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電影《我和我的祖國》觀后感5篇匯總
推薦文章
《我和我的祖國》這部電影分為了《前夜》、《相遇》、《奪冠》、《回歸》、《北京你好》、《白晝流星》和《護航》七個篇章。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我和我的祖國》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和我的祖國》觀后感1
總有那么一些人,付出了青春,驚艷了時光,在歷史的本子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題記
《我和我的祖國》這部電影包含了七部短片,分別為《前夕》、《相遇》、《奪冠》、《回歸》、《北京你好》、《白晝流星》和《護航》。其中,我對《前夕》印象尤為深刻。
這個故事的開頭是所有的人都在為開國大典做準備。天安門廣場旗桿設(shè)計安裝者林治遠負責的電動升旗裝置因為缺乏實驗,并不能保證在升旗的時候萬無一失。但是廣場已經(jīng)封閉,想要在廣場實驗是不可能的。于是,林治遠制成了一比三的模型,來盡量還原廣場的樣子,看會遇到哪些突發(fā)情況。不料,在實驗的過程中,林治遠困難重重,突然又發(fā)現(xiàn)旗桿頂部的阻斷球由于材料問題,容易在發(fā)生碰撞時碎掉。當下,又沒有制成阻斷球的材料。眼看著實驗離驗收只有一個小時了,林治遠坐在那,整個人好像喪失了活力一般。
這時,梁昌壽舉起喇叭在屋頂上喊:“誰家有含制作阻斷球的材料?”可是卻無太大反應(yīng)。正當林志遠心灰意冷時,就聽見遠遠傳來十分嘈雜的聲音,原來是聽到廣播的群眾們拿著家里所有可能制成阻斷球的物品紛紛從家里趕來,有拿孩子長命鎖的,有拿煙斗的,還有拿收音機的……
在大家的幫助下,林志遠重新制成了阻斷球,并冒著恐高的危險,毅然決然地爬上了旗桿,將阻斷球裝置好。完成的那一刻,眾人懸著的心終于放下來了。
劇中,林志遠的一句話令我印象深刻:你以為升起來的僅僅是一塊紅布嗎?二十八年革命,兩千萬人犧牲,換來的紅旗。我們能做的只有四個字---萬無一失!是啊,這些人經(jīng)歷的故事背后,敘說的是我國這些年來的發(fā)展歷程。從開國大典到現(xiàn)在,中國不斷地發(fā)展,努力變強大。從以前任人宰割的中國,發(fā)展成了如今在世界有一席之地的中國!
我很喜歡一句話:哪有什么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從古至今,總有一群人愿意為了祖國大業(yè)而奉獻自我,為了守護國家而犧牲自我。他們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們要明白國家利益大于個人利益,沒有國,哪來的家!
《我和我的祖國》觀后感2
時間,到底是怎樣的一個概念?可以是具象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可以是朝暉夕陰,也可以是表盤上的每一分、每一秒,而每一秒,都是不一樣的意義。就像1997年7月1日,是從零分零秒開始的一樣。而香港,也應(yīng)該在97年7月1日的零時零分零秒回歸祖國。
兩秒有時候微不足道,甚至是可以忽略,可就是這兩秒,讓中英雙方為之談判了整整16輪之久。這兩秒,關(guān)乎著中國154年屈辱史的結(jié)局,關(guān)乎著每一個中國人的信念與堅守,是中國最后的底線。
而這兩秒的背后,是中國的外交。香港的回歸是史無前例的,它沒有任何先例可循,而安文彬先生也深知這一點,他在談判桌前殫精竭慮、嘔心瀝血地創(chuàng)造出了這個歷史先例,捍衛(wèi)了中國的尊嚴、主權(quán)和利益。時隔多年,再度回憶起往昔,記憶中的場景與對話依然清晰,就像對祖國的那份愛,不曾減少一半點。
這份愛是濃烈的,是永久的,也超越了時間。
時光交錯,沖散了記憶中安老先生身影,又將他與另一個人重疊在了一起。而那另一個人,是顧維鈞。兩段截然不同的故事,兩個毫不相干的人,因為同樣的一份感情,聯(lián)系在一起。"當祖國征召我時,我就是一名戰(zhàn)士,義無反顧。如果,在東北遭遇了任何不測,這將是我莫大的光榮。"這是顧維鈞在調(diào)查九一八事件和偽滿洲國真相時所說的話。我想,如果安文彬先生,生在那樣一個年代,大概也會說出這樣的話。顧維鈞先生面對日本人的咄咄逼人,不卑不亢。他不辱使命,在1932年的《國聯(lián)調(diào)查團報告書》中,拒絕承認"滿洲國"的合法性,秉承著“玉可碎,國不可碎?!钡膽B(tài)度,肯定東北是中國領(lǐng)土的一部分。他為祖國在外奔波了一輩子,正是因為他確信,在當時每一個中國人忍辱負重的身體里,有跳動著一顆堅強反抗的心,而這種堅韌,終將會迎來勝利的一天。而這,恰是作為一個中國人對祖國的自信,與愛。
什么是外交官?
面對這個問題,顧維鈞說:"我深愛著我的祖國,但我不得不在與她遠隔千里的地方,為她爭取榮譽和權(quán)利。這,就是外交官。"恍然間,腦海中浮現(xiàn)出安老曾說過的一句話:"這就是我們的愛國情操,國家,國家。"
多難興邦,中華民族歷盡千辛萬苦迎來新中國的建立,創(chuàng)造出一個又一個的奇跡。而這一切,靠的就是顧維鈞、安文彬這樣的人;靠的就是千千萬萬為了祖國和人民前赴后繼的先輩們。
當國歌再次響起,當五星紅旗在香港冉冉升起時,是多少雙微紅的眼眶,又是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才換來的。
時光荏苒,步履不停,回望歷史,展望未來,是希望,也是光明。
《我和我的祖國》觀后感3
10月2日,我和爸爸媽媽一起看了一部電影——《我和我的祖國》。這片電影由7個小片段組成,分別是“前夜”、“相遇”、“奪冠”、“回歸”、“北京你好”、“白晝流星”和“護航”。
這7個小片段涌動著不同的情緒,不僅表現(xiàn)了個人和祖國密不可分地緊密聯(lián)系,而且是主人公為祖國奉獻自己,奮不顧身的寫照。
“白晝流星”這個片段最讓我印象深刻。故事講述了一對叛逆的流浪兄弟,在迷茫和落魄時遇到扶貧辦退休李主任生活發(fā)生改變的故事。我跟著鏡頭見證了神舟11號飛船成功著陸這一重大歷史事件,見證了人性中的善良,見證了草原預(yù)言中的“白晝流星”,內(nèi)心受到極大沖擊。
當兄弟倆勞教后回鄉(xiāng),已經(jīng)退休的李主任把他們接到家里給他們洗澡、穿新衣服,剪頭發(fā),還供他們吃餃子和羊肉。本來應(yīng)該痛改前非和感激的兩個人,卻屢教不改,當天晚上就偷了老李救命的5000塊錢,警察追來抓住他們時,老李的妻子哭著對兩個孩子說:“這是老李救命的錢啊?!笨吹竭@里我忍不住留下了淚水,同時心里斥責這兄弟兩個,真是沒有良心,救命的錢也偷啊,更何況這錢還是從鄉(xiāng)親們借來的,作為一個主任,勞累工作了一輩子,退休了連自己看病的錢也出不起啊!淚水在我臉上流淌著,我擦干淚水,繼續(xù)觀看。
老李的老婆看不過了,正準備伸手打兄弟倆時,老李大吼一聲:“不能打!這錢是我給他們的,不是他們偷的!”妻子悲痛萬分跑到老李面前吼道:“老李,你還想不想活?”看到這兒,淚水又一次奪眶而出,同時內(nèi)心涌起一陣感動:為什么要對他們這么好?非親非顧,李主任這么做圖的什么?命都不要了?
第二天,老李讓兩個孩子騎上馬跟著他走,帶著兄弟二人來到了神舟十一的著陸點,讓他們親眼見證了中國航天史上這一輝煌時刻。當兄弟們興沖沖回到老李等他們的地方,老李已倒在地上,從嘴里吐出一大堆血,兄弟突然明白了一切,含著淚感謝老李,老李卻一直在說:“孩子,站起來!”站起來!站起來!是老李對兄弟倆說的最多的一句話。他在生命彌留之際,仍掛念兩個孩子,鼓舞著兩位叛逆少年。
草原上的人都說流星是希望,但我卻認為說老李是兄弟倆的白晝流星。流星雖然光芒耀眼,但時間很短,就如同身患重的李叔,是他為兩位少年指明了前進的方向,點亮了他們?nèi)松南M?
這7個片段,跨越時間從1949年到2019年,像是一個時光機向我們反映著小人物不平凡的故事。
電影散場了,我的思緒久久不能平靜,觀眾自發(fā)唱起了“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我心中感動,眼中又有淚水涌動。
我,雖是一名小學生,但也要有責任,我應(yīng)該好好學習,奮發(fā)向上,充滿斗志,祖國要走的路還很長,祖國的發(fā)展需要我們的力量!
《我和我的祖國》觀后感4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隨著女歌唱家甜美的歌聲,《我和我的祖國》的電影大幕徐徐拉開。電影通過“前夜”、“相遇”、“奪冠”、“回歸”、“北京你好”、“白晝流星”、“護航”,七個故事展開的時間軸來展現(xiàn)新中國成立到今天的變遷。
其中對我來說印象最深的就是新中國國旗冉冉升起那一刻的驕傲;科學家們?yōu)榱丝蒲须[姓瞞名遠離親人,不惜犧牲自己年輕的生命;還有冬冬和小美的女排故事,冬冬在友情和女排比賽里來回徘徊,看著街坊鄰居的期待眼神,冬冬像個戰(zhàn)斗一般身披“戰(zhàn)袍”沖向屋頂扶住電線,正是這一刻中國女排戰(zhàn)勝了美國隊,整條街的街坊歡呼雀躍把冬冬拋向了天空,冬冬錯過了和小美的告別,雖然很遺憾但他鑒證了女排精神,更是民族強大的凝聚力。
香港回歸故事是聽爸爸媽媽講的,今天在電影里能親眼目睹真得非常驕傲,女警官換警徽的動作實在瀟灑極了;去過北京但沒有去過“鳥巢”,我也很想去摸摸這位“小哥哥”爸爸勞動過的欄桿,北京是首都,是中國的第一扇窗戶,它把最溫暖的陽光灑遍了祖國每一個角落;看“白晝流星”之前我還不懂得什么是“失足少年”,李叔用自己救命的錢換來兩個少年的醒悟,讓我不由自主的掉下了眼淚,航空員的返回艙就像白日里的流星,給迷失方向的人們帶來了希望,李叔的精神不就是那個流星嗎?我也終于懂得了什么是“備飛”,為什么最優(yōu)秀的飛行員不能在閱兵儀式的上空飛翔,寧可成全了隊員放棄自己的夢想,這是何得的大愛,是中國人民幾千年的傳承下來的美德。
影片里通過小人物的故事來述說大時代,那些時代都是我這個年紀不曾經(jīng)歷過的,所以我看得很認真也很仔細,小人物從來都不是小人物,他們對待工作時的堅守,以及為了保障國家利益時表現(xiàn)出的精益求精的精神,才讓歷史的高光時刻更加奪目耀眼。
我真慶幸生活在如此幸福安定的時代里,可以在明亮舒適的教室里學習文化,可以在假期里游歷祖國的大好河山,可以一家人幸福的生活在一起,這些都是一代代中國人民的努力換來的,我也要從自身做起,努力學習,追尋閃光足跡,賡續(xù)紅色基因,接力奮斗追夢。
《我和我的祖國》觀后感5
我,一個普普通通的初三學生,與我的祖國,能有什么關(guān)系?
我們先將這個謎題的謎底放一放,來談一談剛剛看完的《我和我的祖國》。愛國片想拍出好口碑其實不容易,要頂著流量至上的潮流逆行,靠一腔熱血是完全不夠的,作為電影本身的質(zhì)量要過關(guān)。
我很高興看到,它的劇情沒有落入常規(guī)愛國片的光偉正的大套路,而是另辟蹊徑,用關(guān)鍵時間點把整段劇情分割為單元,至少方便導演對影片整體節(jié)奏的把控。
其中,我最欣賞的是“前夜”,作為第一個單元,它成功的留住了我。脫離了老生常談的各個戰(zhàn)役各個英雄,選用了名不見經(jīng)傳的人物:電動升旗裝置的設(shè)計者。一個有記載卻離我們又很遙遠的人物,占據(jù)了我們的眼球。片段中成功的營造了戲劇性的沖突,一個科研氣質(zhì)的人物和一個軍事氣質(zhì)的人物的碰撞帶來的是輕松和幽默,也令人更能渡過平淡的鋪墊。說到故事的高潮,我們可以看到?jīng)_突的化解,展現(xiàn)的是個體的善良;之后的各家各戶提著燈籠,拿著鍋碗瓢盆趕過來,則是群體的善良,在層層深入的劇情中,收獲的感動更有層次感,也不乏輕松,讓整個故事明快卻不顯浮夸,自然也仍然深刻。
從片子的藝術(shù)性,這個片段很棒,但它傳達給我的感情卻自然而然的打濕了我的眼眶。
人是感性動物,我們看到的是在國家之盛世的面前,一個平凡到再也不能更平凡的人物的奮斗和付出。我們看到的是溫暖的橙光在大街小巷流淌,仿佛鮮活的血液般奔走著,運輸著善意和希望,那一刻,不光是林志遠的眼睛,每一個看著的人的眼簾中都倒映著這光芒。當焊接上阻斷球時的全景鏡頭,看著這個在夜幕籠罩下的北京城,滿足感升騰而起,一秒秒流逝的時間在此刻靜止,我如同在幾十米的旗桿上吹著那來自即將破曉的黎明的風。
我們是小人物,所以才會與這樣平凡的人有著共同的心跳、共同的呼吸。祖國很大,但那是每一個中國人拉著手圍成的一個城墻,或許我們這一生不曾會阻擋那硝煙和炮火,也不曾以一人支撐起國家的重任。但我們每個人都是一部分,是夢的一個章節(jié),中華民族的復興,要每個人的同時做著這場夢、追著這場夢。銘記著每一個與祖國發(fā)生的故事,點綴你的中國騰飛之夢吧。
愛國電影《我和我的祖國》觀后感5篇匯總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