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城讀后感高一作文800字
邊城讀后感高一作文800字7篇
《邊城》寫的是一個戀愛的故事,情節(jié)簡樸優(yōu)美,湘西山城茶峒掌水碼頭順順的兩個兒子天保和儺送,同時愛上了城邊碧溪老船夫的孫女翠翠。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邊城讀后感高一作文800字,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邊城讀后感高一作文800字【篇1】
人生在沈從文先生的筆下儼然成了悲劇,這大概是帶了時代性和地域性的。翠翠一出生便是悲劇,她是畸形戀情的產物。不久,翠翠的父母便相繼死去,這成了翠翠人生悲劇的基礎。悲劇之所以成為悲劇,不是悲劇的產生,而是悲劇的永恒。翠翠平安地度過了人生開端的十幾年,然而一連串的人和事觸動了翠翠敏感的心,一個情竇初開的小姑娘的心。一個簡單而又復雜的三角戀結成一個結捆住了翠翠。但這個結實際上又拉住了翠翠,前面就是懸崖,讓她在甜蜜和矛盾中享受人生的快樂。不久,這個三角形的一條邊折斷了,翠翠的命運已無法穩(wěn)定。她像墜入深淵,天保遇險喪命,外祖父的離世,儺送的出走,點動成線,悲劇似乎具有了延續(xù)性。沈從文先生也許心里也不好受,給了故事一個幻想。雖然是這樣,悲劇的慣性仍然沖擊著我的心,使我不得不猜想著儺送再也沒有回來。然而看慣喜劇的我又不忍而想著有情人終成眷屬。這樣讓人同時產生兩種情感,這大概就是《邊城》的魅力。
我喜歡《邊城》,但我更喜歡書中的邊陲小城。人若是能在一個淳樸的世界里生活,何嘗不是一件樂事。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社會也飛速發(fā)展,邊陲小城無法容納那樣淳樸的民風,再也無法成為邊城了。我無法再接受一個只在空間上是邊陲小城的地方,只能躲進象牙塔里,躲進《邊城》,享受人生難得的安靜??墒菫榱松妫矣譄o法逃避現實中的世界,我只想認同在某一空間某一時間,有一個邊城,能容納人的多余情感。只有在書中,只有在心中。
讀《邊城》,讓我放棄一切復雜的人際關系、一切繁雜的考慮推理,享受那份獨特的淳樸。
邊城讀后感高一作文800字【篇2】
早在高中時,就接觸過沈先生的《邊城》。那時的我浮躁而稚嫩,甚至還不知道里面故事發(fā)生的地點是鳳凰古城,也讀不出其中的韻味,更沒有對它產生任何自己的想法,僅僅把它當一篇普通的課文,糊弄過去了?,F在把《邊城》通篇讀下來,我讀出了沈先生會湘西風情的鐘愛,讀出了當地的人們純樸赤誠,讀出了故事淡淡的憂傷。
在文中,先生用幽淡的筆墨向人們呈現出濕潤透明的湘西美景,其中,那座碧溪岨的白塔給我留下了最為深刻的印象。那座立在半山腰的白塔就像是一個沉默的精靈,遠遠地眺望著老船夫和翠翠的家,默默地給予他們祝福。它就像是老船夫和翠翠心靈的港灣。每當他們有心事無處訴說,他們總會出神地遙遙望著白塔,讓被現實束縛的心起飛,在心底向白塔傾訴他們的故事。在故事的最后,白塔在一次暴風雨中絕望的倒下。我想,它一定是不忍看到翠翠的眼淚。又或者,是翠翠已經長大,已經不需要白塔的守護吧。倒下的白塔就這樣,在唏噓中久久地立在我的心里。
除了美景,文中更多的是講述著一個凄美動人的愛情故事。主人公翠翠是一個柔美純樸的少女,與二佬儺送第一次的見面兩人便已一見鐘情。情竇初開的翠翠把心中情愫一直小心翼翼地收藏著,不對任何人提起,甚至是她至親的爺爺。日子如翠翠家門前的溪水一樣靜靜地向前流淌著,少女的羞澀使翠翠在面對二佬時更多的是出奇的冷漠。而此時,大佬天寶也愛上了翠翠并請人做媒。翠翠惶恐之中從未向任何人表明她的心思,但她已經有了自己內心的選擇。
在天寶和儺送互相表明態(tài)度后,天寶溺死與湍急的漩渦之中;儺送只要渡船不要碾坊的決心由于大哥的死也變得不再堅定如初,加上家人的反對,他毅然離家闖天下,沒有人知道他什么時候會回來恬靜的茶峒。孤獨的翠翠再沒有聽到在夢里將她拖起的悠揚的歌聲,她對此還一點都不知情。
直到最后,在爺爺懷著對翠翠的惦念離開人世之后,翠翠才明白了始末。她哭了,眼淚的苦澀不堪的,因為她失去了最親的爺爺,也可能將失去那份還沒來得及開花的愛情。
在那年的冬天,那座白塔又重新建起來了,但是翠翠要等的人還沒有出現??赡埽谀骋荒昴骋惶?,他回來把翠翠接走,又可能,翠翠的遺憾就像白塔一樣,永遠地聳立在她的心中。
這是一個牽動人心的故事,但我不能說這是一個我喜歡的故事。在我看來,翠翠如果能跟爺爺或儺送表明自己的想法,悲劇就不會發(fā)生,遺憾也不會產生。我想,除了欣賞文章中主人公們的淳樸善良以外,我們也應該以他們作為教訓。無論什么事情,機會是由自己把握的,消極的等待只會讓自己陷入自己遺憾或悲劇。
這座邊城,是翠翠心靈的歸宿,她一直留在溪邊無盡地等待。我們每個人的心里也有一座邊城,它既是我們的枷鎖,也是我們的歸宿。我希望,我能在自己的邊城里面不斷地尋找,而不是等待。
邊城讀后感高一作文800字【篇3】
在沈老先生的眼里,“城市”是民族文化的歧路,“現代化”是人類退化的根源。因此他希望通過自己的文字為都市人呈現另一種生活、另一種人情;鄉(xiāng)下古樸、自然的人性和人生,才是民族理想的精神和人生狀態(tài)。
當走進《邊城》時,那種最本真的自然文明將沖擊著當代這種物欲橫流的物質文明,當走進那個湘西小鎮(zhèn)時,那種情不自禁的感嘆將順著這湘西的水慢慢延伸著,然而當走進那對相依為命的祖孫平凡而寧靜的人生時,那種表面上的平靜將隨著翠翠、老船夫、黃狗的一言一行而澎湃著,因為這是《邊城》中的愛。
翠翠,每天幫著爺爺擺渡,靜靜地聽著人們談話,黃狗忠誠的陪伴,對熱鬧的向往,對鄰家女孩的羨慕,少女的心被山那頭一晚的歌聲弄得蠢蠢欲動,與大老從未開始卻早已結束的愛情,等待著二老沒有歸期的愛情,以及爺爺的撒手人寰,這一切所編制出的翠翠人生,都讓我們想象著《邊城》中的愛。
黃狗,陪著爺爺,陪著翠翠,陪著翠翠去看賽龍舟,保護著翠翠,親近這《邊城》里的人們,因為這是《邊城》中的愛。
這些讓人躁動的內心而倏然平靜的景與人的和諧,會讓你產生對自然的感懷、會讓你對至善至美的人情以及和諧寧靜的理想境界充滿想象;這些讓人平靜的內心怦然心動的愛,也許在現實的生活中難以想象,但當你漸漸走近時,你會有一種靈魂的洗禮,你會感到一種精神世界的充實,你會不選擇這樣的愛但同時也跟著享受著這種愛
邊城讀后感高一作文800字【篇4】
我不知道那是幾年前,父親推薦我看沈從文的《邊城》。他告訴我,《邊城》寫得很美,是一個發(fā)生在湘西的故事。一直都不曾看,卻一直都在心中留存著一份盼待。我明白我與《邊城》是宿世緣深。不必強求,命中注定屬于你的終會在某個合適的時候出現,終會為你所擁有。而萬千錯落的情緣便只是匆匆交叉而過,它們不是一季的候鳥,逝去了就不再回來。想起老船夫的一句話:“怕什么?一切要來的都得來,不必怕!”在這樣的堅強與勇氣背后,不是隱藏著一種對人生的無奈嗎?很多時候,我們真的無能為力。
《邊城》講述的故事凄美動人。它沒有驚心動魄的情節(jié),也沒有撕心裂肺的感人場面,但他細膩而且真實,像一根輕柔的絲線悠悠地牽動你心靈的一角,使你在不知不覺間已然淚落滿面。
湘西擁有那樣美麗的風光:清瑩的河水映出水底凌亂的碎石;微風吹過竹林,發(fā)出沙沙的輕響;乳白色的霧靄靦腆地在薄暮的夜色里飄浮……景致柔美而寧靜,遠離都市的喧囂與浮華,有一種出塵而卓然的清麗,似林泉深處悠然飄出的牧歌。
是的,牧歌,小說里始終洋溢著的牧歌的情調??炊嗔烁邩侨A廈,看慣了車水馬龍,我的心憧憬著一片遠方的土地。沈從文筆下的湘西是我在心中朦朧勾勒出的天堂。
人說,人情如水;人說,世態(tài)炎涼。在這個世界上,有這樣多這樣多的人為了自己的利益而算計他人,帶上偽善的面具,或違心或有意地干著坑蒙拐騙的勾當。人性該是世間最最甘美的東西。然而在物欲橫流的石頭森林里,我們還保留著多少真正純凈的人性呢?它太剔透,剔透到染不得一絲纖塵??墒?,在大城市中終日奔波勞碌的人卻無力去呵護,只任由塵埃將它逐漸掩埋。誠信的埋沒滋生了欺詐,善良的埋沒滋生了邪惡。人性中太多的`美德被封鎖在心靈的一角,可是疲倦的都市人是否還有閑暇去將它開啟?或許很多人已經開始遺忘。遺忘不是罪過,但若任由它們成為回憶,成為昨日的擁有,則將是人類的悲劇!
《邊城》里的人情亦如水,卻不是如水樣淡薄,而是一如湘西的河川明澈純凈。在閱讀的時候,我感受到了人性的芬芳。翠翠和爺爺一起守著渡船,相依為命,彼此關懷。爺爺意識到自己的年老,擔心死后翠翠無人照顧,總操心著她的婚事。十五六歲的少女不免帶著青春年少的羞澀。爺爺不便明說,只是遠遠地觀望,只是小心翼翼地探問。他是真心地為翠翠好,卻不知由于他太過的關心和太深的愛延誤了翠翠一生的幸福。
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愛,可是有的時候,愛也可以成為一種負擔。父母永遠是天底下最愛子女的,含辛茹苦,窮盡一生,只為孩子能避開一切災禍,擁有燦爛的笑靨。他們的付出無私無怨,然而內心總還是有所希求,渴望著孩子能長伴身側??吹阶优c滴的成長便是父母心底最深的安慰。但是,漫漫人生路最終還是要自己走完。我不相信,那個陪伴你終生的人會真的存在過。于是,當父母的愛逐漸成為子女闖蕩世界的牽絆,當至親之情終于纏繞住我們遠行的腳步,我們變得如此懦弱與無助。長期處于父母蔭蔽之下的稚弱的翅膀該怎樣獨自去搏擊風雨?而不經歷風雨,又怎能見到彩虹?真的,我們背負不起太深的情!
整篇小說,三年的時光被濃縮進了三個美麗的端午節(jié)。三年前的那個夜晚,翠翠與二老儺送不期然的相遇在她心中埋下了情愫。年少的懵懂,初開的情竇,卻怎知終于落得孑然一身獨守渡船,為了一個未必會歸來的人作永無盡期的等待!冥冥之中,是否真的有歲月輪回?母親的悲劇在女兒身上又一次重演。我們的碌碌,我們的匆匆,是否真的只是徒勞?低頭看掌心交錯的細碎紋路,心中泛升起一片茫然:我們一路前行,可是又有誰知道前方的路究竟通往哪里?幸而沈從文的結尾還是留給了人們希望?!盎蛟S他永遠不會回來,或許他明天就會回來?!惫适陆K于哀而不傷,在凄婉中結束。
大老與二老都是茶峒地方的優(yōu)秀青年,情深似海,卻愛上了同一個女孩。湘西的柔水與凈土滋養(yǎng)出的是兩個坦蕩的襟懷,愛已充盈,怎容得下恨去插足?沒有勾心斗角,沒有反目成仇,彼此鼓勵,彼此謙讓。天保先走了車路,便說什么也要讓儺送走馬路。兩人相約為翠翠唱歌的夜晚動人已極。二老的歌聲美妙有如山間的竹雀。自他開口的一刻,大老已經預知屬于自己的命運。同去的是兩顆緊緊依偎的心,歸來時一顆卻已破碎。為了成全弟弟,大老決然出走。
兩顆雙子星,一顆在這頭,一顆在那頭。無情的洞庭湖吞噬了天保,只留下儺送在岸上遙遙地觀望。他一半的熱情隨著哥哥的死而消逝了,內心的自責又將另一半隱去。在某個寂寞的早晨,二老悄然離開,帶著滿心的傷痛去尋找自己的命途。
這兄弟兩人的情感是多么純樸而又真摯!我不知道現在的人們面對自己的情敵會采取何種樣的措施。是嫉恨?是誹謗?甚或殺人。我們憑什么去剝奪另一個人生存的權利?難道就因為他(她)在愛情上作出了與我相同的選擇?愛情應當是純潔的。為了獲取愛情而不惜使自己的雙手沾染鮮血的人根本就不配得到愛情,因為他將愛情玷辱了。與天保和儺送相比,這一類人該怎樣的自慚形穢!
后來,也就是故事結束的時候了。爺爺的死使翠翠成為完全的孤獨,這樣徹底,找不到一個可以傾訴的對象。碧溪的渡船上只剩了一個清寂的身影,她依然在執(zhí)著地守望……
故事寫得這樣淡遠,骨子里卻盡是悲涼。原來離散可以這樣迫近,原來一切曾經的擁有可以瞬間成空。時間的觸角是那么的細而綿長,都以為我們是被時光照料的孩子呢,等待在遠方的,卻是不能回頭的滄桑!然而,只要有希望,就總會有明天的曙光。任歲月流逝,細數度過的那些在回憶的凝眸里變得淡遠而美麗的日子,生活也就這樣繼續(xù)下去了。大仲馬不是曾在《基督山伯爵》中如此作結:“請記?。旱却拖M?”
邊城讀后感高一作文800字【篇5】
在學本文前,曾獨自一人捧著沈從文的《邊城》靜讀。雖然從中并未悟出些許大道理。但字里行間帶給我的'點點純真,滴滴淳樸,卻讓我記憶猶新。如今再次讀起節(jié)選部分來,除了有種和老朋友闊別重逢的感覺外,更讓我有了一份更深的體會———發(fā)覺一切美的東西。
《邊城》雖然有著悲劇性的結局,可那結局未嘗不是凄美的合情合理、自然貼切。城內鄉(xiāng)民的淳樸是一種美,不諳世事,與世隔絕是一種美,與自然生生相息的生活作息是一種美,民風習俗是一種美,地理風貌是一種美,堅強樂觀是一種美,真摯純真的初戀是一種美,忠貞不渝的堅守是一種美,不顧其他的癡情等待亦是一種美……
聯系今日,無數人生活在欲望的桎哠中,受盡金錢權勢的牽制和誘惑,他們終日思量著如何穩(wěn)居其位,如何爾虞我詐,如何勾心斗角,他們心中沒有了美的印象,或歪曲了對美的審評標準。他們內心渾濁,全身充滿著讓人嗤鼻的惡臭,他們失去了美,更失去了對美的追求??v然將沈先生嘔心瀝血的作品捧之當前,恐怕只是依舊“羞見于劉郎才氣”。
彼之美,鑄成人之美,心之美,純之美,則萬物皆美
邊城讀后感高一作文800字【篇6】
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我合上手中的書,古樸的封面,單一的色調,正如沈先生的文字一般,有著讓人在紛亂中心安的作用。讀了沈先生的《邊城》之后,我好像也變得如茶峒人那樣安靜、和平了。
翠綠的山,清澈的溪水。孕育著茶峒小鎮(zhèn)一班厚實而又樸素的人。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人……茶峒人是不功利的。爺爺擺渡死不肯收錢,反而到處請人喝酒,買豬肉互相推錢,小鎮(zhèn)里婚嫁自由,只要兒女們喜歡。即便是文中最有錢的順順,也是一個不十分在意錢的人,慷慨得很。而小鎮(zhèn)里,有錢人家的兒子喜歡窮人家的姑娘,拋了門當戶對的聘禮,要娶窮人家姑娘,也不是什么新聞。
生活正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擺渡的依然來回于河岸之間,打牌的依然喧鬧著……然而這一切正常的好像令人發(fā)慌。也許這真的應驗了那一句話:暴風雨來臨之前總是平靜的。翠翠跟爺爺相依為命的生活依然如故,然而在哪一天,有個男孩的身影闖進了她的心里,于是她就有了秘密,那跟虎耳草與山歌有關系的秘密。這個屬于她的秘密在她看來是甜蜜的,因為在她睡覺的時候也咧著嘴笑,一副甜蜜快樂的樣子就可以知道。
翠翠與二老第一次的見面兩人便已一見鐘情。情竇初開的翠翠把心中情愫一直小心翼翼地收藏著,不對任何人提起,甚至是她至親的爺爺。日子如翠翠家門前的溪水一樣靜靜地向前流淌著,少女的羞澀使翠翠在面對二佬時更多的是出奇的冷漠。而此時,大老也愛上了翠翠并請人做媒。翠翠驚慌之中雖未向他人表明她的心意,但她已經有了自己內心的選擇。
悄然出現的重利輕義的外來文化,透露出沈先生的擔憂。邊城中最具“勢利”性的,就是那間碾坊,而碾坊的主人出場,就是金錢相伴,碾坊夫人十分自然地從身上摸出一銅子,塞到翠翠手中,就走了,完全不同于當地風情。邊城式的鄉(xiāng)土氣息,在外來文化的侵蝕中,到底往何處去,這是沈先生的一直來的擔憂,他既愛這泥土氣味,憎惡重利輕義,以鄉(xiāng)下人自居,但又看到大勢必然,純粹爺爺式的文化傳統(tǒng)行將死去,翠翠的去向象征著這邊城文化到底往何處去。
翠翠嫁給已請人說媒大老,沈先生對大老不滿,嫁二老,象征著本土文化的變質,但是以沈先生的性格,又不愿看到翠翠又不好的結局,用他自己的話說,他其實竭力呵護著他們。因此,邊城以等待做結局,不讓翠翠走向必然走向的未來。
在天寶和儺送互相表明態(tài)度后,天寶溺死在湍急的漩渦之中;儺送之前只要渡船不要碾坊的決心也由于大哥的死也變得不再堅定如初,加上家人的反對,他毅然離家闖天下,沒有人知道他什么時候會回到恬靜的茶峒。孤獨的翠翠再沒有聽到在夢里將她拖起的悠揚的歌聲,她對此還一點都不知情。
在恬靜的后面,暴風雨來的是如此的猛烈,全不顧一個柔弱的女孩子是否能承受——爺爺在一次暴風雨后死去,剩下她伶仃一人,每天只能形影相伴;接著是二老的出走,只留給翠翠漫長而又無期的等待。思念——翠翠只有苦苦的思念,苦苦的幻想。
可不管經歷多少狂風暴雨,翠翠性格中茶峒人的向上永遠不會改變,對美好明天的向往永遠不會改變,宛如那座白塔,永遠在翠翠心中屹立不倒!
邊城讀后感高一作文800字【篇7】
“儺送啊!儺送啊!
你怎還不回來?
多少個三百六十五日的等待,
消失了那芳菲艷麗的日子,
盡是我素手難牽的苦盼!”
這是某網友讀了《邊城》為作品主人公翠翠寫下的一首小詩,凄美、傷感、惆悵?!哆叧恰肥且粋€美麗的悲?。捍偟膬蓚€兒子天保和儺送不約而同地愛上了翠翠,而翠翠心中只有儺送,爺爺不明白翠翠的心思,船總順順也不明白兒子的心思,他們把翠翠給天保,為儺送找了一個有碾房陪嫁的富家千金。儺送與天保用當地古老習俗,于明月之夜同到碧溪岨唱歌,讓翠翠作出選擇。為了成全弟弟,天保下洞庭,無情地湖水吞沒了他。傷心中的儺送尋找兄長尸體未果,在一個早晨悄然離開,帶著滿心憂傷去尋找自己的命運。老船夫在一次山洪中謝世,在鄉(xiāng)人幫助下,翠翠埋葬了外公,選擇了繼續(xù)守著渡船,靜靜等待著那個也許永遠不回來了的儺送,就那樣在白塔下守著她的渡口消磨著她的青春年華。我們的心被牽扯著,美麗的翠翠就這樣將青春的希望拋向了未知的遠方。
有人說,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善良的人兒勤勤懇懇的生活著,卻被命運的手無情的擺弄。然而,等待就是唯一的結局嗎?這樣的結局是否過于凄慘?我覺得翠翠應該勇敢地離開渡口,走向遠方,去尋找儺送,去尋找屬于自己的幸福。
掩卷沉思,生活中,許多時候,我們自己又何嘗不像翠翠,面對挫折打擊放棄了反抗甚至放棄了等待?
每個人的一生都離不開等待,為什么有些人等到了自己想要的結果,而有些人卻在蒼白的等待中消逝了生命的精彩?因為許多人的等待即使擁有目的,卻沒有行動,而那些成功人士同樣在等待,只不過他們在等待的過程中付出了行動。
當記者問足球之王貝利:“自己覺得哪個球最精彩?”貝利回答:“下一個?!?/p>
當謝晉導演被問及:“自己對哪部作品最滿意?”謝晉說:“下一部。”
貝利、謝晉的成功正是他們在等待中超越了過去、超越了現在。翠翠的等待不乏悲劇之美,但是現實生活中我們更喜歡擁抱成功的快樂。
我們要在等待中行動,我們也要敢于在等待中創(chuàng)造。當翠翠的等待和尋覓沒有了結果,她就應該敢于去追求創(chuàng)造新的幸福。
培根曾經說過:“智者所創(chuàng)造的機會,要比他所能找到的多。”當命運讓翠翠失去了樹木,但翠翠更應該振作起來去尋找森林,這才是真正的生活。藝術來源于生活,生活卻應該超越藝術。一個強者,總能創(chuàng)造出契機,借助機遇的翅膀去揭開人生新的篇章。
38歲的唐山市豐南區(qū)柳樹圈鎮(zhèn)村民李康宇已經在床上度過了31個春秋,面對關節(jié)的壞死、身體的僵硬,他以超出常人的樂觀態(tài)度,面對人生的困境。他通過電視及網絡自修,學會
了讀書、寫字、上網。李康宇的堅強與樂觀,不僅感染著身邊的人,更是感動了遠在馬來西亞吉隆坡的女孩顏淑英(中文譯名)。經過兩年多時間的網戀,這對相隔萬里的情侶終于修成正果。在消極等待中耗費生命倒不如用生命去創(chuàng)造奇跡!這正如楊瀾在首屆“天下女人國際論壇”上所呼吁的:
“與其等待幸福,不如創(chuàng)造幸福”。
彼得遜說過:“人生中,經常有無數來自外部的打擊,但這些打擊究竟會對你產生怎樣的影響,最終的決定權在你自己手中?!痹谀巧n老的白塔下,在翠翠日夜守望的渡口,我祈禱那不再是一年又一年的漫長等待,而是一次又一次的勇敢出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