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慘世界讀后感500字小學(xué)范文
《悲慘世界》是由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在1862年發(fā)表的一部長篇小說,其內(nèi)容涵蓋了拿破侖戰(zhàn)爭和之后的十幾年的時間。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悲慘世界》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悲慘世界》讀后感篇1
悲慘世界這部歷史名著,圍繞著故事的主人公—冉阿讓,通過他的不平凡的身世經(jīng)歷和可歌可泣的道德精神,展現(xiàn)了十八、十九世紀(jì)的資本主義時代社會下層的苦難—冉阿讓為了使姐姐和她的孩子免于餓死而偷了一塊面包,被判處十九年徒刑。
冉阿讓出獄后,帶著對社會的報復(fù)情緒,偷了幫助他的卞福汝主教大人的兩個銀燭臺和搶了一個窮小孩的一枚錢幣。而卞福汝主教面對再次犯錯的冉阿讓,沒有把他投進監(jiān)獄,而是寬恕了他,并再次幫助他,冉阿讓產(chǎn)生了深深的內(nèi)疚,這種內(nèi)疚使他醒悟,并升華成更深的覺悟,成為他精神發(fā)展的起點。
冉阿讓是善良的,無論處于什么樣的境況。第一次救人是在苦役場,冒著被加重刑罰的危險,砸爛腳鐐?cè)ゾ缺淮笫^壓住的同伴;第二次是當(dāng)了市長后,仍然不顧市長的身份,只身去救一個被馬車壓住的普通人。還有許許多多幫助人的事情,都是在不同的境況下去做出的看似普通的壯舉。
他又是偉大的,在資本主義現(xiàn)實的壓迫下,不得不改名換姓,從事生產(chǎn)經(jīng)營,擁有巨額財富,進而成為一個地方長官,當(dāng)上了市長,但當(dāng)他知曉一個和他長相非常相似的人被當(dāng)成冉阿讓而要被懲罰的時候,不顧個人面對的危險,挺身而出,用于承認了自己的身份,使一個無辜的人免于受到舊制度的迫害。
冉阿讓憑著自己過人的體力、毅力和智慧,與命運抗?fàn)?,幫助處境悲慘的芳汀及她的女兒珂賽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感化資產(chǎn)階級社會機器代表的沙威。
盡管有冉阿讓為代表的勞苦大眾與黑暗的資本主義社會相斗爭與奮斗,但是仍然改變不了勞苦大眾被壓迫、被損害、被侮辱,生活困苦的悲慘命運。
《悲慘世界》讀后感篇2
《悲慘世界》是維克多。雨果的一部傳世之作,創(chuàng)造了法國現(xiàn)代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的長篇史話。才讀了幾頁,我就愛不釋手。
故事講了一個苦役犯冉阿讓的一生。他先是因為砸壞玻璃偷了一塊面包,被判4年徒刑,因4次越獄,又被判了2017年徒刑。他等了19年,終于被放了出去。當(dāng)他一無所有而又衣食無著的時候,受到了主教卞福汝的關(guān)懷。之后,冉阿讓化名馬德蘭,做了海濱蒙特勒伊的市長,可他最后自首了,冉阿讓又被捕了,他戴上了表示終身監(jiān)禁的綠帽子和紅衣,在船上做苦役,在救一個海員時,他掉進了大海。后來,在法國的戰(zhàn)場上,有人看見了冉阿讓的身影。他在槍林彈雨中救出了一個人:馬呂斯。冉阿讓終因過度勞累離開了人世。
作者想告訴我們的是:做一個真正的自己,任何刻意的偽裝都將被識破,虛偽在事實面前只有被革滅。另一種是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能永保光明、善良、寬容的擁有高尚情操的人。洗新革面后的冉阿讓變得寬大、善良。正是那個慈悲為懷的心感化了冷酷、固執(zhí),曾一味追捕他的警長沙威。
我再一次被人性的巨大力量所震撼。愿我們身邊多一些主教般光明的使者,愿他們像純潔的天使般永遠守護著人們心中那份慈悲為懷的心,更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加入到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的隊伍中來。社會需要這樣的人,世界需要這樣的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創(chuàng)造我們的生活,創(chuàng)造出一個善良、和睦、光明的世界。
《悲慘世界》讀后感篇3
悲慘世界是我非常喜歡讀的書之一,這本書是維克多。雨果的作品。講述了冉阿讓幫助貧困的姐姐撫養(yǎng)7個孩子,在一年冬天,看孩子餓得臉色蒼白,他為了不讓孩子餓著,就打破了一家蛋糕店的玻璃,偷了一塊面包,被判刑了20_年徒刑。出了監(jiān)獄后,他想報復(fù)好心收養(yǎng)他的老人,他拿起了棍子,看見和藹的老人躺在那里,他卻不忍心下手,拿走了銀器逃走了。當(dāng)他被抓到得時候,老人并沒有指責(zé)他,而讓他把銀燭給了他,說:“不要忘記, 永遠不要忘記你許諾過我,你拿了這些銀子是做一個誠實的人。”正是老人的這一句話,打動了他,他改了名,換了姓,當(dāng)上了老板,發(fā)了財。 但他始終沒忘主教的恩惠,他濟窮救苦、大做好事,當(dāng)他得知芳汀的悲慘遭遇時,決定幫助她,接回她的女兒珂賽特。而冉阿讓也為了救出冤枉的人,只好在法庭上自首自己是真正的苦役犯冉阿讓。于是又被抓走做苦役,死亡了。
從這本書中我感到了,冉阿讓真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好人”,大家都很感激他。我知道在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里,也有許許多多像冉阿讓一樣在生活中有許多波折的人,如果我們能夠去發(fā)現(xiàn)他們,同時也幫助他們,就不會冤枉這些人。但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中也有一些卑鄙小人,處處為難他們,和他們作對,用了各種各樣的手法,這樣是不對的。如果我們像那一位收留冉阿讓的神父一樣,那他們就會過的很開心。我們一定要樂于助人,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我們的世界也會變得美好、快樂,不會有爭執(zhí)。
《悲慘世界》讀后感篇4
冉阿讓因為饑餓偷了一塊面包被判處了5年苦役,但是又因為屢次越獄加刑了20_年,他在獄中受盡折磨,開始仇視人類對他不公。在刑滿釋放時,沒有人接納他,只有主教接納了他,同意讓他留宿,但是他非但沒有感激主教還偷了他的銀器,主教寬容了他,用他知道了要做一個誠實的人,后來因為功績出眾被任命為海濱蒙特伊市長,因為“尚馬秋事件”自首歸案,并被判處了終身苦役。后來又巧妙地逃脫了,他又按照芳汀的請求,接回了珂賽特,把珂賽特撫養(yǎng)成人,后來珂賽特又和馬呂斯結(jié)婚,而冉阿讓也揭發(fā)了自己的罪行。
然而這篇文章為什么叫做《悲慘世界》呢?我認為1、這篇文章寫了那個時代人們生活的艱苦,而冉阿讓也是那個時代窮苦人的縮影——即使自己再努力勞動,也得不到足夠的食物,讓人有一種飽一頓餓兩頓的感覺,那時一項數(shù)據(jù)表明:倫敦一天會發(fā)生5起盜竊案,其中有4起是因為饑餓直接引起的,這可以看出那時候的人一定是忍饑挨餓的;2、這篇文章不僅寫人們?nèi)甜嚢ゐI的而且寫了社會的昏暗;3、這篇文章中芳汀是那個時代未婚先孕母親的縮影,她把女兒放在德納第夫婦家,而且每個月寄錢過去,但是她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的女兒不僅沒有過上好日子,還被德納第夫婦當(dāng)做奴隸使用,后來芳汀被開除工作,慘死在醫(yī)院里。
《悲慘世界》讀后感篇5
這本書是法國著名作家維克多·雨果寫的,它主要反映了當(dāng)時法國底層人民生活的辛酸和法國大革命的壯闊。
此書的主人公冉阿讓讓我十分感動,他從一個苦役犯到市長再到成為一個優(yōu)雅的紳士,一切都源于他的善良。他冒著重入牢獄的危險挺身而出,救出了老人;當(dāng)因為有人長得和他相像而遭遇逮捕時,他在法院里勇敢地承認了自己的身份;當(dāng)他的仇敵面臨死亡時,他選擇解救自己的仇敵。
讀了這本書,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究竟是什么能讓一個人放棄一切,去做別人都無法做到的事?是善良,只有真正擁有一顆善良之心才會使一個“壞”人,在社會不公和心靈激烈掙扎的抗衡中完成了由惡向善的蛻變。
從德那第夫婦那貪財、自私、卑鄙的嘴臉可以反襯出冉阿讓的真善美。同時,我也為冉阿讓抱不平,憑什么一個“壞”人就不能變成好人,做善事。更何況他經(jīng)過幾年的牢獄,心靈已經(jīng)被教主給清潔了,這代表冉阿讓可以重新做人??缮惩賵孕艍娜酥粫鰤氖?,他相信社會秩序準(zhǔn)則、相信他維護的法律。當(dāng)他親眼所見冉阿讓的本性是多么善良后,最終選擇跳河自殺結(jié)束他充滿殉道意味的一生。真是可憐又可悲!
我堅信善良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能讓你的心更加堅定充滿力量,它能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悲慘世界》讀后感篇6
“大地上最有黑暗的陰影,可是對比起來,光明是較為強烈的。”這是我在讀完《悲慘世界》候深刻明白的一句話,悲慘世界,并不是一切都令人傷感的,哪里還藏著一種非凡的力量—愛。
主人公冉阿讓勤勞正直、胸懷坦蕩、樂于助人、品德高尚,是一個受苦難、遭迫害、被歧視的受壓迫人民形象。他起初是純樸的園藝工人,由于不忍心看到七個外甥挨餓,偷了一塊面包,被當(dāng)場抓住,成了苦役犯。他幾次逃跑而被加刑,過了20_年非人的生活。僅僅一只面包,就剝削了他十九年的生活,可見當(dāng)時社會階層的不平等和法律的不公正。刑滿釋放后,他飽受歧視與排斥。只有狄涅教區(qū)的教主肯收留他,還在教主的影響下,冉阿讓做了一個正直的人。此后冉阿讓一直救助貧苦的人們,自己也是一身坎坷。他不像其他犯人一樣自甘墮落,而是用自己的悲慘的一生來讓人們感到溫暖。最后,他去世了,可他仍舊從容面對。生死由常,就像白天將去夜晚來臨,他一直都是那么從容。
唯有真實的苦難,才能幫助我們驅(qū)除幻想、可怕的苦難;唯有克服苦難的壯烈的悲劇,才能幫助我們承受殘酷的命運。所以,我深有感悟。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會更美好!
悲慘世界讀后感500字小學(xué)范文相關(guān)文章:
★ 悲慘世界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