,優(yōu)美、文雅、細膩是他作品的精髓,從波蘭舞曲到瑪祖卡,從練習曲再到夜曲,音樂的創(chuàng)作支撐著他對波蘭的思念。

    電影《 A Song to Remember》雖然只簡短的訴說了肖邦的一生,卻完完全全呈現(xiàn)出肖邦的性格、思想及情感。不去探究電影中諸多的細說成分。只需要大家靜靜欣賞劇中的每一首鋼琴曲,美妙動聽的同時感悟大師傳奇般的人生。與李斯特的友情,與喬治·桑的愛情,與波蘭的故土之情......沒有完美的人生,卻無法否認生命的精彩原本就存在于你每一天的生活之中?;蛟S逃避,卻始終保留著自身存在的價值,或許懦弱,卻始終明白人需要活下去的勇氣,既是遠離了故鄉(xiāng)泥土的芬芳,卻永遠難忘內(nèi)心波蘭的烙印!

    舞臺終會落幕,音樂總會結(jié)束,一曲難忘。肖邦就像是波蘭國徽上的白鷹,純潔而不屈,用音樂寄情與祖國,用生命詮釋著波蘭的精神,用一生的創(chuàng)作留給了世人太多的精神財富。

    肖邦傳一曲難忘電影觀后感3

    《肖邦傳》作為一部關于音樂家的傳記電影,除了介紹音樂家的生平之外,還含有大量的音樂元素,成為音樂電影也不為過。本片中導演在大量的情節(jié)設置方面巧妙地運用到了肖邦創(chuàng)作的一系列作品,對電影情節(jié)和故事發(fā)展起到了鋪墊、加強故事的敘事性的作用。再穿插的音樂作品中,并沒有使人覺得不足、多余,而是非常連貫地銜接了故事的發(fā)展,稍許遺憾的就是音樂的插入未免顯得頭重腳輕。電影前半部分是講肖邦的“奮斗史”,自然是沒多少音樂作品的插入。值得一提的是,電影很少地介紹了肖邦音樂天賦是受到哪位大師的啟發(fā),記得他是有彈奏過莫扎特的作品,但電影給我們的感覺就是,他生下來就是一個神童,他的創(chuàng)作就感覺是突被雷劈中了瞬間爆發(fā)出涌流般的作品。就我們對專業(yè)的了解,一個人的創(chuàng)作是離不開前人的腳印的。

    電影的后半部分,不斷出現(xiàn)與李斯特的合奏,一個人的獨奏,音樂會,各種音樂會、、、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曲子自然是A大調(diào)波蘭舞曲“軍隊”了。電影貌似在給我們透露一個信息,“人到了那個歲數(shù)就自然而然地創(chuàng)造出了這些作品”。音樂的插入是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而引申出來的。音樂引用的頭重腳輕自然也說明了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脫節(jié),并沒有具備講述故事情節(jié)的因果關系,缺乏一定的邏輯性。值得費解的是,在聽了喬治桑的一番勸導之后,肖邦干嗎去了?故事里好像就沒他這個人了,知道他這個人也是在其他人物角色的口中得知的。然后,突然他就怎么病了呢?臨近尾聲,肖邦有突如其來的愛國熱情,天啦!愛國熱情不是一直都存在著的嗎?為什么我沒看到?不斷地開音樂會,不斷地向我們展示他的愛國熱情。導演本想借他在各國的音樂會的表現(xiàn)(病情逐漸加重的表現(xiàn))以此來將他的愛國熱情推至高潮。不過殊不知,這一分多鐘的波蘭舞曲的剪輯,讓人覺得稍顯累贅。不過這也是當時電影的一個審美取向,注重表現(xiàn)主義,好像就只有他在音樂會上不斷憔悴的臉才能證明他是愛國一樣、、、

    說到人物設計方面,很明顯男一號是肖邦,(沒有女一號,因為如果把喬治桑說成女一號的話,那么埃爾斯納教授就是男一號了)女二號喬治桑,男二號埃爾斯納教授,還有一個男三號不要忘了,是大名鼎鼎的李斯特大人、、、人物的戲份也就這樣分配好了。然后現(xiàn)在回憶一下,看電影的時候需要自己不時地提醒下這是《肖邦傳》!尤其是到后半段的時期,我只知道喬治桑不停地跟教授“爭風吃醋”,在爭奪對肖邦的統(tǒng)治權(quán),可就在這時,肖邦去哪兒了?肖邦說:“我還是一邊兒涼快去吧......"悄悄滴躲起來在創(chuàng)作呢......埃爾斯納教授取得主動權(quán)時,肖邦就出現(xiàn)了,在賣力地展現(xiàn)自己的愛國熱情呢......其實整部電影最大的賣點不是肖邦,你或許會說:“這是肖邦傳呢,肖邦不是賣點難道是埃爾斯納教授啊?”是的,你答對了,最大的賣點是埃爾斯納教授,埃爾斯納教授可是貫穿始終的關鍵人物。肖邦小的時候他在,成名了他在,死了他還在。整部影片的笑點、哭點全在埃爾斯納教授。當他得意洋洋的時候你會笑,當他被肖邦避而不見的時候你會沮喪。喬治桑的出現(xiàn)本來是件好事,后來轉(zhuǎn)變?yōu)橐粓觥柏敭a(chǎn)爭奪戰(zhàn)”。我也不知在他們的愛情里發(fā)生了些什么?發(fā)生過什么?只知道他們在一起是因為喬治桑的勝訴,然后他們就一直同居著。后來埃爾斯納教授勝訴,喬治桑認為自己被打敗了,因此與肖邦“老死不相往來”。這樣說來最有意思的是喬治桑與埃爾斯納教授的撕逼大戰(zhàn)......

    最后讓我耿耿于懷的是,曾幾何時我在音樂書上看到肖邦死后受到萬人景仰,并把他的心臟運回波蘭。場面之宏大??墒强吹诫娪暗淖詈笫且孕ぐ睢盁o奈”地躺在病榻上含淚而去,此時我的心是拔涼拔涼的......我仿佛看到埃爾斯納教授在那里說:“看,最后還是我贏了,肖邦照我的意愿完成了最后一件事!”確定這部電影是講的肖邦嗎?肖邦就情感而言是具有強烈的愛國情懷的。然而本片沒有講述他的心臟運回波蘭此等大事就算是電影的主題跑偏了。不過也只能理解為當時的拍攝條件相對較差,資金短缺,不能讓我們觀看那么高專業(yè)水準的音樂家傳記片吧......

    肖邦傳一曲難忘電影觀后感4

    小時候,肖邦在我心目中一直是神壇上的人物,但僅僅是因為學他的曲子,至于什么愛國主義音樂這種洗腦教育都是后來才有的事情,對于他的音樂本身,我沒法體會到那么直接的愛國主義革命理想什么的,我所感受到的,只是一顆纖弱敏感但又滿懷激情的心。

    至于這部電影,我總是體會到一種國產(chǎn)愛國主義教育片的味道,很難相信這是好萊塢拍的,不過飾演肖邦和李斯特的演員們的鋼琴功底看上去還是相當不錯的。影片中喬治桑的形象似乎被黑化了,而且許多情節(jié)和音樂根本違背史實,比如那首幻想即興曲明明是肖邦到了巴黎以后創(chuàng)作的,可片中硬是讓他在波蘭和帕格尼尼一起演出時彈給沙俄貴族,英雄波蘭舞曲算是肖邦較晚期的作品了,可片中居然讓肖邦剛來到巴黎時就把它送給出版商。整部片子完全違背肖邦的真實性格,惡意拔高,塑造了一個假的高大全的肖邦形象,如果給學琴的孩紙看了,搞不好會是一種誤導。

    肖邦傳一曲難忘電影觀后感5

    全片有兩處被戳中:

    1.伯爵家的晚宴.做貴族真爽啊......坐擁烤乳豬和肖邦本人.......極樂世界不過如此把......(我個膚淺的人類.....)

    2.李斯特第一次彈肖邦的"波羅奈舞曲"說:I would like to shake your hands, but I don't want to stop.音樂天才們的對話怎么辣么酷.....

    導演選角的眼光也很獨到

    Professor演技過硬

    飾演李斯特的那位外貌神似本尊

    喬治桑扮相驚艷~

    男主把肖邦集脆弱與單純?yōu)橐惑w的特質(zhì)也演繹得絲絲入扣.

    好多人說戰(zhàn)狼是爽片,

    這片對我來說才是爽片吶!

    何必糾結(jié)史實的細枝末節(jié),

    王爾德說得多好:"The very essence of romance is uncertainty. "

    還有一個小猜測,就是到巴黎之后教授帶肖邦去的匯聚各路名流的咖啡廳" cafe de la boheme"沒在網(wǎng)上搜到對應的店,可能是以蒙馬特高地的"Cafe De La Paix(和平咖啡館)為原型的吧?

    后悔當時在華沙沒進圣十字大教堂看一看。

    66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