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的讀后感800字
《三體》是一部多重旋律的作品:此岸、彼岸與紅岸,過去、現(xiàn)在與未來交織成中國文學中罕見的復調(diào),故事的核心竟然是我們熟悉又陌生的。一起來看看三體的讀后感800字,歡迎閱讀!
三體的讀后感1
一直想擁有一套《三體》系列叢書精讀一下,恰好京東六周年書籍優(yōu)惠活動,于是就買來閱讀。從第一部《地球往事》,情節(jié)就漸入佳境,第二部《黑暗森林》更是全書的高潮部分,《死神永生》雖說和大格局的恢弘想比有點弱化,尤其是結尾部分總感覺不甚理想,這固然有作者亂點鴛鴦譜,還有關于宇宙的未來的描述似乎有點大而空洞,但是依然是精彩紛呈。于是手不釋卷,不到一個禮拜就把三本書讀完了。
書的作者劉慈欣,我的同行,娘子關電廠的一名電工,能寫出如此精彩的三體系列硬科幻小說,真的是讓我萬分欽佩。
作為理工男的我,對量子物理和宇宙科學一直很有興趣,也了解了不少這方面的知識 ,但依然被劉電工的超強的想象能力所折服。
想說的東西很多,就從三體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幾個橋段說起吧。
首先是書中關于“三體游戲”的構想讓人耳目一新,不但借助游戲中地球人物引出了三體世界,而且跨時空、人物,魔幻的敘事和深刻的哲理,不得不說此處是全書的亮點;
其次是關于面壁計劃、階梯計劃、黑暗森林威懾、黒域計劃等等地球人類保護自己采取的措施,看似不經(jīng)甚至是荒誕,細想又是那么符合科學邏輯(雖說存在漏洞),甚至是很巧妙,讓人看后拍案叫絕;
最后再說一說書中關于硬科幻的設想,水滴及水滴攻擊、智子和智子幻化的智能機器人(這里牽扯到近期的一個熱門科技事件, 歐洲物理學會新聞網(wǎng)站“物理世界”公布了2015 年度國際物理學領域的十項重大突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陸朝陽等完成的科研成果“多自由度量子隱形傳態(tài)”入選并名列榜首。量子糾纏和量子通訊再次進入人們眼簾,這不就是大劉描述“智子”的雛形嗎)、二維箔及二維打擊(歌者輕描淡寫的一個動作,毀滅了太陽系,有點古龍風格)、歸零者,宇宙間最最高級的智慧文明,強大到可以重新設計宇宙。這其中每一個都可以稱得上奇幻的超級想象力了。另外關于曲速飛行、冬眠人雖說不是劉電工的獨創(chuàng),但是依然堪稱精彩,成功融入到這部系列小說中。
看完這套叢書,我的第一想法就是無論如何要寫一點讀后感,有這種沖動可不是我閱讀之后經(jīng)常有的。一直拖到現(xiàn)在,文筆有限就說這些吧。
三體的讀后感2
《三體》是我看的第一部科幻小說,非常震憾,腦洞大開,描寫了我以前從未想像過的場景,給我?guī)順O大的消費者盈余。
三體星系、智子、古箏行動、水滴、打擊自己部隊使其成為等離子體、水星墜落計劃、黑暗森林法則、四維空間、智慧生命對宇宙的改造等等,這些想像都大出意外,意外帶來驚喜。
三體的文學性也很好,很短的篇幅就寫出了當時環(huán)境給社會帶來的傷痛。毛主席的指示讓我笑了好幾天。葉文潔形象極壞,分不清公私,分不清大小,被集體中的壞人打擊就要毀掉整個集體嗎?自己遭遇苦難就無視他人生命??萍妓礁呔痛淼赖滤礁邌?沒有邏輯。想到了黑暗森林法則卻不說,耽誤了多少事?楊冬知道了很多事也不說去自殺,葉文潔她媽更是沒有感情。他們一家子只有葉文潔他爸是好人。
我喜歡二個人物大史和章北海。大史外表看著大大咧咧,但幽默、智慧,關鍵時刻能解決問題;章北海理性、有擔當,他死前說“沒關系的,都一樣”,說明他沒說謊,他是在完成一個軍人的使命,為全人類負責不計個人生死。為達到目的章北海不惜殺人犯罪,但看到他死前的最后一句話我們原諒了他。
與章北海相似的是維德,但維德太典型了,在他身上只有冷酷,讓人恐懼,不知道他會干出什么,會出賣誰。程心沒有錯,她有愛心,做為女人是合格的,犯錯的是當時授予她執(zhí)劍人權力的已經(jīng)女性化的人類,還有公投的制度,后來程心擁有星環(huán)公司及有權力阻止維德都是源于她曾是執(zhí)劍人。世間的道理是陽統(tǒng)陰,最終的結果也說明人類唯一的出路是前進,前進,不顧一切的前進,人類不應該把最終決定權給一個感性化的女人。決策團隊中應該有感性的女人,但最終決定權不能給她。
此外對于危機下人類的行為的描寫也很精彩。
作者要把科幻作品寫得真實,他做到了。
三體的讀后感3
讀《三體》的時候,一兩個小段落讓我有種后背發(fā)麻的感覺,渺小的自我漂浮于茫茫宇宙中的神奇觀感,既不知自我,也不知宇宙,既不知生而為何,也不知死歸何處,生命的發(fā)生是一種偶然還是一種必然,生命的進程是你的選擇還是你自以為的選擇,我們線性感受時間的方式是不是錯覺… 然生命并非生而強大。是在不斷的磨練與物競天擇中,存留與發(fā)展。哪怕在一個個體短暫幾十年的歲月中,也是同樣的進程。所以理解自我的困惑與茫然,是與自己和解的基礎。行為可以試錯,錯了可以調(diào)整,但要緊的仍在于,如何完整地接納自己,和理解自己之于內(nèi)心的處境。這種情緒,不能單純用恐懼或者興奮來形容。但至少包含敬畏。 當然就像我此前說的,人的局限性,是容易沉溺在眼前的欲望與自我面前,樂此不疲地畫地為牢。 如果站得不夠高遠,則易閉塞而狹隘,如果過于跳脫,則生虛幻和自負。
作者在書中對上升到脫離人類脫離時間高度的對世界的審視也讓人驚嘆作者格局之高。不僅能體會到作者對航天、核能、計算機等各個范圍專業(yè)知識的掌握,也驚嘆其對中外歷史、心理學、社會學涉及與運用,甚至作者自己創(chuàng)造出來的邏輯嚴謹?shù)摹赣? 宙社會學」理論也無不在理。
如第三部序言所說,書中令人驚嘆的復雜龐大故事結構,使任何一個故事線分支單獨拎出來都可以成為一個獨立完整的作品。而作者用數(shù)個這樣的故事線做背景和鋪墊,你翻來這本書了,鉆進去了,就像進入了平行時空下另一個世界。
三體的讀后感4
在我讀《三體》之前,就曾多次聽聞過她的名字,在網(wǎng)絡上,雜志里,甚至是在與同伴們的交談中,我是在經(jīng)不起這來自四面八方的“推薦”,前一陣子,又恰好遇上了一個打折的機會,便買下來了一套。
《三體》中的每一個文字,仿佛都蘊含著神奇的魔力,把每一位有幸讀到她的人都深深地吸引住,鎖在小說中描述的那個奇幻的未來世界中。
小說講述的,是在四光年外一個叫“三體”文明為了躲避自己星球面臨著的危機,而對地球進行侵略,人類為了使自己的文明延續(xù)下去,向三體文明的侵略做出了反抗,斗爭。
讀《三體》后,我發(fā)現(xiàn)之前自己對這個宇宙,這個世界的理解是如此的狹隘,我對這個宇宙的想法在這個龐大的世界觀中顯得是多么的渺小,小說中一個強大的文明毀滅一個弱小的文明,完全不費吹灰之力,甚至與我們平日喝水吃飯一樣平常。看完后,我甚至有一種就此投身科協(xié)研究,加快人類文明發(fā)展速度的沖動,但這與我一直為之努力的目標相差甚遠,所以這個念頭很快就被我無奈地打消了。
在三體系列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角色莫過于第二部的男主角,羅輯,面對三體文明的監(jiān)視,他不慌不亂,從一個玩世不恭的人蛻變?yōu)橐晃环€(wěn)重的“面壁者”在絕望中發(fā)現(xiàn)希望,制造出一系列假象,欺騙了三體文明,也欺騙了全人類,以至于在后來救下了人類文明之后,仍被人們所恐懼,害怕,被加上了各種各樣的罪名,但他無視他人的目光,堅守著自己的職責,時刻威脅著四光年外的強大文明。
文章的敘述從科學家王淼受到神秘的“幽靈倒計時”的困擾開始,到三體世界被人類世界所知曉,再到人類開始對三體侵略的反抗,劇情層層深入,讓讀者能產(chǎn)生一種“自己也是小說人物之一,與人類一起發(fā)現(xiàn)了三體世界”的錯覺,代入感之強,著實讓人感嘆。
文章讓我有所感嘆的不只是其曲折的劇情與其天馬行空的想象,更有就是作者劉慈欣對科學的嚴謹性與落筆的精打細算。
在描述未來的科幻小說中,偶爾會出現(xiàn)想象太過離譜,太過不切實際,但這在《三體》中并沒有明顯的體現(xiàn),因為大劉(讀者們對作者劉慈欣的稱呼)在小說開篇,便設下“人類科技已經(jīng)被三體科技的強大力量鎖死”的死結,使自己的小說由始至終都圍繞著人類目前已經(jīng)掌握了的技術或是已經(jīng)提出了的設想及理論,讓整部小說更真實,更能使讀者代入到小說的故事中,這,使我不得不佩服大劉對小說內(nèi)容的嚴謹。
真心希望大家也能細細地讀一讀這本由劉慈欣先生所著,代表著中國科幻小說最高杰作的作品:《三體》,與我一同體驗這小說中龐大的宇宙觀。
三體的讀后感5
近來心煩氣躁,無意看專業(yè)性的東西,便隨便下載了《三體》在手機里面翻一翻,這隨便一翻卻一發(fā)不可收拾,硬是一口氣讀完了這八十八萬字的巨著。讀完之后,內(nèi)心也久久不得平靜,有種難以釋懷的焦慮而不知所措,總想再找類似的劇情來填補頓時塌陷的空虛。
看科幻小說能夠讓人腦洞大開,使人在浩瀚的宇宙當中遨游,但科幻小說也如智子一般,像一把鎖把人的想象力局限的既定的空間里,使讀者難以沖破作者的封鎖,而只能成為作者想象力的復制者。在看三體之前,我也喜歡構建自己的宇宙世界,在那片天空里,我會不斷的加入自己知識范圍內(nèi)的元素,并讓它在合理的知識范圍內(nèi)持續(xù)的運行,每當生活無聊之時便鉆進這個世界里面自娛自樂。我不知道他人會不會如此,或許隨著大型網(wǎng)游的普及,很多人的世界都被網(wǎng)游所替代,這比自己苦想構筑一個世界要輕松有趣的多,但我仍然還在用這種古老的方式去娛樂,最起碼也算是動了動腦子,能夠有自己的原創(chuàng)。但自看了《三體》后,就連這點原創(chuàng)也被剝奪,我所構筑的世界便如物種大爆炸一般,開始了全新的構建,甚至顛覆了以往的運行模式。這里面的元素變得更為科幻,結構也更為合理,整個世界發(fā)展到了非常成熟的階段。但我知道,這已經(jīng)不是我所構筑的世界,這不過是把《三體》里面的碎片與我世界里面的人物,按照大劉的邏輯進行了重組,我的世界已經(jīng)成為《三體》世界的復制品。但我不能逃離這個結構當中,因為我覺得這是最為理想,最為成熟的結構。
現(xiàn)在說說《三體》,大劉構建的世界太讓人震撼,以至于讓人不禁抬頭去仰望早已陌生的星空,去感受宇宙中的深邃,并重新引發(fā)思考生命的意義。經(jīng)過漫長的自然演化,地球誕生了人類,并又在黑暗世界中不斷摸爬滾打終于步入工業(yè)文明的時代。在這個時代中,人類技術得到了幾何性的增長,人類征服了世界,看似前所未有的偉大,能夠把上帝拉下神壇。但人類卻又何其渺小,在億萬光年的尺度上,人類能夠算作什么,不過是“陰溝里面的蟲子”,或許連蟲子也算不上。人類始終無法突破萬有引力而遨游太空,宇宙飛船的速度不及光速的萬分之一,腳步也始終局限在地球引力的范圍之內(nèi),也聽不到來自宇宙另一個世界的聲音,這就像在無限的黑暗之中,一個小孩子拼命向周圍呼喊,卻始終沒有一絲的回應,人類在這個宇宙中是顯得何其的孤獨!然而,宇宙中這些孤獨的蟲子,如此微不足道,卻仍在為更微不足道的事情攘攘熙熙,疲于奔命。認識到在宇宙中的微不足道,不應該是消極的催化劑,而更應該打起精神,珍惜在如此浩瀚深邃的宇宙中僅此的生命,弱小與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我們應該“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歲月”,讓生命有它該有的價值。
三體的讀后感800字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