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影起風了的觀后感
看電影起風了的觀后感范文
如果說飛機是造夢者,那么戰(zhàn)爭就是殘忍的毀滅者,明明二郎研發(fā)出了年少夢中的飛機,可是戰(zhàn)爭卻讓所有飛機都一去不復返。而飛機上那么多人的夢想、生活、家庭也一并破碎。這是多么不甘的無奈。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看電影起風了的體會,供大家參考。
關于看電影起風了的觀后感1
夢想和現實總是有很大差距的,想象中的世界那么美好,可現實卻往往困難重重,充滿矛盾。從小就夢想飛行的主人公崛越二郎由于近視而不能駕駛飛機,在夢中受到意大利著名設計師的啟示決心成為一名飛機設計師?!帮w機并不是什么戰(zhàn)爭工具,也不是什么商品,飛機是個美夢,而設計師就是致力于使這個美夢成形的工程師。
”沒錯,飛機是一個美麗的夢想,他也只想設計出美麗的飛機,并為這個美夢成為現實而努力。在那個戰(zhàn)爭的時代需要的不是民用機,而是戰(zhàn)斗機,有時為了夢想也不得不對現實做出妥協(xié)或讓步。而選擇的不同后世的評價必然不同,有人批駁他完全可以拒絕設計戰(zhàn)斗機,像德國那位被通緝的設計師容克斯博士一樣,但他沒有,他沒有那么的偉大,他只是一個平凡人,宮崎駿曾表示“這部電影既非對戰(zhàn)爭予以控訴,亦非意圖通過對零式戰(zhàn)斗機的杰出之處描寫來鼓舞日本年輕人,卻也不想掩飾二郎真心打造民用飛機的心愿,只希望講述這么一個忠于自己夢想,不斷奮進人的故事。”這個世上沒有了崛越二郎,依舊會有下一個青花魚骨,很多事情都很難說是對是錯,只是對時局影響不同罷了。
關于看電影起風了的觀后感2
在影片的結尾,宮崎駿打出了向堀越二郎和堀辰雄致敬的字幕。堀越二郎是昭和時期日本的航空工程師,堀辰雄則是昭和初期的著名作家,代表作有《起風了》、《菜穗子》等。宮崎老爺子的這部收官之作雖然和堀辰雄的小說同名,但是整部影片的故事重心卻明顯偏向于堀越二郎。這應該是在畫本階段就已經形成的格局。導演雜糅了二者的人生經歷用來描繪自己心目中那個狂風席卷的動亂時代。
電影中堀越二郎的未婚妻里見菜穗子的文學原型來自小說《起風了》中作家的未婚妻節(jié)子,而節(jié)子的生活原型正是堀辰雄現實生活中的妻子矢野綾子。片中菜穗子身患肺結核的情節(jié)也取材自這部小說,“菜穗子”這個名字則來源于堀辰雄的另一部小說《菜穗子》。堀辰雄小說里的故事情境不再是影片的敘述重點,而成為影片不可或缺的背景和點綴。需要指出的是,影片中堀越二郎的航天夢和菜穗子的患病療養(yǎng)形成了一個復調結構,兩者都指向了法國詩人保羅·瓦萊里在《海濱墓園》里吟誦的那句詩歌:
“起風了,唯有努力生存?!?/p>
小說《起風了》講述的是一位作家陪護自己身患絕癥的愛人在高山療養(yǎng)院靜心療養(yǎng)的故事。作為一個文科男,看過電影后,發(fā)現好端端的男主角從一個作家變成了飛機設計師。那是相當的不開心。堀越二郎本人年輕時是帥到沒人性的,宮崎駿完全還原了這個人物形象。而當他所制造的飛機被用作軍事用途丟起炸彈時也很沒人性。技術與美被政治與戰(zhàn)爭所綁架,這是堀越二郎的生存困境。
“是選擇一個有金字塔的世界,還是沒有金字塔的世界呢?”
意大利著名飛機設計師卡普羅尼向堀越二郎和觀眾拋出了一個兩難的選擇題。
“我只是想制造優(yōu)美的飛機”。
堀越二郎對此選擇了回避。
關于看電影起風了的觀后感3
首先,贊美一下宮崎駿電影一如既往的超凡感官,單單就從這些精美絕倫的場景感官上來看,就能看出大師的態(tài)度和投入,讓人感嘆和佩服,也更加激勵人心。 閉上眼睛首先回味出來的電影場景就是起風的那一幕幕。正好看片的這天陽光明媚風也很大,樟木樹也正是換葉的時候,風一吹,紅色的樟木葉落英繽紛,而且真的有簌簌的聲音。在樹下,看著葉子們旋轉著飄落下來,風一吹,又翻了好幾個跟頭,有些還迎面而來,那種動感的美妙,以我的水平無法來用語言形容,于是我想用手機拍下來,可在手機鏡頭中看到的也完全無法完整呈現。但在這部電影中,我好像真的看見了風一樣:那被風吹走的帽子、那被風刮走的傘、那被風吹亂了的頭發(fā)、那隨風搖曳的樹葉植物們、那乘風而起的紙飛機、還有起風時明快的藍天和白云……
我在想象宮崎駿在做這部動畫的時候,對這些風的表現是花了多少的精力、觀察和思考呀,這是要用多少張原畫來表現一個風的鏡頭呀,而又是經過了多少次的修改最后才表現出這種充滿著希望和美好的風呀。剛才看完片子時,我站在陽臺上看著樓下那棵鐵樹,風一吹,細長條子的鐵樹葉此起披伏,在陽光的照耀下反著光一閃一閃地抖動著,我想象著這樣一個場景,宮老在跟原畫師們說鐵樹葉被風吹過時要有抖動感,很細微,但很自然,你們要這樣這樣這樣畫出來…… 這種美妙動感的另一經典表現就是“頭發(fā)”!從千與千尋中,宮老就表現了“富有感情”的頭發(fā),頭發(fā)在風吹時、在主人的各種情緒下都有不同的動態(tài)。這部電影中,頭發(fā)一如既往的那么有人性味,除了風起時那自然的動態(tài),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男主堀越二郎上司的那個發(fā)型,中分開的頭發(fā),隨著他走路的步伐一上一下地跳動著,關鍵是相當符合這個人充滿干勁的那種作風。
另外一個被震撼到的超凡場景就是東京大地震的那一幕了。之前看過日本NHK電視臺拍的風起了幕后紀錄片,說當時創(chuàng)作這部電影時,正好日本又一次經歷了大地震,那次地震確實也是一次巨大的破壞,單從電視新聞里看到各種地震及地震后的場面,就讓人不禁覺得恐懼,恐懼這突然的死亡、恐懼生命的脆弱。當看到電影里的這段場景時,之前的那些新聞報道又呈現在眼前,一排排的房子像波浪一樣起伏翻越,屋頂上的瓦片像被掀了一層皮一樣掉落,然后一切都支離破碎;禍不單行的還有大火,留下一片片斷壁殘垣的灰暗場景。 確實,這是一部讓人看了以后感覺很沉重的片子,但沉重的同時,似乎也沒有那么絕望。
關于看電影起風了的觀后感4
《起風了》是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的收筆之作。它講述了一個飛機師的夢想,一段令人動容的愛情,還有一場毀滅這一切的戰(zhàn)爭。
掘越二郎是第二次大戰(zhàn)中設計零件的真實人員。他在片中從小癡迷飛機設計而與意大利著名飛機設計師卡普羅尼建立一段跨越時空的友情。
卡普羅尼對二郎有深深的影響,對我也是一樣。他說:飛機不是戰(zhàn)爭的工具,也不是經商的手段,飛機可是一個美麗的夢想。是啊,飛機在白云間“翱翔”,它承載著各種不可小瞧的夢想——一名飛機駕駛員的夢想、一群年輕人的夢想。飛機把夢想帶到他們想去的地方,讓這些夢生根發(fā)芽,長成參天大樹。如果不是他的一番話,我從未想過飛機這么美,讓每個人都有機會觸碰夢想的形狀。
如果說飛機是造夢者,那么戰(zhàn)爭就是殘忍的毀滅者,明明二郎研發(fā)出了年少夢中的飛機,可是戰(zhàn)爭卻讓所有飛機都一去不復返。而飛機上那么多人的夢想、生活、家庭也一并破碎。這是多么不甘的無奈。對于人民,他們只想好好生活,在一片和祥安樂中,而不是在每天都有戰(zhàn)機飛過,在冒著槍火中生活。戰(zhàn)爭中的人們怎會記得微笑的模樣?
戰(zhàn)爭是無情的儈子手,少一點戰(zhàn)爭,不要讓鮮血染紅綠葉,不要讓那么多色彩繽紛的夢想被戰(zhàn)火摧毀。
關于看電影起風了的觀后感5
在下還沒有看過《起風了》這一部劇場版之前,在下只以為這部劇場版是宮崎駿老師的原創(chuàng)之作。之后雖然在青空文庫看到了堀辰雄有一篇也叫《起風了》的文章,因為不懂看這么長的日文,所以在下也純粹以為是個巧合。后來在真正看這部動畫電影的時候,因為在片頭和片尾都有感謝堀辰雄,所以在下也就想,難道這部劇場版是根據堀辰雄的`小說改編的嗎?所以稍稍問了度娘一下,原來不算是。
宮崎駿的《起風了》的確可以說是他的原創(chuàng)作品,他是結合了堀辰雄的《起風了》里面描寫的療養(yǎng)、未婚妻重病、愛情、生與死的要素,與他創(chuàng)作的以真實人物零戰(zhàn)設計師,堀越二郎為原型的“堀越二郎”生平的故事。
我們可以找到的是設計師堀越二郎關于飛機設計,學歷,婚姻狀況等等很客觀,也很無趣的資料。而宮崎駿老師可能是為了貫徹其作品里不可少的愛情線,才借了《起風了》里面寫到的凄美愛情故事來豐富這樣一個“堀越二郎”藝術形象的生平。
從男主角跟里見小姐的那一段對話看來,兩人之間的緣,就是在地震的那一天結下的,里見小姐說,男主角是她和阿娟的白馬王子,而阿娟現在都要生第二個孩子了,不知道為什么,阿娟會不會也曾經像里見小姐一樣……
沒看過堀辰雄的《起風了》,雖然在劇場版播出之后,也有國內的出版社翻譯了這本書,但是,不是所有人都能一出新書就有能力買下來的。在下就是其中一個。
說實話,男主角跟里見小姐之間的愛情在宮崎駿老師的手下描繪出來顯得非常地干凈,雖然是段凄美的愛情,但是跟那些曾經讓萬千少女主婦哭的不成樣子的催淚劇集比起來,那些劇集顯得太煽情,太做作。在《起風了》這部劇場版里,除了里見小姐的不久人世給觀眾帶來了些許憂傷,也有她跟男主角的各種小清新戀愛情節(jié),這年頭,現實的作品太多了,感受一下干凈的小清新的戀愛感覺也是極好的。
就在下看來,片中里見小姐從高原療養(yǎng)院離開回東京看男主角開始到借口出去實際回療養(yǎng)院的那一段情節(jié)很美,男主角即使被說是任性,也要里見小姐陪在自己身邊。即使男主角也知道,里見小姐是頂著多大的痛苦。但是兩人像是默契一樣地要相守在一起的美好愿望還是被身邊人尊重了。這段時間就像是觀看著櫻花盛開的時候,賞櫻時的確很美好,即使不久就會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