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博物館大學生觀后感5篇
軍博的基本職能是:收藏、研究、陳列反映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軍事斗爭歷程和人民軍隊建設成就的文物、實物、文獻、資料,以及反映中華民族五千年軍事歷史的文物、實物、文獻、資料。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軍事博物館大學生觀后感5篇,供大家參考。
軍事博物館大學生觀后感(1)
來北京多次了,北京有名的風景和古跡基本上都游覽過了。幾天前由于種種原因又來北京了,坐在飛機上的時候就想,這次去哪游玩呢?忽然看到一本雜志上寫到中國人民軍事博物館,以前心中也總是對它充滿著一種崇敬和好奇,畢竟它是中國最大、最豐富的軍事博物館,于是就打定注意,辦完事就去參觀!
12月3日午時乘地鐵來到軍博,步入大堂,感受到的是一種嚴肅、莊嚴的氣氛,一樓左邊展廳是“復興之路”,展示了中國自鴉片戰(zhàn)爭到此刻的的過程。用實物、圖片、文字展示了中國每一個階段的發(fā)展歷程,這是一部鮮活的反應中國近現(xiàn)代發(fā)展的歷史史詩。右邊展廳展示的是“土地改革戰(zhàn)爭展廳”,集中展示了20世紀三、四十年代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的土地改革運動。正廳展示的是以往在各個戰(zhàn)爭中立下戰(zhàn)功的飛機、坦克和大炮,還有各種火箭和導彈,正中間是毛澤東和朱德以往的專車,保存十分完好。
二樓集中展示的是中國從過去到此刻的各式各樣的槍支彈藥和很多外國的各式槍支,那里絕對能讓人大開眼界,熱血沸騰。更能讓武器愛好者癡狂。我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多真實的槍支,并且是如此近距離的接觸,這也拂去了心中對槍的那份神秘……
三樓是古代戰(zhàn)爭館和中國現(xiàn)代軍事發(fā)展的展覽,在那里,你能看到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和氫彈的仿制品,能看到神舟五號和神舟六號,還能了解很多的軍事知識。四樓展示的是中國近代戰(zhàn)爭和中國軍事和外國的交流,展示了很多外國領導人和軍事領導人贈送給中國軍事負責人或組織的紀念品。
我參觀了二個小時,也只是走馬觀花而已,看完后,不禁感嘆:如果想好好的參觀,足足需要一天時間。館內(nèi)豐富的展覽讓人無法想象,更讓人流連忘返,它的教育意義和學習指導作用是十分之大的。但同時心里突然冒出了一個奇特想法,這可展示的都是殺人的武器和殺人的歷史呀!
軍事博物館大學生觀后感(2)
軍博展品的陳列不僅僅有歷史,還要有未來,個性是對于武器歷史的敘述,要有過去、此刻和將來的三大階段。過去的武器已經(jīng)沒有秘密可言,此刻的武器有些已經(jīng)解密,例如,世界先進水平的三代機殲-10輕型戰(zhàn)機、兼有殲擊轟炸功能的殲轟-7飛豹戰(zhàn)機、先進的護衛(wèi)艦和驅(qū)逐艦、99G坦克等,以及20世紀最偉大的軍事科技經(jīng)典之作,超視距技術、隱形技術等,但是遺憾的是,上述解密成就都沒有在軍博展覽中得到應有的反映。著眼于未來,應當設立未來的概念性武器館,例如,已經(jīng)公開展示的我國暗箭無人機、代表著我國空軍作戰(zhàn)理念的改變和設計思想的進步,已經(jīng)引起外軍強烈興趣,不妨讓我國觀眾一飽眼福。
其它諸如,中國航天站、火星探測器、大推力運載火箭、登月車、磁流體潛艇、隱形戰(zhàn)機,以及美國的宇宙航母、瀕海戰(zhàn)艦、第五代戰(zhàn)機設計概念等。要透過展覽,讓觀眾既知道我國的軍事科技水平,也了解與世界先進軍事科技的差距,激發(fā)青少年一代為發(fā)展中國國防力量貢獻力量的熱情。這才是軍博所應當?shù)竭_的理想效果。
組織編寫展品解說詞、圖片和歷史背景說書籍、明信片,設計軍博展品玩具、照片等,利用軍博展廳內(nèi)的銷售柜臺向觀眾出售,軍博展品原則上都能夠制成紀念品、玩具實物、CD、紀念郵票、照片、文化衫、印有展品標志的紀念帽子,鑰匙鏈、不干膠貼、撲克牌、扇子等等,這也是與世界各國博物館都有相關紀念品售賣的慣例接軌。
堂堂的軍博不能只賣那些與歷史毫無關聯(lián),與軍博展品沒有關聯(lián)的簡單的軍事玩具、武器拼圖、壓縮餅干、高價飲料等。軍博在管理上也應下功夫提升質(zhì)量,多從觀眾角度思考問題,以爭取最好的服務效果。例如,某些展廳連博物館行業(yè)最起碼的參觀方向指示牌都沒有,觀眾進入時居然不知曉左拐還是右轉(zhuǎn)。與此同時,軍博要建立解說制度,每一天分批次、定時解說,并將時刻表公示。解決觀眾乘興而來,懵懂而去的參觀弊病,讓軍博成為我國軍史展覽和軍事教育的中心。
軍事博物館大學生觀后感(3)
頂著炎炎夏日,懷著一顆沉沉甸甸的心境,來到主題為“我們的隊伍向太陽”的軍事博物館參觀,感慨萬千!
進入展廳前,一大批軍事文物和裝備立刻讓人眼前一亮,精神抖擻了起來。
毛主席和朱德總司令乘坐過的轎車,成了參觀者第一個駐足觀看的重點。
進入展廳,建軍八十周年成就展按專題進行了編排,分為“戰(zhàn)略決策輝煌歷程”、“軍事過硬鋼鐵長城”、“鑄牢軍魂永葆本色”、“勤儉建軍保障有力”、“自主創(chuàng)新跨越發(fā)展”、“牢記宗旨建設祖國”、“面向世界維護和平”七個部分。
展廳內(nèi)展示了毛主席觀看大比武時打過的沙袋、周恩來總理親擬的炮擊金門廣播稿、1956年中央軍委擴大會議簽到簿、研制原子彈使用過的手搖計算機、解放一江山島插上203高地的紅旗、空軍戰(zhàn)斗英雄杜鳳瑞的請戰(zhàn)書、抗美援朝時邱少云犧牲時緊握的沖鋒槍、抗洪英雄李向群穿過的救生衣等等珍貴歷史文物。
一件件歷史實物、一組組珍貴圖片展示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國防和軍隊建設的突出成就。軍隊的職責和為人民服務的資料也做出了較大調(diào)整,由保家衛(wèi)國增加了投入地方建設,危難時候抗洪救災等等。在國家保衛(wèi),在百姓需要救助的時候,處處都能夠看見他們的身影。
看祖國目標多宏偉,看步伐多穩(wěn)健,光明在涌現(xiàn)!
祖國啊,您永遠繁榮,永遠堅強,永遠強大!
軍事博物館大學生觀后感(4)
20_年9月17日,在黨辦的組織下我們參觀了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走近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一股浸潤著歷史莊嚴、滿含著中華民族不屈精神的世紀之風便撲面而來。正當廳屹立一尊毛澤東同志的雕像,是他,當年帶領著四萬萬受苦受難的中國人民在敵人的屠刀下翻身做主,開創(chuàng)出如今這一片美好的世界。
中央展廳中陳列著中國近代以來的軍事裝備,有模型、有實物。件件都透漏著中華民族的那種絕不屈服、永遠向上的精神。那高聳的“東方紅一號”導彈更是闡述著中國人民發(fā)自內(nèi)心的自信和驕傲。
冬風刺骨,兩翼展廳已頗是寒冷,一些當年參加過戰(zhàn)斗,或許還立下過無數(shù)次戰(zhàn)功的飛機、坦克、輪船、火炮靜靜地在那里躺著,將那曾經(jīng)的霸氣深藏起來,一動不動,縱使那風一次次呼嘯而過。它們已經(jīng)完成了歷史賦予自己的使命,現(xiàn)在所需要做的就是在那靜靜地躺著,享受著它的子民們的無盡的敬意……
從大汶口時期的第一場戰(zhàn)爭開始,到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國似乎總是籠罩在一層或濃或淡的硝煙中:朝代更迭、平定叛亂需要戰(zhàn)爭,抵御外侮、護我中華也需要戰(zhàn)爭。在這無數(shù)次的戰(zhàn)爭中,偉大的中國人民一次次發(fā)揮出自己無窮的智慧,創(chuàng)造出種種先進的兵器。這些樣式各異種類繁多的兵器描繪出了一幅中國兵器的改革圖:最初的石質(zhì)斧鉞到后來的銅質(zhì)戈戟,再到后來的火槍火銃,到現(xiàn)在的槍炮彈藥、導彈衛(wèi)星。這一系列的發(fā)展無不彰顯著中國人民的智慧,預示著中華民族的再度騰飛!
如今的中國已經(jīng)永遠告別了過去的那種閉關鎖國、夜郎自大的狀態(tài)。她制定了和平外交政策,并且努力地遵循著這些政策來同世界上其他國家建立友好關系,以期達到所有人共同的目標——世界和平。陳列館中的一切便是這最好的見證。
一張張顏色灰暗的舊照片,一幕幕不堪入目的破壁殘垣為我們講述著中國人民在近代歷史中反抗外國侵略、誓死保衛(wèi)家園所作出的一次次斗爭。那是一段屈辱的歷史,但同時又是一段振奮人心的歷史。舊中國在那里滅亡,新中國從那里走來!
讓我們高舉起新中國的偉大旗幟,肩負起歷史交給我們的使命,腳踏實地,面帶著堅定的微笑向前、向前——那里有更加光明的未來!
軍事博物館大學生觀后感(5)
生命不息,奮斗不止!——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觀后感
20__年9月20日下午一點,朝語系直屬黨支部師生在支部吳煒書記的帶領下懷著格外激動的心情踏上了開往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的地鐵。館內(nèi)展示了從古代戰(zhàn)爭到現(xiàn)代戰(zhàn)爭的過程中使用過的各種兵器和兵器的介紹、逼真的戰(zhàn)爭模擬現(xiàn)嘗還記載了各時期涌現(xiàn)出的革命英雄烈士的光榮事跡,從博物館出來以后,大家都感觸良深,這次參觀不僅是保持共產(chǎn)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一部分,更讓我們仿佛親身領略了幾千年來炎黃子孫反抗侵略和壓迫, 為爭取生存權利、人民民-主和民族獨立而進行的英勇斗爭的歷史和人民軍隊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光輝歷程, 感受了他們感天地泣鬼神的蓋世功勛。
60年前,中國人民取得了抗日戰(zhàn)爭的偉大勝利。這是近代以來中國反對外敵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勝利。在艱苦卓絕的抗日戰(zhàn)爭中,中國共產(chǎn)黨始終是全民族抗戰(zhàn)的中流砥柱和減輕核心。中國共產(chǎn)黨的廣大黨員沖鋒在前,忘我奮斗,以熱血和生命譜寫了感天動地的壯麗篇章,鑄造了偉大的民族精神。歷史充分證明,中國共產(chǎn)黨不僅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也是中國人民和中國民族的先鋒隊。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在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中國共產(chǎn)黨的廣大黨員堅決聽從黨的召喚,奔赴抗日最前線,沖鋒陷陣,浴血疆常楊振宇“頭顱不惜拋掉,鮮血可以噴灑” 、張思德“群眾至上,舍身為民” 、 “女英八烈,光照千秋” 、狼牙山五壯士 ……無數(shù)的共產(chǎn)黨員面臨絕境寧死不降,身陷囹圄毫不動搖,在敵人的刑場上大義凜然,從容就義。
他們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壯麗篇章,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許多同學懷著極其崇敬的心情站在烈士肖像面前合影,表情如宣言時一般的嚴肅,這不是裝出來的,而是一種真正發(fā)自內(nèi)心的崇敬,仿佛在對烈士說“昨天你們?yōu)榱宋覀兌鵂奚?,今天我們將為后人而繼續(xù)奮斗!” 所謂奮斗, 這是一種精神,而不是肉體,有的人活著已經(jīng)死了,有人死了卻依然活著,這是詩人臧克家的一句話。所以烈士們雖然離我們遠去了,但他們臨危不懼、寧死不屈的崇高氣節(jié),始終與人民群眾同甘共苦、關鍵時刻舍身為民的優(yōu)秀品質(zhì),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精神卻永垂不朽。
中華民族正處騰飛之際,中國人面對世界,仰望天空,感受到的是擺脫舊社會、打開經(jīng)濟之窗、進行改革開放的興奮和動力,同時又面臨著隨時接受世界強國挑戰(zhàn)、反對強權主義和恐怖主義,捍衛(wèi)國-家-安-全,保證國家長治久安的壓力,在這種形勢下,只有始終保持“中國精神”,繼承先烈為中華民族建立的豐功偉績,繼承他們用生命培育的革命精神,始終保持共產(chǎn)黨員的先進性,萬眾一心,奮發(fā)圖強,才能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不斷推向前進。
軍事博物館大學生觀后感5篇相關文章:
★ 軍事博物館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