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孤影片高中生觀后感5篇
推薦文章
《失孤》全片鮮少有幼童鏡頭,劉德華、井柏然兩位主演也沒有過多直接的落淚鏡頭,它更偏重用細節(jié)打動人心(比如打印機吐出尋找孩子的旗幟時,旗幟上孩子雙眼的特寫鏡頭),同時也更能引發(fā)觀眾對打拐這一社會現(xiàn)象的思考。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guān)于失孤影片高中生觀后感5篇,供大家參考。
失孤影片高中生觀后感作文(1)
今天下午去看了電影《失孤》,本來以為是一部苦情戲,但是看下來,發(fā)現(xiàn)的確是一部佳作,全劇沒有過于泛濫的感情催淚,在克制中完成了感情的升華。尤其是結(jié)尾處,雷澤寬的摩托車在綠色的大地上行使,繼續(xù)他的尋子之旅,充滿了對于生命殘缺的不妥協(xié),使得該劇進入到了宗教和哲學的境界。
作為一部描寫拐賣兒童題材的影片,其主人公主要有兩個:作為被拐兒童父親的雷澤寬和被拐兒童的曾帥。劉德華扮演的雷澤寬為了自己的救贖,20__年來騎著摩托車不停地行走、詢問、探訪、歷經(jīng)磨難,苦苦尋找兒子的消息。而井柏然扮演的曾帥,則因為特殊情況,沒有身份證,所以必須找到自己的親生父母才可以完成自己社會人身份的建構(gòu)。在同行中,他們漸漸產(chǎn)生了不是父子、勝似父子的依戀。最后,曾帥找到了自己親生父母,而雷澤寬繼續(xù)尋找自己的兒子。
在中國文化中,由于缺少宗教這個維度,所以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關(guān)系具有重要的意義。所以,一旦失去孩子,父母的生命意義便大打折扣,而子女擁有父母也才擁有根。同時,從影片中也不難看出,中國很多家庭希望有男孩子,所以也使得拐賣兒童尤其是男嬰有著很大的市場。
作為一名曾經(jīng)的準文藝青年,我這人心思向來比較細膩,當然也和最近的心境有關(guān),所以我看這部影片時會結(jié)合自己的心情做過度解讀。在看這部影片時,我想到,其實我們生命中的一個偶然往往會注定自己的人生軌跡。在有的人看來很平常的幸福,對于另一個人而言則是奢望。但是,這也許就是真實的人生吧?就像雷澤寬的堅持,不是有無必要的問題,而是為了完成自己的救贖,哪一天心安了、甘心了,修行也就完成了。
就像我,一直以來總是在追尋一個連自己都說不清楚的“夢”,30幾歲的人了,對于很多事,還是有點不甘心,可是在大多數(shù)人看來,自己也許有點傻氣吧?就像影片中的雷澤寬一樣,找到了親生兒子又如何?20__年的時光沒有了,永遠無法享受自己相伴孩子成長的樂趣??墒?,如果就此放棄,他也不會甘心。但是,換個角度來看,這20__年來伴著希望的尋找,卻也是人生的一部分。沒有這20__年,他不會那么積極地幫著曾帥尋找父母。
其實,學問、愛情、人生也大都如此。
當然,影片最后雷澤寬的頓悟來自佛家的“緣”說。但是,我還是覺得__應對人生苦難的態(tài)度更符合我的偏好。甘心領(lǐng)受苦難和殘缺,勇敢地前行。
我承認,看這部影片,我想的是自己,但是表達不清,姑且寫下留存。
失孤影片高中生觀后感作文(2)
打拐是現(xiàn)在社會的熱點,昨天我買電影票去觀看了《失孤》這部影片,全片大概講了三類人,一個是劉德華主演的老雷,用了十五年的時間去全中國人口最密集的地方一個個找;還有一個是在街上丟了孩子的年輕媽媽,一次次的在街上徘徊,但當最后孩子找回來之后她卻跳河自盡了;還有一個是井柏然飾演的曾帥,他是被拐的,他渴望找到自己的父母。
我們先來說說老雷這個人,他是一個樸實的農(nóng)民工,騎著他的摩托車,后面掛了兩面類似旗子的尋子訊息。一路上不管刮風還是下雨,他都只是騎著摩托車,臉上除了苦悶沒有了別的表情,話也極少,我想我們都能讀懂他的苦,但卻很少人懂得他的心,那顆渴望找到兒子的心,那顆渴望給妻子,給老母親一個交代的心,那顆渴望全家團聚的心。
直至他遇見井柏然飾演的曾帥,可以說他倆是心心相惜的,都渴望找到自己的家人,那時的老雷臉上才有了喜怒哀樂的表情,他們一起泡澡,一起休息,一起去尋找曾帥記憶中的鐵索橋、竹林,還有媽媽梳的長辮子。當他們一起上街時,只要稍不見彼此,就會發(fā)了瘋的尋找,電影里雖然用比較詼諧的方式描寫這段,但是恰恰是這個細節(jié),寫出了他們的內(nèi)心,他們對“丟”太敏感了,因為他們怕這一“丟”就再也見不到彼此了,他們內(nèi)心的惶恐與不安,那些拐孩子的人是永遠也不會理解的。
雖然是沉重的題材所拍攝的電影,但是電影中還是有很多的感人的小橋段,比如,高速公路上警察叔叔偷偷塞給老雷的200元;老雷把別人的每一份情都記在筆記本里;網(wǎng)友的熱心轉(zhuǎn)發(fā)及熱情的幫助。
雖然影片的最后,曾帥找到了他的家人,老雷還沒找到他的兒子,不管這部影片有沒有感到到你,我都希望能給社會一個警示作用。對于家庭個人,希望看好自己的孩子;對于拐孩子的,我希望迷途知返,別再破壞別人的家庭了;對于國家,我希望可以嚴懲那些拐賣兒童的,加強法制力度。
失孤影片高中生觀后感作文(3)
《失孤》講的是劉德華尋子的故事。
劉德華騎著摩托車跑過整個城市,尋找著失散多年的兒子到處發(fā)傳單,這樣找已經(jīng)找了20多年了,途中遇見了被拋棄的孤兒,這樣他們展開了尋子和尋母之旅,路程艱難阻,但為了找到自己的孩子他不惜自己孤身一人去尋找自己失散多年的兒子,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他找到了自己的孩子。
看完整部電影我心中百感交集的,身為擁有一個健康幸福美滿的家庭的我,更應該要理解爸媽的辛苦勞動,與此同時,我們應做到尊老愛幼,孝順父母,不應該在與父母相處的生活里無理取鬧,接下來的日子里,我一定會做一個懂得知足的好孩子,比起大山深處那些每天吃不上肉喝不上水的小孩子,還有那無父無母的孤兒,和被人販子壞人拐走的那些可憐的孩子,我們更應該懂得知足。
這部電影對我的感觸很深,我也會在以后的日子里為同學們樹立一個好的榜樣。
失孤影片高中生觀后感作文(4)
看完電影《失孤》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情緒萬千,不知從何而言。電影充滿正能量,感人至深。音樂、圖畫,拍攝都非常唯美。尤其是最后佛家的師父關(guān)于本部影片的幾句禪語,更是將影片中的情感進行了解讀,起到了提升和畫龍點睛的作用。于我,感悟最深的有三點:
1、愛出者愛返,福來者福往。人心向善,多做一些善事,力所能及幫助別人。看尋子路中,尋子父親幫助別人尋子,而自己也被修車的年輕人幫助,被高速警察幫助,這些都是使我們感動不已的地方。
2、成為一名志愿者。在自己有能力的時候多幫助別人。舉手之勞就會溫暖一個人心,就會幫助別人對社會充滿希望。影片中,那個新潮姑娘的舉動,讓毛雪松找到了自己的家。
3、關(guān)于禪語。多做善事,累積因果。緣起緣滅,緣聚緣散??撮_、放下、自由!
失孤影片高中生觀后感作文(5)
失孤:失了,才孤獨。孤獨有兩方,一方是被拐賣的孩子,一方則是丟失了孩子的父母。我覺得人世間最大的痛苦之一即是“骨肉分離”,這是一個慘事,原以為進了電影院自己會哭的稀里嘩啦,但我沒有。說下個人對電影失孤觀后感。
這是一部克制的影片,沒有刻意煽情,沒有販賣悲苦,導演的想法顯然是很清楚也很堅持的,她要拍一部溫暖的電影,她提出了“打拐”這個社會公眾事件,她請來了大明星劉德華以期盼獲得更多人士的關(guān)注,劉德華沒看完劇本便應承了下來,一個字“演”。劉德華說:“這個事件他已經(jīng)關(guān)注十幾年了,但是一向沒有人拍,此刻最后有人要拍了,如果我來演,必須會有更多的人關(guān)注這個事,票房也不會太虧,有沒有機會拿影帝不重要,只期望能幫忙到更多的人找回他的孩子。這樣的事,我們做一百次一千次,只要有一次成功了,也是值得的?!痹谀抢锉仨氁獮閷а荨閯⒌氯A,以及為《失孤》付出的所有人,包括買票電影院看這部戲的人點贊。
初為導演的彭三源在電影的節(jié)奏把控以及敘事的技巧上難免會有一些生疏,但這很顯然是一部如《桃姐》般平淡又兼具一些幽默元素的文藝小品,是比較生活化的自然呈現(xiàn);并非陳可辛那部同期拍攝搶先上映計算精確商業(yè)味十足的《親愛的》(也是一部國產(chǎn)佳片)。如果你是愛看韓國影片《素媛》《熔爐》以及《親愛的》這類頗具催淚效果影片的人,也許你會失望吧。為什么彭導要把一個十足催淚的題材拍的這么暖心,有些地方甚至還很歡快呢?為什么導演在感情上要這么克制?我想正如劉德華所飾演的雷澤寬,他在路上找了十五年,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也必須得到過很多人的幫忙,該哭的該鬧的該悔恨的該激動的想必都化作了臉上深深淺淺的皺紋和那溫存善良的眼神。有時被戳到悲哀處也還是會本能的情緒波動,但更多的時候是深沉默然以致有些麻木。所以,我也就明白了導演的克制內(nèi)斂,她只是想鼓勵這些經(jīng)歷了無數(shù)次失望的人,給他們一些溫暖,一些正能量。
全片的配樂,我只能用一個字概括:個性好。在歡樂中透著一絲絲無奈與凄切,但基調(diào)是用心的向暖的。這與如畫如詩綠意盎然的攝影完美的契合在了一齊,也許故事有些游離有些松散,但分寸還是把握的很不錯的,尤其是對一位新的女性導演。
影片的劇情也是很清楚的,大概分三條線:
第一條是吳君如飾演的人販子那條線,我想這條線的作用大概是這樣的:1.提出人口拐賣這個社會事件,作為一個背景,也能夠說為什么會有這樣一部電影存在的原因,如果不存在,我們拍它作甚,又不是魔幻科幻自我意淫。2.告訴我們,有需求就有買賣,有買賣就有拐賣,這就好比市場經(jīng)濟吧,是一個供需的問題,所以有哄抬價格也有賤賣。3.社會其實很殘酷的,我們要多留一個心眼。
第二條是倪景陽飾演的丟失孩子的母親,我覺得這個安排能夠這么猜想:1.作為主線雷澤寬堅持尋子的一個比較,有的人丟了孩子,尤其是在初期階段,可能會因為堅持不了,因為過分自責,一時想不開就自尋短見了,這也突顯了雷澤寬尋子十五年是一種何等的堅持。2.孩子丟失對家庭的傷害是無法估量的。3.丟失孩子不是雷澤寬這么一個個案,世界上有很多的,也許就在你身邊。
第三條也就是主線,雷澤寬尋子。其實這條線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雷澤寬尋子以及雷澤寬幫忙別人尋子,二是井柏然飾演的曾帥尋母,并在尋親的過程中與雷澤寬產(chǎn)生了一種如父如子的關(guān)系,這是一種情感上的互補。
兩條副線與主線穿插,副線時間也不長,且在影片的前半段,也許是我看電影多,雖然剪輯有些許生硬,但這兩條副線的作用及內(nèi)在的邏輯還是比較實在的,沒有什么問題,也不影響我觀影,對我來說,這是一種豐滿,這戲本不是劇情沖突強烈推進火速的商業(yè)片套路。
劉德華和井柏然都奉獻出了不丟人的演技。尤其是劉德華,把一個尋子十五年的農(nóng)民父親的那種謹小慎微,那種喜悅難過的得失,那種茫然的失落都演繹的入絲入扣,拿捏有度。你看他那攔車時踉蹌的腳步;你看他把手輕輕搭在背后拘摟的脊背;你看他在魚排上那期盼又焦作的眼神,渴望與害怕期望落空甚至令他懷疑了自己的決定;發(fā)尋子傳單被拒絕后尷尬的微笑,以及用手留意翼翼拭被人丟在地上的傳單上的灰塵,那上面是孩子的照片,他心疼啊;當曾帥把摩托車鑰匙送給他時,他露出了一個慈父幸福的笑容,但緊接下來我們能夠看見他眼底那不舍分別的凄涼與悵然;他與曾帥如父如子的互動是全片最溫暖最快樂的地方,要是他的孩子不丟,也和曾帥這般大小了,也該是在讀書的。。。。。想不到一個香港的天王劉德華居然能夠把內(nèi)地農(nóng)民主角表演的這么好,他不是像,他就是雷澤寬,對,劉德華不僅僅做了一件功德無量的事,也為自己塑造了一個完成度相當之高的主角。
生活是一條無盡的路,你找他,緣聚,你不找他,緣散,多行善業(yè),緣聚自會相見,只要你堅持了,你盡自己的最大力量做了,你的人生就是有好處的。
失孤影片高中生觀后感5篇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