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春的讀后感1000字
作為巴金激流三部曲的第二部,《春》延續(xù)了第一部《家》的風格,依舊是通過描寫高家這個大家庭的日常生活來表現(xiàn)年輕人在老一輩人的陳舊思想和愚昧安排下的苦苦掙扎。一起來看看學生春的讀后感1000字,歡迎閱讀!
春的讀后感1
巴金的《春》是巴金《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是《家》延伸,讀了些《春》。讀完這本書,書中的很多情節(jié)一直在我的腦海里,書中的人物更是深入我心。讀完這本《春》那些原來沒有表達出來的一種抑郁的感覺又重新涌上了心頭,一種不平、一種壓抑、一種心痛。
很是喜歡淑華,這個看得很開的三小姐,她沒有淑英的心里焦慮,沒有淑貞的膽小怯懦。她很少為覺新的遭遇而感到痛心,很少去站在淑英、淑貞的立場切身體會她們的無奈。開朗活潑的淑華每天在這個壓抑的高家公館里享受自己作為小姐的難得的一點快活,會把克定夫婦的爭吵當作熱鬧看。也許淑華是沒有琴那種改變時代的抱負,也許是淑華沒有淑英那不服命運的反抗,也許是淑華沒有淑貞對于爸媽不和的懼怕。在那個女子不能拋頭漏面的年代,淑華的優(yōu)良的心理素質(zhì)給她帶來的是相對滿足的生活。
每個人的性格都是被他的生活環(huán)境和人生經(jīng)歷所決定的。當覺民要帶那群小姐們出去見見世面的時候,淑英對于父親的懼怕、淑貞對于沒有和好父母的擔憂,只有淑華自己主動向覺民提出內(nèi)心的渴望,我不要緊的,媽不會阻撓我的。淑華這句話說出來是挺讓淑英淑貞嫉妒甚至有點不顧他人的感受,但同時也是這句話道出了淑華和高公館里公子小姐們的不同。淑華不是淑英,沒有那個把自己往火坑里推的父親;淑華不是淑貞,要求裹足底母親,沒有整天吵架大鬧的爹娘。淑華有的是橫豎不會干預她很多但同時自己認命的周氏作為母親,有覺新這樣會承擔的作為哥哥,有覺民的逃婚作為借鑒,有覺慧的出逃作為榜樣。在高公館里,除了覺民覺慧,淑華是這一代里最敢于追求自我的,但同時由于缺少對于社會的深入認識和對周圍人的體貼感受,淑華對于這個家這個社會沒有那么多的失望。淑華不是高公館最自由的也不是最有思考能力的一個,但她肯定是最幸福的。
覺新也許是大家最同情的一個吧。大哥到處敷衍,見人就敷衍,敷衍了一輩子,仍然落得這樣的結局。想要照著家庭給安排的路線走下去的覺新就這么敷衍著,為了敷衍高老太爺,覺新放棄了深愛的梅娶了那個之前從來沒有見過的鈺,當對生活逆來順受的覺新漸漸的和那個自己并不熟悉的姑娘發(fā)展出感情,摩擦出愛情的火花并經(jīng)營起自己溫馨幸福的小家的時候,又是封建禮儀破滅了他的希望鈺和梅這兩個平生最愛的兩個女子的離去有把他扔進絕望的深淵;和乖巧的兒子海臣相依為命也許是覺新那僅有二十多歲生命的最終結局,但是上天不甘啊,他不甘愿讓這么一個悲劇的人就那么平靜的度過下半生。腦膜炎,現(xiàn)在聽起來還有點讓人心有余悸的字眼,就那么突如其來的降臨到覺新那討人喜歡的小兒的身上。
看著唯一的寄托就那么痛苦著,一向敷衍的覺新不再有那么多的顧慮,親自去請了西醫(yī),當我還在為覺新能夠不顧高公館最有威望的三爸反對去找那內(nèi)箔的西醫(yī)而有些許欣慰的時候,隨著覺民的回家,這個不幸的消息泄漏了出來。海臣對琴、淑英姊妹們的親熱一幕幕浮現(xiàn)在眼前,海臣一直不同于覺人覺英的調(diào)皮,他會聽爸爸的話放棄再玩一會的渴望,快快睡去;他會立即離開會講故事的琴,當爸爸告訴他琴的離去的時候;他會在病痛中忍住哭聲,只是因為覺新的不讓。我不敢想象這樣的孩子如果不夭折會變成什么樣子,象父親一樣向家庭向社會妥協(xié)的懦夫?象覺英一樣的對打罵麻木的紈绔?很難想象他能夠同覺慧一樣激烈的對抗這個令人極度不滿的社會。上天對于覺新就是這么的殘忍,覺新比誰都更懂事,他接受可以給家族幫助的政治婚姻,他接受妻子在外面艱苦的生孩子的迷信,他接受海臣被庸醫(yī)耽誤的死亡常常感傷的覺新總是被命運傷感。從前不曾擁有的事務在失去后總會使人感到悲傷,沒有人能夠做到就當從來沒有擁有過。
春的讀后感2
為了追求光和熱,人寧愿舍去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愛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卻不如轟轟烈烈的死?!徒?/p>
當春剛剛踏上北方冰凍的土地,冰封的河流開始蘇醒。大塊大塊的冰逐漸瓦解,消融,匯聚成泛著驚濤的洪流,夾雜著棱角堅硬的冰和寂寥的冬,向著下游奔騰而去。冬日的嚴寒啊,抵擋不住青春的激昂,裊裊婷婷地消散,滋潤了整個春天。與此同時,我感受到《春》中升騰起一股力量,從指間流向我的內(nèi)心,激昂而熱烈,與那激流共奏著春的贊歌。不禁感嘆:春天是我們的!
盼春
讀《春》,最深刻的就是淑英對美好生活的期盼。
作為高家的二小姐,淑英深受封建禮數(shù)的制約,被迫由父親做主指定嫁給不學無術的陳家少爺??墒缬⒉幌耄幌霝楦嗟姆饨ㄖ贫全I出自己的青春。她憂慮,她苦惱,她顰蹙,但她絕不肯屈服。她渴求知識,跟著劍云老師努力地學習英文,提高自己的修養(yǎng);她追求自由,與二哥偷偷去茶館,傾聽青年們改革的激情;她珍惜青春,不肯輕易埋葬自己的年華。
淑英的心是青春的心,是渴求希望的心,是永遠向上拼搏的心。她明白:人生是屬于自己的,自己的人生需要自己的拼搏才能夠煥發(fā)出熠熠光彩。她期盼:自己也能走上這條光輝長遠的道路,走向自己的春天。
淑英期盼的春天,也是無數(shù)青年心中期盼的春天。她的念想,她的盼,使整本書都洋溢著希望與光輝。
尋春
春天的到來,源于琴與覺民的追尋。他們是星,是火,是飄動的旗子,點燃了一個又一個青年無助的夢。那充滿激情的思想,對革命道路的執(zhí)著,對未來的信心,難道沒有與你的心擦除希望的火花?
兩人都有著同一個夢想,并為改革封建制度而奮斗。琴被選為編輯,參加了崇高而又偉大的事業(yè),她同意地點點頭,清脆地說:“我的能力的確不夠,還要請大家時常指教。”她一次又一次為周報編輯,即使再辛苦也不抱怨。覺民對于舊封建的反抗則更加激烈,他明白:世界總是需要新生的事物,不合理的一定會被除去。他不怕家里人的刁難,參加戲劇的排練。他為自己壯膽:“我要去加入均社,我要去演《夜未央》,我要做一切他們不愿意我做的事?!彼奈枋缬?,崇尚革命,他認為青春萬歲。
每每讀到琴與覺民鼓勵的話語,看到他們?yōu)閾碛懈玫拿魈焖龅囊磺?,我的心中都會涌動著青春的力量。他們是青春,是明天,是希望,在找尋春天的路上永不停歇?/p>
迎春
什么是真正的春?
當涌動的青春力量真正得以釋放,新的生活如畫卷展現(xiàn)在眼前時,春天就會降臨。
淑英在琴與覺民的幫助下,擺脫了被束縛壓迫的命運,逃到上海。她從上海寄來了帶著春的氣息的信:“我想告訴你:春天是我們的……”
有一群青年,他們年輕,他們有朝氣,他們可以為自己的新生活而拼搏反抗。春天是他們的,也是我們的。愛清風的人,自然不怕暴風。充滿激情與力量的青年,必定會擁有無比絢爛的春天,擁有無比美好的明天。我們追求青春的火花,生活的美好,未來的希望,我們就是春的主人。我們的未來,是春天!
新芽泛綠,花苞吐蕊,春和景明。靈巧的燕子裁剪春天的形狀,朦朧的細雨渲染春天的色彩,希望的激流沖刷春天的土地。我聽到驚雷敲激昂的鼓點,帶著青春的力量,在天地間吶喊——是春天,是春天!
春的讀后感3
巴金是我很喜愛的以為作家,他的許多作品都好評如潮,最近我又讀了巴金的《春》。《春》是巴金《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也是《家》的延續(xù),當我讀完這本書心情變得沉重,三個主人公也在我的腦海揮也揮不去。
覺新:高家的長房子孫,是高家上上下下的希望,但是“雙重”性格使他既在幻想改變摧殘人生的舊勢力,又在舊禮教面前唯唯諾諾,對立的矛盾讓他生活得苦不堪言。的確,他很需要別人的同情,但是社會同情他嗎?沒有。相反更多的是嘲笑,指責,正因為他的懦弱,不,是膽小,寧可讓自己尊嚴被別人踩在腳下,也沒有勇氣說點正義的話。所以,他無形中已經(jīng)站在舊禮教那邊,就算是心里是多么的憎恨,沒有行動一樣也拯救不了自己。書中覺新一直說到是別人不了解自己,但是為什么當別人真誠地幫助你的時候,你卻忍心丟開,固執(zhí)地走向黑暗?不是沒人不理解你,而是你根本不敢面對現(xiàn)實。為什么不能為了自己痛痛快快的活一次呢?
覺民:覺新的二弟,他一面踏在二千年歷史的封建舊土地上,一面踏在“五四”的新土地上。曾經(jīng)的他也一樣的迷茫過,但他最終選擇了抵抗,他是一個有著新思想的朝氣蓬勃的知識青年。他積極參加社團工作,與志同道合的朋友談天說地。他還是一個熱心腸的人,當他三妹覺英遇到困難時,不顧一切地幫助她,挽回了一個在懸崖邊徘徊不知所措的青年,讓她接受新的生命,重新認識生命的價值。在那個社會里,做到這些都需要勇氣的,但他做到了。這讓生活在新時代的我佩服許久,不管是現(xiàn)在還是未來,我們要的不是服從,而是挑戰(zhàn)。
覺慧:覺新、覺民的三弟,他的確是個了不起的人物,他讓覺民重新樹立了信心,更是許多人學習的榜樣。他是高家三兄弟中最早掌握自己命運的人,他實現(xiàn)了在當時社會很難實現(xiàn)的愿望,是巴金先生筆下的英雄,更是新思想的捍衛(wèi)者。
一千人眼中有一千個高家三兄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書中有一句話很妙,春天是我們的。
的確,春天是我們的。
春的讀后感4
最近我又讀了巴金的《春》。《春》是巴金《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也是《家》的延續(xù),當我讀完這本書心情變得沉重,三個主人公也在我的腦海揮也揮不去。
巴金曾說過——“我控訴舊社會,宣判舊制度的死刑,作為作家我有這個權利,也有責任。我恨那個制度,蔑視那個制度。我只有一個堅定的思想:它一定要滅亡?!?/p>
《春》這部小說寫的是一個封建大家庭高公館中發(fā)生的事。主人公二小姐高淑英厭惡生活在丑惡的高公館中。淑英的父親克明將要把淑英嫁到陳克家,陳克家的公子品行不正??嗣髅髦朗缬⒓捱^去會受罪,但他為了顧及自己的面子,答應了下來。淑英的母親張氏雖然心疼女兒,但又不敢正面反抗克明。淑英每天在家里靠書本打發(fā)時間,整天愁眉不展。還好,琴和覺民這兩個憎恨封建禮教的新青年把淑英從保守沒有反抗的閨閣少女帶到追求自由的現(xiàn)代女青年。淑英的心情漸漸地從悲向開朗轉變。然而,每次提到這件事,她仍會蹙起眉頭,為自己將來的命運而擔憂。蕙,另一個遭受這樣命運的女孩。她的命運與淑英一樣,但是她卻走進了這個惡夢,受盡鄭家的折磨。最后生病了,鄭家都不請西醫(yī)給她治病,白白耽誤了這年輕的生命。身為高家長子的覺新,梅和瑞玨這兩個對他很重要的女子就被他的軟弱妥協(xié)害死了,他一直活在自責中,他的兒子海臣也病死了。覺新喜歡這個蕙表妹,卻無法挽救她,使她的命運與梅和瑞玨一樣。他最后終于醒悟了,他和覺民.琴.劍云等把淑英送到上海覺慧那里,挽救了另一位少女的生命。作者寫了很多環(huán)境描寫渲染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又塑造了淑貞這個單純的少女受父母壓迫,四太太五太太的丑惡嘴臉......這些人物充分體現(xiàn)了封建吃人禮教的黑暗。覺新是這部小說里塑造得最成功的一個人物。由于他處在長房長孫的位置,因此,為維護這個四世界同堂大家庭的“和睦相處”,他凡事都采取“不抵抗主義”。他與他的梅表妹有一段美好的戀情,但是在這個封建大家庭里,婚姻大事是不由得他們作主的。他的父親為他做了親,他沒有反抗,有的只是默默地接受父親為他安排的一切。雖然他的內(nèi)心十分痛苦,但他不敢說一個“不”字。而后他與妻子瑞鈺成了親。祖父死后,陳姨太以“血光之災”為由,不許瑞鈺在家生孩子,叫覺新送她到城外去。這事對覺新來說猶如晴天霹靂,但他還是接受了,結果封建迷信吞噬了她的生命。而在這之前,他的梅表妹也因為他,郁郁寡歡而死。然而對于這一切悲劇的發(fā)生,他無力反抗,甘愿繼續(xù)痛苦地過著“舊式”的生活。
《春》是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激流三部曲不僅是巴金描述早年的自己的生活狀態(tài),同時也是他發(fā)自內(nèi)心的表達對于封建制度的反抗,作為新一代的,具有新思想的年輕人的反抗。他曾經(jīng)在《家》中這樣寫道:“我所憎恨的并不是個人,而是制度,”這令人震撼的話語無不道出了他對于封建社會的痛苦的會議和掙扎,同時也表達了頑強的反抗的決心?!洞骸穼嵲谑前徒饘τ凇都摇返难永m(xù),可以說是另一部對于與現(xiàn)實生活的吶喊!
看巴金的《春》,感慨多多,里面那么多女性的命運不是多舛而是可憐。細膩的心理描寫就把他們的苦楚、無奈、茫然給表現(xiàn)出來了。讀著那些字句為她們感傷,同情她也同情那個時代的女性。可是后來我發(fā)現(xiàn)名著之所以是名著,它給不同時代的人帶來的其實也是不同的,它的意義不再局限于書中主人公的故事影響。
讀了這本書,我了解到封建統(tǒng)治下人們生活的黑暗,感受到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是多么幸福美好,我們應當好好珍惜。
春的讀后感5
作為巴金激流三部曲的第二部,《春》延續(xù)了第一部《家》的風格,依舊是通過描寫高家這個大家庭的日常生活來表現(xiàn)年輕人在老一輩人的陳舊思想和愚昧安排下的苦苦掙扎。這一部的重點在于高家的女孩子們,還引入了另外一個家族——周家。以高家的淑英和周家的蕙的不同命運再一次告訴我們要勇于沖破舊社會舊思想的牢籠來追求自己的幸福。
在這本書里我看到了淑英、琴、蕙、淑華、蕓和淑貞幾個主要的女孩子。淑英在知道自己的需要嫁給一個名譽很壞的人之后,她除了聽從父親的意思卻也沒有別的辦法,只能無可奈何地熬著日子,逐漸變得沉靜和憂郁起來。好在她還有善解人意的琴表姐、鼓舞和激勵她的表哥覺慧和覺民。她一步步地看到了希望,在他們?nèi)说膸椭乱蔡映隽烁呒疫@個大牢籠,到了覺慧所在的上海,去追尋自己的希望。最后她給琴回信說:“春天是我們的。”她終于做到了原先雜志里看到的能夠支配自己命運,自由地去生活去愛的女子那樣,她大概那個時候才覺得自己的美好人生真正開始了吧。她也是我在這本書里最大的欣慰。
向來不喜歡多愁善感的女子,可是我也懂得淑英的無奈,滿心憂愁的女子是無法看起來歡愉的,好在她一點點地愿意在改變了。從她堅持著學英語就可以看出,她想沉淀自己去尋找外面的世界。后來在覺慧覺民的明示暗示下看到了出逃的這條希望,她終于漸漸開朗起來。因為有希望所以會振作。這不也是我們應該要有的么?就算對未來自己要干的事情充滿了迷茫,也不能因為迷茫而得過且過,要努力地去尋找希望。自己的力量不夠,那就尋找他人的指導和幫助,希望總會一點點地出現(xiàn)的,船到橋頭自然直。辦法都是人想出來的,其實我早就在看的時候心里暗暗急道:“怎么還不快想辦法幫她逃走啊?!”不過后來也漸漸明白,淑英身為女子,跟覺慧肯定還是不一樣的,女子從來都是封建制度的最大犧牲品,她們的反抗相對男子來說更加微不足道。更何況她還是三老爺克明——這個封建家庭大家長里最有“道學氣”的人的女兒,想必更加難以掙脫這個牢籠。
淑英的英文教師是遠房親戚陳劍云,是一個身體不好家道中落的落魄男子。在大家眼里他是悲觀怯弱的,在淑英看來他也無法給自己真正的實質(zhì)性的幫助??墒撬咽缬敵闪俗约荷锏牡诙w星星,他靠著這亮光尋覓前進的路。他因著淑英的開心而開心,因她的難過而難過,他總是在她難過的時候叫她要對自己有期望,他總是先察覺到淑英的心態(tài)變化。雖然總是愧疚地感覺自己不能真的給她幫一點忙,卻還是在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安慰和鼓舞她。想想我們自己的朋友遇到了悲哀的事情卻無能為力,也是這樣的感覺。除了精神上的支持別無其他,只能期望當事人自己可以想明白、挺過去。我們在面對他人的悲傷時,必須要學會傾聽,就算自己不能真的幫到對方,但是我們的支持和理解也是相當重要的。如果沒有逃跑之前身邊人的精神撫慰,淑英恐怕也是會郁郁而終的吧。他十分堅決地對淑英說道:“倘使有一天你需要人幫忙,有一個人愿意為你的緣故犧牲一切?!弊詈笏孀龅搅?,他主動提出護送淑英到上海,便一路照顧淑英,直到他在上海因肺病去世。能盡力幫忙到如此,淑英很幸運。我深深地為《春》里兄弟姐妹和朋友之間的深情厚誼而感動,愿意傾聽和全力幫忙,以積極的思想相互鼓舞。親友如斯,還有何求?
淑英是陳劍云生命里的第二顆星星,那第一顆呢?是琴。但是琴早就與二表哥覺民互相喜歡,并且在第一部里也沖破了家庭阻礙,未來是十分美好的。琴在覺民和一幫朋友的引領下,越來越向新女性的方向發(fā)展,還在朋友們發(fā)起的《利群周報》里擔任了編輯一職。她逐漸在接觸一個更加廣大的世界,姐妹們都羨慕她能夠自由支配自己的生活和追隨新的思想。她這顆星星,升到了陳劍云差不多不能看見的高度了,照耀在了另一個與她更相匹配的覺民的世界里。如果環(huán)境允許,高家的女孩子們也是能夠逐漸地成長為這樣的新女性吧。在不斷變成更好的自己的同時,鼓舞身邊的人跟自己一樣去探尋一個新的世界,這才是真正值得深交的朋友。
人和人的境遇總是不同,別人的生活也許有值得羨慕的地方,但是如果只是在自己的世界里自怨自艾不求改變或者埋怨別人不理解自己,那就是自己有些自作自受了。在第一部《家》中妻子死了,現(xiàn)在在這一部里面兩個孩子也死了。就連他同情和愛戀的蕙表妹,也因為自己的怯懦眼睜睜讓她一步步變成封建禮教的犧牲品。我還總想著如果覺新堅持用西醫(yī)給海臣和蕙看病,他們是不是就不會死。覺新的堅持總是斷斷續(xù)續(xù),啊,那也不能稱之為堅持吧,他一面安慰著蕙說會好起來,自己會盡力想辦法??墒墙Y果呢?他依然是唯唯諾諾地屈服于舊禮教。書中覺新一直說是別人不了解自己,但是為什么當別人真誠地幫助你的時候,你卻忍心丟開,固執(zhí)地走向滅亡?不是沒人不理解你,而是你根本不敢面對現(xiàn)實。為什么不能為了自己痛痛快快的活一次呢?
讓我最覺得可笑和悲哀的是覺新故意說了激怒淑華的話,想把自己的憤怒傳染給別人,激起別人來說一些他自己想說卻又不敢說的攻擊那個制度的話。真是悲哀至極,他知道自己哪里不對,可是還是繼續(xù)錯下去。長房長孫的壓力真的很重吧,可是我還是瞧不起和想指責他,自己的痛苦無限循環(huán),自己想要保護的人保護不了,全都是因為他的怯懦,封建禮教在長輩眼里或許真的比活人重要,可是他還要為著自己以為的大家庭的和諧而犧牲自己的親人嗎?他總是會讓我想起一句話:“懂得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比绻@些道理沒有轉化為實際行動,又如何讓自己的人生得以開啟美好的轉變呢?
最喜歡的是淑華的性格,心直口快、愛說愛笑,有著強烈的反抗意識。本來姐姐淑英和她的性格差不多,可是因為婚事的到來而漸漸改變。我很怕淑華也會步淑英的后塵,而且她們的四妹淑貞也早已經(jīng)因為禮教的壓迫纏了足而倍感自卑。蕙已經(jīng)成了第二個梅,因為父母之命嫁出去的生活總是苦悶的,有病也堅持沒有那么大效用的中醫(yī)療法。不想再看到第三個、第四個梅。一個家庭的新一輩是否以后真的得靠出逃來尋求出路?最起碼女子是這樣。不過就算不是女子,但誰又能說一定不會成為覺新那樣矛盾而怯懦的男子呢?
看時真的是滿滿的悲哀與無奈,卻也因最后的“春天是我們的”再次點亮了希望。是啊,春天是我們年輕一輩的。是需要我們勇敢去爭取的。春天帶來的是生命,是希望,是溫暖,是歡樂。這樣的春天是關在封建禮教牢籠里的人所感知不到的。敢于反抗舊制度舊思想的我們,積極尋求新出路的我們,渴望看到新天地新世紀的我們,怎么不能迎來屬于我們的春天呢?
春的讀后感1000字相關文章: